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心得体会范文

2023-06-02

读论语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读过这篇课文,我的心里拥有非常大震撼人心。

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小孩,居然能独自一人游览欧州!想也无需想就了解东西方小孩子有多大区别,一个能自立自强,一个是经常呼爹唤娘!中国的孩子们,是温室的塑料大棚的花瓣,经受不住风吹,稍微受挫就拉肚子。大家中华文化世世代代代广为流传的磨练意志去哪了,难道说确实要毁在大家手上了没有?大家经常便是学习,学习,再学习,随后变为“老实人”。乌塔是翱翔于蓝天白云的苍鹰,而我们都是养在金絲笼中的小鸟!乌塔能感受独立学习的开心,度假旅游的开心,打工挣钱的开心……。我们的日常生活与乌塔对比差得很大太大。

我想高声的告知中国的爸爸妈妈,大家确实想要祖国的花朵毁在大家手上吗,赶紧开启“娇惯之锁”给小朋友们一片自立自强的蓝天白云,让爱更极致,让爱更丰富!读《乌塔》有感2

今天,我读了乌塔这篇课文,非常惊讶,也十分敬佩乌塔的勇气和独立。

乌塔,只不过是一个14岁的女孩,却已经开始挣钱了,这可真了不起!不过,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我觉得并不妥当。乌塔独立的精神很不错,我们也应该从小培养这种精神,早点熟悉今后的生活,但尽量不要模仿乌塔,因为那样是非常危险的。这是我的观点,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孩子,14岁时还没有长大,还应该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保护伞下幸福地生活,外面的世界充满危险,而我们还没有独自生活的能力,更没有这种勇气,所以我并不太同意乌塔的做法。

我也曾经赚过钱,我和表妹一起,帮家长做家务、按摩、收拾屋子,挣了不少钱。但我最大的想法就只有自己去长隆欢乐世界玩玩罢了。读《乌塔》有感3

这是对孩子的训练,就是爱孩子。他们总觉得孩子要去见见世面,见见天下奇观。孩子自己独自去体验,遇到困难找警察,问路人或看地图。中国的孩子却对这种事十分惊奇,想到的是家人的担心。

在外国人的眼里,这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西方人从不把孩子当成小王子或小公主,从不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而是从小让他们出去锻炼,知道外面世界的奇妙和爸爸妈妈赚钱的艰辛,但是在我们中国,大多数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就更加一味的宠溺孩子,从不让他们独自出门,说是太危险,节假日,不让他们去外面游玩放松,开开眼界。阳光明媚的双休日,当美国的孩子从外面大汗淋漓地打完棒球回家,中国的孩子却刚刚从补习班下课,正在回家的路上,难道这就是中国孩子的假日吗?

比起乌塔,我们真的太渺小了,就像一颗沙子一样微不足道。多么希望有一天,在世界的某个火车站,也能看见我们的中国少年正踏上通往全球各地的旅途!总有一天,我们中国的孩子也能像西方的孩子一样,在未成年的时候,游览着全球各地,个着独立自主的生活!读《乌塔》有感4

在第七单元中,我们们学习了许多篇名人的成长故事,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乌塔》这篇文章。

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小女孩:乌塔自己一个人独自游历欧洲。体现了她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这使我想到中国孩子在家里都是“小公主”“小皇帝”,每天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日子。这又使我想到了自己,自己想独自出去玩一玩也每每受到父母的控制,更不要说是让自己的孩子一个人去游历世界呢?

许多父母溺爱孩子,他们都认为这是爱孩子,可他们错了,不,他们应该是犯了个极大的错误,如果爱孩子,那应该让他们去创造一个自己的世界,去克服困难!

乌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一个值得我们去赞扬的孩子,我们应该从小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读《乌塔》有感5

今天,我学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乌塔》。课文讲了一位14岁的小女孩独自一人去欧洲旅行.在罗马的一个青年旅馆里认识了一位中国女孩汪晓洁.乌塔说:"她这次趁暑假游历欧洲.已经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最后还要去希腊,她为了这次旅行准备了整整3年的时间,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而且还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使我不明白的是:同是父母,他们的表现为何截然相反呢......一连串的问题使我迷惑不解!经过认真阅读,细心揣摩与体会,我终于解开了谜团:中国父母把孩子当成了旷世奇宝,像掌上明珠一般,一见不着孩子就心急如焚。中国有一句老话:捧在手里怕丢了,含在嘴里又怕化了,就特指家长对子女们的态度;而外国父母从小就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和独立意识,所以孩子们才有这么强的独立生活能力。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在家里,我不知不觉地当了上“小公主”,洗碗、洗衣服、叠被子,一切事都由父母包了下来。就连我参加活动,家长也是一百个不放心,一千个不同意。我已经9岁了,你们还要包到什么时候呢?现在我干起家务真是笨手笨脚的,甚至火柴也不会划。有一次,我到李月家里去玩,一进门,就看见还有许多同学也在那儿,我们一起痛痛快快地玩了好久。最后,她留我们在她家吃中饭,我高高兴兴地答应了。吃着吃着,门铃响了,李月开门一看,居然是外婆!她笑着对我说:“怎么,还在这儿吃饭呀!饭菜香不香呀?”我真是十分尴尬,人家还以为我到哪儿也离不开家长呢。望着同学们个个抿着嘴的笑脸,我羞死了,真恨不得找个缝隙钻进去。

