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升级论文范文

2023-07-29

消费升级论文范文第1篇

国家统计局在2007年10月10日发布的《从十六大到十七大经济社会发展回顾系列报告》中指出, 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明显得到改善, 依据是, 2006年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中恩格尔系数下降, 分别比2002年下降了1.99%和3.2%, 发展性和享受性消费比重提高, 服务性支出增加, 尤其是农村居民货币消费支出从2002年的1468元提高到2006年2415元, 增长了64.6%, 这充分说明中国人民和生活水平消费确实有所提高。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则指出2009年我国农村居民全年人均纯收入5153元, 剔除价格因素, 比上年实际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 实际增长9.8%。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1.0%, 城镇为3 6.5%。

这里首先有一个问题, 即恩格尔系数在我国经济发展条件下应用存在着一定局限性问题。

1.1 单纯应用恩格尔系数的局限性

恩格尔系数是在19世纪中叶, 由德国著名统计学家厄恩斯特, 恩格尔 (ErnstEnge l) 在研究了法、法、德等国不同阶层的家庭调查资料时得到了一系列数据, 在此基础上, 他发现一个家庭或个人收入越低, 其食品支出在其总支出的比例就越重, 反之其比就越小, 对一个国家而言也是同一道理, 并用公式表示如下: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全部生活消费支出) ×100%。由此看来, 恩格尔系数的原理非常简单, 那就是一个家庭或个人维持生存的必须的食品, 数量基本不变, 在此前提下, 其系数值越小即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越小, 其生活水平就越高, 反之则表明其生活水平越低, 联合国粮农组织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将恩格尔系数作为评价国家贫富和地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 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绝对贫困, 50%~60%为温饱, 40%~50%为小康, 30%~40%为富裕, 30%以下为最富裕, 中国政府对这一系数也极为重视, 政府机关很多工作计划的依据就是本地的恩格尔系数, 中国宣布“总体达到小康”所依据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恩格尔系数, 由此可见, “恩格尔系数”之重要。

1.2 与发达国家相比的差距

其实就是以恩格尔系数为标准, 我们也应当看到虽然除个别年分异常外大多是在逐年降低的, 但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 中国的恩格尔系数仍明显偏高。如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计算, 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78%, 农村家庭为43.02%, 而美国在2003年就已降到了13%, 欧洲多数国家以及日本也都在30%以下。这表明中国人的消费层次还是较低的, 娱乐教育、旅游、服务等高层次的消费比重未能得以增长, 就必会影响人们的消费质量, 消费品种少自然就形成了消费结构的单一现象。

2 中国不同消费群体结构

中国做为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 其实际的购买力已超过了12万亿元人民币, 国家统计局在2009年10月发布的系列报告之四中就曾对农村按五分组, 对城镇按七分组进行了生活消费水平的比较, 但笔者认为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如果仅按城乡来区分, 还过于笼统, 因为不仅在城市或者在农村, 都有各自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差距加大的现象, 而且从消费市场上来看也已形成了各具特征消费群体, 他们有着不同的消费特点, 对此笔者将之归纳为五大消费群体, 这五大消费群体是:极高收入的“豪富型”消费群体;高收入“导向型”消费群体;中等收入“跟进型”消费群体;中偏低收入“稳定型”消费群体;贫困收入“温饱型”消费群体。

3 优化消费结构的对策

我国消费体制改革滞后, 制约了消费结构的转变, 割裂了巨大的市场消费需求潜力与现有供给能力之间的联系。因此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 增加劳动者收入推行鼓励消费的政策

经济学有很多原理, 但其中一个原理极为重要, 那就是单纯的经济增长, 并不代表其能创造新的或者是有潜力的市场, 最多只是一种规模的扩大, 因此创造一个有效需求的总量和消费结构都较为合理的市场才是中国经济下一步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持, 而创造这样一个市场最根本前提就是人民收入的增长, 因为消费的前提就是收入, 只是人民收入提高, 打牢夯实消费的基础, 其最终消费率才能提高。

3.2 加快改税步伐天平向“贫弱”一方倾斜

和谐社会必须以纳税人和国家之间和谐的税收关系为基础, 而和谐的税收关系应当以科学、合理、公平的税收制度为基础。完善分配领域的税收体系。通过税收增减来调节和缩小社会贫富差别, 是最有力的减少社会阶层矛盾的有效手段, 要改变我国在初次分配中把过多资源分给强势群体和大企业的做法, 并在二次分配中加大向民众倾斜。我国现在实行的是一种在分类所得税制, 一个科学、合理、公平的个人所得税法必须以分类综合所得税制为基础, 在分类所得税制的基础上很难实现科学、合理、公平的税收制度设计。

3.3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增强消费信心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的标志和条件, 也是提升居民消费结构的重要前提。多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增长远远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政府存款达1.7万亿, 但公共财力被滥用。我国各级部门行政开支过高, 行政开支比例占财政收入竟达26%, 而日本只占不到3%, 欧洲许多国家也不到4%。这些年我国GDP每年增长不到10%, 但税收和行政开支的增长速度却是百分之二三十, 显得极不正常, 地方政府还拥有数额庞大且缺乏监督的卖地款等预算外开支。其实与其花几万亿搞基建, 不如扎扎实实把钱直接投到民生上来得效果更好。因此在财政管理上, 要细化社会保障预算安排, 解除制约消费的瓶颈, 提高居民的实际购买力。只有当消费者不再承担本应由政府承担的花费的时候, 民众消费的后顾之忧才会解除, 消费者才会放心地增加消费, 内需才能拉动起来, 私人投资才能重新恢复, 经济向内转型才有真的希望。

总之, 笔者认为, 中国要想实现经济转型, 完成一次重大的转身, 就必须从提高民众收入, 优化消费结构入手, 才可能切切实实获得一定的实效。

摘要:金融危机的出现, 使我们有机会理性看待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本代价以及隐藏在数据背后的深刻问题, 那就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隐藏着的需求滞后的不争事实。如果说, 在改革开放前期, 长期处于贫困的中国, 最为重要的是增加财富, 那么现在最为重要的则就是如何让更多的民众能够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增加消费财富的能力,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彻底改变投资财政体制,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从根本上解决普通民众消费难的问题, 只有当政府推动中国经济从积累型向分享型转型, 从投资型向消费型转型, 中国的经济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 所以优化消费结构, 制定向高层次的消费资料需求转变的消费政策, 应当是今年及未来几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消费升级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旅游发展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渠道,更是“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工作重点。基于产业结构升级视角,以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为门槛变量,构建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中国旅游发展的异质性减贫效应。1996—2017年中国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产业结构高级化对贫困减缓具有积极作用,而产业结构不合理会对贫困减缓有抑制作用。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的提升,旅游发展与贫困减缓之间呈现“U”型特征;随着产业结构不合理化程度的加剧,旅游减贫效应显著减弱。区域差异分析结果显示,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提升,东部地区旅游减贫效应不断增强,中部地区旅游发展与贫困减缓之间存在“U”型关系,而西部地区则呈现“V”型特征;随着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提升,旅游发展对贫困减缓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西部地区尤为明显。

关键词:旅游发展;贫困减缓;产业结构升级;门槛效应

作者簡介:徐政,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国民经济管理(E-mail:807211542@qq.com ,北京100872);黄柳君,上海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经济与国际服务贸易(上海 200093)。

