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式教学论文范文

2024-02-28

阶梯式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阶梯一: (扶着走) 仿写, 作文起步的阶梯

仿写、又称模仿写作。是一种模仿范例进行写作的作文方式, 是写作者仿照他人的文章, 进行自我情感或信息的书面展示。俗话说“熟能生巧”, 任何技能都必须通过反复练习、反复实践后才变得得心应手, 写作也是如此。

1.读, 感受别人的写作。如教学二年级下册《日月潭》一课中第三至五自然段时, 我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 “日月潭为什么能吸引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作者从哪些方面、抓住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到了作者描写清晨日月潭湖面上的薄雾、天边的晨星、山上的点点灯光;中午太阳高照时日月潭周围的建筑物;以及雨天日月潭周围朦胧的景物, 通过这样多角度多画面的描写。日月潭优美的风景就立体地承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一来, 学生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日月潭吸引中外游客的原因所在了。我抓住契机激发学生“作者到日月潭一游, 就能把日月潭的美景展现在我们面前, 而对生养你们的家乡, 长在家乡的你们也能发现它的美妈?哪些地方相象?仿照上面的句子先说一说, 能再具体写一写吗?”

2.说, 模仿别人的写作说出家乡的美。“对一切来说, 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强烈的写作愿望, 浓厚的写作兴趣, 比任何方法、任何技巧都更有效。

学生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我的家乡虽然没有日月潭那样有名, 但在我的心中它却胜过日月潭, 不信你看, 我的家乡有连绵起伏的群山, 树木茂盛, 山间泉水叮咚, 溪水潺潺, 到处都是鸟语花香。一条条公路像巨龙盘旋在山腰, 当你坐在汽车里在山间行驶, 就像在绿色的大海中航行。清晨, 打开门窗清新的花草树木香味迎面扑来, 沁人心脾, 使人精神倍增。傍晚天边的彩霞给大山披上了金色的外衣, 绚丽无比。要是遇到下雨天, 你看整个大山就象穿上了一件薄薄的轻纱, 山上的树阿, 房子阿一片朦胧, 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3.写, 模仿别人的表达方法写出家乡的美。在成功中体验快乐, 在快乐中激发兴趣, 在兴趣中提高能力。在我的不断努力下, 学生们的写作动机日趋强烈, 学生学得轻松, 写得自如。很快写出了以《美丽的家乡》为题的作文。难能可贵的是学生能用不同的表达方法描写家乡的美景。

阶梯二: (引着走) 寻找素材的阶梯

阶梯本义是台阶和梯子, 用来比喻向上的凭借或途径。作文阶梯式训练是一种教师提供范例和写法 (即台阶和梯子) 让学生模仿借鉴的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学生具有写作的特长或技能的训练方法。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语文的人和编语文教科书的人, 都要弄明白究竟该教会学生哪些本领, 这些本领该有哪些项目, 这些项目哪个该排在前, 哪个该排在后, 哪些该相互交叉、相互渗透, 要合理地设计出序列来。

掌握写作素材是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最基础的工作, 也应该是作文训练这个阶梯的最初。就学生而言, 几乎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阅读经历, 也从中积累了不少写作的素材。问题在于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时的目的性不强, 所积累的素材也是零碎而杂乱无章的, 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 选择阅读的范围, 学会整理所积累材料的方法。

阶梯三: (指着走) 口头表达的阶梯

“阶梯式作文教学法”, 顾名思义, 就是在作文训练中, 从素材的积累、基本文体知识的理解掌握、各类表现手法的运用等方面, 以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分析思维能力、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出发点, 遵循由浅入深, 从易到难, 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引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方法。

学生有了绘画想象的基础, 我再结合作文课的时候充分运用媒体图片教学, 效果明显。首先向同学们阐述汽车的发展史:最早的马车、世界上第一辆三轮车、最早的蒸汽车、1907年生产的汽车、1922年生产的汽车……一直讲到现在的汽车, 让学生知道汽车发展的轨迹, 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环境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如, 堵车现象严重, 噪音、尾气污染, 交通事故等。具不完全统计:拿一辆汽车来说, 它的喇叭鸣声最高可达158分贝, 足以致人耳聋;它排放的尾气有害颗粒约达10000余/立方厘米;每天有800余人丧生在车轮之下……“大家看到一幅幅心惊胆寒的画面, 听到一组组生硬冰冷的数字, 你们在想什么?”从而启发学生想象更安全、更环保、更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新汽车, 把自己心中未来的汽车说给大家听听?

