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式教学法论文范文

2024-01-07

阶梯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 阶梯式教学法是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发展水平以及临近下一个阶梯目标发展区,并为达到最近的发展区而不断努力,这也是阶梯式教学法的目的. 为了了解阶梯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文章将首先从阶梯式教学法的基本情况以及小学数学运用阶梯式教学法的依据出发,从而探讨其意义与具体做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阶梯式教学法

引 言

每一名学生的品格、智力以及体能状态,都不是在同一个层次的,因此在指导方法上也是不同的. 现在,小班化教学为小学教师带来了新的教学希望. 之前的大班化教学,学生人数都达到了50人以上,如果实施分层教学从实际上来说不太可能,且教师也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实施去管理. 现在学校中实行的小班化教学,班级的人数明显减少,每班10人左右. 学生层次差异较大,留守儿童占全校30%,有些学生有家长管,有些则是没有家长指导,所以在学习上差异也很大,为了缩小这种差异,进行小班化教学和分层辅导布置作业是比较有效的. 该种教学措施从理论上来看,是根据小学生的特长,了解其兴趣进行教学的方法.

1. 运用阶梯式教学的依据

(1)阶梯式教学方法介绍

在小学教学中运用阶梯式教学,其教学指导思想贯彻的是“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基本方针. 通过对学生的兴趣、习惯、意志以及品质的观察与培养,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阶梯式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能够独立学习、爱学习以及善于思考. 特别是针对无法完成正常学习任务的学生,通过阶梯式教学方法的教学,也能够依靠自己的意志力完成学习.

(2)小学运用阶梯式教学的依据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开端,教师在教学上,贵在有教学方法,只有好的教学方法,才能够方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书本内教授的知识甚至是更多. 现在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上必须完成多少优秀率、合格率、差转率等等指标,虽然很多教师都在为这个指标而努力,但是真正达到的却很少.

2. 阶梯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教学意义

(1)能够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现代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需要帮助小学生理解与掌握现代生活与学习中所需要了解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才能够让学生充分地发挥数学在各方面培养中所需要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提升数学素养. 阶梯式教学方法正是通过因材施教的教学实践活动,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升数学的学习能力与分析能力,进而展现数学教学所拥有的全面与实现性.

(2)帮助全面提升学生水平. 阶梯式教学方法是一种针对性的教学模式,该种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真正地实现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的相互交流,而非教师一人的独角戏. 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与魅力,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并提升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所拥有的数学能力、数学思维以及数学成绩.

3. 阶梯式教学的具体做法

(1)备课阶段阶梯性. 小学数学教师在上课前的备课是关键,教师需要对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仔细地研究与分析,才能够设置出合适的备课阶梯. 假设将学生分为三个阶段,将数学形象地比作是食物. A组学生面对数学任务要“吃得了”,也就是A组学生能够消化数学任务;B组学生“吃得好”,B组学生在消化的同时能够运用得了;C组学生“吃得饱”,C组学生在消化运用的同时还能够举一反三. 例如在学习加减混合时,让A组学生练习运算3 + 7 - 5,8 - 6 + 2等等之类的题目,让B组学生练习在一个式子括号中填入适当的数字,例如3 + ( ) + 7 = 18之类的,让C组学生看图计算,等等.

(2)学习活动阶段阶梯性. 学习活动也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必要的分阶梯教学活动. 假设进行一节数学课时,让A组学生完成知识讲解——循环指导——尝试——激发兴趣,让B组学生进行习题练习——反馈——完成教学目标等,让C组学生通过自学——疑问——探究——答疑——总结的学习模式等.

(3)评价阶梯性. 小学生在学习时都是需要鼓励的,不同层次的小学生,教师采用的鼓励方法也是有阶梯性的. 教师一般可通过考试、作业、课堂提问等方式对小学生进行评价. 例如,对A组学生需要采用鼓励式的评价方式,表示赞扬,给予更多的自信心;对B组学生采用激励式的评价方式,对其回答或是作业考试中的问题给予指出,并激励其赶超其他优秀同学;对C组学生在评价上采用竞争式的方式,严格要求其继续深入学习与研究,进一步地思考.

4. 结 语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有效地提升每一名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能力,在教学上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文章通过对阶梯式教学方法的依据、意义以及具体做法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通过因材施教,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最终促进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性.

