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传染病防治培训

2022-08-23

第一篇:春季传染病防治培训

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培训讲义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于天气多变,时暖时寒,气候仍然寒冷、干燥,特别是在北方,人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冬天,当春季来临时,人体内环境很难一下子与外界环境相适应,人体的免疫力相对低下,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趁机而入、侵袭人体,特别容易引起流感、流脑、流腮等呼吸道传染病,同时随着气温转暖,手足口病等传染病也逐渐抬头。若平时不注意锻炼,再加上室内空气不流通,很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流行。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老年人、儿童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麻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主要症状:麻疹的潜伏期为10-11天,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预防措施: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先天性风疹的患儿,病人鼻咽部分泌物(如鼻涕、痰等)、血及尿中均带有病毒,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一年四季均可传染得病,以冬春季为多。风疹病毒还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感染本病,可导致胎儿畸形。

主要症状:以低热、上呼吸道轻度炎症、全身散布红色斑丘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若孕妇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可能导致胎儿先天畸形。

易感人群:好发于1-5岁儿童,育龄妇女;成人偶见感染。

预防措施:风疹的预防与麻疹、水痘等出疹性传染病不同,其对象不仅仅是儿童,同时还应当包括育龄妇女。预防风疹最可靠的手段是接种风疹疫苗。在春季风疹高发期,尽量少带儿童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商场、影院等地,避免与

风疹病人接触。孕妇尤要当心,以免感染而殃及胎儿。保持室内开窗通风,空气流通,增加户外活动,加强体育锻炼,讲究个人卫生。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主要症状: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

易感人群: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预防措施: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接种腮腺炎疫苗。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而感染。

主要症状:最初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随后病人突然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头痛、呕吐反复发作,早期皮肤上可见出血点或淤斑, 1-2日内发展为脑膜炎,高热持续不退,头痛剧烈,频繁的呕吐,伴有惊厥,甚至出现昏迷。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发病率高。

预防措施:免疫接种是预防流脑的主要措施,接种对象为1-15周岁儿童。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

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预防措施 :勤洗手、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以呼吸道损害为主的人急性感染性疾病。

传播途径:禽流感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病毒随病禽分泌物、排泄物及尸体的血液,器官组织、饮水和环境以及衣物、种蛋等传播,造成环境污染,亦可经过消化道和皮肤伤口而感染。

主要症状:人禽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7天,出现早期症状与一般流感相似,主要有发热、流涕、咽痛、咳嗽等,

体温可达39℃以上,伴有全身酸痛,有些病人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结膜炎等。

易感人群:任何年龄均具有被感染的可能性,但一般来说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触人员为高危人群。

预防措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接触禽类要用流水洗手;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进食禽肉、蛋类要彻底煮熟,加工、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搞好厨房卫生,不生食禽肉和内脏,解剖活(死)家禽、家畜及其制品后要彻底洗手。

预防春季传染性疾病传播专家温馨提示:

多通风:新鲜空气能够去除过量的湿气和稀释室内污染物。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让阳光射进室内,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间,起到消毒效果。

勤洗手: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飞沫等呼吸道分泌物以及排泄物等中含有大量的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和排泄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常喝水:特别在气候干燥,空气中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补充营养:适当增加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注意多补充些鱼、肉、蛋、奶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增强肌体免疫功能;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可中和体内毒素,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抵抗力。

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少食辛辣的食物,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避免受凉:当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

坚持体育锻炼和耐寒锻炼: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因为运动不仅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对我们的呼吸系统也是一个很有益的锻炼。

注意生活规律:保证睡眠充足。生活不规律易使免疫系统功能减弱;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

加强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要注意勤洗手、勤漱口,不要用脏手触摸脸、眼、口等部位。出门在外要尽量站在空气通畅的地方。避免去拥挤的公共场所。

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当自己或周围的人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气短等一种或多种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并报告给相关部门,切忌不当回事,更不要自己胡乱吃药,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即耽误了自己,又可能影响他人。

