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2023-03-27

测绘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教师;职称;双师型;专业化发展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教育行政部门要在职称评定、教师聘任等方面,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单独制定适合“双师型”教师发展的评聘制度,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可见,“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而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对职业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甚至决定性的影响,明确的职业教育教师任职资格要求是制定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目标的依据,也是促进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的重要制度保障。综观十年来高职教师政策研究的成果,面向全国高屋建瓴地从职称政策角度开展“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研究的成果并不多见。因此,笔者拟着重分析职称制度在我国高职教师培养中的功能定位,以及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针对高职院校教师制定任职资格条件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职称制度在高职教师培养中的功能定位

(一)导向功能

科学合理的职称制度对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标杆和导向作用。例如,在制定任职资格条件时,假设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作为必备条件,那么,教师必然会严守职业道德,加强思想修养,提升政治素质;将学历作为任职资格条件时,教师会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提升学历(学位);将教育教学能力和业绩作为任职资格条件时,教师会积极申请承担课务,学习先进教育理念,研究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申报教改课题,撰写教改论文,努力培养更多优质的学生;将校企合作水平、企业锻炼时间和职业岗位能力等专业实践活动作为任职资格条件时,教师会积极联系企业和基层,进企业锻炼,下基层实践,围绕生产搞科研、写论文,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努力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等。

(二)分级功能

目前,我国的教师职称制度包括4个层级(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在高校岗位设置实际管理中又细分为12个等级。这就意味着:一方面,每一个职级的职责、地位、角色、权利与待遇等各方面呈级差分布;另一方面,各个岗位对教师的学历资历、教育教学、科研业绩、专业实践、社会服务等都做出了质和量的规定和要求。客观上对教师的业绩才干、科研水平、学术地位、服务能力给予了鉴定分级,并明确了教师在各岗位的职责,这体现了教师的个性化差异,认可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动态进程,为实行教师的发展性评价奠定了制度基础。同时,职称制度的分级功能也为所有教师提供了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得教师的努力能得到公平的认可和合理的回报,为教师积极工作和专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

(三)评价功能

教师职称评审实际上是对教师任现职期间完成岗位职责情况、履职能力、学术技术水平等的综合评价,对高职院校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而言,教师职称制度是对教师履职绩效的一种评估管理。教师任职条件是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的预期绩效目标和要求,同行专家、职称评审委员依照这一条件判断教师在任现职期间的绩效是否达到预期目的,从而可以从综合能力、专业技术、科研学术等多方面对教师做出客观、专业的综合评价,确定教师能否顺利晋升职称,高职院校管理部门可以根据这一评价,对教师职务做出续聘、缓聘、解聘的决定,这是对教师履职能力的行政评价。由于是以固定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教师职称资格条件作为标尺,因此,这种评价具有发展性、层级性、权威性、公平性和可比较性。

(四)激励功能

参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高职教师职称晋升和职务聘用能为其带来直接的工资、福利等物质利益,进而能够满足教师的心理、生理、安全需要,为教师生存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经济保障,这是所有教师的基本需要,对年轻教师更为重要。职称越高的教师,越比较容易实现自我的需要,如更容易得到专业同行的认可,更有机会获得学术地位及社会荣誉,在行业的影响也会更大等等。另外,无论是在国家、省级政府或高职院校,职称晋升制度都有严格的、制度化的、完整清晰的规定,对辖域内的所有同类教师都是统一适用的,因而具有公平公正性,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基本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教师行为结果的可预期性对广大教师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晋升职称也成为促使教师专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五)约束功能

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标准实际上表明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及高职院校对教师的教、学、研、产行为的绩效预期和要求,这就需要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科研、服务等必须在此框架内进行,否则难以达到相应的预期结果。因此,职称制度对教师的价值观念、行为动机和行为方式具有明显的约束作用。另外,我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对高职院校的岗位类别、岗位等级及岗位结构比例进行了明确规定。因此,教师职务评聘具有严格的指标限制,只有表现突出的教师才能获得晋级和聘任,也才能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调动自身能动性,围绕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标准促进自我发展,实现自我超越。