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自己心中设计的未来的汽车是什么样子, 有哪些功能, 这时我放宽要求, 让同学们畅所欲言, 有的学生可能只说到未来的汽车一个方面的功能;有的可能说到两个方面;有的可能说得更多, 但是老师都要给与表扬、肯定、鼓励, 目的是照顾不同程度口头表达能力的学生, 让每位学生都充满信心。同时组织同学们组内互相交流, 集思广益, 迸发出思维碰撞的火花, 扩展想象空间。学生在组内各抒己见, 整个思维都漫游在对未来汽车的想象里, 教室里顿时沸腾了起来。

摘要: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潜心对作文教学进行了“阶梯式作文训练模式”的探索和尝试, 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阶梯式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 阶梯式教学法是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发展水平以及临近下一个阶梯目标发展区,并为达到最近的发展区而不断努力,这也是阶梯式教学法的目的. 为了了解阶梯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文章将首先从阶梯式教学法的基本情况以及小学数学运用阶梯式教学法的依据出发,从而探讨其意义与具体做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阶梯式教学法

引 言

每一名学生的品格、智力以及体能状态,都不是在同一个层次的,因此在指导方法上也是不同的. 现在,小班化教学为小学教师带来了新的教学希望. 之前的大班化教学,学生人数都达到了50人以上,如果实施分层教学从实际上来说不太可能,且教师也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实施去管理. 现在学校中实行的小班化教学,班级的人数明显减少,每班10人左右. 学生层次差异较大,留守儿童占全校30%,有些学生有家长管,有些则是没有家长指导,所以在学习上差异也很大,为了缩小这种差异,进行小班化教学和分层辅导布置作业是比较有效的. 该种教学措施从理论上来看,是根据小学生的特长,了解其兴趣进行教学的方法.

1. 运用阶梯式教学的依据

(1)阶梯式教学方法介绍

在小学教学中运用阶梯式教学,其教学指导思想贯彻的是“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基本方针. 通过对学生的兴趣、习惯、意志以及品质的观察与培养,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阶梯式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能够独立学习、爱学习以及善于思考. 特别是针对无法完成正常学习任务的学生,通过阶梯式教学方法的教学,也能够依靠自己的意志力完成学习.

(2)小学运用阶梯式教学的依据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开端,教师在教学上,贵在有教学方法,只有好的教学方法,才能够方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书本内教授的知识甚至是更多. 现在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上必须完成多少优秀率、合格率、差转率等等指标,虽然很多教师都在为这个指标而努力,但是真正达到的却很少.

2. 阶梯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教学意义

(1)能够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现代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需要帮助小学生理解与掌握现代生活与学习中所需要了解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才能够让学生充分地发挥数学在各方面培养中所需要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提升数学素养. 阶梯式教学方法正是通过因材施教的教学实践活动,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升数学的学习能力与分析能力,进而展现数学教学所拥有的全面与实现性.

(2)帮助全面提升学生水平. 阶梯式教学方法是一种针对性的教学模式,该种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真正地实现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的相互交流,而非教师一人的独角戏. 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与魅力,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并提升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所拥有的数学能力、数学思维以及数学成绩.

3. 阶梯式教学的具体做法

(1)备课阶段阶梯性. 小学数学教师在上课前的备课是关键,教师需要对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仔细地研究与分析,才能够设置出合适的备课阶梯. 假设将学生分为三个阶段,将数学形象地比作是食物. A组学生面对数学任务要“吃得了”,也就是A组学生能够消化数学任务;B组学生“吃得好”,B组学生在消化的同时能够运用得了;C组学生“吃得饱”,C组学生在消化运用的同时还能够举一反三. 例如在学习加减混合时,让A组学生练习运算3 + 7 - 5,8 - 6 + 2等等之类的题目,让B组学生练习在一个式子括号中填入适当的数字,例如3 + ( ) + 7 = 18之类的,让C组学生看图计算,等等.

