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教学论文范文

2024-01-13

合唱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行,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学的核心理念,因此在小学音乐课上,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演唱技巧与乐理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提升审美能力,对艺术产生正确认知。而合唱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增强学生自信心,也能帮助他们提升审美能力、形成合作意识,从而提升整体素质。基于此本文将结合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探寻提高音乐素养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素养;合唱教学

引言

所谓音乐素养是指学生在掌握乐理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具备欣赏和感悟音乐情感的能力,而合唱是小学音乐教育中最容易产生情感体验的一个教学环节,为学生创造了表现、创造乐曲的自由平台,因此在合唱教学中要将培养音乐素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制定科学性的教学目标,激发大家的合唱兴趣、学习合唱技巧,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一、激发合唱兴趣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合唱是最常见的教学模式,通过合唱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也能强化他们对音乐的认知。因此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出发,增添趣味课上活动,根据对学生性格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的了解创设教学背景,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对合唱活动产生期待,用心感受歌曲的节奏,尝试去识谱、辨声,提升学习效率,进而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

例如学习花城版《梅花鹿》一课,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猜谜的方式导入课程:“身穿梅花袍,头上顶双角,窜山又越岭,全身都是宝——打一动物。”并在PPT上展示梅花鹿的图片,激发学习兴趣,再播放合唱的视频,让学生对合唱产生期待感。

二、强化乐理知识

音乐与其他学科不同,不可以使用灌输式的教育方法,也不能讓学生死记硬背,要在正式授课之前教会他们本节课相应的乐理知识,给他们提供没有附点的乐谱,通过自己打节奏的方式读歌词,然后再出示带有附点的乐谱,再次读歌词,从两次读歌词中找出区别,从而掌握音乐中强弱记号、力度记号与切分记号,通过理解学习要比听教师的讲解去记忆更加高效,能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让抽象的乐理知识有画面、有声音,让枯燥的课程变得生动。

三、增加合唱训练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音乐欣赏素养,教师首先需要增加课上的合唱训练,让大家能够把握各个声部之间音准和节奏的区别,明白只有与其他人的声音相互配合才能呈现出完美表演的道理。在学习一首新歌曲时,先让大家熟悉歌曲旋律,再增加视唱训练,以此来提升音准,然后要让他们掌握节拍规律,通过自己打节拍的方式把握歌曲的节奏,只有每名同学的节奏一致才能呈现出完美的合唱,因此在进行节拍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保证不会出现因为某名同学抢拍或掉队影响合唱效果的情况。

只有通过大量上述的合唱训练,才能让学生对音乐有基本的认知,从而能够欣赏其他歌曲的旋律,提升审美能力,领悟到歌曲中旋律、节奏与声音各种不同形态的美。此外学生也能在接触新音乐后自然哼唱旋律,强化对词曲意境的理解能力,由此会形成用不同发声方式表达音乐情感的能力,从而在各个声部之间自然转换,强化合唱的整体感知,以此来提升全班同学的音乐素养,为以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丰富发声方法

合唱教学目的分为感受作品内涵和抒发个人情感两部分,在大量练习后能够在不同作品中被声音所感染,从而获得情感体验,提升音乐素养。因此为了能让学生对其他音乐作品产生情感的共鸣,需要教师在合唱教学中着重进行发声训练,教给他们科学的发声技巧,让他们在演唱过程中能够控制自己的气息,在合唱中创造出更好的声音效果。也能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对音乐情感的感悟能力,以此来让合唱表演更具感染力。

小学时期必须要掌握的发声技巧有呼吸和共鸣两种,其中呼吸是唱歌的基础,小学生的声音处在发育时期,所以经常出现气不足和气息不够的情况,会对合唱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教会他们用胸部控制气息,使用“闻香”和喊口令的方法,先深吸气,然后再将手放腹部感受膨胀动作,发出口令声音,寻找正确位置反复练习,声音自然变得有力又灵活。共鸣则是要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提高声音共鸣位置,例如在学习《小兔子乖乖》一课时为了升高学生的发声位置,亲自示范哼鸣法,将上下牙打开,合闭双唇体会口腔的膨胀感,发出高位声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任务,要求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组织多样性的合唱活动,让学生在训练过程逐渐掌握乐理知识,并且能够在大量训练后提升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同时教师也要为学生重点讲解合唱的发声技巧,让他们能领悟各个声部抒发的感情,使得表演更加生动化,在音乐水平提高的同时还能够增强音乐鉴赏能力,以此来提升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妍.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探究与实践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02:190-191.

