复杂分数除法教学反思

2023-01-18

第一篇:复杂分数除法教学反思

《较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反思

《较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反思 教学随笔 2009-10-12 11:35:08 阅读39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鉴于下学期百分数应用题教学时要遇到这类问题,又考虑到学生知识建构的完整性,所以补充了较“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四课时。教材选用苏教版的老教材。今天学习补充例题第一道“一块花布,用去它的5/8,还剩9米。这块花布有多少米?”

首先进行数量关系的训练。根据“耕完一块地的2/5”“一批砖用去2/7”,说出一个乘法的数量关系式。出示准备题“一块花布长24米,用去5/8,还剩多少米?”学生解答后,说说两种解题思路。出示上面的例题,与准备题比较有什么不同。单位“1”不知道。

要求学生先画线段图,分析后知道画一条线段就够了——整体与部分量的关系。标出已知条件和问题。为了便于解方程,数量关系式的右面一般写已知数量。引导学生顺向观察例题得到数量关系式“花布的总米数-用去的米数=还剩的米数”。指导学生列方程解答。检验后说说解题思路。还有别的列方程的办法吗?学生尝试另一种方法。说出依据的数量关系式。对照着线段图让学生理解:这段花布的总米数乘还剩的花布占它的几分之几=还剩的米数,(1-5/8)求的是还剩的米数占这块花布的几分之几。把例题与准备题比较,照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完成练一练两道习题,要求第二题画线段图,并且用两种方法解答。学生问:可不可以直接列除法算式解答,我的回答是除法是根据方程得来的,等列方程解答熟练了才可以运用除法。出示比较题,沟通一步与两步除法应用题的练习和区别。

1、一段电缆,用去4/9,用去36米,这段电缆有多少米?

2、一段电缆,用去4/9,还剩36米,这段电缆有多少米?

一个学生不加思索地把第一题列成了两步计算的方程——这说明他没能深入理解题意,找出数量关系。比较两者的区别,第一题的分率与具体量有直接的对应关系,“电缆的总米数乘用去的占总米数的几分之几=用去的米数”,所以一步列式;第二题的分率与具体量没有对应关系,所以要用“电缆的总米数—用去的米数=还剩的米数”所以是两步计算的方程。

巩固练习中,大部分学生能把这种应用题转化为整数应用题解答,这说明以前对分数的认识是较为深刻的,他们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和灵活运用旧知的能力。

问题讨论:在学习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偶尔夹杂一道一步计算的题目,学生往往还是用两步的思路解答——甚至三步的方法,兜了个圈子做对。那么用什么办法才能有效地纠正学生不深入理解题意,不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后再列式解答这个毛病呢?对比训练是个办法,但是总觉得学生做应用题时不能很好地分析数量关系,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分数应用题教学反思

分数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各种数量关系比较难分析、判断,对于理解能力若些的学生来说选择一个合适的方法来解答很吃力。通过多年来的教学,我对这部分教材的教学体会有:

1、分数应用题的基础题型是简单的分数乘法应用题,要抓住的就是分数乘法的意义:单位“1”×分率=对应量,包括分数除法应用题,仍然使用的是分数乘法的意义来分析解答的,所以要把这个关系式吃透,从中总结出“一找、二看、三判断”的解答步骤。找:找单位“1”;看:看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判断:已知用乘法,未知用方程(或除法)。在简单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中,反复使用这个解答步骤以达到熟练程度,对后面的较复杂分数应用题教学能有相当大的帮助。

2、教学到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要抓住例题中最具有代表性的

也是最难的两种题型加强训练,就是“对应量与对应分率”求单位“1”和“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两种题型,对待前者要充分利用线段图的优势,让学生从意义上明白单位“1”×对应分率=对应量,所以单位“1”=对应量÷对应分率。对于后者,要加强转化训练,要熟练转化“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变成“甲是乙的几分之几”,经过这种转化加强训练后学生就能轻松地从“多(少)几分之几”的关键句中得出 “是几分之几”的关键句,从而把较复杂应用题转变成前面所学过的简单应用题。

总之,分数应用题的学习的确有难度,但只要教师充分了解教材,了解知识结构中前后知识点的关系,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这部分的教学会变得比较轻松。

第二篇:《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利用其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2.在分析解答的过程中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确定单位“1”,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题中的等量关系用方程解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找出单位“1”。

2.出示第88页的复习题。 (1)画图分析并列式解答。

(2)说说你是怎样思考和解答的? (3)学生分析教师板演线段图。 3.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应用题。 (二)学习新课

现在老师把这道题改动一下。 1.出示例6。 千克?

