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氨溴索静脉注射治疗新生儿肺炎疗效观察

2022-09-13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的常见病, 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而婴幼儿气管、支气管管腔狭窄, 黏液分泌少, 纤毛运动差, 肺弹力组织发育差, 血管丰富, 易于充血, 间质发育旺盛, 肺泡数少, 易为黏液阻塞, 致痰液不易咳出[1]。盐酸氨溴索具有较强的溶解分泌物及促进黏痰排出作用。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在常规抗感染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静脉注射治疗新生儿肺炎,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应用头孢他啶抗炎治疗的新生儿肺炎共102例, 临床诊断均符合!诊断参照《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中新生儿肺炎的诊治方案, 并随机分为2组, 每组51例, 2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症状体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抗炎、抗病毒, 纠酸, 给氧等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 用药总量以婴儿体重30mg/kg, 分3~4次给药, 经脉输注时间控制在10min左右[2]。

1.3 疗效判定标准

液的滞留, 因而显著促进排痰。适用于伴有痰液分泌不正常及排痰功能不良的急性、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盐酸氨溴索为溴己胺的衍生物, 是一种新的黏痰溶解药[3], 它能改善呼吸状况, 黏液分泌又恢复正常状况[4~5]。盐酸氨溴索作用于气道分泌细胞, 调节黏液性与浆液性的分泌, 使痰液黏性及弹性正常化, 增加溶胶层的深度, 因而恢复纤毛的活动空间及物理支持, 加强纤毛摆动, 改善黏液纤毛运输系统的功能, 易于痰液的排出;盐酸氨溴索能刺激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合成及分泌表面活动物质, 防止肺泡萎陷和肺不张, 协助无纤毛区痰液运送。这样, 可防止肺泡萎陷, 提高肺的顺应性, 减少肺不张, 缩短病程。本品具有粘液排除促进作用及溶解分泌物的特性, 它可促进呼吸道内部粘稠分泌物的排除及减少粘液的滞留, 因而显著促进排痰, 改善呼吸状况。应用本品治疗时, 病人粘液的分泌可恢复至正常状况。咳嗽及痰量通常显著减少, 呼吸道粘膜上的表面活性物质因而能发挥其正常的保护功能。因此盐酸氨溴索是一类快速排出痰液的比较好的药物, 本文治疗组总有效率96.078%, 对照组总有效率80.39%,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无不良反应, 因此, 盐酸氨溴索对新生儿肺炎治疗, 疗效可靠, 安全性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显效:用药7d反应好转, 哭声有力, 气促、发绀消失, 无口吐白沫及肺部湿性啰音。有效:用药7d反应好转, 呼吸平稳, 无发绀, 口吐白沫及肺部湿性啰音减少。无效:用药7d上述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

2 结果

2 组疗效比较见表1。

3 讨论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 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包括宫内感染、分娩过程中感染和生后感染3种类型, 以生后感染发生率最高。盐酸氨溴索, 分子式为C13H18Br2N2O·HCL, 无色澄明液体。它可促进呼吸道内部粘稠分泌物的排除及减少粘

注:2组比较, P<0.05

摘要:目的 观察氨溴索静脉注射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新生儿肺炎应用头孢他啶患者102例, 并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对照组使用头孢他啶常规抗炎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盐酸氨溴索治疗, 1次/d, 疗程5~7d。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 氨溴索静脉注射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支气管肺炎,药物疗法,氨溴索,治疗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174.

[2] 刘桂红.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10-04-2510:20:00].

[3] 张月莉, 龚瑾, 章亚萍, 等.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01, 10 (4) :224~227.

[4] 方晓惠, 钮善福.沐舒坦针剂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疗效观察[J].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2000, 27 (2) :152~153.

[5] 岳峥.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新生儿肺炎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31) :758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计算机维护中的常见故障及其处理方式下一篇:网络投票作弊机制及其对策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