[2]武磊.谈小学合唱教学中审美情趣培养的途径[J].才智,2019,09:112.

[3]丁梦娇.浅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黄河之声,2019,09:99.

合唱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 键 词: 童声

合唱

音乐修养

合唱修养

被誉为“歌曲大王”的奥德利著名作曲家舒伯特曾这样评价声乐艺术:“人声本质上是一种最原始的声音,世界上一切其他声音不过是这神圣原始声音的一种遥远的回声。人类的喉咙是世界上最初的,发声最纯正,最值得赞美的乐器。”声乐艺术的最高级形式就是由人声的多个声部构成的合唱艺术,它拥有极丰富的表现力及人声最广阔的音域。

合唱艺术这颗璀璨的音乐明珠,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各种合唱团体犹如雨后秋笋般地迅速增长。组建童声合唱团成为音乐基础教育中的一种独特有效的活动方式,童声合唱这种儿童们独特的艺术活动形式对少年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是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是素质教育的实践课堂。活动中心组建起一支好的童声合唱团,既能体现活动中心指导老师综合能力(组织能力、活动能力、合唱训练能力、指挥能力等)的水准,也可反映这一地区学生整体的艺术素质。

组建合唱团首要任务是:根据现状条件、学生实际情况、师资力量水平,来确立一个目标:合唱团短期内达到的水平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并依此来确定所建合唱团的规模和它的声部配置。这样,在组建合唱团时会使组建者胸有成竹,并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下面是我在组建及其训练青少年活动中心“小百灵”合唱团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总结的些许经验:

一、童声合唱团员的招收方法

1、招收对象

注意低、中、高年级人数合理比例,一般是各占三分之一,其好处在于:形成梯队,可持续发展。理由是:高年级学生面临毕业,虽吸收、补充进低年级新团员,但保存着合唱团的演唱主力,确保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影响合唱演出。所以我的经验是从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中选取。

2、招收要求

招收合唱团队员有下述要求,如视唱能力、乐理知识表演水平等等,但这些可在学生进团后,通过老师的指导、训练得到提高。最重要的是看学生是否具有:较好的音准概念、较好的声音条件、能胜任本声部的音域、较强的节奏感,这四方面的素质和潜力。

①音准。音准应该优先于其他能力,而作为第一条件来考虑。考查的办法有二种:

一、让学生唱首自己熟悉的歌,老师给一音高而不给伴奏,等学生清唱完时,老师再用钢琴核对其尾音是否准确;

二、老师在钢琴上弹一组音,要求学生用唱名唱出来,看其能否准确地分辩和模唱。

②声音。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可用简单的方法来考查,让学生演唱一首歌,从中来发现他的音质,及是否具有比较自然、舒展的歌唱状态。

③音域。音域的考查比较简单,关键在老师分配队员去哪个声部的选择。对于那些既能上高音、又能唱好低音,音域较宽的队员,指导老师一定要按照合唱团、合唱作品的需要出发,作出合理、有效的安排。

④节奏感。老师可编一些简单节奏、两条近似而又有差别的节奏等,让学生准确地辩别并模仿出来,以考查学生对节奏的反应能力和感悟能力。

3、招收的条件

①通过对学生个别演唱能力的评估,从中了解这些学生的音乐能力(音准、节奏感、音色、表现力等)。 ② 在学校和班级举行文艺活动时经过挑选,可从中发现一些好的苗子。

二、童声合唱团的规模

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孟大鹏老师在他的《童声合唱训练》一书中讲到:实践证明,以一个学校为单位组建合唱团,其规模(人数的范围)大约在30人―60人之间比较适宜。如果少于30人,那只是一支小合唱或小组唱的队伍,同时在合唱声部的配置上会产生一些问题;如果多于60人,从合唱水平提高和组织工作方面都会增加不少的难度。

