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化学论文范文

2023-03-12

计算化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随着科技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化学化工软件已经成为相关工作者解决化学化工问题的基本工具,在大学开设化学化工软件应用课程对于毕业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我校化学化工软件应用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试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措施与实践经验。

关键词:计算机 化学化工软件应用 教学模式 改革 实践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普遍应用到各个领域。因此,将计算机引入大学专业教学是当今教育改革的基本特征。化学化工软件是化学化工以及相关专业人员利用计算机解决化学化工问题的基本工具,因此利用化学化工软件来解决实际问题是新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化学工作者除了具有化学、化工专业知识外,还应该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计算机应用技术[1],如化学实验或化工生产中的数据处理以及实验设计、数据库检索、流程控制等各种模块的设计制作。一个成熟的化学化工专业工作者应当熟练地使用相关的软件,使自己的工作更加方便、高效与可靠[2]。我们曾对早期毕业生进行调查,学生普遍反映,工作中经常用到专业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可是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训练,使用起来束手束脚,甚至不了解什么软件可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近几年,国内大部分高校已经意识到学生软件应用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开始设置相关课程的教学[3-4]。

我校相关化学化工软件应用课程于2012年开设,是针对制药工程、生物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4个专业的选修课程。由于课程涉及到软件应用,因此最初安排在机房进行授课,但却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如机房计算机配置偏低,涉及到的软件较多,运行速度慢,容易死机;选课人数多时,后排的学生看不清楚,教学效果差;学生不能充分利用课下时间进行软件的熟悉、操作,完成作业;课程结束后,学生自己没有软件或者不会安装,学习的软件使用率不高。鉴于以上原因,我们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和实践,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受到了学生好评。

1 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

多数院校的化学化工软件应用课程涉及到的软件一般包括Excel(数据处理与作图)、ChemOffice(包括三个模块:ChemDraw, Chem3D, ChemFinder,一般选择ChemDraw模块讲解,涉及到生物与化学结构式、反应路线和反应装置绘制等)、AutoCAD(制图),Origin(数据分析与制图)等,所选软件以作图为主。鉴于我校相关专业学生在大二时已经单独开设过AutoCAD课程,我们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拓展,课程涉及到的软件包括三大类型5个软件,分别为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类软件Origin和Statistica,化学结构信息与计算类软件ChemOffice和TSAR;业务流程图绘制类软件SmartDraw。Origin软件主要介绍数据处理、数据拟合、二维与三维图形绘制和编辑等。Statistica软件主要介绍数据编辑和各类统计分析方法等。ChemOffice软件涉及到三大功能,化学结构绘图模块ChemDraw中主要介绍化学结构式、反应装置及流程绘制,结构式与名称互换,NMR位移预测等;分子三维图形及模拟分析模块Chem3D包括分子三维模型的构建与操作,分子结构信息的计算,分子表面和分子轨道图形的显示以及分子图谱预测等;化学信息搜索模块ChemFinder包括化學物质检索方法和化学反应的检索;最后介绍ChemOffice的系统应用。TSAR软件主要介绍化学分子结构信息的计算,外源数据的导入与处理,定量构效关系与数据统计分析等。SmartDraw软件主要介绍如何快速地绘制与编辑各类业务流程图。改革后的教学内容扩大了应用范围,能够解决实验报告,毕业论文(设计)、课程设计等方面的需要,甚至为工作或者继续深造后应用软件打下基础。课程开设时间为大四第一学期。

2 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1)从封闭式教学转为开放式教学。

鉴于机房授课产生的各种问题,我们改变了教学场所,将授课地点由学校统一管理的机房改为多媒体教室。上课时,学生自带电脑,并按照要求提前准备好电脑的操作系统,我们会在第一次授课时手把手指导学生安装软件。这种从封闭式教学转为开放式教学的模式解决了所有机房授课所产生的问题。学生自备的电脑多为3年内购买,配置远比学校机房高,使用过程中运算速度快,不会出现死机现象。在多媒体教室授课能保证在软件演示时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看到,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能全场掌控,避免了机房空间大,学生分散,教师“忙不过来”的情况,保证了教学效果。同时,由于所有软件均安装在自己机子上,学生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课下时间熟悉软件或者完成作业,保证了对软件的熟练程度,而且还可以在其他课程需要时随时应用软件,使得学习的软件使用率大大提高。

