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财务管理论文范文

2023-03-06

高级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级财务会计 教材内容 应用型会计人才 财务会计报告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为全面提升会计人才工作水平,财政部制定了《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指出会计人才培养的指导方针是:服务发展,以用为本;健全制度,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为实现这一目标,明确提出在“合作、开放、群策群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中,高校始终是会计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主阵地,所有高等院校会计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高级财务会计作为会计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内容也应向着实践型、应用型的目标努力。

一、高级财务会计理论基础与实践

(一)高级财务会计理论基础 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与组织形式的变化,贸易的国际化、交易方式的不断创新,都对传统财务会计提出新的课题。会计实践的发展对指导实务工作规范的会计理论体系提出新的研究领域,高级财务会计研究的内容就应运而生。新的环境下产生的新的业务应在何种理论框架下去描述、解释和规范,由此产生了对高级财务会计理论基础的探讨。(1)财务报告目标理论。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就对财务报告目标理论给予了高度关注,认为这是财务会计报告概念框架研究的逻辑起点。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流派,与此相对有收入费用观和资产负债观两种收益观。受托责任观主张会计假设是研究财务会计理论和规范会计实务的基础,会计原则就是在会计假设指导下规范会计实务的信条,这时的会计理论体系是相对稳定的。但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各种超越会计基本假定的经济业务大量涌现,导致会计产生新理论和新方法,决策有用观主张以会计目标为核心,以特殊会计事项对会计假设的背离为起点,构造高级财务会计的理论体系无疑是一种正确的选择。因此,世界各国大多采用决策有用观,最典型的就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尚不完善,国有企业还占据主导地位,委托者是国家,国家的意志是由人民来表达的,相当于全国人民都是委托者,这样绝对分散的表决权是不可能形成绝对有效的表决决议的。所以,实质上委托者是模糊和缺位的,受托责任观不完全适合我国国情。同样,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虽快,但规模较小,还不能成为企业筹资的主要场所,所以,决策有用观也不符合我国的现实情况。但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基本准则中,明确提出了我国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不仅要反映受托责任的情况,还要有助于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这无疑是突出了对公众利益的满足,强调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价值,体现了我国会计理论目标定位的转变。因此,阎达五教授等人认为从理论上讲授会计假设限定范围制约所形成的会计理论体系只能适用于一般财务会计业务,而以会计目标为内核的会计理论体系可以容纳高级会计业务,而且从实际上看是对会计假设理论体系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并认为“可以从两种理论体系之间的相互结合、相互转化的角度来探讨高级会计学的理论基础……成为进行高级会计学理论研究的基本线索”。(2)教材中关于定义的处理差异。当前出版的高级财务会计教材中,对高级财务会计的定义以及对其内容的界定,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国家级规划教材——阎达五等教授主编的中国人民大学第四版《高级会计学》一书的绪论中,就当前学术界对高级会计学的定义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深刻的剖析。该教材通过列举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首都经贸大学、中南财经大学等高校会计学系列教材对高级会计的定义,认为我国学者对高级会计的认识尚未形成共识,不仅表现在高级会计的范围上,即高级会计应否包括管理会计、非盈利组织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等内容,还表现在对“特殊经济业务会计”的认识方面,即高级会计与一般财务会计是否就在于“一般”与“特殊”的差异。阎达五等教授认为会计假设的松动是高级会计产生的基础,所以该教材将高级财务会计的研究内容定义是“特殊业务会计”。另外,杨有红编著的此教材也对其定义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与此观点基本一致。事实上从2006年新会计准则颁布后出版的高级财务会计教材,几乎都避重就轻,绕开此棘手的有争议的理论探讨,认为这应当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去探讨,或应是专业论文中去分析,所以,无一例外开门见山介绍实务性的知识板块,包括上述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人民大学第五版)。极少有对该教材选择内容的理论依据或选择的现实理由做一个说明。但是对比各版本教材,“特殊”二字却常常会出现在具体内容的篇章题目中,这表明学界是普遍认同高级财务会计就是“特殊业务会计”的观点。高级财务会计的“特殊性”意味着其学习内容的不具有普遍性,会计专业学生将来也少有参与实践和运用的机会,那么其实践性、应用性就稍差,这似乎与当下应用性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高级财务会计研究内容的特殊性不是指偶然的、意外发生地、无关财务报告者紧要的业务,从西方高级财务会计产生的历程看,其内容都具有研究的必然性,对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是具有“重要性”的会计信息。所以,高级财务会计的特殊性恰恰是应用的需要而产生的,只是由于原有的、已经认同的普通的会计知识体系无法容纳且不具有普遍性,才有了“特殊性”的界定。

(二)高级财务会计内容实践 从西方高级财务会计产生与发展的历程看,以下内容都是其产生的现实环境,并在财务会计目标理论的指导下,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对实务工作的指导规范,应当构成高级财务会计的主体内容。(1)企业合并与清算破产会计。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与组织形式的变化,各国企业为了增强竞争实力,积极寻求战略联盟,公司间相互渗透形成了庞大的企业集团,母子公司成为一种普遍的企业组织形式。企业集团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复杂持股、资产交易等,都突破了传统会计的内容。所以为了能全面综合反映集团公司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如何在会计期末编制合并报表,还涉及企业的清算和破产。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CAP)针对企业兼并浪潮,于1959年发表了会计研究公告第51号《合并财务报表》,并对合并报表的编制提出了若干指导意见。至此,对企业合并的理论与实务的研究成为高级财务会计的主体内容之一。我国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企业合并报表》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以及相应的准则指南、企业会计准则1、2、3号解释公告等共同构建了指导我国企业合并实务工作的框架体系。(2)物价变动会计。自从西方国家20世纪60至70年代通货膨胀以来,通货膨胀就已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难题之一。通货膨胀的存在与发展,严重冲击传统财务会计的币值稳定假设,如果不对物价变动的影响进行剔除,必然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美国著名会计学家斯威尼在1936年就出版了《稳定币值会计》一书,自此开创了对物价变动会计的研究。随后,英国、加拿大、欧共体、澳大利亚、巴西等各国,也先后发表或有关的会计准则,要求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揭示物价变动对会计信息造成的影响。目前,已经形成了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现行成本会计、变现价值会计等物价变动会计模式。我国在新会计准则颁布以前,虽然在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等环节上有物价变动会计的运用,但更多的是强调的是历史成本的应用。在2006年新准则体系中,《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减值金额的计量,以及7号、12号准则等都或多或少涉及物价变动的处理,但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专门的物价变动会计规范。(3)外币会计和期货会计。随着国际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跨国家、跨区域、跨行业的经济组织日益增多。在进行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及劳务输出过程中,必然发生外币兑换、外币交易与折算,以及外币远期合同。为反映公司的外币业务、跨国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产生了外币会计和外币报表折算。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1973年颁发了第1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外币业务的揭示》,1975年颁布了第8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外币交易和外币财务报表换算的会计处理》,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外币业务会计。我国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对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进行了规范。《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中对规避外币风险的套期确认和计量进行了规范。(4)金融工具和融资租赁。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各种衍生金融工具应运而生并快速发展,国际资金流量增多,期货交易、融资租赁等行业蓬勃发展。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1984年颁布了第80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期货合同的会计处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期货会计处理方法,形成了期货会计。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CAP)1953年发表了《会计研究公告第43号》,提出融资租赁会计处理方法的若干意见。我国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对融资租赁的确认、承租方和出租方的会计确认和计量进行了规范。《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的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中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和计量进行了规范。(5)所得税会计。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第四次企业兼并浪潮。国际间相互投资、母子公司间的相互持股、利用各国的税法和相关法律逃避税收、进行内部价格转移和财产转移等性的特点,对原有的所得税会计、外币业务以及合并报表的编制都形成了较大的冲击,为此会计理论界也积极寻求对策,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1987年颁布了第96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所得税会计》,1988年发布了第100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所得税法》,1981年颁布了第52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外币税收》。《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对所得税的会计处理采用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规范了应用会计准则的大中型企业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对合并中的所得税处理给出了补充规定。

