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医学论文范文

2022-05-11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系统医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现代医学不断发展进步与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如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对医疗卫生行业变革产生巨大影响。现代科技不断发展变革和功能改进对现实生活产生巨大影响。本文分析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对当代社会眼健康系统的影响,对今后眼健康系统发展方向和对我国眼科医疗卫生事业提出展望。

第一篇:系统医学论文范文

以系统医学哲学观培养医学生的“三观”

[摘要]医学从哲学传统中孕育而来,医学伴随着生命的衍化而产生。在当今医学教育中,要立足现代医学哲学,坚持医学哲学思维对医学生进行“三观”教育,针对现代医学之困境,提出现代医学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医学生系统医学哲学观,开展医学教育的思想“顶层设计”,从而养成医学生关爱生命,医者仁心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提高现代医学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系统医学哲学观 “三观”教育 人生观 价值观 世界观

[作者简介]吴世彩(1966-),男,山东高密人,宁夏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及医学人文研究。(宁夏 银川 75004)

医学伴随着人类生命的诞生而产生、丰富与发展。考察人类医学的发展史,不难发现,不同医派无一不是从哲学中孕育而生,在哲学中得以成长、发展的,二者具有鲜明的同源性。1977年美国医学家恩格尔在论述现代生物医学模式不足时,提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现代医学新的发展模式,这标志着医学的模式正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这种充满了辩证统一思想模式的转变,也更加印证了恩格斯“自然科学向哲学辩证思维复归”的观点。现代医学哲学模式的建立对未来医学人才的思想品德、专业理论、医疗技术、临床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只有知识更加广博,具有多元化、多层次、多样式、全方位、统一整体辩证的思维能力,才能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求,其本质就是按照系统医学哲学观来培养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以系统医学哲学观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随着医学教育内容和标准的全球化、国际化,按国际医学教育标准来评价医学院校及医学生已成为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名合格的医学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医学专业素质,而且应有高尚的医德,只有这样才能把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医学是一个需要付出毕生精力的学科,因此要有“笃学精术”的品格,要培养学生刻苦求学的意识,尊重科学知识,踏实钻研的精神,树立修身为本的理念。坚持修身为本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伦理道德和敬业精神,在未来职场生涯中能够把患者的健康利益放在首位。因此,医学教育应该重视学生思想的“顶层设计”——构建系统医学哲学观,培养医学生具有哲学家的品质:大公无私、谦虚、高尚、沉着、冷静的判断,具备必要的知识,无邪,不迷信,用冷静的思想和理性的经验去探索病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一些西方哲学思潮相继传入,各种流派的思想也纷至沓来,如何明辨精华与糟粕,不被西方的拜金主义思想影响,对医学教育提出了重大挑战。能不能从思想上给学生以“顶层设计”,给学生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教育,在当今医学教育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主张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指导医学生的教育与实践,培养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抛弃狭隘的功利目的,培养超脱的心境,塑造追求真理、探讨医理医源、关怀人类身心健康的精神境界,从而提高医学生自身科学研究与坚持真理、推动社会进步的高尚情怀与素养。对医学生的思想教育中,要突出“人文关怀”教育,把人的健康放在第一位,而只有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敬畏生命的理念深入人心,以维护生命作为医学最高使命和职责,医学生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才能恪守职业道德,才能摆脱“技术至上”“物质至上”的观念束缚,从而构建起医者仁心、大医精诚的人文理念,使思想教育成果延伸和渗透到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之中。

二、以系统医学哲学观培养学生的人生观

传统生物医学模式使医学科学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就是不断将现代科学技术向医学领域持续、全面引入的过程。在生物医学模式下,人们对疾病的研究和对患者的治疗更为专业和深入,生物医学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医学的发展和进步,提高了临床的诊断率和治愈率,但也存在致命的弱点:重视技术、物质和人体,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和心理性。由于科学技术的大量介入,医学的“人文性”正在逐渐地丧失,表现出明显的失人性化倾向。医疗服务的过程也成为工业流水线式的操作过程,只注重结果,而忽视对被服务者的心理关心,只重视“病”的存在而忽视了“患者”。当前,多数的医疗纠纷、医患冲突大都产生于这种失人性化的服务,患者及其家属在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感受到医生仅仅是对“病”感兴趣,而忽视“病”的主体——人的心理和社会状态,使其自尊心受到漠视与侵害,从而对医疗过程产生不信任,甚至抵触、对抗。现代医学模式的兴起和发展,使现代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关系更为密切,使医学研究更多注意到人的整体性、社会性、自然性等属性,使医学教育趋向综合化、整体化、多元化发展,回归到了人文关怀和人道思想上。因此,现代医学教育必须加强医学生系统医学哲学观的培育,使学生树立起宏观与微观、静止与运动、整体与局部及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观,不再以静止的、孤立的、形而上学的方式看待分析生命现象,以应对现代医学模式发展的要求。

