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论文范文

2023-03-10

系统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 在建设电力系统广域保护通信系统时,还要对系统的可靠性进行分析,从而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而就目前来看,在分层区域式保护通信系统中,主要采取的是SDH光网络结构。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对SDH光网络结构展开了分析,并对SDH光网络下分层区域式保护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分析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分析可以发现,采用SDH自愈环网结构,能够使光纤故障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得到减小。

【关键词】 SDH光网络 分层区域式 保护通信系统 可靠性

引言

在电力系统中,需要利用广域保护系统进行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和保护。在这一过程中,系统需要利用专用通信网络进行各监测点动态实时信息的获取和传输,以便对系统故障进行综合判断。结合判断结果,系统则可以采取相应控制措施进行故障消除或损害控制,进而使电力系统保持稳定运行。加强对保护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则能使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得到提高,从而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更多保障。

一、SDH光网络的结构分析

在电力通信网络系统中,通信主干网和广域保护的区域网络采用的是SDH光网络。而SDH为在光纤上实现信号传输的网络,拥有统一网络接口标准,并多采用自愈环网结构进行组网。如下图1所示,为以自SDH愈环网为基础结构的广域保护系统。在该系统中,主要利用合并器进行各变电站内信息的传输,在保护子站接收到信息后,则可以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并利用SDH设备将信息传送至SDH网络。通过SDH网络,各子站和保护中心都能获得需要的信息[1]。结合获得的广域信息,保护中心则能制定相应的保护控制决策,从而控制子站执行相应保护命令。

二、SDH光网络下分层区域式保护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2.1分层区域式保护通信网络系统结构分析

现阶段,广域保护系统有分布式、分层区域式和集中式三种形式。采取分层区域式结构,能够实现全局最优决策,并摆脱系统对保护中心的过度依赖。而该种系统需要借助专用通信网络实现保护功能,网络则由主干网和区域网构成。其中,主干网可以用于进行系统保护中心与区域保护中心的连接,区域网则用于进行变电站与区域保护中心的连接[2]。在广域保护区域网络中,目前可以采用的SDH光网络主要有两种结构,即SDH自愈环网结构和SDH星型网结构。具体选用哪种网络结构,还要根据连接的厂站类型及数量确定。

2.2分层区域式保护通信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广域保护系统能否保持可靠运行,主要取决于专用通信网络是否具有较强的可靠性。而使用SDH光网络进行通信网络构建,可以利用光通信原理和状态空间法完成网络可靠性模型的构建,并对网络的可靠性展开分析。

2.2.1自愈环网结构的可靠性分析

采取自愈环网结构实现广域保护,可以采用两种组网方式,即通道保护环和复用段保护环。相比较而言,通道保护环组网方式采用的协议更加简单。而在该种组网方式中,二纤单向通道保护环的传输延时较小,所以得到了广泛应用。该种网络是由两路光纤和两路独立环网构成,网络业务和数据信号能够实现双发选收,并借助光发送设备得到发送[3]。通过倒换开关,光接收设备则能完成其中质量相对要好的一路信号的接收。如果光纤某段发生故障,通过倒换开关切换信号,则能接入备用光纤进行数据传输,所以能够使信号的连续性得到保障。IU为系统通信接口,由保护倒换模块和复用模块构成,如果一个IU出现故障,就会对信号传输产生影响。倒换开关多为并联冗余结构,可认为完全可靠,所以单个接口可用度可以利用下式(1)表示,式中λIU为接口故障率,μIU为修复率。

在对主干网进行可靠性评估时,可以利用如下图2所示的模型。该模型为利用状态空间法和网络法构建的模型,由独立故障和共同故障模型组成,能够反映一个区段光纤状态。图中,μL为一根光纤的修复率,对应的λL则为该光纤故障率。λ1则为光纤及备用光纤的共模故障率。