家长们为什么这么不放心我们?咱们还是先从自身找找原因吧!那天,我和同学一起去看望黄飞翔,谁知还没到黄飞翔的家就遇到了三个坏人,同学们吓得惊慌失措,逃的逃、叫的叫、哭的哭,像一群无头苍蝇一般,最后,谁也没去成。通过这件事,更体现出我们的有勇无谋。与课文中那位胆大心细、有主见而不盲从的少女乌塔真是相差甚远。

读了这篇文章,我也应该学习乌塔的独立精神,要像乌塔一样胆大,细心,这里并不是说要我们也一人游历欧洲,而是要在学习与生话方面克服依赖思想,提高独立意识、生活经验和自立精神,不要让我们成为温室里的花草,经不起风吹雨打,更不要让我们成为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公主”、“小皇帝”。

读了《乌塔》这一课,使我懂得了要学会自理,自己生活,不能什么事都依赖父母,要勇敢,要坚强的道理.读《乌塔》有感6

乌塔年纪轻轻就独自一人游历欧洲,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有过的经历。这样就可以锻炼我们的自理能力。因为父母都离开了自己,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打理好自己的日程和生活的。我们都是家里的“娇娇女”和“大少爷”,平时家里人都宠着自己,地不让扫,甚至连饭也不让端。我们平时都被宠惯了,等只有自己的时候,我们都不知所措。我虽然比乌塔小3、4岁,但我也可以像乌塔那样可以打理好自己。但是,在我们中国,有些像乌塔这么大的孩子有一些还不会整理自己的房间。因此我们要学习乌塔的自理能力。

乌塔身上还值得我们学习的还有乌塔自强、自立。乌塔年仅14岁就可以独自一人游欧洲,从此可见,乌塔肯定很自强、自立。我们有的时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不在家的时候,我们就算要走很远的路都要去姑妈家吃饭。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平时总要依赖父母的帮助才可以完成事情,现在父母不在家了,我们只好出去吃或者到亲戚家去吃。但是,像乌塔不依赖父母就可以完成事情的孩子又有多少呢?大概只有10分之6吧!所以我们要学习乌塔的自强、自立。

虽然我们要学习乌塔身上的优点,但不一定要学习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读《乌塔》有感7

今天,我学习了《乌塔》一课,读完后,我感动万分,一个几乎同龄的孩子,竟比我强这么多。

课文中主人公----乌塔。她是德国人。她曾经独自游过欧洲,知道后这事后,我非常惭愧。第一,我和她的自理能力相比,我太差了。第二,我们被父母“放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天天娇生惯养,而乌塔她并不这样,14岁就离开了生在糖水里,长在蜜罐里的生活,独自一人游欧洲,所以我倍感惭愧,比如一次……

那天,天上早已挂上星星和月亮。我独自从广场向家走去。我从心里就战战兢兢,因是我第一次走夜路。“嗖-嗖-”不知道哪里吹来了一阵风,他吹过我的脖子,让我一下子僵住了,我不敢回头,心想:千万别是什么妖怪,我没有钱,别捉我呀……过了好一会,才颤抖转过身来,一看四周空无一人,这才缓过神来。于是我,迈着蹒跚的步伐向前走着。忽然,前面出现了一些隐隐约约的灯光。我走近一看,一个白色的影子“舞动着”,我心里又开始乱想:这又啥呀?又来了,不是鬼又是精灵了?我撒腿就跑,过了不一会儿,我才想起,那不是有人经常在那打太极拳吗?打太极拳就穿白衣服呀,哎---!一路上只觉着耳边听到一阵阵怪怪的声音,像是在放“幽灵交响曲”,不禁让我毛骨悚然,让我心虚,让我胆颤……

我有许许多多的地方不如乌塔,所以我还要继续努力,不再坐享其成,高枕无忧了!我要锻炼我的独立能力,从现在做起!读《乌塔》有感8

去年暑假的一天晚上,爸爸回家后,兴奋得对我说:"你小舅在百隆的农村承包了几百亩地的山地,叫陈家山,准备叫我去负责管理。"

看到爸爸和妈妈兴高采烈地样子,我不解地问:"你们曾经告诉我,你们是从农村费了好大的周折才来到德阳市的,怎么现在又要回到农村去呢?"

