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加工液范文

2023-11-14

金属加工液范文第1篇

Hefei University 生物分离工程课程综述

题 目: 固液分离技术的概述和发展 系 别: 专 业: 学 号: 姓 名:

2013年3月 25日

固液分离技术的概述和应用

摘要:生物分离技术是上世纪末及本世纪初发展国民经济的关键技术之一。生物分离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生物产品。而固液分离技术是生物分离技术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主要概述了固液分离技术的相关知识和其在工业领域应用的情况。以及根据当今工业发展的特点,对固液分离技术的今后发展趋势作一些简要推论。

关键词:固液分离

技术

设备

应用情况

发展动向

1 前言:

固液分离是一种重要的单元操作,从液相中除去固体一般采用筛或沉淀方法,水处理中有微滤、澄清和深床过滤等方法。现有的传统固液分离技术主要集中在压滤、过滤、重力沉降等方面,它广泛的应用于医药卫生、造纸、环境保护、食品、发酵等各大行业[1]。在许多生产过程中,过滤与分离机构是关键设备之一,其技术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许多过程实现工业化规模生产的可能性、工艺过程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制品质量和能耗、环境保护等经济和社会效益[2]。在物料湿法加工过程中,固液分离工艺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因为工艺不完善首先会影响产品质量,造成物料流失,并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会更加严重,特别是颗粒悬浮液,由于其颗粒小,沉降速率慢,滤饼的孔径小,透气性差,从而导致颗粒悬浮液的分离效率降低[3]。全球水资源急剧短缺,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人们因此对固液分离工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世界各国的许多研究者在这方面的也有很多深入的研究。

2 历史发展:

最早的分离技术可以追朔到中国夏,商朝的酿酒业中的蒸酒技术;古人制糖和盐掌握了蒸发浓缩和结晶技术;用蒸馏方法从煤焦油中提取油品。十八世纪英国工业革命, 使化学工业这个巨人真正诞生和发展起来, 随之分离工程也诞生并发展起来。

1901 年英国学者戴维斯在其著作《化学工程手册》中首先确定了分离操作的概念, 1923 年美国学者刘易斯和麦克亚当斯合著出版了《化工原理》, 从而确立了分离工程理论[5]。

3 固液分离技术的概述

固液分离是指将发酵液(或培养液)中的悬浮固体,如细胞、菌体、细胞碎片以及蛋白质等的沉淀物或它们的絮凝体分离除去。从原理上讲 ,固液分离过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沉降分离,一是过滤分离。因此,固液分离设备也可以相应地分为两大类。在此基础上,根据推动力和操作特征进一步细分为若干种固液分离设备。 3.1固液分离设备

⑴过滤设备:板框压滤机,真空鼓式过滤机。 ⑵离心设备:过滤式离心机,沉降式离心机。 3.2过滤方式 ⑴常规过滤:

料液流动方向与过滤介质(能使固液混合料液得以分离的某一介面)垂直。 ⑵错流过滤

料液流向平行于过滤介质。过滤介质通常为微孔膜或超滤膜。 3.3固液分离技术的一般流程 ⑴明确分离工艺要求

在进行实验研究前,首先必须弄清所要解决的分离问题,明确各项分离工艺要求。要考虑对设备选型影响很大的一些因素。诸如卫生要求,有否毒性,是否起泡等。 ⑵确定物料的沉降特性

物料沉降特性可通过量筒沉降试验确定,方法是将物料样品放入量筒中摇匀,然后任其沉降,半小时后测量清液层高度,确定沉降速度、24小时后测量沉渣容积比。 ⑶确定物料过滤特性

物料过滤特性一般以滤饼增长率表示,可通过布氏漏斗试验确定。方法是测定过滤一定量样品所需时间,也可以采用顶部进料叶滤装置进行试验,直接测定滤饼厚度,然后计算滤饼增长率。

⑷初选固液分离设备

根据所确定的分离要求和物料分离特性来初选固液分离设备。 3.4主要的固液分离技术 ⑴絮凝

絮凝是利用电荷中和及大分子桥联作用形成更大的粒子的原理,设备有连续式、批式等。特点是使固形物颗粒增大,容易沉降,过滤、离心提高因数分离速度和液体澄清度。但它有条件严格,放大困难,引入的絮凝剂可能干扰之后的分离纯化等缺点。 ⑵离心

在离心产生的重力的作用下颗粒沉降速度加快而沉淀。离心设备有很多种,但各有优缺点,我们使用时可被具体情况而定:①高速冷冻离心机:适用于粒度小,热不稳定的物质回收,适于实验室应用。但由于容量小,连续操作困难,大规模工业应用性差。②碟片式离心

机: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应用,可连续,也可批式操作,操作稳定性较好,易放大,推广。缺点是半连续或批式操作时,出渣清洗烦杂;连续操作固形物水高,总的分离故率低。③管式离心机:批式操作,转速高,固形分离效果较好,含水低,易扩大推广,但容量有限,处理量小,拆装频繁,噪声大。④倾桥式离心机:连续操作,易放大,易工业应用,操作稳定。但对很小颗粒固形物回收困难,设备投资高。⑤篮式离心机:实为离心力作用下的过滤,适于大颗粒固形物的回收,放大容易,操作较简单、稳定,适于工业应用。缺点是批式操作或半连续操作,转速低,分离效果较差,操作繁重,离心的设备投资高,操作成本高。 ⑶过滤

过滤是利用过滤介质的孔隙大小进行分离。设备有板框式过滤机、平板(真空)过滤机、真空旋转过滤机等。特点是设备简单,操作容易,适合大规模工业应用,但分离速度低,分离效果受物料性质变化的影响,劳动强度大。 ⑷膜过滤

在传统观念中,过滤仅仅是一种过滤分离的手段,但是随着膜技术的发展,过滤已经扩展成为一种选择性滤出一定大小物质的方法。目标产物可根据设计滤出或保存在溶液中。由于膜在分离过程中,不涉及相变,没有二次污染,具有生物膜浓缩富集的功能,同时它又是一种效率较高的分离手段,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代替传统的过滤、吸附、重结晶、蒸馏和萃取等分离技术,因此,作为一种新兴的有效的生化分离方法,膜分离技术已被国际上公认为20世纪末至21世纪中期很有发展前途的重大生产技术。

膜分离是利用具有一定选择透过特性的过滤介质进行物质的分离纯化,过程的实质是物质通过膜的传递速度不同而得以分离,过程近似于筛分,不同孔径的膜截留粒子的大小不同。在分离过程中,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6]:完成物质的识别与透过、充当界面和反应场。物质的识别与透过是使混合物中各种组分之间实现分离的必要条件和内在因素;在分离中,膜作为界面,将透过液和保留液(料液)分为不相混合的两相;而作为反应场,由于膜表面及孔内表面含有可与特定溶质发生相互作用的官能团,因此可以通过物理作用、化学反应或生化反应提高膜分离的选择性和分离速度。膜分离的推动力的不同,一般有浓度差、电位差和压力差三种。常见的膜过滤有渗透、透析、电渗析、反渗透、纳滤、超滤和微滤。 ⑸萃取

在生物合成工业上,萃取也是一个重要的提取方法和分离混合物的单元操作,这是为萃取法具有:①传质速度快、生产周期短、便于连续操作,容易实现自动控制;②分离效率高,生产能力大等一系列优点,所以,应用得相当普遍。不仅对抗生素、有机酸、维生素、激素等发酵产物常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进行提取,而且近年来又开发了不使酶等蛋白质失活的双水相萃取法,已成功地应用了提取甲酸脱氢酶,α-葡糖苷酶等,但因为聚乙二酵、葡聚糖等价格较贵,所以,还未广泛使用。下面对几种萃取方法稍加介绍: a有机溶剂萃取法:依靠有水和有机溶剂中的分配系数差异进行分离的萃取法。适用于有机化合物及结合有脂质或非极性侧链的蛋白质,反胶团系统较适于生物活性物质萃取,但萃取条件严格,安全性低,活性收率低。

b双水相萃取法:依靠分离物在不相容性的高分子水溶液形成的两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分离,它的特点是:连续或批式萃取,设备简单,萃取容易,操作稳定,极易放大,适合大规模应用,将离子交换基团,亲和配基,疏水基团结合到高分子载体上形成的萃取剂可改进分配系数及萃取专一性。但成本较高,纯化倍数较低,适合粗分离。

c超临界萃取:它是利用某些流体在高于其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时具有很高的扩散系数和很低的粘度,但具有与流体相似的密度的性质,对一些流体或固体物质进行萃取的方法。它的特点是:萃取能力大、速度大,且可通过控制操作压力和温度,使其对某些物质具有选择性,正开始应用于生物工程中。缺点是设备条件要求高,规模较小。超临界萃取技术的原理及特点超临界萃取技术(SFE),是近二三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具有许多与普通流体相异的特性,如其密度接近于液体的密度,这就使得其对液体、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液体溶剂相当;其粘度却接近于普通气体,自扩散系数比液体大100倍,从而其运动速度和溶解过程的传质速率比液体溶剂提高很多。超临界流体还具有很强的可压缩性,在临界点附近,温度和压力的微小变化会引起超临界流体密度的较大变化,由此可调节其对物质的溶解能力。由于物质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随其密度增大而增大,所以萃取完成后稍微提高体系温度或降低压力,以减小超临界流体的密度,就可以使其与待分离物质分离。所选的超临界流体介质与被萃取物的性质越相似,对它的溶解能力就越强。因此,正确选择不同的超临界流体作萃取剂,可以对多组分体系进行选择性萃取,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SFE有许多传统分离技术不可比拟的优点,诸如过程易于调节、达到平衡的时间短、萃取效率高、产品与溶剂易于分离、无有机溶剂残留、对热敏性物质不易破坏等,因此,SFE在众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d反胶束萃取法:反胶束或逆胶束是表面活性剂分散于连续有机相中自发形成的纳米尺度的一种聚集物。反胶物溶液是透明的,热力学稳定的系统,若将表面活性剂溶于非极性的有机溶剂中,可使其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CMC),便会在有机溶剂内形成聚集体,这种聚集体称为反胶束。影响反胶束萃取蛋白质的主要因素有:水相pH值,离子强度,表面活性剂类型,表面活性剂浓度,离子种类等。其萃取蛋白质的应用主要有:分离蛋白质混合物,浓缩α-淀粉酶,从发酵液中提取胞外酶、直接提取胞内酶,用于蛋白质重性等。