二、我国高职院校教师职称制度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分析

笔者根据我国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制定的情况,对我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现行省级高校职称文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截至2012年9月底,有3个省单独制定了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将高职高专与成人高校放在一起独立制定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的有5省1市;与本科高校在一起制定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的共有22个省(市、区),其中针对高职院校另发文作补充规定的有3个省,将高职院校作为其中一条单独说明的有2个省,将高职高专与成人高校的共适条款作为一条单独列出的有1个省,仅个别条款出现“高职院校”或“专科院校”字样的有3个省,其他省份均未对本地区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技术资格条件作相应规定。这表明,许多省份对教育部关于制定符合地方实际且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高职教师职务评聘办法的相关意见尚未引起重视,这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二)现行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的整体趋势

对现行的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可知,目前,我国对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技术资格基本上从以下八个方面进行考量:职业道德和思想政治素质;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新教师上岗前培训;学历或学位、任职年限;专业继续教育;教学工作量;学生管理经历及实绩;专业实践经历;业绩成果要求。具体加以比较可以发现,各省市区除对学历、资历和继续教育有大致相同的一般要求外,对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主要呈“四重视、一完善”趋势,即“重视高职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重视外语及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重视专业及企业实践经历;重视‘副教授、教授上讲台’及教学质量考核;完善了教学成果、育人成果与科研成果的等效评价”。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把遵守职业道德和诚实守信放在首位,高职教师职称评聘严格执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同时,为满足教师自身实际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作为高职教师实践教学的必备条件之一。高职教师任职资格条件中的最大亮点则是对教学成果、育人成果与科研成果的等效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完善。这充分表明,高职专业教师仅靠专业学术论文就能评上职称的时代已经结束,科研成果不再是高职教师晋升职称的必备条件,而是更加重视教学成果、育人成果等业绩。

(三)现行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存在的不足

在肯定我国现有的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整体而言对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利好的同时,笔者也注意到其中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是对专业课、公共课及基础课教师的要求差别不大,缺乏对学科差异的体现。对同级职称申报者而言,统一的任职资格要求表面上看是公平的,实际上忽视了学科的差异。可见的差别表现在专业课教师专业实践以赴企业锻炼为主要形式,而公共课、基础课教师以社会调查或指导学生社团及社会实践为主要形式,在教育、教学、教研、科研业绩成果方面则几无差别。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是,对于以教学为主的教师而言,高学历、高职称教师主要集中于专业课教师,同时,专业课教师报项目、发论文(特别是核心论文)、出成果相对于公共课和基础课教师而言具有明显的优势。

二是对专任教师和兼任教师的要求无差异化体现。在现有教师任职资格条件中,一般仅对“双肩挑”人员的课时要求规定为不少于专任教师的三分之一,其他条件都是相同的。而事实上,高职院校的管理人员大多是从优秀的专任教师中选任的,他们不仅要承担繁重的管理工作,还须承担一定的课务,更要与专任教师一样为自己的职称晋升不懈努力。这样的要求对于兼任行政管理工作的“专任教师”而言无疑是不公平的,许多兼任教师往往因为管理工作的原因而无法真正满足规定的条件。

三、基于职称视角的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职称政策顶层设计,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目标

由于职称与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社会声誉等诸方面息息相关,所以职称制度被作为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制度而为所有教师关注。通过高职教师能不能达到晋升职称的条件也可以判断其专业化发展的程度。因此,各级教育、人事行政管理部门应着力加强职称制度顶层设计,通过科学、明确的制度指导地方政府及高职院校,通过学习、培训、考核、奖惩等日常手段促进教师职业专业化或专业达标,从而引导高职教师在专业知识、高职理念、学习态度、技术能力等方面自觉地长期稳定发展,逐步提高高职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建议国家尽快出台有关高职教师任职资格条件、具有高职特色的高职教师资格认定、“双师型”教师认定等的一般性指导意见。同时,省级政府及高职院校都应该按照教育部或本省的要求和规定,制定兼具科学性、发展性和针对性的高职教师任职资格条件,使教师明确专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促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

(二)结合职称政策设计教师培养方案,规范化开展教师的培养培训

长期以来,对高职教师晋升职称规定的申报、评审条件与高职院校对教师的专业要求和考核指标是一致的,因此,无论省级教育、人事人才部门还是高职院校管理层,都应围绕教师任职资格条件,在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职称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学历(学位)、教育教学、专业实践、教研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将教师发展的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针对处于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师,设计制定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师培养及培训方案,科学规范、系统持续地开展教师的培养、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职称的顺利晋升。