爸爸神秘地冲我一眨眼,说:"这你就不懂了,这叫‘二十年河东,二十年河西’,现在呀,有见识的人都回到农村,搞起了大承包,因为国家现在扶持农业,连农民土地的税收都减免了。明天,跟我上山开开眼界吧。"

第二天,爸爸开着双排座的"小拖鞋"车上山。谁知路上下起了倾盆大雨。快到陈家山的时候,路面凹凸不平,车子不停地颠簸,把我摇得昏头胀脑。突然,车身子一歪,后轮陷进了一个泥坑,任凭爸爸怎么加油就是爬不上去。没办法,爸爸只得下车找了几块石头垫在车轮下,然后他叫我下车帮他推一把。雨,哗哗地下个不停,我的眼睛都睁不开了,衣服早就淋透了,但是没办法,这里一个人影也没有,我不推又怎么能上去呢?于是,我使尽了吃奶的力气推着车子。"呜——"车子在雨中咆哮着,轮子不停地旋转,一下子冲了上去。这下可好,后轮溅起一大片泥浆,全浇在我的脸上、衣服上。"哇!"我大哭起来。爸爸把我一把抱上车子说:"儿子,男子汉哦!不许哭!你看要干一番大事,就不能怕吃苦!"

我撇撇嘴,没好意思再哭。

到了山顶,看到的景象更是让我扫兴:三间低矮的小茅屋,外面下着大雨,屋里下着小雨,地面全是稀泥,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可是爸爸却看着外面茂密的野草丛中的桃树林和那些成片的庄稼兴致勃勃,全然不顾早已湿透的衣服……

这样的地方,也能挣到钱吗?我的心中不禁疑惑。

从此以后,爸爸每天早上五六点钟就起床离开了家,晚上又是十一、二点才回来。我们连见面的时间都很难得了。偶尔看见他,发现爸爸变得又黑又瘦,但却是精神焕发的样子。

今年五月的一个星期天的早上,我还在睡梦中,爸爸把我叫起来:"儿子,我今天带你上山去。"一听说要上山,去年在风雨中挣扎的情景就浮现在我的眼前,我连忙用被子捂住头,连声说:"我不!我不去!"爸爸扯开被子,笑呵呵地说:"儿子,现在的陈家山变化可大了,再不是去年的陈家山了。"我将信将疑地起来了。

这一天,阳光灿烂地照耀着大地。车子很快到了山顶。我奇怪地问爸爸:"今天走的是哪条路啊?怎么没有经过去年的那条烂路呢?""哈哈,怎么没有经过啊?我们走的`还是那条路,不过现在我们已经把它改造成水泥路面了,所以……"爸爸得意地望着我。这时,我开始寻找去年的小茅屋,可是那里已经变成了一片茂盛的庄稼了。爸爸带我来到一幢两层高的青砖瓦房前,告诉我这是我们的新房子。看到我目瞪口呆地样子,爸爸更是得意,指着周围的树林让我参观。昔日的野草丛已经无影无踪,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桃树上,一个个白里透红的大桃子都羞答答地藏在树叶丛中,还不时露出脸冲我笑呢!爸爸给我接了几个最大的桃子让我尝尝。我双手捧着鲜桃,贪婪地嗅着那醉人的清香,真舍不得咬下口。

爸爸把我带到山的最高处,眺望着四周长得非常茂盛的庄稼:玉米,花生、辣椒、水稻……爸爸满怀激情地说:"明年,我们将在这里种上枇杷、核桃、大枣等果树,还要发展一些经济项目,到时候你想吃什么就尽管给我说就行了!哈哈!"

听着爸爸爽朗的笑声,看着爸爸风吹日晒变得黝黑的脸,望着这些在风中点头含笑的桃子和丰收在望的庄稼,嗅着那乡村特有的诱人的清新空气,我的心中涌起了万层波涛……读《乌塔》有感9

读乌塔有感200字

我们今天教了《乌塔》这一课,使我受益匪浅。

乌塔,年仅14岁的她,独自一人游欧洲,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绝不会轻易地相信!但她已经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和国里的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让我既羡慕又佩服她。

旅游,万万不可缺一得肯定是资金。如果是中国的孩子,一定会伸手向父母要,但,乌塔却用她宝贵的时间去挣钱!

我,是一个被父母溺爱的孩子,一碰到挫折就要哇哇大哭,乌塔而是用信心与勇气战胜了恐惧和害怕。

我们也要向乌塔学习,学习她的勇敢,独立和自信!

