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应激心理障碍干预

2023-06-10

第一篇:战时应激心理障碍干预

浅谈战时人防心理防护和干预

人民防空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人防宣传教育,是党和国家赋予人防部门的重要职责。《人民防空法》规定:“国家开展人民防空教育,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人民防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笔者有幸参加在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举办“全国战时人防心理防护与心理干预培训班”,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深受启发,作为一名人防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现就如何开展人防心理防护训练,提升人民防空行动能力谈一下粗浅看法。

一、战时心理防护应对未来战争有着重要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所谓人防心理防护训练,是指有计划有步骤地使人民群众具有承受战时心理压力的训练活动,如心理学教育、宣传、心理疏导、应对战争和突发灾害事故的摸拟演练等。

从近十年来世界上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来看,遭受打击的军民承受着高技术武器装备和心理战双重打击是史无前例的,战争的结果也是史无前例的。在未来反空袭斗争中,能不能在群众的心里上筑起一道坚强的防线,与平时的宣传教育有直接关系。日本、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人防心理防护与心理干预开展较早。例如:美国“9.11”事件,第一座大厦被撞后,仅17钟就有专业人员组织疏导,同时每人得到一块湿毛巾、一个口罩和两瓶矿泉水,使混乱的人群安定下来有序的撤离,减少了伤亡。没有专业的心理干预,就会出现抢湿毛巾、口罩、矿泉水等恶性事件。日本是多灾之邦,致使他们通常都有良好的心理防护能力。海啸、地震等灾难他们伤亡却甚微。例如:2005年广东汕头某宾馆起火死亡31人,其中住顶楼的三名日本人全部逃生,因为他们住酒店会先看安全通道路线图,更重要是他们个体战时心理防护稳定。只要重视心理防护与心理干预就会减少伤亡。

现实中,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平时社会管理难度大。在战争状态下,恶劣的生存环境和心理战打击使人心更难统一,社会更加难以控制管理。加之我国人民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下,普遍未经历过战争生与死的考验,心理承受能力较低,突出表现在盲目的从众心理严重。这就要求群众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意志要坚定。要通过平时的人防心理防护训练,使群众面对战争威胁和重大灾难事故,保持理智,泰然应对。当突发事件来临,没有组织和疏导的个体、团体,会混乱、逃离、踩踏、相互哄抢等等。例如:北京某县元宵节踩踏事件、江苏响水万人出逃、日本海啸中国抢盐、四川等地抢蜡等等。因此,在和平时期,深入研究和广泛开展人防心理防护训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民心士气在未来防空袭战争中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战争的形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空袭,反空袭,是未来战争的主要样式,空袭战场发生的变化,由传统的国土防空向太空和水下延伸向网络和电子空间扩展,空袭手段发生的变化,向隐身无人发向,和精确打击提升,空袭方式发生变化,它的突然性,毁破灾性将给军队和人民群众极大的心理震荡。

鉴于现在防空袭斗争的极端形势,民众心理防护也受到各国的日益高度重视,世界民防从现代战争中得出的共同经验是,民众保持良好的心理是战争成败的关键,空袭战争中破坏是第二位,而对对方人员心理打击是第一位的。在科索沃和伊拉克战争中,为收服南联盟和伊拉克,美国和北约联军,不仅利用电台,电视台配合国际互联网进行心理作战,而且还派飞行广播电视台,以一架代号为突击队的EC130飞机,在一万米高空利用南国家电视台中波调频波段以及塞尔维亚语播放空袭信息,煽动南联盟反对党和居民推翻米洛舍维奇政府。在空袭前,北约大造舆论,甚至直接讲空袭时间的强度和可能采用的空袭手段,公布于众,制造强大的心理威慑。在空袭中,北约和英美联军精选能造成南联盟领导人和民众恐慌的总统官邸和电视台实施斩首行动的重点打击。同时,采用石墨炸弹等先进武器破坏南联盟的用电系统,使广大的居民长时间处于无水电和食品缺乏的状态,从而对政府居民生心埋怨,对战争产生厌恶,从而最终丧失了抗击意志。无数事实证明,当警报响起,炸弹从天而降,造成满天大火,房倒人亡时,如果人们没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必然引起恐惧而惊慌失措,增加不稳定的因素,其间接损失将大大超过直接损失。

在当下,军事家们把心理战称之为海陆空之外的第四种战争,由此可见战时心里防护和干预,在未来防空袭战争中的重要性和重要作用。战争没有彩排,搞好战时人员心理防护,主要是靠平时的心理防护能力建设。特别是以军事信息化武器为基础的现代战争,往往出战就是决战,不会给民众很长的时间来心理调整,那么谁的战争准备充分,谁能把握先机,甚至至对方于死地。因此,在现代战争中,包括心理准备在内的战争准备,被赋与了前所未有的意义,要赢得这场战争,就必须充分估计到在将来战争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有针对性从物质和精神上作好准备,更多的通过在战争之前,战时高昂的民族士气和良好的防护措施,要在平时日积月累的教育训练中来培养。

