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考试重点总结范文

2023-07-06

毛概考试重点总结范文第1篇

2、对不良贷款原则上应多长时间内进行一次全面调查。 答案:每半年一次

3、按照《湖南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管理责任认定及处罚办法》的规定:对不良资产管理的责任认定应怎样分工进行认定?

答案:应采取逐级负责的工作方式进行认定

4、对不良贷款现金清收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A、帐户扣收 B、正常催收 C、保全 D、协议清收 E、诉讼清收 F、破产清算 G、以资抵债 答案:ABDEF

5、抵债资产工作的责任主体是哪一级联社的哪一个部门? 答案:县级联社的风险管理部门

6、交通工具、低值易耗品、机器设备等杂项资产原则上不得接收。属于基层信用社抵(质)押物的,应通过直接拍卖或变卖的方式收回现金。确需接收的,应在接收后多长时间内处置完毕。

答案:3个月

7、基层信用社未向借款人和担保人追偿的债权,可不可以作为呆账核销? 答案:不可以

8、按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划分,哪三类属于不良贷款? 答案: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

9、不良贷款考核重点是什么?具体考核哪几个指标?

答:整体不良贷款水平的控制和不良贷款的回收情况。具体考核的指标是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清收率、不良贷款迁徙律、贷款拨备覆盖率。

10、接收的抵债资产应在接收后多长时间内处置完毕? 答案:3个月

11、各级信用社的不良贷款回收水平用哪项指标考核? 答案:不良贷款清收率

12、各级信用社的不良贷款回收水平用哪项指标考核? 答案:不良贷款清收率

13、确实无法落实到户的原集体农业贷款,其村里现有可以抵债的资产是否可以作为抵债资产清收? 答案:可以

14、取得抵债资产过程中发生的有关费用该如何处理?

答案:应从抵债资产的价值中优先扣除,并以扣除有关费用后的净值作为计价价值计入待处理抵债资产。

15、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有保险公司或有关政府部门出具的重大事故和灾害鉴定证明、保险赔偿金证明的,确实无力偿还部分或全部贷款应属于哪类不良贷款? A、逾期贷款 B、呆滞贷款 C、呆账贷款 答案:C

16、抵债资产在保管过程中,非因责任事故造成毁损、丢失的,应该如何处理? 答案:按核销的有关规定申报处理

17、为加强对不良贷款的分类管理,对逾期贷款债权社应对借款人和保证人采取什么措施? 答:发送催收通知书,并指派专人加强催收,依法收贷。

18、对已核销的贷款该如何处理?

答案:要严格账销案存进出管理手续,加强已核销贷款的追索、考核和核算管理。

19、在《湖南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管理责任认定及处罚办法》中个人责任主体按其岗位不同、承担职责不同划分为哪四类?

答案:经办责任人、审查责任人、审批责任人、领导责任人。

20、抵债资产收取后应尽快处置变现。动产应自取得多长时间内予以处置? 答案:1年内

21、全省的拍卖机构应由哪一级组织确定? 答案:省联社

22、基层信用社风险管理人员由哪一级联社统一管理? 答案:县级联社

23、不良贷款管理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依法合规原则、真实反映原则、处置减损原则、损失补偿原则。

24、全省的拍卖机构应由哪一级组织确定? 答案:省联社

25、信贷管理部门将不良贷款移交给风险管理部门之后,风险管理部的员工应做哪些工作? 答案:对照清单对不良贷款的诉讼时效、保证合同诉讼时效、抵押(质押)时效等进行审查,对有瑕疵的,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对不良贷款客户的经营情况、资产负债情况和抵押(质押)品以及保全的资产进行实地调查和现场勘查。

26、以下哪几项为不良资产管理审查责任人职责?

A、对未及时、完整和准确向报审部门或机构反馈审查结果负责;

B、对未进行合规性审查或虽进行合规性审查、但未发现报审材料存在严重缺陷负责; C、对监督不力,用人不善造成的不良资产损失负责; D、对未及时完整和准确地向不良资产管理审批人移交不良资产管理经办负责人、咨询专家等提供的最新消息和补充意见负责。 答案:ABD

27、为加强对不良贷款的分类管理,对逾期贷款债权社应对借款人和保证人采取什么措施? 答:发送催收通知书,并指派专人加强催收,依法收贷。

28、不良贷款保全的涵义是什么?

答案:是指在债权或第二还款来源已部分或全部丧失的情况下,重新落实债权或第二还款来源。

29、请简单陈述不良贷款管理中处置减损原则的含义。

答案:不良贷款形成后,应通过调查和完善手续等手段,防止不良贷款价值贬损,并及时清收、转化和处置,实现不良贷款价值回收最大化。

30、抵债资产当即变现的,其变现所取得的净收入该如何处理?