乌塔读后感200字

读了《乌塔》我知道了乌塔是一个有很强自主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本文写了14岁的小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

读了这篇课文后我开始沉思,我在想:乌塔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为什么会相信乌塔,让乌塔一个人去旅游,而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不会让我们离开他们视线范围,如果离开他们的视线,他们就会很担心。是我们中国人过于爱孩子?还是我们平常行为让父母担心?我不清楚。但我依然很敬佩乌塔的自主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

以后我要多出去见识外面的风景,我还要向乌塔那样规定计划自己出去旅游。

乌塔读后感范文

今天,我读了儿子的课本《乌塔》。这篇课文使我深受启发。

看到乌塔14岁就用自己挣来的钱去旅行。不但她自己开阔了眼睛,而且丰富了知识,更加锻炼了她的一只。她懂得热爱自己的祖国。敢于反驳别人,做什么事不依靠父母。使我联想到中国父母与外国父母教育方式的差别。中国的父母对孩子大多数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放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这种关心不是关系,而是溺爱。

在我们中国调查一些高中生的父母中,有70%的家长都会对孩子说:“只要你学习好了,我就什么不用你干,你吃好的,穿好的。”这种教育方式是完全错误的。即使你在学习方面突出,将来到社会上也会一事无成。

通过读这篇课文,我真心的希望我们中国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有所改变。有句话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让孩子们都展开自己的理想翅膀去寻找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地吧!读《乌塔》有感10

读完《乌塔》这篇文章后,我很佩服乌塔的独立性,她独自一人闯了许多城市,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来挣旅游要用的费用,各种准备费了乌塔三年的时间,等乌塔挣足了钱,也查阅足了资料就独自去旅行,我觉得乌塔这样做很好,既锻炼了自已,又能大开了眼界。

比起我们,有的同学自己连走路上学都不敢,也不会打扫卫生,很娇气,所以我们更要学习乌塔的独立性。

读论语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淮三小彭洋

孔子、老子是伟大的,《论语》、《道德经》是伟大的,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是人类历史与世界各国共同的宝贵财富。一讲到《论语》,一讲到孔子,就如同讲到《道德径》,讲到老子一样,内心不但充满着崇敬,高尚与豁然开朗之感,而且沸腾着亲切、自豪与活力无穷之情。别说中国人,看外国人怎么讲吧!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认为,孔子讲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思想,是超过基督教义的最纯粹的道德。在1988年1月巴黎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聚会上,瑞典的汉内斯·阿尔夫就讲过:“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吸取孔子智慧。”这恰印证了法国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兹在评价孔子时的看法:中国在政治、伦理方面远比欧洲进步。当然,莱布尼兹是从评价孔子、《论语》角度方面谈的。孔子、《论语》是了不起的。孔子为联合国首选为世纪名人之一,孔子生日在美国规定为教师节。

我想从4个方面谈一下如何读《论语》,当然大体也可推及如何读书。

一、要把握整体地读

读书,要整体地读,就是要从整本书的精神、思路去读、去了解、去体会各章各节的意思,“以孔解孔,以老解老’。用孔子、老子的总的思想去解释孔子、老子的每段话,才可能少点脱离原义的解释,千万不要断章取义。

第一点,学习、思考、实践

我国有个非常好的教育传统,就是把学习、思考、实践这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学习是基础,思考是关键,实践是根本。我国古代书院就是这样做的,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湖南岳麓书院就有四句名言:“博于问学,明于睿思,笃于务实,志于成人。”这就是说,学识要渊深博大,思考要明晰深刻,实践要全心全意,三者结合才能造就人才。江西白鹿洞书院引用了《中庸》的话,也是讲将三者结合,“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第

一、二点讲学习,第

三、四点讲思考,第五点讲实践。这句话,孙中山将“之”删去,作为中山大学的校训。这个三者结合的思想是同《论语》密切相连的。

《论语》整个来讲,是一本实践论,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思考中都强调实践。我在安大学习时,每周,至少每两周我要去听一个上午的课。有次到中文系听课,我坐在一位姓胡的同学的旁边,恰好他面前有本《论语》。我翻开《论语》第一篇《学而》的第一章,问他:“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是什么意思?他讲:“学过的东西,要经常温习,这件事很愉快。”我讲:“不对!”“老师是这么讲的!”“不对!”“书上也是这么讲的!”“不对!”“哪怎么才对?”我讲:“你要把整本《论语》联系起来看,把这一章整个联系起来看,以整本《论语》的思想来了解每章的意义,才能有个正确理解。孔子十分重视做人,重视实践。学,是指向实践学习,学习做人、做学问;时,是指经常,也是指及时;习,不是指温习,而是指实践、实习。所以,这句话是讲,要向实践学习,学习做人、做学问,而且经常及时地加以实践,这件事非常高兴。正因为如此,才有第二句话:‘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向实践实习,当然包括向群众学习,向朋友学习,更包括向自远方而来的朋友学习。向远方而来