具體对广域保护通信网的可靠性进行飞行时,可以IEEE14母线系统为例。在电力系统中,通常使用复合地线光缆或自承式光缆进行网络构建,需要将通信线路与输电线路并行铺设[7]。所以一旦有电力线路存在,就有通信线路存在。在进行分层区域式广域保护通信网建设时,可以将系统划分为三个分层区域,即区域1、区域2和区域3,对应的保护中心分别为站2、站4和站5,利用光纤环网连接,从而完成系统通信主干网的建设,而各区域网络采用星型网结构。如下表1所示,为系统基本参数。

結合以往经验可知,在进行SDH自愈环网修复时,通常需要花费48h的时间进行光纤修复,设备接口故障修复则需要24h。通过采取上述可靠性分析方法,可以得到如下表2。

相较于设备接口,光纤故障率尽管较高,但是在自愈环网中使用却能使故障对网络可靠性的影响得到减小。所以想要使SDH环网保持较高可靠性,还要使设备接口的可靠性得到提高[8]。此外,相较于星型网,自愈环网使用的光纤数量更多,但是可靠性却要高一些。

三、结论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在决策和组网方面,分层区域式广域保护系统拥有一定的优势。而在系统通信网络建设上,SDH光网络结构则得到了广泛使用。对系统可靠进行分析,则能得到各区段的故障概率和可用度等参数,从而更好的进行系统的设计论证和可靠性评价。参 考 文 献

[1]陈国炎,张哲,尹项根等.…广域后备保护通信模式及其性能评估[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01:186-196.…

[2]崇志强,戴志辉,焦彦军.…典型广域保护通信网络的信息传输可靠性评估[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4,04:20-24.…

[3]梅鲁海.…基于SDH光网络的分层区域式保护通信系统的可靠性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4,21:81-85.…

[4]殷玮珺,袁丁,李俊刚等.…基于SDH网络的广域保护系统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05:120-123+127.…

[5]曾瑛.电力通信网可靠性分析评估方法研究[J].电力系统通信,2011,08:13-16.…

[6]丁伟,何奔腾,王慧芳,陈梦骁,许巍.…广域继电保护系统研究综述[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2,01:145-155.…

[7]陈国炎,张哲,尹项根.…广域继电保护分层系统结构的网络拓扑设计[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2,04:63-70.…

[8]杨卉卉,张华年,袁海涛等.…基于PTN网络的配电网区域保护控制系统研究及应用[J].…供用电,2016,03:46-49+45.…

系统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本文将笔者近年来在小型水库除险引水系统加固设计实践中积累总结的一些设计工作思路,加固方案选择确定方法、结构除险加固处理措施等介绍出来与大家探讨。

【关键词】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引水系统;设计

1 引言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结果的数据显示:我国现有9.80万座水库,其中小型水库9.33万座。这些水库大部分建于20世纪50~70年代,输引水建筑物大部分为坝下埋设输引水涵管,这些涵管管径小,检查维修困难,现在基本都出现了渗漏、裂缝、甚至断裂,严重危及大坝安全,且一旦出现穿孔溃坝等险情,将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库是水利产业的重要设施,为使这些水库安全运行并继续正常发挥效益,需要对它们进行除险加固。引水系统加固设计除必须遵循常规水利工程设计的规程、规范外,还要特别注重前期勘测及水库原始资料数据的收集,围绕险情与除险两个根本点,科学决策确定加固建设方案。

2 基础资料收集

加固工程与新建工程不同,在进行设计前不仅要收集水库原勘测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的资料,还需要通过测绘、钻探等手段来取得工程现状的一手资料,以便进行验收复核。工程建筑区表面情况通过踏勘测量比较直观,容易进行复核。建筑物基础、内在结构、质量等情况则相对较难准确全面揭示,这也是与新建工程地勘工作有明显区别的地方。

3 引水系统除险加固设计原则

在小型水库引水系统加固中,为实现根除病患的目的,坚持以下几点加固设计原则,对确定小型水库引水系统加固设计方案的选择非常重要。

3.1 输引水建筑物与大坝“能分则分”

只要条件允许原坝内输引水涵洞尽量易址坝外重建,与大坝分开。原小型水库大部分为坝下埋设输引水涵管,这些涵管管径小、检查维修困难,现在基本都出现了渗漏、裂缝、甚至断裂,严重危及大坝安全,有的甚至被淤泥堵塞,失去输水功能。如直接对原涵管进行加固,很难彻底解决问题,而采用在大坝外山体另外选址新开挖隧洞进行输引水,对原涵管进行封堵加固设计方案,则可一劳永逸,即使输引水隧洞出现状况,也不会直接影响大坝。

