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内科范文

2023-12-14

心脑血管内科范文第1篇

第二天。刘师姐来了。安排我写病程,一个病程写十几行有没有搞错这么多。我觉得医生应该从这种简单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有更多时间看病人,搞科研。下午上课。

第三天。办了两个出院。一个出院要写5张单据。很多很复杂。我觉得应该交给护士去写。下午上;无菌操作;,一个样子还不错的护士来讲课,大家听得非常认真。

第四天。学习了测心电图。很好。我以后买个机器就可以自己赚钱了哈哈哈。那个机器真是方便,出了结果后还把诊断一起出了。真是轻松又愉快。不知是这天还是哪天,早上突然来个投票。选心内研究所主任。我不认识就照着师姐填了。

第五天。不知什么时候收了一个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人。于是就作为示教。那人头孢过敏,克林和青霉素耐药。最后用的700元一天的泰能,太爽了。一下子就压下去了。感觉就是神装和出门装的区别。

第六天。无特殊。下午考体检。很囧很难受。我们等了两个小时终于考了十分钟就完了。

第七天。无特殊。终于发现只要呆在旁边一个办公室,师姐找不到我就不用写东西。但是还是有被gank的危险。关键看意识。比如我在小办公室躲到了11:30准备走,师姐突然出现叫我写个大病历。这就是被抓。

第八天。有个病人。进来一天就走。我要写很多东西。入院和出院。老兄多住几天嘛。

心脑血管内科范文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选取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由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 其中男57例, 女43例;年龄25~81岁, 平均52.3岁。其中高血压冠心病64例, 心肌梗死36例。

1.2 方法

根据心血管内科患者的特点及整体护理质量管理要求, 对抽查的100例患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同时对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 结果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和对病例资料的回顾性分析, 得出本科在护理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复杂, 但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

2.1 护理理念相对滞后

个别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安全意识、法制意识与社会及人们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期望、需求不太相适应。目前, 笔者所在科室护理人员存在的问题有: (1) 由于心内科护理的患者大多病情危重, 病情不稳定, 单位时间内工作强度大, 精神紧张度高, 这就使得护理人员长期超负荷工作, 身心疲惫, 产生厌烦心理, 工作中责任心不强, 服务态度差, 甚至出现差错事故; (2) 用药不当、药物配伍不当等都可能给患者造成不安全因素; (3) 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如除颤器、心肺复苏等基本护理操作, 对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 若经验不足, 对患者的病情判断不正确, 协作技术技能不够, 就会给患者造成危险。

2.2 患者遵医行为差, 护理监督不到位

心内科的患者病情一般都较为复杂, 且变化快。有些患者执行医嘱的力度不够, 比如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卧床时间不够就下床活动, 就容易引发心跳骤停;而另外一些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对医院规章制度不严格遵守, 在没有告知护理人员的情况下, 就私自离院外出或者请假不能按时返回, 由于心血管疾病通常发病急, 变化快, 患者处于医院病房外的环境中有时会因为缺乏充足的睡眠时间和休息, 再加上疲惫等因素而导致疾病的发作。所以, 患者的不遵医嘱行为常会给治疗带来很多不安全的隐患, 同时也使护理过程的风险明显上升。

2.3 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

护理记录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记载了病人在住院期间接受医疗护理的全过程, 是医疗护理行为的重要举证依据。尽管多数护士都了解护理记录的重要性, 但仍有部分护士麻痹大意, 具体表现为: (1) 个别护士不能完全做到及时进行护理记录, 有时在空闲或下班时间回顾性地将患者病情及护理措施进行记录; (2) 护士对病情变化的观察、采取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记录不全或漏记; (3) 护士书写患者的入院时间、观察记录、病情轻重描述、抢救时间等记录不一致, 医嘱开出时间与护士执行医嘱时间不符; (4) 有些护士将没有实施的护理措施及与实际不相符的症状记录在案。一旦发生医疗护理纠纷, 这样的护理记录经不住推敲, 必然会引起法律纷争。