答案:要按会计制度规定处理。对高于抵债资产计价价值部分可按借贷双方事前签订的贷款合同或协议中的有关规定,作为基层信用社的当期收入或退还借款人。

31、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的经营收入已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造成一定损失,这样的借款属于五级分类中的哪一种不良贷款? 答案:次级类

32、系统内信用社之间可不可以互相租用抵债资产? 答案:不可以

33、基层信用社对本社内不良贷款的管理职责是:

A、监测、分析和考评 B、管理、监测、清收与转化 C、管理、指导和处置 D、组织、实施、监测与检查 答案:B

34、对有还款能力但是缺乏还款意愿、故意赖帐和恶意逃废债务的借款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答案:必要时应依法进行起诉。

35、简要回答不良贷款处置方式中重组转化的含义? 答案:即对重组价值大于清算价值的不良贷款,以债务人资产重组为基础,采取兼并、收购、分立、合并、股份制等方式,由债权人通过与重组后承债人签订还款承债协议,重新办理贷款手续,实现不良贷款由高风险向低风险或正常贷款转化。

36、不良贷款保全的涵义是什么?

答案:是指在债权或第二还款来源已部分或全部丧失的情况下,重新落实债权或第二还款来源。

37、实施以物抵债前,应做好哪些工作? 答案:

(一)全面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及债权形成风险的原因,并进行相关责任认定。

(二)对企业资产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债权市场现值进行测算。

(三)整理债权的权属资料,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如有关权属资料缺失,应及时进行补救,同时说明缺失原因并进行责任认定。

(四)对抵债资产进行实地调查,并到有关主管部门核实,了解资产的产权及实物状况,包括资产是否存在产权上的瑕疵,是否设定了抵押、质押等他项权利,是否拖欠工程款、税款、土地出让金及其他费用,是否涉及其他法律纠纷,是否被司法机关查封、冻结,是否属限制、禁止流通物等情况。

38、对于抵债资产的处置,审查(审批)、核准社要重点审查(审批)、核准的主要项目是什么?

答案:要重点审查资产处置是否及时,处置过程是否公开、公正、合法、合规,处置价格、付款方式是否合理等。

39、按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划分,哪三类属于不良贷款? 答案: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

40、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造成较大损失的贷款应属于五级分类中的哪一种不良贷款? 答案:可疑类

41、不良贷款清收、管理、处置的责任主体是哪一级机构? 答:县级联社

42、与本系统有业务合作关系的中介机构的资质审定由哪级机构来进行? 答案:省联社

43、抵债资产能当即转让他人的,应该怎样处理?

答案:必须经过产权交易部门或有关机构进行认定,基层信用社要随即办理相关手续并直接收回货币资金。不能收回货币资金的,但需转移贷款债权关系的,必须符合相关贷款发放规定程序和审批手续。

44、基层信用社对本社内不良贷款的管理职责是:

A、监测、分析和考评 B、管理、监测、清收与转化 C、管理、指导和处置 D、组织、实施、监测与检查 答案:B

45、对债务人、担保人或第三人的股权类资产,应采取直接拍卖、变卖或转让的方式。确需接收的,应在接受后多长时间内处理完毕。 答:3个月

46、基层信用社未向借款人和担保人追偿的债权,可不可以作为呆账核销? 答案:不可以

47、抵债资产变现后,不足偿还贷款本息的,本金和利息的偿还顺序必须坚持什么原则? 答:先收贷款本金,后收贷款利息的原则。

48、基层信用社风险管理部门要多长时间对抵债资产进行现场查看一次? 答案:每月查看一次

49、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的经营收入已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造成一定损失,这样的借款属于五级分类中的哪一种不良贷款? 答案:次级类

50、对不良贷款现金清收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A、帐户扣收 B、正常催收 C、保全 D、协议清收 E、诉讼清收 F、破产清算 G、以资抵债 答案:ABDEF

51、接收的抵债资产应在接收后多长时间内处置完毕? 答案:3个月

52、不良贷款保全的涵义是什么?

答案:是指在债权或第二还款来源已部分或全部丧失的情况下,重新落实债权或第二还款来源。

53、不良贷款清收、管理、处置的责任主体是哪一级机构? 答:县级联社

54、对不良贷款原则上应多长时间内进行一次全面调查。 答案:每半年一次

55、对票据融资业务的不良资产管理应比照省联社的哪一个制度、办法执行? 答案:《湖南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管理办法》

56、在《湖南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管理责任认定及处罚办法》中个人责任主体按其岗位不同、承担职责不同划分为哪四类?