旅游业所具有的产业关联性已得到广泛认可,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贫困减缓的关系成为学术界探讨的热点。作为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2017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球GDP的10.4%,提供了3.13亿份工作岗位,占全球工作岗位的9.9%世界旅行与旅游理事会(WTTC):《2018旅行与旅游全球经济影响报告》。。随着旅游业产业规模的扩大,以及旅游业和经济社会融合程度的加深,其对全球减贫的贡献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因其可产生外汇收入、吸引国际投资、增加税收、减缓贫困等赵磊、方成、毛聪玲:《旅游业与贫困减缓——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旅游学刊》2018年第5期,第13—25页。,被认为是促进经济增长和贫困减缓的重要工具。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规模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到2017年贫困率已降至3.1%,低于全球水平,对全世界人口的减贫贡献率超过70%张原:《“中国式扶贫”可输出吗——中国对发展中国家援助及投资的减贫效应研究》,《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第185—200页。。其[KG(1x]中仅通过乡村旅游一项,中国已带动1 000万(占贫困人口比重超过10%)以上贫困人口脱贫世界旅游联盟:《世界旅游发展报告2018——旅游促进减贫的全球进程和时代诉求》,(2018-09-25)[2019-12-26],http://www.ctaweb.org/html/2018-9/2018-9-25-14-58-30700.html 。。因此,旅游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以及减贫作用突出的产业,在中国的减贫事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即将完成,国家进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交汇期。探讨如何实现脱贫攻坚与旅游发展有机衔接,对于实现“两个百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有着重大意义。

现有研究表明,旅游发展、产业结构与贫困减缓的关系因研究区域和研究时间段的不同出现显著差异。然而在旅游减贫的研究中往往忽略了结构主义学派所推崇的产业结构变迁因素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赵磊、方成:《旅游业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门槛效应——基于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旅游学刊》2017年第4期,第20—32页。。为此,本文构建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全面考察和分析产业结构升级视角下旅游发展对贫困减缓的影响效应,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的区域异质性,这对于促进旅游减贫及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 文献综述

旅游发展和经济增长均会改变贫困人口的数量与程度,但其作用机制和改变方式较为复杂。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一)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贫困减缓

旅游业可通过为贫困地区注入外汇、增加税收、创造就业和提升福利等传导途径来直接减缓贫困Sugiyarto G, Blake A, Sinclair M T. Tourism and globalization: Economic impact in Indonesia.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3, 30(3), pp. 683-701.。Kevin认为通过价格和政府收入渠道等,旅游业可有助于减少贫困Kevin X Li, M Jin, W Shi. Tourism as an important impetus to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A critical review. Tourism Management Perspectives, 2018,( 26), pp. 135-142.。Banerjee实证研究发现旅游投资使海地南部地区失业率由26%降至23%,贫困率下降了1.6%Banerjee O, Cicowiez M, Gachot S. A quantitative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public investment in tourism : An application to Haiti. Tourism Management, 2015,( 51), pp. 157-173.。然而,旅游发展并非总是对贫困减缓产生积极作用,经济漏损、生态环境破坏和“旅游飞地”等问题的存在,使旅游发展拉大了贫富差距、加剧了相对贫困。Sharpley认为对于一些极端贫困的国家,人均收入随着旅游发展而不断降低,贫困人口比以前更为贫困Sharpley Richard.Tourism and development challenges in the 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case of the Gambia. 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 2009, 12(4), pp. 337-358.。Wattanakuljarus发现泰国旅游业的扩张削弱了贫困人口赖以生存的贸易部门的盈利能力,从而扩大了贫富差距Wattanakuljarus A, Coxhead I. Is tourism-based development good for the poor? A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for Thailand.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2008, 30(6), pp. 929-955.。

此外,旅游业对贫困减缓的作用受其他因素影响,存在非线性门槛效应。赵磊利用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技术,发现旅游业和贫困减缓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旅游业可显著减缓贫困赵磊、方成、毛聪玲:《旅游业与贫困减缓——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旅游学刊》2018年第5期,第13—25页。。张晨运用门槛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认为旅游减贫效应的发挥受地区经济、交通、产业环境的制约张晨:《旅游业促进贫困减缓(TLPR)假说实证研究》,杭州: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2017年。。郭鲁芳研究发现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旅游资源禀赋和不同交通便利程度下中国旅游发展与贫困减缓之间存在显著门槛效应郭鲁芳、李如友:《旅游减贫效应的门槛特征分析及实证检验——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商业经济与管理》2016年第6期,第81—91页。。

(二)产业结构与旅游发展、贫困减缓

从减贫路径上看,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经济增长的“涓滴效应”并不会无条件惠及穷人盖凯程、周永昇:《所有制、涓滴效应与共享发展:一个政治经济学分析》,《政治经济学评论》2020年第6期,第95—115页。,其减贫效应的充分发挥与当地产业结构状况和经济增长模式密切相关。这使得单纯依靠经济发展推进减贫的思路亟待转移到综合考虑旅游发展及产业结构影响以促进减贫的方向上来。

经济增长能对贫困减缓发挥影响力,但在经济增长的多元化减贫机制中,经济增长的产业构成对贫困减缓具有显著异质性。不同产业的生产率和收入分配效应不同,若经济增长集中于贫困群体难以受益的产业部门,那么将会抑制贫困人口所得,甚至会扩大贫困群体的范围郭劲光、俎邵静:《参与式模式下贫困农民内生发展能力培育研究》,《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第117—127页。。目前不少学者对产业减贫的异质性效应进行了实证探索李东坤、尹忠明:《中国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城镇减贫效应研究》,《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9年第1期,第100—112頁。。Montalvo探讨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与减贫的关系,认为第一产业一直是减贫的主要推动力Montalvo J, Ravallion M. The pattern of growth and poverty reduction in Chin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10, 38(1), pp.2-16.    ;Datt和Ravallion认为第三产业的增长对贫困的影响比第一产业的更大,而第二产业几乎没有给印度的穷人带来直接收益Datt G, Ravallion M. Has India[BF]’[BFQ]s post-reform economic growth left the poor behind.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002, (16), pp. 89-108.。单德朋发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对贫困减缓的影响较大,第二产业的作用较小单德朋:《产业结构、劳动密集度与西部地区贫困减缓——基于动态面板系统广义距方法的分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第106—112页。。

无论是旅游发展还是贫困减缓,都与产业结构有密切联系。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通过产业链延伸和辐射效应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人均GDP的增长,提高贫困人群收入麻学锋:《张家界旅游业发展、区域经济增长及产业结构升级》,《旅游学刊》2010年第11期,第20—25页。。而产业结构变迁对其潜力的释放和提升有着重要的驱动力。赵磊研究发现产业结构欠缺合理化抑制了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而产业结构高级化可正向调节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赵磊、唐承财:《产业结构变迁、旅游业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资源科学》2017年第10期,第1 918—1 929页。。张晨认为产业结构变迁促进产业融合以及滋生新兴业态,在此过程中形成的非正规部门就业对于解决贫困人口就业具有优势,而旅游非正规部门则吸纳了大量超额供给的城市劳动力张晨:《旅游业促进贫困减缓(TLPR)假说实证研究》,杭州: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2017年。。

总体而言,现有关于产业结构减贫效应的研究多是基于三大产业进行分类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产业之间的互动联系单德朋、王英、郑长德:《专业化、多样化与产业结构减贫效应的动态异质表现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7期,第157—168页。,难以有效捕捉中国各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水平与特征,更难以充分揭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可能的减贫效应。此外,现有研究多集中于旅游发展对贫困减缓的单一视角,且学者更多侧重于线性分析,而忽视了非线性特征。为此,本文将基于产业结构升级视角,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两方面探讨旅游发展对贫困减缓的作用效应。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研究视角上,侧重产业结构升级视角,分析中国旅游发展在不同产业结构升级差异下的减贫效应。研究方法上,首先,本文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中国旅游发展在减贫中的实际作用;其次,进一步运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从非线性角度来探究旅游发展的减贫效应是否存在异质性。