2.4 护患交流沟通欠缺

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住院时间长, 疾病易反复发作, 多需终身治疗, 易产生各种思想顾虑, 情绪易激动。而护理人员严重缺编, 护士工作量大, 心理负荷重, 与患者交流沟通少, 具体表现在护理人员在输液过程中未主动介绍药物的名称及作用、注意事项等, 导致患者及家属几乎不了解治疗药物的名称、作用及不良反应。同时, 在治疗期间护士未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 如输液护士在执行操作时, 对患者适宜的体位摆放等宣教不够, 主动巡视病房少等, 这些都造成护患关系不和谐。

4 改进措施

4.1 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 提高其综合素质

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对科室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及时进行评估、讨论、分析, 使每位护士都认识到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及操作规程的重要性, 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能力。严格执行护理部制订的护士培训计划, 不断加强护士专业理论的学习和操作技能的层级培训, 尤其是对新分配来的护士, 制订严密的岗前培训计划, 逐项培训、考核;通过晨会提问、业务讲课、疾病护理查房等形式学习护理新知识、新进展。进行护理急救知识和技术的教学, 针对现有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分析讨论, 剖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找出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以达到人人都有防风险意识。定期考核、总结评比, 对所有医护人员进行培训, 学习有关心理学知识, 规范服务礼仪, 训练护理服务用语, 尽职尽责的为病人服务。

4.2 注重患者的病情监测, 加强巡视

心血管内科病人入院时一般都发病急, 进展快, 加强对危重病人的生命体征监测, 尤其注意心律、心率、血压的变化, 尤其是节假日及夜间的巡视及观察非常重要。力求做到不论病情轻重, 应随叫随到, 防止坠床及意外发生。如急性心肌梗死、重症心肌炎等病人绝对卧床休息、避免用力等;再如左心室功能不全的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 尤其是多在夜间发生, 因此应加强夜间巡视, 一旦发现患者呼吸加快或烦躁坐起, 应及时通知值班医生并立即让患者取坐位或坐卧位, 尽量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4.3 规范护理记录书写和管理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制定的有关护理记录书写标准, 使护理记录在内容、格式、表述和管理上, 都应该适应举证责任倒置的新形式[3]。目前, 医疗机构承担举证责任是处理医疗纠纷的重要环节, 病历是医患双方关注的焦点, 同时也是法院采信的重要证据, 护理记录作为病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显得非常重要。将护理病历书写纳入护士培训、考核计划, 确保护理质量的提高。在护理工作中, 注意病情记录的连贯性及完整性, 加强环节监控和终末监控相结合, 随时检查住院病人的护理记录,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使护理记录力求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4.4 加强护患沟通, 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避免矛盾和纠纷。护理人员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与技巧性, 在护理工作中积极与病人沟通交流, 使用文明语言, 对病人提出的疑问, 以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用通俗易懂, 个性化语言, 结合病人实际情况向其说明诊疗护理计划及注意事项。对某些语言和行为过激的病人家属应心平气和地解释和安慰。护士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学会倾听,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提高沟通能力与技巧。平时要进行心理学、人文科学等方面的训练, 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 给患者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同时更要充分从病人的角度出发, 尊重理解病人, 建立起和谐的护患关系。

总之, 护理人员应该在充分认识风险的基础上, 不断加强新知识的学习和新技术的掌握,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增强法律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 严格把各项护理制度落到实处, 真正实现医患关系的和谐, 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改进措施。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100例患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同时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归纳总结了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结论 护理人员应增强风险意识, 加强对患者病情监测, 规范护理操作、护理记录书写及护理行为, 加强护患沟通, 确保护理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体会

参考文献

[1] 左月燃.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49~92.

[2] 富川华.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J].临床护理, 2007, 24 (4) :470.