基于以上医疗现状,近几年,医学教育把培养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放在了一个重要位置。这些将来从事医疗工作的“准医生”们,如果没有强烈的人文关怀,没有正确的人文理念,很难摆脱“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要改善医疗环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就很难实现。因此,医学教育要着眼于医学生的人生观教育,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以系统医学哲学观来构建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以正确的人生观来构建医学生的职业生涯。我们在医学生教育中挖掘整理当代医学大师的人文精神,为医学生人生观教育积累生动活泼的教育素材,发挥医学大师们的示范和榜样作用,激励和教育医学生。人生观是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道路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对医学生而说,人生观既是对自己人生的看法和态度,也是对他人的看法和态度。通过当代医学大师的人格示范作用,挖掘他们的精神财富,运用于医学人文教育之中,突显他们的榜样的力量,是对医学生进行人生观培养的一剂良方。医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人为本,敬畏生命,善待患者,自觉维护医学职业的真诚、高尚与荣耀,才能担当起社会赋予的增进人类健康的崇高职责。

三、以系统医学哲学观培养学生的世界观

医学的发展与现代科学教育技术有着密切联系,与哲学、伦理、艺术也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尤其是在现代医学医疗活动中面临大量道德难题的今天,培养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尤为重要。在医学实践活动中,医学技术的判断,终究无法解决现代医疗活动中的伦理学与其他人文科学的问题,而迫切需要借助于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与解决。行为实践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医学生不仅仅需要仓储充足的知识,还需要善于汲取、更新、应用技能。以什么样的世界观来看待医学,是当今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命题。

现代“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本质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融,因此医学教育的内容,就必须从生物医学向人文社会医学延伸,只有不断调整知识结构,才能使医学教育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展,以适应人文医学教育模式的发展要求。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现代医学教育在培养医学生时,一方面要让学生认识到哲学辩证方法论和世界观对未来的医学工作者的重要性,提高医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在实践中从哲学中汲取营养,开阔视野,扩大智识视域,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科研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发展的社会和发展的医学。另一方面,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因此,通过系统地进行哲学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全面地、系统地、辩证地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习社会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卫生经济学等关涉医学文化、历史、环境、社会的等领域的知识,是当今医学教育中又一重要命题。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对于普通学生而言,世界观是生活实践的结果,往往是人生成长过程自发形成的,因此,培养医学生的世界观,弥补生物医学模式下医学知识结构的局限性,为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和技能学习的方法,构建适宜于社会需求的知识结构,激发对人类社会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奉献精神以及强烈的求索创新意识和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总之,纵观人类医学发展教育史,从深层次的思维结构来看,每个时代的医学观都与同时代的哲学思想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医学生具备较高的哲学素养,医学生哲学素养将有助于“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主导地位的确立,从而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医者仁心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才能实现推动医学科学不断走向新的辉煌,造福于整个人类社会。

[参考文献]

[1]陈桂勤.辩证思维:医科研究生必备的哲学素养——兼论医学模式的转换[J].卫生软科学,2000(5).

[2]王利红、宋浩.对医学院校哲学教育的几点思考[J].医学与社会,2002(2).

[3]廖芝玲.哲学思维在医学教育中的运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9).

[4]王瑞军.论哲学视野下当代医学教育的人文内涵[J].医学教育探索,2009(6).

[5]武惠庭.重视提高医学生的哲学素养[J].医学与哲学,2006(2).

