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鉴表自我总结范文

2023-07-08

年鉴表自我总结范文第1篇

近日,焦作市史志办在市会议中心举行焦作市地方史志工作会议,焦作市委常委、副市长张建国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传达了河南省地方史志编委(扩大)会议精神,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史志办党组书记卜庆正作了《加快转型升级,促进科学发展,努力开创全市地方史志事业的新局面》的工作报告,并对全市年鉴供稿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我校被评为“《焦作年鉴》供稿工作先进集体”,校办赵观石同志被评为“《焦作年鉴》供稿工作先进个人”。

年鉴表自我总结范文第2篇

节日促销短信怎么编写才好

众所周知节日就快到了,我们都想在节日期间购物一些礼品来传达友情,所以各大商家、企业很早就制定好节日促销计划,而如何才能将圣诞活动有效宣传出去,这将决定了能否在节日期间大获全胜!能够短时间、大规模的将促销信息传达出去,而手机短信就是非常好的选择,那么节日促销短信怎么编写才好?

短信在内容上要有创意,更能吸引用户的眼球

现如今每到节日,用户都能收到各行业的促销短信,对于这些短信大部分用户选择无视,而对于商家来说什么样短信才能让人看一眼就能记住,确实是需求技巧的。

1、营造节日日气氛,吸引用户买!买!买!

【xx商城】尊敬的xx先生/女士,值此节日来临之际,为感恩回馈新老顾客特举办了“xx节日活动(这里活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现场更有价值xx元的圣诞大礼包免费赠送,xx商城期待您的光临!退订回T 【xx超市】尊敬的xx,您好!节日期间本店商品一律7折起优惠,到店购买前1000名客户,还有机会获得免单优惠,欢迎您的到来!退订回T

2、明确告诉用户节日活动力度,增加用户消费欲望

【xx服装店】尊敬的xx会员,节日送好礼,给你一个不一样的节日盛宴,xx服装店全场xx折惠,xx、xx新款冬季服装只要xx折,详询:xx,地址:xx,我们期待您的光临!退订回T 【xx女装店】亲,还在为买xx的事伤脑筋么,节日期间xx女装店回馈大酬宾,全场8折,更有送货上门服务。地址:xx,电话;xx!欢迎您的到来!退订回T

3、送上节日祝福短信,增加用户好感度

【xx淘宝】亲,在节日来临之际,xx淘宝店祝您身体健康,节日快乐,另送xx元购物

短信平台免费试用 注册送100+短信

优惠券,助您过一个更加美好的节日。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退订回T 【xx企业】亲,圣诞的钟声悠扬,恬静而温馨;圣洁的雪花飞扬,浪漫而欢快。裁一段钟声,拈一片雪花,折成暖暖的祝福,用最真诚的心包裹,xx企业祝你节日快乐!

短信发送目标用户要准确,增加销售量

对于一些商家企业来说节日是比较好的促销时间,但是不要忘记“双十

一、双十二”客户已经买了很多,所以短信对于一些没有消费需求的用户来说就相当于“骚扰短信”,因此一些商家企业要精准一部分客户群体,这样发出去的促销短信效果才能带来明显的效益。

选择靠谱短信群发平台,也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短信内容编辑的再吸引人,客户群体再精确,但是客户收不到你的短信,一切都显得是无用功,所以要选择有保障的短信群发平台,这样才能让短信及时发送到用户手机上。

年鉴表自我总结范文第3篇

一、重视不够。编纂方案文件后,部分部门或乡镇重视不够,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安排人员负责年鉴的编纂工作。每年,都需要年鉴编辑部几经电话催促,才将纂稿人员名单落实,严重影响了年鉴的资料收集、组稿、总纂;

二、责任心不强。由于年鉴编纂工作大多数是办公室人员承担,办公室任务重,工作烦琐复杂,很多办公室人员对年鉴编纂工作应付了事,缺乏责任心,在催稿时候,以工作总结上报或在上部年鉴的基础上作数字改动上报了事,突不出自己部门的特色,完全是典型的填空式;