二、高级会计教材内容及其差异分析

(一)现行教材的主体内容 从西方高级财务会计产生的历程看,企业合并及合并报表、物价变动会计、融资租赁会计、所得税会计、外币业务会计、金融工具会计等都有其产生的必然性。这些“特殊”业务的处理方法都已基本形成,并得到了职业界广泛认可与接受。经济全球化也促使我国会计准则在05年实现了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上述西方高级会计的内容也普遍走进了我国普通高校高级财务会计的教材。笔者对新准则颁布后的18部高财精品教材进行调查,其中包括5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如阎达五、耿建新、梁莱歆、杨有红、李学峰等主编的)、4部21世纪会计学(或经济管理类)精品教材(如杜兴强、陈文军、余国杰、王善平等主编的),以及上海市、北京市等不同地区、中科院、上海财大、厦门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重点规划或立项的教材。按14块内容分别统计在18部教材中出现的频率,结果见下表(1)。

说明:(1)各板块名称在教材中可能有些差异,以实质内容为划分标准;章节有交叉的按其主要内容归到相应调查单位,所以会有调查误差的存在;各分组不考虑内容的难易、字数的多少,作为独立的调查单位。(2)表中“其他“包括两种情况:出现2次:每股收益、或有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变更与差错更正、资产减值、借款费用;出现1次:油气开采会计、生物资产、保险合同会计、人力资源会计。(3)被调查的18中教材名称有差异,有高级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学、高等财务会计教程与案例,但实质内容一致,本文不作分析;作者包括(按第一主编姓氏笔画排列):邓小洋、石本仁、王竹朱、王善平、刘永泽、陈文军、杜兴强、余国杰、吴国萍、李学峰、陈信元、余恕莲、杨有红、杨金观、赵雪媛、耿建新、阎达五、梁莱歆。前述西方高级财务会计内容,包括企业合并及合并报表、外币业务会计、租赁会计、金融工具会计、分期与分部报告、公司清算与改组、所得税会计、物价变动会计共八个方面的内容,从表1中可看出,它们在教材中出现的概率均在50%以上。这说明目前高财教材的主体内容是符合国际会计发展方向的,是符合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

(二)现行教材内容差异分析 现行教材内容的差异分析可分两个步骤进行:(1)差异的初步分析。在《解读九》中明确指出,“用”是以用人单位为主体。普通高校会计专业的用人单位包括各行各业可以是内外资、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单位。而不同单位适用的会计政策是不同的。大中型企业适用《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用《小企业会计制度》、事业单位有《医院会计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高校会计制度》《公会会计制度》、《民间及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而且这个体系还在不断的补充、调整与完善。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提供的《2010年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中显示,用人单位中,企业用人需求占主体地位,占比重达96.5%,机关、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所占比重仅占0.8%,其他单位用人需求比重为2.7%。所以,当前各个版本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基本都是学习企业会计准则的知识,按会计要素中相应会计准则编排,这符合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从表1中看出,高财教学的主体内容也是以企业为中心的,适用于企业的有98.04%(=100-1.96%),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在每部教材中出现的概率为16.66%,借用会计“或有负债”的判断标准,是“极小可能”会出现,这也是符合市场对会计人才知识结构需求的。所以,粗略分析其差异比例,现行的教材内容是符合“以用为本”要求的。(2)差异的进一步分析。由于对“特殊业务会计”观点的认同,相比中级财务会计教材,各个版本的高级财务会计为体现特殊性,其内容都也就有了不小的差异。若按每部教材每块内容作为被调查单位,共有153个单元,平均每部教材约有表1中9个组的内容。同时,153个单元被分成14个组。由于第八组以上单独出现的概率均超过55.55%。在此,借用“或有事项”的判断标准,是“很可能”出现的事件,所以假设1—8组的内容全部出现在一部教材中,第9~12组的中也会有1板块的内容在教材中出现,约占到整部教材的28.11%(=100%-71.89%)左右。借用会计实务中对“关联关系”的判断标准,已构成“教材的使用者”选择教材的“重大影响”因素。按会计信息质量“重要性”原则,需单独披露与研究。各版本之所以有如此差异,大致有这么几种情况:第一,为拓宽就业面、满足特殊行业会计准备的内容。有的学校为了方便学生就业笔试时不局限于企业会计,把独资与合伙企业会计制度、分支机构、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保险会计、油气开采等,约占到差异的53.49% 以上,见表(2)。第二,为巩固和夯实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如或有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变更与差错更正、资产减值、借款费用。这块内容约占到差异部分的39.53%左右。第三,介绍学科理论研究的前沿,如物价变动、人力资源会计等;或为会计理论课程“兜底”:如每股收益。如此分析,有50%以上教材是为马上面临的就业而做的准备,还有约40%又是出于为夯实中级财务内容考虑,只有约10%左右是出于介绍学科前沿的知识而考虑。所以,现行教材差异部分从根本上讲仍是符合以用为本指导方针的。

三、高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规范及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

