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2023-03-12

生产安全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近年來,我国对煤矿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煤矿开采越来越多。目前,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在煤矿开采中应用了大量先进仪器设备。这些设备的出现,提高了煤矿开采的效率,提升了煤矿作业的安全性。但在具体的煤矿工作中,仍旧需要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煤矿安全管理任务,做好风险预警,强化设备使用标准,并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体系,是推进煤矿产业发展的关键。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其次探讨了加强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风险预控;煤矿生产;安全管理;意见

引言

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专业分工越来越精细,现有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体系(简称“技术管理体系”)存在“有体系但不精细,有架构但有缺位,有制度但有缺失,有职责但不清晰”等问题,尚处于从部分专业开展技术管理体系研究阶段,如地测防治水技术管理、机电技术管理、通风安全监控技术管理、防尘系统技术管理等,但在全局层面建立系统、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架构研究仍是空白。

1.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a)安全管理在煤矿生产中的作用非常显著,不仅有效降低了煤矿生产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也大力推进了煤矿生产作业的进程,提升了其井下开采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对推进中国煤矿生产行业现代化进程有十分重要的意义。b)煤矿生产安全管理是响应中国相关部门关于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出台的政策和要求。中国煤矿生产相关部门要求,中国煤矿生产行业应该紧追新时代发展趋势,树立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理念,转变管理模式和方式,加强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积极建立健全的煤矿生产安全管理体系,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煤矿生产中的安全事故进行提前预知,并积极采取措施对煤矿生产中的安全事故进行预防和控制。因此,加强煤矿生产安全管理是中国煤矿企业响应国家关于煤矿出台的政策的举措。中国煤矿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生产目标量以及井下煤矿生产实际情况,积极创建一套属于自己企业的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规范要求,从而加强煤矿生产安全管理,进而给予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充分的安全保障,提升煤矿生产作业的效率,以及煤矿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c)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可以保障煤矿井下生产作业中施工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管理水平高低关系着生产作业人员的安全能否得以充分保障。煤矿井下生产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得到充分保障,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煤矿井下生产作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中国煤矿行业的稳定发展。

2.加强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对策研究

2.1保障煤矿作业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

实际煤矿作业中,现代机械设备的应用,一旦设备发生安全故障,所带来的危害性是巨大的,机械设备在运行中随时都可能发生安全性故障,因此需要设备维护人员随时待命,保障机械设备的正常运作。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合理运用下,机械维护人员需要保障设备长期处于可控制安全范围,并能够持续高强度的作业。在进行煤矿生产前,需要专业性维护人员全面检查机械设备的情况,一切安全以后请示有关部门,可进入生产状态。若不符合生产安全要求,需要及时维护或者更换损坏、老旧的零部件,保障设备安全运行。

2.2加强生产安全技术管理与人力资源建设

按照“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要求,健全完善以技术负责人为核心的技术责任体系、以工团组织为保障的群防群治责任体系、以安监队伍为主体的监督责任体系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保证责任全覆盖、监管无遗漏。强化专业技术保安,切实发挥以总工程师为首的专业技术队伍的作用,配齐配强专业技术部门和专职技术人员,细化技术部门、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建立体系完善、分工明晰、责任明确的技术保障体系。按照科学性、可操作性原则,规范安全生产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工作,保证各类规程措施符合现场实际,起到技术服务生产、指导生产的作用。加大科技保安技术研究,配齐一流设备,完善一流管理,配备一流人员,强化资金、人员、责任、时限、措施“五个落实”。

2.3煤矿生产安全管理体系

坚持将准确掌握矿井安全生产状况,协调和处理生产组织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作为提升综合安全管理能力的重要抓手,定期组织召开各类安全管理会议,及时沟通安全信息,分析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研究对策措施,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坚持每月定期召开安全办公会,传达学习上级有关安全生产法规、文件、指示及会议精神,研究制定具体贯彻落实意见;总结通报安全生产情况,分析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制定下一步工作措施打好基础;坚持分析研究重心下移超标专业、单位和人员的处理意见,剖析处理查出的典型严重违章和安全生产事故,研究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安排部署下月安全生产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责任领导、完成时限、具体措施和考核办法,保证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目标任务按时完成。

2.4构建良好的煤矿作业环境

现代社会大型煤矿企业早已经过度到了信息化、机械自动化生产领域,提高了煤矿作业的环境,效率与安全性,已经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不过即便当前煤矿行业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是危险源仍旧存在,不可以随便忽视,因此在煤矿行业应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其作用不言而喻,可以提高煤矿作业生产的环境,降低煤矿生产的安全性隐患。尤其是机械设备隐患、矿井隐患与人为安全隐患。对这些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估,设置明确的安全风险级别,并根据其风险级别、危险源的属性情况,采取应对性的管控措施,是为煤矿生产、管理、运营打下基础的前提条件,也是保障煤矿企业更快、更好发展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是保障煤矿企业稳定、快速发展最重要的基础之一。中国煤矿企业不仅要注重经济效益,还要重视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效益。因此,中国煤矿企业在后续生产过程中要注重煤矿生产安全管理,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分析安全管理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订出加强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对策,提升煤矿生产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完善煤矿各部门管理制度,从而保证煤矿生产安全管理顺利进行,进而提升煤矿井下生产效率及质量。

参考文献

[1]连晓晨.煤矿生产安全管理措施探析[J].能源与节能,2017(6):14-15.