(三)科学设置教师岗位,合理设定岗位职责,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

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高职院校,其自身办学特色与定位不同,应充分考虑行业与区域特点、专业建设与发展目标等因素,岗位向教师倾斜。考虑到高职教育承担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多项职能,可根据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将教师分成教学型、科研型、社会服务型等多种类型,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在严格秉持人岗匹配原则的基础上,教学管理部门也应充分考虑教师的个体化差异,科学合理地设置岗位,既要保证高职教师能够在满意的岗位上愉快地工作,又要锻炼教师个人的综合业务素质、发展其专业特长、实现其自我发展的需要。

(四)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促进教师层级递进、阶梯式发展

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评价涉及奖惩、职称、职务等教师的利益点,所以教师很看重评价结果。高职管理层应树立“评价是帮助教师发展的手段”的理念,认识到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而不是教师间利益的调控手段。因此,高职院校要认可教师的发展是动态的、阶段性的和不断提升的,要坚持以教师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核心,坚持尊重及支持教师个性化发展,充分认识不同职称、教龄、学历、经历、能力、专业教师的发展差距和差异,科学构建教师专业化、发展性评价体系,促进教师评价工作的公平、公正,指导及帮助每一位高职教师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永葆专业活力,递进式、阶梯式不断向前发展,实现以评价体系为导向促进高职教师成长和专业化发展的目的。

(五)帮助教师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引导教师自主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是教师对自己职业发展各个方面的设想和总体规划,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应可以引导教师自主发展。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教师应充分了解自身的个体特征,清醒分析自身优缺点,熟悉相关岗位的工作标准与要求,明确未来发展趋势及方向,全面清晰、客观深入地分析评价自我,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目标,设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目标及实现途径。高职院校应根据本省及本校教师职称政策要求,帮助教师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和自身实际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与管理,确立切实可行的职业发展路径,结合学校的教师培养、培训方案,实施自主发展。

参考文献:

[1]宫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教师政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1):26-32.

[2]叶芬梅.高校教师职称制度功能探讨:一个制度分析的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9):117-121.

[3]赵建梅.高职院校教师激励问题与对策分析——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视角[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19(1):62-65.

[4]毛亚庆,蔡宗模.建国以来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审视[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1(6):27-28.

[5]邵建东.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机遇及对策[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9,24(11):46-49.

(责任编辑:王恒)

测绘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尊敬的阅信人:

您好!

我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怀着对贵公司的尊重与向往,我诚挚的写下了这封自荐信,希望能让您看见一个真实的我,能接纳我成为贵公司的一员。

在大学在校期间,我不断从各方面完善自己,以待能对以后工作有所帮助。一方面,我刻苦读书,认真好学,每个学期都能完成规定的学科学习,另一方面,学校为我们开设了许多选修课程也让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在其他方面有所涉猎。在校期间,我学习了许多与测量的相关知识,与此同时我也掌握了相应的可运用于实践的技能操作,如使用全站仪、GPS、CAD、CASS软件等专业技能。

在校的这几年时间里我不仅充实了我的大脑,也锻炼了我与别人的沟通协作能力。在2009年9月峨眉测量实习和2010年9月控制与工程测量实习中,以及学校的各种实习中我都担任队长一职,这也提高了我的团队沟通合作能力及总体指挥能力。为了更好的锻炼自己的能力,我也利用假期时间,寻找各种实习机会,去进行锻炼。我的实践能力与协作能力得到了实习指导的好评。

我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造就了我踏实、稳重的性格。我现在处于人生精力充沛的时期,有朝气、有梦想,希望能让自己的所学能运用于实践,更期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因此我希望能够加入你们的单位。虽然我是应届毕业生,没有多少工作经验,但我会用我的努力和汗水去弥补,我会踏踏实实的做好属于自己的一份工作,竭尽全力的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过去的成绩并不能代表什么,然而我希望贵公司能给我一次机会,让我能为贵公司创造更好的成绩。如能被招至麾下,倍感荣幸。热切期盼你的回音,衷心祝贵公司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测绘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本文分析了GPS测绘技术原理以及技术特点,探讨了GPS测绘技术在城市建设以及公路建设方面的应用,介绍了GPS测量的具体应用策略,推动了GPS测绘技术的发展和优化。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现状;

引言现阶段,我国科学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测绘技术也不断创新。GPS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测绘技术,在测绘工程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GPS测绘专业技术自身所具备着较强地技术特征及优势,为能够更好地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测绘工程专项工作当中,技术应用实践经验的积累必不可少。故需测绘工程相关技术员注重GPS测绘专业技术实践应用经验的累积,深入把握GPS测绘专业技术,将其各项技术优势发挥到极致,切实地提升测绘工程的精准性及效率性,确保测绘工程顺利进展。