(一)高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的规范 虽然现行教材内容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但随着国际化与经济转型的加快,会计领域也不断出现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为使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标准始终与时代发展的要求保持一致,《解释九》中明确指出,高校应“改革课程结构,优化课程设置,充实教学内容,更新知识体系,不断革新教学方式。”而高级财务会计作为会计理论教学中的重要课程,其教学内容、知识体系的正确定位影响着课程结构整体的优化配置。所以,必须规范高财的教学内容,避免重复和遗漏教学内容,才能提高理论教学的效果。《解释九》指出,“以用为本”是以用人单位被主体。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质就是培养能为报告使用者提供有用信息的专业人才,高财的内容仍是研究如何为使用者提供有“用”的财务会计报告,这是一个发展变化的知识体系,还需在以下几方面不断充实与完善。(1)财务报告使用者的思考。首先,不应包括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事业单位会计。提供财务报告的主体包括事业单位,报告的使用者包括所有纳税人,即把纳税人看作是国家的债权人。但这种关联性太弱,纳税人既使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有不同意见,也不能改变纳税人的纳税义务,无法改变其“投资决策”。而非盈利性组织其资金来源的渠道还在探索,资金的使用也往往有相应的规定,报告使用者又往往是缺位的,其相应的权利、义务也还有待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所以,笔者认为,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不应包括事业单位以及非盈利性组织会计。其次,应包括全部经济利益相关者。企业小股东的利益往往会受到损害,其信息“无用”论违背了财务会计报告目标,所以,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应是包括能为所有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所以,才有合并报表中“少数股东损益”、“少数股东权益”等内容的出现。至于这是否真正体现其相应的权益份额仍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这也需要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还有教材把独资与合伙会计、分支机构会计等包括在内,也是出于能为报告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完善财务报告体系的考虑。(2)财务报告内容的充实。从西方高级财务会计发展的进程看,现有会计核算的内容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才出现了合并报表、物价变动会计、外币业务会计、所得税会计、衍生金融工具等内容。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复杂化,高财将继续充实其内容来满足报告使用者的需求。(3)财务报告提供方式的完善。会计信息的载体—以会计报表为核心的财务报告的格式、提供的界面关系到信息使用的效能,这也应是高级财务会计研究的范畴。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这极大提高了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利用效能。XBRL推广和应用实现了会计与计算机技术的高度融合,实质上也是报告提供界面上的一种创新。所以,高级财务会计教材的内容就是研究那些特殊的、会影响使用者作出不同选择的业务,应以何种方式、如何提供、提供什么给报告使用者,以提高信息的使用效能。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开放的体系。这需要在课堂上传授学生,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二)高级财务会计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 高级财务会计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主要反映在如下方面:(1)中级财务会计是高级财务会计的基础,高级财务会计是中级财务会计的补充。如前面的差异分析,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资产减值、与中财存货、固定资产等内容有交叉;或有负债、借款费用与负债内容有交叉。结合中财讲解内容来合理安排高财的课程结构,做到既不浪费课时重复学习,又不要遗漏知识。(2)与其他会计制度、专题的互补关系。由于企业的性质、规模、适用的会计政策有差异,由于高财内容的局限型没能讲授,可能会导致会计知识结构的欠缺。在学校师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借鉴厦门大学多开设选修课,如国际会计、金融企业会计、行业会计比较、中国会计准则专题、中国会计实务案例、会计科研方法论、小企业会计制度等,还可开设如前所述不同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如师生课时紧时,可以是做专题的形式补充。(3)与税法、财务会计、经济法等学科的关系。在所得税会计的学习中,应协调好与新企业所得税法体系的关系,以配合高财的学习。如在合并中的所得税问题时,应补充讲解财税2009(59号)文,因为教材有的知识不完整或来不及更新;在租赁会计、债务重组等内容的学习中,都用到“插值法”计算实际利率,每股收益等都要结和财务管理的内容讲解;在合并、清算与破产、重组、独资与合伙等则需经常关注相关法规的变化,注意高财与经济法相关内容衔接。

高级会计教学在会计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只有对高财的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规范,处理好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才能培养出具有扎实的理论素养、知识结构与时俱进的会计人才,以用为本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能够得以实现。在实践中仍需不断探索理论基础教育的新方式、新途径,更好地发挥高校在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2010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司):《推动产学研战略联盟 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2011年)。

[3]阎达五:《高级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梁莱歆:《高级财务会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杨有红:《高级财务会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6]邓小洋:《高级财务会计学》,立信会计出版社2009年版。

[7]耿建新:《高级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8]陈文军:《高等财务会计教程与案例》,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年版。

[9]李学峰:《高级财务会计》,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10]杨金观:《高级财务会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11]刘永泽:《高级财务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2]杜兴强:《高级财务会计》,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3]余国杰;《高级财务会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4]陈国辉:《会计理论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编辑 聂慧丽)

高级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高级会计人才的培养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是推动企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企业更加需要突破高级会计人才培养困境,探索更好的出路和方法,实现高级会计人才的全面发展。本文就企业培养高级会计人才的困境与出路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企业高级会计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企业发展  会计人才  人才培养

高级会计人才在企业发展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是推动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动力源泉,也是企业会计人才培养所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但是,就当前的高级会计人才培养情况来看,已经遇到发展之困境,探索更好的发展出路才能实现企业的进一步提升,才能保证企业的财务会计领域得到长足进步。

一、培养高级会计人才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高级会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就目前发展现状而言,高级会计人才培养还存在很多问题,值得引起相关人员和部门的注意。高级会计人才可以有效提升企业实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所以要重视高级会计人才培养,使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出最大积极作用。

第一,培养高级会计人才可以更好的满足企业人才缺口,推动企业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才的注入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发展动力。高级会计人才培养可以更好的帮助企业解决财务问题,提升会计工作效率,促进企业创收和盈利。高级会计人才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上都有着非常突出的表现,重视培养高级会计人才,可以为企业储备人才,在企业面临挑战的时候积极应对,帮助企业更好的处理问题,维护企业发展的稳定。

第二,随着市场的开放,现代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全球化,高级会计人才符合国际人才要求,可以更好的帮助企业向全球市场发展,实现经济一体化。高级会计人才不仅掌握专业的财务知识,而且还对国际会计准则、国际经济规则等具有一定的了解,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开拓国际市场,提升企业形象和国际竞争能力。培养高级会计人才可以有针对性的提升会计人才的国际会计知识,增强实践能力,促进企业与国际市场的尽快融合。

第三,培养高级会计人才在企业整体发展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最优的财务管理,同时还能迎合企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企业发展。高级会计人才培养,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综合水平,帮助企业找到适合的发展道路,提高企业发展速度。

第四,不同于传统的会计内容,高级会计人才的职责有了很大的丰富和发展。高级会计人才的工作内容更多的与企业发展战略挂钩,对企业的财务资本进行合理的配置和使用,充分协调,为企业发展提供财务支持,不断提升企业价值。高级会计人才对各项财务数据有着敏锐的分析能力,可以从中总结出企业发展状况,找到适合企业未来发展的路径,为企业发展做好规划。