一般的规律,学生合唱团的规模与其水平、能力、管理之间存在着反比的关系。规模大,其阵容强、影响力大、普及作用好,但合唱水平提高较难、整体效果偏低、组织管理工作难度加大;规模小,其阵容弱、影响力小、普及作用差,但合唱水平较易提高、整体效果相对高、组织管理工作难度减小。正因为这些方方面面相互制约、相互矛盾,所以要实事求是地来确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规模。需要注意的是,近几年因为各种合唱比赛较多,有些学校和团队为了保证声势宏大、声音嘹响,比赛时不吃亏,尽量追求人数上的最多。但这恰恰忽略和削弱了合唱团的整体素质和作品的表现能力。单纯追求人数,往往会把乐感不强、发声和音准上有问题的学生吸纳进来。歌唱时这些学生不但增加的音量不大,而且会影响周边队员和合唱团整体水平的发挥。要认识到,合唱团声势大小,主要取决于声乐训练的结果,不仅仅取决于人数的寡众。

三、合唱团声部的配置与划分

我们经常接触到的作品多为二声部至四声部作品,超过四声部的童声合唱作品较为少见。所以合唱团声部的配置一般为:

1、二声部配置:刚组建起来的合唱团,因为在许多方面没有基础性的训练和准备,比较适宜这种声部配置。演唱一些小的作品,队员的演唱能力容易达到,也更能发挥出整体的演唱水平。

2、三声部配置:这样的童声合唱作品比较多,有利于扩大训练、演唱范围,提高队员们演唱能力。同时可以把女声合唱的作品纳入其中,因为女声与童声相近似。这类作品在演唱时,其作品表现力上有一定难度,对队员的音乐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

3、四声部配置:这样的作品不少,可以包括由器乐作品改编的、成人混声四部合唱改编的作品。由于声部多、演唱范围广,演唱难度也较大,不仅要求队员有较高的音乐素质,要求指挥也须具有相应的能力。

合唱团声部划分,既要根据个体音域、音质,来确定每个队员演唱哪个声部;又要强调合唱团各声部间的平衡,以及从低声部到高声部之间的力度对比。一般来说,声部从低到高力量的配置,应类似于金字塔形状。低声部声音要饱满、沉稳,人数可多点、声音要大些。高声部声音要清脆、明亮,人数可少点、声音要小些。当然,声部力量的配置有时要视作品要求而定。

四、 合唱团的训练

以《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的合唱训练为例,我首先要求学生唱准三拍子旋律和节奏以及它的强弱规律;然后要求学生体会这首歌的情绪,在演绎的同时要表达出对故乡的无限热爱;接着我再指导学生如何应用统一的声音来达到合唱的最佳效果。这样,使学生对歌曲情绪有了准确地把握,尽快掌握了训练内容,训练达到了预期效果,由此我认为合唱团训练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第一,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注重组织工作。需要教师有较好的组织能力,对学生有影响力及亲和力。能保证每周至少2次教学时间,就算音乐天赋再好,也不可能一朝学成,需要长期兢兢业业地刻苦学习。

第二,要有计划。合唱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我认为至少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像样,可以参加一些比赛。那么这几年教学中得有目标和重点。首先要注意声音的统一训练、气息训练,再慢慢给予和声听觉训练,多声部合唱训练,音准训练和歌曲练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同时要让学生意识到合唱不是个人表现的舞台,而是一个团体通力合作的结果。

第三,要有耐心,恒心。对学生的声音要有敏感、敏锐的听觉,发现不好的声音要立即纠正,注意自己范唱正确。因为学生模仿力很强,如果自己声音不正确,他们就不正确。不要急于求成,歌曲的练习要细致完美,不要粗糙了事。在教学中我们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我们一定要本着一颗赤诚的心坚持不懈,决不气馁。

第四,要增强自身音乐修养和合唱修养。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甚至一缸水。”只有自己修养提高了,处理歌曲才会得心应手,声部听觉才会敏锐,才能训练出一支出色的合唱团。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多向专家请教,可以多听音乐会,多看指挥家的处理,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和合唱修养。