三、加强战时心理防护是当前人防工作的重要课题 目前,我们的干部群众掌握的防空知识,面对突如其来重大灾害,所需要的处变不惊,临危不惧、遇乱不慌的心理素质,以及在战争的地位和位臵有很大的差异。

(一)组建人防心理防护专业队伍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战斗精神是军队战斗力的是灵魂,是各级制胜的法宝,同样战斗精神也是人防战斗力的灵魂,是人防对防空袭斗争克敌致胜的法宝,特别是人防队伍的组成基本为地方人员,在长期和平环境下,没有经过严格战争考验面对复杂的严酷战争的威胁,更加需要战斗精神的培养。如果没有强大的战斗精神作支撑,就很难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保国安宁的神圣使命。目前,我国许多城市组建了抢险抢修、医疗救护、消防、治安、防化防疫、通信、运输七种人防专业队,部分城市还组建了伪装设障、信息防护等特种高技术专业队,但尚未建立人防心理防护专业队伍。我们必须在城市组建一支人防心理防护专业队,通过专业培训,使其掌握心理学知识,熟悉心理疏导方法,会使用心理防护器具。平时由人防心理防护专业队深入机关、单位、学校、社区组织群众开展人防心理防护训练,战时开展心理疏导工作。

(二)人防专业队的组织训练要与时俱进。人防专业队是人民防空群众的生力军,战时担着坚巨的任务,是人民防空战时、平时应急的主要支援。人防专业队是群众性组织,不同于军队,军队是国家武装力量,有严格的组织纪律作保障,也不同于民兵,民兵是武装力量的补充部分有政府和军队共同建设保障。而人防专业队分散到各个领略,是松散体制,平时由人防部门和对口单位组织较短时间的训练,而且平时的训练工作也很难落实,战时由人民防空指挥部统一指挥行动,战时人防司令部能不能完成“走、藏、消”的任务,主要靠平时的组织训练。人防的教育训练工作也随着防空袭斗争形势的发展,将防空武器、防化学武器、防生化武器,作为防空袭教育工作任务逐步展开。

(三)要通过训练大力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处变不惊,共御外敌,敢于斗争,是赢得防空袭斗争胜利的重要群众精神和有力保障。目前,我国人防心理防护训练保障能力还不强,训练条件还不具备,全面开展人防心理防护训练比较困难,但训练直接影响人民防空行动能力。为此,我们要一边抓训练保障建设,一边抓心理防护训练,做到两不误。在训练保障建设方面,首要的是组织一批心理、军事方面的专家学者,运用心理学知识,结合战时人民防空行动需要和平时应对突发事件需要,编写人防心理防护训练教材,解决学习无课本的问题。要在人民中间树立英雄,需要通过我们教育训练,要通过人防宣传教育工作来实现,我们要通过这一训练,消除一部分民众的恐惧心理,激发斗志,促进生产,推动战备工作的进行。

(四)要坚持不懈抓好人民群众的防务知识和训练。要以保护自己为目的,切实抓好人民群众的防空知识和技能工作。战争是流血的政治,两军相杀就要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在机械化战争条件下,打仗就是打钢铁,两次世界大战都体现了钢铁战争和绞肉机的特点,据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战争军民伤亡人数达到了9000万人,仅斯大林希特勒大会战,德军就死亡了150万人,前苏联军队死伤也达到了110万人,战争的残酷性显而易见。现代战争条件下,由于迫于国际舆伦的压力,直接攻击平民目标的现象不再出现。同时,由于精确打击作战方式的广泛利用,客观上降低了负载毁伤。但是,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磁化系统,人道系统,干净系统并不是由战争的机器和技术含量学习水准决定的,而是由战争的政治目的和军事目标所决定的,对于负载毁伤问题也是,由能否获胜为前提的,若不必大动干戈的可磋商,就有可能降低伤亡程度,以减少不必要的政治代价,但如果不能磋商,精确打击的效果就可能不顾及负载毁伤的扩张。在近期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美军不仅仅为了夺取战略优势,而且为了加快战略进程,也频繁使用配臵有先进精确臵导系统和精确打击功能的集束炸弹,造成大量的平民伤亡。所以,坚持不懈的抓好人民群众的防务知识和训练,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战时防空素质和自救互求能力,在战时最大程度的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五)以社会组织为依托切实抓好人防心理防护。一是明确组织形式,以人防办代表政府牵头,以心理咨询协会为平台,以各院校宣传部门为干部为主,组建人防心理防护专业队。二是确定好具体的社会机构,指定任务。成立专家咨询组,心理防护组,宣传教育组,后勤保障组。专家组由心理学专家教授组成,平时对政府搞心理咨询服务,战时对人防指挥部搞心理防护工作咨询服务,为群众心理防护决策提供帮助。心理防护组由心理学医生、心理系老师和心理学系的学生组成,平时主要开展人防心理防护训练,利用人防大型活动,开展心理防护实践,提高心理防护本领,战时结合战场情况对民众进行心理促导心理干预心理教育活动。宣传教育组由当地的宣传媒体部门和大学生自愿者组成,平时宣传人防工作,战时深入人民群众开展人防宣传教育工作,坚定战胜敌人战胜困难的信心,撑握舆伦导向。后勤保障组由人防部门牵头组成,负责平时人防心理工作的财务保障。三是搞好训练,开展活动,发挥作用。队伍的建设,不开展活动,不组织训练就是聋子的耳朵是摆设,人防部门要制定好计划,按训练计划组织教育训练,专业训练,要带头开展活动,要做好保障,要舍得出钱,在设备装备上搞一些建设,达到队伍整齐,装备齐全,训练有素,保障人力的建队水平。人民防空斗争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有力量,人民防空胜算就有了保障,战争是对一个国家全部经济实力和组织力量的一个考验,未来的防空袭斗争,不仅考验我们人防工程设施防空袭功能,更考验人民群众的心理素质和行动能力.

