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之热带气旋

2022-10-10

第一篇:气象灾害之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的灾害与预测

袁建国 1000013269 10城环3班

摘要:本文针对世界范围内的飓风、台风这一自然现象对地球及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主要以危害为中心,通过实际案例概述和现有的预测技术介绍进一步深入了解飓风与台风的危害与预测。并提出自己的意见,谈论感想。

关键词:热带气旋、灾害、预测。

一.问题的提出

热带气旋是自然界中相当有毁灭性的风暴,每年在全世界夺去了数以千计的生命。尤其是在它们获得了一定的风速和低气压指数时更提升了它们的状态使之成为成熟的飓风、台风或者旋风(>65海里每小时,74英里每小时,119千米每小时,32.6米每秒)。不同的名称被用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命名这些风暴。在北美地区,飓风作为术语被应用,台风应用于北太平洋地区(日本、菲律宾),旋风用于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和印度等地。不论用什么名称,它们都是毁灭性的杀手。世界范围内,大约百分之十的热带气流扰动都具备发展成为飓风或者台风的组成条件(参阅全球飓风研究中心网站http://www.nhc.noaa.gov/)。每年因热带气旋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及经济损失,全世界范围内都高度重视对于飓风、台风的危害研究与预测工作。

二.热带气旋的描述

1. 热带气旋的形成、发展与消亡

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它的形成往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热带气旋形成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 广阔的暖洋面,海水温度在26.6°C以上,提供热带气旋高温、高湿的空气

 对流层风速的垂直切变小,有利于热量聚集

 地转参数f大于一定值(纬度大于5°的地区),有利于形成强大的低压涡旋

 热带存在低层扰动,提供持续的质量、动量和水汽输入(东风波、热带辐合带)。

根据以上条件,热带气旋主要生成于热带高水温的洋面上。包括西太平洋,东太平洋,北大西洋,北印度洋,南印度洋,澳大利亚附近海域。一般情况下,南大西洋与东南太平洋没有热带气旋的生成与活动。

热带气旋在海洋生成后往往向西移动,并在移动的过程中逐步加强。后期登陆陆地后因失去水分支撑和受地表摩擦力而逐渐减弱消散,或者到达高纬洋面因热量供给不足而转化为温带气旋。

2. 热带气旋的结构

热带气旋的结构一个成熟的热带气旋有以下的部分:

▲ 地面低压

热带气旋的中心接近地面或海面部分是一个低压区。地球海平面上所录得最低的气压(870hPa)是在有纪录以来最强的热带气旋——台风泰培(Tip)中心所录得的 ▲暖心

热带气旋的暖湿空气环绕著中心旋转上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大量潜热,热能在中心附近垂直分布。热带气旋内各高度(接近海面例外)的气温都比气旋外为高。

▲中心密集云层区

围绕热带气旋中心旋转的密集云层区,通常是由雷暴产生的卷云。

▲台风眼

强烈的热带气旋的环流中心是下沉气流,将形成一个风眼。眼内的天气通常都是平静无风,无云,甚至时有阳光(但海面仍可能波涛汹涌)。风眼通常都是呈圆形,直径由2公里至370公里不等。较弱的热带气旋的风眼可能被中心密集云层区遮蔽,甚至没有风眼结构。

▲风眼墙(或称眼壁)

台风中,包围风眼的是圆桶状的风眼墙,风眼墙内对流非常强烈,其云层的高度在热带气旋内通常是最高的,降水的强度和风力的强度在热带气旋内也是最大的。强烈的热带气旋有眼壁臵换周期,产生新的外眼壁替代内壁。其成因为热带气旋眼壁外围的螺旋雨带重组,然后渐渐向内移动,

窃取了眼壁的湿气与能量。在这阶段,热带气旋进入了一个减弱的过程。在外围新的眼壁完全取代旧眼壁,如果环境许可,热带气旋会重新增强。透过多频微波扫描和雷达可以清楚观测到眼墙更新周期中的热带气旋出现双重眼壁;如果热带气旋眼壁臵换的过程较为明显,更可从可见光和红外线卫星云图上观测到。

▲螺旋雨带

螺旋雨带是绕著热带气旋中心运动的强对流云和雷暴带。在北半球,螺旋雨带呈逆时针方向绕中心运动。螺旋雨带,会带来狂风暴雨,而在两条雨带之间则会较为平静。在接近陆地的热带气旋,螺旋雨带中有时会形成龙卷风。拥有多条螺旋雨带的热带气旋一般较强及发展成熟;但也有一些“轮状飓风”的主要特征是没有螺旋雨带。

