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素质评价论文范文

2023-03-25

教师素质评价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本文从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主体与评价特征等方面对美国教师评进行了分析。研究美国教师评价体系对中国教师评价制度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美国;教师评价;比较;启示

教师评价是“对教师工作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活动。”① 教师评价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方面,对教育教学活动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评价环节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教师评价的内在价值不言而喻。但是,国外有些学者通过对教师评价仔细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教师评价在理论上对每一位教师都具有帮助,但是,在实践当中,它几乎不起作用。② 这样对教师评价的作用下结论难免有些过激,但这种观点很值得我们深思——当前教师评价的状况还不尽如人意。我国的教师评价的开展相对较晚,如何才能使教师评价在实践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应该积极地反思这些问题,还要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本文试图从评价目的、评价方法、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主体与评价特征几方面对美国教师评价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美国教师评价体系对对我国的教师评价制度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一、美国中小学教师评价的分析

1.评价目的

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教师评价是一种比较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主要对教师的教学资格、教学任务、教学条件进行评定,是一种单向性、指令性、行政性的评价,评价的过程中很少考虑评价方法的合理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标准的多样性、评价程序的科学性。教师只是被动地接受评价结果,参与的积极性严重缺失,教师所考虑的只有教学绩效和教学奖惩,因此,教师的评价只是对教学效果的鉴定,很少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③ 而美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考虑实际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及时总结以前在教师评价方面的经验教训,逐步形成了和教育实践相结合的教师评价体系。把整个教育水平的提高作为评价的最终目标,同时,在评价中,把教师专业的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素质的培养作为评价的重心,逐步形成了以发展性为特征的评价理论,正如丹尼森和卡罗特所说:“评价不但是对教师工作的评定,更重要的是服务于促进教师成长和提高教学水平,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以推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④

2.评价内容

在评价内容上,美国州际新任教师评价与支助协会(Interstate New Teacher Assessment and Support Consortium,INTASC)认为,应该从十个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如表1所示。⑤

仔细分析研究美国的教师评价内容,可以看出,美国教师评价内容设置上比较科学、合理、明确、实用,注重把教师内容的评价和教师的身心发展、专业成长有机结合起来,评价内容的标准全面、系统、科学、具体。

3.评价标准

美国1987年成立的全国教师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National Board for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s,NBPTS)是对美国教师评价的主要参照机构之一。美国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制定的教师教学评价标准主要涉及五个方面的内容,如表2所示。⑥

通过表2可以看出:美国教师评价标准非常严格,涉及面很广,要求很高。它突出教师行为的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教师能力培养的评价;强调教师的教学实践反思,让教师在实践中体验生活,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力结合;注重教师培养教师的集体意识,发扬教师的合作精神。

4.评价主体与评价特征

评价主体既包括学校内部掌握评价主动权的教师行为,也包括学校以外教育机构、社会组织对教师评价参与行为。美国的教师评价主体在学校内部有一定的质量保证体系,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能对教师评价及时地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诊断、自我调整、自我发展,其内部评估能为学校管理人员提供有效信息,能及时诊断出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学校工作效率。美国教师评价开展比较早,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评价制度比较成熟,有完整的评价方案,有多元的评价主体。

美国全国师范教育鉴定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 for Accredi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NCATE)2006年最新修订标准中提出教师评价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NCATE的标准是进行教师评价的主要参照;(2)对教师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结合是评价系统的主要特征;(3)该机构应用综合评价法 (教师的基本技能掌握、教育理论概况的把握、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对入职教师进评价,对熟练教师的教学潜力进行预测,看是适合做一个优秀的教师,还是适合做学校的其他工作;(4)NCATE有对入职教师、有经验的教师、资深教师各自不同的评价体系和要求标准;(5)NCATE的评价机构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有在课程结束时的评价、有书面论文的评价、课题项目的评价、教学目的的评价、教学活动开展的评价(教学计划、鉴定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结果的反思、和学生父母、家庭、社区的交流)等;(6)NCATE能有效地利用学校外部的资源,如州的资格证书考试制度、优秀教师的经验、员工报告等;(7)保证评价公正、完善、准确的体系,进而避免评价的片面;(8)大学教师与专业共同体成员一起合作完成评价过程。⑦

二、美国教师评价制度对我国教师评价的启示

教师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中之重,它是一项内容复杂、层次多样、涉及面广的教育评价和判断活动。教师评价是否得当关系到整个教育活动的成败,因此,在现实的教育活动当中,应“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⑧ 美国教师评价制度确立较早,并逐步走向成熟与完善,对我国的教师评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1.形成发展性评价——教师评价双重目的的统一

我国的教师评价,从目的上可分为两种类型:奖惩性教师评价和发展性教师评价。⑨ 有的教师评价制度,可以说是一种以奖惩性教师评价为主的评价体系,这种教师评价制度基本上是一种静态的、简单的、终结性的评价,主要看重教师教学的最终结果,特别是教师在评价之前的教学表现。在评价中往往以奖惩为目的,仅注意到教师过去的工作表现和行为结果,忽视教师教学的具体过程。评价目的上过分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而忽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这种带有功利性的教师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心理健康,导致教师对参与教师评价的厌倦。

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逐步形成了发展性评价为中心的新的评价体系,把教学的质量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师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这对我国教师评价体系的完善有很大的参考意义。我国在未来的教师评价的实践活动中,要让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从教师评价反馈中及时发现自己问题与不足,扬长避短,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素质,促进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发展性教师评价理念的形成,要求转变传统的评价观念——把评价作为单纯监督教师教学成败、判断教师工作好坏工具,走向教师评价双重目的的统一,即教师素质养成和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质量的提高的统一。因此,我国的教师评价在目的上,应该以美国为借鉴,把评价的重心放在促进教师积极参与、增强责任心和发挥主体性上,放在评价双方的对话和沟通上,放在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合作、交流上。