合唱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高校教学由传统基础技能训练,逐渐扩展到实践技能、素质养成的综合性全面建设。合唱指挥,作为高校的音乐教学重点模块,在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上受到了课改的强烈冲击。为了加强合唱指挥音乐教学的有效性,高校在教学理念上要加以创新,基于学生主体认知层面展开教学模式的建设,从而保证合唱指挥教学策略的完善性与全面性,为音乐合唱领域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指挥人才。鉴于此,本文在新时期教学思想的引导下,就合唱指挥在高校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从而探究出能够显著提高合唱指挥的教学方案,为培养高素质合唱团队提供指挥人才做储备。

关键词:创新视域 高校合唱指挥 教学方法 改革

一、合唱指挥的具体内涵

指挥在合唱表演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指挥人员的素质表现能力,是决定和唱表演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在音乐合唱领域中,所谓的指挥不仅仅局限在音乐节拍的掌控上,更多的是侧重于音乐情感与内涵的展现。在合唱作品演艺中,主要融合了指挥者对于音乐作品的深度理解,并根据自身对于作品内涵的掌握,就音乐作品进行再次创作,促进合唱作品情感、艺术的丰富。同时,由于合唱这一音乐表演形式的复杂性,参与合唱的主体是众多音乐作品演绎形式中人数最多的演唱项目。受到合唱环境复杂性的影响,合唱过程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导致指挥人员的专业强度与专业素质建设面临着较大挑战,因此指挥人员在进行合唱表演指挥过程中,单单靠音乐节奏、节拍的掌控是无法达到良好的合唱效果的。指挥人员需要从节拍掌握升华到情感融入,使和唱表演更具有感染力与影响力,在合唱指挥中发挥出超强的专业水准,从而为听众提供情感、艺术内涵丰富的音乐合唱作品。

二、合唱指挥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分析

(一)丰富了高校音乐教育开展形式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有序开展,传统音乐教育在表现形式上便显得过于单一,而合作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音乐课程内容与音乐内涵,确保了音乐教育的实效性。合唱在音乐潮流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的背景下,多种合唱比赛类型应运而生[1]。因此,实现合唱课程在音乐教育中的内容扩展,这一教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今的音乐潮流发展需求。作为合唱表演形式的主体,指挥人员在合唱表演中的地位,与演唱人员同等重要,二者在合唱主体结构的占比上并列第一,高校务必要加强合唱指挥的素质教学,促使学生掌握标准的指挥技巧,有助于合唱表演效果的整体提高。

(二)强化了高校学生艺术展现力

在众多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发挥支撑作用的无非是活动指挥,加强合唱指挥,对于高校学生在艺术活动的组织与执行上呈现出极大的帮助。学生通过合唱指挥技能的掌握,使音乐表演整齐划一。在丰富的学校文艺活动中,通过合唱指挥技能的运用将歌剧、诗歌联唱等演唱主体多元化的音乐表现形式進行规范化调整和优化[2]。在合唱指挥技能的引导与支撑下,能提高学生在音乐领域的艺术展现力,更是能提高学生音乐学科整体修养的重要保障。

(三)促进了社会精神层面的整体进步

伴随着人们艺术审美层次的加深,在音乐作品的赏析功能上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将合唱指挥贯彻到音乐课程教学中,实现了高校学生音乐技能的有效建设和拓展。在超高水准的合唱指挥下,将任意一种的音乐作品表现形式进行规划化,从而在保证音乐作品演出成功的基础上,增加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与情感感染力。这对于满足人们艺术赏析标准,实现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的影响作用。

三、革新合唱专业教学策略的具体途径探究

(一)合理选择合唱音乐曲目,扎实学生指挥功底

素质教育推崇学生自主性发挥,旨在通过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在合唱指挥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潜能。合唱指挥区别于其他音乐课程内容,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考察着学生的节奏感,更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学生肢体与大脑的协调性建设。保证在指挥过程中能够掌握指挥动作与指挥技巧,并在指挥过程中侧重于音乐节拍的控制,使合唱与指挥在表演上相得益彰。在此,需要强调一点,教师在传授指挥技巧时,要侧重于音乐节拍技巧的掌握,其中,具体的音乐节拍主要在起拍、预备拍以及收拍等多个节拍环节的掌控上[3]。此外,在加强节拍技巧强化训练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从而保证指挥课堂的灵活性,更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方式。通常,互助式教学在节拍训练中应用强度较强,以优生带弱生,保证指挥技巧强化训练效果的有效性,以及技巧掌握能力的均衡性。