三、创新不足。部门有很强的专业性,乡镇有自己的特色,但在编写时,纂稿员创新性意识不强,没有很好的挖掘本部门行业特性和本乡镇的特色,编纂出的年鉴千遍一律,千层一面,没有自己的特色和特点。如何提高年鉴的编纂质量,使编写的年鉴新颖、有特色。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政治与业务1.要讲政治。年鉴编纂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强的工作,必须在正确的政治观点下进行。当前来说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年鉴的编纂,着重记述各部门(乡镇)的工作重点、思路、措施、做法、成效等。

2、要以自己的方式为现实服务。年鉴是信息和资料的载体,是工具书,是社会各界了解该地的窗口。它如实地记载一个部门(乡镇)一定时限内事情所发生的真实情况,它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怎么样”,不需要作者对其作评论。对记载的内容是成绩就写成绩,是问题就写问题,不能在年鉴中说假话,报虚假信息。年鉴必须以翔实的资料和信息去反映现实,去资政,去为现实服务。

二、地情与年鉴

1、地情是年鉴的根基。提高年鉴的编纂质量,首先应对年鉴的编纂主体——地情,进行必要的研究。而这一点,一般年鉴编纂工作者重视都不太够。一般纂稿人员认为,只要每年把条目写出来,任务就完成了,地情研究则是专门编辑人员的事情。这是一种误解。心中地情不明,条目怎么能够写得好呢?20xx年3月,笔者参加云南省地方志办举行的方志业务培训会,讨论的一个重要题目就是年鉴如何体现地方特点(或者地方特色)。研究地方特点,实际就是研究地情特点。各地的年鉴都是反映地情的,地情不同,年鉴所记应该也有所不同。因此,各部门(乡镇)在编写年鉴时,都应研究自己的写作对象——地情。只是不同的对象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主编、总纂应研究地情总的特点,编辑、撰稿员则研究某个方面或某个部门、单位的地情特点。地情明,则框架清、条目定,地情不明则框架乱、条目混。研究地情看起来要花时间,其实把地情弄清了,编纂年鉴就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了。

2、年鉴编纂要反映特点。编年鉴研究地情,不是为研究而研究,其目的是为了编好年鉴。对地情研究透之后,年鉴编纂时就要千方百计反映地情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四个方面:一是时代的地情特点,也就是时代特点;二是地方的地情特点,也就是地方特点;三是的地情特点,也就是特点;四是专业的地情特点,也就是专业特点(各部门的特点)。把这些特点反映得准确到位、反映得十分鲜明、反映得与众不同,编的年鉴质量肯定就比较高。

年鉴表自我总结范文第4篇

【摘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全国地方志系统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地方志网络化、数字化建设,并开始尝试以知识图谱为基础的信息化传播途径。贵州省响应国家方志信息化建设的号召,也开始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建立了“方志云”“数字方志馆”等,将大量关于贵州各地州少数民族方志信息的内容融入其中并以知识图谱的方式实现共享传播,这是以知识图谱为基础的知识共享形式的方志信息化传播尝试,也是全国少数民族方志信息化传播的建设方向。基于知识图谱的贵州少数民族方志信息化的研究,可以看到少数民族方志信息化的传播优势、不足和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知识共享;信息化传播;贵州少数民族方志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阳市科技局贵阳学院专项资金项目(项目编号:GYU-KY-〔2021〕)阶段性成果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这些现代信息技术的革新和使用,数字化记录传播手段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面对信息革命浪潮,全国地方志系统也顺势而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广东、山东等地开始探索地方志网络化、数字化建设。进入20世纪以来,全国地方志系统网络化、数字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不断对网站进行改版升级,进一步完善地情资源数据库,将海量数字资源上传到地情网站,供社会各界查阅使用,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12月31日,省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建成地情资料数据库达到32个①。数字化是信息化的基础,是信息存储传播的基础,将数字信息转化为知识,实现共享是方志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一、少数民族方志信息化建设现状

少数民族方志主要包括少数民族地区的方志以及非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方志,随着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的志书、年鉴、地情资料等地方志成果数字化速度加快,大批志鉴成果在网上公布,少数民族方志也在向信息化迈进,但是从对北京、内蒙古、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河南、广西、广东、四川、贵州、陕西、新疆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情资源数据库、地情网站的研究中可以看到,在全国地方志信息化传播研究方面,少数民族方志信息化建设非常薄弱,根据调查发现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方志信息化水平远低于国家平均水平,甚至还有建设水平为0的情况②。

