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事迹材料范文

2023-06-06

五四青年事迹材料范文第1篇

通教师一样,从事着最平凡的工作。但每一天,都默默实践着心中不变的誓言——以教师为荣耀的职业、以教育为终身的事业。

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忠于职守、教书育人。作为一名教师,从走上教育岗位的第一天起,她就一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忘我的工作着。她乐于奉献,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地做好领导交给的每一项任务,从不对领导安排的工作说个“不”字。在她看来,教师的岗位就是战士的阵地,是不能轻易放弃的。无论在任何岗位,她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注重自我提高,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为了促进教学工作,她十分注重自身学识水平与教学水平的提高。在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新课程教学改革等方面,学习从不放松,并做到学习有计划、有记载、有实践,在实践运用中不断提

- 1 -

高着自身教学能力、素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她经常说,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用自己的言行为学生作出表率,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她坚持和学生一起到校,和学生一起扫地,和学生坐在一起参与主题班会的讨论,看见地上的垃圾主动捡起来,等等,一言一行潜移默化修养学生的品行。治学先治人,凡事德为先。每学期一开学,她都抽出时间与部分学生谈心,做好工作笔记,建好问题学生档案,特别是对“双差生”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寻找他们身上蕴藏的闪光点,以找到教育的着力点。在平常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坚持友好、平等的态度,特别是对待差生,总是用爱心、耐心、信心感化他们,激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允许其在改正错误中有所反复,并通过班集体的力量,大家互相关心,互相照顾,使其感到集体的温暖,消除厌学心理。还经常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组织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发现自身的价值,正确地认识自我,并体会到老师的关心与期待,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迎头赶上前进的步伐。十五年的教学实践中,她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方法:通理先通心,对学生动之以情,开展以情感人,以感动为先导教育,把动之

- 2 -

以情和晓之以理结合起来,使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需要而被接受,思想工作也就水到渠成。

“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也是幸福之所。”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印证了这句话。就这样,她工作着,快乐着,在那三尺讲台边,勤奋踏实地耕耘,无怨无悔地默默奉献着!

五四青年事迹材料范文第2篇

车立旺,今年42岁,2005年11月担任南梁村党支部书记,一年多来,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发扬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精神学政策、定规划、修街道、按路灯……植树造林、改善村内环境等等,使南梁村真正步入新农村建设的轨道。

一、学政策、定规划

南梁村地处翔山脚下,浍水河畔,位于山西省翼城县东南方向10公里处,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全村共有288户,1064口人,劳动力667人,其中长期在外务工人员121人,耕地面积828余亩,粮食总产31万公斤,村集体收入3.5万元,2006年农民人均收入4500元。

2006年,南梁村被划为山西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新农村建设正式起步。车立旺书记也正是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走马上任,上任之初,“新农村建设”对这个有着多年农村工作经验的干部来说却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如何正确的去理解、真正的去实施仍是一头雾水。为了能够使南梁村的新农村建设步入正轨,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报刊杂志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资料以及县委县政府、镇党委政府的会议文件,详细了解当前全镇、全县乃至全国的新农村建设形势,并通过村党委会、村民代表会制定出了近5年南梁村新农村

1 建设的目标规划。

规划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以及“四化四改、六通、六个一”工程目标,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和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的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为原则,真正成为了南梁村村民的指路灯。

二、带领村两委班子稳步推进“四化四改、六通、六个一”工作目标

1、 街巷硬化

南梁村由于是周围各村的市集地,加之周围的矿厂较多,所以村内的路面毁坏情况比较严重,村内许多条道路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损毁。另外还有一些小巷道没有硬化,逢到雨季,路面常常泥泞一片,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在二OO六年开始,车立旺书记就积极响应上级部门的号召,把道路硬化做为全年的工作之重。

为了很好地完成这个目标,达成上级和村民的心愿,车立旺书记使出了全力,多方筹集资金,请来最好的工程队,对于一些存在纠纷的村民,不辞烦苦,苦口婆心地做工作,

2 直到各方面都满意为止,今年,南梁村先后铺设了东西大街,槐树大街两条水泥路,共500米,投入资金十七点九万元,现在已全部胜利竣工。为村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2、村庄绿化

南梁村紧邻公路,上有铁厂,侧有水泥厂,空气污染相 当严重。再加上以往认识不够,对于树木乱砍乱伐,导致了现在的绿化情况极为不容乐观。村里的绿化面积远远达不到上级所规定的标准。为了给村民们创建一个空气清新,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车立旺书记带领村两位班子人员请回林业局、农业局专家研究出新的绿化方案,制定出 了一系列的植树计划,并在2007年年初在公路沿线种植杨树1600棵,村内种植塌柏530棵,柳树200棵。使南梁村的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3、环境净化