【参考文献】

[1]谢丽君.小学数学“激励式阶梯教学”的尝试[J].东方教育,2013(9):274-274.

[2]唐传宝.小学数学教学中阶梯式教学法应用探讨[J].新课程导学,2014(35):75.

[3]余晓虹.小学数学“激励式阶梯教学”的尝试[J].教育教学论坛,2013(7):74-75,76.

阶梯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作者针对初中数学中的变式教学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初中数学变式教学遵循的原则,并对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关键词:初中数学 变式教学

变式教学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所谓“变式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灵活转换、独立思考能力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些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变式问题,从而把学生的思维逐渐引向新的高度的一种教学方法。思维的实质在于概括,即由感性知识的改造达到理性知识的形成。但教材中提供的材料是正面的、标准的,在数学语言的陈述上,学生对对象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难以区分,容易导致概括的片面性和思维的错误。因此,数学教学中应采用多种变式以揭示概念的实质,达到对概念本质的深刻理解,培养思维的准确性。通过变式教学,能积极推动同化、顺应的深入进行[1]。

1、初中数学变式教学遵循的原则

1.1目标导向原则

数学教学是师生围绕既定目标而进行的双向活动。因此,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出具体明确、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数学变式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变式是为了突出本质特征排除无关特征,变式教学要有助于让学生更好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变式选题应注意具有代表性,教学的成效不取决于运用的数量,而是看运用是否具有广泛意义的典型性,能否使学生在理解概念时有助于克服感性经验片面性的消极影响,能否有助于问题解决。

1.2启迪思维原则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依赖于教师的循循善诱、精心启发。运用变式教学模式教学,教师必须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让问题处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逐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创设思维情境,设置思维障碍,添设思维阶梯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2]。

1.3暴露过程原则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过程的教学。让学生看到思维过程,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发展其数学能力的有效措施。运用变式教学模式教学,应特别强调暴露数学思维过程。讲解概念要求构建情境,提供素材,揭示概念的形成过程;讲解定理、公式要求模拟定理、公式的发现过程;例题、习题的教学要求探索变式,拓广成果,对解题思路进行内化、深化探索、总结升华,从而发展他们的能力。因此运用变式教学应引导学生重新剖析问题的本质,在将问题由个别推向一般的过程中使问题逐渐深化,从而使思维的抽象程度不断提高。解决了问题以后再重新剖析实质,可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抓住问题的实质,在解决了一个或几个问题以后,启发学生进行联想,从中寻找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一般规律,可使问题逐渐深化,还可使学生思维的抽象程度提高。

2、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

2.1基本概念的变式教学策略

(1)概念引入变式

概念引入变式,就是在学习一个新的概念时,将概念还原到客观实际中进行引入。通过变式移植概念的本质属性,使实际现象数学化,达到展示知识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概念形成的目的。在概念形成中,不应直接将现成的结论教给学生,而应充分设计探索环节,引导学生从直观的想像去发现、猜想,然后给出验证或理论证明,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过程,使学生逐步掌握认识事物、发现规律和真理的方法,并从中培养创造能力。概念引入教学的关键是建立感性经验与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

(2)概念辨析变式

概念辨析变式,就是在引进概念后针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设计辨析型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达到明确概念本质、深化概念理解的目的。在概念形成后,应先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探索概念变式,透过现象看本质。然后才应用概念解决问题。

2.2数学命题的变式教学策略

(1)定理、公式的形成变式

定理、公式的形成变式,就是在教授一个新的定理或公式时,将其还原到客观实际之中,通过一些实际现象抽象其本质属性;或者通过题目变式,使学生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出发,随着教学逐步展开,由此及彼,通过知识迁移而形成新知。

(2)定理、公式的多证变式

定理、公式的多证变式,就是在提出定理、公式后,引导学生对定理、公式实施多角度的观察与思考,探求其证明方法,通过观察角度的变换,各种不同方法的比较,帮助学生培养探索意识和创新能力。

(3)定理、公式的变形变式

所谓定理、公式的变形变式,就是探求定理、公式的变形与推广形式,并用之解决相关问题。每个定理、公式都可以有许多变式,这些五彩缤纷的变式为我们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同时,引导学生对一些重要公式进行变式应用,掌握其潜在的意义,使之不局限于原有的表面现象,而是透表求里,运用其思想实质来解决问题,从而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定理、公式的本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联想思维和辩证思维,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简捷思维,快速解题的能力。