二、企业培养高级会计人才的困境

(一)继续教育制度未予构建

企业高级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许多的困难,由于现有的会计人员能力有限,无法胜任高级会计的相关工作,就需要对其进行人才培养,但是继续教育制度还没能有效的构建出来,导致这些培训只能是短期的有限的培训,不能使培训人员全面的掌握高级会计人才学习内容,影响培训效果。继续教育制度在高级会计人才培养上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可以有效的提升会计人员的财务知识和会计水平,但是在企业培养高级会计人才的时候,关于继续教育制度的落实工作欠佳,收到的效果也一般。甚至还会出现在培训教育过程中,为了完成教育任务缺乏严谨认真的态度,有人冒名替课的现象,这些都对我国企业高级会计人才培养带来非常恶劣的影响。

(二)会计定位不够准确

企业在培养高级会计人才的时候,没能认清高级会计人才的本质,导致会计定位不够准确。受到传统会计理念的影响,高级会计人才被定义为只是负责与财务相关的一些专业内容,做到账目清晰,财务稳定即可。但是对于高级会计人才而言,这其实是不准确的,高级会计人才的定位还应该包括对企业管理、经营决策、战略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做好不同部门的协调工作,为企业经营贡献力量。对于高级会计人才的定位不准,使会计人才的才能不能很好的发挥出来,即使有更好的经营发展建议也不能很好的应用到实践当中去,阻碍企业的发展。尤其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个别的管理人员将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做决策的时候也没能听取高级会计人才的相关建议,导致决策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会计管理体制亟待完善

会计管理体制在高级会计人才培养的时候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会计管理体制不健全阻碍了企业培养高级会计人才的实施,不利于企业人才培养和战略发展。由于企业会计管理体制不健全,使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出来,人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企业财产管理上,而没能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获得更多指导性意见,从而使高级会计人才培养更加的盲目。会计管理体制不健全,还表现在没有明确高级会计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缺乏对于人才培养措施、执行细则、考核方法等方面的思考,导致企业财务管理不完善,财务信息交流不顺畅,影响企业高级会计人才培养。

三、企业培养高级会计人才的出路

(一)构建继续教育制度

企业应该重视高级会计人才培养,积极构建继续教育制度,为高级会计人才提供最优的培训方案。第一,时代在进步,高级会计领域的相关知识也在不断更新,企业在培养高级会计人才的时候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切实提升培训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构建继续教育制度,应该提供完善系统的会计考核制度,从教学方法、内容、考核等多层次多角度的进行改进,使高级会计人才能够适应激励的市场竞争以及多样的市场变化,助力企业的发展。第二,企业自身的能力有限,可以加强与高校之間的合作,建立高级会计人才培养基地,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人才。一方面在高校培养的过程中,加入更多的实际案例,增强高级会计人才的实践能力,适应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要积极的进行教学方式的改进,充实和完善教学内容,提升高级会计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早日完成教学目标,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二)精准会计定位

企业培养高级会计人才,应该精准会计定位,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会计人才的才能出来,使其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服务。要重视会计人才的道德培养,增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责任心,为企业管理以及业务发展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议出来。尤其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些管理层为了能够更好的显示业绩或者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使会计人员做出不当行为,违反了会计操作准则。为了更好的进行会计定位,国家应该对高级会计人才的会计行为做好记录,建立道德档案,预防违规违法操作的出现。同时对道德表现突出的高级会计人才予以奖励和宣传,使其在就业当中有更多的选择。对有违规行为的高级会计人才也要做好记录,必要情况下追究相关责任,避免类似错误发生。企业高级会计人才培养应该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帮助从业人员能够更清楚的认识自身工作性质,提升职业素养,为企业发展做好本职工作,贡献力量。

(三)完善会计管理体制

完善会计管理体制,为培养高级会计人才奠定基础。对会计采取系统全面的管理,不仅是财务知识的掌握,更应该重视会计绩效的建立和应用。在进行高级会计人才培养的时候,可以从激励机制、企业管理、业务发展等方面多角度的进行,进一步完善会计管理体制,促进企业的发展。会计管理体制应该更加全面,同时会计人员也应该提高自身敏感度,结合自己的经验,为体制改善提供建议。通过培训制度、会计人员绩效制度等对会计管理进行补充,确定最佳的会计管理体制,为企业培养高级会计人才寻找出路。

四、结束语

由于起步晚,发展慢,我国企业培养高级会计人才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使企业发展受到阻碍。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应该认识到培养高级会计人才的重要性,针对企业培养高级会计人才困境,包括继续教育制度未构建、会计定位不够准确、会计管理体制未完善等问题,在高级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采取对应的解决路径,积极的构建继续教育制度、精准会计定位、完善会计管理体制,为企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做出努力。要注意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进行验证,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不断完善企业高级会计人才培养制度,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冰.浅谈未来高级会计人才的需求及其培养方式研究[J].营销界,2019(43):206-207.

[2]郝茂茂.高级会计人才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浅析[J].知识经济,2019(25):64+66.

[3]李会.企业培养高级会计人才的困境与出路[J].现代经济信息,2019(14):288.

[4]高峰.現代企业财务管理对高级会计人才的素质需求[J].中外企业家,2019(17):25-26.

作者单位:山东鲁桥建设有限公司

高级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班级管理 制度 爱心 惩戒 活动

一 、有规有矩,精细管理

班级目标是班级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没有明确的目标管理,就不可能出现思想统一、行动一致的班集体;集体荣誉感是增强班级凝聚力和激发学生战斗力的催化剂,学生没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班级目标的实现也将是一句空话。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班级,在制定班级目标的同时都要花大量的精力去抓学生的行为规范,因为这是班级目标是否能够实现的保证。

1.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如何知守则、明规范,制定班风、学风、班训及安全制度等,使每个学生行时有标、做时有秤。

2.充分发挥教室内墙报的作用,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制定学生日常德育考核分,定期评比优秀标兵。

3.在班级日常管理中,要唤起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4.组织学生学习《班级规章制度》,利用学校“常规检查评比”为契机,要求每一个学生以“做好操、读好书、值好日、说好文明用语”为切入点,达到“正德、正言、正行”之目的,为其他同学起榜样和示范作用。

5.发挥班委成员的最大作用、利用班委成员全面了解各个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行为等动态,特别是后进生的表现一定要时刻关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6.时常要与班级的任课教师交流,关注学生的上课情况,尽量能做到让任课教师也积极参与班级的日常管理当中。

学生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班级日常管理各种制度的顺利开展,老师的积极参与管理,这些都是班级目标是否能够实现的保障。