由于南梁村有集市,来往人口比较频繁,再加上一些小摊小贩缺乏环保意识,对于一些垃圾乱扔乱弃,以至于本村的环境卫生一直比较差。尤其是每逢散集,路面常常 脏得不堪入目。为此,车立旺书记提出了制定《关于南梁集市卫生保护条例》的想法,雇专人对广大商贩进行宣传教育,并制定出相关的处罚措施。为了较好的处理垃圾,在村子周围择地建设垃圾处理池4 个,统共投入资金1万元。另外,利用宣传画、黑板报、小传单的形式给广大村民普及保护环境

3 的知识,以增强村民的环保意识,充分调动他的讲究卫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性。经过不懈的努力,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村里的环境卫生较之从前大为改观,车立旺书记为此赢得了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

4、路灯亮化

晚上亮起路灯是所有南梁村民长久以来的心愿,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心愿迟迟没有达成,一些原有的路灯也是非破即残。车立旺书记为了达成村民心愿,通过村委会研究,拿出3万元资金,发动群众整修村内路灯。如今,村内各主要街道林共立着五十多盏明灯,每逢夜幕降临,五十盏路灯齐明,全村笼罩在一片灯火辉煌处,村民们出门办事方便了很多。

5、其他方面

车立旺书记在抓“四化”的同时,仍然秉承往年的传统,于年初(三月初八)召开物资交流大会,总共使用资金2.5万元。比往年的规模大出将近一倍,村民们也收益良多,为本村的经济繁荣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五四青年事迹材料范文第3篇

她就是刘桂霞。

刘桂霞,女,生于1966年10月,中共党员,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医疗康复科主任。

风雨无阻,顾病人。还记得这一年——2003年,一个令人不曾忘记,亦不想记起的年份,非典来袭,全民战栗。就在这一年刘桂霞被调入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从事护士工作,护理老人。作为一名护士,护理病人是本职工作,但能做到风雨无阻、义无反顾顾病人的护士少之又少。2003年,非典之年,在这特殊的年份里,刘桂霞肩负起护士的职责,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与家人、与外界隔离两个多月,在病房里义无反顾的为每一位病人量体温、打点滴、谈心事等,和病人一起战斗在非典的第一线。正是由于她的精心照顾,三病室所有病人幸免于难。她出色、精心的工作,得到认可,于2005年升任三病室护士长一职。

肩挑大梁,行孝心。2006年,刘桂霞任养老部颐乐园主任一职。当时的颐乐园可以用“一穷二白”四个字来形容。环境恶劣、条件艰苦,老人房间里除了一张破烂的床,再也找不出一件像样的东西。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要把照顾老人的工作担当起

来,着实困难,但刘桂霞没有退缩,她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带领手下员工精心照顾每一位老人,安抚老人的情绪,全心全意的为每一位老人付出,将孝心传递给他们。久而久之老人的房间里便经常传出欢快、温暖的笑声。到2008年颐乐园老人床位增加到100个,年收入达到400万元的历史最好成绩。曾经有人问她说,“你为什么能把这么困难的工作做到这么好?”她说,对她来说,每一位老人都是自己的父母,“百事孝为先”,照顾好自己的父母,是她的使命,也是她应该做的。照顾老人的工作她一干就是三年,2009年被调任社工部副科长一职。

大爱无疆,撒爱心。2010年至今,刘桂霞任医疗康复科主任一职。孤残儿童是世界上最弱小,最困难的群体。面对这群特殊的群体,刘桂霞有了沉思,如何使他们过得好一些,如何使他们尽早的回归社会,如何使他们也能和正常孩子一样同享一片蓝天……这些问题摆在了她的面前。于是根据民政部的要求于2010年开始积极筹建打造脑瘫儿童康复中心,2011年中心正式成立投入使用。刘桂霞亲自带领团队把科室的每一个地方打扫得干干净净,布置科室文化,只为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康复之家。虽然之前有照顾老人的经验,但面对孩子,不比老人,更多的需要关爱、呵护,就像刚长出的嫩芽,需倾其所有,尤其是这么一群特殊的群体。