2.3数学语言的变式教学策略

数学语言变式即对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定理、公式、命题进行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这三种数学语言之间的转换,对一些重要的代数定理、公式,探求它们的几何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转换能力和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運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和水平是数学素质的重要反映,也是影响数学学习的重要方面。实践证明,学生的数学语言的运用能力较差己成为数学能力发展的障碍。因此,加强数学语言的教学,特别是通过数学语言变式使学生建立起三种数学语言之间的“互译”关系,在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材中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一般是用一种数学语言给出的,而学生要真正理解、掌握和运用它们,则要求能灵活运用三种数学语言对其进行表述。

3、结论

总之,培养思维的数学教学不能止于推理论证的完成,而必须在获得结论之后,回顾整个思维过程,检查得失,加深对数学原理、解法的认识,联系以往知识中有共同本质的东西,概括出带有普遍性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苏惠平.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变式[J].深圳教育学院学报.2000(2):75-76.

[2]陶贵斌.例谈变式教学应遵循的五个原则[J].数学教学研究.2006(9):5-8.

阶梯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日渐深入,各类新型教学方法开始广泛应用于我国各级体育教学领域,阶梯式教学法便属于其中代表。基于此,就阶梯式教学法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应用阶梯式教学法的初中篮球传接球具体实践进行了分析且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由此能够为相关教职人员带来一定启发。

关键词:阶梯式教学法;初中篮球;传接球

为了更好地实现初中体育教学目标,近年来学界开展了大量关于初中体育教学方法的研究,阶梯式教学法便属于这类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而为了保证该教学方法能够较好服务于我国初中体育教学,就阶梯式教学法在初中篮球传接球中的实践展开具体

研究。

一、阶梯式教学法

阶梯式教学法能够通过教师统一教授内容实现模仿阶段的“学生教学生”,学生能在阶梯式教学法支持下同时担任学习者与授课者两种身份,体育教学由此就能够实现教学内容重点与难点的更好传达,基础扎实的学生能够获得进一步提升的契机,基础薄弱的学生也能够获得更好的指导。

二、阶梯式教学法的应用实践

(一)具体实践

阶梯式教学法的应用流程可以概括为:“教学目标导入→教学前分组→不同组相互辅导→教师巡回指导→师生评价”,因此本文将按照该流程对笔者的实践经历进行具体描述。

1.教学目标导入

教学目标可以细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具体如下:(1)认知目标。全体学生掌握两种传球方式基本动作要领,尖子组学生更为深刻掌握。(2)技能目标。70%以上学生掌握具体技术动作,尖子组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技术动作且进行一定变化。(3)情感目标。提升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运动把控能力,引起基础组学生对篮球的兴趣。

2.教学前分组

将学生细分为基础组、提高组和尖子组,各组成员构成如下所示:(1)基础组。不了解篮球传球的学生。(2)提高组。能够进行基础篮球运动的学生。(3)尖子组。拥有熟练篮球运动经验的学生。其中,基础组的学生主要安排学习篮球基础知识与历史,并进行较为基础的篮球练习;提高组的学生安排进行篮球传球练习;尖子组学生安排进行实战比赛。

3.不同组相互辅导

这一阶段教学可具体分为相互辅导前和相互辅导,具体内容如下:(1)相互辅导前。教师应首先对不同组的学生开展针对性教导,对基础组学生采用引导方式引发其学习篮球兴趣,对提高组学生采用“刚柔并济”策略引发其篮球学习自信心,对尖子组学生则采取“自由发挥”策略以实现其实战过程中的优缺点总结。(2)相互辅导。尖子组学生在完成实战演练后引导提高组学生进行实战练习,而完成实战练习的提高组学生则负责指导基础组学生的基础传球技能,由此每一名学生的篮球传球技能均实现了明显提升。

4.教师巡回指导

在各小组相互指导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指导,还需要引导尖子组、提高组的学生担任教师角色身份,由此学生就能够较好地体验教师与学生的双重身份,篮球传球技能教学的有效性也因此得到了保障。

5.师生评价

完成教学后,学生首先需要对自身的篮球传球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自评,教师则对各学生做出评价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由于这一过程中教师主要使用积极性、鼓励性评价,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对篮球的兴趣提高均得到了较为有力的支持,这对于后续篮球教学的开展带来了较为有力的支持。