答案:经办责任人、审查责任人、审批责任人、领导责任人。

57、系统内信用社之间可不可以互相租用抵债资产? 答案:不可以

58、抵债资产的账务核算及有价单证的保管工作应由哪个部门负责? 答案:计财部门

59、请简单陈述不良贷款管理中处置减损原则的含义。

答案:不良贷款形成后,应通过调查和完善手续等手段,防止不良贷款价值贬损,并及时清收、转化和处置,实现不良贷款价值回收最大化。

60、不良贷款清收、管理、处置的责任主体是哪一级机构? 答:县级联社

61、不良贷款由哪个部门进行认定,由哪个部门进行管理与处置? 答:信贷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

62、接收的抵债资产应在接收后多长时间内处置完毕? 答案:3个月

63、对不良贷款处置时要制作处置策略设计,简述怎样制作处置策略设计?

毛概考试重点总结范文第2篇

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公司的发起设立是指由股东或发起人认购公司应发行的全部出资额或股份而设立公司。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是指公司股东滥用公司的独立责任和股东的有限责任时,否定公司的法人资格,而由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制度。

物权的公信原则,又称公示的效力。是指当事人在变动物权时依法定程序公示后,该物权变动就具有完全的法律效力,即使公示有瑕疵,善意受让人基于对公示的信赖,仍能取得物权。 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订立合同过程中一方当事人违背诚实信用原则,致使相对人的信赖利益受到损害的,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缔约过失责任是违反先合同义务应承担的责任。 所有权是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任意性规范是规定的权利、义务具有相对肯定形式,允许当事人之间相互协议或单方面予以变更的法律规则。

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不包括未经加工制作的矿产品、初级农产品、初级畜禽产品、水产品等,也不包括未投入流通的生活自用产品、赠予的产品、试用产品、加工承揽的非标准产品等。建设工程不适用本法。建筑工程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配件和设备,属于前款规定的产品范围的,适用本法。军工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由国务院、中央军委另行制定。

连带责任则是指,每个合伙人都对全部债务负责,债权人可以请求全体、部分或个别合伙人清偿,被请求的合伙人应予以清偿,不得以超过自己负担比例为由拒绝。承担连带责任的合伙人对超出其负担比例的部分可以向其他合伙人追偿。

合同是合意之协议。合同又称契约。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享有权利的人是债权人,负有义务的人是债务人。

简答题:

1.当事人就有关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依照《合同法》规定的推定规则适用的情形? 答:当事人就有关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依合同的有关条款仍不能确定的,适用:

(1)质量要求不明确的,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履行;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履行。

(2)价款或者报酬不明确的,按照订立合同时履行地的市场价格履行;依法应当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按照规定履行。

(3)履行地点不明确,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履行;其他标的,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

(4)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

(5)履行方式不明确的,按照有利于实现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

(6)履行费用的负担不明确的,由履行义务一方负担。

(7)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在合同约定的交付期限内政府价格调整时,按照交付时的价格计价。逾期交付标的物的,遇价格上涨时,按照原价格执行;价格下降时,按照新价格执行。逾期提取标的物或者逾期付款的,遇价格上涨时,按照新价格执行;价格下降时,按照原价格执行。

2、股东权利主要有哪些?

答:股东的权利又称股东权或股权,是股东以放弃出资的所有权为对价,依法从公司取得的权利。公司对股东的出资享有所有权。股东权利主要有:(1)参加股东(大)会。(2)选举公司的董事、监事等。(3)制定、修改公司章程。(4)获取红利权。转让出资权、优先受让出资权。(5)公司增加资本时的优先认购权。(6)知情权。股东有权查阅、复制公司章程、股东(大)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和财务会计报告。公司拒绝提供查阅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要求公司提供查阅。(7)剩余财产分配权。

3、我国《合同法》规定的合同无效和合同的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情形?