的朋友学习,当然更加高兴。接着,自然有第三句话:‘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正因为向实践学习,向朋友学习,学习做人、做学问,并经常及时加以实践,别人不知道又有什么关系呢!这才算是君子啊!如果照你的理解,这三句话就是三件风马牛不相关的三件事了,孔子为什么把三件风马牛不相关的事放在一起讲?孔子的徒子徒孙又把它作为《论语》的开篇呢?这怎么讲得通!”我随手翻到《学而》的倒数第三章,‘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学好也已。”我讲:“你看!什么是‘好学’?不讲究吃,不讲究住,做事勤快,讲话谨慎,有了错误,要找一位比你更有道德的人来指正。这都是讲实践嘛!”我告诉他,孔子强调实践重要,决不是讲读书不重要;我们强调某一件事重要,只因为对这件事重视得不够,而不是讲另一件事就不重要,逆定理不一定成立。“三八妇女节”讲要解放妇女,只因为妇女解放得还不够,而决不是讲要打倒男子嘛!《先进》这篇倒数第2章就讲了读书重要。子路要派子羔云费城做官,孔子反对,讲子羔的书没读好,这是害了子羔。子路反驳:“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这是讲,费城有群众,有政府,可向群众、官员学习,何必读书,才算学了呢?孔子生了气讲:“你狡辩!我讨厌!”其实,如果孔子不重视读书,又何必开私人办学之先河,又何必花牛劲去整理古代文献资料而成为不朽的经典呢?但孔子深深知道,“行”,实践,是个根本。

孔子知道学习重要,实践重要,也知道思考重要。“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明确讲出了学与思的关系。有次,孔子问子贡:“你与颜回谁强?”子贡说:“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你看!颜回的思维能力强,举一反十,而子贡呢?自认为只能举一反二。孔子接着实事求是地讲:“比不上呀!我与你都比不上他呀!”可见,孔子认为颜回的思维能力比自己还强,无怪乎那么喜欢这位得意门生。孔子深知思维能力的重大作用,在《论语》的《里仁》与《卫灵公》两篇中,孔子都讲了“一以贯之”,明确他是以一个基础道理来贯穿他所有的学识的,即从所有学识中体悟与提炼出最本质的东西,这就是他思维能力的深刻性。

可惜颜回不全面发展,体育不好,打短命了,没成为孔子的接班人。成为接班人的是有点“鲁”,即有点“迟钝”的曾子。《学而》中曾子的一段话,表明了孔子他们高度重视学习、思考、实践三者的紧密结合,此即:“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在这里,关键是要正确理解最后一句话的“习”字,“习”不是指温习、复习,同《学而》第一章的“习”字一样,是指实践:“传”指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或圣哲所著经典的教导,自然,这就是说学习。这一来,曾子这段话就很清楚了,“传”指学习,“省”指思考,“习”指实践,中间两句话是最后一句话的主要体现,也就是按照经典教导的重要的实践;这段话就是讲三者应该结合,每天均应如此。

第二点,“天人合一”。 也许有人会问,“老子讲‘天人合一’,孔子怎么讲了呢?”读一下《论语·子罕》第一章,“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过去一般这么解释,孔子很少讲利、讲命、讲仁。这不全对!很少讲利是对的,很少讲命勉强可通,很少讲仁就绝对不通了。孔子的中心思想就是“仁,《论语》109处讲“仁”,除了一处“仁”作“人”讲外,还有108处;有21处讲“命”。除了11处外,10处都是指“天命”的意思,即客观规律。读一下《论语·为政》第四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最后一章讲,“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孔子不信鬼神,他这里讲的命、天命,就是客观规律、自然规律,讲的是要了解、要服从客观规律、自然规律。这一来,怎么讲孔子很少讲命,讲仁呢?那么,究竟该怎么解释?在《论语》中,在中国古代书中,“与”不仅有“和、“同”的意义,还有“称赞、歌颂”的意义,所以“与命与仁,

应该解释为“称赞命,称赞仁。“命”,“天命”,就是“天道”;“仁,讲的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就是“人道”;“与命与仁”,就是主张“天人合一”。

