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范文

2023-12-14

腹腔镜范文第1篇

1 腹腔镜的处理方式

1.1 清洗、干燥

(1) 保湿:防止血液、黏液、分泌物、蛋白质等物质变化凝固, 保证清洗效果[1]。手术完毕, 立即用流动水冲洗器械后, 使用沾有腹腔镜浸泡液 (配置好的“迈瑞斯”多酶清洗液, p H值中性) 的无尘布包好腹腔镜送到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处理。 (2) 拆卸:在去污区核对好数目后, 检查器械有无破损, 将光学试管单独清洗干净, 浸泡在配置好的多酶清洗液中 (“鲁沃夫”多酶清洗液, 浓度为1∶270) 5min后拿出漂洗干净, 单独放置。然后将腹腔镜彻底拆卸, 拆卸成可拆卸单位的最小化, 拆卸下的胶垫、螺丝等小配件放进小物件清洗盒内以防遗失。拆卸时动作要轻、稳以保护器械功能, 防止损坏。 (3) 冲洗:将所有拆卸好的腹腔镜配件用流动的自来水进行冲洗管腔和关节, 用专用毛刷进行充分刷洗, 再用高压水枪对管腔内进行冲洗;工具刷清洗每个器械后进行清洗、消毒、干燥等处理。 (4) 分洗:拆卸好的腹腔镜, 按照腹腔镜厂家培训知识进行清洗分类, 能用超声清洗机清洗的放入超声清洗机的网筐内, 放入配好的多酶清洗液 (鲁沃夫1∶270) 在超声清洗机中清洗5~8min, 器械必须浸泡在溶液下面, 尽量放置在清洗机的中心位置, 并用注射器抽取多酶清洗液将管腔内的空气排净;不宜用超声清洗机清洗的器械, 则浸泡在多酶清洗液中10min并在液面下刷洗, 管腔类器械要接上灌流器灌流, 光学试管不要放入超声机内清洗[2]。 (5) 用流动的纯净水, 将用多酶清洗液的腹腔镜漂洗干净, 并用高压水枪将管腔内和关节处冲洗干净。 (6) 检查清洗效果: (1) 放大镜法:用5倍的放大镜检查腹腔镜的表面、关节、管腔内, 如有残留血渍、脂肪等有机污染物应重新进行一次清洗程序;如有锈渍、水垢等应进行除锈处理。 (2) 白纱布法:用气枪将内残留的水吹到4层白纱布上, 如白纱布变色, 则清洗不合格, 需重新进行一次清洗程序, 如白纱布不变色则为合格。 (7) 除锈、润滑:将有锈渍的腹腔镜配件用配置好的“鲁沃夫” (1∶7) 除锈剂进行除锈处理, 如腹腔镜配件是不锈钢的, 表面有水垢则使用除水垢剂处理[3]。将漂洗好的腹腔镜配件放入配置好的“鲁沃夫” (1∶15) 润滑剂浸泡30min, 润滑剂及除锈剂需用蒸馏水配置。 (8) 干燥、包装:将清洗合格润滑好的腹腔镜配件的表面和关节用电吹风吹干, 管腔内用气枪吹干, 送到检查包装区进行检查包装, 包装材料有无纺布和纸塑包装袋, 无纺布需双层, 纸塑包装袋大小要适宜, 包内放专用指示卡, 包外贴专用指示胶带, 进行灭菌。

1.2 灭菌

将包好的腹腔镜采用低温等离子或环氧乙烷灭菌器进行灭菌。

(1) 灭菌物品的摆放:用纸塑包装袋包装的器械要平放在载物架上, 透明侧应朝同一个方向, 用无纺布包装的器械应单层摆放于载物架上, 以加大与过氧化氢或环氧乙烷的接触面积, 确保灭菌效果。 (2) 灭菌过程监测:灭菌完成自动打印条码, 内容包括:运行次数、灭菌日期、运行状态、压力值、灭菌剂、灭菌温度、溶液量、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运行时长、灭菌全过程, 灭菌的化学指示胶带和化学指示卡变化合格。 (3) 生物监测:生物监测采用的是嗜热脂肪芽孢杆菌自然式生物指示剂, 监测管和阳性对照管均置于56°C生物培养箱中培养24h, 观察并记录结果。监测管指示剂无变化仍是本色, 阳性对照管是黄色, 判断为灭菌合格。