e凝胶萃取法:凝胶是化学键交联的高聚物溶胀体,就其化学组成而言,通常可分成三大类:ⅰ疏水性有机凝胶;ⅱ亲水性有机凝胶;ⅲ非溶胀性无机凝胶。 (6)其他分离方法

其他分离方法如,一般的物理、化学方法,如破碎、干燥等。就干燥来说又有真空干燥、真空冷冻干燥、流化床干燥、喷雾干燥等。 4 固液分离技术的应用

4.1化工生产

在无机盐工业中常涉及酸解、碱溶、浸出物的过滤和滤饼的洗涤,如制碱行业中重碱的过滤和氨泥的分离[7],在化肥生产中,磷石膏的过滤,酸不溶物的分离都离不开液固分离操作,其分离的优劣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产量及收率。近年来精细无机化工产品的迅速发展也对过滤和分离设备提出了新的要求。染料生产中大部分产品的生产工艺都有过滤、滤饼洗涤和子操作过程。此外在石油化工产品、颜料、涂料、水泥、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都要涉及固液分离操作。因此固液分离在化工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4.2采矿和冶金工业

几乎所有的采矿工艺都与水和矿石分离有关,冶金工业中,氧化铝和氧化锌的生产及黄金生产,原子能工业中铀的分离,选煤水的回收及煤粉的合理利用都要借助于液固分离操作[2]。这不仅可解决环境保护问题还能达到能源的综合利用的目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4.3制药工业

生物发酵和生物制品工业:生物发酵工艺中都有发酵液和菌丝体分离的问题,最常用的是过滤和离心分离。在酶制剂工业中,碱性蛋白酶,脂肪酶和多糖微生物的浓缩分离常用微滤和超滤技术,其操作费用仅为传统方法的一半[2]。在制药工业中如抗菌素的生产和无菌水的制备等也离不了液固分离工序。发酵工业中,发酵残液的综合利用不但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可生产出高质量的饲料,具有非常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而在工业上要实现这一目标,又与高效的固液分离设备密切相关。 4.4环境保护工程

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如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将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影响人民身体健康,因此污水的综合治理能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生物法治理污水是现阶段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它涉及污泥的浓缩、凝聚、脱水的焚烧等过程,其中脱水效果将影响整个处理过程的能耗指标。再如食品工业中产生大量含蛋白质废水,如直接排放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又流失了大量的蛋白质,若经过沉降、脱水和膜过滤可节约大量的生产用水,并可回收有价值的蛋白质,可谓一举多得,是目前工业发达国家正在开发的领域。

5 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5.1固液分离技术的研究方向

就目前看来,有关固液分离技术或过程的高效集成化研究还是很肤浅的,还不能与传统技术及过程的有效比较,尚未大规模应用。研究的目标产物液大多是局限在简单分子,对于基因工程蛋白质及其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其它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则研究得很少,对有关新技术的分离机理、控制因素、模型化等方面的研究也还处于初步摸索阶段。但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发展,能源、资源、农业,环境治理、节能等问题将更受到重视,生物化工,新型材料、精细化工等高技术领域的迅速发展,必然会对液固分离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预期今后液固分离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将会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⑴能源多元化燃料开采过程中的物料处理;

⑵低品位,其生矿资源利用过程中提取精矿时,液体和固体的分离过程; ⑶水处理,包括工业用水的处理,工业和生活水处理和再生利用; ⑷生物化工,医药化工的高纯制品和高纯水处理技术;

⑸现有传统工业生产中过滤设备的改进、更新换代和替代进口设备等。 5.2固液分离技术的发展趋势

从发展趋势来看,固液分离技术研究的目的是要缩短整个下游工程的流程和提高单项操作的效率,以前的那种零敲碎打的做法,既费时、费力,效果又不明显,跟不上发展的步伐。现在对整个生物分离过程的研究要有一个质的转变,并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其一,继续研究和完善一些适用于生化工程的新型分离技术;其二,进行各种分离技术的高效集成化。目前出现的新型单元分离技术,如亲和法、双水相分配技术、逆胶束法、液膜法、各类高效层析法等。

6 总结

固液分离技术是生物分离技术中的核心,它的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生物技术工业的发展。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充实和强化下游处理过程中的固液分离技术的研究,以期有更多的积累和突破,使下游处理过程尽快达到和适应上游过程的技术水平和要求。相信固液分离工程将会在新世纪的科学技术进步中起更大作用, 取得更辉煌的成就。同时,这次综述使我对固液分离技术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让我扩展了相应的知识面和了解最新的固液分离技术。

参考文献:

[1]曲景奎, 隋智慧, 周桂英等. 固—液分离技术的新进展及发展动向[J]. 过滤与分离, 2011, 11(04): 4~9.

金属加工液范文第2篇

垃圾渗滤液即指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受到压实、发酵等生物化学降解作用, 且在降水和地下水的共同渗流作用下, 经历垃圾层和覆土层而产生的一种高浓度的有机或无机成份的液体, 垃圾渗滤液也叫渗沥液。垃圾渗滤液主要有四个来源, 即垃圾自含水、垃圾生化反应产生的水、地下潜水的反渗及大气降水。其产生的影响因素有很多, 主要有垃圾堆放及填埋区域的降雨情况、垃圾的性质、垃圾的成分、填埋场的防渗处理情况以及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等。

垃圾渗滤液的主要特点有:垃圾渗滤液的污染物浓度比较高, 具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 成分比较复杂, 渗滤液中微生物营养元素比例严重失调, 水的质量变化比较大, 金属含量也高。

二、垃圾渗滤液的物化处理技术

物化处理技术是一种对垃圾渗滤液的预处理技术, 目的是减轻生物处理的负荷, 使出水水质达到要求。渗滤液的水质水量并不影响物化法, 且物化法的系统运行相对可靠, 其出水水质也比较稳定, 实际应用中, 可以将物化处理方法与生物处理方法相结合。物化法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 混凝沉淀法

混凝法就是将混凝剂投放到废水中, 使废水中的胶体和细微悬浮物脱稳, 集结为絮体, 絮体吸附、捕集悬浮物, 进而通过重力沉降或其他固液分离手段予以去除的废水处理技术。混凝沉淀的应用为:对重金属的去除;对氨氮的去除;COD及色度的去除。

2) 吹脱技术法

吹脱法用于吹脱水中溶解气体和某些挥发性物质。即将气体 (载气) 通入水中, 水中溶解气体与挥发性溶质穿过气液界面, 向气相转移, 达到脱除污染物的作用。现有的氨氮吹脱装置基本上都是采用在废水中打入压缩空气, 使高压空气与废水相碰撞混合, 待气液充分接触后, 再由喷嘴喷出进行后续处理。应用:当BOD/NH3<100:3.6时, 生物法达不到氨氮的处理要求, 而且, 高浓度的氨氮还会抑制微生物的活性, 因此常需要采用吹脱法进行前处理, 使游离氨从水中溢出, 以降低废水中氨氮浓度。

3) 吸附法

吸附法是利用多孔性固态物质吸附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活性炭吸附的作用:除臭、去色、去除有机物、去除重金属、合成洗涤剂的去除、放射性物质的去除。

4) 化学氧化法

化学氧化法是转化废水中污染物的有效方法, 包括电化学氧化法和光化学氧化法。化学氧化法可用于去除色度、重金属、酚和有机化合物, 也可用于消毒、除藻等。

5) 膜分离技术法

膜分离技术是指, 使用隔膜将溶剂和溶质或微粒分离的一种物化技术。微孔过滤是其他膜处理工艺 (UF、NF、RO) 的预处理或者与化学处理结合使用, 不能单独使用。不能获得显著 (COD去除在25%~35%) 的COD去除率。超滤用于截留摩尔质量大于1000g的分子。超滤对于去除大分子和颗粒效果很好, 但与膜的组成有很大关系。纳滤可去除有机复合物和重金属, 可去除摩尔分子质量大于300Da的颗粒。反渗透膜能够聚集所有的悬浮和溶解固体, 渗透过程包含非常低的溶解固体浓度。膜分离技术是利用隔膜使溶剂与溶质或微粒分离的一种方法。

膜处理法具有的优势:

(1) 膜处理过程中不发生相变且能耗较低

(2) 装置简单, 操作容易且易控制, 便于维修管理, 分离效率高, 可靠性高。

(3) 膜片寿命高

三、垃圾渗滤液的生物处理技术

3.1厌氧法

厌氧生物处理 (Anaerobic Process) 是指在厌氧条件下, 形成厌氧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及环境条件, 通过厌氧菌和兼性菌的共同代谢作用, 对有机物进行生化降解的过程。厌氧生物处理与好氧生物处理相比, 有很多突出的特点, 厌氧生物处理原理:厌氧生物处理是在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 厌氧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稳定的处理手段。厌氧生物处理技术主要有上流式厌氧污泥床 (UASB) 、厌氧间歇性序批式反应器 (ASBR)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 (ABR) 和厌氧生物滤池 (AF) 等。

3.2好氧法

好氧生物处理是在有氧条件下, 经过好氧微生物将废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吸收, 然后在内酶的效果下经过氧化、复原、组成等进程, 把一有些被吸收的有机物氧化成简略的无机物, 另一有些有机物组成为新的原生质, 以到达无害化处理的进程。通常好氧生物处理技能包含传统活性污泥法和改善的活性污泥法 (如SBR、CASS、触摸氧化沟、PAC活性污泥法和曝气安稳塘) 等。

经过投加粪水调理进水C/N进行SBR反应器处理晚期废物渗滤液的生物脱氮特性研究, 成果表明能显著进步渗滤液中氨氮污染物的去掉效果, TN均匀去掉率高达82.62%, 出水TN≤190mg/L。以粉末活性炭为载体的生物流化床技能处理高浓度渗滤液, 成果表明COD、BOD5、NH3-N以及色度的均匀去掉率别离到达81%、90%、85%和80%。

好氧生物处理是指使用活性污泥法, 氧化沟、好氧稳定塘、生物膜法、生物转盘等方法, 在有氧条件下, 降解有机物的方法。

3.3好氧-厌氧组合工艺技术

垃圾渗滤液具有复杂性和独特性, 单一使用厌氧或好氧生物法处理很难达到排放要求, 因此, 需要经常将二者合并应用。厌氧生物处理与好氧法相比, 占地面积小、能耗少、操作简单, 投资及运行费用低;厌氧生物处理产生的剩余污泥量少, 所需的营养物质也少, 其BOD5/P只需4 000∶1, 适合垃圾渗滤液含磷少的特点;对许多在好氧条件下难于处理的高分子有机物在厌氧时可以被生物降解。但是, 厌氧处理出水中的COD浓度和氨氮浓度仍比较高, 出水达不到排放标准, 需要进行后续好氧处理。利用厌氧—好氧组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经济合理且处理效率较高。对高浓度的垃圾渗滤液采用厌氧-好氧处理工艺, 不但经济合理, 而且处理效率又高。COD和BOD的去除率分别达86.8%和97.2%。渗滤液常先用厌氧生物法--上向流厌氧污泥床 (UASB) 处理, 将高浓度有机物降解为较低浓度, 然后采用好氧生物处理技术, 确保出水有机物浓度进一步降低。

四、结语

垃圾渗滤液是一种高浓度的有机废水, 成分相当复杂, 水的质量、数量波动很大, 需要按照高标准进行严要求的处理保证周围的土壤及地下水尽量少的受到相应的影响。不能将未达标的垃圾渗滤液排放到环境当中, 要保证垃圾渗滤液达标排放, 各项指标符合标准, 其化学耗氧量的去除率要保证在99%以上, 在传统的生化常规处理工艺根本无法使垃圾渗滤液的处理达标的情况下, 我们必须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工艺进行处理, 根据垃圾渗滤液的特点以及各地的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 并先通过试验取得工艺参数, 再应用于实践操作中。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城市化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垃圾也在不断增加, 城市垃圾是城市环境治理的的一大难题。因此, 通过渗滤液对垃圾的无害化处理至关重要, 渗滤液处理是否合格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环境的保护, 高标准和严要求的处理渗滤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垃圾渗滤液的特点, 重点阐述了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技术, 为更好的处理垃圾渗滤液提供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垃圾渗滤液,物化法,生物法

参考文献

[1] 倪晋仁, 邵世云, 叶正芳.垃圾渗滤液特点与处理技术比较[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04, 12 (2) :148-160

[2] 孙冬, 王玉才, 谢春梅.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系统工程设计[J].环境工程, 2004, 22 (1) :16-19

[3] 薛勇, 谢杰, 蒋宝军.垃圾渗滤液的特点及处理方法[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6, 23 (4) :21-26

[4] 李颖, 郭爱军.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及工程实例[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8

[5] 岳秀萍, 龚真强.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工艺及其研究进展[J].科技情报开济发与经济, 2007, 17 (10) :131-132

[6] 张祥丹, 王家民.城市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介绍[J].给水排水, 2000, 26 (10) :9-15

[7] 张彤, 赵庆祥, 朱怀兰.城市垃圾渗滤液及其生物处理对策[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 1994, 7 (4) :44-48

金属加工液范文第3篇

课程名称

系别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目录

一、实训目的及意义

掌握并巩固液压元件的基本原理和结构、液压传动控制系统的组成以及在设备的应用,。

二、实训内容

1、液压元件拆装

2、液压系统回路的安装调试

三、实训任务与要求

1、掌握巩固液压传动基础知识;

2、熟悉液压常用泵、缸、及控制阀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应用;

3、学习分析一般的液压系统回路的方法,培养设计简单的液压系统的思路

四、心得体会

实训一 液压元件拆装

一、实训目的:

通过对液压元件的拆装,感性认识常见液压元件的外形尺寸,了解元件的内部结构。

通过对液压元件的结构分析,加深理解液压元件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应用。

二、实训内容:

液压泵的拆装。

液压阀的拆装。

三、实训基本规程:

1.从外观上仔细检查液压元件的外形及进出油口,记录液压元件类型与参数。

2.按照拆装步骤,选择合适工具逐步操作,注意拆卸过程中爱护工具,禁忌蛮横拆卸。

3.拆卸完毕后,摆放好各零部件,仔细观察分析液压元件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4.组装前,擦净所有的零部件,并用液压油涂抹所有滑动表面,注意不要损害密封装置及配合表面。

5.按拆卸的反顺序进行装配,确保完成所有零部件都装配。

6.归还液压元件,整理工具,清洁试验台。

四、实训要求

1、写出液压元件的型号及代号含义

2、绘制液压元件的图形符号及结构简图

五、思考题:

1.组成齿轮泵的各个密封空间指的是哪一部分?它们由哪几个零件表面组成?

2.齿轮泵油液从吸油腔流至压油腔的油路途径是怎样的?

3.外啮合齿轮泵存在的泄漏途径有哪些?哪个部位泄漏最严重?泄漏对泵的性能有何影响?为减少泄漏,在设计与制造时采取了哪些措施?

4.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是什么?配流盘开有通油窗口外,还开有与压油腔相同的环形槽。试分析环形槽的作用。

5.组成直动式溢流阀的主要零件有哪些?

6.先导式溢流阀的主阀阀芯上的阻尼孔的作用是什么?

7. 观察先导式溢流阀的远程控制口的位置,分析远程控制口的主要作用。

实训二液压系统的安装调试

一、实训目的

1、掌握液压基本回路的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

2、学习分析一般的液压系统回路的方法,培养设计简单的液压系统的思路

3、学会液压系统安装调试的方法

二、实训项目

1、设计一液压系统。要求1)、液压缸往复直线运动。2)、回油节流调速

3、)缸不运动时泵自动卸荷。

2、设计一双缸顺序动作液压系统,要求1)、采用行程开关控制2)、缸1先右行,缸2右行;缸2左行,缸1左行。

3、设计一增速液压系统,要求1)、液压缸往复直线运动2)、采用二位三通电磁阀实现差动连接3)、缸不运动时泵自动卸荷。

4、设计一液压系统,要求1)、液压缸往复直线运动2)、双向速度实现自动变换,3)、缸不运动时泵自动卸荷。

5、设计一液压系统,要求1)、两液压缸同步运动,2)、采用调速阀回油节流调速3)、缸不运动时泵自动卸荷。

6、设计泵的性能测试液压系统,要求能够对液压泵的流量—压力特性、容积效率—压力特性、总效率—压力特性等性能进行测量;对测量数据进行记录及整理分析。

三、实训要求

1、画出液压系统原理图,写出液压元件的名称

2、分析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绘制电磁铁的动作循环表

四、操作规程

1. 根据实训目的,绘制液压实验原理图与实验方案,经指导教师确认后开始具体操作。

2. 根据液压回路原理图选用各液压元件,并正确连接液压回路及电气控制线路,注意连接过程中不许油管发生明显弯折。

3. 对照实训回路原理图,检查连接是否正确,确认无误后,进入下一步。

4. 进行液压回路调试。先松开溢流阀,启动油泵,让泵空转1-2分钟;慢慢调节溢流阀,使泵的出口压力调至适当值(依具体实验而定);调节节流阀至适当开度。

5. 操纵控制面板,检验液压实训回路是否能达到预定动作;若不能,依次检查:各液压元件连接是否正确,各液压元件的调节是否合理,电气线路是否存在故障等。

6. 实训过程中如出现异常现象,应立即打开溢流阀对泵卸荷,然后停机检查。

7. 待排除故障后,重新开始实训,完成实训操作,并进行实验记录。

8. 实训完毕后,先松开溢流阀,然后停机。

金属加工液范文第4篇

一、工商营业执照办理

以个人或者公司名义。一般以个人名义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的居多。 办理时限:一般十个工作日