(2)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

化学化工软件应用课程是2学分的选修课程,为了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我们改变传统的静态教学模式,将课程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课程周学时安排为1-2模式,即一个课时的理论课和两个课时的实践课,更加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方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我们为每届学生建立qq群,遇到问题,学生之间可以很好地交流,也方便教师答疑解惑。为了方便学生课余自学,我们建立了网络课程,学生可以从网络课程平台下载软件,课件和相关资料,在软件的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还可以通过平台的师生互动版块向教师咨询。

(3)从接受式学习转为探究式学习。

化学化工软件应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无论学生理论掌握得多么扎实,如果不能熟练操作应用软件,都会影响后续的使用。同时,化学化工软件的版本和功能总是在不断往前发展变化的,而且新的软件也会不断出现。因此,我们更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我们将课程周1~2学时改为“1+1+1”夹心饼干式学时进行教学。即第一节课先让学生进行自学和操作,第二节课教师根据学生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系统讲解,第三节课学生进行操作实践。这一改革使学生从常规的接受式学习转为探究式学习,学生可以先做后学,边做边学,带着问题学习,学习的效率也大大提高。同时,自学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学生应对后期软件的更新和新软件的出现。

教师系统讲授以基本模块和功能为主,更深入的模块和功能则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去探索和挖掘,师生共同解决出现的问题,同时注重不同专业的学生根据自己专业的需要挖掘不同的功能,不仅使课程教学内容上拔高了一个层次,而且更具有特色,培养了学生个性和独创精神。

为了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我们让选课的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分组,每组2~4人,组内学生在學习过程中可以分工合作,每人负责不同的模块或者功能,之后进行交流沟通,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组间可以互相PK,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 改革考核模式

化学化工软件应用课程不同于常规的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因此考核模式也不相同。我们对课程的考核模式进行了改革,最终考核成绩组成为:平时20%、专题作业60%、设计作业20%。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堂表现和随堂练习,具体到学生个人,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专题作业为每个软件学习结束后布置的和软件相关的作业,共6个专题作业,按小组完成并给出成绩。设计作业为所有软件学习结束后布置的自由设计作业,不限制内容,学生自由发挥,可以由某一个软件完成,也可以是几种软件组合完成。作业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好PPT,上讲台讲解自己作业的目标、使用的软件、制作过程和方法以及最后的效果图,其他组学生可以进行提问,也可以提出意见或者建议。

我校经过改革之后的化学化工软件应用课程,不仅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也得到了教师的好评。经过课程培训的学生在其他课程的作图与编辑等方面明显优于未经过培训的学生。实践证明,高校化学化工软件应用课程的开设不仅培养了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数据处理、报告、画图、编辑及模拟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遇到问题时懂得利用相关化学软件达到理想效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巨超.化学化工常用的计算机软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8(3):121.

[2] 范凤艳.化学办公软件在高聚物生产技术的应用[J].广东化工,2014,41(21):141.

[3] 朱巧凤,慕苗.浅谈化工仿真软件在化学工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化工,2013,42(10):190.

[4] 彭琳,詹世景,乔伟艳.《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课程的构建和教学探索[J].广东化工,2014,41(22):163.

计算化学论文范文第2篇

例1:某碱金属单质与其普通氧化物的混合物共1.40g, 与足量水完全反应后生成1.79g碱, 则此碱金属可能是 () 。

(A) Na (B) K (C) Rb (D) Li

分析若用常规思路列方程计算, 很难解答此题, 但若将1.4 0 g混合物假设成碱金属或氧化物, 即可很快算出碱金属相对原子质量的取值范围, 进一步即可确定是那一种碱金属。

(1) 假设1.40g物质全部是金属单质 (设为R)

(2) 假设1.40g全部是氧化物 (设为R2O) 则

实际上1.4 0 g物质是R和R2O的混合物, 故R的相对原子质量应介于2 4.3~6 1之间, 题中已指明R是碱金属, 相对原子质量介于2 4.3~6 1之间的碱金属只有钾, 其相对原子质量为3 9, 答案为B。

2 判定杂质

例2:有不纯CuCl2粉末13.45g与足量的A g N O3溶液反应生成沉淀2 9 g, 则粉末中的杂质可能是 ()

分析假设13.45g粉末完全是CuCl2由

由于28.7g﹤29g, 所以杂质含氯量应大于C u C l2中的含氯量, 答案为B。

3 判定混合物的含量

例3:在F e O、F e2O3和C a C O3的混合物中, 已知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 6%, 则C a C O3的质量分数可能是 () 。