答:无效合同是指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有效合同的要件,而没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可变更或可撤销的合同,因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不真实,使其法律效力不确定,受损害方可请求变更或撤销。

1.重大误解。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因为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

2.显失公平。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合同。显失公平是指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而订立的合同。

3.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胁迫是指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的行为。乘人之危是指一方当事人乘对方处于危难之机,为牟取不正当利益,迫使对方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严重损害对方利益的行为。

4、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义务

答: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义务:

《公司法》第148条规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对公司负有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利用职权收受贿赂或者其他非法收入,不得侵占公司的财产。

《公司发》第149条规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1)挪用公司资金;(2)将公司资金以其个人名义或者以其他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存储;(3)违反公司章程的规定,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同意,将公司资金借贷给他人或者以公司财产为他人提供担保;(4)违反公司章程的规定或者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同意,与本公司订立合同或者进行交易;(5)未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同意,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属于公司的商业机会,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6)接受他人与公司交易的佣金归为己有;(7)擅自披露公司秘密;(8)违反对公司忠实义务的其他行为。

《公司发》第150条规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上述规定所得的收入应当归公司所有。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公司发》第151条规定,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要求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列席会议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列席并接受股东的质询。

简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7分)

1、简述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不同特点。

答:

(一)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念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二)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不同特点

1.募集资本的方式不同。有限公司不能公开募集资金,其资本只能全部由发起人全部认缴。股份有限公司则可发起设立,也可向社会公开募集资本。

2.出资凭证的名称、能否上市流通、是否划分成等额股份不同。有限公司出资凭证称出资证明书或股单,不能上市流通,出资不划分成等额。股份有限公司出资凭证称股票,能上市流通,出资划分成等额股份。

3.体现国家干预的程度不同。有限公司有较多的规定适用“契约自由”原则,国家干预相对少。中小型的有限公司股东往往参与管理,所有权和管理权结合在一起使有限公司有一定的人合公司的性质,这就要求股东有相当的相互信任。国家就不必进行过多的干预。如对有限公司的表决权是否按出资比例行使,责任和收益是否按出资比例承担或分配、章程中关于重大事项的规定或修改、出资转让等,只有公司没有约定时才适用法律的规定,公司是否设经理、规模较小或股东人数较少的公司是否设立董事会都可由公司决定。有限公司的许多事项是可以约定的。而股份有限公司因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对投资人和潜在的投资人影响也很大,国家干预、监管更多、更严格。股份有限公司的表决权除累积投票制外按所持有的股份行使,收益分配以持有的股份来行使,且必须设立董事会和经理,公司没有选择余地。

4.股东人数和发起人的住所的限制不同。有限公司有股东人数上限的限制,最多为50人,发起人的住所没有限制。而股份有限公司没有上限的限制,只有下限为2人以上,其中须有半数以上的发起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

5.股权转让限制不同。有限公司出资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没有约定的,则适用法律较严格的限制转让,因为有限公司有人合性质,要求股东相互信任。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除了发起人、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股份转让受到一定限制外,绝大多数股份可自由转让。

6.设立程序的繁简不同。有限公司设立程序较简单,机构设置也较灵活和简单。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程序较复杂,机构设置也较复杂。

7.是否公开经营的要求不同。有限公司的经营对社会的影响往往不大,法律不要求公开其经营。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募集资本,在社会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法律要求它公开经营状况。

2、简述债的特征。

答:债的特征

债权与物权两者关系密切,同属民法所调整的财产权利,但是债权与物权相比具有的许多显著特征:

1、反映的财产关系不同。物权反映的是静态财产关系,即财产权属关系。物权关系是商品交换的基础和前提。债反映的是动态财产关系,即财产流转关系。债的关系是商品交换的规则和信用。

2、权利的对外效力不同。物权是绝对权,是对世权。物权关系的权利主体具有特定性,义务主体具有不特定性。物权的义务主体的义务是不作为,除物权人以外的所有人均负有不得侵犯物权人的物权的义务。物权有物上请求权效力,指当物权被侵害或有侵害之虞时,物权人有权排除妨害、请求救济的效力。它是物权的根本效力的体现。除善意取得之外,无论物转到何人手中,物权人可追及物之所在,直接行使物权。排他性不仅指物权具有不容他人侵犯的性质;还指同一物之上不得同时成立两个内容不相容的物权,在同一物上,数个物权并存时,先设立的物权优先于后设立的物权。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受让人善意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或其他物权的,原所有权或其他物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赔偿损失。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债权关系是相对法律关系,债权是对人权。债是特定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债权人只能向特定的债务人主张权利,对于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债权人是不得主张权利的。债权具有相容性,即在同一标的物上可以成立不止一个内容相同的债权。

3、物权优先于债权,买卖不破租赁是例外。

4、权利客体的内容不同。物权客体具有特定性,通常只能是特定物,否则无法由权利主体

直接管领、支配,而且在物权转移时,也无法登记和交付。此外,作为物权客体的物必须是独立物和有体物,而不可能是行为。债的客体具有多样性,可以是物也可以是行为,可以是特定物也可以是种类物。债权的标的因债权的种类不同而各不相同。在债权关系存续期间,债权人一般不直接占有债务人的财产,只有在债务人交付财产以后,债权人才能直接支配物。但交付以后往往导致债权的消灭和物权的产生。