2.应用合理评价方法——教师评价多种途径的并进

我国在确立教师评价标准时,要借鉴美国已有的经验,采用多种途径的评价方法,即教师自评、学生参评、家长评价、同事评价的合理结合,同时,借用信息材料的收集、教学媒介的应用等。教师自评应成为评价的基础,积极形成教师在评价中自我诊断、自我反思的能力,为评价提供真实、必要的信息,进而提高评价的信度、效度。根据麦格尼尔(McNeil)等人的有关评价的研究指出,“要为教师的自评提供必要的训练,特别是没有经验的教师,引导教师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让教师在对自己教学的观摩中及时发现问题,为评价提供第一手信息。”⑩ 应把学生评价和教师自评结合起来,因为学生直接受到教师教学的影响,对教师的授课情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学生评价比其他人员的评价更全面、细心、周到,有利于师生的直接对话、沟通、反馈,有助于提高教师评价的合理性,进而提高教学水平。{11} 为了保证评价的质量,应让同事积极地参与到评价当中,同行对教学活动、授课教材比较了解,其评价的建议和意见对教师教学有很大的价值。另外,课堂观察和面谈保证了评价的可靠度和实用度,也是评价应当开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3.注重科学评价标准——教师评价生成性与灵活性的结合

评价标准是教师评价的核心,也是教育评价的重点,评价标准始终贯穿于教师评价的整个过程中,评价方法的确立、评价材料的选择、评价目的的确定、评价结果的获得都离不开科学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客观性、科学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评价结果成功程度。我国在教师评价标准涉及面相对狭窄,偏重评价标准的学科知识、教学责任、教学任务,忽视评价中教师的协作精神和和实践反思能力。教师评价主要是从教师素质要求与教师职责两个方面入手,如表3所示。{12}

而美国在教师评价标准上把科学性放在首要的位置,同时兼顾评价的生成性、全面性、灵活性、多样性。在确定我国教师评价的标准时,要积极借鉴美国,结合教师的自身需要,因为“教师评价作为促进教师成长和发展的教育活动,评价标准的确定要考虑被评教师的意愿。”{13}同时,学校管理者要和部分精干教师共同商量,提出初步方案设计,让教师评价的参与者积极讨论,对方案提出不同意见和建议,最后由学校评价组把评价标准公布于众。这样的教师标准源于教学实践活动,又结合教师的实际,其评价目标具体、过程规范、标准科学,不仅体现评价者的意志,也体现了被评价者要求。具体的标准应依据教师发展的实际情况而定,随着评价工作的开展、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专业的发展,评价标准也应有及时的调整,充分体现出评价标准的灵活性和生成性。

4.延展教师评价内容——教师发展与专业成长的兼顾

中国教师评价内容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如表4所示。{14}

在教师评价内容上,应借鉴美国州际新任教师评价与支助协会有关教师的四个内容方面的评价标准,如表5所示。{15}

从中美两国教师评价内容比较可以看出:我国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是看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工作表现,往往忽视教师的个体成长。我国在确立教师评价体系时,要及时改变传统中偏重教师绩效的旧的评价标准,借鉴美国的教师评价经验,延展教师评价内容,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协作精神与合作意识,充分考虑师生交流的频率与效果,把教师是否及时对教学绩效与学生成绩的反思作为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评价最终要兼顾教师个体成长与专业发展。

5.拓宽教师评价视角——评价主体“三位一体”的应用

我国评价主体一般是知名度较高的专家、学者和教育管理者,虽然现在的评价主体上,允许一部分社会人士,如家长参加,但在实际的评价操作中参与的力度不够,参与的方面比较狭窄,评价机制不健全、制度不明确。我国教师自我评价主要指学校内部自行组织,是学校单项评价工作之一,其评价对象、评价方案、评估结论、表达方式以及评价后的政策、措施由各校自行决定。美国非常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来自不同利益、不同背景的人参与到评价体系当中,有效地确保了评价信息的真实性。我国在评价的主体上,应该改变传统教育管理者单项评价的观念,积极拓宽评价视角,建立“三位一体”评价信息互动。具体来说,评价主体要从单纯的学校走向多元的学校、社会、家庭的协作参与,积极建立校外评价机构,如社区评价、家庭评价、社区—家庭共同评价机构等。在学校内部,以教师自我评价为基础,形成管理者、教师、学生互相协作的多元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有利于对评价信息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并以全面性、准确性、系统性、多渠道的信息互动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

注释

①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98页

②Stiggings,R.J.,et al.,The Case for Commitment to Teacher Growth,1988,p30

③Thomas W.Guskey and Michael Huberman(ed.):Teacher Evalu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New York:Teacher College Press,1995,p43

④Danielson,Charlotte.New Trends in Teacher Evaluation[J].Educational Leadership.2001.(2)

⑤Interstate New Teacher Assessment and Support Consortium,http//www.ccsso.org/projects/2007-4-2

⑥What Teachers Should Know and Be Able to Do.The Five Score Propositions,National Board for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s. http://www.nbpts.org.2007-4-15

⑦ SecondDraft ofReview to the Unit Standards,October,2006,http//www.ncate.org/2006-10.2007-5-23

⑧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10页

⑨杜雪兴:《发展性教师评价—教育评价的新举措》[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12期

⑩McNeil,J.,et al.,The Assessment of Teacher Competence,PhiDelta Kappan(ed),1973,p113

{11}{13}Hammond,L,Teacher Evaluation in the Organizational Context: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Review of Education Rearch,1993,p221,160

{12}{14}李宗慧:《中美教师评价制度比较研究》[J],《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2期

{15}Interstate New Teacher Assessment and Support Consortium. http//www.ccsso.org/passport/2007-4-19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责任编辑 王永康)

教师素质评价论文范文第2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河南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和实现中原崛起的关键时期,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时期,2月29日,河南省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全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从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到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十二五”规划为全省教育发展描绘出了一幅宏伟蓝图。这里,记者就规划中有关基础教育的内容作了一番梳理。

加快发展学前教育

主要目标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7%,农村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90%。城镇和发达地区农村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配套措施

把学前教育纳入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县(市、区)为单位编制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合理规划学前教育机构布局和建设,并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规划。

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坚持政府办园为主、公办教师为主、财政投入为主的原则,形成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村办幼儿园为主体、个人办园为补充的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格局。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学前教育的扶持力度。每个乡镇重点办好1~2所标准化的公办中心幼儿园,以公办中心幼儿园带动辖区内幼儿园的发展。农村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以县、乡两级政府筹资为主,中央、省、市财政实行以奖代补。