心脑血管内科范文第3篇

[摘要]目的 分析并评价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心血管内科在时间段201 5年11月~2016年5月期间共收治各类疾病患者200例,将其作为观察对象。200例患者应用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处理,对照组、观察组中分别纳入患者10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观察组患者应用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干预。以护理总有效率为观察指标,对比评价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100例患者护理期间护理总有效率为95.00%(95/100),对照组为76.00%(76/1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的实施对心血管内科患者临床护理有积极效果,可显著提高护理有效率,值得推广实践。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评估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日益严重,中老年人群作为心血管内科各类疾病的高发人群,如何对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已成为临床高度重视的课题之一。由于心血管内科收治病种多且复杂,患者在治疗期间面临极高的护理风险,护理难度大,护理人员是否能够掌握各类护理风险的评估与预防方法已成为影响临床护理效果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分析并评价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中将在时间段2015年11月~2016年5月期间于我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各类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共200例,随机分组下展开对照研究,相关数据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5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各类疾病患者200例作为观察对象。200例患者应用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处理,对照组、观察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分别为:对照组男53例,女47例,年龄32~80岁,平均年龄(52.3±3.5)岁;观察组男51例,女49例,年龄30~82岁,平均年龄(53.6±2.8)岁。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對照组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应用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干预。首先对患者潜在各类护理风险进行识别:①多数患者受疾病本身、家庭条件、社会、经济压力等因素影响,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②部分患者缺乏遵医意识,依从性差,对治疗护理相关操作的配合度低下;③多数患者年龄大,且合并存在其他并发症,在治疗期间容易出现摔伤、坠床、跌倒等意外风险事件。针对所识别潜在护理风险,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包括:①与患者进行耐心沟通交流,了解患者所存在的心理障碍,纳入患者家属共同普及心理辅导相关知识,使患者形成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并发挥家属力量,正确引导患者心理状态;②普及心血管内科相关疾病的康复保健知识,通过举办健康知识讲座的方式向患者介绍各类疾病的康复保健要点,使患者及其家属形成对疾病的重视,提高依从性与配合度;③根据患者病情特点指导患者科学饮食。如高血压患者应注意对BMI的控制,适当降低三餐总摄入热量,注意降压类药物与饮食间的相互作用,如服用帕吉林类药物的患者在用药期间不得同时使用含酪胺食物(如啤酒、酸奶等);而冠脉硬化心脏病患者则应当注意限制碳水化合物、脂肪一类摄入量,以帮助患者控制体脂。

1.3观察指标

以护理总有效率为观察指标,对比评价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的差异。护理效果判定依据为:①优:指患者接受护理期间无任何并发症以及护理风险事件,患者遵医嘱性高;②良:指患者接受护理期间未见任何并发症出现,面临少许护理风险但未产生严重事件,患者遵医嘱性较高;③可:指患者接受护理期间有轻微并发症,面临部分护理风险但未产生严重事件,患者遵医嘱性一般;④差:指患者接受护理期间有合并任何并发症,面临较大护理风险且产生严重事件,患者遵医嘱性差。护理总有效率=优+良。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护理总有效率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100例患者护理期间护理总有效率为95.00%(95/100),对照组为76.00%(76/1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心血管内科疾病是涉及到血管、心脏的循环系统疾病,既往报道中认为心血管内科相关疾病的发生与血管粥样硬化病变有直接关联性。加之本科室患者多存在合并症,且年龄偏高,因此在治疗期间潜在大量护理风险,包括焦虑抑郁、遵医依从l生差、以及意外风险高等。针对上述风险,本研究中观察组10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还实施风险预防措施,结果显示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的实施对改善护理总有效率有确切价值。提示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进行全面且细致的风险评估,为患者制定具有个性化特点的高校护理方案,以改善满意度,促进临床护理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的实施对心血管内科患者临床护理有积极效果,可显著提高护理有效率,值得推广实践。

心脑血管内科范文第4篇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110例,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纠纷投诉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综合满意度、护理质量控制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制定良好的防范措施,使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明显增强,层层把关,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消除各种不安全隐患,得到很好的效果及患者的好价,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血管;护理风险管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051