2 讨论

腹腔镜手术器械精密易损, 价格昂贵, 因此, 设专人负责处理, 要求工作人员操作熟练, 处理时间充足, 以提高腹腔镜的清洗、保养和灭菌质量, 防止器械损坏, 使用功能得到保证。同时也降低了腹腔镜由于清洗不彻底灭菌失败等原因而引起手术感染的危险。腹腔镜结构复杂, 在清洗的流程中, 工作人员动作要轻, 在不损伤器械的前提下, 清洗要彻底, 建议使用腹腔镜专用多酶清洗剂, 提高清洗效果及更好地保养器械。建议每周对腹腔镜进行一次彻底保养, 以保证手术使用质量, 需特别注意的是腹腔镜必须清洗彻底干净, 干燥充分, 才能保证灭菌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的清洗、保养的最佳模式。方法 从腹腔镜的回收、拆卸、清洗、除锈、润滑、保养到灭菌的全过程, 规范腹腔镜的清洗、保养及灭菌的操作流程。结果 通过专人专职标准化操作流程, 对腹腔镜进行清洗、保养及灭菌, 使腹腔镜的清洗质量得到提高, 器械损坏减少, 使用功能得到保障。结论 加强腹腔镜清洗、保养及灭菌的质量, 可以使腹腔镜的使用寿命延长, 从而降低医疗成本, 提高效益。

关键词:腹腔镜,清洗,保养,灭菌

参考文献

[1] 黄皓, 刘葆华, 詹德群.手术器械保湿处理对清洗效果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 (9) :1032~1033.

[2] 周建平, 汪文莉.鲁沃夫清洗液在内镜清洗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 2006, 16 (11) :1259~1260.

腹腔镜范文第2篇

1 临床资料

2009年12月至2010年11月, 我院开展全麻下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治疗50例, 年龄21~42岁, 均符合以下条件:患者无腹腔内出血, 生命体征平稳, B超证实宫内无妊娠囊, 附件异位妊娠包块最大直径不超过5cm, 血β-HCG≤4000U/L。腹腔镜治疗后, 平均住院日7.52d, 术后天数5.18d, 术后有1例出现上腹不适, 2例恶心呕吐, 无咽喉不适及术后感染, 经过医护精心治疗和护理, 均痊愈出院。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1) 术前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住院后需要立即手术治疗, 而腹腔镜患者均是首次接受腹腔镜治疗, 对治疗过程、治疗反应、治疗效果等不了解, 存在焦虑恐惧的紧张心情, 思想压力大, 治疗信心不足[2], 特别是对生育有要求的患者, 护士耐心细致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腹腔镜手术的过程, 手术方式及优越性, 让患者增加对腹腔镜的了解, 但患者也应理解存在腹腔镜手术方法的改变或中转经腹手术的可能性, 取得患者思想上的配合, 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 护理计划:患者入院进行全面评估, 了解患者一般信息和腹痛情况,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嘱患者不得外出, 绝对卧床休息, 制定护理计划。

(3) 术前准备:协助患者做好术前各项化验、B超、心电图、胸片等检查, 备血, 做好皮肤准备, 用松节油, 消毒棉签擦净脐内污垢彻底清洁脐孔, 防止术后打孔处伤口感染, 但切勿用力过大, 以免损伤脐部。术前放置一次性气囊导尿管, 保持膀胱空虚, 以免术中遮挡手术视野。手术前禁食禁水。

(4) 术前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0.1g及阿托品0.3mg减轻患者焦虑及口咽分泌物, 减轻麻醉药的毒副反应, 使麻醉过程平稳。

2.2 术后护理

2.2.1 卧位

患者术后给予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 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 必要时及时吸出口腔或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2.2.2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

每30分钟监测1次,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病情稳定后每4小时监测1次。同时严密观察腹部伤口有无渗血, 决不能因腹腔镜伤口小而忽略对其观察[3]。