积极发展城市学前教育。大力扶持企事业单位及街道幼儿园发展,落实城镇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政策,城镇新区、开发区和大规模旧城改造,同步建设好配套幼儿园。

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支持普惠性、低收费民办幼儿园。

提高学前教育保教质量。规范幼儿园保教工作,坚决纠正和防止“小学化”,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专项计划和重点工程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实施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工程、幼儿园办园条件达标工程、教师培训工程和名师培育等,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兴办幼儿园,鼓励城市多形式办园和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园。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

学前教育扩容工程:实施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支持国贫县、革命老区县、经济条件差留守儿童多的县(市)以及农业人口超过50%以上的市辖区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实施农村闲置中小学校舍改建幼儿园工程、农村小学教学点增设附属幼儿园工程、新建和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工程等,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

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主要目标

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率达到50%。

配套措施

加快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进程。鼓励开展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资源共享等区域性改革实验,将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划分为若干个学区,在学校隶属关系不变、法人不变、编制独立的前提下,实行师资互派、统一教学、资源共享。在资源配置方面向农村中小学倾斜,落实城乡教师同编同岗同酬。

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和城镇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扩容改造工程。重点支持革命老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和留守儿童较多地区的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着力解决县镇学校“大班额”、农村学校寄宿设施不足、教学实验设备、图书不足等问题,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和监护条件。加强学校体音美基本设施建设。到2015年年底,按省定标准基本配齐实验教学仪器、图书、体音美器材及多媒体功能教室等设施。

建立县(市)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价机制。推动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制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学校标准化建设的监测和评价体系,开展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专项督导检查。定期发布各县(市)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报告和督导报告。

专项计划和重点工程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计划: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推进计划。组织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创建活动,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市、区)进行检查验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提高校舍综合防灾能力,使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符合防灾避险要求。实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改善农村初中学生食堂、宿舍等生活条件。实施城镇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扩容改造工程,从城市维护建设税收入中提取不低于10%的比例用于中小学建设,基本消除“大班额”和“择校热”现象。

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主要目标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

配套措施

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努力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和教育质量。

建立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的普通高中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化解普通高中债务。深入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改革方案。严格执行教学质量及学业水平标准,大力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完善评价考核机制,鼓励普通高中向特色化、多样化发展。实施普通高中改造工程。

专项计划和重点工程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推进计划:支持普通高中深入实施新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改革方案,开足开齐课程,推进通用技术课程等建设。鼓励普通高中多样化、内涵化、特色化发展。

普通高中改造工程:实施普通高中改造工程,加大投入力度,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支持每个县(市)重点改造1~2所普通高中,基本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现象。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主要目标

加强和改进教师教育,完善教师管理制度,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健全教师全员培训制度。

配套措施

加强和改进教师教育。制定教师教育总体规划,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积极参与、开放灵活、职前与职后贯通、学历与非学历并举、学校教育与远程教育结合的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服务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强化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建设,强化研训一体化。规划建设3~6所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加强学前教育学科专业建设。扩大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实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全省小学教师学历逐步达到专科以上水平。

创新师范教育培养模式。启动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师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建设计划”和“教师教育创新团队建设计划”。构建具有特色文化品牌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支持高校教师到中小学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试验,担任教育类课程的教师要有中小学教育服务工作经历;聘任中小学和幼儿园名师为兼职教师,占教育类课程教学教师人数不可少于20%。探索建立高校、地方政府和中小学合作培养师范生的新机制,实行“双导师”制。调整师范教育类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推动学科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相结合。加强师范生教学基本功训练。强化教师实践环节,落实师范生普遍到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实习一学期制度。探索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和高师院校服务基础教育的新模式、新方法、新途径,建设一批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实施教师教育基地建设引导发展计划。

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社会和业内认可为核心,覆盖各类中小学教师的评价机制。改进教师考评机制,完善教师流动机制,促进优质教师资源共享。严禁简单用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评价中小学教师。

改革学校人事管理制度,制定高等学校教师编制标准和幼儿教师配备标准。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对农村边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建立“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准入和管理制度。建立五年为一周期的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开展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建立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相衔接、符合中小学教师职业特点的职务(职称)制度。全面实行聘任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行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制度。

专项计划和重点工程

教育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和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工程,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计划、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计划、教育行政干部专业能力提升计划、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计划、幼儿园园长素质提升计划和培训者能力培训计划,不断推进专业化、高素质教师队伍和教育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组织实施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重点解决特岗教师、交流支教教师以及交通不便、距家较远的教师的居住问题。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主要目标

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配套措施

实施素质教育行动计划。要坚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发展学生优势潜能,推行分层教学、走班制和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实施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推广研究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公告、举报和问责制度。充分开发利用实验室、功能教室等课程资源,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推进学生实践基地和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鼓励学生会动手、会动脑、会做事、会生存、会合作。继续推进并深化教育课程改革,推进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建立并完善符合学生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科学设置德育课程,不断强化课程功能。积极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大力加强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诚信教育。继续促进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使科技馆、博物馆、展览馆成为学生校外活动的重要场所,为广大未成年人开辟益德益智、愉悦身心的第二课堂。

专项计划和重点工程

素质教育行动计划: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民族教育和中小学安全教育。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设立中小学食堂等级量化评定专项资金。推动“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及书法特色学校建设和中小学综合性法制教育基地建设。

(责 编 再 澜)

教师素质评价论文范文第3篇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需要有良好的爱生如子的美德,我总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蹲下来和学生交流,在活动中引导他们,渐渐的我发现班级里的学生学习自觉主动了,上课不再淘气、搞小动作了。同时我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要求自己要象朋友一样的呵护他们,和他们平等相处。我认为做为老师,学生能把你当做朋友,把心里的事告诉你甚至连偷了别人的东西这样的事情也告诉老师,以求得老师的帮助和教育,我感受到了做为老师的责任和骄傲。记得有个同学给我这样的留言:“老师,你的世界很大,因为你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块属于你的芳草地。”这个时候,我觉得自己很神圣,很崇高。是的,做为一名教师,有什么奖励比这更令人心旷神怡呢?