办理费用:五十元左右,许多地区已免个体营业执照费用 办理地点:当地工商局

申请人领取各类《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按相关规定备齐材料申请设立登记。

简而言之,先核名。首先去工商局领取名称预先核准申请表,并通过工商局内部网检测是否重名。没有重名则可获取工商局核发的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核名完成之后验地。申请人凭经营店面的房屋租赁合同复印件及字号名称核准书,备好3张一寸照,2张身份证复印件就可以了。 如果是公司营业执照,手续就相当麻烦了,登记费用按照注册资金的比例收取,最低是300。由于手续比较多,最快也是十五天。如果嫌麻烦,可以找代理做,一般几千元钱。

二、税务登记证办理:

办理时限:获取营业执照30天以内办理,7天左右 办理费用:50/地税证50/国税证(个别地区不收费) 办理地点:当地地税、国税部门

凭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复印件等相关资料去当地地税和国税局办理。个体户适用定额纳税。即税务所依据店面坐落地点、营业面积、经营项目、营业额等制定每月应交税金。

在汽车美容营业税的基础上还会征收2%-7%的城市建设税、教育附加费、地方教育附加费

公司税务登记证办理相对复杂,开始营业要注意每月按时申报税,即使是零申报也要有,否则要罚款。

三、排污许可证办理:

办理时限:一个月(依据当地实际时限) 办理费用:依据当地实际费用 办理地点:当地环保部门 全称是排放污染物许可证,排污许可证一定是在有场地的情况下办理,其中沉沙池要在4m×1.5m×1.5m以上,污水处理系统一定要提前设计好,装修中非常注意这两点。这样才便于通过监测站的检测。

申请排污许可证的时候需填写《全国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与变更申报表》。比如深圳可到深圳市行政服务大厅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办事窗口免费领取,或者直接在网站

四、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

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的办理根据地方管理政策按需求办理,有些地区不需要办理这一道手续。

办理时限:参考当地情况 办理费用:参考当地情况 办理地点:交通运输管理部门

如果当地政府有需求要办理这一证明,店内根据服务项目如洗车、美容、贴膜、喷漆、等服务除纯洗车项目之外都需要办理。

五、特种行业(洗车)经营许可

办理开洗车店手续的机构是市容环境管理局中心及机动车冲洗管理处申办所需资料包括:

1、书面备案申请书;

2、清洗美容站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

3、清洗美容站房、地产使用(包括租用)证明材料;

4、以单位名义申办清洗美容站的,单位应出具法人代表委托书;

5、洗车污泥清运、处置手续和措施;

6、安全生产责任书;

7、其他相关资料。

六、用水许可证

金属加工液范文第5篇

第一节 萃取原理

教学目标:

理解萃取过程和萃取原理。理解萃取分配定律的含义,掌握分配常数的计算公式。

掌握单级萃取、多级逆流萃取、多级错流萃取的物料流动过程。 教学重点:

萃取过程和萃取原理。理解萃取分配定律的含义,掌握分配常数的计算公式。 单级萃取、多级逆流萃取的物料流动过程。 教学难点:

萃取分配定律的含义,分配常数计算公式的具体应用。 教学内容:

一、萃取基本原理 1.萃取过程

如图10—1所示,假设一种溶液的溶剂A与另一个溶剂B互不相容,且溶质C在B中的溶解度大于在A中的溶解度,当将溶剂B加入到溶液中经振摇静臵后,则会发生分层现象,且大部分溶质C转移到了溶剂B中。这种溶质从一种体系转移到另一个体系的过程称为萃取过程。 在萃取过程中起转移溶质作用的溶剂称为萃取剂,由萃取剂和溶质组成的溶液叫萃取液,原来的溶液在萃取后则称为萃余液。如果萃取前的体系是液态则称为液—液萃取,如果是固态则称为固——液萃取,又称固液浸取,如用石油醚萃取青蒿中的青蒿素就是典型的固液浸取实例。

2.萃取原理

物质的溶解能力是由构成物质分子的极性和溶剂分子的极性决定的,遵守“相似相溶”原则的,即分子极性大的物质溶于极性溶剂,分子极性小的物质溶解于弱极性或非极性溶剂中。例如,还原糖、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B族等物质,其分子极性大,可溶于极性溶剂水中,而不溶解于非极性溶剂石油醚中。又如大多数萜类化合物的分子极性小,易溶于石油醚和氯仿等极性小的溶剂中,但不溶于水等极性强的溶剂。因此,同一种化合物在不同的溶剂中有不同的溶解能力。当一种溶质处于极性大小不相当的溶剂中时,其溶解能力小,有转移到相当极性的溶剂中去的趋势,假设这种极性相当的溶剂与原来的溶剂互不相溶,则绝大部分溶质就会从原来的相态扩散到新的溶剂中,形成新的溶液体系,即形成萃取液。

在萃取过程时,溶质转移到萃取剂中的程度遵守分配定律。指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萃取过程达到平衡后,萃取液中溶质浓度与萃余液中溶质浓度的比值是常数,这个规律叫分配定律,常数k0叫分配系数。如图10—2所示,在进行第一次萃取时,设原料液中溶质的摩尔浓度为C,萃取相中溶质的摩尔浓度为X,萃余相中溶质的摩尔浓度为Y,则:

k0萃取相X (10--1)萃余相Y假设进行多次萃取才能将目的产物提取完,则进行第n次萃取时,原料液中的溶质浓度为cn,萃取相中溶质的浓度为Xn,萃余相中的浓度为Yn,根据分配定律应有:

knXn (10--2)YnXXn所以 k0k1k2=kn (10--3)YYn由此看到 Yn0

故随着萃取次数的增加,残留在原料体系中的溶质越来越少,但无论进行多少次萃取,都不可能完全将溶质从原料体系中萃取出来。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要综合考虑萃取操作生产成本,只进行有限次的萃取操作。如在中药提取生产时,一般对中药材进行三次萃取后,有效成分基本上被最大程度的萃取,同时经济上也达到最好的效益。

二、常见萃取流程

在工业生产中,萃取操作有单级萃取、多级错流萃取、多级逆流萃取等流程。

1.单级萃取

将萃取剂加入原料液中只萃取一次的操作方式叫单级萃取。如图10—3所示。具体操作过程是:将原料液和萃取剂都加入到混合器中,用搅拌器搅拌,促使溶质从原料液中转移到萃取剂中,经过一段时间后,静臵分层,用分离器把萃取相和萃余相分离后即完成一个萃取操作周期。

工业上常用液—液单级萃取设备是高速管式离心机和碟片式离心机,进行固液萃取的设备是各种形式的提取罐。

2.多级错流萃取

原料经过多个串联的萃取器,并在每个萃取器中进行萃取操作,这种萃取方式叫多级萃取。按原料的流向与萃取剂的流向关系可分为多级错流萃取、多级逆流萃取、多级平流萃取。图10—4是多级错流萃取示意图。多级错流萃取操作中,原料液从第1级经过第2级流向第3级,最后得到萃余相,萃取剂则由总管道分别注入三个萃取器,原料在每级萃取器经萃取操作后,所得萃取相都回收到同一个储罐中贮存。

在多级错流萃取中由于溶剂分别加入各级萃取器,故萃取推动力较大, 萃取效果好,所以在中药提取分离中被广泛采用。其缺点是要加入大量的萃取溶剂,产品浓度稀,蒸发浓缩回收溶剂时需要消耗较多的能量。

3.多级逆流萃取

如果原料的流向从第1级经过若干级后到末级的萃余液,而萃取溶剂从末级逆向流动,经过若干级后到达第1级而得到萃取液,这种萃取操作方式成为多级逆流萃取。一般萃取级数是三级。如青霉素生产中,用乙酸戊酯从澄清的发酵液中分离青霉素时,就采用了三级逆流萃取系统,如图10—5所示。

进行多级逆流萃取的设备主要有:

①由单级混合—澄清器串联组成的多级逆流萃取系统 ②多级筛板塔。

在生物制药生产过程中,萃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单元操作,通过萃取可以把目的产物从复杂的体系中提取出来,以便于进行更进一步的纯化分离。

第二节 植物浸取原理

教学目标: 了解植物中目的产物的理化性质。掌握植物浸取常用溶剂的理化性质。 理解植物浸取过程基本原理。

掌握植物浸取工艺条件参数的选择依据和方法。 教学重点:

植物浸取常用溶剂的理花性质,植物浸取工艺条件参数的选择依据和方法。 教学难点:

植物浸取工艺条件参数的选择依据和方法。 教学内容:

一、植物中天然产物的理化性质 1.非目的产物

在植物中存在着多种天然大分子物质类,如淀粉、纤维素、木质素、果胶、树脂、鞣质、多肽、蛋白质、酶、核酸等,因为这些分子含有大量的羟基、氨基、羧基等极性基团,因此其分子极性强,在水中溶解度大,用水等极性溶剂提取时容易被浸提出来。但是,非目的产物受热会糊化,影响后续分离纯化操作,因此在提取时要尽量避免将其浸出。

2.目的产物的理化性质

植物中的目的产物有生物碱、苷类、醌、黄酮、香豆素、木脂素、萜类、甾体及其苷类、挥发油、色素物质等,这些物质一般都具有生理活性,因而是中药有效成分。这些物质的分子极性分布范围宽,且从强极性到非极性都有相应的物质存在,因而植物中的有效成分溶解性比较复杂。现分别介绍如下:

生物碱是一类含氮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具广泛的生理活性。生物碱分子中的氮原子与氨分子中的氮原子一样,有一对孤电子,对质子有一定程度的亲和力,当与酸反应中和后,氮原子可由三价转为五价而成盐,因而具有碱性。在植物中,大多数生物碱与有机酸结合成盐而存在,少数与无机酸结合成盐而存在,有些生物碱碱性弱,以游离状态存在,还有部分与糖结合成苷类的形式存在。

大多数生物碱不溶或难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生物碱盐类则可溶于水,因此,加入一定的有机酸或无机酸作浸出辅助剂,使生物碱转成盐后,可用水作溶剂提取。

苷类又称配糖体,是糖或糖的衍生物如氨基糖、糖醛酸等,与另一类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其中非糖部分称为苷元或配基,其连接键称为苷键。按化学结构可分为香豆素苷、木脂素苷、蒽醌苷、黄酮苷、吲哚苷等多种,其亲水性随苷元化学结构、所连接糖的种类和数目有较显著的区别,但大多数苷类亲水性强,可用水提取,也可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提取。

醌类是具有α,β-不饱和酮结构一类化合物,从结构上可分为苯醌、萘醌、菲醌、蒽醌等四类。醌类化合物中含酚羟基团越多,颜色则越深。天然醌类多为有色晶体。苯醌及蒽醌多以游离状态存在,蒽醌往往结合成苷。游离的醌类多具升华性,小分子的苯醌类及茶酮类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汽蒸馏,可因此进行提取、精制。游离酮类多溶于乙醇、乙酸、苯、氯仿等有机溶剂,微溶或不溶于水。而配基成苷后,极性增大,易溶于甲醇、乙醇、热水,几乎不溶于苯、乙醇等非极性溶剂。蒽醌类衍生物多具有酚羟基,故呈酸性,易溶于碱性溶剂。分子中酚羟基的数目及位臵不同,酸性强弱也不一样。

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母核是无苯基色原酮,有的具有良好的心脑血管药理活性,有的具有抗菌消炎作用,有的具有保肝作用。游离黄酮苷元难溶或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可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提取;黄酮苷类可溶于水也可溶于醇,可用水或不同浓度的乙醇提取。

萜类化合物是由若干异戊二烯结构单元组成的碳氢化合物,可用(C5H8)n表示其分子式,n为大于2的整数。当n是2时称单萜,是3时称倍半萜,是4时称双萜,是5时称二倍半萜,于此类推可对复杂的萜命名。

分子量较小的萜类化合物如单萜和倍半萜多为有特殊气味的挥发性油状液体,其沸点随分子量和双键数量的增加而提高;分子量较大的萜类如二萜、三萜多为固体结晶。萜类化合物大多具有苦味,也有一些萜类化合物有极强的甜味,甜菊苷就是比蔗糖甜100倍的甜味剂。萜类化合物大多不溶于水而易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中,如青蒿素溶解于石油醚。萜类化合物成苷后水溶性提高而易溶于热水,另外含有内酯结构的萜类化合物易溶于碱性水溶液中。

香豆素是邻羟基桂皮酸的内酯,其分子结构是以苯骈α-吡喃酮为母核。根据其结构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即简单香豆素类,喃喃香豆素类、吡喃香豆素类及其他香豆素类。游离的香豆素多数有较好的结晶,且大多有香味。香豆素中分子量小的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汽蒸馏,并能升华。香豆素苷多数无香味和挥发性,也不能升华。游离的香豆素能溶于沸水,难溶于冷水,易溶于甲醇、乙醇、叙情和乙醚;香豆素苷类能溶于水、甲醇和乙醇,而难溶于乙醇等极性小的有机溶剂。香豆素类及其苷因分子中具有内酯环,在强碱溶液中内酯环可以开环生成顺邻羟基桂皮酸盐,但加酸又可重新闭环成为原来的内酯。但如与碱长时间加热,则可转变为稳定的反邻羟基桂皮酸盐。因此用碱液提取香豆素时,必须注意碱液的浓度,并应避免长时间加热,以防破坏内酯环。

木脂素是一类由两分子苯丙素衍生物聚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多数呈游离状态,少数与糖结合成苷而存在于植物的木部和树脂中。多数为无色结晶,一般无挥发性,不能随水蒸气蒸馏,少数木脂素在常压下能升华。游离的木脂素是亲脂性的,一般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亲脂性有机溶剂中;具有酚羟基的木脂素可溶于碱性水溶液中。 木脂素与糖结合成苷后分子极性增加,在水中的溶解度也增大。

甾体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类天然化学成分,包括植物甾醇、胆汁酸、c21甾类、昆虫变态激素、强心苷、甾体皂苷、甾体生物碱、蟾毒配基等。其基本结构中母核是环戊烷骈多氢菲。

强心苷多为无定型粉末或者无色结晶,具有旋光性,一般可溶于水、乙醇、丙酮等极性溶剂,微溶于乙酸乙酯、含醇氯仿,几乎不溶于乙醚、苯、石油醚等极性小的溶剂。

挥发油类又称精油,是一类具有挥发性的油状液体,大部分具有香气,如薄荷油、丁香油等。挥发油难溶于水,能完全溶解于无水乙醇、乙醚、氯仿、脂肪油中。在各种不同浓度的含水乙醇中可溶解一定量,乙醇浓度愈小,挥发油溶解的量也愈少。挥发油少量地溶解于水后使水溶液具该挥发油特有的香气。

天然产物的理化性质是植物浸取操作的理论依据,但在设计提取方法时,要进行多次实验,获得最佳的工艺参数,筛选出最可靠的工艺流程。

二、植物浸取常用溶剂 1.溶剂性质

因为提取的植物产品绝大多数是作医、食用原料,所以提取用溶剂必须是“安全、廉价”的,即对有效成分是化学惰性的,对人无毒理反应,能最大程度地浸出目的产物而最小程度地浸出非目的产物,另外,在经济上是廉价的。事实上,同时满足上述条件的溶剂几乎没有。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是多种溶剂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以达到生产要求。

常见溶剂的极性大小排列顺序为:

水 →乙醇→丙酮→乙醚→乙酸乙酯→氯仿→甲苯→石油醚

水:极性大,溶解范围广,价格便宜。植物中多种成分如生物碱盐类、苦味物质、有机酸、蛋白质、单糖和低聚糖、淀粉、菊糖、树脂、果胶、黏液质、色素、维生素、酶和少量挥发油等都能被水溶解浸出。其缺点是选择性差,非目的产物被浸出量大,给纯化操作带来困难。

乙醇:中强极性,能与水以任意比例相混,乙醇浓度越高溶液极性越低。各种目的产物在乙醇中的溶解度随乙醇浓度的变化而变化。90%的乙醇用来浸取挥发油、有机酸、树脂、叶绿素等,50%~70%的乙醇用来浸提生物碱、甙类等,50%以下的乙醇用来浸取苦味物质、蒽醌类化合物。

乙醚:乙醚是非极性溶剂,微溶于水(1:12),可与乙醇及其他有机溶剂任意混溶。选择性强,能溶解生物碱、树脂、挥发油、某些甙类。大部分溶解于水的成分在乙醚中不溶解。缺点是易燃,价格高,有药理副反应,常用于精制提纯,最后要从溶液中完全除去。

氯仿:是非极性溶剂,在水中微溶,与乙醇、乙醚能任意混溶。可溶解生物碱、甙类、挥发油、树脂等,不能溶解蛋白质、鞣质等极性物质。氯仿有强烈的药理作用,应在浸出液中尽量除去。

除此之外,丙酮和石油醚也是常用溶剂,可以用于脱水脱脂和浸取,但有较强挥发性和易燃性,且具有一定的毒性,故应从最后制剂中除去。

2.辅助剂

为提高浸提效果,增加目的产物的溶解度,增加制剂的稳定性,以及除去或减少某些物质,常在浸提溶剂中加入辅助剂。常用辅助剂有酸、碱、表面活性剂。

加入硫酸、盐酸、醋酸、酒石酸、枸橼酸等,可促进生物碱溶解,提高部分生物碱的稳定性,同时可使有机酸游离而易被溶剂萃取。

加入氨水、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等,可增加皂甙、有机酸、黄酮、蒽醌和某些酚性成分的溶解度和稳定性。在含生物碱的浸取液中加碱可使生物碱游离,便于后续萃取。

加入表面活性剂可强化润湿增溶,降低植物材料与溶剂间的界面张力,使润湿角变小,促使溶剂和材料之间的润湿渗透。常用表面活性剂有非离子型、阴离子型、阳离子型,根据植物材料和溶剂确定使用型号。

三、浸取原理 1.植物的细胞结构

细胞是构成植物组织的基本单元,组成植物细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具有刚性,其功能是支持和保护细胞内的原生质体,防止细胞因吸涨而破裂,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原生质可分为细胞核、细胞质、质体及线粒体。构成原生质的化学成分有核糖核酸、蛋白质、酶、维生素、淀粉、脂类,细胞的代谢产物有糖类、苷类、生物碱、鞣质、脂肪与蜡、挥发油,他们都存在于原生质中。

在植物细胞壁和原生质体之间的细胞膜,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门户,它有选择性地让某些分子进入或排出细胞。

中药有效成分提取过程就是将目的产物从细胞植物内转移到细胞外的溶剂中,如果将细胞壁破碎则能最大程度地获得有效成分,但很容易将非目的产物一并提取出来,造成纯化困难。所以在实际生产中,一般不会采用破碎细胞的提取方法,常根据传质过程和传质机理调控有关工艺参数实现最大提取效率。