[2]田学刚.关于煤矿安全管理现状的思考[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0(20):115-116.

[3]张太平,秦东海.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思考与探索[J].煤炭工程,2021,53(7):192-196.

生产安全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分析了大规模定制生产环境下生产管理面临的新问题;研究了MRPⅡ/JIT集成、模块化设计、延迟区分战略等技术,同时结合大规模定制生产的自身需求,提出了适应大规模定制生产的现代化生产管理方法。

关键词: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MRPⅡ;JIT

一、大规模定制下生产管理的新问题

大规模定制是一种崭新的生产模式,结合了大规模生产和定制生产这两种模式的优势,在不牺牲企业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以大规模生产的低成本和短交货提前期提供定制化的产品,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大规模定制生产为企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不可避免地对传统生产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导致许多新问题的出现。概括起来,大规模定制生产对传统生产管理的影响及其产生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 对生产管理模式的影响。

传统的生产管理理论按照产品需求特性的不同,把生产类型分为订货型生产(MTO)和备货型生产(MTS)。在大规模定制中,生产是按顾客的订单进行的,但它又不能完全按MTO的形式进行生产。MTO的生产方式不能解决大规模定制中的生产顾客化产品与保证高效率这一对固有的矛盾。要实现既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要,又不影响生产效率,必须对传统生产管理模式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进行重组和改造。

2. 对生产计划制定的影响。

传统的生产计划生成机制,如MRPⅡ、JIT等,有很多地方不适应大规模定制生产。如MRPⅡ系统中的物料清单(Bill of Materials, BOM)是基于单个产品的,在大规模定制生产环境下,由于顾客的需求千差万别,最终产品的规格品种相当庞大,并且只有顾客订单确定后,才能确定其物料清单及其最终产品的项目编码与属性,用传统的BOM,将会导致至上而下整体安排资源,很难满足生产的需求。

3. 对生产过程控制方法的影响。

传统的生产管理认为顾客需求与生产过程是分离的,生产控制的职能是协调生产内部因素以完成生产计划任务。而在大规模定制生产环境下,当顾客有订单要求时,生产系统应该对定制产品的价格、交货期、交货数量等数据快速地反馈给顾客,以实现准确的订单承诺;另外生产系统应能及时反映订单产品的生产执行状态,控制订单按计划有序地完成。所以为了大批量制造定制的产品,企业必须采用更为有效的生产控制机制,这是传统的生产控制方法所不能满足的。

4. 对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影响。

传统的制造企业采用基于MRPⅡ或JIT思想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生产的计划和控制。这些系统产生的背景、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实质各不相同。任何一种管理系统的出现都与生产实践的需求分不开,MRPⅡ、JIT等现代化生产管理系统也是如此,均具有特定的应用条件。然而,相对于大规模定制的生产条件,这些信息系统越来越不能满足生产管理的需要。必须对大规模定制下的生产计划生成机制、物料清单的重构技术、信息集成方法等问题进行研究,以适应大规模定制生产对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

二、大规模定制下生产管理的对策

为解决大规模定制下生产管理所面临的新问题,需要提出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在建立这种管理思想之前,必须借鉴其它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深刻理解其内涵,以便集各种管理方法的精髓,扬长避短,同时结合大规模定制生产的自身需求进行改造提高,形成适应大规模定制生产的现代化生产管理方法。

1. MRPⅡ与JIT相结合的Pull/Push生产策略。

在信息技术与管理科学的不断发展与推动下,涌现出了许多与信息技术紧密相连的先进管理技术。其中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 MRPⅡ)和准时生产(Just In Time, JIT),是在离散性生产装配型企业里获得广泛应用的两种生产管理方式。MRP Ⅱ用物料投入的方式来推动系统运行,故称为Push控制策略。而JIT则用产成品取出的方式来拉动系统运行,故称为Pull控制策略。这两种生产控制方式是在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产生的,其出发点和要素构成均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导致了二者在生产控制性能和适用范围上的差异。

MRPⅡ适用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的生产,它的管理范围相当广,它能用于计划工具、维修等活动的物料需求及辅助财务管理。它既可作为一个经营战略计划系统,也可作为一个生产控制系统使用。但MRPⅡ的控制功能较弱,系统的生产控制难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如存在过量的在制品、零部件生产提前期误差较大,产品的生产周期较长等。

JIT一般被认为适用于大批量、高重复性的生产。它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在线控制功能,通过看扳管理的方式,能够有效地调控各生产环节生产产品的品种、数量、时间,消除了生产环节的过量生产,实现所谓的无库存生产。而这一点正是MRPⅡ所欠缺的。但JIT也存在着计划能力不足、难以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库存短缺与定货成本高、实施困难等问题。

MRPⅡ、JIT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单独使用任何一种方式都难以满足大规模定制生产的需求。能否结合MRPⅡ与JIT各自优势,形成推/拉(Push/Pull)混合的生产管理模式呢?