(2)学习活动阶段阶梯性. 学习活动也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必要的分阶梯教学活动. 假设进行一节数学课时,让A组学生完成知识讲解——循环指导——尝试——激发兴趣,让B组学生进行习题练习——反馈——完成教学目标等,让C组学生通过自学——疑问——探究——答疑——总结的学习模式等.

(3)评价阶梯性. 小学生在学习时都是需要鼓励的,不同层次的小学生,教师采用的鼓励方法也是有阶梯性的. 教师一般可通过考试、作业、课堂提问等方式对小学生进行评价. 例如,对A组学生需要采用鼓励式的评价方式,表示赞扬,给予更多的自信心;对B组学生采用激励式的评价方式,对其回答或是作业考试中的问题给予指出,并激励其赶超其他优秀同学;对C组学生在评价上采用竞争式的方式,严格要求其继续深入学习与研究,进一步地思考.

4. 结 语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有效地提升每一名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能力,在教学上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文章通过对阶梯式教学方法的依据、意义以及具体做法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通过因材施教,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最终促进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性.

【参考文献】

[1]谢丽君.小学数学“激励式阶梯教学”的尝试[J].东方教育,2013(9):274-274.

[2]唐传宝.小学数学教学中阶梯式教学法应用探讨[J].新课程导学,2014(35):75.

[3]余晓虹.小学数学“激励式阶梯教学”的尝试[J].教育教学论坛,2013(7):74-75,76.

阶梯式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1 阶梯式教学法概述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阶梯式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重要理论基础。阶梯式教学法能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学习英语的兴趣, 同时还能让学生加深对语言的理解, 提高英语的灵活运用能力。

阶梯式教学法, 是在英语学习中, 老师首先把新知识传授给其中一部分学生, 之后再由这部分学生向其他学生传授新知识, 这样层层传递, 最终使每一位同学都学到知识的教学方法。在阶梯式教学法中, 每一位学生都有两种身份, 他们既是学习者, 同时又是授课者, 因此, 每一位同学在英语学习的过程都会很积极。阶梯式教学法, 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水平和个性特征, 每一位同学都会获得成功的体验, 人人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2 阶梯式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2.1 阶梯式教学法的操作流程

首先, 对全体学生进行英语水平的测试, 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 这是进行阶梯分层的依据;其次, 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水平,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第三, 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 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交流, 分别向另一层次的同学教授新知识。当学生进行相互辅导时, 教师要巡回指导, 帮助学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并且单独辅导英语基础薄弱, 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学生。

2.2 阶梯式教学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⑴对学生分层要合理。因为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 所以对学生分层次时一定要慎重。对学生的分层是否合理直接影响阶梯式教学的最终效果。⑵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自学性和参与性。如果学生不参与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阶梯式教学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⑶学生进行互相讲解的时候, 教师要注意巡回辅导。当学生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或是讲解不完整的地方, 教师要及时把知识补充完整, 必要的时候还要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

2.3 实施阶梯式教学法的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发现, 使用阶梯式教学法的班级, 英语成绩要明显好于采用传统教学法的班级。除了学生成绩的提高, 学生对待英语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转变, 变得对英语更加有兴趣了, 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3 阶梯式教学法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要求, 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的具体体现

3.1 阶梯式教学法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这种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依据, 根据他们之间各项能力的差异区别对待, 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符。它有较强的针对性, 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弱化学生之间的差异, 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比如, 在学习苏教版教材中购物那一节内容时, 英语水平不太好的学生只要求掌握go shopping这个短语, 而英语成绩一般的学生要掌握若干类似短语, go boating, go swimming, go hiking等等, 并要求会举一反三, 要想表达去做某事, 可以灵活使用go doing这一结构, 对于英语成绩比较出色的学生, 必须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短语进行句子的仿造, Do you often go swimming in summer?夏季你经常去游泳吗?Let’s go hiking tomorrow, ok?我们明天去徒步旅行, 好吗?通过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安排, 可以使所有学生在原有英语水平上有较大提高。

3.2 阶梯式教学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从实质来说, 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只有师生关系和谐, 才能构建出高效的英语课堂。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 教师是课堂的主体, 课堂是老师的阵地, 学生机械地模仿、练习, 与老师交流的机会很少, 所以, 课堂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而采用阶梯式教学法, 英语教师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对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积极探索, 主动思考,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 解决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不断接触新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能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而且能减少英语教师负担。