2.分析解答。

(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提问:这两道题有没有相同的条件?(有,都已知吃了这袋大米的 不同的地方在哪儿?(前者已知一袋大米的重量,求还剩的重量,后者已知还剩的重量,求这袋米的重量。) (3)我们把这道题也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应从哪个条件入手找单位 (4)谁来分析这个条件?

成8份,吃了的占其中的5份。) 学生分析的同时教师板演线段图:

(5)上道题是已知单位“1”的重量,求还剩的重量,这道题呢?谁能把条件和问题标在图上?

生在黑板上画出:

(6)对比两道题的线段图说一说是怎样变化的。(条件和问题互相转化了。) (7)无论谁为条件,谁为问题,题中所涉及的数量关系变了吗?(没变) (8)说一说上题在解答的过程中涉及到哪些数量关系?(总重量-它 (9)现在买来大米的重量是未知的,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列方程) (10)试着在练习本上列方程解答。 (11)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生口述: 解设买来大米x千克。 答:买来大米40千克。 题中的等量关系式是什么?

(买来的重量×还剩几分之几=还剩的重量。) 3.小结。

通过刚才的分析解答,你认为这两道题实际上什么相同。(数量关系相同。) 解答方法相同吗?为什么?

(解答方法不同。单位“1”已知,可根据数量关系用算术方法解答;单位“1”未知,可用x代替,运用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4.出示例7。 烧煤多少吨?

(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画图分析解答。

①从这个条件可以看出题中是几个数量相比?(两个数量相比。) 追问:哪两个?(四月份实际烧煤量和四月份计划烧煤量。) 我们应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为什么?(把原计划烧煤量看作单位“1”。因为和它相比,以它为标准,所以把它看作单位“1”。) ②画图时我们要用两条线段表示两个数量,先画谁呢?(先画原计划烧煤吨数。) 下一步画什么?(实际烧煤吨数。) 指名回答:把计划烧煤量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9份,实际比计划节约的烧煤量相当于这样的1份,即节约的烧煤量占计划烧煤量的

这两条线段谁为已知?谁为未知? 在提问回答的过程中教师板演线段图:

③指图提问:计划烧煤量与实际烧煤量之间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计划烧煤吨数-节约吨数=实际烧煤吨数。) 计划烧煤吨数未知怎么办?(设计划烧煤吨数为x,用方程解答。) ④试做在练习本上。

⑤反馈:说说你的解答方法及依据。 解设四月份原计划烧煤x吨。 答:四月份原计划烧煤135吨。 (1)学生独立画图分析并列式解答。 (2)反馈提问:

②你用什么方法解答的?依据的等量关系式是什么?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例

6、例7与前边学过的分数应用题相比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数量间的等量关系相同,解答方法不同。) (四)巩固反馈

(1)课本第91页的第2题。 (2)根据列式补充条件: [ ]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91页第1,3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根据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使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学会用方程解答。

由于新旧知识联系很密,因此本节课在教案设计上抓住了数量关系相同,通过复习题的分析解答,让学生找出熟悉的数量关系,再把题进行改动变化。在画图分析的过程中抓住数量关系相同,只是已知和问题发生了转化,引导学生利用数量间的等量关系用方程解答。

在边画图、边分析的过程中,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便于学生理解和思维,促进了学生分析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综合运用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篇:教学随笔 学习了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和相应的分数除法应用题以后

教学随笔 学习了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和相应的分数除法应用题以后,常会有一部分学生对这两种类型的应通体分辨不清,在审题和解答时也容易弄混,给解题带来不便,教学中从以下几点加强练习,帮助学生较好的掌握解法:

1、认真审题、找准单位1.

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 ,单位1找准了能帮助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练习中首先培养学生寻找单位1的方法,通常在叙述“分率”的题中可抓住是、相当于、占、比来找准单位1,他们后面的那个数就是单位1.