还记得2011年的那个夏天,高温季节,水痘流行,康复中心发现一例水痘患者,需采取隔离措施。而就在此时,涟源福利院

的一名“明天计划”患儿——涟梦华,要入住入住中心行术后康复。必须对其进行单独的隔离照顾,在所有工作人员在猜测到底有谁照顾时,作为医疗康复科的主任,刘桂霞宣布,照顾护理的工作交由她。她的身体力行,不得不让所有工作人员敬佩,不得不是所有员工眼中的榜样。从2011年至今,在刘桂霞的带领下,中心重点治疗康复人数达225人,其中入住中心的康复人数达86人,各点康复人数126人,门诊治疗5人,免费治疗8人;其中6人被送入家庭收养;接受“明天计划”术后康复46人;其康复显效率达95%,有效率达96%,普康率达100%。2012年7月中心在民政系统创先争优活动中被评为“群众满意窗口”。深明大义,做贤妻。她的家庭曾被两次评为“五好家庭”,不是因为她工作的出色,也不是因为丈夫的帮助,而是因为她在做好工作的同时,更是理解支持丈夫的工作,做好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丈夫军人出身,在文一路派出所工作,经常得加班加点,没有规定的时间,更无暇照顾家庭。对于刘桂霞来说身上的担子又加重了,但她没有喊过累,更没有埋怨过丈夫。而是深明大义,理解丈夫,做一名贤妻。

五四青年事迹材料范文第4篇

北京燕山星城中学年轻语文教师张昊,今年27岁,是一名优秀的中共党员。参加工作四年多来,她终于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她思想积极要求进步,时刻都能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工作中她刻苦勤奋,甘于奉献,精于钻研,善于合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无论在教育教学中,还是在德育活动中,都能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取得了一项又一项骄人的成绩。是一个让领导放心,让同事亲近,让学生爱戴的好教师。

在星城中学青年教师论坛上,青年教师张昊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想,今天我能站在三尺讲台上,是教师职业选择了我,而不是我选择了教师职业。”认识她的人都同意她的这种说法,因为似乎注定这个活泼、开朗、热情、乐观的女孩就是一个为教师职业而生的人。完成了大学本科四年的学业后,本已考上研究生的她,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选择了教师,一个平凡却又不平凡的工作。

一、 投身教育改革 勇于探索创新

她开始走上三尺讲台的2004年,正是我国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展开的一年。在这个浪潮的冲击下,这个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年轻人,以一种年轻人特有的活力与自信,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教育改革的洪流之中。在刚刚开始上课之初,她就抛开从前教法的束缚,潜心研究起板书的写法来。时而表格,时而流线,甚至有时让学生在黑板上作画,来引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理解。我校返聘回辅导年轻教师的退休教研员刘宣老师这样评价她:“真是个有心的孩子。”简单的一句评语,却是对这个年轻教师的莫大肯定。

正是有了这份心,在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她才能够施展拳脚,开创自己的一片新天地。在青年教师汇报课上,她所做的《心理描写》这节公开课的课件中就有她自己抱着试卷从走廊深处走向教室,并宣布考试成绩出来的自制DV作品。当镜头定格在老师看似严肃的脸上时,同学们对于考试的不同反映顿时迸发出来。有的害怕家长的责骂,有的满不在乎,有的紧张失态,还有的干脆想起了对付家长、对付老师的办法。一场激烈异常的心理大战就这样展开了,心理描写也就这样水到渠成的完成了。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本学期她又和我校的英语教师学会了一种可以录音并加以处理的软件工具,当她自制的散文《日月经天》的朗读一出来,学生们立刻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学生对她的敬佩,也是学生告诉自己“我能行”的欢呼声。因为,原来在自己身边的老师,也可以像电视里的朗诵家一样创作自己的作品,我们也行!

学生们喜欢上她的课,学校也信任这个青年人。2006年底,北京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的专家们来我校听课指导。学校想派出她这个青年教师,进行日常课展示。起初,她还有些犹豫,因为怕自己经验不足,出现一些失误,给学校抹黑。但当看到校领导信任的眼神,她二话没说,勇敢地承担了这次展示。在听完课的反馈会上,专家们的一句话终于让她放下心来:“听着她的课我都入境了,连脸上落了只苍蝇都没感觉出来。”就是这样一个年轻人,在近五年的工作中,多次获得市、区级奖励,受到了专家、学校领导更重要的是她所教授班级学生的认可、肯定。

二、 严格要求学生 用心关爱学生

对于一个老师来说,学生是生命线。许多教育家都认同“爱”是教育的本质的观点。张昊也正是这样做的。刚教初一时,有一个学生叫夏安凯。他的家离学校很远,中午别的孩子都回家了,只有他一个人在教室中空守。加之这个孩子本来性格就有些孤僻,久而久之夏安凯就产生了许多奇怪的想法,也更加不愿意和别人交流了。张昊知道了这种情况后,每天中午都不回宿舍休息,而是陪夏安凯聊天。谈谈天,说说地,聊聊朋友,讲讲亲情。后来,还鼓励夏安凯背诵论语。没多久,夏有了新朋友,性格比以前开朗了,背论语的成果也颇让班里同学羡慕,终于走出了自己的空间。也是因为这样,张昊教的学生都和她成了好朋友,有时还在一起打篮球,一起聊天,每天的学习生活就是在这样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度过的。