第二篇:22 心理应激与挫折的应对

一共6道题,每页6道题

单选类型试题:

1) 下列对心理防卫机制描述正确的是:

A. 是个体在应付心理压力或挫折和适应环境时无意识采用的心理策略

B. 是指个体采取措施解决现实问题,以免受挫折的打击

C. 是当事人有意识应用的防卫机制

D. 这种策略的运用,往往并不能减轻紧张不安、焦虑和痛苦

2) 霍姆斯-拉赫压力测试中,下面哪一项的得分最高:

A. 工作或业务改变

B. 住所改变

C. 丧偶

D. 结婚

3) 挫折具备哪些条件:

A. 具有动机和行为

B. 引起挫折的因素和境遇

C. 挫折引起的情绪状态和体验

D. 以上都是

4) 下列哪一项属于不良应激因素中的急性应激源:

A. 自然灾害

B. 失恋

C. 离婚

D. 工作压力

5) “丧失自信、失眠、高度紧张、肌肉抽搐、消化道溃疡”以上症状出现于压力发展的哪一时期:

A. 警示期

B. 抵制期

C. 衰竭期

D. 以上都不是

6) 常见的心理减压法:

A. 阅读减压法

B. 运动减压法

C. 社交减压法及心理咨询减压法

D. 以上都是

第三篇:地震后灾区儿童心理应激障碍表现及疏导对策

来源:广东省医药卫生信息网 点击数:

509 更新时间:2008-12-2 文章录入:std1

【关键词】 地震 灾区儿童 心理应激障碍表现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BSH052)

地震属于重大灾难事件的一种,极易导致当事人特别是儿童产生无法抵御的感觉,引发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如沮丧、紧张、焦虑、恐惧等,亟需开展心理救助与照顾〔1〕。本文从社会工作角度,初步分析地震后儿童创伤引起心理应激障碍表现,并希望通过个案管理以及小组辅导对地震后儿童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从而促进儿童受创伤心理的恢复,为灾区心理救助提供思路。

1 地震后灾区儿童应激障碍表现

1.1 地震后灾区儿童应激障碍身心表现 主要表现为持续紧张状况甚至失眠;经常恐惧,对外界情况做出不适当的反映;对刺激过分反应;神经质和无法安稳,或出现明显的退化现象并有生理症状,如口吃、失禁、遗尿症、头晕以及胃痛等〔2〕。从地震后立即或短暂的反应征兆来看,主要可能表现为头痛、心跳加速、声音模糊不清、恶心想呕吐、抽筋绞痛、大量流汗、头昏眼花以及出现一些被惊吓的反应等;而从地震后持续或长期的反应征兆来看,主要表现为总是觉得很累、经常生病等。

1.2 地震后灾区儿童应激障碍精神表现 经历过重大地震灾难后,可能会造成儿童与现实的脱离,无法和目前情境连系,经常感到害怕,余震、火灾、瓦斯味或烟雾等都极容易唤起其害怕的感觉。儿童会不断重复受创伤经历,并显得兴奋和极端的不稳定及焦躁;有时又会突然变得非常沉默寡言;会突然诉说不真实的经历;不断做噩梦;重复诉说和灾害有关的事情〔3〕。从地震后的立即或短暂的反应征兆来看,主要可能表现为害怕恐惧、容易暴躁、焦虑不安、挫折沮丧以及生气愤怒等;而从地震后持续或长期的反应征兆来看,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悲伤难过、生气怨恨、愧疚自责、恐惧地震再度发生、过度敏感、担心身体有毛病等。