(A) 10% (B) 25% (C) 30% (D) 35%

分析要求C a C O3的质量分数, 可以先确定铁的氧化物的质量分数范围, 然后判定。

(1) 假设铁的氧化物全部是F e O, 则其质量分数为:

(2) 假设铁的氧化物全部是F e2O3, 则其质量分数为:

因此, 铁的氧化物质量分数在7 2%~8 0%内, 得到C a C O3的质量分数在2 0%~2 8%, 答案为B。

4 确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例4:0.03 molCu完全溶于硝酸, 产生氮的氧化物 (N O、N O2、N2O4) 混合气体共0.0 5 m o l。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 () 。

(A) 30 (B) 42 (C) 50 (D) 66

分析设NO、NO2、N2O4三者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Y、Z, 根据题意得:X+Y+Z=0.0 5 (1) , 再由电子守恒得3 X+Y+2 Z=0.0 6 (2) , (2) 式减去 (1) 式得2 X+Z=0.0 1 (3) , 现讨论 (1) 、 (3) 两式:

(1) 假设X=0时, 则Z=0.01mol, 即N2O4的物质的量的极限值为0.01mol, NO2的量为0.04mol, 可得此时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2) 假设Z=0时, 则X=0.005 mol, 即NO的物质的量的极限值为0.005mol, NO2的物质的量为0.0 4 5 m o l, 可得此时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所以原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介于44.4~55.2之间, 答案为C。

5 判定反应进行的程度

例5:使1 molCO和1 molH2O (气)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 O+H2O==C O2+H2, 达平衡时有m o l的C O转变成C O2,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再向反应器中充入1molH2O (气) , 重新达到平衡后, 混合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是 () 。

(A) 22.2% (B) 29.2% (C) 33.3% (D) 38.5%

分析1molCO和1molH2O (气) ) 反应达到平衡时, 当有2/3 m o l的C O转变生成m o l C O2时, 平衡混合气体中C O2的体积分数是:×10%=33.3%, 达平衡后又通入1 molH2O (气) , 可分为两种极端情况加以讨论;

事实上, 在原平衡下再通入1 m o l H2O (气) , 平衡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O的转化率增大, 但不可能达到1 0 0%, 即不可能将1molCO完全转化生成1molCO2, 所以混合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应在22.2%~33.35%之间。

6 判定生成的产物

例6:含8.0gNaOH的溶液通入一定量的H2S后, 得到的溶液小心蒸干, 称得无水物的质量为7.9 g, 则该无水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A) Na2S

(B) NaHS

(C) Na2S和NaHS

(D) N a O H和N a H S

分析一定量的H2S和N a O H溶液反应涉及两个反应:

(1) 2 N a O H+H2S=N a2S+2 H2O

(2) N a O H+H2S=N a H S+H2O

摘要:极值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学上所谓的“极值法”主要是解决因题中数据不足而感到无从下手的计算题或混合物组成的判定题, 采用极端假设方法分析解决化学问题, 常能够把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将常见题型归纳如下。

计算化学论文范文第3篇

(2012天津)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某同学为测定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他取该纯碱样品11g,全部溶解在100g水中,再加入150.7g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19.7g沉淀(不考虑过程中物质质量的损失).请计算: (1)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2)所加氯化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到0.1%)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13天津中考)现有含杂质的氯化镁样品10g(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117g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求: (1)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

(2)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014天津)某混合物中含有碳酸钙和氯化钙,取该混合物6g,向其中加入一定质量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2.2g气体。(假设气体全部逸出)。计算:

(1)所取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 (2)所加稀盐酸的质量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015天津)某碳酸钠样品含有少量的硫酸钠,取一定质量的该样品,完全溶解在水中配制成100g溶液,将其全部加入到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逸出后,所得溶液质量是195.6g,将溶液蒸干,得到15.6g硫酸钠。 计算:

(1)加入的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原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016天津)取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15g,加入180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100g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271.7滤液(不考虑实验过程中质量的损失).计算:

(1)该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017天津)现有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12.6g,其中含氧元素4.8g,将该混合物加入到一定质量的稀 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37g氯化钠溶液。计算: (l)原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至0.1%); (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至0.1%)。