2.2.3 氧气吸入术后给予吸氧3h, 氧流量2L/min, 防止二氧化碳气腹造成的高碳酸血症。

2.2.4 避免意外伤害患者在麻醉未清醒前常有躁动不安, 应加以保护, 并注意保暖。

2.2.5 做好各种引流管的护理

妥善固定尿管、腹腔引流管, 注意观察和记录尿量、腹腔引流量及性质, 如尿色鲜红, 有损伤输卵管及膀胱的可能, 尿量过少, 应检查有无打折或液体量输入不足, 尤其注意腹腔有无出血、渗液等情况, 出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 术后12h拔除尿管。

2.2.6 雾化吸入

全麻气管插管患者多有咽喉肿痛, 术后给予生理盐水30m L、庆大霉素8万U、α-糜蛋白酶4000U雾化吸入, 每天1次, 连续3d, 有利于减少咽喉不适症状。

2.2.7 饮食护理

患者术后禁食6h, 6h后可进流质食物, 避免进糖类、奶类、产气食物, 防止腹部胀气。术后第2天进普食, 少食多餐。

2.2.8 活动患者手术麻醉清醒后可行床上运动, 勤翻身, 术后12h下床活动, 以利肠蠕动, 防止肠粘连。

2.2.9 疼痛

在麻醉清醒后, 部分患者有轻微的伤口疼痛, 可给予双氯酚酸钠塞肛, 效果较好。或者取舒适卧位, 分散注意力即可。

2.2.1 0 出院指导

休息1个月, 1个月内禁盆浴和性生活, 注意会阴的清洁。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2个月后门诊复查, 如果发生阴道大量出血、腹痛情况, 随时来院治疗。

总之, 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具有手术时间短, 手术创伤小, 出血少, 住院时间短, 手术恢复快, 粘连少, 切口美观等优点, 然而, 这项新手术的开展, 对护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严密观察和有效护理是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患者的关键。

摘要:对50例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患者, 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 达到提高患者治愈率, 减轻患者痛苦。

关键词:腹腔镜,异位妊娠,护理

参考文献

[1] 丰有吉, 沈铿.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67~68.

[2] 周娟.78例异位妊娠患者的护理体会[J].现代护理, 2007, 13 (11) :1005.

腹腔镜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9月采用腹腔镜治疗小儿疝气200例, 其中男性患儿117例, 女性患儿83例, 年龄7个月~7岁, 平均年龄3.5岁。单侧疝气187例, 双侧疝气13例。

1.2 麻醉方法

患儿术前禁食6h以上, 禁饮4h, 清洁皮肤, 麻醉前30min肌肉注射0.01mg/kg阿托品, 入室后取仰卧位, 肌注氯胺酮5mg/kg, 待患儿入睡, 常规监测血压 (BP) 、血氧饱和度 (SPO2) 、心率 (HR) 、心电图 (ECG) , 开放静脉, 麻醉诱导依次静注异丙酚2mg/kg、芬太尼2μg/kg、阿曲库铵0.5mg/kg经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 然后连接麻醉呼吸机, 以麻醉机控制呼吸, 潮气量为10mL/kg, 频率为, 20次/min, 吸呼比为1∶2, 氧流量1~2L/min, 持续静注异丙酚6~7mg/ (kg·h) 维持麻醉, 必要时追加芬太尼和阿曲库铵。全组术后未出现创面明显出血、反流窒息、恶心呕吐及苏醒后烦躁不安。诱导过程观察患儿有无呛咳、分泌物增加以及心律变化。患儿全程监测血压 (BP) 、血氧饱和度 (SPO2) 、心率 (HR) 、心电图 (ECG) 。在腹腔镜下于腹股沟疝孔上缘做切口, 约为0.2cm, 用疝修补针涤纶线缝扎, 术中避免损伤精索及输精管, 检查腹腔内疝环口缝扎情况无出血, 协助医生缝合伤口。术后待患者意识和自主呼吸恢复, 有咳嗽、吞咽反射, 脱氧呼吸SPO2保持95%以上时拔出导管。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表1)

通过表1可以看出本组患儿在诱导前、插管前、插管时以及插管后, 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等指标稳定。所有患儿均一次完成气管插管。单侧平均手术时间为22min, 双侧平均手术时间为38min。术后住院2~6d, 平均住院时间为4.1d。本组患儿治愈194例, 治愈率97.0%, 无血肿、出血等并发症。