作者:吴世彩

第二篇:浅析医学科技对眼健康系统发展的影响

摘 要: 现代医学不断发展进步与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如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对医疗卫生行业变革产生巨大影响。现代科技不断发展变革和功能改进对现实生活产生巨大影响。本文分析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对当代社会眼健康系统的影响,对今后眼健康系统发展方向和对我国眼科医疗卫生事业提出展望。

关键词: 现代医学 计算机技术 眼健康系统 医疗卫生

通过计算机技术辅助医疗卫生诊断已经成为现代眼健康临床医学的常规手段之一,计算机应用程序给医学眼界带来的突破性进展是发展现代医学科技的一大助力。就目前来看,由于计算机软硬件质量逐渐提升,以及新的医疗科技的快速发展,如人工智能、医疗系统一体化等,特别机器的学习和新的人工神经网络等前沿科技不断发展和大范围推广、应用。眼疾病的现代医学诊疗已然成为时下最为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

一、国内公民的眼健康

我国首份系统研究视觉健康的白皮书《国民视觉健康》已经发布,白皮书指出近视已经成为国内的“国病”,它极大地损害国民的视觉健康和生活质量。据2016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5岁以上人群中,每3个人就有1个人是近视。近视总患病人数在4.37亿至4.87亿之间,其中,患有高度近视的总人口高达2900万至3040万。白皮书指出,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政策干预,预计到2020年,我国近视发病率将增长到50%,国内存在视力问题的人数将会达到7亿以上。由此可见,我国学生近视率一直维持在高位水平,而且呈现出低龄化发展趋势。近视低龄化绝非“多戴一副眼镜”这么简单,近视的发生与危害都是不可逆的。高度近视容易产生各类眼底病变,造成严重的永久性视功能损害。近视的可遗传性和家族聚集性会影响我国未来人口素质。早在2013年,卫计委办公厅制定的《儿童眼及视力保健技术规范》中就指出,“儿童持续近距离注视时间每次不宜超过30分钟,操作各种电子视频产品的时间每次不宜超过20分钟,每天累计时间建议不超过1小时。2岁以下儿童尽量避免操作各种电子视频产品”。其实这些常见眼病能防可控,需要做的是即刻起重视每天为我们带来光明和美好的眼睛,改变不良习惯。

二、传统中医在眼健康中的应用

传统中医医学理论在现代眼科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医眼科学是中医临床学科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医眼科学是在中医基本理论基础上利用眼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体内脏腑经络的功能关系研究眼的生理、病理和眼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辨证、治疗与预防的专门学科。它的任务是防治眼病,维护人体视觉器官的健康。眼科诊断是从整体观念出发,对眼病进行诊察与判断的方法。诊察与判断是理论联系实际诊断眼病的两个重要环节。正如《审视瑶函·弃邪归正论》所说的:“夫有诸中然后形诸外,病既发者,必有形色部位之可验,始知何脏何腑,某经某络,所患虚实轻重,然后对症医治。”可见在很早之前人们就可以通过眼睛健康程度观察人体机能是否健康,在中医上肝主目,通过观察人的眼睛状态看出身体五脏的状态。现代医学科技不断发展为医学诊断和治疗带来全新变革和突破,陈氏等人在1991年第一次将人工神经网络运用于中医学诊断实践中,并同时提出以中医病例为实验数据进行专项研究,是第一个将人工智能实践在中医诊断中的。

三、现代医学对眼健康系统发展的影响

随着当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医疗科技的提高,各领域专家学者都以医学专家学者系统为主要研究目标,在广度和深度上两者都因医学专家系统的提升而达到现代医学诊疗手段的新高度。医学专家系统的医学领域服务其中一个分支就是眼健康系统,现代眼部健康系统构筑了一个比较大的信息数据库,可以为人们的信息进行储存,医生们也可以借助眼健康系统进行信息共享、并发控制和一些恢复故障的技术,极大地帮助对信息数据库的管理和设计。集多种重视的表达形式为一体(如图像、文字、视频、声音和文字),可以帮助改善眼健康专家系统的特性,同时增强眼健康系统的服务性能,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眼健康系统之中。投资开发智能眼科设备,同时研发利用远程医疗、移动互联等技术和手段,打造眼健康0-0服务新模式。充分发挥健康系统的高速处理综合问题的特点,提高眼健康系统识别能力,全面优化系统的功能并有效模拟眼科医生在临床诊断中直接和模拟的诊断功能。相信眼健康系统在智能专家系统的助力下能成为医生最得力的助手,对现代医学的疾病预防、诊断都是一种创新和突破。

四、结语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发展,人类文明被带上新高度,医学科技越来越智能化、细致化。由于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同时是眼健康问题最多的国家,随着我国近视低龄化发展趋势,我们将会面临人口质量下降这么一个问题,在国民健康问题上,我们应该多关注国民眼部健康问题,由近视引起的眼科疾病是很多的。当然,眼部健康的检查与保护不能单单停留在简单治疗上,常常说扼住命运的咽喉,我们应该在问题出现之前就进行预防,解除安全隐患,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了提高人口素质,全面关注眼健康问题刻不容缓,充分利用智能专家系统和计算机技术,研发新型医疗服务系统服务社会、造福社会。

参考文献:

[1]廖品正.中医眼科学[J].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1-01(Z1):264.