5、权利的内容不同。物权的内容是直接支配一定的物,并排斥他人干涉。物权的权利人享有对物直接支配,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但他人因占有时效或善意取得制度而取得,对该物的所有权时,先前的所有权将因此而消灭,并不得对抗后一个所有权。债权核心权能是给付请求权,请求债务人依照债的规定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债权还包括受领权、选择权和解除权等内容。债权也具有不可侵犯性,在第三人侵犯债权(如第三人阻止债务人履行债务),给债权人造成损失时,债权人也可以请求该第三人赔偿损失。但是债权不能像物权那样可以产生排他性效力。在同一物之上,可以设立多个债权。

6、权利是否有期限不同。物权尤其是所有权,法律上并无期限限制,只要所有人存在,则所有权将必然存在,如果所有物发生转让,尽管原所有人丧失了所有权,但新所有人取得了所有权,所有权是具有永久性的权利。而债权是有期限的权利。首先,债权一般是具有请求期限的,在请求期限未到时,债权人不能随时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债务人也不负履行债务的义务;其次,债权是有一定存续期间的,期间届满,债权即归于消灭。在法律上不存在无期限限制的债权,即使在一些合同之债中没有规定合同的存续期限,债权人享有的债权与债务人所应承担的债务,也应受到时效的限制。

7、权利设定的不同。物权设定时必须公示,动产所有权以动产的占有为权利象征,动产质权、留置权亦以占有为权利象征。而不动产则以登记为权利象征,地上权、地役权、抵押权等亦以登记为权利象征。公示常常伴随着物权的存在。而债权只是在特定的当事人之间存在的,它并不具有公示性,设立债权亦不需要公示。因此当事人之间订立合同设立某项物权,如未公示,可能仅产生债权而不产生物权。

毛概考试重点总结范文第3篇

一、单项选择题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

D )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A、六届三中

B、六届四中

C、六届五中

D、六届六中 2.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是在(

C )中确立的。

A、遵义会议

B、六届六中全会

C、党的七大

D、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是(

C

)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4.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于(

B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5.遵义会议以后,直至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

C

)

A、萌芽时期

B、形成时期

C、成熟时期

D、继续发展时期

6.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

A )

A、群众路线

B、思想路线

C、工人路线

D、农民路线 7.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是(

C

)

A、争取外援

B、艰苦奋斗

C、独立自主

D、利用外贸

8.指出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的人是( C )

A、刘少奇

B、周恩来

C、邓小平

D、江泽民

9.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B

)

A、邓小平理论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0.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发展是硬道理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1.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D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姓“资”还是姓“社”的判断标准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2.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是在党的(

B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13.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命题是在党的( C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14.党的(

D )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v 15.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据是(

B

)

A、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

B、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

C、西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D、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16.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党的(

A )

A、十六届三中

B、十六届四中

C、十六届五中

D、十六届六中

17.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其核心是(

C

)

A、立党为公

B、执政为民

C、以人为本

D、可持续发展

18.贯彻“三个代表”重主要思想,关键在(

A

) 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

D、坚持立党为公

19.贯彻“三个代表”重主要思想,核心在(

B

) 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

D、坚持立党为公

20.贯彻“三个代表”重主要思想,本质在(

C

) 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

D、坚持立党为公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毛泽东精辟论证实事求是思想内涵的论著是( A

)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整顿党的作风》 C、《反对党八股》D、《反对本本主义》

2.首先对“实事求是”做出马克思主义解释的是(

B

)

A、邓小平

B、毛泽东

C、马克思

D、列宁

3.毛泽东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主要文章是(

A )

A、《反对本本主义》

B、《矛盾论》 C、《实践论》 D、《整顿党的作风》

4.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非常深刻地阐明了(

B ) A、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B、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C、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D、破除迷信的重要性

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的“解放思想”是指(

A

) A、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B、“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C、一切出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D、排出姓“资”姓“社”的干扰

6.解放思想意味着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是(

C

)

A、从根本上不能统一

B、可以达到绝对的统一

C、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两者不相关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

) A、实事求是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主要思想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理论

1.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是(

C

) A、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

B、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

C、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

D、认清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标志是(

C

)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成立

3.毛泽东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是在(

B

)

A、古田会议

B、八七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遵义会议

4.1939年毛泽东在(

B

)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A、《新民主主义论》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D、《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5.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B