3 结语

小儿疝气俗称“脱肠”, 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外科疾病, 发生率为1%~4%[2], 早产儿发生率更高, 且可能发生于两侧。小儿疝气治疗采用腹腔镜手术越来越得到临床的认可, 手术时间一般在1h以内, 腹腔镜具有创伤小、疼痛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伤口愈合快、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小儿由于其本身各种脏器发育尚不成熟, 呼吸、循环系统受气腹干扰较成人明显, 所以小儿腹腔镜手术多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异丙酚抑制心肌作用, 扩张外周血管, 使血压下降, 不会导致心率加快, 氯胺酮能兴奋心血管, 小剂量就能够发挥强效镇痛, 而无心脏和呼吸抑制, 应用氯胺酮、异丙酚即减少了异丙酚对心血管的抑制作用, 又防治了氯胺酮的兴奋心血管作用, 使循环系统稳定, 维持时间长, 且无呼吸抑制, 血液动力学稳定;阿曲库铵是一合成双季铵酯型的苄异喹啉化合物, 中效的、非去极化肌肉松弛剂, 主要通过霍夫曼快速代谢[3], 作用时间不受肝肾功能影响, 作用迅速, 起效时间快, 能提供良好的肌松效果使插管一次成功, 能使患者尽早恢复意识、自主呼吸, 及时拔除气管导管。术前把握好对患儿的禁食禁饮时间, 防止吸入麻醉诱导时食物反流误吸, 全程监测血压 (BP) 、血氧饱和度 (SPO2) 、心率 (HR) 、心电图 (ECG) 。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腹腔镜治疗疝气麻醉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9月采用腹腔镜治疗小儿疝气200例, 采取氯胺酮、异丙酚、芬太尼、阿曲库铵诱导行气插管, 维持肌松, 手术方法采用腹腔镜治疗, 术前、术中和术后监测血压 (BP) 、血氧饱和度 (SPO2) 、心率 (HR) 、心电图 (ECG) 。结果 患儿在诱导前、插管前、插管时以及插管后, 各项稳定比较。所有患儿均一次完成气管插管。单侧平均手术时间为22min, 双侧平均手术时间为38min。术后住院2~6d, 平均住院时间为4.1d。本组患儿治愈194例, 治愈率97.0%, 无血肿、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氯胺酮、异丙酚合用即减少了异丙酚对心血管的抑制作用, 又防治了氯胺酮的兴奋心血管作用, 使循环系统稳定, 维持时间长, 且无呼吸抑制, 血液动力学稳定;阿曲库铵作用迅速, 起效时间快, 能提供良好的肌松效果使插管一次成功, 能使患者尽早恢复意识、自主呼吸, 及时拔除气管导管, 应用于小儿麻醉在临床上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小儿,腹腔镜,疝气,麻醉

参考文献

[1] 梁敬柱.106例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 2011, (2) :493~494.

[2] 刘因明.腹腔镜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 2010, 10, 30 (7) :81~82.

腹腔镜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5例, 男45例。女40例。ASAⅠ~Ⅲ级, 年龄24~82岁。术前常规检查CEX、ECG。手术种类:输尿管结石行切开取石15例;肾囊肿去顶减压45例;肾萎缩无功能行肾切除术9例;肾上腺肿瘤切除11例;肾肿瘤行肾切除2例;肾结石行肾盂切开取石2例;输尿管癌行肾输尿管切除术1例。

1.2 麻醉方法

术前常规给予阿托品0.5mg, 鲁米那100mg肌肉注射。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 连续监测收缩压 (SP) 、舒张压 (DP) 、心率 (HR) 、心电图 (ECG) 、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 , 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测PETCO2。麻醉诱导:静脉注射芬太尼0.2μg/kg、异丙酚2~2.5mg/kg和阿屈库铵0.6mg/kg, 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 机械通气, 潮气量8~10mL/kg, 呼吸频率10~12次/min, 吸呼比1∶2, 吸入氧浓度80%, 氧流量2~3L/min, 维持SPO2>95%, PETCO232~40mmHg, 术中根据PETCO2, 调节呼吸频率及潮气量。以维持PETCO2在正常水平。麻醉维持:静脉输注芬太尼0.1~0.2μg/ (kg·h) 及异丙酚4~6mg/kg, 间断静脉注射阿曲库胺0.3mg/kg, 手术结束前1h停用芬太尼及阿曲库胺。手术结束前30min, 异丙酚降至1~2mg/kg。麻醉时间1.5~4h。