有人认为,“推动式”和“拉动式”控制方式不可能协调共存,其实并不是这样。MRPⅡ提出的思想是:怎样才能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按照规定的数量得到真正需要的物料。JIT的思想是:仅在需要的时间,按需要的数量,生产需要的合格产品。因此,从MRPⅡ的出发点来看,它同JIT的原则是一致的,都是要求准时、按需生产出产品。所以MRPⅡ与JIT两者不应该对立起来,两者有机结合的发展能够推动企业的生产管理不断优化。

通过分析MRPⅡ和JIT的特点可知,MRPⅡ的优点在于,它集中式的信息管理方法便于实现信息集成 ,并能够对将来的生产提供“推动式”的计划。而JIT缩短准备时间与制造周期,降低库存与废品率的方法都十分可取,并通过“拉动式”控制对车间生产进行精确控制。因此,采用JIT对生产现场进行控制也十分必要。由此可见,MRPⅡ、JIT各有所长,有必要将MRPⅡ的有效计划功能(Push)与JIT的控制、执行功能(Pull)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充分发挥它们的优势。

一方面,MRPⅡ在制定计划时需要准确、及时、规范的数据,JIT的优化机制运用于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中,减少浪费,降低成本,缩短计划周期,将为满足MRPⅡ的这种需求奠定基础,为MRPⅡ制定出准确的计划提供保障。JIT“拉动式”计划方法及看板功能应用于MRPⅡ中,将大大改善MRPⅡ自身存在的缺陷,实现计划与控制的同步化,使生产与计划相符合。

另一方面,在JIT生产过程中引入MRPⅡ的中、长期计划能力的长处,解决 了JIT中的生产计划的“神经质”问题,增强系统对需求的适应能力,消除了JIT只适用于大批量、高重复性生产的缺点。

MRPⅡ和JIT结合的主要优势是使生产有计划地进行的同时,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以进一步减少库存和在制品。但是,它依然没有有效解决如何以大批量生产的价格快速响应市场的多样化需求这一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在MRPⅡ/JIT的混合系统下大规模定制生产的应用策略,彻底解决大规模定制生产所面临的问题。

2. 基于模块化设计与延迟区分的生产管理思想。

大规模定制生产的基本思想是:将定制产品的生产问题通过产品重组和过程重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及制造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把产品的定制生产问题全部或部分转化为批量生产,尽量减少定制零部件数和定制环节。从而以大批量生产的成本和速度,为顾客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因此,大规模定制生产的策略在于:一方面,在产品设计中融入模块化 (Modularization)设计思想,采用标准化的模块、零部件,减少定制模块和定制零部件的数量;另一方面,在制造过程中,充分挖掘产品的共性成分,尽量采用标准的生产环节,减少定制环节。

模块化设计是指把产品的结构设计成许多功能相互独立的模块,各模块可以容易地装配成不同形式的产品。因此,模块化设计把产品的多变性与零部件的标准化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效应。在产品设计中,模块化水平越高,定制产品中模块和零部件的标准化程度也越高。延迟策略是指把产品的定制活动推迟到供应链的下游进行,生产过程中定制活动开始的点即为客户订单分离点(CODP)。CODP是企业生产活动中由基于预测的库存生产,转向响应客户需求的定制生产转换点。通过延迟CODP,可以降低制造过程的复杂程度,减少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以及降低成品库存,缩短定制时间。

模块化设计是面向产品结构的设计,它体现了大规模定制企业充分利用规模经济的效应。延迟策略则是面向过程的设计,是面向大规模定制的过程重组思想。模块化设计为延迟策略提供了基础,没有标准化的模块和零部件,定制企业很难把客户的定制要求延迟到供应链的下游,因此也难以对客户需求做出快速响应。模块化设计与延迟策略是大规模定制生产的两大策略,而这两大策略只有相互结合,才能充分体现出大规模定制生产的优势。

图1表示了延迟策略在大规模定制生产中的应用。在客户订单分离点CODP以前,生产系统按计划推动生产,主要生产标准零部件及其通用零部件,而在CODP以后,由客户订单拉动生产过程。

由图1可知,利用延迟区分策略将大规模定制生产过程分成了两大阶段,在客户订单分离点(CODP)以前,其生产过程利用计划推动,按预测生产标准件及其通用零部件、常见的定制零部件,取得“规模经济”的效益,该阶段主体是计划“推动式”(Push);而在客户订单分离点(CODP)后,其生产过程由客户订单驱动,也就是当客户订单确定以后,再安排产品的最终装配,该阶段采用JIT的“拉动式”(Pull)组织生产。按照延迟策略组织生产,一方面,由于有效的“规模经济”和定制过程的引入,使产品的成本在接近于大批量生产成本的同时又满足了客户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标准零部件和通用零部件已经在前一阶段加工、装配完成,只需要在定制阶段进行最后的装配(当然,有可能还需要设计、制造部分定制零部件),从而可以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这正是大规模定制生产所追求的目标。

