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家庭教育范文

2024-05-05

父母家庭教育范文第1篇

俞敏洪,中国家庭教育公益人物,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

家庭教育的头等大事——人品

我女儿学习水平现在处于中等,但我从来不以此作为女儿是否要努力的标准。如果女儿不进前5名,我的爱人会生气,而我恰好相反,即便女儿排在第15名,我也是这样说:“你看你们班40个同学,你15名,后面还有25个人,你多厉害!”

从孩子一辈子的角度来说,你的孩子分数是好是坏,进北大还是进普通大学,没有任何的本质区别。真正能把孩子一辈子距离拉大的,是人品问题。

☆人品的树立来自榜样的力量

人品的树立来自于榜样的力量,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是不能逃避的。我们要求孩子的东西没有效果,是因为父母没有做到。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只要我女儿学习,我就拿一本书在她旁边看,这样一来,就有一个规矩感在里面,榜样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孩子面前,别说别人的坏话

做任何一件事情,你都要想一想,我有没有伤害别人。比如说,我们大人有的时候喜欢在背后说邻居和同事的坏话,而且说的时候不回避孩子。在我家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结果有一次我女儿从学校回来,跟我讲她们班哪个同学好,哪个同学不好,哪个同学小气,哪个同学势利眼。我跟女儿说不能说同学的坏话,同学天天跟你在一起,她们身上如果有你认为的缺点,你放在心里,更重要的是你要学习同学们的优点。我女儿立刻反问一句:“你跟妈妈在一起的时候,不也议论别人吗?我为什么不能说同学的坏话?”一句话让我无言以对。从此以后我家就定了一个规矩,在孩子面前不能议论别人的缺点。

培养孩子对生命的爱心—— 心情的教育

我们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在一个班里,有的孩子永远是第一名或者第二名,而我们的孩子不管怎么努力都在中间,甚至后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们应该怎么办?

☆让孩子觉得活在世界上很美好

孩子是有区别的,但是只要孩子能正常地走进教室上课,就能成材。家长必须有一个本领,在任何情况下,既能督促孩子进步,又能保持孩子的自尊不受伤害。让孩子觉得活在世界上很美好,培养孩子对于生命的热爱,是家长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教育孩子:真正的幸福是自己争取来的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是十分娇惯的,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比如孩子看上一个玩具,家长不买他就不走,最后家长没办法只能给买了。于是孩子就有了这样的心理,只要他坚持家长就会让步。

我在给孩子买东西前,会分析他要的东西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就坚决不买,如果合理也不能轻而易举地给他买,我是必须让孩子完成一项任务才给他买,让他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白白得来的东西,需要付出劳动才能获得想要的东西。

给适当鼓励,激发无限潜能—— 鼓励教育

老师的教育方式十分重要,但是家长的教育方式更重要,因为孩子更加看重家长的一言一行。☆总当第一名太辛苦

人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绝对不是你在小学、大学所得的分数决定的。孩子分数高是成功的标准之一,但是千万不要把它当作是唯一的标准。否则你的孩子就会受到无数的伤害,因为任何一次考试只有一个第一名。所以我有一种自我解嘲的说法:其实当第一名也确实不容易,因为他走得很辛苦,只要他往后面一看,全班都在追自己,所以,这个孩子自己也很辛苦。

☆家长的鼓励要恰当

家长一定要学会怎么鼓励孩子。如果考了倒数第一,就鼓励孩子考倒数第二,这次他考20分,就鼓励他下次考30分。千万不要说你的孩子,这次考了60分,你告诉他下次不考90分就别进家门。你这么说,有的孩子当然会拼命学,但有的孩子拼了命也到不了90分,那他怎么办呢?难道真的不让他进家门么?但你让他进家门就意味着你说话太随意,孩子以后就知道了,我爸爸妈妈是随口说的,不算数的,那我以后就无所谓了,他反正不会不让我进家门,父母就这么被孩子刺中了。