我建议大家读一下柳宗元写的一篇人物专访,叫《种树郭橐驼传》,这是一篇很好很好的文章,中心就是宣扬“天人合一”。他写的郭橐驼是位种树高手,种的树,移植的树,无一不活,而且长得硕茂、早结果、多结果。别人问他有什么诀窍,他讲了一个“八字方针”:“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顺”,就是“无为”,不违背客观规律而为;天,就是“自然”,就是树木生长的客观规律;“无为”加“自然”,老子讲的“天人合一”,不要违背树木生长的规律来种树,方能致使树木的本性得到很好的发展。文中进一步引伸,又讲了另一个办坏事的“八字方针”,“好烦其令,而卒以祸”,尖锐批评当官的人,“烦”就是“频繁干扰”,就是反“无为”,“令”就是“主观主义,瞎指挥”,就是反“自然”;合起来,就是反“天人合一”,结果就是招来灾祸,涂炭生灵了。柳宗元不愧为一个改革家、孔老之道的弘扬者。

二、要抓住重点地读

读论语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为政篇,初步看去,好像比较乱,好像并不是在说为政,而是在讲孝,讲君子,将信用。其实,都是在围绕为政这个主题展开的,第一句是主旨,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接着,孔子从思无邪,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孝无违、孝敬,从君子不器,先行言后从之,周而不比,……

以上这些说都是在围绕一个字展开——德,德代表着礼,代表着孝,代表着君子。曾国藩曾说过,德者,若水之源,树之本;才若水之流,树之叶,大概是这个意思,大概也是受我们伟大孔子的思想影响。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这篇有两句关于谈论学习的经典名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能很多人会以为这两句出自学而篇,没想到却是在为政篇,乍看,我也是颇觉新鲜,过后,我觉得也很正常,无论从政,为学,都是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肯定要注意学与思的结合,这也就是为什么高学历的人才,有时候,某个专业的问题跟他所研究的专业无直接的相关性,但却能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玄妙之门也!

最后,有一点对现在为政者都颇具借鉴意义的是: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这段话我觉得现在有志于从政而又摸不着门道的人,可以用心慢慢去琢磨,去悟,在中国的政治里,这绝对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比马克思的资本论都更厉害。对于刚从大学毕业长期处于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而言,更是值得谨记!

读论语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我来到读书会已经一个月了,每次都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和大家学习《论语》,分享各自的经历与心得,这些就像纯凈无杂质的温水,不断注入我心中的杯子。

最近读到《学而篇第一》的第四则: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小学时就已经知道这则了,但知道归知道,根本谈不上真正的了解和体会,但通过读书会,便有了自己更深的感悟。曾子每天多次反省自己,而自省可通过三个方面:忠,信,传。通过读书会,我对于「忠」和「信」有了新的理解。

「忠」和「信」同属于儒家强调的「八德」。尽己之谓忠,这是尽心的态度。「忠」字,心上一个中,便是怀着一颗「中庸」的心,不偏不倚。不偏,不偏离自己的初心,坚持自己一开始所坚持的始终不变;不倚,将重心放在自己身上,便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力量,或许就是责任和担当。做到这两点,便离「忠」很近了;那何为「信」?以实之谓信。一是对己,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根细刺,那是难以暴露的私欲和杂念,不仅别人看不见,连我们自己也很难找到,这就需要我们抱着很大的勇气去揭开自己的心并找到它;二是对他人,这也要分为两个方面来谈,首先是我们自身对于他人的信,怀着诚心、讲诚信,便是「信」的第一步;其次,是看清他人的虚实,就如学长在读书会上所说:「看人就像看浪花一样,不仅要看见海面上不断迭起的波浪,还要看见浪花下的那片海。」看清他人实质的内心,分清诚伪虚实,也是「信」的一部分。

读论语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教学目标:

1、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

3、初步了解学习古文的方法和规律,积累文言词汇并正确翻译课文。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理读法。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学习古文的方法和规律,积累文言词汇并正确翻译课文。 教学方法: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体味文章的大意。

串讲法。在积累文言词汇上,以老师串讲重点词语为主。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2课时

课的类型:文言文精读课新授课

课前准备:利用早读、晚读,带领学生朗读课文。

布置学生预习任务:利用手头的工具书,把文章大意弄清楚。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介绍孔子及《论语》,朗读课文并整体感知课文,探究学习课文前六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问题导入法)

有谁知道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书,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出成语最多的书是什么?。

1 (学生对这个问题可能回答不了,那老师就直接揭晓答案,并导入到下一个环节“孔子及《论语》”介绍,如果学生回答了其它的文学著作,那老师就进一步引导强调“这可是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从时间上加以引导,在引导后如果能回答到《论语》那就顺势引导到下个环节,如果还不能就老师直接揭晓答案。)

明确:《论语》,今天我们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的一小部分,请大家翻到课文44页。

二、孔子及《论语》的简介

结合多媒体图片简单地介绍孔子及《论语》:(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孔子及《论语》。)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时期鲁国人,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结合图片孔庙、孔林、孔府简单介绍孔子)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关于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籍,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里提到了四书,就顺带给学生提一下“四书五经”,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这个不要求学生掌握,只要求有个了解就可以了。)