二、以爱为桥,以自身为标,用感情联络学生

“师者,人之模范也。”在学校教育中,由于班主任的行为劳动具有示范性,他们的品德、行为随时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因此,班主任要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方面,用不言之化、行为之范感染学生追求崇高,用“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去感召学生追求卓越,去教育学生如何面对挫折和困难,如何成为当之无愧的强者,去引导学生不陶醉于成功的喜悦中而不思进取,不沉溺于失败阴影里而不能自拔。为此,我在教育实践中,采用的是积极介入法,深入教室、操场,与学生滚在一起、打成一片。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和努力,学生真正把我当成他们的兄长和朋友,都会把心里话告诉我了,促进了我对他们正确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培养。还有,作为班主任,要努力做到教书育人精神饱满、身体力行;处理问题沉着果断、胸襟宽广;对待困难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用爱心温暖学生,用情绪感染学生,用行动引导学生过程中,为学生树立“为人师表”的道德形象,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

三、让“惩戒”教育美丽动人

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我们也充分挖掘“惩戒”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让学生的人性在亦刚亦柔、且管且放、既抑又扬的相互交叠的教育氛围中,不断趋向梯级完善。因此,我在对“后进生”的管理过程中,采用了“说理”和“惩戒”两种教育手段。说理,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愿意改正;但要学生纠正错误,还必须有足够大的外力,而适当、合理的“惩戒”教育就是这样一个外力。我们通过辨别学生所犯错误的性质,根据不同的性格特点、身心健康的承受能力,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学生犯错误,如果属于成长过程中的失误,提醒注意就行了;如果属于主观过错,故意为之,首次我们就以说理为主,与学生共同分析犯错的原因、危害以及如何避免再次出现类似错误,在必要时还和学生约定,若再犯就要在不伤害其自尊的前提下接受某种惩罚,如,根据错误的性质、严重程度、初次还是再次,要做一件好事。对严重违纪的学生,我们是先让他熟悉班级获得过的所有荣誉,并让他写出感受,然后让他在为班级争取一项荣誉的过程中,引导他认识到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为自己的过失负责。一个具有较强的自觉性、自律性的人,一个能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的人,才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现代人。

这样,我们就使“惩戒”变得美丽动人,成为一种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我们认为,让学生理解“哪些界限是不能逾越的,逾越了就要承担责任”的过程,實际上也是师生之间思想交锋、心灵沟通的过程,让学生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体会出老师心中的无限爱意。

四、以活动为载体,增加班级的凝聚力

班级活动是在班级内有组织地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班级活动是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集体教育的经常性形式。活动和人的发展关系已为心理学所证明,开展多种形式的班级活动对促进学生发展,加强班集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班级集体活动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

青少年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他们精力旺盛、求知欲强。开展多种有组织的班集体活动,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参加各种活动,可以增长知识,提高认识能力。在活动中,他们通过各种感官去感受事物,也可接触各种人与事并从中获得知识,开阔视野,提高思考能力。参加多种形式活动可以学到某些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因为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要看、要听、要想,而且要说、要写、要做。社会调查、劳动、参观、访问、文艺、体育、科技活动都要身体力行,从活动的准备到活动的进行都可以得到一系列的学习、锻炼机会,从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参加班级集体活动能够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学生的个性、品质、兴趣,才能等在集体活动中能得到表现,也在活动中得到巩固、发展和调整。性格内向的学生,有的由于在多次活动中获得满意的角色而积极参与,其智慧和特长得到发挥,变得活泼、开朗,喜与别人交往;而热情欠踏实的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多次承担较复杂的任务,也可使他锻炼得比较冷静、实在。

2.班级活动对班级建设的积极作用

班级活动是建设良好班集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重要内容。班级的共同努力目标要靠班级每个成员参与共同的活动来实现。班集体的形成,需要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而集体活动的有效开展,可促进集体目标的实现、集体纪律的增强、同学友谊的发展,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集体的形成、发展、巩固。没有经常的集体活动,集体的生命是孱弱的,整个班级没有生气,导致集体发展停滞以至集体“窒息死亡”。中学生喜欢参加各种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集体活动。集体观念、集体的义务感、责任感、集体的荣誉感、为集体服务的能力,在集体活动中得到发展。集体活动可以增强集体凝聚力,调动每个集体成员的积极性,从而形成着健康积极的集体舆论和良好风气。

五、潜心专研,充实自己

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现代教育观念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素质教育的学生观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推动学生不断地发展。教师应树立符合时代发展步伐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质量观,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逐步提高认识和完善自身素质,实现教育观念的创新。

新的世纪唯有创新才有希望。教师的创新能力表现在能以创新精神对待教学和科研工作,勇于改革,敢于创造。在教育教学中,要敢于有所突破,在理论上要敢于在前人的基础上求新求异,向前发展;在教学的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要探索规律,大胆创新实践。因此就要求我们管理者要时刻充实自己,在提高业务水平的基础上,要有创新意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总之,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阵地,而班级风气、行为习惯、发展方向对班级成员具有强有力的熏陶、凝聚和导向功能。因此,班主任对自己的事业要有激情,对自己的学生要热情,才能产生内在的动力,才能迸发智慧的火花,才能千方百计提升教育理念、探索教育艺术、创建班级管理模式来教育学生、管理学生,使学生成为体魄强健、心理健康、知识渊博、具有创造能力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周宏.教育新概念[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2.

[2]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高级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级财务会计 教材内容 应用型会计人才 财务会计报告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为全面提升会计人才工作水平,财政部制定了《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指出会计人才培养的指导方针是:服务发展,以用为本;健全制度,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为实现这一目标,明确提出在“合作、开放、群策群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中,高校始终是会计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主阵地,所有高等院校会计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高级财务会计作为会计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内容也应向着实践型、应用型的目标努力。