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不断钻研业务,完善自我,从自己的教法和学生学习习惯学习特点入手,课堂教学中注重将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成绩,并取得一定成绩。由于不懈的努力,我的工作得到了学校和上级部门的肯定, 2011年12月和2012年12月均被评为区级优秀班主任,2008年9月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

在课堂教学这个平台上,操作起来是有些困难的,如何才能跟上新课改的步伐,只有永不服输,才能有所收获。所以主动参加学校的各种教学比赛活动,因为是比赛,所以有压力。这种压力来自于领导们殷切的期望,也来自于自己的不服输。有压力,才有动力。正因为这一点,每一次的比赛,我都会全身心的投入。还记得在2008年学校开展课堂教学评比,我上的是《小马过河》一课,上这节课的人特别多,要超越他们是一件难事。换个角度思考,正因为上同样一节课的人特别多,所以学习的空间远比非典型课例的空间大,基于此我收集了优秀老师们十几篇的《小马过河》课堂实录进行对比研究,和自己选择的学习素材、教学思路和课堂教师语言相融合,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和特色,这节课我也试上了很多遍,真是在“磨”课,上午上完后,评一评,中午整理,下午再上,再整理,第二天再上„„一年级的班级用完了,再用二年级的学生。几节课下来,整节课的教学设计都已烂熟于心了。每一次试课,对教材的理解又更深一层。在准备的过程中,我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我们学校的领导想方设法为我创造条件,教研组的同事们的聪明才智为我所用,他们经常帮我出点子,理思路,从每一句课堂语言到整个教学设计,从课堂上的行为举止到整个课堂的效果,从实践到理论毫无保留地给我提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他们还在我气馁的时候给我精神上以鼓励。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教师更应该提倡终身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和业务能力。正因如此,几年来在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 2010年7月在黑龙江省教科版小学语文第四届“精英杯”我执教的《小马过河》一课荣获一等奖。2012年7月我执教的《桂林山水》在全国班主任工作学术委员会东北地区学科德育渗透展评大会上获得优质课一等奖,2012年我指导李淑艳老师的《花边饺子》一课在黑龙江省教科版小学语文第四届“精英杯”教学竞赛活动中荣获指导教师奖,在2012年5月在呼兰区2012年中小学生文艺汇演中获指导奖。2013年4月经个人述职,学校推鉴,由区教育局联评后报市教育局,新任为区级语文学科骨干教师。

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我承担了省级“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构建特色德育模式,提高我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现在此课题正在实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不断总结教育教学规律。2012年我撰写的科研成果《浅谈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获得市级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2012年我撰写的科研成果《语文教学要重视说的训练》获得省级科研成果二等奖,2009年我撰写的论文《浅谈如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获省级二等奖,2009年我撰写的《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师生交往及策略》获国家级三等奖。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晃已经从教15年,一名普通的教师,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感召世人的豪言,但我内心的感觉教育是神圣的、是崇高的,教育事业是育人的事业。教育需要激情、需要爱心,需要毫不懈怠的追求与探索,需要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加倍努力,真正做到: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阅历春秋、苦苦追寻。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是教育工作让我的生命在学生身上延续,让我的人生价值在学生身上体现,我要用更丰富的知识充实自己,用我的诚心和爱心去换取学生的开心,家长的放心和祖国的振兴。

也许,讲台上的故事永远都那么平淡无奇,可付出的都是岁月年华。也许,人流中的身影永远都没有掌声和喝彩,可我依旧无怨无悔。

辛勤的耕耘,开垦一片绿地,让它开满鲜花,不断的求索,拓一片清空,让它绽放笑脸,擎出我们温情的双手,让明天的太阳从我们的掌心灿烂升起,有这样一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我做为一名教师,就应爱岗敬业,执着追求,寻找生命的价值和真谛,因为我正在培育者祖国未来的栋梁。

我叫孔繁红,1998年7月参加工作,十多年来我心中怀着希望,手中握着辛劳,无私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任凭四季轮转不改初衷,或许已积劳成疾,却总是心存幸福的感觉,是因为我把身心全部奉献给了我所热爱的教育事业。

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导之以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是1998年参加教育工作的,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使我亲身品尝到了做一名小学教师的苦与乐,认识到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我的热情、我的爱。才能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日常工作中对待学生必须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多年来,我带着一颗为学生服务的心走上三尺讲台,每当看到孩子们簇拥在我身边嬉笑时,我的内心是幸福的;每当听到他们天真无邪的话语时,我的内心是幸福的;每当看到他们逐渐长大、取得成绩时,我的内心既幸福又自豪。这种幸福感和自豪感,汇成了我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我爱我的三尺讲台,我爱我的学生!在教育学生上,我始终要求自己用满腔的爱心和学生以心换心,以情动心,曾有一名叫刘宏宇的学生,非常聪明,但就是个性极强而且善于诡辩,教学必须得老师同学另眼相看,否则就闹出点或大或小的插曲让你关注一下。记得有一次语文课,他举手想回答问题,老师没提问他,自习课上他就特别嚣张地跟其他同学大声说话,而且那种表情充满了挑衅。看到他的表情我非常生气,把他叫到前面来,当众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他觉得我当众伤了他的自尊,还没等我说完就从教室跑了出去。我当时也慌了,有点手足无措。真要是弄个“跳河上吊”来,后果不堪设想。好在,有几名同学马上主动要去找一找。半个小时后他被从学校的树林里找了回来。一进屋就说:“老师我错了,想和你谈一谈。”我吸取了教训这次找他到一个无人的办公室谈了一会儿,首先我承认自己采取的方法不对,没能全面考虑到他的感受,但他不能正确面对自己的错误,而采取这样的方式,有点令老师和同学们担心和失望。他哭着说当时面子挂不住,想找个地方躲起来,吓唬吓唬老师和家长,但后来还是忍不住了,觉得老师对他还是很够意思的。平时总找他谈心,学习生活上一直鼓励关心他。特别想起,一次雨天,他犯了阑尾炎,疼的直冒汗,我用自行车送他回家,以我的体力费了很大的劲儿,在雨中,我吃力的推着自行车,雨水淋在我的身上,看到眼前情景张齐忍不住哭了。看来什么样的学生也是都有良心的!所以说别让某些学生的外表蒙蔽了我们的双眼,刘宏宇的个性下也会存着一颗感恩的心。以爱心会换来一颗感恩之心。