1.3 地震后灾区儿童应激障碍的认知表现 主要表现为有罪恶感、无力感以及深度自责,认为灾害是由于自己的问题所引起的。由此,儿童比较容易变得忧郁,甚至有时有自伤行为或暴力行为。从地震后的立即或短暂的反应征兆来看,主要表现为对某些事情感到迷惑、无法顺利解决问题、时间概念模糊不清、无法决定事情的轻重缓急、记忆退化以及生活混乱、无所适从等;而从地震后持续或长期的反应征兆来看,主要表现为害怕自己会发疯、不断回想可怕的事、否认灾害对自己的重要影响以及无法专心等。

1.4 地震后灾区儿童应激障碍的行为表现 行为以及社会方面主要表现为儿童对外在世界的反应减少,情感或心理的活动呈现麻痹状态,常常面无表情或者缺乏心思,沉默寡言或退缩,生活能力衰退,甚至无法自己进食和换衣服,无法执行每天基本生活的活动,记忆和集中力减退,学校活动减少。从地震后的立即或短暂的反应征兆来看,主要表现为动作变慢、到处乱走、无精打采、歇斯底里、行为失控以及过动状态等;而从地震后持续或长期的反应征兆来看,主要表现为睡眠不好、自我伤害、生活方式突然改变、变成比较独来独往、总是不断告诉别人这个意外、与家人和朋友的关系恶化、产生激辩、恶梦、逃避出现在意外事件发生的现场,甚至在随后的日子里出现具体的药物或酒精滥用行为等〔4〕。

2 地震后灾区儿童心理疏导对策

2.1 通过个案辅导以及个案管理提供受灾儿童的心理重建 个案工作对于儿童心理照顾的介入,可以给受灾儿童直接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顺利渡过心理冲突和震荡期,并发挥恢复性调适的独特作用;还可以协助儿童学会更有效地处理情绪纠结,使他们能够发展健康的自我意识,接纳个人的不愉快经历,树立生活的信心,从而增强受灾儿童人格的成长与适应性〔5〕。个案工作对儿童心理照顾的介入突破了传统心理救助仅仅重在心理层面的干预局限,注重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的综合生态模式去思考与协助儿童,使儿童能够得到长久的照顾。(1)要减轻儿童心理的压力,并通过适当的方式让儿童的情感得以宣泄。可以让儿童或家属谈论整个创伤的经过,可以让儿童用画画或简单游戏的方式来表现,透过诉说、书写或哭泣可以澄清感情和思想,减轻压力;可以透过他人对儿童的了解和接纳,让儿童有机会与其他儿童一同分享经历,释放消极情绪;(2)要关心儿童的照顾者或者监护人,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儿童的照顾者或监护人是持续提供给儿童安全感的人,因此,要通过辅导方式加强儿童照顾者和监护人的心理健康,减轻他们的压力,并教给他们更多的儿童辅导技巧,共同促进儿童心理的康复;(3)要平衡儿童及其家庭的心理支持以及物质支持〔6〕。给予受灾儿童及其家庭基本的物质需要,并能够对儿童心理照顾做长期的安排和规划。最好能够通过家庭社会工作以及社区社会工作的方式来加以维持。

2.2 通过小组情境以及小组活动促进受灾儿童的心理康复 小组工作对于儿童心理照顾的介入,有利于受灾儿童及其父母或监护人得到外界的支持,小组能够为他们植入希望。儿童及其父母或监护人通过分享而感到自己并不孤单,并能够通过信息和建议的相互分享来达成互助。小组工作提供了一个安全、信任的环境引导受灾儿童及其父母或监护人抒发情绪,释放被压抑的情感,从而化解当事人由于长时间压抑消极情绪所导致的次级危机〔7〕;小组工作能够为儿童提供一个利他主义的成长机会,增强自我形象。小组独有的情境以及氛围可以通过具有相同经验的儿童小组经验的分享,减轻儿童的心理创伤,达到心理康复的效果,最终通过儿童的相互支持与社会性活动促进其社会康复。(1)在受灾儿童心理照顾的小组工作中,要收集受灾儿童的相关背景信息,并与儿童所在的家庭或者其监护人建立信赖的关系,鼓励父母或监护人能够与儿童一起参加小组活动;(2)要通过小组活动提供多种方式让儿童能够和别人分享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并积极接纳儿童及其父母或监护人受创伤的情绪和压力,而避免做评判;(3)要深入了解不同受灾儿童的背景及其心理需求,通过小组的方式鼓励儿童在安全、轻松的环境下深入讨论其经历;最后,要十分注意小组的平等性、互助性以及保密性,避免受灾儿童在小组中受到二次伤害,更要避免儿童的私人信息被泄露出去。除此之外,受灾儿童心理照顾还可以通过学校社会工作、社区照顾模式以及社会支持体系建设的方式来进行,多方面、多层次、多系统地促进受灾儿童心理康复。