近年来,心血管内科疾病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已成为高风险的内科之一,患者多数病情严重,其部分原因是由于护理工作中存在不安全因素所导致。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有存在不确定的有害因素,有可能直接或间接致患者伤残或死亡[1]。有效的风险管理可减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防止医疗差错及纠纷,为了尽可能避免护理风险因素对患者造成的不利影响,通过分析现有护理风险,制定良好的防范措施。本文选择于2011年3月——2012年3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效果,具体信息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中男66例,女44例,年龄35-78岁,平均(588±55)岁。其中心肌梗死患者23例,冠心病42例,高血压20例,心律失常5例,心绞痛9例,心力衰竭6例,心肌炎5例。将年龄超过80岁、存在认知障碍与精神病、肝肾功衰竭的患者排除在外,随机按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划分,两组在一般情况上具有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管理,实验组同时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如下:

121健全管理制度防范差错事故的发生及确保医疗安全,必需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做好护理风险管理的基础,充分考虑心血管病房特点以建立安全管理措施,制定突发抢救对策,加强风险预防。对患者的心理情况、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输液外渗、坠床等危险事故进行准确的评估;院方加强对护理人员应急措施的教育指导,保证护理人员能够熟练地掌握、能够独立处理可能发生的紧急事件;对于已经出现的护理事件,科室必须给予充分的说明,弄清事件发生的时间、原因以及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并且总结分析并且制定应对对策[2]。

122建立管理组院方建立护理质量组,护士长任职组长,其他护理人员担任成员。组长制定每周和每月的工作方案,并且检查各项目和将结果反馈,通过定期组织小组成员分析总结,制定针对性的完善措施。

123临床用药患者在实施硝酸甘油护理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家属与患者讲述其可能发生的副作用,如头晕、心悸等表现,主要是由于药物引起头部血管的扩张。因为,为避免患者用药后发生低血压,建议患者用药后需卧床休息;在静注硝酸甘油过程中需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避免意外事故出现;患者在服用洋地黄类药物之前需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与心率,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做好病情的记录与交接工作。

124输液外渗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巡视,如果发现患者存在液体外渗的情况,需要立即拔针,升压药物外渗时,要及时应用25%的硫酸镁湿敷,用保鲜膜覆盖效果比较好[3]。

125完善安全管理病床边缘要安装护栏,走廊要设防护栏杆,洗手间安装扶手,地面保持干燥,同时要在醒目的地方挂警示标识起警示作用,预防患者坠床或跌倒意外事件。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实验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纠纷投诉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综合满意度、护理质量控制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及提高,护理质量也越来越高要求。而心血管内科的患者有增高趋势,其原因多为护理工作中有存在不安全因素所导致护理风险管理的风险因素有意外事件因素、药物因素、管理因素、人为因素等[4]。因此,医护人员提高自身特点进行相应护理,制定良好的防范措施尤为重要[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心血管内科护理通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后,实验组风险事件发生及护理纠纷投诉都低于对照组,综合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控制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制定良好的防范措施,使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明显增强,层层把关,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消除各种不安全隐患,得到很好的效果及患者的好价,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晓惠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1,40(5):375-376

[2]郑建萍,吴欣娟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促进护理质量提升[J]护理管理杂志,2012,4(8):27

[3]胡静,张红,金杰,等多巴胺致组织损伤早期处理方法的实验研究护理研究杂志,2011,15:200-201

[4]郑红,张红虹脑外科病房常见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天津护理,2010,l4(1):42-43

[5]韦柳青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病房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6):264