)

A、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6.1948年,毛泽东在( C )中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总路线的内容。

A、《新民主主义论》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D、《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7.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是(

A

)

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资本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

8.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最可靠的同盟者是(

D

) A、工人

B、城市小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农民

9.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A

)

A、农民问题

B、土地问题

C、武装斗争问题

D、党的建设问题

10.毛泽东否定“城市中心论”,提出“以乡村为中心”思想的著作是(

C

)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11.在民主革命中,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

B

) A、土地革命、党的建设、武装斗争

B、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C、统一战线、土地革命、武装斗争

D、 武装斗争、统一战线、革命根据地

1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中起决定作用的阶级是(

A

)

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3.在革命统一战中适用又联合又斗争的阶级是(

D

) 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4.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对顽固势力采取的策略是(

A

)

A、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B、坚决打击的原则 C、彻底消灭的原则

C、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 A

)

A、新民主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2.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

C

) A、资本主义体系

B、民主主义体系

C、社会主义体系

D、共产主义体系

3.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是指(

D

) A、1949年10月到1952年12月

B、1953年1月到1956年12月 C、1957年1月到1966年4月

D、1949年10月到1956年12月 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D

)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法是(

A

)

A、和平赎买

B、国家资本主义

C、利用、限制、改造

D、团结—批评—团结

6.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形式是(

B

)

A、和平赎买

B、国家资本主义

C、利用、限制、改造

D、团结—批评—团结

7.在我国,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

C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B、全国大陆的解放和统一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土地改革运动的完成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建国初期,我国在经济建设上主要采取的模式是(

A

) A、苏联模式

B、东欧模式

C、美国模式

D、德国模式

2.毛泽东提出“以苏联经验为借鉴,走自己的路”的思想的主要著作是(

C

)

A、《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B、《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C、《论十大关系》

D、《我们党的一些历史经验》

3.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和指导思想是(

B

)

A、既反对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B、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4.毛泽东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著作是(

B

)

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D、《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5.毛泽东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学说的著作是(

B

)

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D、《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6.在中共八大上,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领导人是(

A

)

A、陈云

B、李富春

C、薄一波

D、周恩来

7.60年代初,最先提出农业中要实现生产责任制观点的领导人是(

D

)

A、刘少奇

B、周恩来

B、C、邓小平

D、邓子恢

8.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D

)

A、社会主义公有制核按劳分配

B、高度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人的全面发展

C、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的主人

D、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B

)

A、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B、发展生产力

C、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10.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是在( C

)

A、党的十二大上

B、党的十三大

C、1992年南方谈话上 D、党的十四大上 11.邓小平认为解决中国所有的问题是要靠(

D

)

A、强大的人民政权

B、强大的人民军队

C、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D、自己的发展

12.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D

)

A、什么是解放思想,怎样坚持解放思想

B、B、什么是实事求是,怎样坚持实事求是 C、什么是改革开放,怎样实施改革开放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

B

)

A、马克思

B、列宁

C、毛泽东

D、邓小平

2.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原则,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D

)

A、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经济不发达

B、人口多,底子薄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的是在(

B

)

A、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报告中

B、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

C、十二大报告中

D、十三大报告中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B

)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然经历的起始阶段

B、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C、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D、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是( C

) A、过渡性质的

B、新民主主义的

C、社会主义的

D、共产主义的

6.社会主义初级从(

C

)开始,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100年时间。

A、1949年

B、1953年

C、1956年

D、1958年

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B

) A、落后的生产力同先进的生产关系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矛盾

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8.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

C

)

A、社会主义国家的立国之本

B、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 C、社会主义国家的富民之路

D、执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

9.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

A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改革开放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自力更生不动摇 10.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D

) A、社会主义道路 B、人民民主专政

C、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D、共产党的领导 11.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是(

C

)

A、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社会稳定

D、依法治国

12.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战略步骤的第三步,是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B

)

A、发达国家水平

B、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C、发展中国家水平

D、世界领先水平

1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

D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实现四个现代化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对外开放是(

C

) A、赶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需要

B、赶超发展中国家的需要

C、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D、加快发展商品经济的需要 2.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

A

)

A、长期的基本国策

B、一项特殊政策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政策

D、一项权宜之计 3.实行对外开放的前提是( B

) A、公平合理、互惠互利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发展对外贸易,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

D、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4.对外开放是对(

D

)

A、社会主义国家开放

B、资本主义国家开放 C、发展中国家开放 D、全世界开放

5.我国对外开放的先头阵地是(

D )