首先,在指挥技巧传授之前,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热身。保证肢体放松,为接下来节拍的掌控,以及动作的契合做好训练准备。在合唱指挥中,起拍与预备拍是两大重要因素,更是决定合唱质量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这两部分节拍掌控技巧的训练,包括在起拍、预备指挥时间的掌控上,要加强时间感知能力[4],避免因错过起拍环节,发生整个合唱演唱因节拍失误,导致整个合唱失败。

其次,学生除了要掌握节拍的掌握技巧,更要加强观察力等额外专业素养的有效提高,尤其是在合唱中每个合唱者的行为表现,都代表着某些含义。指挥人员需要做的是,在未知的条件下,清楚并准确地分析出合唱者的动作含义,并利用指挥优势,给予合唱者一定的暗示,从而将合唱失误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二)加强学生指挥思想建设,促进音乐情感融入

在合唱教学环节,单靠指挥技巧的掌握是不足以支撑指挥素质建设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指挥课程教学改革时,要从心理、情感角度多层次加强感知教育,从而保障学生在指挥过程中能够展现更加良好的专业素养。首先,就合唱指挥姿态要进行规范化建设。在指挥过程中注意手势指示清晰,方便合唱者准确地领会指挥人员的实际意图,避免因出现理解上的偏差而出现合唱失误的问题。

其次,教师在进行指挥实践教学时,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合唱人员所具备的演唱状态。通过网络资源搜集,以及常识性的了解,可以发现合唱者在进行歌曲表演中,常以丹田之气发声,最终实现歌曲的技巧性演绎。在掌握合唱者的演唱状态时,学生以此为依据优化指挥技能训练,全面为合唱人员提供优质的指挥服务。

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指挥状态的规范化。向学生具体传授肩、肘等指挥动作连贯性的掌握,以最佳的状态执行指挥服务[5],避免在合唱指挥中因状态不规范而出现现场指挥慌乱,或者指挥失误的问题发生。

(三)结合合唱指挥需求,优化呼吸技巧

指挥动作的规范,离不开呼吸习惯的调整与优化。因此,教师在指挥授课过程中,应侧重于学生呼吸习惯的优化,引导学生通过肋骨扩宽而加强呼吸练习。在进行呼吸强化训练时,学生以吸气的肌肉控制呼气的排出[6],从而保证学生在参与合唱指挥过程中,呼吸保持平稳,这也是保证指挥动作到位以及稳定性的重要保证。

同时在进行肋骨扩张呼吸训练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气沉丹田的呼吸方式,只有这样,在进行超耗能的指挥动作时,保证氧气供应充足,避免学生因指挥过程中体能消耗過大,而出现呼吸不畅,阻碍指挥动作的规范性建设。可见,掌握正确的呼吸,能够为合唱指挥提供能量,确保合唱表演顺利完成。

此外,学生在掌握呼吸技巧的同时,更应侧重于发音技巧的掌握。通常,嘴唇微张,口鼻共同吸气状态下的发音形式,比较适用于合唱表演[7],再拉长声带的基础上,实现合唱音色的调整与优化。

(四)循序渐进,展开阶段性的指挥技能培训

在以往的合唱指挥训练中,受到课时安排以及内容复杂等多种因素的限制,指挥训练出现严重断层,导致学生在合唱指挥技巧的掌握上仍停留于表面,不利于学生综合指挥素养的显著提高。因此,教师要颠覆传统的教学理念,不要过于追求教学进度,而忽略了指挥教学质量的提高,相反地,循序渐进的指挥教学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扎实指挥功底,最终实现指挥技巧的全面性、系统性的掌握。

首先,要求学生针对节奏简单且兴趣度较高的音乐作品进行指挥练习[8];其次,单靠课堂上的指挥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生活姿态与指挥标准相符合,在面对合唱指挥挑战时能够表现自如,以更加优秀的表演姿态投身于大规模的合唱指挥中。此外,一定强度的实践训练,也是提升学生指挥素养的主要学习路径。

参考文献:

[1]周砚馨.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方法的创新[J].艺海,2017,(05):94-95.