二 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及变量选取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旅游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各省份统计公报、中国统计数据应用支持系统、EPS数据库。变量选取如下:

1.因变量与解释变量。(1)贫困水平([WTBX]POV):常用的贫困测度指标有贫困发生率、贫困距、Sen指数和可分解FGT指数等。国内较多从收入和支出角度来测度,如人均消费水平、人均收入等,国际上也有学者使用人类发展指数、新生儿死亡率等来衡量贫困水平Bosede C, Henry O, Muyiwa O, et al. Human capital and poverty reduction in OPEC member-[KG-*5]countries. Heliyon, 2019, 5(8),pp.1-7.。但考虑到对中国的适用性和数据可得性,同时减贫效应是指对贫困的减缓程度,主要表现为居民收入的增加,本文借鉴李慧玲的做法李慧玲、徐妍:《交通基础设施、产业结构与减贫效应研究——基于面板VAR模型》,《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年第8期,第25—30页。,由于农村地区贫困程度占绝大部分,因此采用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来衡量贫困水平。(2)旅游发展[WTBX](TOUR):借鉴赵磊的做法赵磊、方成、毛聪玲:《旅游业与贫困减缓——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旅游学刊》2018年第5期,第13—25页。,用旅游专业化(旅游收入占GDP比)来表示。

2.门槛变量。一般来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所对应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影响贫困的重要因素。同时,在模型中引入产业结构还能够最大限度规避收入分配对旅游减贫效应的扰动。产业结构高级化(TS):呈现为产业结构“量”的提升,用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产值之比来衡量;产业结构合理化(TL):指较强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并带来最佳效益的产业结构,具体表现为产业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表现为产业结构“质”的调整。通常用产业结构偏离度来衡量,参考干春晖等的研究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经济研究》2011年第5期,第4—16,31页。,本文引入修正的泰尔指数来衡量产业结构水平。具体为:[BF]

其中,TL为修正的泰尔指数,Yi表示产业i的产值,Li为产业i就业人口数,i代表一国产业部门的数量。Yi/Y表示产出结构,Li/L表示就业结构。泰尔指数与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成反比,如果TL≠0,表明产业结构偏离了均衡状态,数值越大表明产业结构越不合理;TL越接近0,说明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越高;当TL为0时表明产业结构达到均衡状态李东坤、尹忠明:《中国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城镇减贫效应研究》,《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9年第1 期,第100—112页。。

3.控制变量。经济发展水平:用人均GDP表示;交通基础设施:用交通密度来表示,交通密度指数越高,表明交通网络越密集,可达性越强李如友、黄常州:《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门槛回归模型的证据》,《旅游科学》2015年第2期,第1—13,27页。。roadi=Li/Ai,Li为地区交通线长度,通过该地区公路里程和铁路里程数相加获得,Ai为地区国土面积。对外开放度:出口贸易有效拓寬了国内产品市场需求规模,采用进出口贸易总额占GDP比值度量;外商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能促进经济增长,而其对经济增长的这些好处可能会因此降低贫困率Dhrifi A, Jaziri R, Alnahdi S. Do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matter for poverty? Evidence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2020, (52), pp.13-21.;人力资本:每万人中高等学校在校大学生人数;政府规模:政府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反映一个地区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程度。

为确保模型估计的有效性和变量处理一致性,对相关变量进行对数处理。

(二)模型设定与研究假设

由于宏观经济变量的时变性,旅游发展对贫困减缓的影响效应可能呈现出复杂的非线性机制。Hansen的面板门槛模型是根据数据本身的特点来内生地划分区间并找出门槛值,因此可有效避免人为划分样本区间或二次项模型带来的偏误Hansen B. Threshold Effects in Non-dynamic Panel: Estimation, Testing and Inference.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1999, (93), pp.345-368.。单一门槛回归模型如下:

门槛模型检验包括门槛效应的显著性检验与门槛估计值的真实性检验。检验过程分别运用“自助抽样法(Bootstrap)”构建渐进分布和似然比统计量[WTBX]LR。上述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都是针对单一门槛模型,若有两个及以上门槛值,则重复上述步骤以搜寻第二个门槛值。

旅游发展减贫效应受到外界相关因素的制约。旅游发展对贫困减缓的影响机理与效果在不同门槛条件下可能会发生动态性变化,而产业结构升级对于旅游发展影响贫困减缓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构成了其主要门槛条件。研究假设如下:

假设1:产业结构高级化对贫困减缓具有促进作用;

假设2:以泰尔指数反向衡量的产业结构合理化对贫困减缓具有抑制作用;

假设3:旅游发展的减贫效应受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

假设4:旅游发展的减贫效应受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

基于此,针对提出的研究假设,为有效验证旅游发展对贫困减缓的非线性影响,本文将Hansen提出的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拓展为分别以产业结构高级化[WTBX](TS)与产业结构合理化(TL)为门槛变量的多重门槛面板模型。模型设计如下:

三 实证分析与结果

(一)面板数据平稳性检验

Hansen认为门槛效应是否存在的假设前提是所有的变量都是平稳的。本文利用[WTBX]LLC、IPS、Fisher ADF三种检验方法进行稳定性分析,检验结果报告见表1。所有检验基本上都拒绝了存在单位根原假设,表明回归数据是平稳的。

(二)门槛效应检验

模型门槛效应检验结果和门槛估计值及其置信区间分别如表2、表3所示。全样本和中部地区均存在以TS为门槛变量的双重门槛效应,以TL为门槛变量的单一门槛效应;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均存在以TS、TL为门槛变量的单一门槛效应。

(三)全样本分析

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的全样本实证结果见表4。由表4的模型1(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可知:

(1)旅游发展对贫困减缓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值为0.636。旅游业可通过为贫困地区注入外汇、增加税收、创造就业和提升福利等传导途径来直接减缓贫困Sugiyarto G, Blake A, Sinclair M T. Tourism and globalization: Economic impact in Indonesia.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3, 30(3), pp.683-701.。因此不难看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能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能直接作用于贫困人群,提高贫困人口就业,增加收入。

(2)产业结构高级化能促进贫困减缓,以泰尔指数反向度量的产业结构合理化对贫困减缓具有抑制作用。产业结构升级一方面能促进经济增长从而惠及贫困人群,另一方面又可对生产要素进行配置,产生就业效应,提升贫困人口收入,进而减少贫困。然而,由于目前要素未能完全进行合理配置,其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非均衡效应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负向影响赵磊、唐承财:《产业结构变迁、旅游业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资源科学》2017年第10期,第1918—1929页。金培振、张亚斌、邓孟平:《区域要素市场分割与要素配置效率的时空演变及关系》,《地理研究》2015年第5期,第953—966页。,从而不利于贫困减缓。

(3)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支出对贫困减缓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政府支出越多的地区,贫困人口可获得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从而有利于减缓贫困。

(4)[WTBX]贸易开放度和FDI均对贫困减缓的影响作用为负或不显著。可能的原因是,贸易开放一方面可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等途径来减缓贫困;另一方面,贸易自由化又会影响到进口竞争部门的生产与就业,同时造成一国或地区经济在外部冲击的影响下变得不稳定,从而不利于贫困减缓郭鲁芳、李如友:《旅游减贫效应的门槛特征分析及实证检验——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商业经济与管理》2016年第6期,第81—91页。。对于外商直接投资,一方面,FDI有可能增加熟练劳动力收入,从而增加相对贫困程度;另一方面,由于全球化、区域异质性等,外商投资对贫困群体的影响可能是“非线性”的,即对不同收入阶层的群体有不同影响,甚至可能不利于最贫困人口的发展Pierre-Richard Agénor. Does globalization hurt the po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Economic Policy, 2004, 1(1), pp.21-51.。