A、 经济技术开发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保税区

D、经济特区

6.“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

A

) A、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

B、对社会各个方面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

C、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的经济体制意义上说的 D、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的政治体制意义上说的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我国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于20世纪(

A

)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2.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

C

)

A、改革与开放的关系

B、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C、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D、速度与效益的关系 3.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

D

)的新概念

A、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

B、计划与市场在内的统一的经济

C、以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D、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D

) A、实现共同富裕

B、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C、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

) A、生产资料公有制

B、全民所有制

C、集体所有制

D、经济混合

6.任何社会发展阶段上的所有制结构,都不是由人们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 B

)

A、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决定的 C、国家的性质决定的

D、各种经济成分的比重决定的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所有制结构应该是(

D

)

A、以个体经济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为补充

B、以私营经济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C、以混合经济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为补充 D、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8.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占主体地位的经济应当是 (

C

)

A、私营经济

B、个体经济

C、公有制经济

D、外资经济

9.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B

)

A、公有资产占优势上 B、控制力上

C、集体经济大发展上

D、国有资产占优势上 10.按劳分配的尺度是(

C

)

A、需要

B、资本

C、劳动

D、工作能力 1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经济中(

B

) A、按劳分配是唯一的分配方式

B、除按劳分配外,还存在着其他分配方式 C、按劳分配能按统一的标准实现

D、劳动者的个人受辱支取决于自己的劳动贡献

12.按劳分配原则是要在劳动报酬上承认(

B

) A、阶级的差别

B、劳动的差别

C、劳动力价值的差别

D、社会地位的差别 13.分配方式是由(

A

)决定的

A 、生产方式

B、交换方式

C、消费方式

D、可供分配的产品数量

14.在私营企业中工作的劳动者得到的工资收入是(

D

)

A、按劳分配的收入

B、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收入 C、风险补偿收入

D、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收入

15.购买债券得到的利息收入属于(

B

)

A、按劳分配的收入

B、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

B、C、剥削收入

D、风险收入

16.党的十五大提出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必须把按劳分配和(

C

)

A、按资分配结合起来

B、按风险分配结合起来 C、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D、 福利性分配结合起来 17.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是(

D

)

A、一部分人先富

B、大多数人富裕

C、先富带动后富

D、共同富裕

18.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的是为了(

B

)

A、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B、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C、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D、发展多种分配方式 19.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由(

D

)

A、物质生产增长向精神生产增长转变

B、简单再生产向扩大再生产转变 C、传统产业向高科技产业转变

D、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2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 A

)

A、在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B、在不需要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完全自由地发挥作用的经济体制

C、 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D、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二、多项选择题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们都(

A、D、E

)

A、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B、反映了近代中国的时代要求

C、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

D、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

E、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这是因为(

ABCDE

)

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B、它们都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它们都有相同的社会理想

D、它们都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E、它们都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3.毛泽东思想是(

ABC

) 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 ABC

)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自力更生

E、统一战线

5、邓小平理论是(

ABCDE )

A、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B、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D、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E、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6.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

ABCD )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文化建设

D、社会建设

7.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基本要求是( ABD

) A、全面发展

B、 协调发展

C、综合发展

D、可持续发展

8.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

ABCDE

)

A、统筹城乡发展

B、统筹区域发展

C、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D、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E、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两种错误倾向(AC

)

A、教条主义

B、冒险主义

C、经验主义

D、保守主义

2.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是( BCE

)

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目的

B、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归宿

C、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D、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E、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3.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 ABC

)

A、体现时代性

B、把握规律性

C、富于创造性

D、尊重规律性

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到与时俱进,就要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

ABC

)

A、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B、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 C、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D、从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中解放出来 E、从轰轰烈烈的形式主义中解放出来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理论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E

)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D、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E、封建主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有(

ABCD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主资产阶级

E、地方实力派

3.中国无产阶级有着自己特殊的优点是( CDE

)

A、大公无私

B、富于组织性和纪律性

C、 深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

D、分布集中,有利于无产阶级队伍的组织和团结

E、大部分出身于破产的农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是(

ADE

) A、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B、没收帝国主义在华财产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没收民族资产阶级财产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D、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E、保护民族工商业

5.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特点是(

ABCDE

)

A、无产阶级领导的

B、民族的

C、科学的

D、大众的

E、以共产主义理想为指导的

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 ABCD

)

A、知识分子

B、小商人

C、手工业者

D、自由职业者

7.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先后经过了( ABCD

)

A、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

B、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C、抗日民主统一战线

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8.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形成的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是( BCE

)