▲外散环流

所有低压系统均需要高空辐散以持续增强,热带气旋的辐散从所有方向

流出。因为科里奥利力的作用,热带气旋的高空呈反气旋式外散环流。地面或海面的风强力向内旋转,随著高度上升减弱,最终改变方向。这个特点和热带气旋中心的暖心结构有关,所以热带气旋需要垂直风切变微弱的环境维持暖心结构,才能延续辐散。

3. 热带气旋的路径

由于查阅资料有限,本文只讨论与中国密切相关的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即台风)的一半路径。 根据多年的气象观测资料综合分析,西北太平洋上的热带气旋路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 西移类型:台风从菲律宾以东洋面向西移动,经过南海在越南或我国海南岛一带登陆 2. 西北移类型:台风从菲律宾以东洋面向西北方向移动,穿过硫球群岛,在我国江浙或横穿台湾海峡在浙、闽一带登陆 。 3. 抛物线类型:台风从菲律宾以东海区向西北方向移动,然后转向东北方向移去,路径呈抛物线型。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及日本影响较大。

三.热带气旋产生的灾害

作为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低压系统,热带气旋所到之处往往会带来或大或小的灾难。 1. 灾难类型的划分:

(1)强风:由于风之压力直接吹毁房屋建筑物、吹毁电讯及电力线路、吹坏农作物如高茎作物,并使稻麦脱粒、果实脱落等。 (2)焚风:使农作物枯萎。

(3)盐风:海风含有多量盐分吹至陸上,可使农作物枯死,有时可导致电路漏电等灾害。

(4)巨浪:狂风时必有巨浪,台风所产生的巨浪可高达

一、二十公尺,在海上造成船只颠覆沉没亦时有所闻。此外,波浪逐渐侵蚀海岸,而生灾变。

(5)风暴潮:强风使海面倾斜,同时由于气压降低,使得海面升高,导致沿海发生海水倒灌。 (6)暴雨:摧毁农作物,淹没农田并使低洼地区淹水。

(7)洪水:山区豪雨,常引起河水高涨,河堤破裂而发生水灾,冲毁房屋、建筑物,并毁损农田。 (8)山崩:豪雨冲刷山石,使山石崩裂坍塌,形成土泥石流,冲毁房屋、伤及人畜、阻碍交通,山区之公路常发生此种灾害。

(9)传染病:台风水灾后常易发生各种传染病,如痢疾、霍亂。

2. 世界受热带气旋影响区域的概述

前文我们已提到世界范围内热带气旋生成与活动的一般区域,在这些区域沿岸的中低纬国家便都有可能遭受热带气旋所带来的大大小小的灾害。从截止到目前的台风统计资料来看,有这样几个重灾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韩国、东南亚、南亚、澳大利亚北部沿海、美国东部南部沿海、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

3. 近些年来一些重大热带气旋灾害的举例与简短分析

纵观近百年的历史,全球尺度上几乎每年都有至少一次的热带气旋灾害发生。不同的灾害之间都有所不同,但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a) 热带气旋强度极强,历史罕见。

举例:2005年美国新奥尔良“卡特里娜”飓风

不得不承认,美国是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不论在经济、军事,还是在教育学术上。作为一个经常受到飓风侵袭的国家,美国在飓风的预测与防御上还是有一套相当成熟的完整的系统的。05年对于卡特里娜的预测也较准确,但最终的结果却是上千人的死亡,登陆地新奥尔良全城被毁,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为何?只能归咎于卡特里娜实在太强大,以历史罕见的五级飓风(北大西洋与东北太平洋上飓风的最高等级,中心风力在每小时不低于135海里。)的强度横扫了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地区,并带来了极强暴雨和极猛烈风暴潮。此属于自然力强大而不可抗拒。

P.S:相似的热带气旋灾害事件:06年台风桑美重创浙南闽北;1959薇拉撕碎名古屋 b) 热带气旋路径诡异,行踪捉摸不定 举例:捉摸不定的飞燕

热带气旋在缺少明显引导气流或受到特殊地形的影响下会长生一些怪异的路径,这给气旋的预测带来很大困难,人们对其也不易防范。比如01年第二号台风飞燕本来一路偏西行,各家机构也纷纷预测其将在粤西一带沿海登陆。但其在进入巴士海峡后由于缺乏明显的气流导引,竟90度大转弯径直北上登陆福建。由于应急准备不足,福建受灾情况较往年同强度台风明显偏重。