(5)交通基础设施对贫困减缓的影响作用不显著,但仍为正。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回报周期长,在建设初期需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物力,对经济环境变化的反应期比商业投资要长,对当地环境和资源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从长期来看,交通基础设施能提高空间可达性,促进地区间经贸往来,对贫困减缓产生一定的间接促进作用。

(6)人力资本对贫困减缓产生负向影响。可能的原因是,较高的人力资本意味着较高的教育投入,贫困人口在满足生活所需情况下仍需支付较高的教育支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其贫困程度。

表4的模型2、模型3分别为以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为门槛变量的旅游减贫效应门槛回归结果。

由模型2可知,当产业结构高级化低于第一门槛值时,旅游发展对贫困减缓产生负向作用;当产业结构高级化跨越第一门槛值,处于区制间时,旅游发展对贫困减缓具有促进作用;而当产业结构高级化大于第二门槛值时,旅游减贫效应显著增强。也就是说,旅游发展与贫困减缓之间存在以产业结构高级化为门槛变量的“U”型关系。

由模型3可知,当产业结构合理化低于门槛值时,旅游发展对贫困减缓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值为0.619;而当产业结构合理化跨越门槛值时,即产业结构越不合理,旅游减贫效应显著减弱。

上述结果可能的原因是,产业结构高级化越低、产业结构越不合理,其发展越不利于活跃当地第三产业,也可能加剧产业与资源分配的摩擦,甚至导致更多非熟练劳动力被挤出,进而增加贫困的发生。然而,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产业结构得到合理化与高级化配置并进一步优化,旅游业也获得良好的发展环境,其投入少、见效快、带动性强的优势逐渐体现,旅游减贫潜能得到释放,所带来的财政税收增加也为政府部分针对贫困人口的转移支付提供资金支持。并且,以第三产业为依托的旅游业发挥着应有的就业拉动力李如友、黄常州:《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门槛回归模型的证据》,《旅游科学》2015年第2期,第1—13,27页。。产业结构升级能够重点释放旅游产业真正的就业乘数效应,从而助力旅游业成为推动失业人员有效分流的支柱性产业张晨:《旅游业促进贫困减缓(TLPR)假说实证研究》,杭州: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2017年。。

(四)区域差异分析

全国水平上的分析很可能会掩盖我国旅游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减贫效应的区域差异,为此尚需从区域层面进行异质性分析。表5为东中西部地区旅游减贫的门槛回归结果。

(1)以产业结构高级化为门槛变量的旅游减贫效应

由模型4、6、8可知,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提升,东部地区旅游减贫效应明显并不断增强,中部地区旅游减贫效应呈现“U”型特征,而西部地区旅游发展与贫困减缓之间为“V”型关系。

相对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水平高,结构较为合理,并且产业集中程度较高。这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旅游业以其强大的产业关联性和聚集效应,促进了新增长极的形成,并进而推动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促进人均[WTBX]GDP的增长,增加贫困人群收入。中西部地区仍处于工业化阶段,以资源型第二产业为主,较低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不利于旅游及其关联产业劳动生产率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水平的提高。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变迁促进了产业融合以及滋生新兴业态,旅游非正规部门吸纳了大量超额供给的城市劳动力,解决了部分贫困人口就业;较高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促进了经济增长,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产出弹性份额较大,进而有利于增加该地区贫困人口收入。

(2)以产业结构合理化为门槛变量的旅游减贫效应

由模型5、7、9可知,当TL低于相应门槛值时,东中西部地区旅游发展均对贫困减缓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西部地区尤为显著;当TL高于门槛值时,东中西部地区旅游减贫效应并不显著。

中西部地区的合理化程度远小于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以西部地区为甚。虽然西部地区凭借具有比较优势的旅游资源禀赋,旅游规模得到了扩大,但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变迁对其潜力的释放和提升以及旅游减贫效应都难以得到发挥。西部地区贫困人口相对集聚,贫困广度和深度较高,随着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提高,旅游业边际生产力得到持续增强,凭借其产业关联效应和旅游乘数效应,为当地居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有助于减缓贫困。

四 结论与启示

本文基于产业结构升级视角,以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为门槛变量,构建面板门槛回归模型,从线性和非线性角度研究了中国旅游发展对贫困减缓的作用关系。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从全样本分析结果来看:1.旅游发展、经济增长和政府支出均对贫困减缓具有显著促进作用。2.产业结构高级化能促进贫困减缓,产业结构欠缺合理化会抑制贫困减缓。3.产业结构欠缺合理化抑制了旅游发展对贫困减缓的影响效应,旅游减贫效应显著减弱;而产业结构高级化可正向调节旅游发展对贫困减缓的影响效应,旅游发展与贫困减缓之间存在以产业结构高级化为门槛变量的“U”型关系。从区域差异分析结果来看:1.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提升,东部地区旅游减贫效应显著并不断增强,中部地区旅游减贫效应呈现“U”型特征,而西部地区旅游发展与贫困减缓之间则呈现“V”型关系。2.随着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提升,东中西部地区旅游发展均对贫困减缓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西部地区尤为显著。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政府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除应着重强调产业结构高级化外,还需高度关注产业结构合理化,从而有效发挥旅游减贫和交通減贫效应;2.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在国内开发旅游资源满足国人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出境游和入境游的发展,提高旅游专业化水平,进而促进旅游减贫;3.西部地区应借助具有比较优势的旅游资源禀赋,注重提升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实现旅游业发展所必需的要素资源在产业间优化配置,使产业结构变迁对其潜力的释放和提升以及旅游减贫效应得到发挥。

【责任编辑 吴应望】

消费升级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依靠低端成本优势而占据的全球价值链地位可替代性强,产业集群升级是维持我国地方性产业集群的价值链地位并向高端环节攀升的必然选择。以建德电器工具产业为例,本文在分析建德电器工具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其跨境电商利用情况基础上,从渠道改进、物流升级、品牌打造、生态重构等四个方面提出利用跨境电商促进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产业集群升级;跨境电商;建德电器工具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产业集群在我国经济增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市场拓展能力差、品牌建设水平低等因素,我国产业集群只能凭借低劳动力和资源成本的比较优势从事全球价值链上低附加值的组装生产环节。特别是后金融危机时代,这种比较成本优势,正逐渐被成本更低的东南亚、非洲等地的其他国家所取代,依靠低端成本优势而占据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将难以维持。为改变集群发展现状,保持长期竞争优势,推进产业集群升级势在必行。在探索产业集群升级上,2016年浙江省率先推出了《浙江省大力推进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发展工作指导意见》。这为产业集群升级提供了新的动力机制思考。然而,跨境电商为何能以及如何能推进产业集群升级,亟需学术界给出答案。为此,本文以建德电器工具产业集群为例,探讨跨境电商动力机制下对产业集群升级的作用路径,以期提高我国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获取新的国际竞争优势。

一、产业集群升级的表现形式

全球化背景下,以根植地方為特征的产业集群已不再是一个封闭系统,不同程度上嵌入了全球价值链,且以地理集中或散布全球各地的方式从事着全球价值链上的设计、产品开发、生产制造、营销、品牌服务中某个或某些环节的活动。比如慈溪小家电、宁波服装、萧山化纤、义乌小商品、建德电器工具等,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全球价值链在中国的生产加工基地。因此,本文就基于全球价值链角度探讨产业集群升级。