三、面向大规模定制的生产管理模型

通过前面的分析知道,大规模定制生产管理模式要求在客户订单到达之前,对标准零部件和原材料进行有比例的预测性生产和采购,在订单到达后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选择零部件和原材料,产生针对该订单的物料清单和工艺路线,并生成跟踪订单的生产作业计划,进行有效地组织生产。同时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将企业设计、制造、销售等全部信息进行集成。

MRPⅡ/JIT的集成应用实现了大规模定制生产条件下Push/Pull混合模式的要求,同时模块化设计与延迟区分的思想对于大规模定制生产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因此本文在这些研究成果基础上,综合应用这些技术与系统的优点,针对大规模定制生产的需求,提出了适用于大规模定制生产的管理模型,其模型如图2所示。这种生产管理模式的基本思想是:以模块化设计与延迟区分战略的思想为基础,将定制活动后延;将MRP“拉动式”与JIT“拉动式”的机制集成应用,使计划推动与拉动控制有机结合。

在模型中,计划推动阶段是通过主生产计划(MPS)和物料需求计划(MRP)来完成的。通过市场预测,已有订单以及企业经营计划,基于预测对各标准零部件、通用零部件以及常见的定制零部件进行有库存的生产。和传统的MRPⅡ系统不同,在这个阶段,主生产计划的计划对象是产品族,而不是规格品种繁多的最终产品,通过模块化计划BOM预测产品族中各标准零部件、通用零部件及常见定制零部件的百分比。由于这些零部件的种类比最终产品的种类要少得多,从而使得预测比较准确,可以有效地降低库存。在计划推动阶段,由于提取了各产品的共性成分,加工对象的批量较大,因此,便于组织批量生产,可获得大批量生产的制造成本和效益。

在订单拉动阶段,当客户订单到达以后,由系统提供的产品配置系统进行产品配置,生成定制产品的定制BOM,最后,由订单装配计划对订单进行分解,下达装配任务和生产任务。一般来说,在这个阶段,只需要将由计划阶段生产的相关零部件进行最后装配,即可形成最终的定制产品。如果在计划阶段个别零部件没有生产出来,或者有特殊的定制零部件,则按JIT的拉动方式组织订单生产,从而既缩短了产品的交货期,又降低了库存和在制品,使生产过程与市场需求紧密地结合,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小结

本文讨论了大规模定制生产对传统的生产管理的影响及其产生的主要问题,指出了传统的MRPⅡ、JIT不能满足大规模定制生产的需求,提出了基于模块化设计与延迟技术的Push/Pull生产管理模型。该模型将MRPⅡ、JIT以及延迟区分等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延迟策略在客户订单分离点以前对通用零部件、常用可选件按计划“推动”进行有库存的生产,在客户订单分离点以后按订单“拉动”进行定制生产,一方面减少了库存,另一方面可以快速响应客户的订单,满足了大规模定制生产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马士华.顾客化大量生产环境下生产管理的新问题及其对策研究.管理工程学报,2000,14(3):73-75.

2.周勇,钟毅芳等.MRPⅡ/JIT混合系统的研究.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1998:22-27.

3.邵晓峰,黄培清,季建华.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的研究.工业工程与管理,2001:13-17.

4.祁国宁,顾新建,李仁旺.大批量定制及其模型的研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0,6(2):41-45.

5.龚本刚,华中生.基于延迟技术的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经济管理,2001,(16).

作者简介:陈劲杰,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陈栋、王鹏、具本哲,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硕士生。

收稿日期:2003-11-13。

生产安全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在现代造船企业中,生产计划管理是整个生产任务高效开展的关键,而在整个生产计划管理中,前期生产计划管理又是整个生产计划管理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确定整个造船任务能否高效完成的关键。所以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造船企业,必须在造船生产计划管理中切实加强前期生产计划管理工作的开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工作任务的高效完成。因而本文就现代造船企业前期生产计划管理工作开展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现代造船前期生产计划管理工作要点。旨在与同行进行业务之间的交流,以不断强化企业效益的提升。

【关键词】现代造船企业;前期生产计划管理;信息技术

当前,我国的船舶制造业在生产管理上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要想从船舶业制造大国蜕变到制造强国,在整个生产管理工作中,只有在生产前期加强生产计划管理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在当前的信息时代背景下,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其与前期计划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整个生产计划管理工作的成效。

1.现代造船企业加强前期生产计划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所谓前期生产计划管理,就是在制造船舶之前对企业在未来某一时段内生产任务的完成而提出的相关计划,并为生产计划的完成采取相应管理措施,达到生产计划管理的目的,最终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而必须开展的管理工作,在整个企业管理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整个生产任务的完成具有指导性的意义。新时期背景下的造船企业,只有加强前期生产计划管理工作的开展,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并通过管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在造船企业中加强前期生产计划管理就显得尤为必要。此外,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现代造船企业中,传统的造船企业所采用的生产计划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而在信息时代中加强信息化的前期生产计划管理就显得尤为必要[1]。