1.3 观察项目

术中常规监测患者BP、HR、SPO2、PetCO2及ECG。

2 观察结果

在CO2气腹前及气腹后各时段比较见表1。【收稿日期】2011-06-19

注:与气腹前比较, *P<0.05

气腹建立后, PetCO2开始升高, 通过增加呼吸频率及潮气量, 降低气腹压力, 以维持PetCO2正常。少数病例, 每分钟通气量最大的增至气腹前通气量的2.5倍, 有6例仍继续升高, 达80mmHg, 停止充气及手术, 20min后PETCO2恢复正常继续手术, 有8例手术结束后发现广泛皮下气肿。次日全部恢复正常。

3体会

腹腔镜手术, 人工气腹引起PaCO2升高, 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胸肺顺应性下降导致的肺泡通气量下降, 但更重要的是二氧化碳通过腹膜的快速吸收。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约占机体二氧化碳总排出量的20%~30%, 人工气腹引起的PaCO2升高一般通过增加肺泡通气量10%~25%即可消除[1]。而后腹膜腔腹腔镜手术与腹腔腹腔镜手术不同, 前者为人工分离的疏松结缔组织形成的“人工间隙”, 无腹膜覆盖, CO2气体直接注入组织间隙, 甚至直接进入裸露的血管, 导致PetCO2迅速上升;加之肾垫高位及肺顺应性对呼吸的影响。硬膜外麻醉, 对呼吸有抑制作用, 无法代偿快速上升的CO2, 导致严重的高CO2血症, 会产生严重后果, 故不适宜行气腹下后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 由于通气量大, 麻醉药用量大及麻醉气体的影响等因素, 不列入首选。以选用气管插管全凭静脉复合麻醉为宜。气管插管全凭静脉复合麻醉, 能及时对呼吸进行有效的管理, 同时配合气腹压力大小的调节及手术操作, 在实时监测PETCO2的情况下, 可以避免严重的高CO2血症的发生, 保证病人的安全。本组病例全部采用气管插管全凭静脉复合麻醉, 顺利完成手术。

综上所述, 气腹下后腹腔镜手术, 需选择气管插管全凭静脉复合麻醉, 才能有效的进行麻醉管理, 维持呼吸循环的稳定。麻醉过程中, 必须进行PetCO2监测, 才能避免严重的高CO2血症发生, 保证病人的麻醉手术安全。

摘要: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手术麻醉过程中人工气腹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 总结2004年8月至2010年10月85例实施后腹腔镜手术的病人的临床资料, 麻醉方法, 对CO2气腹前后的SBP、DP、HR、SPO2、PetCO2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气腹后10min及气腹后60min, SBP、PetCO2明显上升, 与气腹前比较, P<0.05。与文献腹腔腹腔镜手术相对比, 后腹膜腔腹腔镜手术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更大。结论 后腹膜腔腹腔镜手术的麻醉选择全凭静脉麻醉, 特别注意预防处理高CO2血症的发生是麻醉的关键。

关键词:后腹腔镜,高CO2血症

参考文献

腹腔镜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13例, 其中男38例, 女75例, 年龄21~73 (中位年龄47.5) 岁。急性结石性胆囊炎108例,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5例。合并有糖尿病者8例, 高血压13例, 心电图有不同程度改变的32例, 不同程度肝硬化9例, 既往有腹部手术史11例。发病24h入院者72例24~72h者39例, 超过72h者2例。

1.2 临床表现

113例患者以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发热、局部腹膜炎体征入院。其中上腹痛113例, 伴右上腹可扪及肿大胆囊14例, 恶心呕吐98例, 发热51例, 腹胀56例。

1.3 麻醉与手术方法

采用全麻, 手术操作方法采用四孔法, 顺行、逆行或顺逆相结合的方法切除胆囊。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根据术中情况部分患者转开腹手术。

2 结果

4例中转开腹, 其中3例因胆囊严重粘连, 1例胆囊三角区大出血。术中无胆管损伤, 术后未发生腹腔出血、胆漏等并发症。手术时间48~160min, 平均95min。无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次日嘱患者下床活动, 术后24~48h胃肠功能恢复。腹腔引流管于术后48~72h无引流物, B超提示腹腔无积液后拔除。本组113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 住院时间4~7d, 平均5.2d。