3 结语

地震作为危机事件造成儿童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形成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并在身心、精神、认知以及行为方面均有所表现,因此,需要给予儿童更多的心理照顾以帮助他们度过危机。一方面可以通过充分发挥社会工作的个案管理功能,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的综合生态模式去思考与协助儿童;另一方面更需要发挥小组工作在灾后儿童心理照顾中的作用,促进灾后儿童心理重建以及心理康复。

第四篇:论医务人员的心理应激与职业道德建设

09国针 朱阳 09211115

摘要:心理应激是个体在应激源作用下,通过认知、应对、社会支持和个性特征等中间多因素的影响或中介,最终以心理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作用“过程”。本文从医务人员生活工作中面临的工作本身、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社会环境和家庭事件等诸多应激源的作用下,所产生的一些情绪性、认知性和行为性的的应激反应,浅谈医务人员这一特殊职业如何进行职业道德建设,即是对医务人员的所产生的心理应激进行管理与控制。改善和提高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水平从而医疗服务的质量以更好的为医学卫生事业服务。

关键词:心理应激 医务人员 医德建设

医疗行业是一个高风险、高强度、高投入的行业,这一特殊的职业使得医务人员面临着比其他职业更多的应激源。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医疗服务行业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需要医务人员高度注意力集中和消耗脑力的工作,生活节律无章可循,这些都导致医务人员身心处于极度地紧张状态。医学相关知识体系庞大,更新也极为迅速,使医务人员培养周期远长于其他行业,且在其职业生涯中须终身学习,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和技能。许多医生还承担着教学、科研攻关等其他大量任务,在当前大多数医院需自负盈亏的环境下,各项工作目标逐年增高,从而进一步加重了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负荷。医务人员要较好的履行其职责必须要付出较其他行业人员更多的劳动。

医院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医院是病毒、细菌等各种病原微生物密集的场所,医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接触病原微生物、化学消毒剂、放射线等职业致病因子,患病机会高于一般人群,使得医生的职业安全受到威胁。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因此,要大力倡导无私奉献精神。医护人员要在思想上牢牢确立以病人为主体的服务观念,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充分发挥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医院的工作环境令医务人员常面临各种不良情绪的冲击。例如当医务人员无能为力地面对濒危或绝症患者痛苦的呻吟和求生的欲望时,同情、自责、无奈等负责情感将剧烈地冲击他们的心灵。直面生离死别的场面、更易导致心理负荷加重和身体疲劳,从而导致医生身心耗竭、玩世不恭等职业怠倦。医务人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必须时刻处于一种紧张的战备状态。值班、手术、急诊、急重病人抢救等使得医务人员长期超负荷工作和不规律生活,身体素质受到明显的影响。医疗工作与生命和健康直接相关,不容丝毫差错。医务人员承受了繁重的工作负荷后,还必须承受巨大的心理负荷,如担心患者病情变化、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及家属的不理解、社会舆论的指责和道德伦理的质疑等。对此,社会要给予支持,社会可以组织专业人士对他们进行一些治疗干预和引导,同时自己本身要学会自我调节,合理休息、饮食,通过运动缓解这些不良情绪,以达到疏泄的目的。

医生的收入和付出不相符。医务人员高投入、高风险、高强度的工作和相对低收入的回报之间的巨大反差导致了严重的职业倦怠,不平衡和补偿心理。经常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使医务人员真正实现从思想到行为上的廉洁行医,文明服务的目标,使之确立自己的主体性地位,以维护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确立为医者的社会性地位。使之得到舆论和内在良心的肯定,感到一种思想的升华、内心的宁静,激起一种荣誉感。积极引导医德医风朝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同时也要指导医务人员提高对腐朽、不文明思想行为的抵抗力和鉴别力。人人都要讲道德,要提倡和发扬中华民族顾全大局、诚实、守信、互助友爱、扶贫济困和自尊自爱的优良传统,反对一切损人利己,损公肥私,金钱至上,以权谋私和期许勒索的思想和行为。我们固然要重视经济利益,注重经济效益,但也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向钱看”,防止拜金主义思想的滋长。当然,对医务人员尤其是高级人员的实际困难和待遇偏低现状,有关部门和领导也应逐渐妥善解决或改善。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不外乎是医患关系和医医关系,这些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工作。人们对生存、生活质量的日益重视和高质量医疗服务的渴求与患者医学知识匮乏、期望值过高以及医疗费用昂贵等问题之间的矛盾,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有时病人及其家属辱骂甚至暴力对待医生,使得医务人员觉得没有得到社会的尊重。这使得医务人员采用防御性的医疗行为,如因怕麻烦和担责任,该做的不做,将危重病人迅速转院而不愿承担任何风险。为规避风险,不从适应症出发,而选用高新检查手段进行过度检查;为应对可能的伤害和医疗事故索赔,过多增加病人知情同意的文书。防御性医疗现象加重了病人的负担,严重影响了医生主动性的发挥和临床医学的发展。对此要强化服务意识。医护人员和病人是双向性的对等关系,医护人员是病人的依赖者、委托者,医护人员要竭力帮助 病人选择最佳医疗方案,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达到尽可能好的医疗效果,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强化服务意识,切实为民排忧解难,把病人当亲人,文明服务,礼待病人。同时,通过新闻媒体等正确引导,让群众了解医学职业特点和医务人员的奉献精神,进一步约束患方道德以促使其文明就医,并通过建立完善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减少医生的执业风险和防御性医疗现象,给医务人员提供良好的行医环境。