三、朗读课文

1、范读:老师配乐范读,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全班齐读:全班配乐齐读一遍。(由于这篇课文的朗读在早读和晚读课时已经指导过学生怎么读了,所以也就不再多花时间在朗读环节上了。)

老师仔细听学生的朗读,看有没有读错字,或者是加字漏字的,并及时给与改正。(由于在早晚读课的朗读指导中对字词的读音有明确的,一般学生是不会读错字的,但在以下几个字的读音上仍需注意的:不亦说(yue)乎、人不知而不愠(yn)、吾日三省(xing)吾身、为(wei)人谋而不忠乎、传(chuan)不习乎、学而不思则罔(wang)、思而不学则殆(dai)。在学生读的时候重点关注一下,有没有读错。)

四、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百练百胜》和课文中的注解大致理解课文意思,并思考: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2 这个问题,学生比较容易把握住第一点关于学习的,对于修养做人这一点学生不一定能把握住,对此老师不做具体的明确,可以在课文学习中把这个问题落实下去。如果学生能答出两点那就最好不过了。就此引导学生先来看关于着重于讲学习的这六则。

五、探究学习课文前六则

1、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

这个环节以学生探究合作学习和老师指导串讲法为主。

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先自主结合手头资料扫除语言障碍,然后小组合作相互答疑,尽量字字落实,然后全班交流,各小组有权指定某组或某位同学翻译或者答疑难点词语。(如果学生有讲得不到位的,可以让其他同学补充或者是老师直接补充。)

老师则对学生的探究合作学习成果做小结,这个小结以串讲的形式展开,稍微详细一点,给基础好的学生巩固一下,给基础稍微弱些的学生一个查缺补漏的时机。

老师小结:(多媒体展示)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孔子

而:进而,然后

时:按时

习:温习

之:代词,它

亦:也

说:通“悦”愉快

乎:语气词,吗

朋:志同道合的人 自:从

乐:快乐

知:了解

而:但是

愠:愤恨、恼恨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反省

吾身:我自己

为:替

谋:谋划

忠:尽心尽力

信: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习:温习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而: 就 学:做学问 立:独立做事

不惑:通达事理 知:懂得 天命:自然的规律和命运 耳顺: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逾:越过、超过 矩:规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旧的知识

而:然后

知:领悟

以:凭

为:做

矣:语气词,了

3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而:却

则:就

罔:迷惑无所得

殆:有害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贤:高尚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陋巷:简陋的住所 堪:忍受

(在落实重点字词的基础上,把句子翻译也落实下去。)

2、精读课文,探究课文的思想内涵

让学生结合重点字词的解释,仔细回顾课文,落实自己的缺漏,并思考一个问题:这六章中,哪些语句是讲学习方法?哪些语句是讲学习态度?在方法上课文强调的是什么?学习态度上课文又强调了什么?

在意思明确了后,学生找句子还是比较容易的,关键是如何说明理由。理由只要学生能讲出个大概所以然来,就可以了,老师不做很硬性的规范,每个学生有每个人自己的理解。在理由上做了规范后,容易打击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学生交流后明确:学习态度强调谦虚,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六、课堂小结

在课堂小结中,把“分类式学习笔记法”即“理读法”落实给学生,这是一种带有理性色彩的课堂学习活动,它所养成的,是一种分类整理的能力及习惯。也就是对语言材料归类的意识的培养。

先和学生共同回顾这堂课所学的内容:了解了孔子和《论语》的大概情况,还附带赠送了“四书五经”这个知识点,合作探究学习了课文的前六章,落实了这六章的字词。

在我们学了这么多知识点后,我们该如何把我们凌乱的笔迹整理出来呢?下面老师就结合我自己的学习经验,教大家一个“分类式学习笔记法”,在较短的时间内整理好笔记,以后复习的时候又可以省下很多时间。以本文为例,大家在预习的时候就可以先猜一下本文有哪些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的,把它列出来如:作家作品(如果课文的作家作品不是很重要的,可以省略不记),重点语句(本文中的重点语句就是关于学习和修养做人的名言警句,以及出自本文的成语),疑难点(这个点完全是根据自己口味来的,你觉得我这个点掌握的还不是很好的,就把它摘录出来,课后问老师,复习的时候有针对性。象本课的话你还可以摘录一些自己没弄懂的重难点字词)

4

七、布置作业

1、背诵教过的六章《论语》并尝试默写。

2、预习下节课内容:后六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探究学习课文后六章。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1、背诵上节课所学的六章,全班齐背和学生分则抽背。

2、重点词句翻译抽查:

学而时(时:按时)习之,不亦说(说:通“悦”愉快)乎?