2.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现代造船前期生产计划管理工作要点

2.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现代造船前期生产计划管理系统

任何一项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管理方案的支持。因而对于现代造船企业而言,要想在生产管理中取得成效,就必须切实加强生产管理工作的开展,而在整个生产管理工作中,生产计划管理工作的开展又是确保管理成效的关键,所有的生产管理都是基于前期的生产计划进行的管理,为整个生产任务的实施和生产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因而必须在确定前期生产计划管理方案时,切实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利用计算机技术构建造船企业的前期生产计划管理系统,利用生产计划管理系统中的各大模块和子系统,促进前期生产计划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因而在前期生产计划管理系统构建中,首先就应包含年度、季度、月度的任务系统,从而为年度、季度和月度生产任务的提供方向,君是结合当前企业最新的发展趋势开展生产计划管理工作。其次,在确定年度、季度和月度的生产计划后,为了实现生产计划,就应对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全程化的管理,所以在构建任务系统的基础上,就应构建进度跟踪管理系统,从而利用系统对当前的生产计划完成情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在分析生产计划没有按期实现原因的基础上,提前提出预警信息,及时的找寻原因并改进;最后,为了确保整个生产计划顺利的实施,在整个系统中,还应将设备、资源、人才以及生产全程的监控和生产计划的考核构建相应的子系统,为整个计划顺利的实施提供强大的支持。利用设备管理系统,为整个船舶生产设备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利用资源管理系统,为整个船舶的生产提供相应的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协调。利用生产过程监控系统,主要是通过各种生产数据的分析,对当前的生产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通过生产计划考核系统,为整个船舶生产绩效管理提供支持,促进企业生产考核体系的完善,最终确保生产计划得以顺利的实现[2]。

2.2在系统支持下促进前期生产计划的有效实施

在构建前期生产计划管理系统的基础上,为了确保前期确定的生产计划得到有效的实施,就应在系统的支持下,切实做好船台计划管理、节点计划管理、大日程计划管理、中日程计划管理、小日程计划管理等前期生产计划管理工作。

2.2.1船台计划管理

为了缩短船台周期,提高船台的利用率,就必须加强船台计划管理。也是整个前期生产计划管理的关键。所以就应在系统的支持下,加强对船台基本信息的维护,着力实现船台编码、名称和面积的共享,达到避免船台资源浪费的目的。所以在编制船台使用计划时,应结合船舶的吨位和占用的面积以及船台的使用情况和船东的交船时间以及船舶的计划船台时间,对船舶的上下船台日期进行计划,从而利用系统的船台使用计划图例及时地查询船台的使用计划和实际的使用情况,并在系统中将未来一段时间内船台安置的情况显示出来,从而为计划编制人员管理船台提供依据。

2.2.2节点计划管理

在船舶生產过程中,设置的接点往往较多。因而在节点计划管理过程中,应利用系统及时地查询船台使用的情况,从而对每艘船舶的船台周期进行科学合理的确定,并结合上船台时间,对开工时间、交轴线、系泊、实验、下水、试航和交船的时间推算出来,从而为整个节点计划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指示,促进节点管理任务高效的完成。

2.2.3大、中、小日程计划管理

一是大日程计划描述的是各节点上关键工作项目的计划开始和计划完成时间。大日程计划的项目包含:开工到下料结束、分段制作、分段涂装、分段预装、船台合拢/涂装、系泊试验、扫尾。

二是在中日程计划编制时,遵循后墙不倒的原则,即合拢日期必须得到保证,根据合拢日期及合拢项目的工序,计算出合拢项目的计划开始时间;根据合拢项目的计划开始时间,及合拢工序的汇入缓冲日期,计算出前一道工序,及预合拢项目的计划完成时间。依此类推,逐步计算出某个分段的整个中日程计划。

三是小日程计划的任务包一般由中日程计划的项目分解而来,描述了各生产单位为了完成中日程计划中的项目,而实施的各项具体工作[3]。

3.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造船前期的生产计划管理工作对于促进整个生产计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而作为现代造船企业,必须结合船东的需要,充分意识到现代造船企业加强前期生产计划管理的必要性,并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促进现代造船前期生产计划管理工作的开展,促进生产管理成效的提升。

【关键词】

[1]张俊毅.面向工程管理的现代造船生产过程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09.

[2]张弢.造船企业生产计划管理信息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

[3]张俊毅,葛世伦,张清优.基于工作流的现代造船工程计划管理业务建模研究[J].船海工程,2009,06:57-60.