3讨论

LC在国内外已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 以微创、痛苦少、恢复快为特点, 深受外科医师普遍承认和喜爱。LC手术指征:术前应详细了解病史, 结合B超和胆囊造影结果来推断病变的轻重, 手术的难易程度。胆囊结石病史短, 疼痛发作次数少并易控制, 术前B超提示胆囊壁光滑, 壁厚度<0.4cm, LC手术一般都能顺利的完成。手术操作要点:套管针穿刺时应采取螺旋式转入, 便于控制深度, 预防内脏损伤。本组11例有腹部手术史者均未中转开腹, 亦无并发症。

解剖Calot三角是LC手术的关键, 应先解剖后三角, 沿胆囊壶腹部向下分离, 尽量明确三管一壶腹 (肝总管、胆囊管、胰管、胆囊壶腹) 的相互关系, 再钳夹离断胆囊管, 遇到Calot三角明显充血水肿, 炎性增厚严重粘连, 一味追求解剖而强性分离, 易造成肝外胆管损伤[1]。可以采取逆行切除胆囊或胆囊大部分切除最为安全。剥离胆囊时要寻找到肝脏与胆囊之间的层面, 过深胆囊床易出血, 过浅胆囊易破, 胆汁和结石溢出而污染腹腔。中转开腹指征:在LC手术中凡遇到腹腔广泛粘连无法分离;Calot三角严重粘连解剖不清, 胆囊逆行切除有困难;术中大出血在镜下不能有效地控制[2];术中高度怀疑或已经发现胆管及其它脏器损伤, 切勿片面追求成功率而勉强镜下操作, 应避免大出血、损伤胆管及邻近脏器等并发症, 立即中转开腹手术。要意识到果断中转开腹手术不是LC的失败, 引起并发症才是手术失败。

LC术中出血的原因, 主要有: (1) 胆囊动脉变异较多, 容易损伤造成出血。 (2) 胆囊动脉侧壁钩破喷血。解剖胆囊三角时切割未能将组织充分钩起, 钩的角部仍与后侧的胆囊动脉接触, 电凝时损伤胆囊动脉。 (3) 胆囊三角结构不清。如不能区分组织系胆囊动脉或粘连条索而冒然离断亦可造成出血。 (4) 胆囊动脉从钛夹中滑脱。如胆囊动脉只用单个钛夹施夹, 且离断胆囊动脉又太靠近钛夹, 则可致胆囊动脉并从钛夹中滑脱回缩出血。 (5) 胆囊三角脂肪堆积过厚。分离脂肪组织显露胆囊动脉时也易造成损伤。 (6) 未处理胆囊动脉即行胆囊逆行切除。此时常易导致胆囊动脉分支切断而出血。在胆囊动脉出血的处理上, 我们总结术者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无需十分刻意寻找胆囊动脉和变异的血管。少量的出血、渗血可用电凝或事先放置分离组织旁的纱条压迫止血。大的出血应即刻用左手抓持钳钳夹出血点止血[3], 强调“暴露良好, 视野清晰, 看准出血, 夹住破口, 准确上夹”。本组有1例因胆囊三角区发生大出血而中转开腹。

总之, 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能, 良好的心理素质, 注重LC术中胆囊动脉出血的防范和正确处理, 避免盲目止血, 掌握中转开腹时机, 是保证手术成功并避免发生肝胆管损伤等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及经腹腔镜胆囊切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13例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 113例中109例成功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例中转开腹, 其中3例因胆囊严重粘连, 1例胆囊三角区大出血。术中无胆管损伤, 术后未发生腹腔出血、胆漏等并发症。手术时间48~160min, 平均95min。全部治愈出院, 平均住院5.2d。结论 急性胆囊炎早期行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取的良好的治疗效果, 具有创伤小, 出血少, 康复快的优点。

关键词:腹腔镜急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

参考文献

[1] 陈永京, 刘忠民, 高峰, 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60例Calot三角解剖与临床[J].中国内镜杂志, 2005, 11 (2) :196~197.

[2] 罗晓明, 黄兴乐, 江源源, 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大出血的防范及处理对策[J].海南医学, 2006, 17 (7) :128, 143.

上一篇:心脑血管内科下一篇:腹腔穿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