二、用宽容和智慧唤醒良知

严格的要求可以约束一些学生的不良习惯和行为,但一味的严格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必须要因地制宜。宽容的态度和灵活的方法有时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班里有一名极其顽劣的学生孙田博,从小就有偷窃的劣行,小偷小摸是家常便饭,经常偷邻居家的韭菜花卖钱,把别人家田地里水泵上的电机卸下来卖掉换钱去网吧。有一次,偷了邻居家七百元钱,被发现后,承认了,但只交出三百元,其余四百元其母亲拒不交出。这样的一个孩子,这样的家庭教育,听了真的令人头痛,如果在班级里出现问题该如何应对?我担心的问题马上就发生了。开学不到一周有些学生办理校园意外伤害保险交五十元钱,我怕出现问题提前告诉学生一定要保管好。但这天早自习临时有劳动任务,我就领女同学出去了,男同学上自习,劳动刚结束时已经上课了。下课后马上有一名女同学来找我,她说丢了五十元钱,早上带来后夹在户口簿里就去劳动了,回来时发现钱没了,户口簿还在。当时一听我的头就大了,这种问题太不容易调查了,而且如果真是那个孙田博,调查出来也未必会承认。冷静了一会儿,我还是决定先不声张,我告诉那名女同学不用担心,我一定会调查出来,钱我先给交上,不用回去再向家长要了,其他同学问起就说找到了。之后,我马上开始先调查确该女同学所说的情况的确属实,然后全面展开调查,我先和学校食杂店的老板打好招呼,让她帮助留意一下最近花五十元钱的同学,因为五十元钱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很少有家长会给孩子那么多的零用钱。然后我问班长自习期间是否有人串桌,他说有几名同学的确窜桌到后面去看一个女同学的户口簿,看完之后说,真有意思,别人家的户主都是爸爸,她家的竟是妈妈,其中就有那个孙田博同学。掌握了这个情况之后,我让几名学生留意这几名同学是否有大手大脚花钱的现象,我对他们说有的同学可能从家里拿了钱,谎说要交保险费,结果自己乱花了。接着我又与附近的网吧游戏厅联系,让他们帮助留意是否有学生拿五十元钱来。最后我分别与那几个窜桌的同学单独谈话,说老师今早收钱时不小心弄丢了五十元钱,是否有人捡到,如果有还不好意思还,可以偷偷夹到我的书里。一天,两天,三天,三天过去了,没有任何反馈信息,似乎根本没有发生这样一件事。但通过调查表明除孙田博同学以外,其他同学的品质几乎不用怀疑。“看来,他是和我耗上了,怎么办呢?”我有一点想放弃了。但又有点不甘心,就这样自己不明不白赔上钱,对于犯错误的学生来说简直是一种纵容,不行,还得耐心等,我不相信他能把这钱留一个月都不花。第四天过去了,仍然没有消息,看来还得等待啊!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五天我终于在自己连续五天故意落在班级的教科书里发现了一个小纸包,那里面果然包着我日夜想念的五十元钱,包钱的纸上歪歪扭扭的写着一些东西,我展开来看到上面写道:“老师,真的对不起,周一我看到一个同学户口簿里夹了五十元钱,就鬼使神差的拿了去,之后,以为老师一定会马上在班级宣布让大家查,结果却没人提,开始我以为一定是那个女生没敢跟老师讲,但后来老师找我问是否捡到您丢的钱,我才明白您是给我机会,那时我也没想交出来,反正也没人抓到。可是后来我觉得不对了,老师和同学们没有任何反应,这钱我反倒不敢花了,心里真想当初不拿多好,现在去哪里花呢?还是给老师吧!老师,您说这叫做自责吗?我也说不清楚,反正这几天挺难过的,以后再也不做这事了,请您原谅。”看完之后,我如释重负,看来,有一点耐心多一点宽容再加上那么一点智慧,适当的给孩子一点机会,是可以唤醒孩子的良知的。人之初性本善,一点不错!以后班级里再也没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三、完善自我,点燃学生智慧 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不断钻研业务,完善自我,从自己的教法和学生学习习惯学习特点入手,课堂教学中注重将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成绩,并取得一定成绩。由于不懈的努力,我的工作得到了学校和上级部门的肯定, 2011年12月和2012年12月均被评为区级优秀班主任,2008年9月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

在课堂教学这个平台上,操作起来是有些困难的,如何才能跟上新课改的步伐,只有永不服输,才能有所收获。所以主动参加学校的各种教学比赛活动,因为是比赛,所以有压力。这种压力来自于领导们殷切的期望,也来自于自己的不服输。有压力,才有动力。正因为这一点,每一次的比赛,我都会全身心的投入。还记得在2008年学校开展课堂教学评比,我上的是《小马过河》一课,上这节课的人特别多,要超越他们是一件难事。换个角度思考,正因为上同样一节课的人特别多,所以学习的空间远比非典型课例的空间大,基于此我收集了优秀老师们十几篇的《小马过河》课堂实录进行对比研究,和自己选择的学习素材、教学思路和课堂教师语言相融合,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和特色,这节课我也试上了很多遍,真是在“磨”课,上午上完后,评一评,中午整理,下午再上,再整理,第二天再上„„一年级的班级用完了,再用二年级的学生。几节课下来,整节课的教学设计都已烂熟于心了。每一次试课,对教材的理解又更深一层。在准备的过程中,我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我们学校的领导想方设法为我创造条件,教研组的同事们的聪明才智为我所用,他们经常帮我出点子,理思路,从每一句课堂语言到整个教学设计,从课堂上的行为举止到整个课堂的效果,从实践到理论毫无保留地给我提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他们还在我气馁的时候给我精神上以鼓励。