一、高级财务会计理论基础与实践

(一)高级财务会计理论基础 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与组织形式的变化,贸易的国际化、交易方式的不断创新,都对传统财务会计提出新的课题。会计实践的发展对指导实务工作规范的会计理论体系提出新的研究领域,高级财务会计研究的内容就应运而生。新的环境下产生的新的业务应在何种理论框架下去描述、解释和规范,由此产生了对高级财务会计理论基础的探讨。(1)财务报告目标理论。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就对财务报告目标理论给予了高度关注,认为这是财务会计报告概念框架研究的逻辑起点。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流派,与此相对有收入费用观和资产负债观两种收益观。受托责任观主张会计假设是研究财务会计理论和规范会计实务的基础,会计原则就是在会计假设指导下规范会计实务的信条,这时的会计理论体系是相对稳定的。但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各种超越会计基本假定的经济业务大量涌现,导致会计产生新理论和新方法,决策有用观主张以会计目标为核心,以特殊会计事项对会计假设的背离为起点,构造高级财务会计的理论体系无疑是一种正确的选择。因此,世界各国大多采用决策有用观,最典型的就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尚不完善,国有企业还占据主导地位,委托者是国家,国家的意志是由人民来表达的,相当于全国人民都是委托者,这样绝对分散的表决权是不可能形成绝对有效的表决决议的。所以,实质上委托者是模糊和缺位的,受托责任观不完全适合我国国情。同样,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虽快,但规模较小,还不能成为企业筹资的主要场所,所以,决策有用观也不符合我国的现实情况。但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基本准则中,明确提出了我国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不仅要反映受托责任的情况,还要有助于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这无疑是突出了对公众利益的满足,强调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价值,体现了我国会计理论目标定位的转变。因此,阎达五教授等人认为从理论上讲授会计假设限定范围制约所形成的会计理论体系只能适用于一般财务会计业务,而以会计目标为内核的会计理论体系可以容纳高级会计业务,而且从实际上看是对会计假设理论体系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并认为“可以从两种理论体系之间的相互结合、相互转化的角度来探讨高级会计学的理论基础……成为进行高级会计学理论研究的基本线索”。(2)教材中关于定义的处理差异。当前出版的高级财务会计教材中,对高级财务会计的定义以及对其内容的界定,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国家级规划教材——阎达五等教授主编的中国人民大学第四版《高级会计学》一书的绪论中,就当前学术界对高级会计学的定义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深刻的剖析。该教材通过列举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首都经贸大学、中南财经大学等高校会计学系列教材对高级会计的定义,认为我国学者对高级会计的认识尚未形成共识,不仅表现在高级会计的范围上,即高级会计应否包括管理会计、非盈利组织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等内容,还表现在对“特殊经济业务会计”的认识方面,即高级会计与一般财务会计是否就在于“一般”与“特殊”的差异。阎达五等教授认为会计假设的松动是高级会计产生的基础,所以该教材将高级财务会计的研究内容定义是“特殊业务会计”。另外,杨有红编著的此教材也对其定义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与此观点基本一致。事实上从2006年新会计准则颁布后出版的高级财务会计教材,几乎都避重就轻,绕开此棘手的有争议的理论探讨,认为这应当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去探讨,或应是专业论文中去分析,所以,无一例外开门见山介绍实务性的知识板块,包括上述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人民大学第五版)。极少有对该教材选择内容的理论依据或选择的现实理由做一个说明。但是对比各版本教材,“特殊”二字却常常会出现在具体内容的篇章题目中,这表明学界是普遍认同高级财务会计就是“特殊业务会计”的观点。高级财务会计的“特殊性”意味着其学习内容的不具有普遍性,会计专业学生将来也少有参与实践和运用的机会,那么其实践性、应用性就稍差,这似乎与当下应用性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高级财务会计研究内容的特殊性不是指偶然的、意外发生地、无关财务报告者紧要的业务,从西方高级财务会计产生的历程看,其内容都具有研究的必然性,对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是具有“重要性”的会计信息。所以,高级财务会计的特殊性恰恰是应用的需要而产生的,只是由于原有的、已经认同的普通的会计知识体系无法容纳且不具有普遍性,才有了“特殊性”的界定。

(二)高级财务会计内容实践 从西方高级财务会计产生与发展的历程看,以下内容都是其产生的现实环境,并在财务会计目标理论的指导下,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对实务工作的指导规范,应当构成高级财务会计的主体内容。(1)企业合并与清算破产会计。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与组织形式的变化,各国企业为了增强竞争实力,积极寻求战略联盟,公司间相互渗透形成了庞大的企业集团,母子公司成为一种普遍的企业组织形式。企业集团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复杂持股、资产交易等,都突破了传统会计的内容。所以为了能全面综合反映集团公司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如何在会计期末编制合并报表,还涉及企业的清算和破产。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CAP)针对企业兼并浪潮,于1959年发表了会计研究公告第51号《合并财务报表》,并对合并报表的编制提出了若干指导意见。至此,对企业合并的理论与实务的研究成为高级财务会计的主体内容之一。我国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企业合并报表》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以及相应的准则指南、企业会计准则1、2、3号解释公告等共同构建了指导我国企业合并实务工作的框架体系。(2)物价变动会计。自从西方国家20世纪60至70年代通货膨胀以来,通货膨胀就已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难题之一。通货膨胀的存在与发展,严重冲击传统财务会计的币值稳定假设,如果不对物价变动的影响进行剔除,必然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美国著名会计学家斯威尼在1936年就出版了《稳定币值会计》一书,自此开创了对物价变动会计的研究。随后,英国、加拿大、欧共体、澳大利亚、巴西等各国,也先后发表或有关的会计准则,要求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揭示物价变动对会计信息造成的影响。目前,已经形成了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现行成本会计、变现价值会计等物价变动会计模式。我国在新会计准则颁布以前,虽然在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等环节上有物价变动会计的运用,但更多的是强调的是历史成本的应用。在2006年新准则体系中,《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减值金额的计量,以及7号、12号准则等都或多或少涉及物价变动的处理,但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专门的物价变动会计规范。(3)外币会计和期货会计。随着国际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跨国家、跨区域、跨行业的经济组织日益增多。在进行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及劳务输出过程中,必然发生外币兑换、外币交易与折算,以及外币远期合同。为反映公司的外币业务、跨国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产生了外币会计和外币报表折算。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1973年颁发了第1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外币业务的揭示》,1975年颁布了第8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外币交易和外币财务报表换算的会计处理》,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外币业务会计。我国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对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进行了规范。《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中对规避外币风险的套期确认和计量进行了规范。(4)金融工具和融资租赁。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各种衍生金融工具应运而生并快速发展,国际资金流量增多,期货交易、融资租赁等行业蓬勃发展。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1984年颁布了第80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期货合同的会计处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期货会计处理方法,形成了期货会计。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CAP)1953年发表了《会计研究公告第43号》,提出融资租赁会计处理方法的若干意见。我国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对融资租赁的确认、承租方和出租方的会计确认和计量进行了规范。《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的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中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和计量进行了规范。(5)所得税会计。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第四次企业兼并浪潮。国际间相互投资、母子公司间的相互持股、利用各国的税法和相关法律逃避税收、进行内部价格转移和财产转移等性的特点,对原有的所得税会计、外币业务以及合并报表的编制都形成了较大的冲击,为此会计理论界也积极寻求对策,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1987年颁布了第96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所得税会计》,1988年发布了第100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所得税法》,1981年颁布了第52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外币税收》。《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对所得税的会计处理采用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规范了应用会计准则的大中型企业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对合并中的所得税处理给出了补充规定。