[2]张昕鹏.高校合唱指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黄河之声,2016,(17):31.

[3]陈伟,朱艳.创新视域下的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改革探析[J].戏剧之家,2016,(21):179-180.

[4]李金波.高校合唱指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众文艺,2016,(16):258-259.

[5]谷露.浅谈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发展[J].音乐时空,2016,(04):157-158.

[6]余瑞.浅析高校合唱指挥教学[J].大众文艺,2015,(09):214.

[7]刘玉.新时期我国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大舞台,2013,(10):203-204.

[8]周颖.改进高校合唱指挥教学策略之我见[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05):94-95.

合唱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育中重要的部分。对于行知能力处于发展阶段的小学生而言,合唱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与协作能力,引导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另一方面,作为一种集体完成的活动事项,除了互助的协调性,更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度和学习兴趣,从而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提高学习主动性。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音色;字音

一、引导学生正确发声

小学生的声音并未进入发育变声期,声音稚嫩清脆,因此,科学地发声与练习是必然的。而且合唱的音乐表现方式体现的是集体的声音美感和情绪表达,那么对发声的要求就更为严谨。笔者在训练学生发声时,首先是纠正错误的吸气习惯,学生吸气位置很浅,都是把气息停留在胸腔中,而且部分学生还喜欢在吸气时肩部随着耸起。因此,我针对这些问题,要求学生在打开口腔的时候用半打哈欠的方式,放松下巴、口腔和喉部;在吸气的时候尽量去寻找一种闻花香的感觉,慢慢地、循序渐进地把气吸进并停留在腹部丹田的位置。而且笔者试着引导学生在唱歌时保持微笑的状态,这是为了一方面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审美状态;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提起笑肌来维持准确的唱歌发声位置。

二、合唱的重点在于音色的合一性

合唱的演唱方式是一种集体的审美意味,虽然在教学中笔者会根据学生的声音条件把他们分配到各个声部,但是统一的声效效果才是合唱的魅力所在。但是将还未变声的小学生声音统一起来,达到音色的完全统一难度还是挺大的,所以,科学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过训练才能将学生细脆或者明亮、挤压或者浑厚等等一些不协调的声音统一起来。小学生在合唱表演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一些情况:一些学生担心自己声音不好听,唱歌时候声音很低;一些学生更喜欢表现自己,整个声部就只能听到他一个人在吼着唱歌。因此,在训练过程中首要的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嗓音条件、了解自己的声音;然后,引导学生去关注、去聆听周围合唱伙伴的声音;从而学会慢慢地把自己的声音融合进集体,不要独树一帜地凸现出来。这样不但能够将合唱的音色协调化,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和自信心。

三、音准和节奏是难点

小学合唱团的学生年龄跨度分布在6岁到11岁之间,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团体,因为声音稚嫩或者处于即将变声的阶段,在音准方面会出现很多因素造成的限制。另外,伴奏也是合唱中很重要的因素,有时受伴奏的左右会使学生找不到准确的音高,或者是节奏的掌握不准确。例如,伴奏在演唱中过分突出低声部的旋律时,合唱的高声部就会出现音准的问题,节奏上的严重错误更是不言而喻。

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一般会将合唱团的学生分为三个声部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这样的要求难度系数较高,但是这样有利于各个声部音准的表达。每个单声部演唱是培养和判断音准最好的方法。在单声部的练习中,对于音准不是很好的学生总会在演唱中不断寻找准确的旋律作为依靠。有些学生本身不知道准确的旋律是什么,有些学生的脑海中虽然知道却无法准确地唱出来。对于这些学生,他们一旦失去了那些音准好的同学作为依靠或者旋律出现转调又或者出现临时的变音记号时就会出现跑调。另外,笔者会教学生自己掌握节奏,其中可以选择让学生在学习歌曲的时候边唱边用手打拍子,逐渐熟悉后就可以在心中数着拍子,这样不但没有完全依靠给出的伴奏突出的节奏点,还能建立良好的节拍感。