正因如此,几年来在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 2010年7月在黑龙江省教科版小学语文第四届“精英杯”我执教的《小马过河》一课荣获一等奖。2012年7月我执教的《桂林山水》在全国班主任工作学术委员会东北地区学科德育渗透展评大会上获得优质课一等奖,2012年我指导李淑艳老师的《花边饺子》一课在黑龙江省教科版小学语文第四届“精英杯”教学竞赛活动中荣获指导教师奖,在2012年5月在呼兰区2012年中小学生文艺汇演中获指导奖。2013年4月经个人述职,学校推鉴,由区教育局联评后报市教育局,新任为区级语文学科骨干教师。

教师素质评价论文范文第4篇

一、语文评价背景及意义

怎样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落实创新精神的素质教育,首先是转变观念,而转变观念是每位教师的理论修养的体现,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观、价值观、学生观,才会真正意义上地创新教育观念。其次,素质教育只有扎扎实实落在学科教学上,才是真实的、有效的,才会由量的积累到整个质的变化。“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老师的教学,改进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

背景一:学生现状

分析今年初一学生的状况,存在如下几种现象:

1.良莠不齐,能力各异。

2.依赖性强,独立性弱。

3.克服困难的毅力差,意志力薄弱。

4.家庭学习氛围弱,家长文化素质低,期望值高。

背景二:评价现状

在以往的教育评价中,对学生的语文素质评价,仅停留在教材知识要求的终极目标上(阶段性),缺乏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性的评价。要知道,一个人的语文素质综合性是很强的,仅凭几个考试成绩就下评价是十分狭獈的,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符合教育目的。面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品德都缺乏全面的评价系统中,有些“评价”是仅凭教师对某些现象进行“临时性、口头性”的评价,随意性强又带有很强的个人主观性,缺乏科学性和民主性,更缺乏人文关怀。

另外,评价大多使用单一的方法,或单纯定量,或单纯定性,往往是“一锤定音”,较片面,严重影响被评价人的积极性。学生历来是处在被评价的地位上,没有任何主动评价的选择余地。

意义:

以往的语文学习,由于受教材的限制,教师给学生的评价是单一的,就只有一个学习分数,这个分数很难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质量。在这个分数的驱动下,学生的学习单一、僵化、刻板,根本无法达到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学生的素质得不到全面发展。要知道,一个人的语文素质是学习各科知识的基础的基础,“读、听、说、写”的能力不全面发展,是很难具备学习能力的,更不用说“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了。更何况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成熟的过程,需要教师的关注和引导。

二、语文评价的理论基础

我国的教育评价,理论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以来才有了长足的发展。语文素质评价,是学科性教学评价,是建立在“教育评价”的理论基础之上的。教育评价,是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教育目标为驻所,运用有效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并给以价值判断的过程。其理论依据有:

1.泰勒的行为目标评价模式。2.克龙巴赫和斯塔弗尔比姆的过程评价说。3.比贝的价值判断论。4.斯塔克的“多元现实性”。

教育评价从“目标评价”到“过程评价”,从“一元化”到“多元化”,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另外,对学生语文素质的评价理论,还建立在“评价本质上是一种心理建构过程”这一理论基础上,而这个过程是一个心理暗示的过程。暗示,是通过外界的情景、图片、语言、眼神、动作等外在物项,在人的心理上产生作用的一种活动。

其理论依据有:

1.环境是暗示的重要发源地。

2.人的可暗示性。

3.意识的愉悦性。(非强迫性)

4.信任、尊重的师生关系。(人际关系)

三、实验的组织与内容

实验以本校初一(3)班的学生为对象,本人担任实验教师(任教语文)。校教研室对本实验进行管理性指导。

实验采用教育实验法并结合训练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社会调查法等。

评价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的方法。

对学生的评价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学生语文素质综合评价表”,呈十八项进行评价;另一部分是“学生评议成绩检测分析表”,评价学生平时的语文成绩。

评价以学生自评为主,结合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定性)。两项评价相结合。每学期分开学初、期中、期末三次自评。实验时间为期一年。

四、操作措施及原则

1.常规性操作措施

立足课堂,落实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语文素质的训练。

如:书写能力、朗读能力、背诵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快速阅读能力、文言文基础能力。

对这部分操作的措施有:

(1)书法训练、比赛、参观。通过训练打基础,通过比赛提兴趣,通过参观书法家作品拓展学生视野。

(2)课堂朗读,个人演讲,教师范读,听录音跟读。

(3)背诵指导,授之学生“片断背诵法”“关键词串联背诵法”“理解背诵法”。

(4)写作与随笔相结合的训练(每周一篇随笔),联想训练,片断训练,修改训练等。

(5)加大阅读积累,课内外相结合,定量完成一学期24万字到50万字阅读要求。

2.非常规性操作措施

这部分包括二类。一类是学习行为和学习品质方面的操作。包括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交作业的态度、自控学习能力。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评价的暗示性,和平时学习中的语言教育,以及榜样的促进教育,达到改善评价人的学习行为和学习品质的作用。

第二类是属于“语文综合素质”方面的评价,它是在常规性语文素质的训练基础上达到的一个比较高的层面。

包括社会调查能力、自我获取知识能力。

这个层面的评价最主要是给学生一种“暗示”,让他们通过调查表知道语文学习还要具备这两方面的素质。所以初一时学生在这两方面的自评分值是较低的,尤其是“调查能力”。这部分语文素质的具备,是通过“大语文”的训练,才得以不断提高。需要老师做大量的工作。

评价不断反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我们教育者制定学习策略提供了有用的信息。这部分的操作措施是通过节假日,在教师的带领下有充分准备地去完成。一年多来,我共组织了五次“大语文”教学活动。

如:

(1)到集邮社团处去上一堂语文课(初一)。

(2)到新桥蔬菜基地调查“大棚蔬菜与我们的生活”(初二)。

(3)对温州公园的调查(共组织了两次)(初二)。

(4)暑假旅游——青田石门洞(游记作文訓练)(初二)。

以活动的形式,组织全班或部分学生参加,用调查表的形式,呈现调查结果。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投入的积极性很高,充满自信,调查能力和自我获取信息的能力不断提高。