有朋(朋:志同道合的人)自远方来

吾日三省(省:反省)吾身

与朋友交而不信(信:诚实)乎?传(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不习乎?” 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无所得),思而不学则殆(殆:有害)。” 抽查个别基础不是特别好的学生,一来检查他上节课掌握情况,二来可以加强他们对这些重点实词的记忆。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就让他把不会的词语记录到笔记中去,并叫其他同学补充。

二、 探究学习后六章

1、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

这个环节以学生探究合作学习和老师指导串讲法为主。

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先自主结合手头资料扫除语言障碍,然后小组合作相互答疑,尽量字字落实,然后全班交流,各小组有权指定某组或某位同学翻译或者答疑难点词语。(如果学生有讲得不到位的,可以让其他同学补充或者是老师直接补充。)

老师则对学生的探究合作学习成果做小结,这个小结以串讲的形式展开,稍微详细一点,给基础好的学生巩固一下,给基础稍微弱些的学生一个查缺补漏的时机。

老师小结(多媒体展示):

读注释翻译全文,分组提出疑难语句,供师生当堂解决。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虚数,几个

行:走

焉:于之,在其中

善者:长处、优点

从:学习

不善者:短处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在落实重点字词的基础上,把句子翻译也落实到位。)

2、文言文翻译原则小结

落实完字词翻译后,给学生小结一下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信达雅,并稍微解释一下何为信达雅

(多媒体显示: “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

“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3、精读课文,探究课文的思想内涵

让学生结合重点字词的解释,仔细回顾课文,落实自己的缺漏,并思考:全文里哪些句子是讲修身做人的?在这五则中还有哪些也是讲学习方面的?

学生明确:

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修身做人:人不知而不愠 ;为人谋而忠;与朋友交而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对这样的处世之道的看法。(每个人对

6 这句都有自己的看法,老师对学生的看法不做任何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 课堂小结

1、文化常识

关于作家作品栏里也就使孔子和《论语》的介绍,这里特别要向学生强调的是《论语》的作者不是孔子。关于孔子和《论语》课文注解里有现成的,无需多讲。只要学生的笔记中有这两个知识点就可以了,再补充一个“四书五经”的文化常识知识点。

2、成语:出自《论语》十二章的成语有好几个,你们找到了几个? 让学生就自己找的全班交流一下,然后老师和学生共同把关看哪些不是成语的也找进来了。最后师生共同明确: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不惑之年、随心所欲、择善而从、箪食瓢饮、富贵浮云、。逝者如斯、而立之年、耳顺之年、匹夫不可夺志。

对这些成语,不在课堂上做具体的解释,在作业中布置学生选用这些个成语写一段话,言语积累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语言,以运用来检测学生对成语的掌握。

3、名言警句

用两个讨论题来建构这个环节:你从文中吸取了哪些有利于学习的信息?你从文中学到了哪些做人的道理?

用这两个问题把纯粹的核对问题化,让学生也参与进来。让学生自由发言,因为课堂探究学习课文时候已经有落实了,即使部分学生讲不全,但基础好的学生能把他们补完整。

文中有涉及到孔子的仁的思想核心,学生对此不是很了解,这个需要老师作为课外知识延伸做个简单说明,学生则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把这个额外知识点落实到笔记中去。

明确:

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修身做人:人不知而不愠 ;为人谋而忠;与朋友交而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思想核心“仁”: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关于孔子思想核心“仁”无需对学生讲太多,只要学生能了解孔子思想核心是“仁”就足够了,对初一学生讲太多反而掌握不了)

4、重点语句

在这里老师给学生一个示范,这个示范是对文中虚词“而”的归纳,虚词对初一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由老师归纳。文中实词“知”则由

7 学生自己归纳,因为在落实重点字词的时候已经讲得很详细了。

学而时习之

然后,表示承接 人不知而不愠

却,但是;表示转折

温故而知新

从而,表示承接

学而不思则罔

却,但是;表示转折 思而不学则殆

却,但是;表示转折

这是虚词的一词多义现象,文中有实词的一词多义现象,请同学们自己找找看,并把它归纳分类。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是很重要的,要重点掌握的,本文就三个通假字,让学生明确一下:“说”通“悦”,“有”通“又”。

其他重点词句,在课堂学习中有落实的,这个得根据学生自己的掌握情况来摘入笔记,就不做统一核对,学生课后小组交流。

5、疑难点

每个学生对课文知识点掌握情况不同,所以疑难点自然也就不同,这个也不做统一核对,而是把它放入下个课时答疑环节中再稍微展开一下,主要还是在学生课余问老师或同学。

四、 布置作业

1、出自《论语》十二章的成语有好几个,请任选其中的5个成语,把它写进一段话中,不少于100字。

2、背诵课文并默写课文

上一篇:中层干部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科学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