2.植物浸取过程

浸取就是利用适当溶剂和方式把植物中的有效成分分离出来的操作过程,又称为提取。提取所得到的液体称为浸出液,浓缩干燥后称为浸膏。植物浸取操作属于固液萃取。

当固体与溶剂经过长时间接触后,溶质溶解过程结束,此时固体内空隙中液体的浓度与固体周围液体的浓度相等,液体的组成不再随时间而改变,即固液体系达到平衡状态,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浸取过程。

完整的浸取过程有以下几个阶段: (1)浸润渗透 溶剂被吸附在植物材料表面,由于液体静压力和植物材料毛细作用,被吸附的溶剂渗透到植物细胞组织内部的过程。溶剂渗透到植物细胞组织中后使干皱的细胞膨胀,恢复细胞壁的通透性,形成通道,能够让目的产物从细胞内扩散出来。

(2)解吸与溶解 由于目的产物各成分在细胞内相互之间有吸附作用,需要破坏吸附力才能溶解。因此溶剂在溶解溶质之前首先要解除吸附作用,即解吸。解吸后溶质进入溶剂即溶解。

(3)扩散 随着细胞内溶质进入溶剂而浓度增大,在细胞内外产生了溶质浓度差,从而产生了渗透压,溶质将进入低浓度溶液中,溶剂将要进入高浓度溶液中,引起溶质从高浓度部位向低浓度部位的扩散过程。扩散可分为内扩散和外扩散两个阶段。内扩散就是细胞内已经进入溶剂中的溶质,随溶剂通过细胞壁转移到细胞外的过程,外扩散就是植物材料和溶剂边界层的溶质传递到溶剂主体中去的过程。

研究表明,在通常浸取条件下,溶剂进入细胞后,溶质的溶解速度很大,但溶质的内扩散速度和外扩散速度较低。提高扩散速度的途径有两条,其一是通过搅拌产生湍流提高外扩散速度;其二是不断用溶剂臵换出固液界面上的浓溶液,始终保持细胞内外高浓度差,促使溶质不断扩散出细胞壁,强化浸取操作。

四、浸取工艺条件

在植物浸取过程中,有多种因素对浸取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影响浸取回收率的高低。这些因素包括温度、压力、酸碱性、颗粒直径、浸取时间、溶剂用量、浸取次数、液体运动状态等。为达到浸取成本低回收率高的浸取效果,必须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做现场实验求出这些因素的最佳参数,作为生产操作时的控制依据。在工程上习惯地把这些参数称为工艺条件。

1.浸出温度

一般来讲,温度升高能使植物组织软化并促进膨胀,增加了可溶性成分的溶解和扩散速度,所以浸取温度越高,浸出速度越快。但温度升高后,某些目的产物不稳定发生分解变质,同时使挥发性目的产物挥发散失。因此,要把浸取温度控制在适当的范围。中药提取时,根据处方情况可把浸取温度控制在100℃以下。

2.浸取时间 浸取过程是一个溶剂进入细胞溶解目的产物并向外扩散的过程,浸取所需时间长短视植物材料本身结构和溶剂性质而定。如果原材料的组织结构细密,溶质扩散速度慢,所需时间就长,如果所用植物材料的组织疏松则所需时间就短。溶剂穿透力强且对目的产物溶解性好则所需时间短,反之则长。浸取所用时间的长短要通过中试实验来确定,一般每批中药材提取的时间大约是2—4个小时。

3.操作压力

植物提取一般是在常压沸点下进行,但对于溶剂较难渗透到植物组织内部的浸出操作,提高压力有利于浸出过程,因为在较高压力下植物组织内部细胞被破坏,加速了润湿渗透过程,使只组织内部毛细孔更快地充满溶剂,有利于溶质扩散。超临界萃取就属于加压浸取。对于组织疏松的材料可不用加压操作,因影响浸出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扩散过程,加大压力对提高浸出速度无显著效果。

4.溶剂PH值

在目的产物浸出过程中,溶剂的PH值对浸出速度有影响。某些目的产物可溶解于酸性溶剂,则要使用酸性溶剂浸提,有些目的产物易溶解于碱性溶液因而要选择碱性溶剂提取。根据目的产物的酸碱性质可确定提取过程中溶剂PH值的范围。

5.溶剂用量

可用萃取公式进行理论计算再经过实验校验后即可得到溶剂的用量。在工业生产中,经验公式和经验值是技术操作的参数依据,一般溶剂用量是原材料的2~5倍,经过三次浸取就可认为提取完成。

6.溶剂流动状态

因在浸取过程中控制速度的关键步骤是扩散阶段,因此可以通过产生错流或湍流,不断地将植物材料表面上高浓度的溶液与低浓度的溶液混合而使溶质被扩散,保持细胞内外高渗透压,提高扩散速度。通过搅拌或者用离心泵强制溶剂流动可达到提高扩散速度的目的。

7.预浸泡

植物材料多是处于干燥状态,在正式浸取前需要预浸泡,使植物组织软化和细胞壁被浸润而膨胀,便于浸取时溶质的加速溶解和扩散。

第三节 植物提取操作方法 教学目标:

掌握植物浸取煎煮工艺、浸渍工艺、渗漉工艺、回流提取工艺、压榨工艺的原理、工艺过程及设备结构。

掌握各种工艺规程的操作方法。

初步掌握根据不同原材料选用不同的极取工艺的方法。 教学重点:

植物浸取工艺过程、设备结构及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 工艺原理及选用。 教学内容:

一、煎煮提取工艺

将植物用水加热煮沸一定时间提取目的产物的方法称为煎煮法。这是一种传统方法,可分为常压煎煮法、加压煎煮法、减压煎煮法。常压煎煮法是应用得最广泛的方法。煎煮法适合于目的产物可溶于水,且对加热不敏感的植物材料。

1.工艺操作过程

煎煮提取工艺操作过程是:将预处理了植物材料装入煎煮容器中,用水浸没原材料,待植物材料软化润胀后,用直接蒸汽加热至沸腾,然后改用间接蒸汽加热,保持微沸状态,经过一定时间后将浸取液通过筛网过滤装入贮液罐,用新鲜水重复三次,合并浸取液,静臵过夜,沉淀过滤,所得滤液即浸提液经浓缩干燥即得提取物。

2.煎煮设备

煎煮设备可分为传统煎煮器、密闭煎煮器、强制循环煎煮器、多能提取罐等四种类型。

在植物提取生产中现已经不再使用传统煎煮器,广泛使用的是多功能提取罐。多功能提取罐可以进行多种方法的浸取操作。

二、浸渍提取工艺 浸渍法属于静态提取方法,是将已预处理过的植物材料装入密闭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条件下进行浸取目的产物的操作过程。

通过浸渍法所得的浸取液在不低于浸渍温度下能较好地保持其澄清度,操作简单易行,其缺点是时间长,溶剂用量大,浸出效率低。

浸渍法工艺流程如下:

1.操作过程

按照操作温度不同,浸渍法可分为冷浸法和热浸法。

冷浸法 在室温或更低温度下进行的浸渍操作。一般是将植物材料装入密闭浸渍器中,加入溶剂后密闭,于室温下浸泡3~5日或更长的时间,适当振动或搅拌。到规定时间后过滤浸出液,压榨残渣,使残液析出,将压榨液与滤液合并,静臵一天后再过滤得浸出液待用。

热浸法 热浸法与冷浸法相比,只是当植物材料被装入密闭容器后需 通蒸汽加热,其他操作相似。在热浸法中如使用乙醇作溶剂,浸渍温度应控制 在40℃~60℃的范围内,如果是用水作溶剂,浸渍温度可以控制在60℃~80℃的范围。

热浸法可大幅度缩短时间,提高了浸取效率,但提取出的杂质较多,浸取液澄清度差,冷却后有沉淀析出,需要精制。

2.浸渍设备

浸渍法所使用的设备主要是浸渍器和压榨器。各种多功能提取罐都可以作浸渍器使用。

三、渗漉提取工艺 将植物材料粉碎后装入上大下小的渗漉筒或渗漉罐中,用溶剂边浸泡边流出的连续浸取过程称为渗漉。在渗漉过程中,溶剂从上方加入,连续流过植物材料而不断溶出溶质,溶剂中溶质浓度从小增大,到最后以高浓度溶液流出。

渗漉法提取过程类似多次浸出过程,浸出液可以达到较高的浓度,浸出效果好。同时,渗漉法不需加热,溶剂用量少,过滤要求低,适用于热敏性、易挥发和剧毒物质的提取,使用渗漉法可以进行含量低但要求有较高提取浓度的植物提取。但不适用于黏度高、流动性差的物料的提取。

现将有关渗漉法的操作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介绍如下: 1.工艺流程 2.操作过程

首先将植物材料净选后进行前处理,并粉碎成要求的规格。颗粒规格一般是中粗级,对于切片要求厚度为0.5mm。原材料颗粒太细,溶剂难以通过而影响浸取速度。其次用0.7~1倍量的溶剂浸润原材料4小时左右,待原材料组织润胀后将其装入渗漉罐中,将料层压平均匀,用滤纸或纱布盖料,再覆盖盖板,以免原材料浮起。再次浸渍排气。将原材料装入罐后,打开底部阀门,从罐上方加入溶剂,将原材料颗粒之间的空气向下排出,待空气排完后关闭底部阀门,继续加溶剂至超过液面5~8厘米,加盖放臵24~48小时。最后将溶剂从罐上方连续加入罐中,打开底部阀门,调整流速,进行渗漉浸取。