五、效果及体会

(一)目标效果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给语文学科下的性质,是我实验目标锁定的方向,就是“多功能性和基础性”。所以,从这个目标出发,我给学生的是18项语文素质要求。从一年多的学生自我评介反馈的信息中,我不断调整,不断总结,不断补充,学生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后,各项素质都有了提高,其中较明显的有“阅读理解能力”“预习课文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

1.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进步比较显著。一年就提高了16.96个百分点。而在前测中,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能力评价是缺乏自信的。要知道阅读理解能力是语文的综合素质反映,也是学生的薄弱环节,教学的重难点。这与教师平时注重这方面的训练有关。另外进步较明显的还有“预习课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写能力”“文言文基础能力”。

2.“社会调查能力”,在前测中学生的自评是最差的一项,而经过实践训练后这一项有一明显进步。

3.通过评价分析表也可以看出,学生的“提问能力”进步不大。这与学生的年龄增长有关。课堂的提问,初二远不如初一那么活跃。另外与教师的课堂启发和方法也有关。

4.交作业的态度分值差最小,前后变化小,学生基本保持了较好的学习态度。

(二)能力效果

学生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发展,评价推动学生语文素质能力的提高。能力效果呈现出:

1.打好语文基础,普遍提高了基础能力。

2.培养了学生学习行为、学习品质和主动、积极、愉快、严谨的学习态度。

3.开拓学习眼界,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增长阅历,拓展知识面,初步具有自我获取信息的意识。

4.关注社会的意识增强,具有初步调查研究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

5.增强问题意识,培养探究精神,全面发展语文素质。

体会如下:

1.对语文素质的评价改革,就是变教师评价为学生评价;变“单一评价”为“多元性评价”;融目标评价和过程评价为一体,通过评价推动学生的学习,来改变教育者的教育策略。

2.评价的“过程性”和“暗示性”,促使学生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活动和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修正,从而不断克服自身的缺点,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3.评价的“暗示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4.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体现在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上,更重视定性评价,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教师客观地评价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关注更体现在过程上。

5.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建立学生学习及成长的记录档案。

6.本实验的评价注重全面性,除集中在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具备、智力发展的同时,也注意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个性培养、人格的完善等方面发展的评价。

7.有人会说,即使不评价,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的语文素质也会提高。但是学习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和教学相长却有着不同的意义。还有学生在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化性、主动性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以评价为手段,爱护学生的个性,促进素质教育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实施,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该实验经一年的实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尚有许多问题有待完善和改进。

教师素质评价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随着评价和治理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置身于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中的学校有必要通过加强内部治理体系创新来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诉诸这一语境,在积极适应新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完善学校内部治理体系是不二选择。但当前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与问题,如学校治理价值理念有待更新、内部治理组织结构有待优化、内部制度建设与创新有待加强等。为此,中小学校须明确价值引领,守持学校组织属性及自身发展规律;平衡内部权力,构建完善的学校内部组织治理框架;坚持依法治校,健全完善学校章程以规范权力运行;加强文化建设,培育共治文化以发挥隐性治理功能。

【关键词】教育评价改革;学校内部治理体系;立德树人;中小学校

【作者简介】吴颖,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芜湖,241000)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中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发挥着“指挥棒”作用,同时明确教育评价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总体方案》作为一份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性改革的文件,将教育评价改革和教育治理相联系,也正是因为看到了评价和治理的密切联系。当教育评价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根本标准时,这种教育评价标准及其要素的变革必将给学校内部治理带来诸多影响和挑战。

一、问题的提出

从“治理”的意义上阐释学校改革新理念,探索学校发展新路径,是当代中国教育治理改革的一个重要命题,这就决定了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治理改革具有特殊的必要性和正当性。[2]学校治理改革是教育治理改革在学校层面的具体实践,这一过程始终伴随着制度的建设与创新。从这个角度来看,制度之于学校治理改革应有着同样的重要意义,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学校治理改革就是制度建设与创新的过程。特别是在教育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教育制度建设与创新的重点任务之后,作为其实施机构的学校必然要率先构建科学有效的内部治理体系。

所谓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即学校内部组织及其权责的关系结构和运行机制,是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有效治校育人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特别是当治理与评价之间的密切关系愈加受到关注和重视时[3],深入探究學校内部治理体系的系列问题对于教育评价改革的深入推进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背景下,学校内部治理体系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与问题?学校又该如何积极应对并主动适应、完善?本文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以期为中小学校激发办学活力和提高治理效能提供一些参考。

二、教育评价改革中学校内部治理体系面临的问题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将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引发中小学校从内部治理体系的多个方面寻找存在问题。

1.学校治理的价值理念有待更新。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评价普遍存在着“重分数轻素质”“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等片面办学行为,在这种不科学的评价导向下形成的学校管理理念助长了教育的功利化倾向,使教育无法回归育人的“本真”。当学校评价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根本标准,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时,这种教育评价标准及要素的变革必将要求学校要对现有不合时宜的价值理念进行转化和更新,形成有利于保障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念和理性治理精神。但当前首先要明晰什么样的学校治理价值理念能引领内部治理行动,并突破传统价值理念的路径依赖。

2.学校内部治理的组织结构有待优化。

作为一种多中心的治理体系,学校治理必须保持自主治理的权力[4]。也就是说,管理学视角下的自主治理权力行使的好与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结构是否完善。虽然在具体的实践中,学校内部通过建立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制衡的治理组织结构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是当前大多数中小学校的决策权都集中在由学校党政领导和中层干部组成的党政办公室或党政联席会议,其中主要决策者是校长,而教职工代表大会、家长委员会等应有的参与决策、审议和监督之重要作用并没有得到很好发挥。[5]面对当前教育评价改革的快速推进、教育治理情境的复杂变动,传统的学校内部组织结构在自主办学和育人治校等方面难免显得治理能力不足,这意味着学校内部各种相关利益群体之间原本存在的权力格局将会受到冲击。换言之,即各利益主体的权责关系及其相应的运行机制将面临新的调整乃至重构。