心脑血管内科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 均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诊断标准。其中男57例, 女43例, 最小年龄为24岁, 最大年龄为81岁, 平均年龄为 (57.15±6.08) 岁, 最短病程为1年, 最长病程为33年, 平均病程为 (14.73±3.55) 年。其中扩张性心脏病患者18例, 心率失常25例, 冠心病28例, 高血压24例, 其他心血管疾病5例。另选取同期接受治疗的心血管内科未感染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性患者48例, 女性患者52例, 最小年龄为21岁, 最大年龄为88岁, 平均年龄为 (59.38±7.41) 岁, 最短病程为1年, 最长病程为31年, 平均病程为 (15.89±4.83) 年。其中扩张性心脏病患者15例, 心率失常22例, 冠心病27例, 高血压24例, 其他心血管疾病12例。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组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 统计其抗生素应用情况、应用抑酸剂、侵袭性操作、患者住院时间、心功能以及合并症发生情况等方面, 并进行比较分析。

1.3 统计方法

该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对比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感染部位分布情况

观察组患者感染部位为皮肤软组织感染者8例 (8.00%) , 胃肠道感染者13例 (13.00%) , 泌尿系统感染者14例 (14.00%) , 上呼吸道感染者21例 (21.00%) , 下呼吸道感染者44例 (44.00%) 。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因素

两组患者的抗生素应用情况、应用抑酸剂、侵袭性操作、患者住院时间、心功能以及合并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医院感染已经成为了心血管内科患者感染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对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如果没有及时的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 会使患者的病情加重, 影响预后的效果[3,4]。心血管患者会由于多种危险因素引起临床感染, 如该文研究显示多为抗生素药物使用、应用抑酸剂、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心功能以及合并症等多种因素。由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一般会使用气管插管和静脉导管等侵入性的操作, 如果处理不当, 会造成患者的鼻咽部粘膜出血损伤, 发生血液感染等现象, 导管在患者的身体内存在的时间越长, 会使感染的发生率越高。患者的住院时间越长, 也会在不小心的情况下发生患者身体交叉感染的现象。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 患者因为广泛的使用预防性药物, 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的健康情况, 但是也会增加患者的感染发生率[5]。心血管内科疾病在住院的期间出现感染情况是无法避免的, 所以要加强护理人员的自身工作责任意识, 提高对心血管内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全面认识, 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进行常规性的护理和综合性的护理措施, 改善患者的基础疾病, 提高患者的机体抵抗力, 尤其是老年人患者, 在进行治疗时要尽量的减少因经验使用药物的现象, 在进行无菌操作时, 要严格的按照规定进行操作, 减少或者是避免进行侵入式操作, 控制患者的住院时间, 预防患者出现交叉感染的现象[6,7]。

总而言之, 在心血管内科的患者临床治疗中, 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自身专业操作, 根据患者的自身疾病情况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按照规定进行严格的操作, 以便最大限度的对患者的感染发生率进行控制。

摘要: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在该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 均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诊断标准;另选取同期接受治疗的心血管内科未感染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 统计其抗生素应用情况、应用抑酸剂、侵袭性操作、患者住院时间、心功能以及合并症等方面,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感染部位为皮肤软组织感染者8例, 胃肠道感染者13例, 泌尿系统感染者14例, 上呼吸道感染者21例, 下呼吸道感染者44例。②两组患者的抗生素应用情况、应用抑酸剂、侵袭性操作、患者住院时间、心功能以及合并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医护人员应重点保护并且实时监控有合并症的患者, 准确把握其适应性, 严格进行侵入性操作。对已发生感染的患者应该提前进行药敏检查, 并且根据结果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指导, 待患者病情有所好转并已达到出院条件时方可为其办理出院手续。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感染,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赵文丽.130例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36) :560-561.

[2] 钱红翠.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3 (1) :92-93.

[3] Obeid, K M, Szpunar S, Khatib R, et al.Long-term outcomes of cardiovascular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in patients with staphylococcus aureus bacteremia[J].PACE, 2012, 35 (8) :961-965.

[4] 林小劲.256例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 3 (2中旬刊) :56-57.

[5] 马晓丽.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114例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34) :231-232.

[6] 黄伟丽, 孙迎娟.心血管内科患者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 :316-317.

上一篇:肾病内科下一篇:腹腔镜

热门文章

心脑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