P.S:相似热带气旋灾害:01年由北向南纵贯台湾的台风“百合” c) 多个热带气旋同时出现并相互影响。 举例:“藤原”造就了台湾的“莫拉克”之殇。

当多个热带气旋同时出现在同一海区并彼此间隔距离较近的话,他们便会对彼此的路径与强度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现象叫做藤原效应。很明显的一个例子便是09年的莫拉克台风与天鹅热带气旋。它们一个位于台湾近海,一个位于南海海面,两者因距离较近而发生藤原,较弱的天鹅受较强的莫拉克影响而围绕海南沿海呈逆时针转了一圈,海南暴雨如注。莫拉克台风也反被天鹅影响,长期徘徊在台湾本岛上空和台湾海峡,造成了台湾著名的“8.8”水灾以及小林村的悲剧。台湾由于面朝太平洋,经常性地遭受超强台风的袭击,莫拉克台风的强度对其来说本不值一提,但由于藤原效应导致的台风的长期滞留,降水创历史记录,才酿成此结局。 d) 热带气旋灾害与其他灾害在短时期内相继发生 举例:“马荣”与“榴莲”二重唱重创菲律宾。

菲律宾,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活动,马荣火山便是其活火山的代表。菲律宾虎山活动十分频繁,规模也较大,但当地人们急了列祖祖辈辈的经验,很少造成大的灾情。菲律宾东面紧邻太平洋,每年平均受到20个左右的热带气旋的影响,且多强台登陆。10年在其北部登陆的“鲶鱼”台风被公认为有气象记录以来全球范围内登录时强度最强的台风,但对菲律宾也未在成多大影响,由此可见其抗风能力也是蛮强的。但06年7月马荣火山爆发,当年冬天强台风“榴莲“又横扫了马荣火山附近地区。于是,强风,暴雨,连同还尚处于松散阶段的火山灰形成一股异常强大的泥石流将火山周围广阔的地区淹没于泥石流之下,数个村庄,超过一千人便被这泥石流活活吞没。由于火山灰泥石流过于粘稠,救援也很难开展。菲律宾尝到了火山也台风二重唱的巨大杀伤力。 e) 热带气旋登陆地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举例:孟加拉国:世界上因热带气旋而死亡的人数最多的国家。

孟加拉国,位于孟加拉湾的喇叭口的顶端。相对于太平洋与大西洋,孟加拉湾三面环陆,空间相对狭小,因此在孟加拉湾形成的热带气旋强度很难赶上太平洋与大西洋里的热带气旋。但世界因热带气旋死亡人数最多的地方却是孟加拉国。1970年的博拉旋风其因灾死亡30万人以上,1991年的孟加拉湾第二号旋风也造成了10多万的人后死亡。这是为何?

或许我们从高中所学过的地理知识中就可以找到一些答案。以下我就按高中的知识点一点一点很机械化的讲吧。

孟加拉国位于横河三角洲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排水不畅。台风带来的强降水在地表停留时间较长。北部有高大的喜马拉雅山地,受地形剧烈抬升山区降水十分明显,形成强大的地表径流。巨大的高差是山区洪水迅速汇聚到孟加拉,更加剧了其洪涝灾害。坦荡的地形也使强风得以广泛的在其土地上肆虐;另外,孟加拉湾喇叭形有利于汇潮,而孟加拉国恰位于喇叭的顶端,汇潮作用在此达到了最大化。由于潮水的顶托作用,更加不利于内陆洪水的消退,也会在孟加拉国沿海地区形成非常恐怖的风暴潮。

综上,或许我们可以找到一些答案。当然,孟加拉国也存在人口过于密集,经济落后,防灾救灾措施不完善等现实因素,这些也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其受灾程度,也是其死亡人数较多的原因。 f) 热带气旋影响到了极少受其影响的地区,人们应对意识淡薄;