3.2 结构安全、经济实用、兼顾美观

小型水库引水系统主要存在结构不安全的问题体现为:裂缝、剥蚀、漏水;涵(洞)外围接触性破坏、有渗漏通道;进水口闸门及启闭设备老化、控制失灵等。首先全面掌握水库引水系统存在哪些病险情况,彻底查找分析计算产生病险原因,再针对病险原因有的放矢,采用行之有效的加固处理方案,做到确保结构安全的情况下,经济实用、兼顾美观,使水利工程内部安全,外表生态美观大方。

4 引水系统除险加固设计方案选择

4.1 套管方案

直接在原坝内洞(涵)进行加固处理,对内径1.0m以上的洞(涵)管可采用内套钢管,沿放水涵管外壁两侧进行充填灌浆,此方案不用易址,不牵涉征地问题,洞线最短,施工相对简单。

4.2 重建方案

小型水库引水系统除险加固设计首选重建方案,重建一般有易址重建、破坝重建、顶管三种方案。优先采用易址坝外开挖隧洞、虹吸管,使引水系统与大坝彻底分开,消除坝下人工建筑隐患。在库区内大坝两边山体地质条件好可以采用新开隧洞方案,若没有条件易址并新开隧洞时,建议采用破坝重建或顶管方案。当坝高在10m以下时,可考虑破坝挖除老涵管、重新浇筑混凝土新涵管;坝高大于10m时,建议采用顶管的方法,在坝下新建引水涵管。

5 引水系统结构设计方案选择

小型水库引水系统除险加固设计优先考虑易址坝外开挖隧洞重建方案,本人在2008年至2013年期间共独立完成13座小型水库引水系统改造设计,其中11座水库为隧洞引水,1座水库为顶管,1座水库为坝后厂房发电兼灌溉放水,隧洞引水占85%,以下重点介绍隧洞引水结构设计。

5.1 隧洞进口建筑物型式选择

隧洞轴线一般布置在水库原引水涵管同一岸,以便隧洞出口与灌溉渠道连接,因此进口建筑物布置在水库原引水涵管进口附近。隧洞一般分为进口、洞身和出口三部分。隧洞进口建筑物常用型式有竖井式、塔式和梯级式取水三种,进口建筑物三种型式各有其优缺点及适用条件,选择时应根据地形地质和水流条件以及施工、运行条件等各种因素全面分析考虑。水库坝高于10m,坝肩两岸山体高,岸坡较陡,山体覆盖土层较薄,岩石较坚固一般选择竖井式。竖井式进口的优点是结构比较简单,稳定性较好,运用方便,缺点是新建进口建筑物位置要重新征地,对征地有困难的水库不宜选择此型式。水库坝高于10m,河岸地质条件较差,岸坡较缓,山体覆盖土层较厚,一般选择塔式。塔式进口的优点是工作安全可靠,新建进口建筑物布置在水库内,不牵涉到征地,缺点是需要设工作桥与岸坡连接,造价较高。作用水头较低或根据运用要求只需设一道闸门时,进水塔可用框架式的,可以节省工程量并便于施工。水库坝高小于10m,坝肩两岸山体不高,岸坡较缓,山体覆盖土层较厚,设计水位和正常水位高差不大,一般選择梯级取水。

5.2 隧洞洞身断面尺寸和衬砌型式确定

由于小型水库灌溉引水流量不大,最大放水流量一般小于1.0m3/s,隧洞为无压隧洞,洞身横断面型式常用有圆拱直墙形。由于引水流量较小,施工最小断面能满足灌溉过水流量,隧洞断面尺寸主要由施工最小断面确定,为便于施工,隧洞尺寸按规范应小于1.5m×1.8m(宽×高),但由于小型水库资金困难,为节省投资,一般隧洞尺寸为1.2m×1.7m(宽×高)。在选择隧洞衬砌型式时应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围岩的承载能力,对于断面尺寸较大、水文地质条件较差无压隧洞采用单层钢筋混凝土衬砌,最小厚度20cm。在岩石坚硬、完整、抗风化能力强、透水性小、洞内水流不致冲刷破坏岩石且渗水不影响相邻建筑物和山坡稳定的隧洞全线或部分地段,也可不衬砌。

