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结构升级是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

2023-01-25

1 我国在消费结构问题上的局限

国家统计局在2007年10月10日发布的《从十六大到十七大经济社会发展回顾系列报告》中指出, 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明显得到改善, 依据是, 2006年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中恩格尔系数下降, 分别比2002年下降了1.99%和3.2%, 发展性和享受性消费比重提高, 服务性支出增加, 尤其是农村居民货币消费支出从2002年的1468元提高到2006年2415元, 增长了64.6%, 这充分说明中国人民和生活水平消费确实有所提高。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则指出2009年我国农村居民全年人均纯收入5153元, 剔除价格因素, 比上年实际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 实际增长9.8%。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1.0%, 城镇为3 6.5%。

这里首先有一个问题, 即恩格尔系数在我国经济发展条件下应用存在着一定局限性问题。

1.1 单纯应用恩格尔系数的局限性

恩格尔系数是在19世纪中叶, 由德国著名统计学家厄恩斯特, 恩格尔 (ErnstEnge l) 在研究了法、法、德等国不同阶层的家庭调查资料时得到了一系列数据, 在此基础上, 他发现一个家庭或个人收入越低, 其食品支出在其总支出的比例就越重, 反之其比就越小, 对一个国家而言也是同一道理, 并用公式表示如下: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全部生活消费支出) ×100%。由此看来, 恩格尔系数的原理非常简单, 那就是一个家庭或个人维持生存的必须的食品, 数量基本不变, 在此前提下, 其系数值越小即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越小, 其生活水平就越高, 反之则表明其生活水平越低, 联合国粮农组织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将恩格尔系数作为评价国家贫富和地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 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绝对贫困, 50%~60%为温饱, 40%~50%为小康, 30%~40%为富裕, 30%以下为最富裕, 中国政府对这一系数也极为重视, 政府机关很多工作计划的依据就是本地的恩格尔系数, 中国宣布“总体达到小康”所依据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恩格尔系数, 由此可见, “恩格尔系数”之重要。

1.2 与发达国家相比的差距

其实就是以恩格尔系数为标准, 我们也应当看到虽然除个别年分异常外大多是在逐年降低的, 但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 中国的恩格尔系数仍明显偏高。如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计算, 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78%, 农村家庭为43.02%, 而美国在2003年就已降到了13%, 欧洲多数国家以及日本也都在30%以下。这表明中国人的消费层次还是较低的, 娱乐教育、旅游、服务等高层次的消费比重未能得以增长, 就必会影响人们的消费质量, 消费品种少自然就形成了消费结构的单一现象。

2 中国不同消费群体结构

中国做为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 其实际的购买力已超过了12万亿元人民币, 国家统计局在2009年10月发布的系列报告之四中就曾对农村按五分组, 对城镇按七分组进行了生活消费水平的比较, 但笔者认为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如果仅按城乡来区分, 还过于笼统, 因为不仅在城市或者在农村, 都有各自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差距加大的现象, 而且从消费市场上来看也已形成了各具特征消费群体, 他们有着不同的消费特点, 对此笔者将之归纳为五大消费群体, 这五大消费群体是:极高收入的“豪富型”消费群体;高收入“导向型”消费群体;中等收入“跟进型”消费群体;中偏低收入“稳定型”消费群体;贫困收入“温饱型”消费群体。

3 优化消费结构的对策

我国消费体制改革滞后, 制约了消费结构的转变, 割裂了巨大的市场消费需求潜力与现有供给能力之间的联系。因此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 增加劳动者收入推行鼓励消费的政策

经济学有很多原理, 但其中一个原理极为重要, 那就是单纯的经济增长, 并不代表其能创造新的或者是有潜力的市场, 最多只是一种规模的扩大, 因此创造一个有效需求的总量和消费结构都较为合理的市场才是中国经济下一步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持, 而创造这样一个市场最根本前提就是人民收入的增长, 因为消费的前提就是收入, 只是人民收入提高, 打牢夯实消费的基础, 其最终消费率才能提高。

3.2 加快改税步伐天平向“贫弱”一方倾斜

和谐社会必须以纳税人和国家之间和谐的税收关系为基础, 而和谐的税收关系应当以科学、合理、公平的税收制度为基础。完善分配领域的税收体系。通过税收增减来调节和缩小社会贫富差别, 是最有力的减少社会阶层矛盾的有效手段, 要改变我国在初次分配中把过多资源分给强势群体和大企业的做法, 并在二次分配中加大向民众倾斜。我国现在实行的是一种在分类所得税制, 一个科学、合理、公平的个人所得税法必须以分类综合所得税制为基础, 在分类所得税制的基础上很难实现科学、合理、公平的税收制度设计。

3.3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增强消费信心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的标志和条件, 也是提升居民消费结构的重要前提。多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增长远远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政府存款达1.7万亿, 但公共财力被滥用。我国各级部门行政开支过高, 行政开支比例占财政收入竟达26%, 而日本只占不到3%, 欧洲许多国家也不到4%。这些年我国GDP每年增长不到10%, 但税收和行政开支的增长速度却是百分之二三十, 显得极不正常, 地方政府还拥有数额庞大且缺乏监督的卖地款等预算外开支。其实与其花几万亿搞基建, 不如扎扎实实把钱直接投到民生上来得效果更好。因此在财政管理上, 要细化社会保障预算安排, 解除制约消费的瓶颈, 提高居民的实际购买力。只有当消费者不再承担本应由政府承担的花费的时候, 民众消费的后顾之忧才会解除, 消费者才会放心地增加消费, 内需才能拉动起来, 私人投资才能重新恢复, 经济向内转型才有真的希望。

总之, 笔者认为, 中国要想实现经济转型, 完成一次重大的转身, 就必须从提高民众收入, 优化消费结构入手, 才可能切切实实获得一定的实效。

摘要:金融危机的出现, 使我们有机会理性看待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本代价以及隐藏在数据背后的深刻问题, 那就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隐藏着的需求滞后的不争事实。如果说, 在改革开放前期, 长期处于贫困的中国, 最为重要的是增加财富, 那么现在最为重要的则就是如何让更多的民众能够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增加消费财富的能力,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彻底改变投资财政体制,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从根本上解决普通民众消费难的问题, 只有当政府推动中国经济从积累型向分享型转型, 从投资型向消费型转型, 中国的经济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 所以优化消费结构, 制定向高层次的消费资料需求转变的消费政策, 应当是今年及未来几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消费,经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不同贮藏温度和含水量对大豆种子的活力影响分析下一篇:ELF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