3.3 阶梯式教学方法有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教育的重点是教给学生学习的能力。阶梯式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这种教学方法操作性很强, 既方便老师搞好教学, 又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按质按量完成。除此之外, 采用阶梯式教学法能够加深学生之间的了解, 改善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培养学生形成团队精神, 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建议

第一, 对学生分层时要注意照顾学生的情绪, 及时开导学生, 合理分组, 确保教学的顺利实施。第二, 对于那些学习努力, 态度积极, 可是成绩不是很突出的学生, 教师要房款评价标准, 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第三, 由于阶梯式教学法采用学生教学生的方法, 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因此, 教师要提前预料突发事件, 不能固守原有的教学步骤。

摘要:阶梯式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本文概述了阶梯式教学法的相关知识, 并从若干个方面, 探讨了在新课程下初中英语教学中阶梯式教学法的应用。

阶梯式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人们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在积极探索打造多元高效课堂。然而在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师生沟通效率低下、学生学习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交流互动,打造立体化、多元化课堂,可以解决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提升学生的综合感知能力,进而为学生深入学习夯实基础。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忽视构建高效课堂的积极意义,整体教学模式不够创新,学生很难融入现代小学教育体系中,对知识的参与度不够。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探索构建高效的互动课堂,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认知能力,就应让学生通过多种载体进行深度交流互动,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和数学综合素养[1]。
一、高效课堂对小学数学教育的价值分析

作为一种现代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高效课堂对小学数学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在现代小学数学课堂上,由于数学知识学习难度较大,数学课堂大都显得较为枯燥。特别是随着年级的增长,数学知识难度也呈现阶梯式上涨。对这种教学实际情况,如果教师不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互动,则会导致教学效率的低下。教师无法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学生也很难准确领会教师的教学意图。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加强构建高效课堂,同时调整课堂方式,有助于提升综合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汲取教师讲解的知识,提升综合学习效果,满足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需求,实现教育创新目标[2]。
二、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落实不够彻底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特别重视课程教育目标,这一目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换言之,就是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如何落实课程目标所要求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二是课程本身所具有的目标,即我们常说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目标三维目标,只有将这些目标作为课堂教学衡量的总体标准,才能够促进小學数学教学的有效发展。但就目前而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会无意识地忽视课程的总体目标,只将本节课所涉及的教学目标作为重点,这就会造成数学教学发展缺乏全局观,甚至具有一定的间断性。

(二)难以利用评价机制构建高效课堂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原则,也就是无论是课程的目标设置还是内容、提问的设定,都以学生的需求为主要的依据[3]。但是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常常由于课程容量的影响,以及突发性问题的出现,降低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关注,没有及时予以解答,这就造成课堂教学当中人本性的缺失。我们知道常规教学评价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师生进行课堂上的有效互动,但只要这一评价难以达成应有的效果,就会进一步影响课堂的氛围,阻碍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

(三)难于权衡课堂活动的价值与意义

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课堂活动是促进学生兴趣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活跃课堂氛围、实现教学目的的有效手段,但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盲目追求课堂教学的活跃性,没有将基础知识的传授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这就使课堂教学变得头重脚轻,教学目标难以达成。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没有有效地预估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没有权衡知识与活动在课堂中所占的比重,从根本上而言,是对教学流程以及教学内容掌握得不够清晰[4]。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的方向

(一)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专业化发展

学贵以精,教学同样如此。在不同的教育阶段,面对不同的教育人员和层次化切分明显的教育现状,我们之所以需要进行有效的探究,就是为了促进教学方式与水平的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学的质量[5]。我们所说的质量,不仅在于教学教研规程的达标情况,更在于学生获取的知识在未来发展中的应有程度。因此,我们需要促进小学数学向更为专业化的方向迈进。毋庸置疑,这种迈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无数次论证与实践。所以,我们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有效的教研上,以带动小学数学的整体发展。

(二)提高教学内容与技巧的实用性

教育的未来在于实践与发展,学生获取的知识与发挥作用的能力所占的比例才是小学教育的最终落脚点。为了更好地推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我们必须在自身教学中找问题、找方向、求发展。小学数学承载更多的教学意义与更高层次的与社会发展对接的能力,想要发展就一定要夯实基础,用知识和能力奠基基础,成就未来。