5.3 隧洞进口建筑物结构设计主要部分确定

在进行隧洞进口建筑物设计时,除了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程、规范设计外,还应注意设计方法和设计技巧,在确保建筑物安全的情况下,提高设计效率。

小型水库引水系统隧洞进口建筑物结构复杂,由多个板、梁、柱组成,构件较多,结构计算内容多,因此在进行隧洞进口建筑物设计时,需要对其在最不利工况下,进行结构分析,确定哪些主要受力构件,对主要受力构件进行配筋计算,其他次梁和板按构造配筋。

三种隧洞进口建筑物中,常用的是塔式。塔式进水口修建在隧洞进口,四周为封闭的塔架并用桥与岸坡连接。封闭的塔架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有检修闸室和工作闸室,在水头不高时主要计算工作闸室井壁配筋,检修闸室井壁配筋可按构造配筋;启闭室主要计算承受启闭设备的主梁和由此梁传递荷载到其他的梁和柱;连接岸坡的交通桥主要计算主梁配筋,其他次梁和板的配筋按构造配筋。竖井式进水口是在隧洞前端河岸岩石中开挖一个竖井,井壁用钢筋混凝土衬砌,井内设置闸门,井上部设闸门启闭机和操作室。有检修闸室和工作闸室,主要计算竖井承受较大外水压力时,检修闸室与工作闸室之间的隔板配筋;启闭室结构计算同塔式一样。梯级式取水结构计算相对较简单,主要计算消力池盖板配筋。

6 结束语

水库引水系统加固设计是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设计三大建筑物设计之一,尽管我国小型病险水库数量众多、险情复杂、隐蔽性强、时间紧、任务重,但只要我们遵循客观规律、总结经验,重视前期勘测、认真收集基础资料,严格按规范标准进行计算分析,有的放矢,提出经济合理、切实有效的加固设计方案,做到加固一座,脱险一座,使水库早日正常发挥效益,人民安居乐业。

【参考文献】

黄恒康.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设计探讨.水利建设与管理,2013(12)总第244期

系统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是重要的基础性工程项目,但也会对项目所在区域环境造成影响。本文分析了高速公路项目路域生态系统功能、特点,提出了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及修复对策,对减少项目建设生态环境影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速公路;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20.02.008

Key words:Highway;Road area ecology;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2019年6月,在世界交通运输大会上,交通部公布了2018年我国新增公路通车里程8.6万km,其中高速公路6000km,高速公路总里程超过14万km,位居世界第一。高速公路修建在方便群众日常出行、加快各生产要素流动的同时,在修建及运营过程中由机动车辆噪音、污水和尾气排放等都成为周边环境影响的重要污染源。尤其在建设过程中,开山采石、修桥挖路等,产生新的裸露邊坡,造成生态系统破坏、水土流失,使得动植物生存环境等受到影响。

1 高速公路项目路域生态系统功能

所谓路域生态系统,就是指高速公路修建完成后,伴随着绿化、生态恢复等环保工程的实施,高速公路用地地界中形成一个宽约50~80m,短则数十公里,长则数百公里的新的生态系统。高速公路路域生态系统包括高速公路中央隔离带植被、边坡植物、护坡道植被等,以及在此期间栖息的各种动物。高速公路路域生态系统呈线型、边界模糊等特点,其成分、结构及演替较自然生态群落单纯,但比农田等人工生态环境复杂。