(2010天津)将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7g,加入到盛有58.1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此时烧杯内各物质的总质量为64.9g。试计算: (1)原混合物中铁粉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配制上述反应中所用稀盐酸需要质量分数为38%的浓盐酸(密度为1.19g/cm3)的体积。(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009天津中考)向盛有9g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含氯化钠的氢氧化钠固体混合物1g,使之全部溶解后,向烧杯中滴加右图所示的稀盐酸,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10g。试计算:

⑴原固体混合物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⑵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08天津中考)将铜和氧化铜固体混合物粉末11.2g放入烧杯中,当加入稀硫酸100g时,氧化铜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8g(不考虑过滤过程中溶液的质量损失)。

(1)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计算结果保留到0.1%)。 (2)求稀硫酸中H2SO4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计算化学论文范文第4篇

在编制材料订货料单以前,必须进行材料排版。排版时,应对设计图杆件进行编号,排版图中应有对应的杆件号,以便为今后核查使用。最后将排版料单和排版图、图纸编号图一并提交。

现将一些材料排版、订货要求简述如下:

一、材料订货

材料订货的最大尺寸限制(考虑钢厂制作和运输条件) 板材:

厚板(≥25mm)宽1~3米,长度2.5~12米;

中厚板(8~22mm)宽1~2.5米,长度2~12米; 薄板(4~7mm)宽1~2米,长度2~6米; 管材和型材:长12米以下。 重量计算

钢材比重取7.85。

钢板单重公式:W=7.85t,其中:W: kg/m2, t: 板厚,mm。

钢管单重公式:W= 0.02466 t*(D-t),其中:W: kg/m, t: 壁厚,mm, D: 管外径,mm。

六角钢单重公式:W=0.0067983*h,其中:h为两对边垂直距离,mm。

锥台展开公式:锥台展开后为扇形。锥台制作时,先将扇形一分为二,分别压制后再焊接成锥台。设锥台大口直径为D,小口直径为d, 母线斜角为β,现求展开扇形一半的型长。

则:外半径L=D/(2Sinβ),内半径I=d/(2Sinβ), 圆心角α=180º Sinβ。

锥台侧面积公式:S=Л(R1+R2)P, 其中,R

1、R2为上下口半径,P为母线长。

二、部件展开计算

直径小于等于406的管材为无缝管;直径大于406的管材为有缝管,即直缝管,也称焊接管。 有缝管和锥台是由钢板卷制而成的。

对于管材,直径小于3米时,一般按单道焊缝考虑;直径大于3米时;可考虑两道纵缝,即由两半制成。本项目的吸力桶分两半制造。

对于锥台,无论直径大小,均由两半制成。

1. 管材展开

展开计算时,按管材壁厚的中心计算。

2. 锥台展开

展开计算时,按锥台壁厚的中心计算。 计算公式见上述。

三、材料排版

3. 部件在钢板上排版时,一律从左上方排起,将余板甩在右下角,标出余板尺寸。 4. 板四周要求留有20mm 板条余量以便下料时整边。

5. 切割线消耗掉的板宽按2mm (板厚50以下)和5mm (板厚50以上)考虑。 6. 给排版余量时,统一在排版后的右下角给出,禁止在部件间给出。 7. 同一张板上,如果排布的杆件数量超过50件,可以以杆件为单位适当给些余量。 8. 管材卷制和锥台压制,要留有压头余量。余量大小需要与制造厂确认,一般在周长方向要一共留300mm余量。H248项目的压头余量见附页。

9. 管材排版时,在管长方向要留50mm余量。

10. 管材最大卷制长度取决于管径和壁厚。最大长度需要与制造厂确认。H248项目的最大长度见附页。国内卷管最大长度一般不超过3米。

11. 管材分段时,避开其他杆件焊缝,结构杆时按API RP2A, 附件焊缝时,避开50-100mm。

四、订货材料表

1、 材料表格式。按业主制定的格式。

2、 材料表的编排顺序按如下原则:管材、板材、型材、标准件单独列表。在同一类别中,要按照先材质高低,后规格大小的顺序。规格中,管材要按照先管径大小,后壁厚大小的顺序;板材要按照先板厚,后宽、长大小的顺序;型材要按照先高度大小,再宽度大小,后壁厚大小的顺序。