2、确定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

找准单位1 后确定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这是要根据题目的特点来确定。

3、依单位1的已知未知选择解题方法

题目中,单位1是已知的就是要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应用乘法计算,若单位1是未知,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式列方程或用除法列示。

4、解题是注意比多加,比少减、

最后,读题——审题——找单位1——分析单位1——选择方法——解题——验算。按照这样的方法,会使很多学生都能正确的解题,前期需要学生会写数量关系式。

第四篇: 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说课稿

密州街道大华学校 王燕萍

一、说课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能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会借助线段图,分析稍复杂的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的分数除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的策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历把现实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学习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养成科学探索问题的习惯。

4、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探究活动的态度。

二、说教材:

我教学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信息窗3.合作探究红点1。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用方程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信息窗呈现的是世界文化遗产西藏布达拉宫的图片,通过导游介绍的形式出示信息窗中的文字信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信息提出问题,展开对新知识的探究与学习。该信息窗包含的主要内容是运用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熟悉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比例等知识的重要基础。对于本部分知识的教学我们要特别重视利用线段图进行教学,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从而找出基本的等量关系,再让学生列方程解答。

三、说建议:

本节课我贯彻“以学生小组合作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的原则

1、自主探究、寻求方法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究、寻求分数除法的解题方法。

2、设计教法体现主体课堂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领路人,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各抒已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分层练习、注重发展,练习有层次,由尝试练习到综合练习到发展练习,层层深入。

4、注意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

1、 复习:(课件出示)

2、出示情境图:

同学们,前面我们共同领略了故宫、秦兵马俑等中国的古老文明,今天小导游将带我们去游览西藏的艺术宝库——布达拉宫,大家高兴吗?

请大家认真听导游介绍,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书: ①布达拉宫共藏有多少件文物? ②布达拉宫南北长多少米?

[设计意图]:上课一开始从游览布达拉宫的话题引入,通过导游介绍的形式出示信息窗的文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

二、探索新知:

谈话:同学们刚才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就先来解决“布达拉宫共藏有多少件文物”这个问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题),指生读题。

1、引导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谈话:大家先独立思考,观察要解决的问题与哪些信息有关,找出单位“1”然后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学生交流自己的画图方法,教师多媒体出示线段图。

谈话:从“已经注册的文物占文物总数的9/10”这句话,你能发现什么?你能得出几种等量关系式?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等量关系式:(1)总件数-已注册件数 =未注册件数 (2)总件数×未注册件数占总件数的几分之几=未注册件数

2、让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式自主列方程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进行交流。

随学生的回答,教师把两种解法板书在黑板上。

解:设布达拉宫共藏有Ⅹ件文物。 解:设布达拉宫共藏有Ⅹ件文物。

Ⅹ-9/10Ⅹ=6700 Ⅹ×(1-9/10)=6700 1/10Ⅹ=6700 1/10Ⅹ=6700 Ⅹ=67000 Ⅹ=67000 答:布达拉宫共藏有67000件文物。 3 、谈话:同学们,刚才这两种解题方法有什么不同呢?你能说出其中一 种的解题思路吗?

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课件出示)

师生共同总结解题方法,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策略解决问题。

引出课题并板书。(板书课题: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 如果有的学生提出用算书法解答,教师应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关系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为突破这一难点,首先让学生根据题意画线段图,让学生通过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这样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形结合方法的优越性,还有利于提高学习有困难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学生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再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找出题中基本的等量关系,从而列方程解答。

三、巩固运用。(课件出示)

1、填空。

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5/9,男生人数有24人。题中把( )看作单位“1”,根据“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5/9”这句话,可以列出等量关系:( )或( )

2、自主练习

1、2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师巡视指导。

交流解答方法时,重点让学生说出题中的等量关系。 【设计意图】:基本练习是每节练习课最重要的一环,也是一堂课的精华所在。通过练习,查漏补缺,解决疑难,使学生不理解的部分得以理解,使基本理解的变为理解清晰。通过巩固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活跃思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思维高潮,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学习的收获,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总结学习方法,意在让学生学会学习。

第五篇:《稍复杂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反思

在教学较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时,我是这样设计本节课教学过程的:1、复习时我设计了找单位“1”和写数量相等关系式的练习,是为了学习新课做准备。

2、出示新课,让学生找单位“1”,画线段图分析。

引到学生想:画图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怎样画?

3、根据线段图,写关系式。

4、根据关系式列算式,并解答。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出了两种不同的数量关系式,根据不同的关系式,列出了两种不同的算式。但是,在讲解算式的每一步算的是什么时,有一部分人对第二种算法中括号部分算的是什么,有点模糊,不能清楚地表述出来。在教学后,我真正感觉到,要让学生理解一个分率表示什么量的重要性,虽然在教学中也注意到了这点,但因为单位1加几分之几这样的分率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因此要更为重视与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它们的含义。

本课通过教学设计与实践操作,并反思教学过程,颇有收获。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更深入地研究理解教材,把握其重难点,更深入地研究理解学生,考虑他们的学习方式,理解不同的教学设计对学生成长的利弊,力求使教学设计得更有利于他们去体验、去理解,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情感的培养,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与思维品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法院思想政治工作总结下一篇:法院拍卖的房子能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