(一)少数民族纸本方志修订需进一步完善

纸本方志是方志信息化的基础,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的纸本方志界定主要以由官方专门修订的地方纸本的纪、图、表、志、传为基础,其中涉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相关内容都是少数民族纸本方志收集的内容。在较早重视地方志修订、整理的少数民族地区纸本方志资源较丰富,但是和全国整体比较来看,还是有数量和质量上的欠缺。这就造成了以纸本方志为基础的方志信息化的不足。

此外,对于方志资料的内容界定,应该有更宽泛的认识,不该仅仅局限于志、鉴,还应该包括各种权威的地情资料。因为地情资料和方志本身就没有明显界限,所以从纸本方志的搜集整理来看,应该要更宽泛,只有与少数民族有关的地情资料、调研报告以及各种数据都要囊括其中,这样才能够为数字方志馆的建设提供更完备的检索服务和共享服务。

(二)少数民族方志信息化程度较低

目前全国方志信息化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对方志信息的数字化处理已经基本完成,但是少数民族方志的信息化程度还仅仅是将方志纸本信息收集并整理为电子文本形式,在新媒体传播日新月异的今天,信息化内涵越来越丰富,不能仅仅实现文本电子化就认为实现了信息化,但是基于知识共享的少数民族信息化传播模型的建构还不足,因此信息化程度还有待提高。少数民族方志信息化建设更应该倾向于现代的文献记载方式的收集,比如说以短视频、vlog、动画、三D图像为内容的信息也要包含其中,而不是仅仅限于对于文字和图片的数字化转换。

二、贵州基于知识共享的少数民族信息化传播体系的构建

贵州世居少数民族18个,具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和相关历史文献,地方志是记录地方历史、人文的重要资料,有着存史、資政、育人的重要作用,少数民族地方志就是记录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文献,对这些文献的信息化传播有保护、保存、弘扬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积极作用。贵州编修地方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数百年来,从贵州建省开始,官方权威的历史文献记录了贵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进程,真实反映贵州人民在政治、军事、文化、科技、宗教等社会活动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成果,贵州少数民族的各种历史记录也融入其中,因此贵州地方志是贵州各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③

随着互联网发展,数字技术的普及,数据收集、整理便捷,使得过去的方志记录从纸本发展到电子文本、数字化存储。这些技术上的变化给方志信息的传播共享带来了便利,让人们利用方志信息更加便捷,这也对方志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贵州经济发展、交通便利、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人们迫切需要了解更多的少数民族信息,方志是最权威的人文、历史记录,因此如果方志信息化实现以知识图谱模式进行存储、分享、传播,那么不仅仅提高了方志的利用率,还能使少数民族文化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因此贵州省近年来也开始着手基于知识共享的少数民族信息化传播体系的构建。

(一)贵州省少数民族纸本方志进一步完善

贵州省对于少数民族纸本方志的整理工作开始较早,贵州整理纸本历史资料起步较早,自1939年,上海大夏大学迁移到贵州,由大夏大学社会研究部开展对贵州少数民族的调查,完成了调查报告,资料汇编20多种。新中国成立以后,由大夏大学教授吴泽霖牵头,带领贵州、湖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完成了“清水江流域部分地区苗族的婚姻”等相关的调查报告。

在1958年到1963年,贵州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又编写了少数民族简史、简志。1960年,贵州民族研究所成立以后,完成了《中国少数民族调查资料丛书》一共185万字。1981年4月,正式成立贵州省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辑委员会,具体负责编写出版有关少数民族历史的文献17部。

此外,坚持继续民族调查研究,以贵州省民族研究所和贵州省民族研究学会为主,组织民族科研人员分期分批对贵州境内的月亮山、雷公山、武陵山、云雾山、乌蒙山、大小麻山,舞阳河、北盘江、南盘江、都柳江、清水江、乌江,“六山六水”地区聚居的民族村寨,分别逐点进行多学科的综合调查,出版了《贵州民族调查》(内部)12集。编写《贵州省志·民族志》,收集整理内部出版《贵州省民族志资料》10册。④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了《苗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三册、布依族、侗族社会调查资料、黔西北苗族彝族社会历史综合调查资料各一册。