1GPS测绘技术的系统组成、基本原理和技术优势

1.1GPS系统组成

GPS系统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卫星星座(空间部分)、地面监测系统(地面部分)和GPS接收机(用户设备部分)。根据测绘工程要求选择某一位置设定信号接收装置,这样一来地上信号接收装置就会接收到来自GPS卫星系统的数据信息,并且信号接收装置会处理所得信息,分析不同地区信息和位置,获得详细的地理坐标系信息。

1.2GPS系统的卫星定位原理

单点定位:单点定位也称作绝对定位。单点定位指的是在一个待测点上,通过应用一台接收机跟踪GPS卫星,对待测点的地心坐标进行测定。因为很多用户只单纯的了解C/A码(粗码),但是不熟悉P码(精确码),使得导航电文测量的卫星位置存在一定的误差。同时由于空气会影响电波的传播,使得测量结果出现误差,所以,单点定位法的精度相对较低,通常是30m左右。此种方式的定位精度无法满足工程测量的需求,不过在飞机导航、船舶航行等领域应用较为普遍。

相对定位:相对定位指的是利用测量卫星将电波传输到两台接收机,会出现时间差,从而实现待测点的定位。通过两台同一型号的接收机对相同的4颗卫星信号进行实时跟踪,合成处理两台接收机接收的电波,这样就能计算出两台接收机之间的相对位置,此时只要给定一个接收机位置就能计算出另一个站点坐标。若是两台接收机坐标距离在10公里以内,因为两台接收机同时观测同一个卫星时产生的卫星星历误差、时钟误差和电波空气传播误差大体相同,所以,在进行相对定位时,就能够有效抵消(或削弱)上述误差的影响,提升定位精度。通常情况下,相对定位精度±(5mm+1ppm.D)。这种测量定位方式主要在大地测量以及工程测量中使用。相对定位方法确定一个点大概观测时间为0.5h~1h。

差分定位:差分定位指的是在定位过程中使用2台以上的GPS接收机,把其中一台接收机安装在地面已知坐标点位置上作为基准点,剩余的接收机安装在待测电商。所有的接收机在同一时间实施单点定位,按照基准站测量所得坐标以及已知的坐标就能计算得出定位结构的位置差分或者是伪距差分。借助基准点以及接用户站之间的数据链,把基准站的改正值同步传输到用户站,同时改正用户接收机的定位结果,提升定位精度。差分定位融合了单点定位以及相对定位的优势,而且克服了上述两种方法的不足。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差分定位方法时,必须保证所有接收机型号一致,同时观测相同的4颗卫星。载波相位实时差分技术(即RTK)是差分定位法当中的一项典型技术。使用差分定位法测量仅需几十秒就可以测得一个点的位置。

1.3GPS测绘技术的优点

精确度高:GPS测绘专业技术,其在实际应用期间无论是动态化的测绘操作,还是静态化的测绘操作,和传统测绘技术相比,GPS测绘技术具有良好的准确性以及精度。均可打破传统模式下的测绘操作,可将精准度控制于标准范围之内。GPS测绘技术直接和卫星相连接,因此可以直接获得点的三维坐标位置。并且,很多传统测绘技术由于条件限制而不能完成的测绘任务都可以经由GPS技术快速、准确的完成。从总体来说,通过以GPS测绘专业技术基本操作原理为基础,即可充分发挥其高精准性这一特征,从面、线、点三维坐标,高精准度地测绘所有信息数据等。同时,还可依据不同标准开展有针对性地测绘技术操作,以能够更加接近于预期地测绘目标。在测绘工程领域,GPS测绘技术属于现代测绘技术的一个高峰,这是很多传统测绘技术不能达到的。

节省测量时间,提高测量效率:传统测绘技术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同时对人力、物力具有较大的需求,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日趋成熟,测绘技术的相关软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进,能够有效的提升测绘工作效率,节约测绘时间。在应用GPS测绘技术时,应用改进的软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计算和整理,行之有效的节约了测量时间,提升了测量效率,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浪费。

功能性:GPS测量技术具有着一定功能性特征。在静态化定位模式测绘工程专项工程当中,如果基线低于50km,GPS测量技术便可在100-500km范围之内,定位精准度通常为10-6-10-7。如果在实时化定位中应用GPS测量技术,通常用cm、dm精度測量单位来表示,偏差相对来说比较低,而且不会受到时间及地点等因素的制约。

