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地理总结范文

2023-07-06

考试地理总结范文第1篇

上个学期苏州市统一考试的这份试卷难度并不是很大,但是平均分却不高。有客观原因,

一、上个学期时间紧,有的选修两本书没有上;

二、考试的范围太广,题目综合性强;

三、学生学得死,不能举一反

三、学以致用。然而我觉得更大的原因还是在于一些地理专业术语的把握不准,审题不清。比如29题第一问:问三个地点的土地利用类型,从改卷的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可以判断出来,但是得分率非常低,实际难度达到0.2,原因就是好多学生把土地类型和农业类型混为一谈。再比如第27题,1012百帕等压线在陆地上空的等压线的走向,好多同学只回答对了一半,此问应该分段回答,把陆地上的等压线走势分为两段。由于地理上有许多类似的专业术语,容易混淆,因此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讲清讲透基本概念,此外也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一些应试技巧,让学生提高审题的准确性,以便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冯均严

考试地理总结范文第2篇

一、试卷特点分析

1.注重基础

本次期末考试的命题范围主要考查了人教版必修1的相关知识,试题的考点覆盖了本学期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对重点章节有所倾斜,重要图表都有所涉猎。总体难度不大,但是比较灵活多变,区分度较好。整体来看,试题重点强调基础,考查基本能力,会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

2.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实践探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在整套试卷中,不少题目体现了课改的意识,考查了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简单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反映学科特色。

地图是地理的语言,试卷中有8幅图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4、难易相结合,基础题、中档题、难题的比例为6:2:2。

二、各班考试的成绩总汇

本次考试参加人数672人,高一级1—4班平均44.40分,5—12班平均29.11 分,整体平均为33.99分,及格人数26人,及格率

3.87 %,优秀人数2人,优秀率0.30%。

三、试卷具体分析

本试卷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题(11×4'=44'),第二部分是综合题(56')。试题以图表居多,高一学生由于未能建立完整的地理体系,故不能充分利用地理图表,来获取有效信息。所以主要失分多在图表题中。

四、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选择题

1、2题,考查河流堆积地貌,学生对河流上游、中下游聚落的分布掌握不够。

选择题3题,通过等高线间接考查气候,学生审题不清,主要原因是识图能力较差,不会进行知识迁移,判断不出地貌是山前冲积扇,而第4题较难,学生失分较多,首先要判断出北纬25度至北纬35度的图中区域实际上是中国,然后根据中国南部的主要气候类型得出气候的特点。

第5、6题本身不难,但学生普遍失分很多,该题考查天气系统,学生失分的原因是在于分不清龙卷风究竟是气旋还是反气旋,第5小题若判断失误,直接导致第6小题失分。

第7、

8、9题考查洋流知识及应用,首先学生要根据南回归线清晰判断出该图是南美洲,甲地位于太平洋东岸,洋流为秘鲁寒流,乙地位于大西洋西岸,洋流为巴西暖流,然后得出结论甲地附近有秘鲁渔场,而寒流减温减湿,从而导致秘鲁热带沙漠气候。失分在于寒暖流不明确,对洋流的特点模糊不清。

第10、11题通过太阳直射点移动图考查地球自转、公转,本小题得分较多,失误主要在于没有分析出a、b、c、d 四点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综合题第12题学生普遍失分很多,从题目本身来说难度不大,但学生首先对甲图中的气温和降水走势不能做出正确判断出地中海气候,直接导致(2)题分析气候形成原因不知所措。同时,学生逻辑性思维不清,对乙图中的五点不能辨别出是何种气候,以至于(1)题自然带无从谈起,尽管不少学生答出了自然带,但大多张冠李戴,另外有大多数学生对自然带的名称没有准确识记。