四、不可忽视对字音的吐咬

演唱中的咬字和我们说话一样,都是经过唇、牙、舌、齿、喉等发音器官,将字咬成各种不同的姿态。字要咬得太正,咬得不死或者是咬歪了,就很容易变成别的字。那么唱歌中的吐字则可将分节发音器官咬成的字准确清晰地发出来。对于小学生而言,需要注意字头、字腹、字尾这三方面一些基础的发音。

笔者在教学中会让学生先从咬字、吐字的发音气息开始。发音需要有一种爆发力,是力一触即散的力要,咬而不死,笔者常常告诉学生找这样的力度就是要找“大猫叼小猫”那种又紧又松的感觉。音咬得过死就会影响字腹韵母的发音。字头一般都是子音,子音是不能延长的,因此要咬得敏捷利索,着力点要准。而字腹则是所要唱歌发音音节的母音,母音是字的发声延长的部分,因此要发得圆润丰满,音韵准确要注意保持母音口形不变,气息不断,否则字就会含糊不清。对于小学生有限的认知理解能力而言,笔者则直接要求他们以朗读的发音靠近。那么,对于字尾而言需要学生掌握的就是归韵了,也就是常说的收音,字尾要收得轻巧准确,归得恰到好处。不归韵字就会走样,过早归韵又会使声音干涩,同时收尾要用气息托在音韵之上。做到了咬字正、吐字清、归韵准,就会达到唱歌和播音员们朗诵一样的字正腔圆,而歌唱表演所达到的艺术效果也是十分美妙的。

合唱是集体的艺术,协调的美感,音色的统一,只有通过科学的训练才能使学生得到美的体验和表演。

参考文献:

陈晓萍.试论合唱教学技巧[J].歌海,2007(6).

(作者单位 重庆市万州区电报路小学)

合唱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当前,中国教育体制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其中,提高学生音乐素质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运用合唱艺术来提高学生音乐素质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合理组织合唱教学和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有效运用合唱艺术是提高大学生音乐素质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合唱艺术 素质教育 爱国主义精神

合唱是声音的共性的艺术,是通过多声部多层次多种表现手段及处理方法达到高度协和的一种综合性极强的艺术表现形式。合唱这种艺术更多地是淹没自己而突出集体,所以它是群体艺术的结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在合唱艺术的陶冶中,可以受到审美、协调和集体主义教育,是学校音乐教育课内及课外的重要内容。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审美需求日益多样化,各种形式的器乐教学开始在学校教育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合唱在某种程度上强调共性发展的基础教育中依然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

一、合唱艺术与素质的培养

合唱作为声乐艺术表现形式中一种最高层次的独具魅力的艺术,是一种充分体现其广泛性、群众性和社会性的最为方便普及的美育形式。在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国家教委提出要重视和加强学校美育与艺术教育,并把艺术教育作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途径之一。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而作为音乐教育中的最具广泛群体参与性、社会性和最为方便普及的美育形式—课堂合唱欣赏的教学和课后合唱训练便成为一种有效途径。