二、高级会计教材内容及其差异分析

(一)现行教材的主体内容 从西方高级财务会计产生的历程看,企业合并及合并报表、物价变动会计、融资租赁会计、所得税会计、外币业务会计、金融工具会计等都有其产生的必然性。这些“特殊”业务的处理方法都已基本形成,并得到了职业界广泛认可与接受。经济全球化也促使我国会计准则在05年实现了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上述西方高级会计的内容也普遍走进了我国普通高校高级财务会计的教材。笔者对新准则颁布后的18部高财精品教材进行调查,其中包括5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如阎达五、耿建新、梁莱歆、杨有红、李学峰等主编的)、4部21世纪会计学(或经济管理类)精品教材(如杜兴强、陈文军、余国杰、王善平等主编的),以及上海市、北京市等不同地区、中科院、上海财大、厦门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重点规划或立项的教材。按14块内容分别统计在18部教材中出现的频率,结果见下表(1)。

说明:(1)各板块名称在教材中可能有些差异,以实质内容为划分标准;章节有交叉的按其主要内容归到相应调查单位,所以会有调查误差的存在;各分组不考虑内容的难易、字数的多少,作为独立的调查单位。(2)表中“其他“包括两种情况:出现2次:每股收益、或有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变更与差错更正、资产减值、借款费用;出现1次:油气开采会计、生物资产、保险合同会计、人力资源会计。(3)被调查的18中教材名称有差异,有高级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学、高等财务会计教程与案例,但实质内容一致,本文不作分析;作者包括(按第一主编姓氏笔画排列):邓小洋、石本仁、王竹朱、王善平、刘永泽、陈文军、杜兴强、余国杰、吴国萍、李学峰、陈信元、余恕莲、杨有红、杨金观、赵雪媛、耿建新、阎达五、梁莱歆。前述西方高级财务会计内容,包括企业合并及合并报表、外币业务会计、租赁会计、金融工具会计、分期与分部报告、公司清算与改组、所得税会计、物价变动会计共八个方面的内容,从表1中可看出,它们在教材中出现的概率均在50%以上。这说明目前高财教材的主体内容是符合国际会计发展方向的,是符合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

(二)现行教材内容差异分析 现行教材内容的差异分析可分两个步骤进行:(1)差异的初步分析。在《解读九》中明确指出,“用”是以用人单位为主体。普通高校会计专业的用人单位包括各行各业可以是内外资、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单位。而不同单位适用的会计政策是不同的。大中型企业适用《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用《小企业会计制度》、事业单位有《医院会计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高校会计制度》《公会会计制度》、《民间及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而且这个体系还在不断的补充、调整与完善。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提供的《2010年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中显示,用人单位中,企业用人需求占主体地位,占比重达96.5%,机关、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所占比重仅占0.8%,其他单位用人需求比重为2.7%。所以,当前各个版本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基本都是学习企业会计准则的知识,按会计要素中相应会计准则编排,这符合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从表1中看出,高财教学的主体内容也是以企业为中心的,适用于企业的有98.04%(=100-1.96%),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在每部教材中出现的概率为16.66%,借用会计“或有负债”的判断标准,是“极小可能”会出现,这也是符合市场对会计人才知识结构需求的。所以,粗略分析其差异比例,现行的教材内容是符合“以用为本”要求的。(2)差异的进一步分析。由于对“特殊业务会计”观点的认同,相比中级财务会计教材,各个版本的高级财务会计为体现特殊性,其内容都也就有了不小的差异。若按每部教材每块内容作为被调查单位,共有153个单元,平均每部教材约有表1中9个组的内容。同时,153个单元被分成14个组。由于第八组以上单独出现的概率均超过55.55%。在此,借用“或有事项”的判断标准,是“很可能”出现的事件,所以假设1—8组的内容全部出现在一部教材中,第9~12组的中也会有1板块的内容在教材中出现,约占到整部教材的28.11%(=100%-71.89%)左右。借用会计实务中对“关联关系”的判断标准,已构成“教材的使用者”选择教材的“重大影响”因素。按会计信息质量“重要性”原则,需单独披露与研究。各版本之所以有如此差异,大致有这么几种情况:第一,为拓宽就业面、满足特殊行业会计准备的内容。有的学校为了方便学生就业笔试时不局限于企业会计,把独资与合伙企业会计制度、分支机构、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保险会计、油气开采等,约占到差异的53.49% 以上,见表(2)。第二,为巩固和夯实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如或有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变更与差错更正、资产减值、借款费用。这块内容约占到差异部分的39.53%左右。第三,介绍学科理论研究的前沿,如物价变动、人力资源会计等;或为会计理论课程“兜底”:如每股收益。如此分析,有50%以上教材是为马上面临的就业而做的准备,还有约40%又是出于为夯实中级财务内容考虑,只有约10%左右是出于介绍学科前沿的知识而考虑。所以,现行教材差异部分从根本上讲仍是符合以用为本指导方针的。

三、高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规范及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

(一)高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的规范 虽然现行教材内容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但随着国际化与经济转型的加快,会计领域也不断出现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为使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标准始终与时代发展的要求保持一致,《解释九》中明确指出,高校应“改革课程结构,优化课程设置,充实教学内容,更新知识体系,不断革新教学方式。”而高级财务会计作为会计理论教学中的重要课程,其教学内容、知识体系的正确定位影响着课程结构整体的优化配置。所以,必须规范高财的教学内容,避免重复和遗漏教学内容,才能提高理论教学的效果。《解释九》指出,“以用为本”是以用人单位被主体。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质就是培养能为报告使用者提供有用信息的专业人才,高财的内容仍是研究如何为使用者提供有“用”的财务会计报告,这是一个发展变化的知识体系,还需在以下几方面不断充实与完善。(1)财务报告使用者的思考。首先,不应包括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事业单位会计。提供财务报告的主体包括事业单位,报告的使用者包括所有纳税人,即把纳税人看作是国家的债权人。但这种关联性太弱,纳税人既使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有不同意见,也不能改变纳税人的纳税义务,无法改变其“投资决策”。而非盈利性组织其资金来源的渠道还在探索,资金的使用也往往有相应的规定,报告使用者又往往是缺位的,其相应的权利、义务也还有待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所以,笔者认为,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不应包括事业单位以及非盈利性组织会计。其次,应包括全部经济利益相关者。企业小股东的利益往往会受到损害,其信息“无用”论违背了财务会计报告目标,所以,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应是包括能为所有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所以,才有合并报表中“少数股东损益”、“少数股东权益”等内容的出现。至于这是否真正体现其相应的权益份额仍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这也需要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还有教材把独资与合伙会计、分支机构会计等包括在内,也是出于能为报告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完善财务报告体系的考虑。(2)财务报告内容的充实。从西方高级财务会计发展的进程看,现有会计核算的内容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才出现了合并报表、物价变动会计、外币业务会计、所得税会计、衍生金融工具等内容。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复杂化,高财将继续充实其内容来满足报告使用者的需求。(3)财务报告提供方式的完善。会计信息的载体—以会计报表为核心的财务报告的格式、提供的界面关系到信息使用的效能,这也应是高级财务会计研究的范畴。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这极大提高了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利用效能。XBRL推广和应用实现了会计与计算机技术的高度融合,实质上也是报告提供界面上的一种创新。所以,高级财务会计教材的内容就是研究那些特殊的、会影响使用者作出不同选择的业务,应以何种方式、如何提供、提供什么给报告使用者,以提高信息的使用效能。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开放的体系。这需要在课堂上传授学生,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二)高级财务会计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 高级财务会计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主要反映在如下方面:(1)中级财务会计是高级财务会计的基础,高级财务会计是中级财务会计的补充。如前面的差异分析,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资产减值、与中财存货、固定资产等内容有交叉;或有负债、借款费用与负债内容有交叉。结合中财讲解内容来合理安排高财的课程结构,做到既不浪费课时重复学习,又不要遗漏知识。(2)与其他会计制度、专题的互补关系。由于企业的性质、规模、适用的会计政策有差异,由于高财内容的局限型没能讲授,可能会导致会计知识结构的欠缺。在学校师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借鉴厦门大学多开设选修课,如国际会计、金融企业会计、行业会计比较、中国会计准则专题、中国会计实务案例、会计科研方法论、小企业会计制度等,还可开设如前所述不同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如师生课时紧时,可以是做专题的形式补充。(3)与税法、财务会计、经济法等学科的关系。在所得税会计的学习中,应协调好与新企业所得税法体系的关系,以配合高财的学习。如在合并中的所得税问题时,应补充讲解财税2009(59号)文,因为教材有的知识不完整或来不及更新;在租赁会计、债务重组等内容的学习中,都用到“插值法”计算实际利率,每股收益等都要结和财务管理的内容讲解;在合并、清算与破产、重组、独资与合伙等则需经常关注相关法规的变化,注意高财与经济法相关内容衔接。