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地方志的修订还在继续,各民族志还在不断完善。例如《遵义地区志·民族志》《铜仁地区志·民族志》《贵阳地区志·民族志》这些纸本方志的完善是实现少数民族方志信息化传播的基础,也是贵州方志云服务平台建立的基础。

(二)贵州省方志云成为少数民族方志传播平台

2020年12月,贵州省方志云作为全国首个省级方志云,面向互联网用户提供方志信息知识共享服务,设置了8个子系统,其中贵州省方志云综合服务平台及黔方志云微信小程序对社会公众开放并提供服务,下设7个栏目:数字方志馆、志慧地图、黔专题、志专题、方志动态、历史上的今天、黔志讲堂等。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对海量地方志数据的深度检索,通过知识图谱、智能推荐等先进的功能,提升搜索广度与深度;黔方志云微信小程序充分发挥移动端的便捷,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查阅地方志书。贵州省方志云其余子系统主要服务于地方志业务工作,实现志书的线上编修、志书数据加工和管理等功能。贵州省方志云综合服务平台体现了贵州少数民族特色,尤其是在志慧地图的地州版块,相关信息呈现的有少数民族文化内涵的文字图片视频。

贵州省方志云综合服务平台是一个典型的利用知识图谱模式的信息共享的传播平台,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以下问题:

1.受眾非线性浏览、检索困难

知识共享的信息数字化传播模式应该是在一个便捷的搜索引擎上,可以根据需要搜索的词条,在平台上快速找到相关的信息,目前使用来看贵州的方志云平台还没有完全做到这种便捷性,很多资料都还是线性呈现(基于印刷传播的内容)整本志书、文章、文字片段,也就是说只是将纸本方志数字化,没有进行知识图谱模式的信息抓取、归类等工作,不能让读者实现非线性浏览。例如在数字方志馆里检索关键词很难对应相关内容,以及相关内容的延伸部分。这不利于方志的新媒体传播,也降低了传播的效果和效率。

2.版块设计全面,但内容填充不足

贵州数字方志云平台在版块设计上非常细致,其中也涵盖了586本志书、29本年鉴、22份期刊、72份地情资料。并且添加了多媒体内容,从不同信息获取角度设置了很多版块,特别是以地图呈现的贵州各个地方版块,每一个版块又有更详细的二级版块介绍,非常直观且有趣,但是如果进入平台的二级版块,很多内容空白,这就像给游客打开一扇大门,房间里却什么也没有,难免让人失望。而根据贵州纸质方志修订的情况来看,这里面不应该是没有信息,而是没有进行数字化填充。例如在志慧地图里点进黔东南地图显示人物、风俗、文化都没有内容填充,让平台使用的意义没有得到体现。

3.信息资源的形式比较单一,以文字信息为主

方志自古以来都是以文字记录为主,文字是方志传播的主要载体,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媒介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影像为载体的信息传播越来越常见,而且更加易于被接受,传播效果也更好,但是在方志云平台上多媒体资料较少,仅仅是在数字方志馆的多媒体馆有呈现,内容是关于地方文化、民俗、民间艺术的短视频,这些内容虽然也兼顾了视觉审美和文化传承,但从总量上来看,还是达不到知识图谱的检索、共享的程度。

根据调研,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像资源现在越来越多,也开始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影像信息的知识图谱模式的整合也是目前正在研究和开展的工作,因此信息资源的形式还是要突破文字为主才行,以图、影像、声音来共同构建一个更全方位的少数民族信息传播平台。

三、基于知识共享的少数民族方志信息化传播反思

贵州方志云的建设虽然已经起步,但是还是面临很多需要补充完善的问题,其中就包括了对少数民族方志的信息化建设,特别是从传播的角度对相对权威的少数民族方志进行数字化、信息化加工。这个工作实际上也是全国少数民族方志信息化传播存在的共同问题,现归纳总结如下:

(一)知识共享的平台建构应该覆盖少数民族地区及非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方志资源内容