在整个医疗团队中有时出现上级管理不力、同事间猜疑嫉妒等冲突矛盾。要形成良好的医际关系,要加强团结协作。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疗工作分工越来越细,职责越分越明。然而任何一项医疗工作都不可能由某一个人或某个科室单独完成,而是需要一个互相紧密联系的整体来共同实施和完成的,所以每一医务人员都要树立整理观念,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加强团结协作,任何时候都要以大局为重,以患者健康利益为重,避免因医医关系不协调而酿成医患纠纷。如果已经造成医患纠纷,应积极解决,切不可在纠纷面前相互推诿,更不可因此而幸灾乐祸,在患者面前拨弄是非,加深医患纠纷。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增高和维权意识的增强,人们往往忽视医疗过程中的复杂性和结果的不确定性,认为不良的医疗结果都是医务人员的责任,对医务人员提出了苛刻的要求。有时病人及其家属辱骂、恫吓殴打医护人员,个别极端甚至闹出人命,使得医务人员觉得没有得到社会的尊重。个别患者利用现有体制的纰漏及社会的同情,夸大事实,毫无理由的索赔,利用医患关系中自己处在弱势群体和媒体在报道医疗纠纷中时常明显偏向患者,缺少对医务人员的客观评价和正面报道,进一步恶化了医患关系。因此,任何机构和部门在认知、传播、处理和调节医患纠纷是都要倡导公平,坚持公正性和可接受性。既要保护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也要重视患者的利益和维护他们的权益,这样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由于医务人员的时间精力有限,造成了他们个人在家庭和工作之间的冲突。面临着家庭和事业的双重压力,医务人员被理解和被支持明显不足。对此,医务人员要加强和家庭人员的沟通,提高家人的医学观,以取得在思想上获得共鸣,达成共识,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工作的伟大意义,从而获得他们对自己工作的认同和支持。

参考文献:

蔡玉清.对新时期医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4(4):305 高玉萍.医德教育的关键在于激发个体的医德需要. 中国医学伦理学, 1999,66 (6):38

杨文,刘梅,等. 医德医风问题当议.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0,13(6):380

杨萱,孙建平,等.现阶段医德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 21(3):160

丘祥兴,孙福川.医患关系的伦理审视.医学伦理学,2008:79,82

王红霞,陆健. 浅谈医院的职业道德建设. 哈尔滨医药,2007,27(3):48

姚树桥,孙学礼.心理应激.医学心理学,2008:99,109

第五篇: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与对策

摘要

分析护士心理产生压力导致的不良情绪反应及采取的应变对策,要求护士要提高综合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和专业素质,对处理突发纠纷必须具备较强的应急能力,通过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有效沟通,改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的出现;通过认真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增加心理卫生知识,从而提高护士的心理应激能力,使护士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使护理工作更加高效地进行。

关键词: 护患纠纷 护士 心理应激 对策

Abstract

Analysis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of lead to nurse undesirable mood reaction and take the strain countermeasures, request the nurse improve overall quality, moral character quality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 to dealing with the unexpected disputes must have strong ability of emergency, by enhancing the patient and family and th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improve the relationship with, reduce the appearance of the dispute with; Through careful study to improve their business level, increase psychological health knowledge, so a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the nurse mental stress, make the nurse maintain good state of mind, to make nursing more effective.