预防接种:及时给适龄人群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许多呼吸道传染病。

避免去往人群集中的地方:人群集中地场所空气质量差、通风不够,而且人群集中的地方存在传染性疾病患者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尽量避免去往人群集中的地方。

第二篇:冬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试卷

镇罗中心卫生院

冬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测试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共17题,每题3分,共51分)

1、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属于哪类法定传染病,发生流行时按哪类传染病管理?( ) A、属于乙类传染病,流行按甲类传染病管理B、属于乙类传染病,流行按乙类传染病管理 C、属于甲类传染病,流行按甲类传染病管理D、属于丙类传染病,流行按乙类传染病管理

2、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是: ( ) A、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道传播C、接触传播 D、蚊虫传播

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病原菌是:

A、脑膜炎双球菌 B、肺炎双球菌C、流感嗜血杆菌 D、结核杆菌

4、流行性腮腺炎表现为:

A、显非化脓性炎症、腮管口红肿。B、腮腺管口红肿可挤出脓液。

C、颌下肿大,有压痛,局部皮肤发红。D、耳后肿大,有压痛,局部皮肤发红。

5、哪一项不是急性菌痢的传染源?

A、菌痢患者 B、痢疾杆菌带菌者 C、苍蝇 D、慢性隐匿型菌痢患者

6、乙肝“大三阳”是指下列哪三种抗原、抗体阳性:(多选) A、表面抗原(HbsAg) B、表面抗体(抗HBs)C、e抗原(HbeAg)D、e抗体(抗Hbe) E、核心抗原(HbcAg) F、核心抗体(抗HBc)

7、被犬咬伤右小腿,伤口深,咬伤面积大,在当地行伤口缝合,此时对伤口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A、伤口已缝合,不必再处理B、对伤口表面用碘酒、酒精消毒C、切开伤口,用肥皂水冲洗后在缝合D、切开伤口,用肥皂水冲洗,碘酒酒精消毒

E、切开伤口,用肥皂水冲洗,碘酒酒精消毒,免疫球蛋白浸润注射

8、甲类传染病有:( )

A、霍乱、鼠疫B、麻疹、疟疾C、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D、乙脑、血吸虫病

9、传染病流行是指:( )

A、一个地区短期内突发多例同一种传染病B、一个地区突发某种历年从未或很少发生过的传染病C 、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D、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最高发病率水平

10、疫区是指:( ) A、发生传染病的那个村子 B、发生传染病的那个医院

C、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时可能波及的地区 D、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时已经传染到的地区

11、病源携带者是指:( ) A、接触病原体的人

B、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人C、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D、感染病原体有临床症状也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12、传染病爆发是指:( )

A、短期内在一个家庭突然发生多例多种传染病 B、短期内在一个家庭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C、短期内在局部地区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D、短期内在一个医院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13、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管理传染病有( )种: A、35 B、39 C、37 D、40

14、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 )、(A)制度: A、预检、分诊B、分诊、消毒C、预检、隔离D、消毒、隔离

15、对下列哪个传染病,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 A、艾滋病B、脊髓灰质炎

C、炭疽中的肺炭疽 D、伤寒和副伤寒

16、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采取下列措施哪项是错误的:( ) A、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B、对疑似病人应统一集中治疗

C、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应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D、拒绝隔离治疗时,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17、发现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应向哪个部门报告:( )

A、急救中心(110)B、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C、当地人民政府D、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二、是非题(每题2分,共20分)

1、患甲类传染病、炭疽死亡的,应当将尸体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 )

2、对甲类传染病的疑似病例,可以进行居家隔离治疗。( )

3、传染病疫情信息不能对外公布。( )

4、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在资金短缺时可以适当降低对预防传染病医院感染的要求。( )

5、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获得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

6、乡镇卫生院可以不报告传染病疑似病例。( )

7、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专业技术机构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进行调查、采样。( )

8、乙类传染病中的某种传染病可以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

9、医务人员可以公开传染病患者的全部资料。( )

10、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 )

三、填空题:(2题4分,其余每题2.5分共19分)