生产安全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在企业管理的各领域中,生产管理是最复杂的领域,其涉及的面最广,牵涉的部门最多,任何一个企业经营管理者都必须先了解企业生产管理的基本规律与特征,才能管理好一个企业。因此在大学管理工程类与工商管理类专业中,都安排生产与运作管理这门课程作为专业必修或选修课。如何对传统的授课模式进行改进,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所面临的问题。本文将根据该课程的教学要求,结合近年来的教学经验对该课程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一、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中不够合理。(1)教学内容重制造业轻服务业。目前,国内关于生产运作管理的教材内容大多以制造业的生产管理为主,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制造业的生产车间,对生产过程缺乏感性认识,对教材内容不易理解,尽管在教学过程中播放有关制造业生产的相关视频,也很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对于服务业,学生或多或少在生活中体验某些服务业的服务过程,在学习理解相关内容时相对容易许多。另据调查,服务业在GDP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而经管类的学生毕业后就业去向也大多集中在服务业。在这样一种现实背景下,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2)教学知识缺乏系统性。教学知识缺乏系统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对本课程内容的系统性总结。本课程目前教学内容重视知识点的讲解,缺乏对整个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分析,没有帮助学生把各个知识点连成线,让学生感觉到整个课程内容多而杂,不知从何学起,对整个课程缺乏系统性认识。二是缺乏对课程之间的系统性连接。生产管理中的许多问题需要用到管理学、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等各门管理课程知识来解决。(3)不同专业教学内容趋于一致。目前,东南大学成贤学院经管系的财务管理、会计、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开设了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不同专业前修课程不同,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应根据学生已学习内容做相应调整,不同专业将来从业方向不同,对生产运作管理不同章节内容的掌握程度要求应有所区别,但为了考查方便,目前教学内容趋于一致。

2.教学方法单一。目前生产管理学教学方法通常都是采用教师讲课的方式,但是教师一味地讲述并不能完全吸引同学们的兴趣,而且在教学讲授的过程中其内容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加上理论知识的枯燥乏味很难激发同学们探索研究的欲望和热情。

二、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改革的方法

1.调整教学内容。(1)增加服务业在整个教学内容中的比重。国内关于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教材内容,大都偏于讲解制造业的生产管理,关于服务业的生产管理涉及较少,而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经管类专业学生将来的就业去向大多集中在服务业,因此,在生产运作课程教学中应增加服务业的教学内容,比如服务业选址与设施布置;服务业运作规划;服务业流程管理等。(2)根据专业特点调整教学内容。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应根据不同专业需要分别制定教学内容及侧重点。如财务管理、会计专业要侧重于生产成本控制、盈利水平提高,物流管理专业要系统掌握生产流程、生产线布局、库存控制以及物流需求计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市场营销专业也要了解企业的生产运作过程,同时对市场预测、需求管理、库存管理以及新产品开发部分作为重点讲授内容。(3)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化管理。改变目前只讲解知识点的教学模式,老师帮助学生把各个知识点联成线,再把不同的线(各个章节)穿插形成面,建立关联,最后还要针对问题将各个知识面(各门管理课程)立体化。老师提出生产管理中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如何应用相关管理理论、建立数学模型和软件计算求解,最终给出优化方案。

2.根据章节特点改进教学方法。理论教学是枯燥乏味的,只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理论知识的趣味性,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运作管理每章节的内容不一样,特点不一样,所应用的教学方法也应有所区别。(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通过教师采用案例引导来说明理论知识,学生通过案例的研究分析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本课程建立相关内容的案例库,每章通过简短的案例引出教学内容,让学生意识到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与企业生产经营紧密相联,即将学习的知识会帮助我们解决企业中面临的问题。比如在讲到产品研发章节时,提到巧克力的案例,当巧克力市场饱和时,巧克力商家怎样挽救销售收入下滑的局面呢?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发表观点。进而介绍健达出奇蛋研发出巧克力包着精巧玩具的蛋形儿童糖果这样的一种产品,让其扭转市场局面,让学生意识到产品研发的重要意义,进而产生了本章的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每章知识讲完以后,再通过案例分析回归理论知识,让学生理论应用实践,解决实际问题。(2)课堂讲授与教学视频结合法。生产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很少接触过生产制造企业,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穿插一些制造企业的教学录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记忆。比如讲解加工装配式生产时,学生可能会感到很难理解,但是利用教学视频就非常清晰。通过播放教学视频,学生对对机床、生产线、生产车间、流水作业等有了感性的认识,从而有利于流程式生产、加工装配式生产、机床等相关概念的理解。(3)角色互换法。在运作管理课程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融入课堂,我们有必要给学生赋予一定的角色。在综合计划章节,我们可以赋予学生生产经理的角色,你现在是位生产经理,面临的市场需求是什么样的,现在企业的生产能力如何,你如何分配生产能力来满足市场的需求,通过赋予角色让学生陷入思考,引出综合计划中的均衡策略、变动策略、折衷策略。让学生感受此章节在企业生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4)情景游戏法。在讲到供应链管理章节时,我们可以在课堂中进行啤酒游戏,来加强学生对供应链中牛鞭效应的理解。具体方法是:让学生分别扮演啤酒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这三个个体之间,通过订单/订货来沟通,下游向上游下订单,上游则向下游供货。彼此只能通过订单、送货程序来沟通。各个角色拥有独立自主权,可决定该向上游下多少订单,向下游销出多少货物,但只有零售商才能直接面对消费者,通过在课堂模拟十周的产、配、销,学生会发现当消费者需求振动了一下,经由整个系统的乘数作用将产生很大的危机。通过游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5)模拟生产法。在物料需求计划章节,学生对MRP的运算逻辑搞不清,不能充分理解产品结构树。这时我们可以利用铝合金拼装玩具制造简易的生产线,学生5~6人一组,通过拆装拼装玩具,理解产品结构树的含义;玩具在拼装过程中有严格的拼装顺序,让学生分别承担不同的拼装任务,构成一条生产线,每一位同学在拼装的时候用秒表记下拼装的时间,根据产品需求时间,我们就可以倒推每一个零部件的具体需求时间,再结合产品结构树,很容易就理解什么时候需要什么产品需要多少。学生在快乐操作中深刻地理解MRP的运算逻辑。(6)理论教学与软件应用结合法。在需求预测、库存管理、项目管理章节,都涉及到复杂而烦琐的计算,学生倍感枯燥和乏味。这时我们可以引入软件来帮助解决复杂问题。在库存管理章节,可以应用EXCEL巧妙解决随机型库存问题的订货量和订货点,摆脱烦琐的公式推导,既方便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又提高了学生办公自动化的使用能力,感受EXCEL的强大功能。在项目管理章节我们可以借助PROJECT软件帮助分解项目工作,跟进项目完成时间,让学生体会到我们所学的内容在现实中都会用到,而且我们已有相应的软件工具帮我们解决、简化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致。(7)课后实践法。只有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了,才能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生产运作理论相关内容讲授后,让学生参与实践是非常有意义的。在生产/服务设施选址与布置章节,在课堂上先介绍选址的几种定量分析方法。假设学校要建一个超市,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帮助超市选址。作业布置后,学生开始积极地收集资料、市场调研,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在库存管理章节,让学生出去调研学校附近的企业,根据所学的知识看看一些企业的库存策略是否合理,帮助企业优化库存,有的组的建议还得到了部分企业的认可,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学习热情。丰富的实践活动充实了教学内容。