Key words: Protect a dispute The nurse Psychological stress

7 页

1 页

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与对策

绪 论

人们都说“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有病对老百姓来说可是不幸的大事。保持健康当然是每个人的愿望,谁都不愿有病,战胜疾病、恢复健康无疑也是患方和医方共同期盼和努力的目标。我们国家历来关心和重视护理工作,但是,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护患纠纷日渐增多并呈上升趋势。由护理方面的过失而引起的医疗纠纷仍然占有一定的比例。护患纠纷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医院的声誉,干扰了医院的正常工作,同时也给护士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所以应该针对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不同心理应激,采取积极有效的解决方式,这样才能保障护理服务质量,才能使护理工作越做越好。。

一、在纠纷中护士容易出现的过失

护患纠纷中护士的心理应激反应

心理恐惧、惊慌:出现护理差错后害怕患者及家属采取过激行为伤害自己;害怕影响自己的声誉及发展前途等。因此她们出现焦虑、恐惧心理,面对纠纷束手无策,整天心神不宁,又怕出现新的差错。

心情抑郁、失望:部分护理人员因缺乏良好心理素质及心理应激能力的培养,当纠纷发生后,郁闷压抑、心灰意冷,如得不到领导、同事及家人的及时关怀和帮助,则感到工作压力大、前途无望,可引起自控力减退、精神涣散。

心理委屈、愤怒:发生纠纷后即便不是护士的错,护士即使遇到严重的歪曲事实,被误解及歪曲的情况,遇到情绪过激,甚至言行伤害的患者,也得不到上级领导的认同。由于护士所受的健康教育与实际有较大的距离,大多数缺乏自我调节训练,一旦在工作中受挫,不能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从而再次造成护患冲突,产生人际障碍。

精神焦虑、紧张:发生差错后,往往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思维混乱,心跳加速,因不知将如何处置而情绪不稳,难以进行正常操作。

过度谨慎、逃避:部分护士尤其是有过纠纷者,在面对稍微复杂或曾出现过纠纷的护理操作及格外挑剔的患者及家属时,易过度谨慎产生逃避心理,谨小慎微或让他人操作,甚至无原则迁就,担心稍有不慎再次引起纠纷。久而久之,产生心理障碍,影响工作正常进行。

心态沉稳、镇定: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纠纷的发生、后果及处理事项。保持冷静、积极配合的心态,积极寻找主、客观因数,认真反省及检查工作中的过失与不足,从中吸取经验及教训;杜绝外界一切不良因素的干扰,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今后的护理工作。

7 页

2 页

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与对策

二、针对护士不同的心理应激应采取的对策

尽快解决护患纠纷:发生护患纠纷后,护理管理者不应回避矛盾,要及时了解事情发生的经过,仔细听取患者及家属的申诉,找当事护士核实具体事实,准确定性,公道处理[1]。属于护士技术问题或责任心不强者,要敢于承担责任;属于服务态度差、服务不周到则要向患者当面道歉,并及时纠正。赔礼道歉将成为医方侵权承担责任的一种方式[2]。对无理取闹的患者及家属要耐心做好思想工作,不能无原则的迁就。这样才能使护理工作有序的进行下去。同时护理管理者应讲究调解纠纷的艺术、善于化解矛盾,必要时按法律程序解决纠纷,避免长期纠纷给护士造成沉重的精神负担。要懂得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即使发生了纠纷,处理时也会从容不迫,有理有节[3]。

积极稳定护士的情绪:发生护患纠纷后护士的情绪波动较大,易产生恐惧、愤怒、委屈、迁就或悲观心理。有关研究认为,护理职业责任大、工作烦重、地位低、护患关系紧张等是常见的心理应激因素;护士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所承受的压力已成为一种职业的危险[4]。因此发生纠纷后,护理管理者应尽快通过交谈、倾听等方法使护士内心压力得以释放,合理宣泄消极情绪,避免带着不良情绪进行护理工作而再次引起纠纷。

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早在公元前1400年就说过:“医学有两件东西可以治病,一是语言,二是药物。”可见语言也是医疗手段之一[5]。但是从低年资护士护患沟通能力调查结果显示,低年资护士护患沟通能力的总体水平不高[6],促进及培养医务人员的沟通技巧就显得更加重要,如果护患沟通不当,就容易产生护理纠纷[7]。而良好的沟通可提高护理质量,增进护理人员对病人的了解,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降低病人的投诉率,同时护士也可以通过沟通的方式去识别和满足病人的需要,促进病人的康复[8]。护患沟通是一种“风险沟通”,一旦尺度把握不当, 酿成纠纷,往往导致医疗机构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给医院造成负面影响[9]。所以在沟通中我们要注意交谈的气氛,避免简单、粗暴、生冷的语言,应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10]。护患间良好的关系及交流是良好的护理效果的基础[11]。

强化护士的综合素质:护士应加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沟通技巧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整体护理模式,掌握护患沟通技巧,正确处理人际关系[12]。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无欲无求、诚信奉献,以高尚的医德、良好的修养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护理管理者应关心和支持护士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有调查显示:某医院在多