总而言之,我们要注重对教育知识与教学技巧的选择、创造、转化和传播。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技巧并把它们应用于教学中,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的兴趣,进一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6]。
四、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用科学与信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信息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其裨益来自信息的获取与知识的应用。换言之,新的时代赋予了小学数学教学更加广阔的天地和更为高尖的技术支撑。所以在面对小学生的时候,我们要利用更为新颖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增加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并结合实践满足学生自身的发展。当然,信息技术在惠及学生的同时,也让教师的教学与备课变得更加轻松,可以利用的资源也变得更加丰富,教师可以借助不同的信息途径来获取学科的知识,学习更多的教学理论,并有意识地将科学的方法应用教学中,达到自我提升与教学发展的有机结合,促进小学数学整体的进步[7]。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当今社会发展出现的新状况背景下,我们需要的不仅是知识业务过硬的人才,同时也是丰富多元发展的个体。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足够尊重学生的发展,尤其对学生要因此施教,去倾听学生的诉求,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满足学生的意愿,让小学数学教育不仅成为满足学生发展的园地,同时也是让学生获得自我认同和自我发展的道场。小学数学面临不同的挑战,对教学的评价也变得时新起来,教师的教学难以满足瞬息万变的社会化发展,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是教学要体现人性化的关怀,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不同的发展,这也是小学教学不同于其他阶段的关键所在。良好的教育与个性化的发展,会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收益[8]。

(三)着重把握数学核心素养的重点内容

促进自身理论提升,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和个人发展而言,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就如何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必要手段而言,教师应是实现此目标的核心人员。在教学发展的过程当中,教师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因此其在知识能力、方法技巧以及情感上,对学生都应该有一个优质的导向作用,或是启发式的思维指导。对小学数学教师而言,有效地把握学科核心素养的重点内容,对于其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应该进一步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对课程标准以及教学大纲进行深入的研究,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在平时的课程当中,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并在反复的实践当中有效地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让小学数学教学成果更为显著。

(四)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学习氛围

小学数学的学习关键在于环境的营造,以及充分的能力训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氛围的营造,这种氛围既体现在课堂之上,也体现在课堂之外。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有效的课堂活动来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并模拟相应的场景,加强学生的数学基础训练,这都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体验。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的效果。而在课下,教师更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采用团体学习的模式,进行小组合作与探究,尤其是针对相应的课题进行系统性的学习。而教师应在此过程当中进行有效的指导,将课上与课下的活动进行有效的衔接,以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

(五)利用翻转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多媒体应用发展的今天,课堂上或多或少地都会使用翻转课堂进行辅助性教学。在教学实践当中,我们已经充分地意识翻转课堂给教学带来的积极作用。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充分地借助翻转课堂的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在心智水平上已经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兴趣始终是激发其学习动力的有效出发点,所以教师可以积极利用翻转课堂,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展现形式来提高对数学的体悟能力,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结语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理念和模式,尽量多和学生互动沟通,提升学生的综合活动效果,让学生主动融入现代学习体系中。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看到现代教学的薄弱环节,将每个学生作为一个独立个体,人性化地开展教学,让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关注,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有效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引领现代小学数学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黃学敏.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探究[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9):59.

[2]肖凌飞.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高效课堂构建[J].速读(下旬刊),2018(9):103.

[3]刘 红.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J].速读(中旬刊),2018(12):235.

[4]张凤飞.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五个特征研究[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12):36.

[5]陈学军.例谈以问题导学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少男少女,2018,2(33):45-46.

[6]王春姐.用新课程理念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速读(下旬刊),2018(5):97.

[7]陈 亮.基于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研究[J].才智,2018(32):104.

[8]孙 亮.新课改下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读与写,2018,15(32):176.