目前学校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普修课,选修课及课外活动中开设多学科、多层次的各类课程。让学生学到更广泛的基础知识与更深层次的文化知识,从而使学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旨在加强个人的在政治素质、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艺术素质等。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中的合唱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合唱艺术欣赏教学,是实现审美教育,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在课内或课外通过演唱高尚、健康的合唱作品,可以唤起青年人积极进取,在心底积淀对崇高、美好事物和目标的追求,增强自信心、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合唱艺术是建立在配合意识及平等观念之上的,每个合唱参与者有了融合在集体音乐中的素质,再去追求完美的整体效果,从而达到创造力和纪律性的辩证统一。这种集体的学习和创造过程使参与者在领略音乐艺术的真、善、美的同时,学会怎样与人相处。和谐、协调、平等、包容、互补、扶助、团结、关心等人际关系的准则均在合唱活动中得以体现。合唱艺术讲究整体音色的和谐、统一;声部的均衡、协调;旋律与和声进行中的纵横交错,主次相对等等,无不对人的素养、性格、情趣、意志、态度、思想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合唱艺术与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合唱是一门既有悠久历史又有丰富内涵的高雅艺术。在学校的音乐教育中,经典的合唱艺术一直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诞生已八十年了,但今天仍然激起学生对神舟大地、对古老中华民族强烈的爱,对残暴的侵略者的无比仇恨,使亿万人民保卫祖国,捍卫民族尊严。通过合唱欣赏教学和排练,激发广大学生们的爱国热情,正如有的学生所说:“《黄河大合唱》体现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满腔悲愤和爱国之情,使我们的民族自强之情油然而生。”可见好的合唱作品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良好品质;可以培养人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情感;可以增强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它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发向上,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去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三、合唱艺术与集体主义、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

合唱是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演唱形式,它要求歌唱群体音响的高度统一和协调。歌咏

比赛和业余合唱等活动,都是以集体活动的形式展开的。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可以使人懂得合作的重要性。每个参加合唱的人,通过音乐可以训练节奏的统一,达到声音的和谐。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依靠群众的力量,才能完成一件大的事业。合唱艺术是建立在配合意识及平等观念之上的,只有参与者有了融合在集体音乐中的素质,才能追求完美的整体效果。要想完美的表现一首合唱作品的内容,合唱群体必须严格的在整齐、协调一致和统一的基础上,发挥群体的自觉参与意识及高度合作精神。将这种精神深入音乐表现之中,在指挥的作用下,将合作精神深入到音乐表现之中,可使群体力量得到弘扬。每年的“一二•九”大合唱比赛,形成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集体性活动。每一次的合唱排练,每一个学生都融入在集体之中,加强了学生们的团结协作精神;每一次的合唱比赛,每一个学生都代表着一个整体,加强了学生们的凝聚力。由此可见,合唱是集体主义教育的最好形式之一,它有利于形成具有统一意志和共同感情的团结的集体,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协调一致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合唱艺术与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培养

“艺术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手段之一。艺术的主要吸引力和性能就在于消除个人的离群和孤单之感,就在于使个人和其他人融合在一起。”合唱要求参与者既有表现作品的整体意识,又有独立的声部观念。合唱者唱好自己声部的同时,又要接纳不同的声部。因此,当多声部交织进行时,合唱者必须有良好的鉴别能力,抵抗外来因素的干扰。这就好比一个人在集体中,既要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包容谦让,又要互相监督,立场坚定,是非分明。经过长期合唱训练的人,一般都具有良好的音乐整体感和独立的声部观念,而且感觉敏锐,分辨能力强。

作为声音艺术的共性艺术—合唱,声音太个性化是忌讳的。这也是一名出色的独唱演员不一定是优秀的合唱队员之原因所在。因此,当一个个性突出的人参加合唱训练后,他首先要适应整体的需要,不断收敛自己的个性,控制自己的声音,不能过分张扬、随意、任性。在独生子女日益增多的今天,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任何人都不能离开社会群体独立“包打天下”,参与合唱训练的人,在这方就能得到一些锻炼和启示。合唱培养人的适应能力和自制力。合唱队员与独唱演员相比,没有炫目的光环,享受不到个人荣耀,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是“同呼吸,共命运”的。这与生活中不求闻达,只讲奉献的人是多么相似。这种超乎常人的毅力、涵养,又是人才成长的必要条件。合唱是声乐艺术表现的高级形式,它同时又是一种集体审美活动,合唱将教会学生用审美的态度来对待社会,对待他人,使他们养成一种宽容与慈爱的情怀,从而成为高素质的文明的现代人。我们应该认识到合唱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改造社会道德风尚的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沈致隆,齊东海.音乐文化与音乐人生.北京大学出版社.

[2]朱艳霞.浅谈合唱与素质教育.艺术教育, 2007,(1).

[3]徐萌.合唱教育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上一篇:当代文化论文下一篇:文化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