对全球价值链研究的理论贡献主要集中于动力机制、治理模式等问题上。全球价值链是从内部动力机制(内部创新、学习需求),从市场驱动的外部动力机制研究产业集群升级的一个新视角。全球价值链下的产业集群升级主要表现为努力摆脱价值链的低端锁定,向上游或下游高附加值的环节攀升。向全球价值链两端攀升的结果最终表现为:过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链条升级。其中链条升级是产业集群升级的最高形态,专家认为这种形态在发展中国家基本没有出现过,因此,本文中产业集群升级界定为过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三种表现形式。

二、建德电器工具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作为建德第一大支柱产业,电器工具产业集群优势、特色及作用明显。截至2019年8月,全市共有电器工具上下游配套企业500多家,其中自营出口80家,规上企业60余家,2018年实现自营出口2.11亿美元。经过多年发展,建德已经成为全国电器工具的重要生产基地,乃至成为全球知名电器工具品牌的主要加工基地,“坐”享全球,嵌入全球价值链,成为电器工具产业全球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种嵌入方式主要凭借的是低劳动力成本、低资源成本的比较优势,从事的是电器工具产业价值链上获利微薄的劳动密集型与资源密集型的生产与组装活动,而价值链上利润丰厚的设计、开发、营销与品牌建设等环节都控制在跨国公司手里,造成建德电器工具产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锁定。

三、建德电器工具产业跨境电商发展分析

建德市有传统外贸转型跨境电商且有实绩的电器工具企业达30家,约占有实绩企业总数的17.65%;实现跨境电商出口额5640余万美元,占全市总额的25.63%。交易平台涵盖阿里巴巴国际站、亚马逊、速卖通等主流跨境平台。且经过近三年的孵化,培育了一批以杭州圣德义塑化机电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从传统外贸转型跨境电商的制造商企业和以杭州玛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新兴跨境电商卖家型企业。目前,行业内跨境出口额超1000万美元的企业2家,500万美元的1家。可见建德电器工具产业集群在发展跨境电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建德电器工具产业在发展跨境电商上也存在相应问题。比如,与跨境电商平台的有效合作少,获得的平台资源不多;缺乏品牌效应,市场认可度不高,企业无法获取产品定价权;集群内部企业之间各自为营,缺乏内部协同,不能有效利用集群整体的资源优势。如今建德电器工具产业集群作为浙江省第二批(2019年)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发展试点名单之一,这从政策上为建德电器工具产业集群发展跨境电商提供了方向指引。

四、建德电器工具产业集群升级的制约因素

1.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经过多年发展,建德已发展成为全球电器工具生产加工基地。但是这种嵌入是以低附加值的生产制造环节为主,缺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大多停留在低水平的往返式生产上,抗风险能力较差,在全球价值链上处于被跨国企业控制的窘境。建德电器工具产业创新能力不强,一方面,是由于创新意识淡薄,研发投入不足,且仅限于少数龙头企业,也不注重高水准研发队伍的打造。另一方面,由于营销渠道长期被跨国公司锁定,电器工具企业只能在跨国公司的控制与指挥下从事简单的生产、加工、组装环节,从而被锁定于价值链低端,难以实现集群升级。

2.品牌建设相对滞后

产业集群升级需要塑造自主、有实力的品牌。但是,我国产业集群普遍缺乏核心内涵集群品牌,全球价值链下游的品牌建设都控制在跨国公司手里。建德电器工具产业也不例外,虽然在电器工具产业出口市场中占据重要位置,但缺少自主品牌,更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名牌,主要以贴牌代工为主,被德国博世、日本牧田、美国得伟等国际知名电器工具巨头盘剥和压榨,沦为它们的代工工具,在全球价值链中不仅只获得比较低的价值收益,而且价值链地位极不稳定,容易被替代。即使个别关键电器工具企业拥有自主品牌,但品牌的市场价值也不足以与外来品牌相抗衡,对品牌的投资、维护、发展缺少长远规划。由于缺乏品牌意识和品牌战略,使得建德电器工具产业生产和销售只能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制约了产业集群的顺利升级。

3.集群联结能力较弱

从系统发展的观点来看,产业集群升级,离不开集群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就内部而言,建德电器工具产业集群的内在自组织性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由于集群以中小企业为主,领军型龙头企业较少,集群内部没有形成有效的纵向梯度分工与横向互补式分工,集群企业之间联结性比较弱,知识技术转移扩散性差,企业间过度竞争、无序竞争、同质竞争的情况比比皆是,结果不仅造成集群企业利益的损失,而且造成集群内部升级能力的丧失。面对外部环境因素(政府行为、市场需求、金融环境等)时,建德电器工具产业集群缺乏主动性行为,通过外部力量促进建德电器工具产业集群升级还停留在构想阶段。因此,由于集群内外部的联结能力弱,不能有效转移、交换、共享内外部的优势资源,势必影响到建德电器工具产业集群的升级。

五、跨境电商促进建德电器工具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分析

产业集群升级的实现要依赖于具体路径的选择。本文在审视建德电器工具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定位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建德电器工具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及其升级制约因素,拟从渠道改进、物流升级、品牌打造、生态重构四个方面构建跨境电商对建德电器工具产业集群升级的作用路径。

1.渠道改革助推电器工具产业集群实现升级

跨境电商可以直接连通国外市场终端客户,减少传统外贸条件下营销渠道的中间环节,增强集群企业对市场的控制力。由于中间环节的减少,集群企业能与终端客户建立直接联系。通过连通终端客户,一方面可以获得第一手市场数据,掌握客户需求偏好,并充分利用集群优势资源对电器工具进行改进,丰富产品内容和系列,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单位价值,实现全球价值链上的产品升级;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推测出市场对现有产品的需求缺口,为生产计划提供实时指导,避免由盲目生產而造成的资源浪费,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过程升级;另外,还可以分析和审视电器工具全球价值链,对价值链中的增值环节进行重新评估,减少甚至放弃低附加值环节,并整合集群的资源对制约电器工具产业实现产品升级、过程升级以及功能升级的关键技术环节进行集体攻关,以此提升整个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实现产业集群价值链地位的整体跃迁。

2.物流升级助推电器工具产业集群实现升级

物流时效性直接关系到客户的购物体验与购买意愿。跨境电商模式下的物流服务主要分为自发货和本地配送两大类型。电器工具产品特征比较特殊,较一般跨境产品重,这也决定了海外仓的本地配送将成为最佳物流选择方案。海外仓物流服务模式下良好的用户体验不仅能够促进产品的销售与客户的重复订购,同时也加快了订单处理流程,缩短了订单周期,提高了库存周转效率,加快了企业的资金回笼速度,提升了企业整体的运营效率,最终实现了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过程升级。随着跨境电商的深入发展,海外仓可逐渐升级为企业的海外销售中心,甚至是创新中心,企业不再仅仅通过互联网接触客户,还将直接立足于国外终端市场,在价值链的最下游实现产品的研发与设计、营销与推广、品牌的建设与服务、雇员的招聘与培训等全方位的企业本土化,深入开拓与挖掘价值链终端的价值增值潜力,以实现对整个价值链的反向控制,达到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产品、过程及功能上的全面升级。