2 高速公路项目路域生态系统特点

根据高速公路路域生态系统的组成来看,其生态系统主要分为生物因子特点与非生物因子特点。其中,(1)生物因子特点:①模仿自然生物群落。高速公路在人为因素作用下,通过绿化、美化及维护等达到顶级生态群落的稳定,路域生态系统建成后人为干扰因素较小。②承接污染压力。路域生态系统会承接高速公路在运营过程中的机动车尾气排放及污水压力,具有较强的污染防治功能。③组成结构。路域生态系统与高速公路的修建规模密切相关,表现为横断成条形,植被立体三维。且纵向线型常距离地域中的植被呈单元性节奏变化,具有视觉上的美感效果。④稳定生态群落。高速公路路域生态系统带来新物种,使得生物呈现多样性组成变化,且生物群落间联系紧密。在光、热和湿条件变化作用下,动植物群落在该系统中演替,使得地区生物群落稳定、改观。(2)非生态因子特点:①机动车尾气。高速公路项目建成运营过程中,行驶其间的机动车为排放出含CO、NOx、HC等污染物尾气,直接会给路域生态系统造成较大负面影响。②噪声。高速公路路域生态系统中也受到机动车辆的噪声影响,不仅干扰生态系统周边生产,影响健康,也会导致对声敏感动物重新分布。③光污染。光污染主要来自夜间行驶的车辆,会导致驱光型动物集中分布,改变路域生态系统动物分布结构。④高温辐射。高速公路沥青或水泥混凝土路面,边坡浆砌片及混凝土预制块会产生热辐射,使得高速公路路域系统温度较周边区域明显高,需要做好耐干旱、抗高温的植物选型。

3 高速公路项目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3.1 自然环境影响

3.1.1 地形地貌

高速公路项目修建过程中会破坏原有地形地貌,边坡裸露以及混凝土预制块或边坡浆砌片色彩、外形与周边景观不协调以及取土等,会改变路域系统原有地形地貌,诱发滑坡、坍塌等地质灾害。

3.1.2 土壤

高速公路项目投入运营后,边坡、路基及取弃土场引发水土流失,如风蚀、水蚀,导致水土流失。运营过程中机动车辆行驶过程中所留下的铜、锌、铅等重金属元素会渗透到土壤中,加剧土壤污染。

3.1.3 大气

3.1.4 河流水系

高速公路项目路域生态中的河流水系影响主要包括水质污染及改变水系连通性。前者主要因为公路排水系统会将许多污染物随着雨水排入路域生态环境中,甚至会威胁到项目所在区域的地下水;其中河流水系连通性对生物繁衍、物质流、能量流影响较大,主要包括上下游连通性、河流与河岸连通性、河流与地下水系连通性、河流与植被群落连通性,这些连通性若受到影响,会直接影响生活其间的动植物群落连通、物质流动及生物洄游等。

3.2 路域植被影响

高速公路项目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还包括路域植物的影响。这一影响既包括因公路建设中路基开挖等给路域植物产生的直接影响,也包括因公路建设导致景观碎片化、外来物种入侵、水土流失等给植物系统造成间接影响。路域植物影响具有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观测评价难度大等。如,植被因施工导致受损、生境隔离、自然群落演替改变,也包括因人流、车流因素,降低植物多样性。尤其是当外来物种在路域生态环境中发展成新的“优势种”时,会加速本地物种灭绝,改变原有的生态结构。

3.3 路域动物影响

高速公路路域生态系统中的路域动物影响包括道路致死、栖息地改变等。前者,主要是因道路建设运营过程中制剂导致动物在捕食、迁徙、繁殖经过公路时,受到车速、车流量及动物习性的道路选线影响而直接威胁生态平衡。后者,栖息地的影响,主要包括物种繁殖地影响、栖息地被分割多个区域,物种基因交流受阻,降低遗传多样性。栖息地大幅减少甚至完全消失。

4 高速公路项目路域生态系统修复建议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对周边路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可避免,但可以提前做好环境影响评价,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预案,将生态环境影响降低到最小。

4.1 同步推进

将高速公路项目路域生态修复与高速公路主体工程项目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落实、同步推进,确保生态系统工程质量。

4.2 选好物种

根据高速公路项目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气候等因素,科學合理的做好物种的选配及先进技术的应用。建议选用乡土植物,减少建设及后期的养护成本。使用耐旱、抗高温、抗视觉疲劳、降污降噪植物种群,并分析其生态适应性,将物种科学选择作为修复路域项目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