举例:伊洛瓦底,没想到的沉重一击

缅甸的一诺瓦底三角洲地区位于孟加拉湾的东南方向,是缅甸经济最发达,人口做最稠密的地区。由于孟加拉湾的热带气旋多采取西移路径影响印度,或采取北上路径登陆孟加拉国,伊诺瓦底三角洲 地区基本上不会受到什么影响。但事实也没绝对,2008年强烈旋风纳尔吉斯便采取了少见的东移路径正面吹袭了该三角洲。由于是几十年来第一次遭受热带气旋的袭击,当地上到国家想到每一位老百姓几乎都没有多少有建设性的防范和抵御措施。再加上纳尔吉斯较可观的强度,最终酿成了21世纪以来最惨重的风灾:缅甸因灾死亡人口便在14万人以上。 g) 热带气旋侵袭经济欠发达地区,当地抵抗能力不足;

举例:海地,在飓风面洽向来十分脆弱

海地,加勒比海岛国之一,与其它岛国一样,时常受到北大西洋的飓风的吹袭。但海地却是最容易受灾的国家。其他理由不用多谈,长期战乱,社会动荡,经济凋敝,不可能把工作重心放在飓风的防御与飓风灾害的救助上。于是我们可以看到,08年一个强度十分水的飓风汉娜从其北方的海域经过,便造成了其几百人的死亡。

四.热带气旋的预测

1.民间预测热带气旋的经验

沿海地区长期受热带气旋的侵袭,长年累月当地居民也能从自然界一些不寻常的变化中预测热带气旋的到来。以下列出几项简单的规律:

长浪,又称涌浪。

海吼:海吼也称海响或海鸣。台风来临前

二、三天,沿海还可听到海吼。 风向:渔民中流传着“一斗东风三斗雨”,“六月北风,水浸鸡笼”等看风报台风的经验。

海火:台风来临前

二、三天,可看到在海水表面层发生点点、片片的磷光,不停地闪烁,时沉时浮,渔民们称为“海火”或“浮海灯”

2.近现代热带气旋预测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热带气旋的观测手段越来越多样化,也越来越先进的各种先进观测手段的运用,使得人们可以更便捷的掌握更多样化的热带气旋的资料,并据此作出更准确的预测,以减轻灾害对潜在受灾地区的造成的损失。比如现代气象观测卫星的运用,气象工作者可以直观的看到广阔阳面的云团的产生与发展,并结合数学与物理等的一系列复杂的分析与运算,可对热带气旋的产生时间、产生地点、行走路径等做出大体的宏观上的判断:气象雷达的运用,可给气象工作者提供受热带气旋影响地区更微观的更具体的资料,以便他们制定出更及时的判断,做出更科学的防灾减灾的策略;气象专用飞机的运用,市气象工作者能够从高空近距离的感受到热带气旋,并获得相对来说最准确的数据,也可以为将来的人工干预热带气旋积累经验,做好准备。 3.近些年来热带气旋预测出现的失误举例及简单分析

虽然热带气旋预报手段不断先进化,热带气旋预报工作经验积累也日趋丰富,但近些年来还是屡传出热带气旋预报事物的案例,以下举几个典型案例并做一些简短分析: a.对于同一个带气旋世界著名机构作出不同的预测:

10年台风鲶鱼在进入南海后,各家机构对其后期路径预测产生极大分歧。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与中国气象局认为岂会采取西北路径侵袭粤西与海南岛,香港天文台预计其会北上正面吹袭香港,日本气象局认为其会走东北偏北路线到达粤东闽南,而台湾气象台更预测其会偏东到登陆台湾西南部。最终日本气象局预测对了。

分析:鲶鱼在进入南海后陷入鞍形场,引导气流不明显,未来移动反方向很难预测。

b.机构对一起选的预测趋于相同,但热带气旋实际的行走路线却与预测的相悖; 08年台风风神各机构初始预测其会采取偏北路径,但是事实是起义开始采取了西北路经移动。各机构纷纷西调其路径,其后各机构也一直被风神带着跑,不断调西其路径,直至其消亡。各机构主观预测都趋于一致,但却都错了。