综合题第13题(1)(2)(3)题失分很多,大多只能答出甲处的地质构造是背斜,但判断依据含糊其辞,用词不当,学生对地理专业术语的运用有待欠缺。(4)题得分较多,大多数学生能够判断出水循环的环节。 综上所述,本次期末考试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运用能力差,与生活中的地理常识联系不上;

(2)审题不清;

(3)识记内容掌握不够;

(4)不能把知识点与提问方式挂勾;

(5)读图、析图能力欠佳。

五、今后教学的改进措施

1、加强学生对识记内容的落实检查。

2、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切实实让学生掌握应该学好的地理概念,落实好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头脑中建立完整的地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夯实基础,尽量创设情景,将基础知识与生活、生产的实际问题相联系,多让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提高学生分析、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加强阅读、析图和判读图表能力的培养. 地图、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知识量最丰富的载体。正确阅读分析地图和地理图表,既是培养学生地理基本技能的需要,也是促成学生具有地理品德和地理行为素质的知识源泉。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地图和地理图表能力的培养,既能把具体地理事物的分布落实到地图上,又能读懂各种地理示意图,明白其含义。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慢慢的渗透。

考试地理总结范文第3篇

根据教务处的要求,由我执笔来作一个高一地理的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基本情况分析。

1.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的试卷是由我出的,这份试卷中,我们根据学校要求尽量出的简单一些,所以试卷里自创的题目很少,只有选择题里有3道约6分,其余的题目都是基本题,是要求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所以从试卷难易结构来年基本题超过了85%,稍难题不到10%。

从数据上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几个结论:一是班级之间差距较大,班级平均分最高和最低相差有15分,而且同一个老师教的两个班差距也在10分以上;二是学生之间两极分化严重,最高分是91分,最低分是26分,这让我们想到“为什么同在一个屋檐下,差距咋这么大呢?”;三是学生的及格率不容乐观,年级的合格率是39.15%,有的班的及格率不到20%。

2.反思

这样的成绩对于我们来说是喜忧参半。忧的是部分学生的成绩如此之差,将来如何通过会考?有的学生才考了二三十分,明显看出是上课不认真听讲,平时没花时间复习,无论从内在还是表象,都表现出对地理学科的不重视,如果任由这样发展下去,后果很难想象。喜的是我们还是有部分学生学的不错,有15%的学生超过了70分,而且有近30%的学生在50-60分之间,如果努力一下,这部分学生也能合格,这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三、措施及策略

1.找准位置、摆正心态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高考形势的判断,我们觉得在地理教学上一定要摆正心态、找准位置。我认为这应该从三个方面来思考:一是作为我们地理老师要摆正心态,要清醒地认识地理学科在社会、家长、学生甚至在其他老师心目中的地位,我们要少一些抱怨,多钻研教材,针对学生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因素,搞好我们地理学科的教学;二是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地理学科,面对新形势下的高考改革,任何偏废一门的做法都是不合适的,我们需要学生扬长,但更不能避短,不要让地理学科成为“短板效应”;三是希望其他老师以及班主任要为我们地理学科摆正位置,我们不能在学生中造成错觉,以免到最后学校学生吃亏。我们上课时就这样对学生说的,语数外三门一定要学好,而且必须要学好,除此以外,其他学科都要尽量学好,并且能选择两三门优势学科或是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多花点工夫,我们认为这是对学生负责的态度。

2.齐心协力、集体发展

我们高一地理教学有四位老师共同来完成,我们一定要利用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做到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提出每个人在教学中的新思路,取长补短,齐心协力,共同发展,不断进步。我们要利用好每周一次的业务学习的机会,并且积极利用好平时可以利用起来的时间,互相交流教学心得和教学资源,做到让每个班每个学生享受同等的教育环境、手段和资源。这是我们应该做到也是能够做到的。