1.法定传染病分 类,其中甲类传染病 种,乙类传染病 种,丙类 种。

2008年5月2日卫生部要求将 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2009年4月30日我国又将 甲型H1N1 纳入乙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

2. 甲类传染病为 ,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为 。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在 内完成网络直报;无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以最快方式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3.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均为责任报告单位; 其执行职务的 人员和乡村医生、 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4. 同一个儿童同时发生两种传染病时,该分别填写 张卡片。 5. 2006年5月卫生部颁布的一个有关传染病报告的文件是( )A.《传染病防治法》B.《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C.《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D.《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6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 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在几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网络报告( )A. 2小时B.6小时C.12小时D.24小时

7、 、 、 构成了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

三、简答题:(10分)

分别简述麻疹、猩红热、风疹的传播途径、临床症状

第三篇:幼儿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培训活动方案

春瑕幼儿园幼儿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培训活动方案

一、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家长更新幼儿家庭卫生保健理念,提升无瑕街家长科学防病的水平;理解并初步掌握幼儿科学保健预防常见春季传染病知识;形成家园共同搞好春季传染病预防为主的合力;提高家长对幼儿园科学育儿文化的认同度,尽快融入幼儿园的常规幼儿保健工作。

二、培训对象

我园幼儿家长及教师。

三、培训形式

儿保医生专业讲座、互动式交流。

四、培训内容

1.常见传染病(麻疹)保健知识培训:着眼于加强家长对幼儿传染病的预防科学知识的认识,确立预防为主的正确幼儿保健观念。

2.实际问题解答:针对幼儿家长遇到的幼儿日常保健问题,着眼于家长明确幼儿春季传染病的防治的基本理念、卫生规范、要求和家长的基本职责。

五、主讲人:无瑕儿保科王鑫医师

六、主持人:董寿革

七、培训时间:2013年3月28日

第四篇:清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清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春季呼吸道春季呼吸道传染

病防治知识培训小结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进一步提高我辖区村医和全中心医务人员诊治呼吸道传染病的能力,4月 20日下午,我中心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培训由我中心王凤院长主讲,参加了培训人员20余人。

王凤院长就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流脑、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水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实例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使参加人员对这些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以及疾病的防控措施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清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2. 04 .20

第五篇:春季传染病的防治

冬末春初,气候干燥,是流感、麻疹、手足口等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以下就如何预防一些常见传染病知识给大家做以介绍。

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这种病毒主要存在于病人的口鼻分泌物中,通过说话、咳嗽、喷嚏,随飞沫散布,借空气传播,并且传染性强。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流感潜伏期短则数小时,最长不超过四天,患流感后病人一般会有高热,全身酸痛,头痛等症状,有些病人可出现腹泄、咳嗽,患病后3—4天就会退热,1周内痊愈,体质较弱者病程转长。老人、小儿及有慢性疾病者感染后病情会加重,出现肺炎型流感或继发细菌感染,严重者甚至会引起死亡。

对流感的治疗,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可服用感冒清热冲剂、板兰根冲剂、抗病毒冲剂,如出现咳嗽、腹泄、高热不退等可根据病情对症治疗。(高热时酌情服用APC等解热镇痛药;一般无需使用抗生素,如高热不退,咳嗽加重,病情处长一周不愈,可服用抗生素防止继发细菌感染)。

2、麻疹

麻诊是由麻诊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俗称“出疹子”。首先表现为发热、两眼发红、流泪、怕光,发病后3—4天身体逐渐出现红色斑丘疹。先出现在耳后,逐渐蔓延到脸部、胸部、手和脚;2—5天皮疹出齐,这时症状最重;再过5天皮疹消退,症状减轻。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麻疹并发症如肺炎等。病人口、鼻、咽、眼结合膜分泌物、痰液中含有病毒,可通过咳嗽、喷嚏将病毒传染给别人。

预防措施:

接种麻疹疫苗可有效预防麻疹。没有得过麻疹的人要尽量不与麻疹患者接触。

3、水痘

水痘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感染病毒后经过14—17天开始发病。开始时有低热,1—2天后身上分批出现小水疱,主要分布在胸部和腹部。水疱壁很薄,里面含有透明的液体。水痘会发痒,如果挠破可造成继发细菌感染。若没有感染,大约1周后水疱干燥结痂。水疱分批出现,身上可以同时看到不同阶段的水疱。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呼吸道,可随咳嗽、打喷嚏排出体外,传染给别人。病人要在家隔离5—6天对症治疗。皮疹痒得难受时可使用外用止痒药水,避免搔破。

预防措施:

1、患病后应隔离至全部疱疹干燥结痂为止。对接触病人的易感者应自接触后第11天起观察其有无发病。切断传播途径。

2、有病源的教室、宿舍、办公室等应开窗、通风、换气,使空气流通。

3、体弱者或原有慢性疾病者可接种丙种球蛋白。

治疗:发热患者应卧床休息,对症处理,注意手、皮肤清洁,勤换衣被。止痒可用5%碳酸氢钠液湿敷,或外涂炉甘石洗剂。口服苯海拉明、扑尔敏,疱疹破裂者可涂1%龙胆紫,有继发感染者可涂抗生素软膏。

如有其它并发症,或高烧不止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贻误病情。平时注意不与水痘患者接触,接种水痘疫苗可以预防。

4、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感染2—3周后发病。先有全身不适,发热、乏力,随后耳朵前、后、下方肿大,疼痛,先是一侧,然后两侧,都肿痛起来。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唾液中,病人说话、咳嗽时唾液形成飞沫会引起传染。病人应隔离在家直到腮腺完全消肿。病人出现高热时,可用退热药或温水擦身。

预防措施:

流行期间避免到公共场所,注射腮腺炎疫苗可以预防流行性腮腺炎。

5、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由密切接触及飞沫传播,春季是此病高发季节,在学校、幼儿园内极易流行,发病前2-3周内有与风疹患者接触史,发病症状:有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低热(体温38°C左右)持续1-2天,同时伴有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压痛,2天后出现皮疹,初见于面颈部,1天内迅速延及躯干和四肢,手掌足底没有皮疹,皮疹为淡红色斑丘疹,持续3天消退,此病全身症状轻微,病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预防措施: 可接种风疹减毒活疫苗,在春季风疹高发期,尽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场所,避免与风疹病人接触。随气温变化增添衣物,预防感冒。

6、非典型性肺炎

非典型性肺炎是一种通过近距离飞沫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形式传播的疾病。该病潜伏期为1—11天,平均3—4天。发病急,一般先出现发热,同时伴有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有干咳、少痰等症状。家中或周围有可疑患者要及时送到综合性大医疗机构治疗。

预防措施:

要学习保健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积极锻炼身体,注意手的清洁;气候变化,要及时增减衣服;要保持生活、工作环境的空气流通;疾病流行时,酌情使用过氧乙酸熏蒸。

7、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它发病缓慢,病程较长,常有不规则低烧,尤其是午后,并有长期咳嗽、疲乏无力、盗汗、食欲减退、消瘦、胸痛、甚至咯血、呼吸困难等。肺结核主要通过空气传播。

预防措施:

新生儿出生时接种卡介苗,7岁、12岁各复种一次;注意个人卫生,养成不随地吐痰的习惯;规律生活,加强锻炼;保持居室及工作场所空气清新,避免感染结核病病毒。结核病人必须接受规范治疗,要到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治疗,并且按照医生的要求坚持全程服药。

8、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般表现为突然高烧、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皮肤粘膜有瘀点瘀斑,继而出现惊厥、昏迷,病死率较高。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脑膜炎双球菌存在于病人和带菌者的鼻咽部,借飞沫直接经空气传播,密切接触如同睡、拥抱、喂乳等有较大传染性。发现病人后应及时送医院。

预防措施:

在流行季节和流行地区要避免到公共场所,居室要注意通风。接种疫苗有预防效果,接种应在流脑流行季节前完成。

9、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2—10岁儿童最多见。冬春季节多发。其主要表现有:发热、咽痛,起病1天内全身皮肤弥漫充血,并出现针尖大小的鲜红色皮疹,皮疹消退后出现脱屑。

预防措施: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早隔离;如果有人接触过病人要进行观察和检查,发现带菌者要及时隔离治疗。流行期间注意室内通风,喷洒来苏尔或熏蒸食醋进行消毒,并避免到病人家。

10、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于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接触鼠类或被鼠类污染的食物,感染出血热病毒引起的疾病。初期寒战,继而高热,并伴有 “三痛、三红”症状,即头痛、腰痛、眼眶痛,颜面、颈部、胸部充血潮红,呈醉酒面容。本病以发热、出血、肾损伤为主要特征,死亡率较高。

预防流行性出血热首先要积极做好灭鼠、防鼠工作;改变不良饮食习惯,生吃瓜果要洗净,剩菜、剩饭要充分加热后在食用等,提高群体的防病水平。

11、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

红眼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急性眼病,曾发生过世界性的流行,这种病的病原体是多种病毒,对幼儿园、学校、工厂等人口密集的地方危害很大,及易传播。病人眼睛的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病毒,被分泌物污染的手指、手帕、毛巾和脸盆等都是传播这种病的媒介物,发生了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主要症状:眼睑红肿,结膜充血、水肿并且出血,眼屎多,有刺痛,怕光,流泪,视力模糊等。

预防措施:

搞好个人卫生,勤洗手,勤剪指甲,不要用脏手揉眼睛,保护眼睛,免受感染,病人和健康人的手帕、毛巾、面盆应该分开,如发现病人,应进行积极的隔离治疗,切断传播途径。

12、手足口

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该病起病急,有发热感,口腔黏膜可能出现米粒大小的散状疱疹,有明显疼痛感;在手掌或脚掌部位,出现米粒大小疱疹,疱疹周围有红晕。患儿可能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头疼、咳嗽、流涕等症状。

手足口病传播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方式多样化。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直接传播,也可以通过被污染的手、毛巾、牙杯、玩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间接传播;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还能通过飞沫传播,也可能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食物和水源而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可造成传播。

预防措施:

“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有效的避免感染。

1、饭前便后要用洁净水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2、室内应经常通风,做好家庭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小孩的被褥衣物等要经常日光晾晒;

3、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要清洗奶头;

4、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还应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

5、托幼机构、小学等儿童聚集单位应每日晨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就诊,同时报告主管部门。

6、对被患儿污染的玩具、餐具和日常用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13、甲型病毒性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是以肝脏损害为主的急性传染病,冬春季节可流行。主要表现有全身无力、食欲减退、厌油、恶心、腹胀、黄疸、肝肿大及肝功能检查异常。甲型病毒性肝炎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为主,即“病从口入”。不洁饮水、食物均可引起感染。

预防措施:

平时要注意饮食卫生,生吃瓜果要洗净;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总之,冬末春初是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因此,全体师生要有自我保护意识,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保持环境干净卫生,教室、办公室、宿舍要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要勤洗手。在疾病流行期间不去或尽量少去公共场所、人口密集的地方,如已感染了流行性疾病时,应及时去医院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在食品卫生方面更要注意,因为春天各种病虫卵开始复活、繁殖,污染食品、饮水、手等都可致病,因此要注意饮食的卫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生吃瓜果蔬菜要先洗后烫,不喝毫无遮盖的自来水,不吃或尽量少吃冷饮和没有任何标签的饮料,购买小食品时必须检查有无生产日期、生产厂家、合格标签,一定要在保质期内食用,不去街边和不卫生的摊点吃饭,饭前便后应洗手,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在营养方面,一定要平衡膳食结构,加强营养,多食用优质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同时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抗病能力,下课后到操场、教室外多活动,呼吸新鲜空气,住校生要经常开窗通风,勤晒衣被,不要互用生活用品,感冒或身体不适时要及时就医,希望人人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下一篇:车间各岗位职能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