2GPS测量具体应用策略

2.1选点与建立标志

在GPS测量选点环节,需要符合以下条件:GPS测量点的位置应该优选交通便利、方便安装接收机的位置,而且测点视场需要有良好的开阔性;选点位置还需要远离对电磁波具有干扰性的物体,例如电视台、高压线等等。

2.2外业观测

GPS测量的外业观测工作内容主要是天线安置、观测作业以及观测数据记录等。天线安置。在进行天线安置时,主要是:对中、整平、定向和测量天线高。对中是指在静态相对定位过程中,需要把天线安置在三角架上,同时将其安装在标志中心上方位置,直接对中,并且必须保证天线基座上的圆水准气泡居中。而所谓的定向就是保证天线定向标志线直接指向正北,定向误差应该不高于±(3°~5°);观测作业。此项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捕捉GPS卫星信号并且进行信号的追踪、接收以及处理,从而获得相应的定位信息以及观测数据。在做好天线安置以后,还需要把GPS接收机放置在离天线不远的安全位置,将接收机、电源、天线的连接电缆接通,在经过仔细检查无误后,在约定的时间将电源和接收机启动,开展观测;观测记录主要包含两种方式,其一是通过接收机自动形成,同时将观测结果储存到接收机存储器当中,以便随时查询、应用以及处理;其二,观测人员填写的测量手册。观测记录代表的是GPS定位的最初数据,也是之后开展后续数据处理的唯一的依据,需要保证数据真实、准确。

2.3成果校核与数据处理

需要对观测成果进行校核,这样能够保证外业观测质量,达到预期定位精度要求。在完成观测工作后,需要第一时间校核观测数据质量,并且根据《规范》要求检查、分析外业预处理成果。若是发现成果不合格,则需要进行重测或者是补测。成果校核合格,就需要开展内业数据处理。内业数据处理主要是进行数据的预处理、平差计算,坐标系统的转换或与已有地面网的联合平差。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各项工程的顺利开展,就需要做好测绘工作。随着现代化测绘技术的发展,测绘技术的准确性和便捷性越来越高。GPS测绘技术由于其良好的准确性,节约测量时间,测量工作方便快捷,因此GPS测绘技术在测绘工程当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在今后,还应该充分发挥GPS测绘技术的优势,提升测绘工程的精准性与工作效率,促使测绘工程顺利进展,为测绘工程的进步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胡传顺,万谋知,冯江宏,张广振.探析GPS测绘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7(05):153-154.

[2]胡传顺.探析GPS测绘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J].西部资源,2018(05):153-154.

测绘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一、①实习的目的

熟练掌握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的安置和使用方法,真正学会在现实测量工作中所用到的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内业计算以及碎部测量的工作流程和方法。严格要求自己,体验团体协作和任务分工的乐趣和高效率化,让自己彻底融入到未来的工作氛围之中,为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合格的测绘工程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②实习的任务

在两周的时间内先后用全站仪、水准仪和经纬仪进行测量来完成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内业计算和碎部测量工作,最后绘制出一张高质量的公园地形图。

③实习地点

邯郸市滏阳公园

④实习起始时间

2011年2月21日

二: 实习内容

① 平面控制测量

⒈用到的仪器

全站仪一套、全站仪三角架一个、棱镜、棱镜架一个、标杆一个 ⒉方法

ⅰ测角

用全站仪以测回法测内角一个测回,计算出其平均值。

ⅱ量边

用全站仪进行往返测量,度数至毫米,较差率不得大于1/3000 ⒊精度要求

测角时,上下版测回角的差值不大于40″,导线角度闭合差不大于±60″√n(n为测站数)。边长超过100米时对中误差不得大于3毫米;边长小于100米时,对中误差不得大于1毫米。测量边长时,读数至毫米,较差率不得大于1/3000。

②高程控制测量

⒈用到的仪器

光学水准仪一架、铝合金塔尺两个、水准仪三角架一个

⒉方法

使用光学水准仪,目估使前后视距离大致相等(差值小于五米),用变更仪器高法进行测站检核,高差较差小于6毫米。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上,以待处理。