3.激发兴趣、保住阵地

随着高考形势的不断变化,我们地理教学也要与时俱进,如何保住我们地理教学的一席之地,我们也做了不少的努力。我们尽量在授课时针对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较为愉悦的气氛下掌握必备的知识。不仅如此,我们还准备组建地理兴趣小组,力图通过这样的形式,抓住一批喜欢地理的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地理兴趣小组中觉得地理学习是快乐的有趣的而且有用的。地理兴趣小组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我们当前地理教学的需要,更是一部分喜爱地理的学生的需要。从目前的报名情况来看,还是比较乐观的。至少,通过这个兴趣小组,我们停留了一批革命的种子,保住了地理教学的阵地。

以上是我们高一备课组的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马海真、孔颖

考试地理总结范文第4篇

试题共三大题,卷面50分,其中选择20分,读图题30分,简答题5分,试题紧扣课标,五个单元都囊括进来,较好的体现了本学科的特点,有利于考察学生能力,相对前四年的考题,更加灵活一些,也更加能够考察学生的能力。试题没有特难的题目,读图题分值加大了,而且比较零碎,摒弃了过去以填写地理事物为主,更加的注重多角度考察(植被、气候、经济、熟制等)。既需要学生能够熟练的记忆地图,也需要学生利用地图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 得分情况

采用随机抽查各班试卷各20分,又从60份中任意抽取20份作为样本,得分折合为百分。基本情况:80以上9人,60以上14人,不及格6人(其中低分2人),最高分94分,最低分32分。

做得比较好的题目有一大题的

1、

2、

6、

7、

9、

11、

13、15,这些题目正确率达到90%左右;二大题16(1)(2)(7)(8),17(1)(2)(6)(7),18(1)(5)(6)(7);三

18、19。

错得较多的题目:一

3、

4、

5、10;二16(5)(6);17(4)、18(1)最后一空,(3)(4)。

三得失分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试卷反映的较好情况

1 彰显了“杜郎口”教学模式的作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做题时候能够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综合考虑问题,克服了过去经常出现的“蒙”,盲目解答。做选择的时候,基本是按照肯定一个并能找到否定另外三个选项的理由。

2 “地图意识”得到了加强,在刘金凤老师指导下,最终圈定了13幅必须掌握的地图,总复习的时候又缩小到8副,对这八幅地图,反复的练习,通过记忆、填写、勾画草图、提问等方式,强化训练,今年读图题明显好于以往,学生看到图很亲切,没有畏惧感。

3 复习对路,今年的复习分单元确定了目标,梳理了知识点,然后记忆、理解、口头抽查,最后进行了检测反馈,相对比较落实。

(二)失分主要原因

1 学生对于地理区域掌握不好,平时在上课时候,比如西双版纳、珠江三角洲、长江沿江地带、黄土高原等等,也明确分析了属于四大地理区域里的什么区域,但是没有深究和举一反三,所以学生对于云贵高原是什么区域就有些拿不准了。

2 读图训练与选择、填空、问答题的训练结合不够紧密,所以出现了当一幅图出现的时候,学生的思维出现在填写地名,而对于换个地方换个说法的填空或者分析题,显得捉肘见襟,而不能游刃有余。

3 气候类型掌握不准,这与上册乃至七年级基础知识不牢也有关系,平时训练不够充分,还有就是学生很多时候习惯于死记硬背,而缺乏随机应变,所属温度带和季风因素两方面结合确定气候类型的方法领悟不够。

4 审题意识不够强烈,做题技巧有待加强,以读图的第一题为例,四大地里区域的各版块以分解形式出现,按照常理,就准确判断各是什么。而判定技巧,一是根据平时所讲,按照特征,比如西北地区的形状的窄长的,横跨纬度最大;而是按照经纬度拼图;三是采用本办法,将各部分复制后沿着边缘剪开,直接拼贴。确定准确了,其他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