分析:其中一个原因是机构们低估了副高的强度和其西伸的速度。其他的原因我们知识储备太少,也弄不太明白。

P.S:其实有些已经成文的定理也受到了挑战,于是我们看到赤道附近诞生了台风,01年的画眉神话般的吹袭了新加坡,;于是我们看到南大西洋也诞生了飓风,04年“卡特里娜”直面登陆巴西东南沿海。可能诸如赤道附近以及南大西洋由于某些条件的不配合导致在这些海域理论上不会诞生热带气旋,但现实却告诉我们这些不足的条件在某些偶然的情况下可以由其他一个或一些条件来顶替,来支援。这泄愤非常规的现象给热带气旋的预测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热带气旋的预报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五.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我们欣喜的看到热带气旋的预报工作取得了很显著的进展,但不得不承认由于多种原因,热带气旋的预测目前仍不够完善,仍有许多值得探索值得改进的地方。但作为我们这些普通人,尤其是那些身处沿海的受热带气旋威胁的人,不要去抱怨机构预测的失误,热带气旋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我们应该感谢那些辛劳的热带气旋预报工作者们,即使他们预测失误了。没有预报,我们没法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其所带来的损失将会更大。

五.参考文献

《西太平洋台风概论》; 《浅谈台风的危害与防御》; 维基百科“热带气旋”词条;

台风论坛各种热带气旋资料收集,回顾分析与总结的学术性帖子。

第二篇:热带气旋强度与命名

热带气旋强度与命名 热带气旋强度划分标准

每一个热带气旋的强度和风力不一样,同一个热带气旋的不同阶段其强度和风力也不一样。一个热带气旋的生命史中要经历初生阶段、发展成熟和消亡阶段,因此,热带气旋又有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之称呼。

过去,我国曾经把热带气旋统称之台风,只有在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大于12级以上时称为强台风。1989年世界气象组织规定,按照热带气旋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的大小,把热带气旋划分成4类。即为:

(1)热带低压: 热带气旋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达到或小于7级风(7级风速为17.2米/秒)。

(2)热带风暴: 热带气旋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达到8--9级风(风速为17.2--24.4米/秒)。

(3)强热带风暴: 热带气旋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达到10--11级风(风速为25.5-32.6米/秒)。

(4)台风: 热带气旋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达到12级风以上(风速在32.6米/秒以上)。

热带气旋命名与编号

全球热带海域上,全年约有80-100个热带气旋生成,每一个热带气旋的移动路径、强度和台风带来的灾害各不相同。最初,为了区别各个热带气旋的活动,人们根据热带气旋所在的位置(中心的经、纬度)来命名,当在同一个海域内、同时出现两个以上热 带气旋时,这种命名方法显得比较麻烦,也不容易分清是哪个台风。

热带气旋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名称,在大西洋和东太平洋地区称为"飓风",中美洲泰诺斯的古代土著人认为"飓风"是"恶煞凶神", 西班牙人是用圣人的名字和时间来命名。1825年7月26日发生在加勒比海岛屿上的热带气旋命名为"圣费里佩"飓风。在西太平洋的"飓风"被称为"台风"。例如1881年5月22日--6月1日,发生在中国南海的台风命名为"ELGIN"。1911年7月,菲律宾受台风的袭击,在碧瑶城24小时降水量达到116.8毫米,该热带气旋就命名为"碧瑶风"。在澳大利亚热带气旋一般地被称为"威来风",意指这是小尘暴。而军事部门常常采用英文单词的首个字母顺序来命名,例如ABLE、BAKER、CHARLIE等。由此可见,各海区中台风命名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采用女性的名字来命名飓风,使用过程中似乎有"重女轻男"的偏向,为此命名表中又增加了男性的名字,这些飓风的名字一般很通俗、易记,同时也便于向受热带气旋影响的地区发布消息。后来,这种命名方法得到西半球气象界的认可,从此,结束了在热带气旋名称上混乱的现象。

20世纪70年代,西北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气旋使用统一的"热带气旋命名表",1979年,太平洋西部和中部的"热带气旋命名表"作过一些修改。

1998年12月1-7日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了台风委员会第31届会议,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亚太地区成员国有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日本、中国澳门、老挝、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联邦、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和越南等国家参加,台风委员会区域气象中心设在东京台风中心,每年由他们负责向成员国发布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的强度、名称、编号顺序以及编报理由。并且,会议还决定了从2000年1月1日开始使用新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热带气旋命名表。新表中的140个名称是由十四个成员国共同提供的。例如,"龙王"、"悟空"、"玉兔"等是由我国代表推荐的名字;"启德"、"珍珠" 等分别由香港和澳门代表推荐的名字;泰国和柬埔寨代表分别提供"派比安"、"达维"等的名字,这些名字具有亚太地区的特色,新表中的成员名字可真多!对于那些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热带气旋的名字,台风委员会的成员国可以提出申请,将其名字从台风命名表中删除,其名字将载入台风灾害史册。