三、结论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离不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只有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动向,结合运作管理课程的相关内容,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动性,实现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贵文龙.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方法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13).

[2]薛建改.《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模式探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2,(4).

[3]周建發.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2010,(10).

[4]陈荣秋,马士华.生产与运作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吴凤媛(1980-),讲师,工作单位:东南大学成贤学院,研究方向: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李伟春(1983-),讲师,工作单位:东南大学成贤学院,研究方向:物流管理;谈红,工作单位:东南大学成贤学院,职称:讲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张秀珍,工作单位:东南大学成贤学院,职称:助教,研究方向:危险品物流,物流企业管理。

生产安全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古人云:下者用己之力,中者用人之力,上者用人之智。一个优秀的企业,必定有一个和谐团结的团队,任何一个企业的成功说到底是团队的成功。如何打造和谐高效的项目团队是公司项目部一直探索的问题。文章结合澳门轻轨C370项目部的现状,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分析了项目部团队建设中情绪管理和人文关怀的必要性,分析了项目员工心理异常产生和出现的原因,提出了针对项目团队成员实施情绪管理及人文关怀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项目团队;情绪管理;人文关怀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4139

随着公司海外业务的不断扩张,越来越多的建设者们奔赴世界各地。作为项目团队的个人,承受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加强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和情绪管理是促进员工健康发展、打造和谐团队、培育快乐员工的重要方式途径。澳门轻轨C370项目部党支部引导员工正确认识情绪对于工作生产的影响,调节和引导员工向积极方向发展,改善身心状态,提升了项目团队和谐团结、奋发向上的工作氛围。

1实施人文关怀和情绪管理的必要性

人文关怀泛指要肯定人的价值,给予应有的尊严,尊重他人的思想,理解他人的性格。团队中成员们只有互相对对方进行人文关怀,才能增进相互间和谐互动。

情绪管理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充分发掘和培养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智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从而确保个体和群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由此产生良好管理效果的一种管理手段。

澳门轻轨C370项目部是中交四航局一公司于澳门承建的大型市政工程,项目团队成员来自全国各地,年龄段跨越各个层次,受教育程度不一。某些员工表现出的心理异常现象亦引起了项目管理班子的重视。

项目团队成员在工作中,必然会受到个人、家庭、工作、社会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便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不良的情绪进而带入施工生产工作中,都会影响到安全生产;项目团队如果形成不好的氛围和环境,也会造成团队成员的心理压力,产生压抑感、忧虑感、孤独感和失落感等不良情绪,影响成员间的相互合作。对于企业而言,情绪问题的产生会降低管理效率、增加管理难度、造成消极负面的影响。

如何对项目成员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解决,同时使得员工本身的心理压力、心理健康、心理和谐得到强化也是项目团队建设中一直跟进的问题。因此从团队成员个人角度,需要进行人文关怀和情绪管理;从构建和谐团队角度,需要通过情绪人文关怀和情绪管理消除隔阂、共建和谐。

2人文关怀和情绪管理的方式方法

澳门轻轨C370项目部在工作中依靠项目部党支部进行项目团队的建设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将团队建设和实现员工自身价值结合起来,促进了企业的和谐发展。