(二)教学反思

上文中笔者以第三者身份对自身应用阶梯式教学法的实际经历进行了描述,结合这一描述本文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1.结合实际

为了保证阶梯式教学法最大化发挥效用,体育教师必须做到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只有从实际出发开展的体育教学,才能够与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多方面发展需要实现高质量契合。

2.提前设计问题解决方案

阶梯式教学法的开展很容易遇到各类问题,如不同组学生拒绝相互辅导等,教师必须在具体教学开展前做好这类问题的应急預案,以此保证学生在何种情况下都能够较好掌握体育技能。

3.以学生为根本

学生属于阶梯式教学法开展的根本,而在篮球教学中这种根本性主要表现为篮球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在篮球教学过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设计中,必须真正结合学生的心理与身体承受实际,只有做到尊重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才能够保证所有学生都获得学习篮球的内部动机。总之,以阶梯式教学法带给学生新鲜事物是相关教学开展的关键所在,由此学生的兴趣才能够实现更好地激发。

综上所述,阶梯式教学法能够较好地服务于初中篮球教学。而在此基础上,本文设计的笔者应用阶梯式教学法的篮球传球练习实践,则直观证明了研究的实践价值。因此,在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本文内容便能够发挥一定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建民.阶梯式教学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1):120-121.

[2]郭秋生.阶梯式教学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6(618):5-6.

编辑 赵飞飞

阶梯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4篇

在集体备课越来越被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认可的今天,我们除了做一些常规的定式的工作——统一教学进度、布置集体任务、安排讲义编写落实、交流各班学情等以外,我们如何赋予集体备课新的功能?它是不是还应该成为教师之间智慧碰撞,思想交融的平台?借助集体备课中的交流沟通,是不是进一步发挥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更好地改进了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

我认为,集体备课在常规工作之外,应该有一个内在的灵魂,那就是明确在一个学年周期内,我们工作的主题和我们教学上的共同愿景。

“高中语文阶梯阅读的应用与推广”是江苏省十三五重点自筹课题,作为课题的主持人,同时作为高三备课组长,能不能将课题的应用与推广的研究与我们的集体备课结合起来,利用课题的理念、操作路径等要素,让我们的集体备课,有个“主题词”,有个灵魂?

我们的课题研究,问题本来就是来自于教学实践,满足于教学需要,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益。这与集体备课的宗旨有着天然的统一;而课题研究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能有成果,同时集体备课也需要一定教学理论的引领。当我们以这样的自觉性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关系,课题推广就不是行政命令,而会落实为备课组的共识与共同行动。

我们聚焦阶梯阅读的课题,研究核心内涵,以课题为集体备课灵魂,这时候,我们的课题研究就可以真正地落实起来。

我们的课题,聚焦“阶梯阅读”,主要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构建阶梯阅读的范式,有针对地指导学生的阅读,让学生在渐进中获得阅读能力的提高,进一步激发阅读的兴趣。

2.探索阅读与写作结合的路径,解决阅读与写作结合的问题,催发学生读写的同步进步。

3.在阶梯阅读应用与推广的过程中,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我们的研究目的就是要给予学生有层次的指导,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阅读能力的真实水平并对自己的水平提高有切实的愿景,激发阅读兴趣,不断提高阅读水平;另一方面,从教师的角度考虑,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课题研究不仅仅要着眼于内容本身,更要研究推进策略。

以课题为抓手,在集体备课中,对于“阶梯阅读”课题的推进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开展。

第一,体现在阅读书目的阶梯性——在阅读素材(讲义)的编制上。

讲义在编排的过程中考虑阶梯性,全面构建课外阅读书目框架。以经典重读为基本内容,以专题阅读为突破重点,以读写结合为主要手段。

备课组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一是经典重读。围绕读本上经典篇目进行重读,并进行读书笔记写作运用到写作中去;二是专题阅读,如教师自选命题,“茶事”“叶”“徽州文化”“乡村文化”“瓷器”等为专题,引导由此展开深度思考,然后以读书笔记的形式进行检查、交流,编写年级优作选;三是立体阅读(视频欣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给学生具体实在、丰富多样的阅读体验;四是即时阅读,编写时评,以时评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提高自己的分析思考能力,同时也借助时评,提供给学生尽可能丰富的写作素材。