阶梯式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分析了目前我国高职课程模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介绍了高职教育应用较多的集群式模块课程模式,以案例的形式讨论了一所高职院校使用的课程模式。

关键词:高职;课程模式;发展状况;案例

我国高职课程模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学科课程模式是一种传统的课程模式,也是现今高职教育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课程模式。学科中心课程模式以单科分段为主要特征,并将各类与本专业有关的学科进行组合。学科本位制是一种强调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单科分段为主要特征,以专业为导向设置课程,以‘课’为教学单元,以班级为基础进行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科为本,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以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是典型的“学科中心”教学模式,它适用于侧重使学生掌握理性化知识而内容又比较深奥的本科教学。我国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依然沿用普通教育的课程设置,按照学科门类划分出各分支学科的内容,在课程设置上具有很强的学科性,这种现象导致职业教育理论课程的门类较多,把更多的教学课时用于理论教学,致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时间结构比例失调,实践教学课时偏少,影响学生对熟练操作技能的掌握。此外,由于高职教育各门专业课程均强调各自的系统性、学科性和整体性,自成体系,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协调性较差,理论知识割裂,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职业活动,影响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运用,难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的适应性较差,综合能力欠缺。这一课程模式的适应性较弱,缺乏弹性和灵活性,在经济转轨时期容易导致毕业生的结构性失业。还由于这一课程模式过分注重学科本身的系统性而忽视学生的兴趣、特长及其他心理因素,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几乎没有选择课程的权利,从而导致学生对职业市场的适应性有限,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从1989年就开始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实验与研究的蒋乃平先生,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际研讨会上将职业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归纳为八个方面:(1)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2)训练面过窄,导致毕业生择业面不宽;(3)终结性教育,毕业生缺乏继续学习的基础;(4)不能及时更新内容,难以适应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5)不能及时调整强化方向,难以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6)缺乏选课机制,影响学生个性发展;(7)把负有提高国民素质任务的职业学校混同于短期职业培训;(8)缺乏职业指导、创业教育和创新能力培训等方面的内容。这其中就包括不少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存在的问题。

高职教育的主办者已注意到了课程模式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不相适应的问题,并开始加以研究与实践。我国的高职教育课程模式的发展出现以下几种趋势。

第一,更加注重市场特性,呈现出以市场为导向、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动态变化趋势。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开始注重对市场信息的分析与吸收,课程模式中也开始注重企业与学校的合作,课程设置与企业的结合更加紧密,企业的参与成为课程设置过程中必须重视的环节。

第二,更加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过去的高职教育实施学科本位教育,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基本上是一种本科的浓缩形式,高职教育的定位不准。现在,这种状况已经开始改变,各高职院校已开始意识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课程模式上吸收了国外的能力本位教育课程模式,如集群式模块课程模式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第三,呈现出多元整合的趋势。从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发展趋势来看,极端的、单一本位的课程模式已少见,出现了各种课程观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趋势。这种多元整合的趋势既可以摆脱传统课程观消极因素的影响,又可以避免单纯追求某种“本位”的片面性,使课程目标的确定能融合各家之长,从而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

集群式模块课程模式的探索

我国高职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初步提出了一些较为实用的课程模式,如集群式模块课程模式。以“宽基础、活模块”为主要特征的集群式模块课程力图吸收单位职能型课程模式与阶梯型课程模式的优点,实际上是力图借鉴三种国外流行的课程模式(CBE课程模式、MES可策划能力模式及“双元制”课程模式)的优点,并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所做的一种有益探索。该课程结构分为两个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阶段。第一阶段,即“宽基础”阶段,所学习的内容并不针对某一特定工种,而是集合了一群相关职业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此阶段一般由四大板块组成,即政治和文化类,公共关系类,工具类(实用英语和微机应用)及专业基础类。第二阶段,即“活模块”阶段,所学习的内容针对某一特定工种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以技能为主。“活模块”又可分为“大模块”和“小模块”。每一个“大模块”针对一种职业或工种,其中包括若干个与MES模式内涵相同的“小模块”;每一个“小模块”针对一个工艺流程或一种加工方法,其内容是完整独立的,操作水平是可测量、可考核的。不同的“大模块”中可能有相同的“小模块”。“宽基础”阶段的课程开发步骤为:先初步界定职业群,然后进行职业群的通性分析,归纳出职业群通用的知识和技能,最后结合学制确定基础的宽度与深度。“活模块”阶段的课程开发步骤与MES模式、CBE模式基本相同。

