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mTc-DTPA肾动态显像评价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

2023-01-20

2型糖尿病 (2-DM) 是一种多脏器受累的常见病, 而晚期肾功能衰竭是导致死亡的常见因素之一。早期诊断糖尿病肾功能改变, 进行及时的预防和治疗, 对本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笔者利用核素肾动态显像评价2-DM患者早期肾功能指标, 为其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4月至2010年7月内分泌科收治的76例2-DM患者, 诊断标准符合1997年WHO断标准, 其中男52例, 女25例, 年龄34~67岁, 平均年龄 (52.43±6.21) 岁;糖尿病病程2~8年, 平均病程 (4.43±2.18) 年。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3组。DM1组22例:尿白蛋白正常组 (0~10μg.mL-1) ;DM2组29例:微量白蛋白尿组 (11~200μg.mL-1) ;DM3组25例:临床蛋白尿组 (>200μg.mL-1) , 另设立门诊健康对照组23名, 其中男14例, 女9名, 年龄33~69名, 平均 (52.43±6.21) 岁, 均排除糖尿病病史。4组年龄、性别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仪器与药物

肾动态显像资料的采集采用TOSHIBA公司的SPECT, 配以低能平行孔准直器进行显像。显像剂为99m Tc-DTPA, 临用前标记, 放射化学纯度≥95%, 用量为185MBq。

1.3 检查方法

受检者检查前30min饮水500mL, 显像前排空小便, 记录身高、体重。检查时取仰卧位, 探头置于检查床下, 探头视野包括双肾及膀胱。经肘静脉“弹丸”注射显像剂, 松解止血带立即启动ECT, 行双时相动态采集, 第一时相为每秒l帖, 采集60帖, 第二时相为每分l帖, 采集22帖。采集条件是:64×64矩阵, 能窗为 (140±20) keV, 放大倍数为1.33, 在仰卧位下行后位采集。采集完毕, 用TOSHIBA专用GFR处理软件按Gates法处理, 自动绘出肾动脉灌注曲线, 肾功曲线;计算取得左右肾肾小球滤过率 (GFR) , 高峰时间 (Tp) , 20min残留率 (C20) 等各项肾功指标。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 (x-±s) 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各组Tc-DTPA肾功能测定结果比较:DM1组GFR较NC组相比明显增加 (P<0.01) , DM3组GFR较NC组明显降低 (P<0.01) ;DM2组和DM3组肾功能曲线峰时和20min残留率与NC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 见表1。

3 讨论

我国目前糖尿病患者超过5000万, 93%的糖尿病患者是2型糖尿病, 约有40%将发展为糖尿病肾病 (DN) [1]。糖尿病肾功能损害的早期, 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增高, 原尿回吸收减少, 尿量增加, 随着病程进展, 肾小球滤过功能逐步下降, 同时可能伴有肾小管的功能损害, 因而糖尿病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一个重要原因。使用核素肾动态显影测定GFR时, 肾显像剂在静脉注射后很快穿过毛细血管壁, 在细胞外液的时间3~4min, 不进入细胞, 故不受加速肾小管分泌药物的影响, 其95%以上由肾小球滤过, 不被肾小管分泌和重吸收[2], 其方法简单无创, 准确灵敏, 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一直伴随着肾脏血流动力学和肾功能的变化, 而GFR正是反映这一变化的灵敏指标。其下降幅度能直接反映肾小球损害的程度。DN的主要病理变化为肾小球基底膜受损, 其发生过程中一直伴随肾脏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可作为一项反映早期DN肾损害的定量指标[3,4]。

从此次研究结果分析, 本研究DMl组GFR较NC组明显升高 (P<0.01) , 表明DM患者肾功能改变发生在肾脏形态学与临床DN以前, DN患者早期即存在以GFR升高为主的肾血流动力学改变。这与大多数研究结果相似[5]。患者一旦出现蛋白尿, GFR随蛋白增高的程度呈下降趋势。GFR与病程密切相关。但也有报道无论病程长短, GFR均降低, 并未发现高过滤现象。许多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肾脏功能与血流动力学变化发生在形态学改变与临床DN以前。2-DM患者肾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在疾病的早期, 蛋白尿出现以前即已发生。在DN的早期, 高血糖导致高GFR对肾脏产生危害。随着病期延长, 数年以后, 肾小动脉和肾小球硬化使原先增高的GFR逐步降低。本研究结果支持上述观点。采用肾动态核素显像, 不仅可以得到CFR, 还可获得反映肾脏摄取和分泌功能的参数。DM2组和DM3组Tp和C20与NC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 说明肾动态核素显像检查同时亦得到双肾动脉灌注曲线及肾功曲线, 能判断分肾的位置、大小、形态改变, 综合分析肾脏病变, 对于DN的全面、客观判断很有帮助。

总之, DN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早期无临床症状, 病情隐匿, 且进展慢, 临床上容易忽视。可进入到临床蛋白尿期, 进展快, 疗效差。通过核紊肾动态显像测定能全面的评估肾脏的损伤程度, 以指导临床上早期治疗[6], 对早期诊断及了解肾功能受损程度及临床分期均有重要的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判断糖尿病患者早期肾功能的评价, 为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7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蛋白排泄率分成正常尿蛋白组 (DM1:22例) 、微量白蛋白尿组 (DM2:29例) 和临床蛋白尿组 (DM3:25例) , 另选择健康者23名作为对照组 (NC) 。所有受试者进行肾动态显像评价, 比较各组肾小球滤过率 (GFR) 、肾功能曲线峰时 (Tp) 、20s残留率 (C20) 。结果 DM1组GFR较NC组相比明显升高 (P<0.01) , DM3组GFR较NC组明显降低 (P<0.01) ;DM2组和DM3组Tp和C20与NC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结论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可早期了解糖尿病患者肾脏受损程度, 判断肾功能受损情况, 为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关键词:糖尿病,肾功态显像,肾功能

参考文献

[1] YANG Xin-bo, HUANG Zheng-ming, CAO Wen-bin, et al.Antidiabetic Oenanthe javanica fLav-one[J].2000, 21 (3) :239.

[2] 谭天秩.临床核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760.

[3] 闵晓霞, 昊得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对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价值[J].现代临床医学, 2006, 32 (2) :96~97.

[4] 姚立新, 李昨非, 刘波.核素肾动态显像评价糖尿病患者肾功能的临床价值[J].苏州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0, 30 (2) :324~325, 342.

[5] 林军, 赵淑好, 谢志淳, 等.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糖尿病患者肾小球高滤过率[J].中华核医学杂志, 1997, 17 (4) :223.

[6] 曹赟, 曹武松.肾动态显像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应用近况[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 14 (7) :137~13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我国分税制改革中的事权研究论文下一篇:浅谈提高粮食购销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