5 学生学习态度问题,我监考的二考场里,平时一直95分以上的一个同学在做西气东输对东部的影响的时候,做成了对西部影响。

6 台湾的地势特征,给出的标准答案不够灵活和精确,也导致丢分严重。

四 今后改进办法

1 要坚信不疑的将高效课堂模式熟练运用于教学之中,今年是探索阶段,师生都还不够熟练,出现了预习和谈论占用时间过多,展示不够充分,反馈不够落实,有夹生饭现象。一定要处理好“导”“教”“学”的关系。把学生充分调动起来。精心编写导学案,加强小组建设,落实我校指定的“九大流程”。

2 着手解决两极分化的问题,特别是后进生尾巴大的问题,在地里学科里还是相当的突出,要上后进生找到学习地里的乐趣,给予他们展示表现的机会,提出合理的奋斗目标,采用一对一结对子帮扶措施。既要理性看待学生差距,也要力求缩小差距,可以让后进生放弃一部分不能够理解的东西,也要夯实基础,在低中档难度的知识点上,加强检查与督促。

3 平时训练的书面作业训练的频率和小检测的频率加大,尽早发现并解决问题。

考试地理总结范文第5篇

本套试卷内容包括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三和必修四两个模块,难度适中,无偏题怪题,试卷既考查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即基础考查),同时又考查了学生的语篇阅读能力。

一、试卷结构

试卷结构比较合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由听力(共四节,满分30分:其中第一节听5段对话,每段对话仅读一遍,共5小题,满分5分;第二节听四段对话,每段对话读两遍,共10个选择题,满分10分;第三节听五句话,根据内容补全句子,每句读两遍,共5小题,满分7.5分;第四节听A.B两段材料,根据其内容填空作答,每段材料读两遍,共5小题,满分7.5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其中包括10个单项选择共15分,完型填空共20小题,满分30分)、读写能力测试(共四节,满分75分:由三篇阅读,共15小题,满分30分;词汇运用,共10个小题,满分10分);句子翻译,共5个小题,满分10分;书面表达(25分,四大部分组成)。

二、考试概况分析

试题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各班及格人数在20-28人之间。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在几个部分中,听力和阅读理解失分较高。

1、听力部分文字部分难度不大,语音语调纯正,语速基本是native speakers正常速度,部分学生接受有一定难度,建议提高平时听力训练的难度,多听正常语速的材料;同时,从学生的口语训练入手,提高对正确语音语调的把握能力。

2、单项选择基础性、时事必强。所考查语言知识均来自个Module的基本知识点,除了基本的短语、时态、语态、句法知识外,更加侧重了语境在解题中的作用,基本没有单纯考查知识点的题目。其中第33题普遍反映有一定难度,这道题考查了两个语法知识点,一是非谓语动词作定语,二是suggest后跟宾语从句时时态的选用。

3、完形填空所选三段材料均是来自同学们所学的课本上,主要考查学生对书本上语篇理解,当然记忆是很重要的,一是课文内容的记忆,二是单词拼写的记忆。

4、阅读理解难度适中,其中A.B两篇是选择题,C篇是问答题。所设题目涵盖

1 了文章主旨大意、细节信息、猜测词义、推理判断等考查指标。语言地道,趣味性强,没有比较难以理解的内容,

5、书面表达,半开放式作文,文章内容是关于成都的环境问题,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题材,会有话可说,但是从阅卷情况来看,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心中有话却无法表达,足见语言综合能力尤其是表达能力还是一大难关。典型错误:

1、漏掉要点;

2、汉语式的句子较多;

3、短句较多,显得琐碎;

4、固定搭配使用不准确;

5、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出问题较多。

四、教学建议

1、针对学生普遍反映本次考试时间太短,我们应认真研究外研版新大纲、新教材,并精选练习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进度。

2、加强对学生听力能力的培养。

3、在平时教学中,经常向学生提供一些精读或泛读文章,扩大词汇量和阅读面,指导学生阅读,逐步提高速度。

4、从词、句开始,进行作文阶梯训练。

上一篇:考试组织总结下一篇:组织考试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