[2]尹荣章.计算机技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与发展[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1996(Z1):34.

[3]王炳和.相敬林.西北工业大学学报[M],2002.20(3):454-457.

作者:徐宇航 倪玉洁

第三篇:人工智能中的医学专家系统

摘 要:近几十年来,人工智能技术高速发展,并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中,医疗行业也从其中获益匪浅。医学上的人工智能应用不仅给患者、医生带去了便利和效率,同时也给了社会学家、哲学家带来了思考,因为很多问题随之而来。该文概括介绍了人工智能系统,着重讨论了医学专家系统,肯定了人工智能的优点,同时也提出了其中存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关键词:人工智能 专家系统 医学专家系统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逐渐地在计算机科学、信息论、神经科学、哲学、逻辑学等多种学科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人工智能自1956年诞生以来,随着计算机网路的普及,已经在医学的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它不仅可以集中专家知识,辅助医生做出决策;还可以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医学数据测定和分析过程的效率,从而减轻医务工作者的工作强度,一定程度上避免人为失误;让医生在医疗实践中,得到有效的辅助参考信息,从而提高诊疗效率。

该文着重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医学上的应用,及其所面临的困难。

1 人工智能概述及在医学领域发展过程

人工智能是关于人造的智能的研究和应用,智能则包括知觉、推理、交流和在复杂环境中的适应性。目前人们对于什么是智能莫衷一是,但智能的努力方向就是让机器像人一样。

人工智能大致可分为强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和超级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帮助人类在某些力所不能及或者提高效率的方面完成任务的工具,相当于人体功能在一定程度上的“延伸”。它本身并没有类似于人类的意识。强人工智能则是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思维方式和过程。强人工智能认为,有可能制造出真正能够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机器,并且这样的机器是被认为有知觉和自我意识的。超级智能则是比强人工智能更加高级,被认为很可能超越人类。但就目前来说,科学家主要的研究方向还是在弱人工智能上,并取得了丰富的理论和应用上的成果。

在医学领域中,大量地应用了弱人工智能。从1974年运用计算机处理化学生物数据开始,到1985年第一届欧洲医学人工智能会议,再到1989年医学人工智能杂志创立。如今在医学影像领域、专家诊断领域等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投入到其中,更深更广地开发医学人工智能,并将成果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去。

2 医学专家系统

医学专家系统(Medical Expert System)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诊断领域中的一个极富代表性和非常重要的应用。它是运用专家系统的设计原理與方法,吸收了大量的某一医学领域的信息和经验,模拟医学专家诊断疾病时的思维活动如推理、分类,得出与人类专家相似的判断。医学专家系统可以提供可靠的、可供参考的医学诊断辅助。在医学专家面对疑难杂症或者难以进行准确诊断并提供治疗方案的情况下,医学专家系统可以给出意见,供医学专家参考。

最早应用于医疗诊断的专家系统是MYCIN,1976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Shortlifie等人研制,用于诊断和治疗细菌感染疾病的咨询系统。接下来类似的医学诊断系统不断扩大着诊断范围,提高着诊断精确度,例如,1991年美国哈佛医学院Barnett等开发的DEXPAIN,包含有2200种疾病和8000种症状。

专家系统具有高度的针对性、透明性及灵活性。它为医院解决了人员不够,工作强度大带来的误诊、漏诊等非技术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为疾病诊疗提供最优方案,减少医患冲突。比如,MYCIN可以对血液传染病的诊断治疗方案提供咨询意见,实践结果表明,它对细菌血液病、脑膜炎方面的诊断和提供治疗方案的水平已经超过了此方面专家。

3 医学专家系统的实际问题

在现代医疗资源紧张,分配不均的情况下,如果人工智能可以代替医生哪怕是部分的工作,对于所有人来说,无异于一件好事。但是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发展还是遇到了不小的问题。