7 页

3 页

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与对策

年临床实践与3年接待处理投诉过程中发现80%的护理纠纷发生在低年资护士中[13]。所以医方应加强对低年资护士沟通能力的培训,提高应对护患冲突场景下有效沟通的能力。经常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同时应提高学历和水平。组织护理人员系统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增强护士职业法律意识,用法律规范护士的行为,提高其自律性。由于医学和医务工作者的行为的特殊性,那么我们在处理医患关系特别是医疗纠纷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医患关系的特殊性,在实践中适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处理好医患关系。

加强护理文书质控:在医疗事故争议诉讼中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即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患者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既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病历资料是法定的证据资料。而护理文书如体温单、住院首次护理记录单、护理记录单、手术护理记录单等又是患者病历中的重要客观资料。护理文件书写是对病人从住院期间护士按照护理程序及遵照医嘱实施护理过程的客观、真实、动态的记录,具有法律效应,在护患纠纷举证责任倒置中起着重要的法律作用与证据作用。

实行人性化管理:发生纠纷后护理管理者不能将个人遭遇与个人能力不强混为一谈,不应单纯认为纠纷由个人因素造成,还应考虑排班是否合理,工作量是否过大及护士的心理状态等,实行人性化管理,避免护士长期处于紧张、疲劳状态。同时,不应一味训斥和批评护士、伤害护士自尊心,在纠纷发生后推脱管理者的责任或对护士“一锤定音”。管理者还应经常深入病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预防纠纷发生。许多医院病区护士低于国家颁布标准1:0.4,而目前国内护士人力不足工作负担重,人力资源配置不科学,使护理人员经常处于一种超负荷运转状态。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低,离职率高和护士短缺已成为世界性问题,我国不仅面临着更为严重的护士短缺,同时临床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较低。对心理素质较差的护士,应从工作上、生活上给予关心,理解她们的苦衷,帮助解除精神负担。落实国家对护士和护理工作的有关政策、法规,切实改善护士的就业环境与职业前景,稳定护士队伍。

结 论

7 页

4 页

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与对策

护士在医院这一特定的服务场所,难免因各种原因导致护理纠纷的发生,在纠纷中护士的心理应激反应千变万化。作为护理人员怎样学会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纠纷的发生,积极寻找主、客观因素,认真反省及检查工作中的过失与不足,从中吸取经验及教训,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今后的护理工作,是每位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

参考文献

1 康珍.精神科护理常见法律问题及防范措施[J].护理学杂志,2003,18(6):459-460.

2 梁丽.护理操作中护患沟通程序的应用探讨.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12):11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S].2005:8.

4 薛朝华,薛峻岭,罗汉萍.护患纠纷后护理人员心理状况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6,21(9):50-51.

5 高燕,龚崇玲.浅谈ICU护士素质[J].护理研究,2005,19(8B):1671.

6 袁晓玲,赵爱平.低年资护士自我效能与沟通能力的相关性研究.上海护理,2010,10(2).

7 褚秋红,那美云.护患沟通障碍原因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5,19(12C):2802-2803.

8 邹燕辉.护患沟通技巧现况及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4,18(5A):776-777.

9 梅花.护患沟通障碍导致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护理研究,2006,20(9C):2448-2449.

7 页

5 页

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与对策

10 张玉凤.护患沟通在整体护理工作中的作用[J].包头医学,2006,30(4):40-41.

11 赵长云,范宇莹.谈非语言性沟通在护患关系中的应用.实用护理杂志,2002,18(6):73.

12 赵体玉,李秀云,张亮.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5,20(9):12-14.

13 谢蒲辉.重视规范低年资护士的护理纠纷[J].现代医院,2007.7(15):99-100.

致 谢

不知不觉,我在华信学院已度过了三年的时光,真的感受到了时间脚步的匆匆。当本论文付梓之时,我体会到了探索的艰辛,也品尝到了收获的喜悦,而感觉最为深刻的则是我的知识的不足。论文中有许多内容没有得到充分的论证,缺憾是难免的,如果这篇论文能为大家提供新的思考视角,那将是我写作的最大收获。

这里,是我人生的一个驿站,这里,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在这个过程中,所有教诲过我、辅导过我、帮助过我的老师和朋友,我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7 页

6 页

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与对策

时光如水,日月如梭,此次学术之旅行将结束。它短暂而充实,轻松而又惬意,犹如人生旅途划过的一颗璀璨靓丽的流星。有太多的事历历在目,宛如昨日, 记忆犹新。有太多的人音容笑貌,跃然纸上,挥之不去。明天,又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我将以更大的努力来答谢所有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

7 页

7 页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招商中心案场管理制度下一篇:知识竞赛心得体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