高级会计教学在会计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只有对高财的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规范,处理好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才能培养出具有扎实的理论素养、知识结构与时俱进的会计人才,以用为本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能够得以实现。在实践中仍需不断探索理论基础教育的新方式、新途径,更好地发挥高校在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2010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司):《推动产学研战略联盟 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2011年)。

[3]阎达五:《高级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梁莱歆:《高级财务会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杨有红:《高级财务会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6]邓小洋:《高级财务会计学》,立信会计出版社2009年版。

[7]耿建新:《高级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8]陈文军:《高等财务会计教程与案例》,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年版。

[9]李学峰:《高级财务会计》,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10]杨金观:《高级财务会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11]刘永泽:《高级财务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2]杜兴强:《高级财务会计》,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3]余国杰;《高级财务会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4]陈国辉:《会计理论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编辑 聂慧丽)

高级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级财务会计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高、深、难的特点,属于难教难学的课程之一。随着会计准则的重新修订、出台,也造成了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在不断地更改和补充,影响了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增加了教学难度,使得该课程的教与学面临更大的挑战。基于此,针对高级财务会计教学中遇到的这些问题,通过深度解析来廓清对该课程的认识,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以期改善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改革

1.动态调整教学内容

内容创新取决于《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性质。《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性质特殊,既有边沿性也具有前瞻性,课程的内容应在兼顾传统与现代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即课程内容会随着客观经济环境变化而进行动态调整。在确定《高级财务会计》内容时,要以经济事项与四项假设关系为理论基础,与四项假设限定范围相背离的会计事项,一般应纳入研究范围。根据以上原则,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背景下,应归属于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研究专题包括:企业合并与合并财务报表、外币业务与外币报表折算、金融工具会计、物价变动会计、企业清算与重组、租赁会计、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与会计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和股份支付等。

2.加入研究性教学内容

研究性教学的开展可以激发学生主体探究专业知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未来从事会计工作的职业判断能力、适应商业环境的应变能力,对于将来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来说也能使其快速适应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生活。

在外币折算专题中,外币报表折算方法和评价适合开展研究性教学,可以对我国使用的现行汇率法进行讲解,而对于其余的三种折算方法要求学生课下研究每种方法的折算步骤,评价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上课时进行小组发言,老师进行点评。在债务重组专题中,将债务重组准则历史沿革的资料文献提供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债务重组准则的变迁过程。另外,选择经典的债务重组文献进行讲解,让学生模仿演练数据搜集和整理、假设提出、假设验证和研究结果分析这一实证研究过程。在所得税专题中,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下对所有资产负债的暂时性差异进行整理。经过总结就会发现“某差异属于永久性差异时就不会形成暂时性差异,从而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相同”。因此,可以布置“永久性差异、暂时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作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进一步了解我国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变化脉络。

二、教学方式改革

高级财务会计是一门实践性、技能性都很强的课程。但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的比较呆板的公式化教学模式,严重影响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本文探讨采用案例教学和SPOC教学模式,以期能够收到很好教学效果。

1.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的实战性特征适应了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复杂、研究性强等特点。运用案例教学方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案例需要满足课程与教学的需要。在选择案例时一定要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要使学生在阅读案例后首先对理论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然后能够验证企业实务中有关该部分内容的具体处理;其次,案例需要能够营造真实的环境。学生能够阅读和讨论的兴趣,应借助不断涌现的上市公司会计业务案例,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启示,使他们考虑问题时不囿于教材的内容,更大程度上接触实务;再次,注重案例的时效性。需要注意案例所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在现行准则中是否仍然适用,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战略目标是否在新的经济发展时期仍然具有启迪作用。

举例,在讲解企业合并时可以运用联想集团并购IBM笔记本业务的案例,通过案例的阅读,根据所学专业知识讨论以下问题:首先,本次企业合并联想集团支付的合并对价有哪些?其次,本次企业合并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还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再次,本次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应采用哪种方法?通过问题的讨论,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案例实务紧密结合,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

2.应用SPOC教学模式

SPOC模式作为“后MOOC时代”的一种新型线上线下混合课程范式,在融合翻转课堂理念的同时,实现了小众化、集约化的教育模式,既充分利用了线上资源共享,又使线下课堂更加动态和灵活。将SPOC模式引入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贯彻应用型大学“学以致用”的理念;通过线上下的混合式学习,将重点内容给学生多次播放视频,配合及时的练习,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得更加牢固;开展小组群体式学习方式,鼓励分享来增加学生的课程参与度和活跃度;运用互联网技术加深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的深度,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和自我成就感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奇杰.高级财务会计精品课程教学创新研究[J].会计之友,2010,(12):118-119

[2]步瑞.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10):246-247

[3]蒋德启.高级财务会计教学案例的撰写及运用[J].财会月刊,2011,(1):104-105

[4]李莉.高级财务会计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2):90-91

作者简介:

杨继飞,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财务管理与会计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实务。

上一篇:内部控制审计论文下一篇:审计风险防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