附表:excel计算常用函数

DEGREES() 弧度转化为角度 RADIANS() 角度转化为弧度 EXP(N) 返回e的N次方

SUMSQ(n1,n2,n3….) 返回平方和 SQRT()返回平方根

POWER(A,B) 返回A的B次方

LOG10(C) 返回以10为底,C的对数 LOG(C,D) 返回以D为底,C的对数 LN(C) 返回以e为底,C的对数 ABS(C) 返回C的绝对值

惯性矩计算公式:

bh3矩形截面:Ix

12平行移轴公式:Ix1Ixa2A

yAiyii1nnAi1ibhb1h11b2b2h2222

b1h1b2h2IxIi

计算化学论文范文第5篇

一、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教学现状分析

在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教学过程中, 现有的教学策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 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经常采取的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这种教学策略将化学计算类问题等同于纯粹的数学计算问题, 没有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背景的引导, 学生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认知不到位, 常常是为了计算而计算, 使得教学效果不佳。其次, 现有的教学策略缺乏对学生解题思维的引导, 没有授予学生简约的知识结构体系, 也没有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这方面的技能。很多教师在讲述这一板块的内容时都是依靠经验, 或者是根据高考的需求生硬的传授给学生一些解题方法, 然后让学生进行题海训练, 让其自己在做题的过程中进行摸索。这些教学方式难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化学计算, 让学生产生学习此版块的知识除了是考试需要还有什么其他意义的疑惑。学生也没有完全理解各种解题方法的内涵和原理, 从而便不能够举一反三, 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技能不能够很好的进行迁移, 很多时间都是在麻木的学习。长此以往, 学生很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 降低其学习效果。与此同时, 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的教学结果也不理想, 教学现状令人堪忧。

二、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的概念性强, 其是化学、数学两门学科知识的柔和, 其表现方式灵活多样。高中阶段的化学计算类问题主要包括化学量、化学式、溶液、化学反应率、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化学方程式等计算内容。其题型多样, 涉及内容众多, 在教学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1、加大解题思路教学力度

化学计算类题目的解决离不开解题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向学生细致展示计算题目解答过程, 从审题阶段开始, 让学生对问题进行通读、细读, 找出关键点并做好记号, 比如题目中出现的一定量、充分燃烧、常温下等词语。然后让学生分析题目已知信息中是否隐藏了某些信息, 比如物质组成、摩尔质量等在分析阶段, 教师要做好问题情境的品读, 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找寻二者之间的联系, 在确定某一具体知识点后罗列出与此相关的公式、化学方程式以及数学表达式, 然后建立量的关系。在进行题目计算时, 要严格解题步骤表明相关量。在评价时要检查单位是否正确、解题范围是否合理, 并对题目问题进行变换, 拓展学生的思考, 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

2、强化变式练习

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的种类较多, 题目变换方式多样, 但对所有计算类问题的学习都需要经历获得知识形成印象、联系初步形成、联系以及应用熟练等阶段。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迁移能力, 强化变式练习, 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类问题的解决技巧, 提升学生的化学计算技能。在此过程中, 教师不能够一直让学生机械练题, 不能够采取题海战术。教师需要把握好题目的训练量, 并对题目进行精选、变换, 提升题目的价值, 增强题目的新意, 提升题目的综合性。进而帮助学生进行拓展训练, 全面提升其解决计算类题目的技能, 优化教学结果。

3、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在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的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意义重大, 将元认知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计算类问题解决教学全过程, 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升其学习能力。一般而言, 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方法主要有提问法、讨论法以及知识传授法。比如在学习“溶液计算”相关知识时, 教师可以现提出问题, “已知在20℃, 重为250g的水中最多能够溶解90g食盐, 求此时食盐的溶解度是多少?”向学生呈现出此计算题, 然后让学生先自己进行思考并且明确告知他们不需要立即作答。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写下解决此题目的意图、涉及的知识点、解题思路有哪些、应该选择哪种解题方式、理由等问题, 当学生明确了这些问题之后再让其进行题目的解答。最后让学生思考在解题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新问题, 发现了与溶液计算知识相关的哪些新规律, 在解答了此题之后的启示是什么。以此循环往复, 让学生在问题的思考、发现解决中更新认知, 培养自己的元认知能力。

三、结语

要想提升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效果, 改变其教学策略, 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向学生展示解题思路并通过细致讲解让学生习得此技能。需要强化变式练习, 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摘要: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与概念、理论、化合物知识以及实验等内容密切相关, 其重要性突出, 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文章围绕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教学现状展开, 分析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的教学策略, 以帮助教学者更好地安排教学活动。

关键词:高中,化学计算,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 刘敏.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07.

上一篇:化工技术论文下一篇:精细化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