国际民航组织(ICAO)东京热带气旋咨询中心及中国、日本全球海上遇险安全系统(GMDSS)XI海区气象广播发布的公报也采用上述相同的命名和编号。命名和编号在一次台风过程中保持不变,台风委员的成员国向社会发布警报或紧急警报时都统一使用这个名称和编号。

热带气旋不但有名字而且还有序号,它采用了4位数字编号,前2位数字表示年份,后2位数字表示当年热带气旋的顺序号。每年,我国对在180度以西,赤道以北太平洋(包括南海海域)洋面上生成的热带气旋统一编号,并按照其强度变化分别称为第几号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如果台风强度减弱,台风的序号不变,再改称为热带风暴或热带低压。

文/汤桂生

国际台风委员会西北太平洋和南中国海 热带气旋命名表

(2000年1月1日起执行) 第一列 第二列 第三列 第四列 第五列 备注

英文名中文名 英文名中文名 英文名中文名 英文名中文名 英文名中文名 名字来源

Damrey

达维 Longwang 龙王 Kirogi

鸿雁 Kai-tak

启德 Tembin

天秤 Bolaven 布拉万 Chanchu 珍珠 Jelawat

杰拉华 Ewiniar 艾云尼 Bilis

碧利斯 Kaemi

格美 Prapiroon 派比安 Maria

玛莉亚 Saomai

桑美 Bopha

宝霞 Wukong 悟空 Sonamu 清松 Shanshan 珊珊 Yagi

摩羯 Xangsane 象神 Bebinca 贝碧嘉 Rumbia 温比亚 Soulik

苏力 Cimaron 西马仑 Chcbi

飞燕 Durian

榴莲 Utor

尤特 Trami

潭美 Kong-rey 康妮 Yutu

玉兔 Toraji

桃芝 Man-yi 万宜 Usagi

天兔 Pabuk

帕布 Wutip

蝴蝶 Sepat

圣帕 Fitow

菲特 Danas 丹娜丝 Nari

百合 Vipa

韦帕 Francisco范斯高 Lekima 利奇马 Krosa

罗莎 Haiyan 海燕 Podul

杨柳 Lingling 玲玲 Kajiki

剑鱼 Faxai

法西 Vamei

画眉 Tapah

塔巴 Mitag

米娜 Hagibis 海贝思 Noguri 浣熊 Ramasoo威马逊 Chataan 查特安 Halong 夏浪 Nakri

娜基莉 Fengshen 风神 Kalmacgi 海鸥 Fung-wong 凤凰 Kammuri 北冕 Phanfone 巴蓬 Vongfong 黄蜂 Susa

沙鹿 Sinlaku 森拉克 Hagupit 黑格比 Changmi 蔷薇 Megkhla 米克拉 Higos

海高斯 Bavi

巴威 Maysak 美沙克 Haishen 海神 Pongsona 凤仙 Yanyan

欣欣 Kujira

鲸鱼 Chan-hom

灿鸿 Linfa

莲花 Nangka 浪卡 Seudelor 苏迪罗 Imbudo 伊布都 Koni

天鹅 Hanunan 翰文 Etau

艾涛 Vamco

环高 Krovanh 科罗旺 Dujuan 杜鹃 Maemi 鸣蝉 Choi-wan彩云 Koppu 巨爵 Ketsana 凯萨娜 Parma 芭玛 Melor

茉莉 Ncpartak 尼伯特 Lupit

卢碧 Sudal

苏特 Nida

妮妲 Omais

奥斯 Conson 康森 Chanthu 灿都 Dianmu 电母 Minduie 蒲公英 Tingting 婷婷 Kompasu 圆规 Nantheun 南川 Malon

玛瑙 Meranti 莫兰蒂 Rananim 云娜 Malakas 马勒卡 Megi

鲇鱼 Chaha 暹芭 Kodo

库都 Songtla 桑达 Sarika 莎莉嘉 Haima 海马 Mcari 米雪 Ma-on 马鞍 Tokage 蝎虎 Nock-ten 洛坦 Muifa

梅花 Merbok 苗柏 Nanmadol南玛都 Talas

塔拉 Noru

奥鹿 Kularh 玫瑰 Roke

洛克 Sonca

桑卡 Nesat

纳沙 Haitang 海棠 Nalgae 尼格 Banyan 榕树 Washi

天鹰 Mtsa

麦莎 Sanvu

珊瑚 Mawar 玛娃 Cuchol 古超 Talim

泰利 Nabi

彩蝶 Khanun 卡努 Vicente 韦森特 Saola

苏拉 柬埔寨 中国 朝鲜 香港 日本 老挝 澳门 马来西亚 密克罗尼西亚 菲律宾 韩国 泰国 美国 越南 柬埔寨 中国 朝鲜 香港 日本 老挝 澳门 马来西亚 密克罗尼西亚 菲律宾 韩国 泰国 美国 越南