4.3 设计通道

在项目开工建设之前,要认真分析高速公路项目沿线的生物情况,为物种扩散、栖息野生动物活动设计好生物通道。最大限度地恢复或营造出适合高速公路项目路域生物栖息所需的外部生态环境,恢复或增强周边生物多样性。

4.4 做好管护

做好高速公路路域生态系统的管护,尤其是其间的树木和草地管护,初期,要做好浇水、修剪、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一旦发现病虫害时,要及时喷洒农药。后期,要做好枝丫修剪整形,保持植物冠幅、高度以及草地的平整,增强路容路貌美观。

5 结语

总之,高速公路路域生态系统是一项复杂且重要的系统工程,在发挥高速公路经济效益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将其打造成生态样板工程,建设高速公路绿色生态廊道,恢复高速公路沿线自然生态,确保项目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安红梅.高速公路路域生态环境影响指标体系的构建[J]。电子测试,2015(14):159-160.

[2]张姣,张春禹,卜庆国,等.高速公路建设对路域生态的影响及建议[J]。交通标准化,2014(3):20-23.

[3]方言文,蒋威锋.公路路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J]。青年科学,2013(4):288-289.

收稿日期:2019-12-28

作者简介:王守标(1981-),男,汉族,本科学历,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咨询。

系统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通过实证调研考察,笔者发现当前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许多失调现象,如师生角色定位的失调、语言知识与实践应用之间的失调以及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的失调等。针对这些失调现象,教师应充分利用移动学习的优点,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移动学习的策略意识,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与能力,促进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和谐发展,最终实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移动学习环境;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

【作者简介】韦萍(1984-),女,湖南娄底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及翻译理论与实践。

【基金项目】湖南人文科技学院2017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RKJGY1701)。

目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生态系统中存在许多不协调现象,比如网络技术下多媒体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的观念及行动尚未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课堂依然是以教师知识灌输为主;教师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创新能力薄弱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就无法真正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也阻碍了课堂各生态因子在整个系统中的和谐共生,有效生长。

一、移动学习与教育生態学

1.移动学习。上世纪90代,移动技术蓬勃发展,一种全新的学习形式—移动学习应运而生。近年来,随着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日趋完善,各种移动电子设备(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的日渐普及,为移动学习奠定了更加坚实的技术和设备支持。移动学习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欢迎,它打破了时空限制,为学生创造了自由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而且也可以支持终身学习这一理念。

2.教育生态学。教育生态学就是将生态学一词引入到教育领域的一种研究理论与模式,于20世纪70年代,由劳伦斯·克雷明 ( Lawrence Creming) 等人率先提出。教育生态学强调研究教育与自然、社会、规范、人的生理、心理等之间相互影响与作用规律以及整个教育生态系统中的人、教育(活动)、环境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教育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生态课堂是由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等生态因子共同构成的微观课堂生态系统。只有当各类生态因子平衡稳定,协调发展才会使课堂趋向合理化、自然化,达到一种良性循环。在教育生态学思想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课堂生态的主体,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才能建立和谐平衡的课堂教学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

二、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失衡分析

笔者选择了所教的17级食科1班46位同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结合访谈及课堂观察,了解了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的现状,总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生态失衡并分析了失衡的原因。

1.师生主体因子之间关系的失衡。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自然班级人数过多,周课时压缩,教学任务繁重,调查结果显示:有多达59%和30%的学生被评价为知识被动接受学习者和课堂活动的边缘者,学习主体角色严重缺失,学习目的不明确。教师的观念和行动始终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有80%的学生认为教学基本上还是由教师主宰。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兴趣和接受能力,教学内容缺乏与时俱进精神,教学方法和理念陈旧,加之学生自身的语言能力和知识储备欠缺,他们真正参与教师安排设计的课堂活动不多,仅有7%的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所有这些问题导致了课堂生态系统中的教师和学生这两种生态主体之间关系失衡,破坏了课堂的生态结构和功能,课堂生态的平衡也就无法协调发展。