在此基礎上,以系列编排来激发学生的广度阅读与深度思考。我们编制了四个系列:文化现象类(文艺评论)、社会忧思类(时事评论)、人生哲思类、人物分类(文学、哲学、绘画、建筑、音乐、思想家等)。多种形式阅读结合,打开学生视野,丰富作文材料。

我们在集体备课时,一方面发挥集体智慧,同时按照学生个体情况,注重阅读资料种类的丰富性;另外一方面,根据教师擅长的领域确定编制主题。编制的讲义尽量涵盖尽可能多的角度、层面,让不同的学生都找到感兴趣的资料,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也让学生能拓展阅读视野。

第二,在阅读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体阅读,给予每个学生自我成长的进步感。

在集体备课中,我们不局限于阅读策略上的一般大方向指导,而是更关注各个班级各个教师的交流反思。这个星期,我们的学生读了些什么?他们的共同关注的话题有哪些?学生中有没有一些突出的阅读例子?……在集体备课的环节,设置这样的交流,其实也是提醒我们老师尽可能关注各个学生,只有对学生的具体观察与分析,才有可能与学生有交流,才能以教师的指导引领学生自我阅读的个性的探索,也是让他们的阅读自我提升。

1.教师先读,以确定精读篇目及具体的阅读要求(有的文章侧重于阅读能力的提升;有的文章侧重于对写作能力的迁移提升)。

2.教师精心指导学生做好摘抄、感悟、点评,确保每位学生能自主撰写读书笔记。

3.教师对学生的读书笔记及时进行批阅、点评,呵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品悟、思考、写作热情,及时推介优秀习作参评、发表。

第三,阅读策略上,从读到写的阶梯提升,读写结合的追求。

高三作为一个冲刺的学段,特别重视阅读的“变现”,追求读有所得。所以,在现阶段的阅读中,应该始终联系上写作,强调阅读与写作的对接,阅读内容的转换。

我们的读书笔记优作选,不仅对以往阅读进行总结与回顾,也与作文训练联系起来。在我们的集体备课中,我们老师先行对读书笔记的内容进行思考重组,结合我们本周或最近的一些作文材料,找出学生的阅读素材、思考成果与作文材料的关联,给学生进行指点。在专题写作方面,努力寻求突破。材料求全,写作求专。对于专题资料,努力挖深挖透,多开发学生的潜能,好的作文全年级共享,对于相似的问题大家一起协商解决。读写结合,阅读在写作中得以强化,读书笔记的专题编写也促使学生作文视野的开阔与博大。

第四,集体备课的活动形式:交流、听课、评课、研讨,教师各自实践及相互交流,促进完善。

1.备课组研究阅读指导、阅读点评课例,开设示范课。组织读书沙龙活动。每月由相关班级开设读书沙龙活动,主要内容为交流读书心得,讨论困惑等,组内老师随堂参与并点评,形成良好的讨论氛围,培养学生的表达、沟通、质疑和释疑的能力。

2.编制读书简报。每月由各班推荐优秀读书笔记,经备课组筛选后编制读书简报(内容包括优秀读书笔记,同学互评,任课老师点评,编选老师点评等),并印发全年级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

3.备课组根据学生和教师反馈对推荐的书目作出评价,及时更新调整,使之更切合学生的阅读口味。

4.备课组开展教研,探索开设阅读与写作对接研究课;探究读写同行,共同促进的机制。

在集体安排的内容框架之下,对教师研修也提出阶梯性的要求。对于教师本身来说,有任务引领下的自我学习与提升,也有集体备课时的多沟通多分享,让个人的智慧与集体智慧不断聚合、不断增加、不断突破,形成个体与集体的共同进步。

集体备课正是区域化推进课题的平台,集体备课如果只是惯性几项要求的布置与交流,容易使老师产生倦怠感。而我们的集体备课内容根据学生的“生成”不断变化,不断制定新的应对与指导策略,自然能吸引老师的积极参与,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也使得组内教师能有普遍的长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学生的成绩提升。

