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文化论文范文

2024-03-09

造物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

造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当原始人拿着一块石头砸向另一块石头时, 其实造物的观念就产生了。造物一词在中国古代的语意中与西方“design” (设计) 的含义相接近。当然还有诸如“意匠”、“酬策”等词语也有所相似。《考工记》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最早的关于工种规范的工艺著作, 其书中就有提到:“天有时, 地有气, 材有美, 工有巧, 合此四时然后可以为良”。其实这是古人的一种顺应天时, 适应地气的朴素的自然造物观念。著名工艺美术史论家张道一教授曾经对“造物”一词提出过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 “造物, 实则是人造之物, 也就是以各种物质材料, 改变其形, 偏重其利, 制成的器物。”被誉为“大道之源”的《周易》是我国古代传统自然哲学的理论根源,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就有“开物成务”的相关概念, 即通过设计而使物为人所用[1]。

二、对徽派建筑的认识

作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的徽州文化影响深远, 其中徽派建筑最为著名。

徽派建筑主要流行于古徽州地区, 部分地域还包括今天的安徽、江西、浙江等地。徽州建筑主要包括祠堂、书院、牌坊、民居等等。明代著名的造园艺术家计成曾在《园冶》中提到:“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这是对徽派建筑高度的赞美。从建筑造型上来看, 徽派建筑具有简洁朴素的外在形象。高低错落的马头墙, 黑白相应的色彩搭配, 为人们勾勒出完美并且充满韵律的结构。再从建筑的选址来看, 古人不仅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形特征合理规划, 而且所选的地址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依山傍水、坐阴朝阳, 古人在选择建筑地址时所依循的想法充满着智慧。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 徽州的祖先们不断辛勤耕耘, 创造出非常灿烂的极具特色的建筑文化[2]。

三、从造物艺术看宏村建筑的美

唐代大文豪李白曾对黟县有这样评价:“黟县小桃源, 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 人尚古衣冠。”不仅赞美了黟县优美静谧的自然风景, 也为我们描述了浓厚淳朴的风土人情。宏村就位于黟县。据调查, 宏村始建于南宋时期, 占地面积将近20公顷。宏村最早不叫宏村, 而被称为“弘村”。汪氏族谱》曾记载:“扩而成太乙象, 故而美曰宏村”, 后更名为宏村。根据《开辟宏村基址记》所记载:“入东山溪谷石栏塔水, 曲折出祈墅”。可以看出, 宏村的原址则是一片滩涂。它是通过一代又一代的宏村人不断修建与改造才使得其如此美丽。在20世纪90年代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如今人们亲切地称之为“中国传统的一颗明珠”。诚如英国著名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所说:“再也没有别的地方表现得像中国人那样热心的体现他们伟大设想‘人不能离开自然’的原则, 皇宫、庙宇等重大建筑当然不在话下, 城中无论集中的, 或是散布在田园中的宅舍, 也都经常显现出一种对‘庙宇图案’的感觉, 以及作为方向、节令、风向和星宿的象征主义”。其巧妙的布局结构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文化意蕴体现着我国传统造物追求的艺术思想[3]。

从中国传统理水造物艺术上来看, 宏村堪称典范。“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宏村人利用地势将水从外引入, 不仅将其作为生活用水、消防用水, 还为发展农业提供灌溉。徽派建筑与

大自然和谐交融, 充满着整体、统一之感。从宏村牛形的建筑空间来看, 无论是空间序列、空间结构, 都给人以生动优美之感。逶迤翠绿的大山、沃野千里的土地、自然和谐的人文气息无不彰显着造物者的神奇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门前潺潺的流水顺应地势缓缓流动, 远处山翠环抱, 构成了一幅只有陶渊明笔下的才有的世外桃源。唐代诗人杜甫曾在诗中《闷》曾说:“卷帘唯白水, 隐几适青山”。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甫对于传统民居的热爱与其廓然的胸怀。

从形式上来看, 宏村的整体造型为“牛形”。其中最为经典的设计则是月沼。《史记·田叔列传》曾记载:“夫月满则亏, 物盛则衰, 天地之常也。”又根据“花开则落, 月盈则亏”的观念, 月沼的造型被设计为半月形。月沼水面平静, 与远处的白墙黑瓦构成了一幅天然的画卷。青山绿水之间, 虚实相应、轻盈通透, 美不胜收。历经八百余年, 宏村依然伫立。它宛如一头飘逸的仙牛, 隐逸于世。单德启先生的《从传统民居到地区建筑》书曾这样说道:“中国传统民居聚落的有机生长的意义, 在于它尽可能地顺应自然, 或者虽然是改造自然, 却加以补偿, 聚落的发生和发展都充分利用自然生态资源, 节约资源, 巧妙地综合利用这类资源。形成重视局部生态平衡的‘天人合一’的生态观。”是的, 徽派建筑无不体现这种天人合一的观念。诚如著名建筑大师王澍说:“每次开始设计创作, 都不只是设计一个建筑, 而是在设计一个保有多样性和差异性的世界, 走向一条重返自然的道路”。吴良镛先生在参观宏村后赞叹道:“错落有致。布局有方, 家家流水, 古建飘香;参观宏村, 领悟规划理念之道。”其实, 徽派建筑正是由于其超然的传统造物观念使其遗世独立, 与自然和谐相处, 体现着中国的哲学观念[4]。

四、结论

徽派建筑其美观精致的外形不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而且极具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徽州这个富于特色的地理环境下一直保持其地域文明。风雨沧桑千年, 徽州建筑始终与自然和谐统一。中国传统造物观念在徽派建筑上体现着其深厚的美学内涵。徐复观先生说过:“在世界古代各文化系统中, 没有任何系统的文化, 人与自然曾发生过像中国古代一样的亲和关系”。其实徐教授所说的正是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无论从中国传统造物观念抑或是思想观念上来说, 徽派建筑艺术都将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实践中去, 为世人展现出它独特的魅力[5]。

摘要:徽派建筑源远流长, 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其独特的建筑造型为我们建造了一个精彩绝伦的物质世界。人类的造物活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既是一种文化现象, 又彰显着人类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关键词:造物,徽派建筑,传统

参考文献

[1] 李砚祖.造物之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2] 杨军.造物中的情与理[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4.

[3] 喻仲文.造物艺术与意识形态[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3.

[4] 沈爱凤.中外设计史[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4.

上一篇:穿插艺术论文下一篇:急救护理论文

热门文章

造物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