2.语言知识与实践应用之间的失衡。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沟通交流的工具,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不是目的,其真正的目的是将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运用到语言实践之中去。然而,目前许多学生由于四六级证书,学位学历证书压力,根本无法体会到英语语言学习的乐趣,调查显示:37%的学生努力学习英语是为了顺利通过期末考试,28%的学生则是为了拿到学历学位证,将来能找个好工作,这样英语学习变得非常被动,过于强调“习得式”的学习,死记硬背,机械操练,另外,没有必要的英语语言环境,缺乏合理有效的语言训练,更加导致了语言知识与实践交际能力之间的失调。

3.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的失衡。目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考核的形成性评价具体内容安排不够科学合理,调查显示:85%的学生也这样认为。教师真正给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比如能够考察学生学习态度及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不多,同时,缺乏同学互评,学生自评等,且考核评价者单一,仅仅只是教师,这样致使学生所得的评价不够客观,全面。而在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目的过于功利性,他们觉得学习英语只是完成大学课程体系当中的一门课程,获得相应的学分,顺利拿到学历学位证书的一种被动的学习,这样阻碍了作为课堂生态主体的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严重阻碍着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的健康发展。

三、移动学习环境下构建平衡的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

1.移动学习环境下调整课堂生态主体因子的关系。移动学习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中,教师应该适时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担当好学生学习需求的分析者、学习方向的引导者,辅助学生实现向课堂教学活动中心主体地位的转变。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还应传授给学生英语学习方法和策略,培养文化意识。学生也要端正学习态度,提高课堂活动的参与意识。通过移动学习模式,实现新的师生主体关系之间的平衡。

2.移动学习环境下平衡语言知识与实践应用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语言知识高强度高密度灌输,师生之间真正的沟通与交流不多,利用移动学习的优点,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QQ,微信这些交流平台,进行课堂教学的辅助和延伸,不仅可以及时给学生解惑答疑,交流学习信息,而且可以鼓励学生用英语交流,以文字或语音的形式讨论学习和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社会热点话题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此外,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积极运用各种手机学习APP,如BBC新闻,fif口语训练系统,批改网等,训练听,说,读,写等各项英语实际技能,使英语学习变得轻松、愉悦,降低语言焦虑,在移动学习中获得自信,实现语言知识与实践应用能力的平衡。

3.移动学习环境下调节课堂生态评价体系。移动学习环境下,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并各占一定科学合理比例才能促进评价体系的平衡。形成性评价主要了解学生对语言的实践应用情况,还应考察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及学习过程的情况,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单元小测试、课堂参与程度、听力口语测试、小组表演、课后作业等形式进行全方位了解考察。此外,教师可以利用档案袋等形式,做好平时的形成性评价记录。我们在实践中还可以采用教师评分、同学互评、学生自评相结合的多样化的评价体系。

四、结论

数字时代下,教师应充分利用移动学习的特点,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构建平衡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系统,从而真正实现大学英语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关文信.西方教育生态学理论对课堂教学监控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3(11):1-4.

[2]范国睿.教育哲学与教育科学:历史的观点[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1):13-28.

[3]张莉.移动学习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7):99-103.

系统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电力企业电力调度运行操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安全隐患,分析了安全隐患存在的原因,且提出了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系统 安全运行 电力调度应用

电力系统由变电站、电厂和各种线路等组成。电力调控系统的作用是进行电能的输送和合理调配。电力调控系统的运行问题会影响其安性能。因此要详细分析其运行中的问题,同时要用合理的方法进行优化,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一、电力调度的关键意义分析

我国电力产业有很大的进步,电力调度所造成的影響非常大,能在源头上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如此一来系统可以安全稳定的运转。从某种程度而言,电力调度属于电力系统里最关键的环节之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力调度所发挥的功效也更显著,可以运用更加科学的方法来对安全问题进行处理。而且,如能让信息化得到妥善应用,资源配置也会更加的合理。所以电力调度是一项统一协调的工作,其能有效地应对意外情况的出现,确保电力系统更加安全稳定的运转。