课题不是坐而论道,而是研以致用。课题必须注重实践,注重推广普及,指导实践。备课组就是研究课题对教学作用的重要实践单位,通过集体备课,集体研究课题,能够使得课题由课题主持教师个体认识转化为教师群体共识,备课组老师的各自智慧又会催生出对课题的深入的、不同角度的研究,充实、完善课题。集体备课时紧紧抓住课题核心,步步推进,实实在在做研究,既有对课题思考的理论层面的研究,也有将课题思想运用于实践的行动研究,落实于教学过程的步骤中,在行动之后再有反思交流,来使课题研究得以逐步完善。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重点课题“高中语文阶梯阅读区域性应用与推广研究”(课题批准号:B-b/2016/02/129)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通联:江苏海门市证大中学。

阶梯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5篇

1 阶梯式教学法概述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阶梯式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重要理论基础。阶梯式教学法能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学习英语的兴趣, 同时还能让学生加深对语言的理解, 提高英语的灵活运用能力。

阶梯式教学法, 是在英语学习中, 老师首先把新知识传授给其中一部分学生, 之后再由这部分学生向其他学生传授新知识, 这样层层传递, 最终使每一位同学都学到知识的教学方法。在阶梯式教学法中, 每一位学生都有两种身份, 他们既是学习者, 同时又是授课者, 因此, 每一位同学在英语学习的过程都会很积极。阶梯式教学法, 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水平和个性特征, 每一位同学都会获得成功的体验, 人人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2 阶梯式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2.1 阶梯式教学法的操作流程

首先, 对全体学生进行英语水平的测试, 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 这是进行阶梯分层的依据;其次, 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水平,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第三, 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 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交流, 分别向另一层次的同学教授新知识。当学生进行相互辅导时, 教师要巡回指导, 帮助学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并且单独辅导英语基础薄弱, 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学生。

2.2 阶梯式教学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⑴对学生分层要合理。因为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 所以对学生分层次时一定要慎重。对学生的分层是否合理直接影响阶梯式教学的最终效果。⑵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自学性和参与性。如果学生不参与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阶梯式教学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⑶学生进行互相讲解的时候, 教师要注意巡回辅导。当学生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或是讲解不完整的地方, 教师要及时把知识补充完整, 必要的时候还要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

2.3 实施阶梯式教学法的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发现, 使用阶梯式教学法的班级, 英语成绩要明显好于采用传统教学法的班级。除了学生成绩的提高, 学生对待英语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转变, 变得对英语更加有兴趣了, 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3 阶梯式教学法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要求, 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的具体体现

3.1 阶梯式教学法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这种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依据, 根据他们之间各项能力的差异区别对待, 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符。它有较强的针对性, 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弱化学生之间的差异, 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比如, 在学习苏教版教材中购物那一节内容时, 英语水平不太好的学生只要求掌握go shopping这个短语, 而英语成绩一般的学生要掌握若干类似短语, go boating, go swimming, go hiking等等, 并要求会举一反三, 要想表达去做某事, 可以灵活使用go doing这一结构, 对于英语成绩比较出色的学生, 必须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短语进行句子的仿造, Do you often go swimming in summer?夏季你经常去游泳吗?Let’s go hiking tomorrow, ok?我们明天去徒步旅行, 好吗?通过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安排, 可以使所有学生在原有英语水平上有较大提高。

3.2 阶梯式教学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从实质来说, 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只有师生关系和谐, 才能构建出高效的英语课堂。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 教师是课堂的主体, 课堂是老师的阵地, 学生机械地模仿、练习, 与老师交流的机会很少, 所以, 课堂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而采用阶梯式教学法, 英语教师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对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积极探索, 主动思考,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 解决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不断接触新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能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而且能减少英语教师负担。

3.3 阶梯式教学方法有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教育的重点是教给学生学习的能力。阶梯式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这种教学方法操作性很强, 既方便老师搞好教学, 又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按质按量完成。除此之外, 采用阶梯式教学法能够加深学生之间的了解, 改善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培养学生形成团队精神, 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建议

第一, 对学生分层时要注意照顾学生的情绪, 及时开导学生, 合理分组, 确保教学的顺利实施。第二, 对于那些学习努力, 态度积极, 可是成绩不是很突出的学生, 教师要房款评价标准, 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第三, 由于阶梯式教学法采用学生教学生的方法, 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因此, 教师要提前预料突发事件, 不能固守原有的教学步骤。

摘要:阶梯式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本文概述了阶梯式教学法的相关知识, 并从若干个方面, 探讨了在新课程下初中英语教学中阶梯式教学法的应用。

上一篇:项目式教学论文下一篇:英语写作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