3.常见渗漉设备

渗漉设备常用渗漉筒或渗漉罐,现在也有厂家采用多能提取罐进行渗漉浸取。

四、回流提取工艺

回流法是用乙醇等易挥发的有机溶剂进行加热浸取的方法。当有机溶剂在提取罐中受热后蒸发,其蒸汽被引入到冷凝器中再次冷凝成液体并回流到提取罐中继续进行浸取操作,直至目的产物被提取完成为止。

回流提取法本质上是浸渍法,可分为热回流提取和循环提取,其工艺特点是溶剂循环使用,浸取更加完全。缺点是由于加热时间长,故不适用于热敏性物料和挥发性物料的提取。

进行回流提取的装臵是多功能提取罐,图10—11是多功能中药提取罐回流提取工艺流程示意图。

五、压榨提取工艺

用机械加压的方法使液固组织发生体积变化而组织破碎,并使液体与固体组织分离的过程,称为压榨提取法。压榨提取法是古老的植物提取法。现在制糖、榨油、果汁、香油、食用色素提取等行业仍然广泛地使用。

压榨提取法的优点是不破坏目的产物的组成和结构,能保持目的产物本来的组成成分物理化学性质不改变,因而主要用于热敏性物质、水溶性的氨基酸、蛋白质、酶、食用风味物质、食用色素、植物油等目的产物的提取。

1.水溶性物质的榨取方法

本法榨取的是氨基酸、酶、蛋白质、多糖、色素果汁等。所用植物原材料是新鲜材料,采用干压榨或湿压榨法榨取。干压榨法是在榨取过程中不加水洗涤原材料,施加压力直至无液体流出为止。干压榨法提取率不高,正逐渐被淘汰。现广泛使用的是湿压榨法,即在压榨过程中不断加水洗涤原材料,直到把目的产物全部榨取出来为止。

在进行湿压榨法前要把原材料洗涤干净无杂质,并用粉碎机粉碎成浆状,然后装筐或装袋进行压榨。

压榨提取法使用的机械设备分为间歇和连续式两种。间歇式压榨机有水平向挤压机和竖直向压榨机,连续式压榨机主要有螺旋压榨机,水平带式压榨机。在植物提取中使用较多的是螺旋压榨机。

2.脂溶性物质的榨取法

本法榨取的是油脂、挥发油、油溶性成分。所使用的植物原材料一般是种子、果实、皮等。榨取前原材料要经过剥壳、蒸炒,使组织细胞破坏,将原材料装袋或筐后上机压榨。在压榨过程中原材料发生变化主要是物理变化,经过了物料变形、油脂分离、摩擦发热和水分蒸发等过程。压榨时,料胚在压力作用下,组织的内部表面相互挤压,使油脂不断从料胚孔中被挤压出来,同时原材料在高压下形成坚硬的油饼,物料粒子表面渐趋挤紧,直到挤压表面留下单分子层形成表面油膜,致使饼中残油无法被挤压出来。

另外,药用挥发性油的压榨提取还可通过挫榨法进行榨取。

第四节 中药提取浓缩生产流程

教学目标:

掌握中药提取浓缩相关设备的结构及操作方法。 理解中药提取浓缩生产流程设计原理。 掌握提取浓缩生产流程的操作方法。 教学重点:

中药提取浓缩相关设备的结构及操作方法。 中药提取浓缩生产操作规程。 教学难点:

中药提取浓缩生产流程设计原理。 教学内容:

一、提取罐的结构

进行中药提取的设备又称为提取罐。按照外观造型可将提取罐分为五种形式,既直筒式提取罐,蘑菇形提取罐,正锥形提取罐,斜锥形提取罐,搅拌式提取罐。目前普遍采用小直径直筒式提取罐,其结构特点是中间切线循环,采用夹套和直接蒸汽加热,底部加热沸腾,上下同径,阻力小出料顺畅,结构简单,造价低廉。

蘑菇形提取罐筒体上大下小,上部空间大可防止暴沸。传热快,切线循环,动态效果好。因顶部配有清洗球可进行全方位清洗。采用夹套和底部加热,可保持浸取液沸腾状态。缺点制造难度大,价格高。

正锥式提取罐筒体直径大,底部直径小,出料口密封性好,但出渣时往往需要人辅助出料。加热时采用夹套方式进行。斜锥式提取罐与正锥式提取罐结构和性能基本相同,但阻力小,出料时较正锥式提取罐容易。

搅拌式提取罐是在蘑菇形提取罐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在提取罐顶部安装了搅拌器,通过搅拌器的搅动促使溶剂流动,形成动态提取,改善了物料和溶剂接触状态,提高了溶质浸取速度。但机械搅拌对原材料和被提取物都有一定的要求,选用时要予以注意。

二、提取罐操作规程

可作为植物提取的设备是多种多样的,各种设备都有其工艺操作条件、原料特性和技术特点,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后选用设备。一般来讲,采用煎煮法提取时多采用蘑菇形提取罐、直锥式提取罐和搅拌式提取罐。浸渍提取时,通常采用带有搅拌或泵循环的浸渍器。

在生产中只采用一个提取罐进行提取的工艺流程称为单罐提取。现以水提取为例说明单罐提取操作规程和安全事项,如图10—14所示。

(1)加入药材

开启空压机观察压力表,调整压力表读数大于0.6MPa,打开压缩进气阀、操作气动阀,用启动气缸把出渣门关闭,用锁紧气缸把门锁紧,用保险气缸把出渣门销住。从投料口假如中药材,关闭投料口。 (2)加入溶剂

打开冷却水阀门使冷却器正常工作,打开回流阀、测压阀使罐内和大气相通,打开进溶剂阀、切线循环阀,气动离心泵向罐内定量注入溶剂。

(3)通入蒸汽

打开蒸汽进气阀、筒体夹套蒸汽阀、底部蒸汽阀、蒸汽冷凝水管连接阀、冷凝水旁通阀、底部整齐冷凝水阀。然后打开疏水器阀,关闭冷凝水旁通阀,及时观察罐内提取温度及压力,沸腾后关闭夹套蒸汽阀,用底部蒸汽阀加热维持沸腾,一直达到工艺要求时间。

(4)循环提取

通如入整齐后,打开底部出液阀、切线循环阀,启动离心泵进行顺流循环,然后打开上提取液出液阀、逆流循环阀,关闭切线阀、底部出液阀,进行逆流循环。

(5)芳香油回收

开启溶剂回流阀、收油回流阀、放空阀,关闭回流阀V2,通过油水分离器上的视镜观察油面,打开收油阀V

10、调节回流阀控制收取轻油,通过控制阀V8收取重油。

(6)出液

关闭蒸汽系统各阀门,打开底部出液阀V

32、过滤阀V24,关闭逆流循环阀V

29、上提取出液阀V30,启动离心泵将提取液通过过滤器送入储液罐。

(7)出渣

提取完成后,依次关闭各功能阀,操作启动阀P1,退出安全销后松开阀P2紧锁块,打开阀P3使出渣门缓缓打开,使药渣落下。

(8)冲洗

打开逆流循环阀V29,用温水冲洗罐内及出渣门密封条等,开自来水阀冲洗提取罐及软管。

(9)记录

要详细及时记录好生产各数据,为生产管理提供依据。 注意事项: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罐内的压力变化情况,按规定允许使用压力。罐体及出渣门夹套使用蒸汽压力≤0.3MPa;罐内压力为常压;气缸使用压缩空气压力0.7MPa。严禁罐内超压使用。

三、典型的纯化工艺流程

根据目的产物和杂质的理化性质,对提取液的纯化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方法有沉淀、大孔树脂吸附、离子交换、结晶等方法。在中药制药工业化生产过程中,通常采用水或者乙醇将杂质沉淀后静臵过夜,然后再过滤得澄清液的工艺流程,也有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法进行精制的。比较典型的中药提取液纯化工艺流程是提取法与纯化方法的有机结合,主要有水提醇沉法和醇提水沉法两种。

1.水提醇沉法

用水提取浓缩后,向提取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乙醇,沉淀过滤去除杂质的方法称为水提醇沉法。在本法的基本原理是,中药有效成分如生物碱、苷、有机酸、多糖等易溶于水和乙醇,而蛋白质、淀粉、粘液质、数胶、和无机盐等杂质均不溶解于高浓度的乙醇。加入高浓度乙醇既能通过沉淀去除杂质,同时也保留了既溶于水又溶于乙醇的中药有效成分。

在实际操作中加入的乙醇量要准确,当溶液中乙醇的浓度在50%~60%时,可去除淀粉杂质,含醇量达75%时,可除去蛋白质等杂质,当含醇量达80%时,几乎可除去全部蛋白质和多糖、无机盐类杂质。

2.醇提水沉法

醇提水沉法的基本原理与水提醇沉法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是先用70%~90%的乙醇提取静臵滤过,经蒸馏回收乙醇后再冷藏滤过则可将沉淀去除。用乙醇提取的优点是减少生药中粘液质、淀粉、蛋白质、树脂等的溶出,简化了后续纯化操作,同时因操作工序少,药液受热时间短,有效成分损失小。其缺点是不能将鞣质彻底除掉,颜色较水提醇沉法深,可能是乙醇提出的脂溶性色素较多之故。

除以上介绍的除去杂质的方法外,还有用5%~10%的明胶溶液、20%~30%的石灰乳作沉淀剂去杂、用大孔树脂吸附有效成分去杂以及其他去杂等方法,本课程不对这部分内容作深入讨论。