3.品牌打造助推电器工具产业集群实现功能升级

企业如果缺乏自己的品牌,就会失去市场议价能力,只能被动接受处于价值链高端企业的压榨,陷入“悲惨增长”的境地,或面临被取代的命运。建德电器工具产业集群通过发展跨境电商可以达到对终端的控制,有利于逐步打造自己的品牌,增强产品内涵和附加值,提高市场议价能力,获取市场定价权。另外,跨境电商的发展对企业品牌的打造还存在倒逼机制,一方面,跨境电商平台出于知识产权保护的需要,会要求注册企业有自己的品牌或他人品牌的正式授权,这种平台政策将直接打击众多依靠仿冒等手段牟利的企业,倒逼其创立自己的品牌。另一方面,跨境电商平台上相关信息的高透明度,将导致平台内企业间激烈的竞争,由此倒逼企业探索自身的产品差异化道路,重新打造自己的差异化品牌。发展跨境电商不仅有利于建德电器工具产业集群内部企业走品牌化之路,而且通过集群内各企业品牌的差异化互补,实现集群对国外市场控制能力的升级,并带动集群向价值链高端环节攀升,实现功能升级。

4.生态重构助推电器工具产业集群实现功能升级

产业集群升级有来自于集群内部的知识技术转移带来的创新动力,也有来自于集群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资源与信息交换带来的外部驱动力。跨境电商实现了企业与市场终端的对接,这样建德电器工具产业集群企业能够及时掌握市场供求信息,并充分利用这些信息主动调节自身的生产和服务能力,以增强自身的市场响应能力,一方面增强了企业对市场的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则增强了集群企业之间的联动性,以及集群内部分工的组织性和市场有序性,集群整体实力得以壮大。跨境电商的发展同时催生了一批供应链服务商包括跨境电商通关服务平台、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和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等,丰富了电器工具产业集群的产业生态,完善了服务链条,提升了集群的服务能力,促进了集群内部资源与服务的共享,有利于电器工具产业集群摆脱内部各类资源、各个部门之间的孤立、分散格局,提高集群内外各组织及其资源的协同性,从而使集群的整体能力得以提升,最终提升电器工具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实现功能升级。

六、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发现,跨境电商可以通过渠道改进、物流升级、品牌打造、生态重构推动产业集群升级,增强了集群的整体实力及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整体地位。但是为保障跨境电商推进产业集群升级优势的充分发挥,政府应发挥积极作用,为产业集群发展跨境电商提供方向指引以及政策便利,促进高校与地方产业集群联结,推动校企合作,提高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专业性与适用性,为产业集群发展跨境电商以及跨境电商反哺产业集群提供智力支持。产业集群自身更应该加深对跨境电商发展重要性的认识,积极拥护跨境电商的发展,充分利用集群内外的资源与能力优势,有意识地发挥跨境电商助推产业集群升级的重要作用。伴随集群内部对跨境电商的深入应用,中国产业集群的价值链将会得到有效治理,集群将会走上需求导向型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中国产业集群的全球价值链地位也必然随之提升。

参考文献:

[1]Gary Gereffi, John Humphrey, Timothy Sturgeon. The governance of global value chains[J].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2005(12).

[2]任志新,李婉香.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助推外贸转型升级的策略探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4(4).

[3]胡大立.我国产业集群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战略风险及转型升级路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

[4]库妮都孜.司地克,付书科.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路径及对策[J].商业经济研究,2016(21).

[5]徐锦波.产业集群跨境电商的发展政策研究——以浙江义乌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17(21).

作者简介:罗仕文(1978.07- ),男,汉族,江西莲花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跨境电商

消费升级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甘肃省通渭县历史文化悠久,文化资源丰富,是“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华诗词之乡”“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榜罗镇会议革命遗址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当地二、三产业落后,市场化水平低,文化产业存在规模小,产业利润低、附加值小、低水平重复建设、发展缓慢等较低层次发展模式,严重制约了当地文化资源的开发,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业态创新、核心竞争力是通渭县文化产业拓展的必由之路。项目组通过统计资料和实地调研,从文化产业资源开发模式、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文化产品销售模式等方面分析了通渭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通过与其他地区相关文化产业开发模式的分析借鉴,提出了适合通渭县文化产业升级的路径。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资源;转型升级

甘肃省有八千多年文化历史,融丝路文化、敦煌文化、黄河文化、伏羲文化、藏传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以及陇东黄土高原文化为一体,是多民族、文化共生的地带,其所辖通渭县通渭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置县,已有2100余年历史。通渭文化种类多样,内容丰富,在境内发现的古遗址和彩陶,属“马家窑”“齐家”,其文化人才辈出,东汉时期有为我国五言诗的成熟做出重要贡献的著名“夫妻诗人”秦嘉、徐淑。通渭人民自古以来崇尚耕读、喜欢书画创作,并形成了“人人爱字画、个个练字画、家家挂字画、户户有收藏”的良好书画风气,素有“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之说,还形成了“锄含云水笔含墨,耕罢梯田耕砚田”的独特“通渭现象”〔1〕。

文化产业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知识经济的集中表现形式,是世界市场、知识和高新技术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文化产业分为文化遗产、出版印刷、音乐、表演艺术、视觉艺术、社会文化活动、体育和游戏、环境和自然10类〔1〕。通渭的文化产业大致包含文化遗产(秦嘉徐淑五言诗、榜罗红色遗址纪念馆、文庙街红色长征纪念碑等);表演艺术(通渭小曲、通渭社火等);社会文化活动(书画交流艺术节);环境和自然(通渭温泉、华家岭自然保护区、鹿鹿山自然保护区等)。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行,为甘肃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也为具有丰富文化资源的通渭县带来了产业腾飞的机遇。在新时代文化发展要实现文化的经济化、市场化和商业化,“经济文化”化与“文化经济”化两种趋势日益交融。通渭县虽然文化资源丰富,有较好的发展潜力,但受当地市场环境影响,文化产业化水平低,集约化经营弱,无法有效带动地方经济发展,项目组通过对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路径。
一、通渭文化产业分析

(一)通渭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通渭文化产业活动

在丰富的历史文化产业资源的基础之上,通渭民众表现出了对发展当地文化产业的极大热忱,如表1中60%的被调查者都希望可以发展当地的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他们认为发展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会给当地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深入挖掘文化底蕴特色,不断夯实并扩大书画文化群众基础。自东汉至今,通渭孕育出很多文人墨客以及现代专业化人才。除了东汉时期著名“夫妻诗人”秦嘉、徐淑外,现当代写书作画也是通渭人民的业余爱好,有30多位甘肃省书协、美协书画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沈鹏、第六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孙奕青、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旭宇题都是通渭人。在此基础之上,通渭大力弘扬发展书画文化,在小学、初中等基础教育部门中继续加强通渭书画教育,不断夯实书画文化的基础教育。

二是大力提升书画文化创作水平。通渭政府积极组织县内书画创作人员到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等各大专业院校进行进修培训,全力打造高端书画专业人才。

三是广泛开展书画交流合作。不断加强与山东青州、章丘,北京宋庄、陕西户县、内蒙乌海、重庆秀山等友好市县在书画方面的交流合作,建立了书画活动的“政府牵线、相互参与、企业运作”交流互动机制,先后举办书画展360多场展出作品6万余件。与甘肃电视台合作开设全新书画交流节目《悦心书画苑》,全面宣传通渭书画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情况,提升通渭书画知名度和影响力。

2.文化产业经济贡献水平

近几年来,通渭县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逐渐呈上升的趋势,但总体明显偏低,2017年全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2.98%,对全县经济贡献不大。根据201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本年度完成文化产业增加值预计数达到1.82亿元,同比增长41%,超额完成全年1.38亿元的目标任务。资产总计5.86亿元,同比增长82%。新增统计入库企业17家,至目前全县文化企业达到93家,比上年度同期增长39.39%。文化产业从業人员2260人,同比增长33.57%,超额完成全年1760人的目标任务。