⒊精度要求

环线闭合差应小于±40√L毫米或±60√n毫米(L为水准路线的总长度,n为测站总数)。

③内业计算及展点

⒈准备工作

ⅰ、检查野外观察手薄,记录、计算是否正确,限差是否超限。 ⅱ、起始坐标方位角和起始点坐标以及高程由指导教师确定。 ⒉计算步骤

ⅰ将已测数据和已知数据填入计算表格。

ⅱ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

ⅲ坐标方位角推算。

ⅳ坐标增量的计算。

ⅴ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

ⅵ坐标计算

ⅶ计算差程闭合差

ⅷ高差闭合差的调整

ⅸ计算高程

⒊计算取位

角度取至秒,长度取至毫米。

高程和改正数均取至毫米。

④碎部测图

⒈所用的仪器

光学经纬仪一台、皮尺一件、铝合金塔尺两个、经纬仪三角架一个、测钎两个、半圆仪、画图板、绘图工具。

⒉测图准备

ⅰ图幅尺寸:500×500毫米。

ⅱ方格网绘制:用长直尺法绘制。要求线粗0.1毫米,小方格边长与理论值之差不超过图上0.2毫米,图廓的边长、对角线长度与理论值之差不超过图上0.3毫米。

⒊方法

ⅰ安置经纬仪于测站点上,量取仪器高,照准另一控制点进行水平

度盘调零。

ⅱ在图上绘出后视(零)方向,并用大头针将半圆仪固定在图纸的测站点上。

ⅲ立尺员将塔尺立于碎部点上。

ⅳ观测员用经纬仪瞄准塔尺,读取水平度盘度数、竖盘度数,上丝、中丝和下丝度数,并将数据记录下来。

ⅴ计算出碎部点的位置和高程。

ⅵ用半圆仪量出水平角得出碎点所在的方向,沿此方向量取计算的距离得到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在旁边标出其高程可得碎部点的空间位置。

⒋精度要求

要求两图根点的展绘长度与实际测量长度只差不超过图上0.3毫米。

⒌数据处理

处理数据时要严谨细心,不得更改已测数据。

⑤图纸整饰

⒈室内检查

检查工作量是否达到要求,地物、地貌是否清晰;地形点数是否满足要求,内容是否齐全;精度是否合格。

⒉室外检查

检查地物、地貌是否与实地一致,有无漏测,综合取舍是否合理,符号是否正确,发现的问题及时用仪器进行补测和检查。

检查确定无误后,进行图纸整饰,最后完成正确、清晰、美观的铅笔原图。

三、心得体会和建议

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的认识到,实习并非想象中的轻松,虽然身心非常劳累,但是感觉还是挺充实的。在此我提出一些小小的建议,总结为以下几点:

① 在分小组测量的时候必须做到分工明确,各成员之间相

互协调合作。

③ 实习前多熟悉课本,实践和理论是分不开的。 每次碎部测量前先测量仪器高,记录数据的时候先把仪

器高记录下来。

④ 记录数据的时候要做好标记,以便出现问题时进行检

查。

⑧ 测量前画好地形、地貌的草图,草图越明了越好。 测量地物边界的时候要连带测出地貌的高程。 画图的时候一边测量一边画图,提高效率。 认真听从老师的指导,以老师给的数据为准。

测绘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作者:YUE文章来源:国和网校发布时间:2013-06-05浏览:次 在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中,规定测绘类专业毕业生所需要的工作时间,相对于其它专业毕业生较短,那么测绘工程相关专业究竟有哪些呢?

例如:取得测绘类专业大学专科学历,从事测绘业务工作满6年可报考,而非测绘类专业则需要8年。

取得测绘类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从事测绘业务工作满4年可报考,而非测绘类专业则需要6年。

测绘类专业可以分为5大方向:工程测量方面、大地测量方面、航测与遥感方面、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学方面、其他测绘方面。

一、工程测量方面:

测绘、测量、测量工程、工程测量、工程测量技术、工程测量与监理、测绘工程、矿山测量、海道测量

二、大地测量方面:

大地测量、大地测量与卫星定位技术、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地、卫星大地测量、海洋大地测量

三、航测与遥感方面:

航空摄影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城市空间信息工程

四、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学方面: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地图学、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海图制图、计算机、信息工程(测绘方面)

五、其他测绘方面:

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环境科学与城市规划管理、房产测绘、界线测绘。

由上可知,计算机类可以算是测绘类专业,而信息工程类则需要是制定的测绘方向,而建筑施工与管理虽然工作上和测绘打交道很多,但是却不是测绘类专业。

上一篇:正高级职称评审论文下一篇:测绘工程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