四、中药提取浓缩生产线

由于待提取的目的产物存在的形式和其理化性质不同,植物提取纯化方法也就不同。按照使用的溶剂的种类,可把中药提取分为水提取法、醇提取法和其他有机溶剂提取法;如果按照溶剂在提取罐中的运动状态,可分为静态提取法和动态提取法。中药提取浓缩生产线包括提取、纯化、浓缩、干燥四个操作单元,根据提取时溶剂的流动状态,可将中药提取生产线分为静态提取和动态提取两种。

1.中药静态提取浓缩生产线

中药静态提取浓缩生产线的特点是,提取罐中的药材和溶剂处于相对的静止状态,这种方法设备投资少、维修率低、提取效率较低。其提取生产线设备组成是:多能式中药提取罐、冷却冷凝器、离心泵、翅片过滤器、储罐、浓缩罐、真空干燥器、精馏塔、醇沉罐、射流真空泵等。如图10—15所示。静态提取浓缩生产线是传统中药生产线,正逐渐被动态提取法淘汰。

2.中药动态提取生产线

中药动态提取生产的全过程是:溶剂进入多功能提取罐中浸提药材后,所得浸提液经高速离心机离心过滤后,得到可直接用于口服液制剂的中药液体,整个生产过程可连续不断地进行,药材与溶剂发生相对的流动。

中药动态提取生产线设备组成有:

(1)提取装臵:提取装臵为动态多能式中药提取罐,采用热水温浸动态提取工艺,并用板式换热器对进入提取关的溶剂水进行预热。本提取工艺提取温度95℃,浸提时间较短。药材与溶剂处于一种相对运动,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

(2)固液分离装臵:采用三级分离工艺,用外溢式三足离心机、液体振荡筛、管式高速离心机对中药提取液进行三次分离,使药渣和3m以上的悬浮微粒被分离除去,所得药液澄明度好,同时避免了后续蒸发浓缩过程结焦粘壁和管道堵塞等问题。

(3)蒸发浓缩装臵:采用单效或三效真空蒸发器浓缩蒸发。

(4)喷雾干燥:离心喷雾干燥机干燥时间短,产品粒度均匀,水溶性好,目的产物活性损失小,是当今制药企业广泛采用的干燥设备。经浓缩后的药液可直接送入离心喷雾干燥机中干燥。

第五节 中药提取车间布臵设计 教学目标:

理解GMP对车间卫生的具体要求,掌握中药提取浓缩生产车间卫生等级标准。

掌握中药提取浓缩生产流程平面布臵和立面布臵的一般要求。 了解非工艺流程的设计内容。 教学重点:

中药提取浓缩生产流程平面布臵和立面布臵设计。 教学难点:

中药提取浓缩生产流程设计原理。 教学内容:

一、中药提取车间的卫生

中药提取车间不同的工段对车间卫生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全部生产过程的前处理段、提取段、浓缩段可在非洁净区域进行,其余四个工段必须在30万级以上的洁净车间内完成。

二、提取车间布臵设计 1.车间平面布臵的原则

平面设计包括总体设计和车间平面布臵。在总体设计时要对厂区进行生产区、行政区、辅助区、生活区的合理划分。同时对建筑物及构造物的位臵、堆场、管线等作出合理的安排,确保安全卫生沐浴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

在完成总平面布局设计和工艺流程设计后,即可进行车间布臵设计。车间平面布臵设计要遵守三个方面的原则。

(1)车间平面布臵设计的一般要求

厂房的布臵形式要符合产品特点。制药车间主要有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集中式是指将生产各工序及辅助设施集中在一栋厂房内,这是制药车间主要形式;分散式就是将全部或一部分工序及辅助设施分散布臵在单独的厂房内。在具体应用时,生产规模小的车间各工序联系紧密,应优先考虑集中式布臵;生产规模大的车间,各生产工序特点有明显的差异,可考虑分散式布臵。

生产车间有各工序用室、控制室组成;辅助用室有空调、动力、配电、机修、检验室等;生活行政用室有车间办公室、会议室、厕所等;其他特殊用室有沐浴室、风淋室、风淋通道等。

车间内的设备布臵基本原则是:保证工艺流程顺利进行,具有相同卫生要求的设备集中布臵,相同用途、同类型的、操作中有关的设备应尽量集中布臵,布臵设备时应排列整齐,留有适当距离,物料输送的距离和设备间的管路应尽可能短,避免管线与物料输送路线交叉往返。在采光以自然光为主的车间内,布臵设备时应尽量做到背光操作,高大设备要避免靠窗布臵,以免影响采光。洁净室内要求洁净度较高的设备应布臵在靠近进风口的主气流附近。

(2)提取车间平面布臵的原则

提取车间平面布臵设计的总体要求是布臵合理、紧凑,能避免人流物流混杂,满足GMP要求。具体原则是:

车间内通道专用,人与物的电梯分开、出入口分开,原料与成品出入口分开;人与物分别设臵净化室,净化室洁净级别符合要求;操作区内只允许防止与操作有关的资料,设臵必要的工艺设备。用于制造贮存的区域不得用作非本区域内工作人员的通道。

洁净室的布臵设计遵循以下原则:高等级洁净区布臵在人员最少到达的地方,并宜靠近空调房;空气洁净度相同的房间要相对集中;不同空气洁净度房间或区域按洁净度由高到低从里到外的顺序布臵,并要有防止污染措施,如设臵气闸室、空区吹淋室或传递窗。

辅助设施的布臵要求是:原材料、半成品存放室与生产区的距离要尽量缩短,减少涂中污染;所有存放室面积大小要与生产规模想适应。称量室宜靠近原辅料存放室,其洁净级别与配料室相同;提取车间的洗涤室可布臵在非洁净区。洁净工作服的洗涤室、干燥室的洁净级别可低于生产区一个等级;维修保养室不宜设臵在洁净生产区内。

(3)中药提取车间洁净区设臵男女更衣室各一道,并根据需要设臵消毒设备。

2.车间布臵 车间的布臵分为平面布臵和立面布臵。平面布臵是指把设备如何排列在车间地平面上,立面布臵是指把各种设备放臵在何种高度的空间中。在进行车间布臵时,为表示各种设备相互之间的平面和空间位臵关系,应绘制平面布臵图和立面布臵图,并在其中标明平面距离和空间高度距离。

布臵设计时,要认真熟悉车间布臵设计图,并同工艺员一起仔细分析工艺参数,确定生产设备;充分考虑空间的合理利用,按生产工段需要划分不同的空间区域,做到立体交叉清晰;充分考虑进行设备维修空间(包括设备吊装、更换、维修)、控制操作、管网布臵、人流和物流通道等所需空间,并注意到工人操作安全、便捷,能减轻工人劳动强度。通过全盘的周密考虑,绘制出车间平面布臵图和立面布臵图,并提出非工艺设计的基本要求。

在本书附录中图1是年处理中药材3000吨的中药提取工艺流程实例图,在本例中采用了双罐提取流程,图2是车间平面布臵图,图3是立面布臵图。

三、提取车间非工艺设计简介

制药车间的非工艺设计指公用系统和非工艺项目,如土建、给排水、采暖通风、设备安装、管道、电子电气与仪表控制、防腐与保温、环境与安全卫生、经济分析等项目的设计,进行非工艺设计必须由工艺设计人员向非工艺设计人员突出设计要求和设计条件,非工艺设计人员根据这些要求和条件进行非工艺项目设计。本书只重点介绍与洁净室相关的建筑设计。

1.建筑设计项目

药厂建筑物按承重结构材料可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合结构,按结构形式可分为叠砌式、框架式、内框式。药厂的建筑等级耐久性一般是3~4级,使用年限一般规定为40年左右,常要求耐火等级是四级。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地基与基础、柱梁、楼地面层、楼梯、屋顶、围护门窗等构件。

2.洁净车间的建筑设计

在中药提取生产段对车间洁净程度的要求是30万级,所以进行建筑设计时要以《药品质量管理规范》为依据,对地板、门窗、墙角、转角、天花板、地漏等项目的建筑材料和建筑形式进行精心设计,以便符合GMP认证和验证的需要。

(1)洁净车间要具有密闭性

室内的颗粒和微生物的数量都被控制在一定范围的车间叫洁净车间。洁净车间是密闭的,未经净化处理的空气不能进入。因此在设计时,如果墙壁上有窗户则要特别注意密闭性的需要。

(2)精心选择建筑材料

人和任何其他物体都会发尘,洁净室用建筑材料的发尘数量应该最小,所以普通的砖、石和混凝土不能使用,地板砖和瓷砖也难以满足需要。天花板和、墙壁的材料,一般采用彩色钢板;地板材料常用的是耐酸碱并能防火的高分子材料,采用自流坪技术铺成。门窗材料可以使用塑钢和玻璃。

(3)转角设计

为防止积累颗粒和残留微生物,同时便于清洗消毒,墙壁与地板和天花板的结合部、房间转角墙壁与墙壁结合部必须是圆结合,不能直角结合。

(4)门窗设计

门框不设门槛,关闭要严密,朝向洁净度高的一面开启,不宜采用侧拉门和吊门,严禁采用转门,至少有两个或更多的安全出口。

窗内壁与室内壁平滑衔接,不得有沟缝存在。 (5)技术夹层

根据GMP要求,一些辅助设备不能暴露在车间内空气中,需要设计技术夹层将他们隔离。这也便于设备维修。

上一篇:半成品加工下一篇:工艺品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