由于世界各国对热带气旋的编号和命名各不相同,为方便国际合作与交流。1998年12月在马尼拉召开的世界气象组织国际台风委员会第31届会议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对西北太平洋和南中国海出现的热带风暴强度以上的热带气旋,采用上表的一套新的命名方法。新命名表共有140个名称,分别由太平洋沿岸的台风委员会成员国各提供10个名称组 成。共分成5列,从2000年开始按顺序给热带气旋命名,循环使用。 1

第三篇:4气旋和反气旋-陈帅-教案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实习教案 (注:须于上课前二日写好)

院/系: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年级:2012级 实习生姓名:陈帅学号:201222170008

院系导师:王民 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卢春梅 原任课教师:卢春梅 2013 年

11 月

日 (星期五

) 第

8 节课 (本人本次实习第

4 个教案) 实习学校

北航附中

实习班级

高一5 实习科目

地理

教学课题

气旋和反气旋

所用教材

教材名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 第 1 册, 第

二 章

第一 节 43-45 页 出版社: 中国地图出版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 2.使学生掌握气旋与反气旋的形式、特点以及天气状况 3.使学生学会判断气旋与反气旋在不同部位的风向

教学重点

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天气特点

教学难点

1.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2.天气图的判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实习教案 教 学 过 程 及 内 容

1.导入环节 讲解最近浙江余姚“菲特”台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菲特”台风与本节课关系比较紧密。

2 大气的水平运动是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导致的。在近地面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复习旧知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学生的认知由已有知识向前推进,为下一步探求未知奠定基础。展示近地面风向的形成示意图

3 (过渡)实际中的等压线是复杂的,等压线是弯曲的,甚至是闭合的,那风向又是如何呢? 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创设情境,引领他们发现问题并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展示教材P35页图“世界海平面气压分布”

4 在黑板上画简易的等压线分布图,指导同学进行风向分析。并讲解高压脊和低压槽。画风向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5 播放FLASH影片,带领同学进行新知识的探究。观察思考原理逐步引导学生把教学内容转化为有潜在意义的问题 FLASH影片“北半球的气旋和反气旋”

6 引导学生观察,低压与北半球河流中漩涡一致,称为气旋,高压则为反气旋思维有静态向动态转化,启动新的思维。自然的把知识过渡到新的内容。展示气旋和反气旋的图片。

7 在黑板上画北半球的气旋的水平运动跟随教师在学案上作图。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破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问题。

8 引导同学对南半球的气旋和反气旋进行作图探究,并走下讲台指导同学作图。作图探究 巩固知识,并能够上讲台讲述理。由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教学目标,让学生体会主导探究成果的愉悦。

9 小结气旋和反气旋是怎样进行的? 通过手势把握大气的运动完成表格在归纳的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展示气旋和反气旋的漫画

10 (转折)引导同学来尝试进行天气预报。在同学探究基础上说明气旋的实例——台风 尝试常州的天气预报提供给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促进他们掌握地理技能。并且,对同学作品进行积极评价,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是学生的认识得到飞跃,同时也掀起课堂的高潮!观察云图展示台风的卫星云图

11 (过渡) 夏季如果没有台风,大家的感受是怎样的呢? 阅读有关伏旱的材料,思考这是跟哪种天气系统有关? 激发学生的思维从经验型向逻辑型发展,引导他们探求地理问题内在的逻辑联系和因果联系。展示伏旱的材料

12 (拓展能力)引导同学读图2.21,“世界海平面气压分布”,准确报道北京的天气? 根据北京的经度、纬度以及气压形势判断天气? 读图思考强化教学目标,让学生体会主导探究成果的愉悦

13 课堂练习完成练习

学 过 程 及 内 容

板 书 设 计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实习教案 课 后 总 结 与 评 议 记 录