(二)通渭文化产业的发展优势   

1.现存文化产品种类较多

通渭是“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华诗词之乡”榜罗镇会议革命遗址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除了通渭在国家层面上获得的一些荣誉称号外,通渭还有自然环境优美的通渭温泉,以及内涵丰富的民俗文化如通渭小曲、通渭皮影、通渭社火和通渭草编等。

2.书法创作群众基础较为突出

全国范围内来看,在除了甘肃通渭之外,书画产业发展势头较好的还有山东青州和安徽萧县,从专业性人员对比、书画创作人员对比、书画交易数量对比以及民间书画收藏数量对比等方面进行数据对比,得出通渭书画产业发展较为明显的优势。


图1  通渭,青州,萧县专业性书画创作人员对比图

从图1可以得到通渭较青州、萧县而言,在中书协和省书协的专业性书法创作人员较多且所占比例较大,书法创作基础优势明显,说明在书法创作过程中通渭具有突出优势,竞争力较强。在中美协和省美协中虽然绘画专业性人才比较少,但差距较低。应该积极发扬长处,弥补短缺,增加自身创作优势。

(三)通渭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

1.文化产业呈低层次发展模式

通渭文化产业的开发范围较小,客源大多局限于县内,如多处红色遗址只有少数当地民众去参观,通渭小曲、社火的辐射面也较小。通渭县由于其闭塞的地理环境和传统的思想观念,文化企业运营模式传统,经营困难,核心竞争力缺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表现:

(1)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首先,通渭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均不完善,交通问题非常突出,如旅游景区景点的通达道路等次较低,甚至有道路為实现硬化(如鹿鹿山的部分路段),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重要交通干线和旅游道路的导航标识系统不完善,旅游车辆接待能力不足,住宿一般为招待所;城市旅游综合服务功能不强,“吃、住、行、游、购、娱”等综合配套服务能力不足。在尚未解决传统基础设施的同时,服务散客和自驾车游客的游客集散中心、咨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有20%仍为旱厕,有些景区根本没有厕所)服务等基础设施仍十分滞后,游客的便捷度、舒适度和满意度都不高。

(2)文化资源开发深度不够,开发程度不高

由于通渭县相关管理部门工作缺位,文物征集工作滞后,遗址保护不善,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经验比较欠缺,如战国秦长城、古民居等,亟需在科学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通渭文化产业结构单一,如红色旅游展馆化、温泉旅游洗浴化等,未能展示出特定的文化背景和自然特色。书画产业发展停留在口口相传的模式,而缺乏对新兴书画家的挖掘。在自然景观方面,因缺乏整体的规划,已建成的景区不仅规模小,开发水平低,没有形成集中连片的规模效应。同时旅游产品的价值链短,参与性、休闲性、娱乐性、体验性、趣味性的民俗风情等旅游项目开发步伐缓慢。丝路文化、红色胜迹、书画产业、华家岭风光、陇中民俗、风电产业等优势资源尚未真正转化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

(3)文化商品销售模式较为单一

在项目组对书画商家所做的调查中,只有不到50%的商家会选择在网上进行交易,其他商家在交易过程中采取的是实体店交易的形式,新媒体(包括移动终端、网络电视、互联网门户等数字化媒体)的利用率较低。在当今网络销售风靡的时代,线上线下同步交易已经成为任何产业发展和壮大的一种理想选择,宣传速度快且节省大量的人力,但这在通渭文化产业中还没有形成普遍的销售。

2.产业结构不合理

农业投入和产出相对较高,发展较为缓慢,产业增加值较低,对于整体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较低。工业增加值也较低。

随着近年来文化消费的快餐化、泛娱乐化、低俗化等社会文化发展潮流日益兴起,对传统产业的发展形成极大挑战。我们要规避这些风险,因为红军长征遗址、特色干旱地理环境、通渭温泉、通渭草编、通渭小曲以及通渭书画等,都是一张张展示通渭的历史名片,应该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在保护的基础上使之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价值。

(1)产业分布分散。通过调查发现通渭县大多数文化企业的分布呈现出小而散,散而乱的格局,文化企业的发展仍然依靠廉价的人力资源和土地资源来支撑,除了通渭温泉和通渭书画在网上有相关介绍外,其他种类文化产品连网率较低。

由于通渭属国扶贫困县之一,财力紧张,文化产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在发展目标市场上重点不突出,效应不明显,旅游信息化建设水平明显滞后。通渭旅游市场没有形成,2017年接待游客刚过68万人次,仅相当于一个普通4A旅游景区的接待规模,远低于全省各县的平均游客量。
三、国内外优秀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对比分析

(一)韩国文化产业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韩国在上世纪60年代,积极向西方学习经验,形成了“出口主导型”国家。同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在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政策上采取的是“政府诱导、私人兴办”的模式。

1.企业运作模式

(1)韩国文化产业立志“做大做强”,提高产业化程度。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通过跨国、跨媒体兼并,规模迅速壮大,垄断地位日益巩固。当前,美国的时代华纳、迪士尼、贝塔斯、新闻集团、日本的索尼等九大巨头已经成为世界文化产业格局中的“第一世界”。韩国文化企业面对外来压力,依旧提出“做大做强”的发展观念,通过规模效益来提升自我竞争力。一些大财团在政府的鼓励下对投资文化产业十分积极,像三星公司在首尔投资兴建爱宝乐园1、LG公司投资影视业等,巧妙地实现了工业化发展、信息化发展与创意化发展的有机结合。

(2)建立完善商业体系,打造具有价值的文化产品。韩国文化起初以韩剧的形式进入大家的视野,使得本土以外的观众能够了解到他们的饮食和服饰等文化。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他们的韩剧、泡菜等收到越来越多的观众的欢迎,其产品附加值变得越来越大,为韩国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就越大。

2.社会公众运作模式

国民因素可分为精神和素质两个层次:第一是韩国民众的危机意识和民族精神。韩国文化曾经在美、日等文化大国的入侵下危机重重,这种危机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处境。第二是国民教育水平和人才储备。文化产业是一个鼓励技术创新、内容创新、理念创新的新型产业,其成功的关键就是生产出丰富的、形式多样、满足各层次群众需求的高质量文化产品,因此从业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效率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韩国十分重视提高国民教育水平,另一方面韩国为了弥补文化产业的人才缺口,除了大力吸纳、培养高精尖人才,还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在职培训。完善的文化产业政策,是事关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因素。根据世界新形势和产业发展的需要,及时建立一整套比较完善而且强有力的产业经济政策支撑体系,对于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并通过文化产业拉动整个经济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二)云南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1.清晰的发展思路

从空间到时间的拓展;从静态到动态的延伸;从专家到群众的聚集;从局部到全局的構建。云南文化产业清晰的发展思路,为自身的发展节省了大量的探索时间,使得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

2.制定适合的文化发展战略

云南文化主要有两大优势一是山水景观的自然优势,二是民俗民风的文化优势。通过影视文化版权的使用,扩大云南民族文化的影响力,要重视影视作品对旅游景观的开发和推广作用,并借助影视作品提高景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要将优质的旅游资源与有影响力的影视作品结合起来,实现强强结合,不要简单模仿影视景观,要有自己的地域特点,有自己独特的差异性。

(三)韩国和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依靠政府主导的同时,也依靠着文化企业自身和社会民众的共同力量,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牵头,但更需要企业自身的自立自强以及社会大众的共同支持。韩国的文化产品在政府力量的介入下,通过影视、动漫等产业的包装,其文化产品附加值超过其产品本身,所以要增加文化产品的附加值,才会有更大的经济效益。云南的文化产业发展更多的依靠的当地的自然资源,通过合理的规划整合以及完善的配套服务产业成功地打造了旅游文化名片。