就目前全国方志信息化建设的进度来看,各个地方都在建立知识共享的信息传播平台,并将数字化、云处理等手段,运用到方志信息化传播中来,但就传播内容来看,少数民族地区、非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方志资源内容整理利用还比较欠缺,专门的少数民族志资源整理还在进行中。

从《全国地方志系统信息化建设情况统计明细表》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数据上可以看出:一些少数民族省份的地市级、县区级地情网的建设、数字方志馆的数据库建设还存在缺口,很多乡镇级、村级就完全为零了;现在方志传播最便利的新媒体建设也还在探索当中,尤其是地市级和县区级,数量还很少。因此实现知识共享视域下的少数民族方志信息化传播还需要对过去的少数民族地区和非少数民族地区的纸本方志进行整理开发利用,以充实知识共享的平台建构。

(二)知识共享的平台建构应该覆盖少数民族方志全媒体多类型的应用

新媒体传播日益发展的今天,应该跳出方志的纸本的纪、图、表、志、传的文字传播的局限性,应该结合现代信息传播手段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风俗有全媒体多类型的记录,这就能提高知识共享平台的传播效果,让更多的人从方志信息中获得知识共享。

(三)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以少数民族方志信息为主要内容的数字化传播平台

全国方志信息化传播已经初具规模,但是专门的少数民族方志信息数字化传播平台还没有建立起来。如果要加快少数民族方志的信息化传播,建立一个专门的全国性的或地方性的数字化平台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结语

知识共享是信息化时代传播的目标,它能促进个人、组织、国家、社会的文化发展,知识共享的前提是能将各种信息数字化通过知识图谱模型的构建,实现每一个人都能以最快的速度、最便捷的方式获得最新、最权威的信息,从而形成知识。基于知识图谱的数字方志馆的建立,实现了泛在感知、高速互联、高效计算、规模存储和智能共享。

对于地方志的信息化数字化不是单一的,从存储角度去研究,而是更多的要利用互联网进行网站群覆盖,实现方志的数字化共享以及有效利用。目前地方志信息化还在探索中,推进全国地方志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加快地方志信息化建设步伐,支持民族地区地方志信息化建设”⑤。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贵州曾经说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落下,全面建設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落下。”⑥新一轮修志即将开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也开始着眼于“方志知识共享体系建立”“方志的信息化”“方志的传播体系构建和发展”“少数民族方志信息化”等内容。需要建立一套“地方—中央”两级模式的少数民族信息化传播管理创新体系。

注释:

①全国地方志系统信息化建设情况统计表(2020年度)http://difangzhi.cn/zxfw/tjsj/202106/t20210601_5337492.shtml。

②全国地方志系统信息化建设情况统计表(2020年度)http://difangzhi.cn/zxfw/tjsj/202106/t20210601_5337492.shtml。

③黄黎:《让沉睡的档案启迪后人——论综合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贵州档案》2003年第6期。

④余宏模:《贵州民族研究与民族田野调查——纪念贵州省“六山六水”民族综合考察20周年》,《贵州民族研究》2002年第3期,第37-42页。

⑤《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国办发〔2015〕64号。

⑥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2月3日至5日赴贵州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的讲话。

参考文献:

[1]余璐.浅议方志传播学的构建[J].上海地方志,2017,(03):134-141.

[2]黄铭.全媒体传播背景下的地方志数据库建设路径探索[J].史志学刊,2019,(04):64-69.

作者简介:

王蕾,第一作者,汉族,重庆人,贵阳学院文化传媒学院,硕士,教授,研究方向:新闻学与传播学。

王万鹏,贵阳学院文化传媒学院,硕士,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新闻学与传播学。

年鉴表自我总结范文第5篇

2007年是全市老龄事业快速发展的一年,也是全市老龄工作开拓创新、卓有成效的一年。我市作为青岛市唯一的“关爱老人”工作县级试点单位,在开展老龄工作调研、落实老年法律法规政策、完善“十一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和加强基层老龄组织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市老龄办荣获“青岛市老龄工作先进单位”、“青岛市老龄调研工作先进单位”和“青岛市老年学术研究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刘成君同志荣获“山东省模范老人”荣誉称号。