首先,遇到是疾病本体论的问题。疾病与症状并不是一一对应的稳定关系,即症状并不是疾病的充要条件。不能用一个确定的表达式来揭示二者之间的关系。由此带来的问题就是,医学专家系统在医学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又发展了自身的不确定性。一方面,给医生提供着诊断参考便利;另一方面,也是对医生诊断技术的一种考验。消极的观点会认为专家系统只能够给医生提供有限的参考。

其次,数据问题。大数据的实质是挖掘式查询,在医学领域它要满足的条件是:同一名称的疾病,其转归具有一致的相似性。在这个基础上,只要搜索和比照病例数据就可以获得直接证据。但是这个前提是一个伪命题,因为生命的不可逆性和不可重复性,表明它是一个非线性动态过程,任何关于生命状态的判断都是一个复杂的命题,无法在一个生命之外找到直接证据。如果对此我们达成一致,那么我们在医学中只能引入相似性参考机制,而不使用直接证据的说法。医疗判断,永远不是生命本身。这并不是一个悲观的看法,而是给我们带来了发展医学的多种可能性。

再次,关于“AI是否会取代医生”的问题。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写道:“我们必须学习如何实践,但我们是通过实践来学习的。”医学专家所拥有的技能主要是通过多年的实习和临床经验以及对患者的长期关注而获得的,医疗技能很大程度上是由实践产生的。在工作了多年之后,这些技能已经高度集成到一起而且基本上下意识完成。让技术熟练的专家回忆步骤是一个难题,如何表述则是另一个难题,如何解决思维与实践的偏差是又一个,同时也是最大的难题。

最后,在医学人工智能系统的研发上,技术难题需要数学家、计算机学家和医学家等合作攻克,同时也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单靠某一方面的力量,很难将一个庞大复杂的人工智能系统投入使用。即使程序设计完成,培训相关人员进行操作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4 结语

秉持着“以人為本”的观念,开发和推广医学人工智能系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造福我们人类自身。在这样的复杂环境里,我们不仅要专门发展医学人工智能技术,还要借鉴其他行业的优秀成果。同时,也要关注医学伦理问题,警惕“以技术为本”的观念伤害患者与医生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尼克·波斯特洛姆,著.超级智能:路线图、危险性与应对策略[M].张体伟,张玉青,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2] George F.Luger,著.人工智能:复杂问题求解的结构和策略[M].郭茂祖,刘扬,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 李科威.大系统人工智能的医学路线[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8(8):80-81.

[4] 俞瑞钊,史济建.人工智能原理与技术[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12.

[5] 石纯一,黄昌宁,王家廒.人工智能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2.

[6] 王万良.人工智能及其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

[7] 杨琴,陈家荣.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2(6):100-101.

[8] 苗芳芳,刘骏峰.论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J].卫生软科学,2009,4(2):222-224.

[9] 王奕,李传富.人工智能方法在医学图像处理中的研究新进展[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3,5(3):4138-4143.

[10] 张晓晓,庞婷.浅谈人工智能特点及在医学中应用的几个阶段[J].福建电脑,2017(3):106,161.

[11] 李科威.疾病模型与中西医诊断原理[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1):49-52.

[12] 张远望.人工智能与应用[J].中国科技纵横,2015(20):22.

[13] 孔祥溢,王任直.人工智能及在医疗领域的应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6,37(11):1-5.

[14] 陈自富.强人工智能和超级智能:技术合理性及批判[J].科学与管理,2016,36(5):25-33.

[15] 卢培佩,胡建安.计算机专家系统在疾病诊疗中应用和发展[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6):1167-1171.

[16] 陈真诚.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及发展[J].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02,19(3):505-509.

[17] 陆晴友,吴岳嵩.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及其在骨科领域中的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20.

[18] 沈天乐,杜向慧.人工智能在恶性肿瘤放疗领域中的应用与前景[J].浙江医学,2018(4):30.

[19] 李爽.基于知识库的语言翻译系统研究[J].微计算机应用,2011(6):15.

[20] 周路菡.医学人工智能开始加速产业化[J].新经济导刊,2017(7):5.

[21] 陈旭管.姜进章:人工智能在传媒组织的应用[J].中国传媒科技,2017(12):15.

[22] 李洪峥,高嘉良,王阶.人工智能——引领中医学新发展的有效工具[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8(7):20.

[23] 易兴东,黄磊,莫玮娟.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的应对策略[J].现代信息科技,2018(8):16.

作者:汪政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vi设计论文范文下一篇:急诊医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