以上成功之处都值得通渭在文化品牌建设中借鉴,通渭由于当期民营企业力量不足,市场化程度低,应待形成一种“政府带动,企业联营”的发展模式,由政府通过项目带动,促进文化产业集约化发展,改变以往分散化经营的模式,政府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文化产业资源整合。加强书画产业的带头作用,延伸产业附加值,打造体系化产业结构,挖掘自然资源助力旅游文化的发展,充分挖掘文化资源。
五、促进通渭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及路径

(一)坚持文化产业向高层次、精细化方向发展

1.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加强文化产业的管理

通渭县政府应明确创建理念,积极开展“示范区”筹建宣传和口号征集活动,确定传承中国书画文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人文精神,创建“全国知名书画文化品牌示范区”为主要内容的品牌建设理念,并在县电视台、“两微一端”发布平台和公路沿线进行广泛宣传,营造了浓厚的工作氛围。拓展新型营销渠道,充分利用“互联网”政策、在阿里巴巴、京东和书画超市等网站建立通渭书画网店,充分展示通渭书画作品多渠道、多形式营销通渭书画及非遗作品。除此之外,在当地可以建立多种书画教育培训机构,针对儿童、成人开设书法培训和绘画培训等。

2.建立良好的营销模式

营销模式有体验式营销、一对一营销、全球地方化营销、关系营销和连锁营销五种模式,营销模式的核心在于如何去执行,把一个好的营销策划案执行到位,取得最大的营销效果,就是最好的营销模式。通渭县文化产业营销形式单一,以书画为核心的文化产业也由于管理以及市场营销手段的不足,并未形成系统的体系。在上面的五种模式中,文化产业的运营应该从体验式营销开始,让文化消费者有一个好的消费体验,取得一定效果之后在逐次进行一对一模式直到连锁模式,逐步延伸文化产品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创造更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具体的经济效益。

(二)加大引入和培养专业化人才,鼓励文化企业在当地的创办与发展

政府鼓励国内知名文化企业入驻通渭,加大投入吸引文化专业性人才到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工作,通过提高薪酬待遇吸引专业性人员,并进行周期性培训,让行管人员定期到国内外知名企业学习经验,提高专业素养和经营管理能力。鼓励当地有文化特长人员创办文化产业,提供相关金融政策鼓励创业,建设网络销售平台促进产业传播和文化名人宣传。
〔参 考 文 献〕

〔1〕欧世平.安徽省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之现实路径选择〔J〕.华东经济管理,2014,28(08):81-84.

〔2〕曹海峰.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分析与研究意义〔J〕.广西社会科学,2011(09):63-65.

〔3〕卢宁.浙江省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优势、问题和对策〔J〕.当代经济,2013(18):67-70.

〔4〕李贤鹏.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与路径分析——以云南省为例〔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6(20):42-46.

〔5〕职雪菲.云南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7.

〔6〕卞相捧.中韩文化产业政策和法规比较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7.

〔7〕姜剑云,孙耀庆.韩国文化产业研究综述〔J〕.当代韩国,2016(02):120-127.

〔8〕李萧.浅谈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2(S2):109-111.

〔责任编辑:杨 赫〕

消费升级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随着金融改革的逐渐深化,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表现的越来越明显。然而我国的产业结构还不合理,产业技术水平也比较低,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还不能实现良好的统一,但是随着金融结构的转变,二者之间的关系逐渐变得协调。在本文中,介绍了当前金融结构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现状,详细的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金融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建议。

关键词:金融结构;产业结构;现状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促进作用,而金融业的发展又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之后反过来带动金融业的发展,由此可见,金融结构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相互作用,互相影响。为了更好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就需要优化金融结构,深化金融改革,解决二者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之间协调发展。

一、金融结构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现状

1.金融结构转变现状。金融结构主要包括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资产结构、融资结构四部分。每个组成部分都有不同的转变现状:金融机构转变现状,当前,我国存在的金融机构种类比较齐全,而且已经形成了完善的金融机构体系,但是在金融机构转变的过程中,呈现出了不协调发展的局面,主要表现为银行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非银行业占据的比重逐年的降低;金融市场转变现状,在我国的金融市场结构中,存在着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以及黄金市场,在转变的过程中,金融原生市场发展健全,但是各个市场所占的份额不均衡,而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比较缓慢,且占据的份额少于原生市场;金融资产结构转变现状,在我国金融资产发展的过程中,规模快速的扩大,种类也在不断的增多,但是总体来看,发展速度还是比较缓慢的,而且发展的极其不均衡;融资结构转变现状,我国的融资方式有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在融资结构转变的过程中,直接融资所占的比例不断地增多,间接融资的比例随之不断下降,二者之间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不均衡性。

2.产业结构升级现状。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我国的第一产业发展逐渐的合理化,第二产业呈现出了波动性的发展,第三产业基本保持平稳,有小幅度的上升,但是从总体上看,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第二产业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二、金融结构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

1.金融结构转变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间接融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商业银行贷款分为生产贷款及消费贷款,生产贷款通过调节增量资金在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分配,有效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而消费贷款则通过鼓励人们提前消费来实现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升级;第二,直接融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企业在筹集所需资金时,筹集的渠道为一级市场的证券发行和二级市场的证券交易,资金的流向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最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2.产业结构升级对金融机构转变的影响。产业结构升级会对带动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促进各行各业对金融业的需求增加,由此促进金融业的发展。随着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在市场上必然会出现一些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需要科学技术及信息技术的支持,这就促进了金融市场交易效率的提高,有效的扩大了金融市场的范围,另外,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金融创新的进步,推动了金融结构的转变。

三、优化金融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建议

1.优化金融机构结构。根据当前金融机构转变的现状,可通过三点措施来对金融机构结构进行优化:第一,实行国有银行改革,国有银行在金融机构体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而且在结构转变过程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多,为了改善这种不均衡的状态,就要实行改革,将产权主体多元化;第二,积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近年来,中小企业逐渐的发展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而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为中小金融机构,因此在实行金融改革的过程中,制定保证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有效措施;第三,促进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由于在金融机构结构转变的过程中,非银行金融机构所占的比重比较少,因此要通过多种措施来促进其发展。

2.优化金融市场结构。在金融市场结构转变的过程中,同样呈现出不均衡的发展状态,而产业结构在实现升级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要积极地发展资本市场,实现金融市场中各个市场的均衡发展。在对金融市场结构优化的过程中,要积极地促进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以及票据市场的发展,进而更加有效的促进产业结构实际的实现。

3.优化金融资产结构。金融资产结构就是金融工具结构,因此为了实现金融资产结构的优化,就需要对金融工具实行创新,将非货币性的金融资产壮大。对于现有的金融工具,要根据当前的发展形势进行科学的完善,并且加大创新的力度,积极开发出新的金融工具,以更好的满足各类经济主体的需求,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实现,

4.优化融资结构。目前,我国融资结构的现状是直接融资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间接融资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为了改变这种不均衡的融资结构,就需要促进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做好前三方面的优化工作,实现产业结构科学的升级及调整。

四、结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只有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金融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且产业结构升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金融结构的影响,因此通过研究金融结构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现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科学的提出了通过金融结构转变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建议,以便于更好的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洋.浅谈金融结构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相互关系[J].科技经济市场,2010,(08):43-45.

[2]龙玉国,黄平意.金融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1,(17):145-147.

[3]鲍金红,陆文哲.中部六省金融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互动研究——基于格兰杰因果检验[J].理论月刊,2013,(07):126-130.

作者简介:吴丽娟(1987.4- ),女,安徽安庆人,现读于扬州大学,数量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应用经济学

上一篇:粉丝消费论文下一篇:消费国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