老年人口现状

2007年全市总人口792241人,60岁以上人口121740人,占总人口的15.4%。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逐年提高。全市百岁以上老年人56名,男性10名,女性46名;全市年龄最大的为106岁。

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

2007年,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市老龄委的23个成员单位对全市医院、公园、公厕和旅游景点的执行优待老年人规定、政策情况进行了2次检查,确保我市老年人在医疗、卫生、交通、旅游等方面的优待政策得到落实。青岛、胶州两级财政去年为全市44名老年人发放长寿补贴金111400元。截止07年底,共为3076名老年人办理了半价乘车卡,为8276名老年人办理免费乘车卡。年末,全市已有2

万余名老年人领到新版老年证。

宣传教育

全市设置永久性老龄工作宣传广告牌478余块。其中,市级21块,镇村级457余块。胶州电视台开设了“民政、民生”等专题节目定期宣传报道老龄工作。年内,在各级报刊发表老龄工作宣传稿件170篇。与市委宣传部、市广电局等部门、单位联合开设老年专栏,加强宣传报道,其中广播电视类作品《韩守彩走进“齐鲁十孝”邮票的农村妇女》、《山东胶州慈善大使:200个孩子的妈妈》分获青岛市“老龄宣传好新闻奖”二等奖和优秀奖。

配合上级完成工作

07年12月,中组部老干部局副局长宗义一行来胶调研老干部亲情服务工作;10月30日,全省农村老年体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在胶州市召开;8月,省老龄办来我市检查农村老年文体活动场所建设情况,并对老有所为和优待老年人规定落实情况进行调研;3月,我市作为青岛市首个县级试点单位,全面开展了“关爱老年人 推进和谐新农村”工作;12月,积极准备青岛市“敬老模范市”的验收评估工作。这些工作的圆满完成,为提高全市基层老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将推动我市老龄事业快速发展。

老龄工作调研

2007年,市老龄工作委员会为更好的掌握老龄发展情

况,提供正确决策依据,多次组织各单位深入基层,对创建敬老模范市、“关爱老人”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农村老年人养老情况、农村老年问题活动场所建设、老有所为和优待老年人规定落实情况等多项问题进行了调研,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全年共完成调研报告6篇。其中《老龄问题:人口老龄化及其对经济影响分析》荣获山东省2007年“老年学学术研讨会”优秀奖和青岛市“新农村与城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理论研讨会二等奖,《应对空巢老年人家庭问题的对策建议》在青岛市“新农村与城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理论研讨会上荣获二等奖。

落实“六个老有”

老有所养:年底,全市14万人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有49615户农村老年人与子女签订了家庭赡养协议书,签订率达99.5%。272个村为老年人每月发放20——200元不等的养老补贴,3533名老年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3046名农村三无老人享受“五保”待遇。全市社会养老机构发展到55家,总床位2746张,每千人拥有床位23张。

老有所医:年内,全市老年门诊发展到65个,家庭病床890张,老年保健医疗机构37个,老年人医疗条件有了明显改善。121497名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市卫生局为全市7万余名老年人义诊查体,建立了健康档案。

老有所教、老有所学:2007年6月18日,由胶州市财政出资500万元建设的市老年大学新教学楼正式启用,新教学楼启用后,老年大学的建筑面积达到3800平方米,设1

2个教室,会议、阅览及多功能厅配套设施齐全,这将更好地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娱乐需求,丰富老年人的生活,为老年人学习、健身、休闲、娱乐提供了良好环境。各镇成立了老年学校18处,村级老年学校690处,社区老年学校62处。全市老年学校学员共计17582人。

老有所为:市人事局建立了老年人才库,年内举办了2次老年人才招聘会,212名老年人应聘。全市建立老年志愿者组织813个,登记在册总人数6099人。

老有所乐:目前,我市老年文体活动项目已发展到40多种,有9万余人参加各种形式的健身活动,体育人口已达70%以上。全市已建立起老年人活动场所1600余处,门球场300余个。组织全市性各类老年体育比赛、表演90余次,7万余人参加了活动。

上一篇:收银员自我总结下一篇:九年级自我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