自 我 分 析 和 同 学 评 议 意 见

自我分析:

整体课程设计比较完整,但是问题提得不是很直接确切,从而导致学生不知道重点该怎么把握,讲解南半球反气旋时用的时间较少,只是让学生在学案上画出示意图,老师适当地给予指导和强调,到那时没有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可能会导致一些学生掌握地不好,所以再遇到类似内容要给该环节分配更多的时间,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和吸收。 同学分析:

本节课设计基本合理,而且案例的选择比贴近生活,从而使得学生上课比较有意思,但是有一些细节问题还得把握。

实 习 学 校 指 导 教 师 意 见

院 系 导 师 意 见

填写说明:

1.本表一式一份,由实习生填写。每一节新课(或连堂课)填写一份。 2.打印填写后由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和我校导师签字,交院系存档。

第四篇: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热带雨林的南北两侧 全年高温降雨分干湿两季 热带热带季风气候:亚洲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全年高温降雨分旱雨两季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 终年炎热干燥

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 大陆西岸夏天炎热干燥,冬天温和多雨

温带海洋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终年温和湿润

温带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55°的大陆东岸夏季高温多雨,冬天寒冷干燥温带大陆性气候 中纬度的内陆地区亚洲分布广 冬冷夏热 降水少

气候与人类的关系

人类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的室内效应。

面得变暖的趋势怎么做?

1.研究提高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2.积极开发采用新能源3.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第一节人口和人种

1. 世界人口日:7月11日

2. 人口增长速度 1.18世纪前:增长缓慢。2.工业革命后。增长加快。3.二战后迅猛增加。

3.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自然正常率由高到低: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和亚洲、北美地区、欧洲

人口总数由多到少: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地区、大洋洲

5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亚、非洲)1.资源短缺2.饥饿贫困3.就业困难4.居住条件差5.交通拥挤6.环境污染。

措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6.人口增长过慢所带来的问题。

1、劳动力短缺

2、国防兵力不足

3、人口老龄化 措施:1.鼓励生育、2.接纳外来移民。

世界人口分布:1.世界人口疏密用人口密度来表示

人口密度:人口总数

该地区的总面积

2.人口稠密地区:欧洲、北美洲东南部、亚洲东部和南部。

原因:温和、湿润、地势平坦、工业发展早、经济水平高、沿海地区、中低纬度沿海地区。

3.人口稀疏地区:高纬度地区、雨林地区、沙漠地区、高原山地地区

原因:气候寒冷、气候闷热潮湿、极度干旱、地处高原终年气候寒冷。

三.人种:1.依据体质不同,可以划分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

2.人中数量 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

3.人中主要分布地区:

白种人: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大洋州东南部.南美洲东南部.

黄种人:亚洲.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种人:非洲东南部.大洋州西北部.

4. 不同人种的主要特征:

黄种人:皮肤呈淡黄色.头发黑直。面庞扁平。体毛中等。

白种人:肤色,眼色,发色都很浅,头发天生就是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多。 黑种人: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

第五篇:中班折纸《热带鱼》教案

折纸活动——热带鱼

一、活动目标

1、认知:能理解折纸的步骤。

2、技能:尝试掌握鱼的折叠方法及巩固装饰方法,提高手指的灵活性。

3、情感:提高对折纸活动的兴趣,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

二、活动准备

1、正方形折纸

2、画笔

三、活动过程

(一)复习热带鱼的画法。

师:上周我们学习了如何画热带鱼,小朋友们还记得是怎么画的吗?(教师画)

我们今天学习折热带鱼。

(二)讲解示范热带鱼的折法。

1、出示正方形纸,强调

1、

2、

3、4号角。1和

3、2和4对折后打开。

2、打开后的正方形纸两边对折变成一个长方形,然后再对折,变成一个小正方形。

3、将一面的正方形沿折痕打开,成为一个三角形。另一面相同操作后形成两个三角形。(重难点)

4、将其中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向中间交叉折形成鱼尾。

5、为小鱼添上眼睛,用之前所学的装饰袋子的方法添上花纹。

(三)幼儿制作,教师个别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学习将正方形打开成为三角形的方法,鼓励幼儿大胆添画。

(四)分享作品

师:小朋友们创作的热带鱼都十分漂亮,有谁想分享一下自己的热带鱼是怎样的?(鼓励幼儿分享)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七夕情人节情诗朗诵下一篇:气象信息员培训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