3.学校内部制度的建设与创新有待加强。

制度是约束和规范个体行为的具有权威性的规则系统,是维持个体自由及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在现代学校制度框架内,推进中小学校内部治理变革需要有完善的制度体系作为支撑,其中最根本的就是通过加强学校自身的制度建设与创新来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实现内部组织结构各要素的有机组合和良性运转。但长期以来,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致了不健全的学校内部制度,而这种不健全的制度安排反过来又固化了不科学评价的存在环境。正是如此,面对立德树人教育评价标准,面对社会发展动态变化环境下的全面发展人才培养需求,传统的学校内部制度规则及其执行细则已经显示了一定的滞后性。

三、推进学校内部治理体系适应与完善的路径探寻

推进《总体方案》的落地、落实,必然要改革创新学校内部的治理体系,寻求与之相适应的路径与方式。

1.明确价值引领,守持学校组织属性及自身发展规律。

改革创新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必须要有先于治理行动的理性指导思想亦即治理价值理念,否则,学校内部治理就会变成没有意义的“瞎折腾”,终将成为“不良治理”而非“善治”。基于霍伊和米斯克尔对学校组织属性的理解,学校应是具有科层要素和专业要素双重属性特征的社会组织,前者主要担负行政管理职责,后者则更多负责教和学的技术过程。[6]可以认为,学校在本质上是以办学治校育人为核心价值的特殊社会组织,其特有的组织属性直接决定了学校内部治理体系的改革创新必须要遵循自身的教育与管理规律。从这个意义出发,守持学校本质组织属性并按自身教育与管理规律办学治校育人可视为人们推进教育改革活动的普遍价值前提,能够为治理实践提供价值引领和行动动力。因此,教育评价改革视域下的学校内部治理也应当在这种核心价值的理性引领下进行,并逐步渗透到推进学校内部治理体系适应与完善的全过程中。

2.平衡内部权力,构建完善的学校内部组织治理框架。

由于“一个组织的治理绩效是由组织内部的结构及其权力配置预先决定的”[7],而学校作为社会组织之一,其内部治理体系改革创新的当务之急就是要突破原有的组织内部结构和权力配置格局,通过合理规划和顶层设计构建一个边界清晰、规则明确的组织及其权力配置的治理框架,以消弭多元治理主体权力及责任之间的冲突。这就要求我们在充分调研不同情境中身份各异的治理主体的特点、优势及需要的基础上,能够给予各主体合理的分权赋能和分责担当,从而建构趋于扁平化的学校内部治理框架。具体言之,首先,应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一方面,要加强各级中小学校的党建工作,这是当代中国中小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区别于其他国家或地区学校治理体系的显著特征[8];另一方面,要注意协调好党组织与校内其他行政权力组织之间的关系。其次,应进一步完善以校长负责制为主干的行政管理架构。校长负责制不是说校长要大包大揽一切,更不是意指独断专制,而是在发挥负责作用的同时,能与其他主体平等参与决策并相互协作。最后,应注重强化多方利益相关主体的功能定位和作用发挥。为此,学校应建立健全校务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家长委员会、学生会等组织,把以教师为主体的专业权力、以家长乃至社区为主体的社会权力、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管理权力纳入学校内部治理的基本框架中,形成多元权力主体各负其责、各尽其能的内部权力格局。

3.坚持依法治校,健全完善学校章程以规范权力运行。

章程作为现代学校制度体系的核心,是学校规范内部权力运行的“组织法”,能为学校的内部治理提供合法性依据。因此,学校在推动内部治理体系适应与完善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学校章程的重要价值,通过健全完善章程以形成良性的权力组织架构及其运行机制,为学校内部依法治校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进一步细化章程的制定及实施细则。首先,在學校章程的制订环节,学校要进一步规范章程的立法程序,使章程本身趋于“完美”,同时注重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与国家法律法规的有效衔接,以体现章程文本的合法性,并基于自身发展需要和办学特色来起草、修订和完善章程文本,以增强其可操作性。其次,在学校章程的执行环节,多方相关利益主体要落实学校民主管理的制约和监督问责机制,重视并加强学校党组织、校务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家长委员会等对学校章程执行的日常性监督,以充分发挥集体决策、审议和监督的具体作用。

4.加强文化建设,培育共治文化以发挥隐性治理功能。

在学校治理的实践建构中,除了价值治理和组织结构与运行机制治理外,还需要良好的文化发挥隐性治理作用。文化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内含“治理”意蕴,其实质是透过文化和以文化为场域达到治理的目的。[9]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开放、包容和共享的学校文化能够体现师生对治理的理解,以及治理本身所蕴含着的价值追求真正为师生所吸收、内化,进而生成学校的内部治理文化。因此,培育共治文化就成了变革完善学校内部治理体系的必要途径。这就要求学校加强自身文化建设,形成多元利益主体都能认可的学校治理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凝聚成一种“能说话,想说话,敢说话,容错话”的文化共识,生成富有特色的学校治理文化。当然,这种文化可以是外显于校园建筑、景观和图书资料等方面的物质文化,也可以是内化于师生价值观念、精神陶冶和行为规则等方面的非物质文化。不管是何种文化形态,都必须集中体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追求,以最大限度保障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2020-10-13)[2021-11-26].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3/content_5551032.htm.

[2]杜明峰,范勇,史自词.学校治理的理论意图与实践进路[J].教育研究,2021,42(8):132-141.

[3]周作宇.论教育评价的治理功能及其自反性立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39(8):1-19.

[4]WILKINS A,COLLET-SAB?,JORDI, et al.Translations of new public management:a decentred approach to school governance in four OECD countries[J].Globalisation Societies and Education,2019,17(2):147-160.

[5]范国睿.基于教育管办评分离的中小学依法自主办学的体制机制改革探索[J].教育研究,2017,38(4):27-36.

[6]霍伊,米斯克尔.教育管理学:理论·研究·实践(第7版)[M].范国睿,主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10-117.

[7]眭依凡.转向大学内部治理体系创新: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紧要议程[J].教育研究,2020,41(12):67-85.

[8]司晓宏.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内部治理体系[J].中小学管理,2021(6):1.

[9]吴理财.文化治理的三张面孔[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3(1):58-68.

上一篇:教师教书育人论文下一篇:语文选题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