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加强社交礼仪学习论文

2023-01-16

1 社交礼仪范畴

礼仪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人是社会人, 需要和他人交往, 产生各种各样的关系, 仅仅一个小小的大学里, 就有老师和学生的关系, 学生与学生的关系, 学生与辅导员的关系, 学生与实习单位工作人员的关系, 学生与学院行政服务人员的关系等等, 要处理好这些关系, 首先一点就是必须重视礼仪。那么礼仪是什么呢?礼仪是人在社会交往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学生对教师应该尊重、对同学应该友善、对实习单位工作人员应该谦虚等等, 这些行为要求都是礼仪。礼仪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

2 大学社交礼仪现状

我国多数高校都没有开设礼仪课程, 多数老师对礼仪教育也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礼仪教育处于德育的盲区。高校课程只重视专业技术, 部分学生甚至认为, 上大学与礼仪问题不沾边, 学好专业知识就行, 所以在认识上存在很大的误区。现就几个方面的常见礼仪误区加以说明。

2.1 面试中的礼仪误区

对女生来说, 面试时难免要化妆的, 但如何来化, 需要仔细考虑。女生不能化浓妆, 否则就给人一种不尊重的感觉。对男生来说, 不一定必须是西装革履的, 你的装扮要和所应聘的岗位适合就可以了。比如笔者所在的学校, 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 就可以穿西装打领带, 而物流专业的学生, 去应聘仓库管理等这种一线工作时, 就没有必要这么穿了。

2.2 谈话时的面容礼仪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你的眼神就表明了你的态度, 但有些大学生却常常忽视了这一点。与人交谈时, 眼睛看的部位, 表达了不同的心态:盯着额头, 表示不太重要的事情;斜视表示失礼;俯视表示轻视。有些大学生, 在和别人谈话中, 喜欢看着别处, 比如总是看着窗户外面而不直视对方, 这是一种很不尊重对方的行为, 而他们自己往往并不知道这样做其实已经得罪了他人。

3 大学生为什么学习礼仪

3.1 利于提高大学生文明素质

礼仪往往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准绳。它不仅反映着一个人的交际技巧与应变能力, 而且还反映着一个人的气质风度。笔者任教的学院, 就有许多的不文明的现象出现, 比如穿着拖鞋去上课, 在卫生间里画一些污言秽语, 在图书馆的书籍上乱涂乱画, 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 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人才质量。所以开设礼仪课, 将现实与理论联系在一起, 使学生了解礼仪规范并在日常生活中严格履行, 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3.2 利于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

大学生如能掌握礼仪规范, 掌握交往的技巧, 就能很快与同学、老师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种技能的掌握, 对以后的工作中也有很大的帮助。

3.3 利于提高大学生心理承受力

大学生普遍存在一些困惑, 比如在学校与同学的交往很顺利, 但工作以后, 却难以和领导、同事打交道, 这固然与一个人的社交能力有关, 但心理承受力也直接影响到交际活动。心理承受力人强, 遇到困难时, 就能保持冷静, 而心理承受力差的人, 交际活动中就会莫名的惊慌, 心跳加快, 说话声调不正常。所以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 可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社会化, 提高他们的社会心理承受力。

4 大学生怎样提高礼仪水平

大学生礼仪素养的提高, 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得到社会、学院、大学生自身的互相配合、互相支持, 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从以上几个方面分别说明。

社会方面, 首先应制定系统的大学生礼仪规范, 并将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 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基本理论和具体规范的教育。还可以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栏、学校网络等媒体工具, 介绍名人处世修身的轶事, 推动学校的文明建设。笔者所在的咸阳电视台就举办过“市民讲堂”栏目, 邀请专家名流及专业研究人士, 对市民关注的文化和生活知识进行讲座, 提升市民人文素质。本人有幸参加了讲座, 从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遇到的社交礼仪问题入手, 分别从服装、服饰以及宴会等三方面进行了讲解,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从学院方面, 可以通过校园各种媒介形式, 将礼仪文化融入校园活动之中, 形成良好氛围。例如笔者所在的学院, 就举行了“寝室文化节”等活动, 发动全校师生寻找校园中的不文明现象, 开展辩论、演讲、礼仪讲座等活动, 弘扬文明礼貌之风。

大学教师, 特别是辅导员, 与学生的距离最为接近, 可以通过自身的行为, 更好的教育学生, 提高他们的礼仪素质。辅导员首先要学会理解学生, 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来解决问题, 能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 不急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要宽容学生, 对做错事的学生不放弃信任, 给他改正的机会;要正确对待自己, 多用商量的口吻, 而不是用命令的口吻与学生交流;不为了维护教师的“威信”而压制学生的意见。

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 首先要掌握礼仪的原则, 基本的礼仪原则可以概括为敬、净、静、雅四个字。再从具体的生活点滴做起, 不断努力, 提高自身的礼仪水平。比如交谈时要注意语速和音量。说话太快, 好象要掩饰什么, 给人说谎的感觉。说话太慢, 没有朝气, 所以要不快不慢;声音太高了好象吵架, 太低了又无法表达自己的思想, 所以要声音适中。大学生应该具有更高的个人素质和修养, 在不同的场合学会使用不同的用语, 学会委婉含蓄, 表达巧妙。笔者接触到的很多学生, 特别尊敬老师, 性格随和, 但却经常使用一些不太文明的用语, 如“靠”等, 还觉得这样表达很时尚, 这是应当改掉的坏习惯。

荀子:“人无礼不生, 事无礼不成, 国无礼不宁。”大学生处在进入社会的起点上, 应该学习社交礼仪, 学会如何做人与做事。

摘要:笔者作为一名大学辅导员, 工作中的大部分时间都与学生接触, 了解到大部分的学生, 都有着尊重老师的品质, 但在实际的接触中, 却往往产生各种各样的交际问题, 这有很大部分的原因是他们没有社交礼仪的基础知识, 不知道该如何去做。所以, 加强大学生的社交礼仪教育, 帮助大学生走向社会, 更好更快的适应工作岗位, 是大学教育应该重点发展的一项工作。

关键词:行为规范,人际交往,礼仪原则

参考文献

[1] 何浩然.中外礼仪[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

[2] 侯印浩, 刘传玺.大学生社交礼仪[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1.

[3] 金正昆.大学生礼仪知识问答[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4] 谭敏, 唐苓.国际社交礼仪[M].北京:中信出版社, 199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工业建筑设计中绿色观念的应用分析下一篇:如何提高高校泰语教育教学水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