21利用黨支部进行人文关怀

澳门轻轨C370项目部党支部按照公司党委的要求,强化人文关怀和情绪管理,创造职工安全感和归属感,重点打造和谐团队,使得成员快乐工作,健康生活。

首先着力解决员工群众最为关心、最为直接的吃住问题。在后勤方面,食堂会经常性地保持饭菜的多样性,让员工吃得开心;在住宿方面,安排专人进行生活区的打扫清洁,提供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配备各种娱乐设施和设备,使得员工的工作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党支部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得员工们在工作后能够拥有健康的活动方式。长期在项目部内部举办乒乓球比赛、篮球比赛、羽毛球比赛等,缓解员工平时工作和生活节奏快的紧张心情;依靠项目部团支部的力量,在各个节日适时开展活动,开拓职工视野,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团队间的凝聚力。

党支部号召开展学习活动,通过组织理论学习或者与外单位参观交流学习,这些都是促进团队和谐健康成长的重要方法,也是关怀员工的一种体现。各种学习活动的展开不但丰富了员工们的业余生活,创造了共同成长的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职工们的理论和业务水平。

项目团队不时地举办各种形式的座谈会,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以真诚之心共同进步。因为澳门轻轨项目部人员众多,员工因为各种原因不会主动找团队领导交流,针对这一问题,项目部会定时地开展座谈会的活动,了解大家的内心的思想状况;同时领导或者部门主管也会主动地对个别出现波动的员工个别辅导,增加了领导和职工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奖罚共用,使得人文关怀和情绪管理深入安全生产之中。为了打造竞争机制,通过劳动竞赛这种方式,定期考核兑现。以奖为主,以罚为辅,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消除了职工“等、靠、要”的思想,在安全生产和促进生产效益方面均取得不错的反响。

团队领导班子通过合理安排休假制度、节假日人性化的休息等方面对员工们进行关怀。在暑假高温季节适当调整作息时间。重要节日来临时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进行轮流休息。定期在每个月举行生日会活动,缓解了思乡之苦,释放了员工们的压力,也激发了员工们“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

22组建情绪管理机制

由于团队员工的情绪问题来自于多方面,在情绪管理中必须要做到统筹安排,从团队管理的内容、工作任务、工作关系等方面着手,多种手段消除员工因工作而产生的负面情绪。

从心态培训方面入手,形成“以人为本”的团队管理模式,积极的心态会引导人们看到美好向上的一面,而消极负面的情绪则会使得团队产生分歧。针对青年员工,要多向他们传递向上的正能量,将一些具有带头表率作用的个人或者事件带入到项目部中进行交流学习,让青年员工看到希望,明确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对于青年员工要多鼓励、表扬,少批评、指责,在出现工作失误时,要分析原因,耐心细致地和员工一起分析问题,让员工感受到团队的关怀,同时也让员工能通过此事进步成长。

在塑造良好的心态中,项目分管领导进行理论宣传、思想教育等宣传工作。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和理论知识,提高成员的思想文化素质。通过多种宣传手段和形式,使得团队成员以积极的心态看待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起伏,克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等不正常心理。

在项目团队建设中,营造良好的情绪氛围。项目部是员工的第二个“家”,项目团队要利用好这个“家”,将团队成员建设成有竞争力的学习团队。加大对于职工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投入,帮助团队成员做好自我管理和自我疏导,缓解心理压力,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构建和谐团队提供条件。

积极倡导员工“崇德向善”,推进“四心”建设,引导员工树立“身心健康、快乐阳光”的理念。梁卓仁要求全体职工保持阳光的心态,健康的生活方式,昂扬的精神风貌,积极传承四航优秀文化。项目部紧跟公司党委和局党委的指导,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倡导“崇德向善”和“四心”建设,使得项目部处处充满着和谐向上的人文氛围。在各种会议学习中把四航精神贯穿其中,将实用、实效、实际的思想工作方法和企业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充分发挥群团作用,提升团队素质。

合理利用现代化通信工具,及时沟通并进行动态管理。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多种通信工具应运而生,并且体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澳门轻轨通过项目部QQ群、党支部微信群等多种方式进行办公、组织活动或者进行情感交流。网络工具的应用使得很多当面难以说出口的事情反映出来,解决了问题也增加了高效性,在凝聚团队向心力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定期安排督促员工进行心理测试,通过公司的各种渠道,展开调研抽查,对于特殊的有重大问题的职工进行辅导。公司会不定期地展开员工工作满意度调查或者心理咨询工作,项目团队借鉴这一方法,为员工分析或者卸压,使得员工们可以对症下药,轻装而行。

3结论

在项目团队的建设过程中,证明了加强人文关怀和情绪管理是打造优秀团队、提升项目团队凝聚力的有效途径。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团队建设要注重情绪管理、人文关怀,营造宽松的企业文化,从个人的角度,想群众之所想,依靠党支部建设多种方式开展活动,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进行人文关怀,从而达到凝聚人心、促进团队和企业的整体发展的目的。

上一篇:安全生产知识论文下一篇:安全教育工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