集群式模块课程一方面为学生能进入一群相关专业做准备,提供与这一职业群适应的基础课程;另一方面设计了与这一职业群中每一种职业对应的模块。它将达到五种效果:一是提高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应变能力,使学生获得在一类职业群中广泛就业的可能性;二是使学生就业后能在这类职业群中转换职业,而不需要太多的再培训;三是学生能在毕业前得到针对性强的培训,就业时能顺利顶岗;四是学校能以“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有利于专业建设,有利于把握市场主动权;五是可使学校能选择相应的模块开设短训班,增强学校活力,解决市场经济对复合型人才的急需。此模式的最大困难在于对职业群的界定。首先,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有健全的人才预测体系,有专门的部门对未来经济发展、劳动力结构、就业市场等变动做出预测,能够不断根据新的发展趋势修正有关资料,向社会提供连续性的系统信息,因而其职业学校进行课程模式的开发设计时有据可循。而我国则缺乏这方面的条件,职业群的界定在相当程度上是凭借学校或个人的经验,缺乏科学性,甚至还可能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其次,集群式模块课程模式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等内容很少涉及,缺乏人文教育的内容。而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发展是当代教育的核心课题,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必须重视这个问题。再次,此模式中的“宽基础”应宽到什么程度,要把握好这个“度”是有一定困难的,“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结构是否过于宽泛,能否适应所有不同类型的学校和各个不同的专业,也是值得商榷的,如招生数量少的专业操作起来就比较困难。

案例分析

我国一些高职院校目前试用的课程模式一方面反映了旧课程模式仍存在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课程模式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对集群式模块课程模式的使用。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招收高中及中职毕业生的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下面以该院2005级工商管理专业和高级护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为例,对其课程模式进行分析。

工商管理专业此专业培养熟悉我国工商管理方针、政策与法规,了解工商管理规则,有较强的管理技能及分析和解决各类管理问题特别是企业管理问题能力的工商管理第一线管理人员。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基础课,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品德课(218学时)、大学英语(184学时)、计算机基础(52学时)、体育(60学时)、大学语文(26学时)、经济数学(52学时);专业课,包括经济法(96学时)、市场营销(102学时)、企业经营战略(90学时)、工商行政管理(90学时)、基础会计学(78学时)、市场经济学(34学时)、财务管理(96学时)。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微机基本操作、案例分析、市场调查、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根据其教学计划可以看出,该专业基本上采用的是学科课程模式,实行三段式教学安排,但比学科课程模式又有所进步,主要反映在实践教学上,理论课与实践课所占学时比例分别为53.7%和46.3%,这说明很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选修课太少,则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是有待改进的环节。

高级护理专业此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面向医院、社区护理第一线的,牢固掌握护理专业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医院熟练运用护理程序进行系统化整体护理和在社区进行防、护、保、康综合性服务的技术应用型高级护理人员。主要课程也分为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有:内科护理实习(9周)、外科护理实习(8周)、妇产科护理实习(3周)、儿科护理实习(3周)、五官科护理实习(2周)、急诊科实习(2周)、社区实习(3周),第三学期在医院见习(4周),专业方向选择实习(4周)。根据教学计划可以看出,虽然有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教学模式的痕迹,但该专业基本上采用的是“宽基础、活模块”的集群式模块课程模式,主要面向培养目标所针对的岗位群的需要。此模式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2760个学时中,理论课学时为1337,实践课学时为142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数比例大约为1:1。此模式也注重了学校与用人单位——医院的合作,学生的实践教学基本是在医院进行的。但此模式的应用还不够成熟,“宽基础”阶段的专业课基本上是一个大杂烩,即所有的小专业课程都开设了。说明课程开发仍有问题,没有注意提取大专业中共同的基础部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进行整合,因此,大专业的基础部分门类多、内容细,与高职教育教学不相适应。同样也有选修课太少的问题,供选修的课程也不够全面丰富,不能反映素质教育特别是人文教育的要求。

从上述案例分析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在力图改变学科本位课程模式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努力,特别是在适应市场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方面是很有进步的。但学科本位课程模式的影响依然存在,仍需要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胡泽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模式比较研究[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2,(2).

[2]余燕.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现代化、中国化、最优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际研讨会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00,(3).

[3]特克寒.高职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3).

作者简介:

胡宇彬(1973—),女,湖北孝感人,高等教育学硕士,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国家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管理及心理咨询。

上一篇:探究式教育论文下一篇: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