A、土地革命

B、党的建设

C、武装斗争

D、群众路线

E、统一战线

9.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是(

DE )

A、中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

B、全国革命形势在向前发展

C、革命发生在有影响的地方

D、相当力量正式海军的存在

E、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10.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 ACE )三者之间的关系

A、土地革命

B、农民问题

C、武装斗争

D、党的建设

E、根据地建设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有(

ABCDE

)

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个体经济

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E、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ABCD )

A、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

ABD

)

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公私兼顾

D、国家帮助

E、积极引导 4.“四马分肥”是指(

ABCE )

A、所得税

B、企业公积金

C、工人福利费

D、奖金

E、资方红利

5.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正确的结论有( BDE

)

A、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B、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过渡性社会 C、是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过渡性社会

D、是一个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的过渡性社会

E、是一个社会主义因素起决定作用,必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社会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内容包含(

ACE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E、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

A、什么是社会主义

B、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如何正确理解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

E、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

AB

) A、发展生产B、共同致富 C、消灭剥削

D、消除两极分化 E、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4.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中,体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是(

CDE

)

A、解放生产力

B、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

D、消除两极分化

E、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是(

AE

)

A、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B、实现了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的社会

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时期 D、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E、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

ACD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动力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坚持改革开放

E、坚持阶级斗争

3.四项基本原则是指坚持(

ABDE

) A、社会主义道路

B、人民民主专政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D、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E、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揭示了我国当前的(

AD

)

A、社会性质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经济发展程度

D、社会发展阶段

E、社会发展模式 5.四项基本原则是指坚持(

ABDE

)

A、社会主义道路

B、人民民主专政

C、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D、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E、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包括(

ABD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防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E、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判断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的工作的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归根结底看其是否有利于(

ACE

)

A、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C、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社会分配的公平

E、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我国对外开放采取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是( ABCDE

)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经济技术开发区

D、沿海经济开放区

E、沿边和沿江地区 3.实行改革开放是(

ABC

)

A、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B、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

C、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

D、社会主义国家的一贯政策

E、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

4.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

ABE

)

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目的

C、发展是手段

D、稳定是目的

E、稳定是前提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弊端主要是( ABCDE

) A、政企职责不分

B、条块分割

C、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的作用

D、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

E、经济形势和经营方式单一

2.邓小平同志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表明(

ABCD

)

A、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B、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C、计划和市场可以共存,具有互补性

D、计划与市场的多少,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E、社会主义以市场经济为主,资本主义以市场为主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

ABC

)

A、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C、在宏观调控上,能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D、在政府职能上,实行政企分开,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E、在管理方法上,有一套规范化的市场经济运行的法律和法规 4.公有制经济包括(

ABCD

)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经济成分

D、混合所有制中的集体经济成分

E、股份制经济 5.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ABC

)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C、对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D、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E、公有资产在全国各地、各种产业中都占优势 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

BD

)

A、是人们的第一需要

B、是人们的谋生手段

C、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

D、还存在着重大差别

E、是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唯一尺度 7.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有(

ABCDE

)

A、按劳分配的收入

B、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

C、福利性分配的收入

D、风险收入

E、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和经营收入

8.按生产要素分配包括(

ABCE

) A、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获得的收入

B、按资本分配得到的利润收入C、资产收益

D、通过福利性分配得到的收入 E、社会成员提供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

9.在下列各项中,属于生产要素的有(

ABCDE

)

A、资本

B、劳动力

C、土地

D、技术

E、信息

10.在我国现阶段,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手段应当是(

AB

)

A、诚实劳动

B、合法经营

C、行业封锁

D、部门垄断

E、地方保护

1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规范收入分配的具体措施有(

ABCDE

)

A、保护合法收入

B、取缔非法收入

C、调节过高收入

D、整顿不合理收入

E、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需求 12.社会保障体系包括(

ABCDE

)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优抚安置与社会互助

E、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 13.我国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走上一条( ABCDE

)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A、科技含量高

B、经济效益好

C、资源消耗低

D、环境污染少

E、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 14.新型工业化道路是(

ABCDE

)

A、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

B、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的工业化

C、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

D、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 E、是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15.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

ABCDE

)

A、生产发展

B、生活富裕

C、乡村文明

D、村容整洁

E、管理民主

16.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必须坚持的指导方针是(

BCDE

)

A、集成重新

B、自主创新

C、重点跨越

D、支撑发展

E、引领未来

17.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积极的就业方针是(

ABC

)

A、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

B、坚持市场调节就业

C、坚持政府促进就业

D、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

上一篇:期末考试地理总结下一篇:期末考试生物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