然而,亲切和严厉并不矛盾。在学习中,她总是严格要求学生,不给错误一点喘息的余地。面对上课不时说话溜号的学生,她没有疾言厉色,往往是一个眼神;面对纠正几遍都没有改正的错误,她不厌其烦。在她参加工作的两年多时间,她所教授的学生在历次区级考试中都名列前茅。

三、 展现教师风采 开发自身潜能

一个富有活力的年轻教师,是要不只会工作,还要会生活的人。在工作中享受生活,是她一贯的做法。在工作中,她不断的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也发现了自己身上的许多潜力。比如她参加的燕山工委办事处举办的“快乐读书”演讲比赛,就让她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拿着自己创作的演讲稿,在小路上、在公共汽车中、甚至在浴室中,她完全沉浸在读书的快乐里。并带着这种快乐,获得了这次比赛的一等奖。

从没做过导演、编剧的她,凭着自己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积累与观察,在北京市红领巾活动的短剧比赛中,在燕山区青少年艺术节中,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2007年年初,她又开始创作她的新剧目《交换》了。不同于以往的是,这一次是歌舞剧,不仅加大了创作的难度,也增加了巨大的工作量。但在作品面前,她不是一个指导学生的教师,而就是一个对于戏剧异常喜爱的孩子。正因为这种热情与喜爱,她在校领导的支持下,在我校开办了《影视文学与艺术欣赏》这门校本课程,开创了我校语文校本课程的一个先河。

四、甘于倾心奉献 敢于勇敢担当

在近五年的工作经历中,也有很多时候对这个年轻人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常常,一头是集体利益,一头是亲情责任;一头是风险挑战,一头是内心矛盾。然而她却从来没有退缩过,总是勇敢的选择集体,选择担当。

2008年10月,北京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要来学校进行基础教育工作检查,其中就有展示课环节。为了能把学校的教育资源更好的展现给基教研中心各位领导,学校决定把这个重要的任务交给她,这个能比较熟练的使用电子白板设备的年轻教师。那时,家中的大姨正因为患病住院,准备做手术,张昊虽然常常要到医院去照顾,但在学校的决定面前,她毅然决然的接受了艰巨的任务。就这样,她在往返于学校和医院的路上,认证思考着课程的设计;她在本该属于自己的休息时间,常常为了能更好的展示教学过程而加班到深夜;在家人需要她到医院去帮忙时,她却为了试讲的成功而违背家人的意愿,把愧疚的眼泪留给自己。也许,最后的成功才是对她最大的肯定。

正是以这种精神,她才能在各种困难之下,敢于担当各级领导单位交付的重要任务。2007年4月,她成功的代表教委与燕山民政局合作,策划并主持了向贫困学生捐款的大型活动;2007年7月,她用饱满的情绪参加了燕山党委宣传部组织的优秀党员事迹宣讲活动,优秀党员的事迹在她的讲述下更加生动感人;2008年7月,她的富含深情的描绘抗震救灾情境的朗诵,在纪念党建的重要节日里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充分肯定;2008年9月,她又克服重重困难,平衡自己本职的班主任工作,成功的主持了燕山教委庆祝教师节合唱比赛。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克服心理压力,敢于担当的累累硕果。

五四青年事迹材料范文第5篇

1、 张传河,男现年56岁,现任海子中心小学教务主任。他处处为学校大局着想,对自己严格要求,本着一丝不苟的态度,教学以实为本,育人从实际出发。深信在教育事业中,“教育无小事,处处是教育”,为人师表尤显重要。在生活中、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思想积极、不断进取。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不以成绩定优劣,对每一位学生斗给以他应得的关注。他的公正、公平、真诚、无私与爱心赢得学生的钦佩喜爱、尊重与亲近。他荣获“齐河县师德先锋”、“齐河县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2、 邢庆松,男现年46岁。现任海子中心小学政教主任,多年以来以来一直担任数学学科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曾多次获县、乡 “优秀教师”称号。在从事教育工作的27年中,他一直站在教育工作的前沿。“让每一位学生在我的课堂上都有所收获”是他事业追求的目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他的自律信条,勤勤恳恳,为人师表。

3、刘琳,女,现年25岁,海子中心小学语文教师。兼任办公室主任,少先队辅导员。作为一名新老师,自任教以来她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团结同事、热爱学生。在生活上,始终是“孝”字当先,“爱”字装心,行孝是至高的道德、是高尚的行为、是做人的风范。在学校,她是一个称职的人民教师,,学生的贴心人;在家庭,她是一个孝顺的好女儿。

上一篇:教育教学先进事迹材料下一篇:红领巾奖章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