二、电力系统安全运行造成影响的要素

1.电力调度管理上的隐患。从当前电力调度管理上看,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是管理制度上的缺陷。虽然电力部门对于电力调度工作都有自己的管理制度,但在实际展开电力调度工作时,一些工作人员对标准掌握的不准,缺乏防范安全风险的经验。此外,电力调度工作人员相关专业知识掌握不熟练,相关操作规程不熟练,遇到突发问题时不能灵活及时的解决。还有就是工作模式固化,不能与时俱进,进而导致专业技术更新不及时,增加了电力调度工作的安全隐患。

2.环境因素。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对于环境的要求是非常高的,然而事实上,有相当多的电力企业于环境问题未足够的重视。绝大多数的机电设备都不具备独立的运行空间,很多工作人员因不懂或不负责而随便的开关门窗,这就为电力设备带来极大的损害。此外,很多员工没有做好设备电源维护工作。如今我国大部分的电力单位选择了UPS作备用电源,在出现停电状况时可发挥功效。但有相当多的单位对UPS缺少基本的了解与重视,且工作人员对于其放电以及运行都没有足够认知,使得其出现安全问题的概率增大很多。

3.电力调控运行的管理人员工作有缺陷。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在实际的工作期间,要通过管理人员和维护人员进行监督和把关,管理人员的工作如果存在缺陷或者工作不到位,会直接影响电力调控的运行效果。影响电能调控的同时,也会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性。调控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过低,并且本身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不高;同时,有的调控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没有认真谨慎的工作态度。

三、在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应用电力调度的方法

1.及时保存备份系统运行数据。在实际电力调度工作中,由于系统可能发生突发情况,如果不能备份运行数据,一旦系统发生问题,就容易导致数据丢失,为后续工作带来麻烦。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及时保持和备份相关系统运行数据,才能有效应对系统的突发问题,避免因系统数据损坏而引发的安全隐患。另外,在电力调度系统运行中,容易发生通道故障。为了能够很好地应对通道故障的情况,可采用双通道交替运行的模式降低通道故障带来的影响。

2.加强管理制度的完善力度。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电力调控运行系统能够能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前提,我国电力系统运行中存在调度安全问题,根源是管理制度体系与电力系统运行的发展缺乏一致性。因此,健全、可靠、完善的电力系统调度安全管理制度是根本的保障。首先应对电力设施在实操管理方面细化;其次对系统中电压、频率等调整应严格规范幅度;最后对电力设备在使用与维修的操作方面的规定应明确化。

3.进行电力监控运行系统的优化措施。电力监控运行系统是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重要组部分,可从两方面对其优化:首先,对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以及电能监测的功能进行完善和优化,要对电力监控运行系统原来电度量的采集器进行采集数据信息的模式的完善和优化,这样可完成独立的监控体系的工作,同时可保证完整和准确的收集各种信息数据。其次,进行优化和完善实时信息监测和各种记录工作。电力运行系统监测工作进行时,要加强和提高实时监测的协调和各种信息数据的记录,让电力监测的工作状态真正实现自动化,既可以进行安全稳定的工作,同时节省了人力资源。

4.做好人才的选拔与培训工作

(1)对于电力系统来说,为了能够保障自身的安全性,就一定要做好人才的选拔和培训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完善的考核制度,为电力行业招收优秀的人才。

(2)对员工进行全面的培训,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让员工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妥善的处理工作中所遇问题。电力企业不仅要对员工的专业仅能进行培训,还应让员工清晰的知晓安全的重要性,对员工展开心理上的疏导,这样员工在遇到紧急问题时才能冷静地解决问题。

(3)构建奖惩制度。贯彻落实奖惩制度对于保障员工的积极性,提升其工作效率也是非常重要的。奖惩制度具体而言,就是对工作表现优秀的员工予以奖励,反之则要予以惩处。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安全运行直接影响着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效果。人们对于供电的需求越来越大,给电力企业在电力调控系统方面的优化与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加强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在安全性与稳定性方面的有效提升,以保证我国电力事业实现可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建平.试析电力调度在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

[2]宋 杰,陈 广.我国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电力调度的应用解析[J].电子世界,2015

上一篇:管理系论文下一篇: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