☆鼓励的同时,也要给孩子定规矩

在鼓励的同时,父母也要给孩子定规矩。我儿子特别喜欢吃冰激凌,我就规定他一天只能吃一个,而且必须吃完晚饭半小时以后才能吃。我儿子那时刚4岁多,不知道半小时是什么概念。我就告诉他,表上长的针走到什么地方就是半个小时。他一会儿看一下表,半小时看了10 0多次。总算熬到半小时了,迫不及待地吃到了冰激凌。第二天时,就变成看十几次了,到了第三天就变成看两三次了,到第四天他知道反正一时半会儿也不能吃,就玩去了,等到他想起来吃的时候半小时已经过去了。

只要是正确的事情,父母都要鼓励孩子,同时要给孩子定规矩。立了规矩以后,父母一定不能随便更改,更改就会出现问题。

☆别让虚荣心作祟,让孩子慢慢成长

很多家长都会犯一种毛病,叫作“才能综合征”。父母特别想让孩子变成小天才,这是父母的虚荣心在作怪。其实,孩子最重要的是让他慢慢成长。

当你把所有的一切,你的生命、财富、地位全部交给孩子,你的孩子终身都不一定会幸福。

家长只有教会孩子如何做一个成功的人,教会孩子学会追求自己的目标,学会享受达到目标以后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你的孩子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

父母家庭教育范文第2篇

摘  要:近年来,我国城市小学生父母的家庭教育理念经受着严重的中西方文化碰撞。本文自编问卷对小学生父母持有的中西方家庭教育理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认为自己倾向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家长占46.7%,认为自己倾向于西方教育理念的家长占12.4%。(2)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父母,倾向于传统理念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父母。(3)中西方家庭教育理念核心差异主要体现在家族意识与权威意识、个性发展与学业品行、实践意识与独立意识等方面。在人格平等、学业成绩与人生幸福感的关系等方面,两者不存在显著差异。现代家庭教育应正确看待两种理念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回归教育的本质,共同促进“人”的成长。

关键词:传统;西方;家庭教育理念;城市小学生;父母

教育理念是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和看法,对教育行为起着制约和指导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西方价值观不断涌入,我国城市小学生父母的家庭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行为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变革1

广大父母面对各种教育理念,有的仍然推崇以孝悌向善、克勤克俭、励志勉学、明理忠义等为典型特征的传统教育理念2-3,尤以近年来提倡的儒学教化、国学诵读等为典型代表;有的对传统教育理念进行批判,认为其压抑儿童天性,违反儿童成长规律,更倾向于西方教育理念4-5,如平等、开放、尊重个性等;有的以教育效果为检验指标,兼收并蓄,在生活中不断实践和总结,形成了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教育理念;而更多的家长在各种理念冲击下显得犹豫不决,无从判断,感到迷茫、矛盾、焦虑6

现实也正是如此,经过了改革开放40年的洗礼,我国当代家庭教育已然不是完全典型的传统理念特征,但也并非完全照搬西方价值观,而是在融合之后呈现出新的特点。那么当代家庭教育中的“传统”因素是什么?“西方”因素是什么?“传统”与“西方”的差异和相似之处体现在哪些方面?本文以城市小学生父母为被试,尝试厘清当代父母传统-西方家庭教育理念所包含的因素,以深入探讨我国当代家庭教育的内涵和特点,为家校共育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方法和对象

选取某中等城市普通小学,在家长会期间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25分,回收问卷1000份,有效问卷967份。用SPSS23.0进行数据录入和数据分析。被试分布和基本信息见表1。

2.研究工具

自编《城市小学父母家庭教育理念问卷》。首先,通过结构式访谈,对父母持有的家庭教育理念进行搜集和调查,尤其是对日常生活中能够明显体现中西方理念差异的因素进行调查,确定人格平等、父母权威、信任独立、学业品行等方面作为考察内容。

其次,编制初步问卷,施测问卷共包含24个条目。请父母对上述方面的教育理念做出同意评价,评价为李克特5级评分。并进行专家效度检验。问卷的效度检验采取了专家鉴定法,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8名,均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对问卷内容效度进行有效性评价。问卷的效度评价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对每一个条目与中西方教育理念的相关性进行评价,分为“无相关、弱相关、较强相关、强相关”四个等级。第二部分为对问卷结构和内容进行评价,分为“非常合适、比较合适、一般、不太合适、非常不合适”五个等级。专家对问卷的效度评定结果如表2所示,具有较高的效度。

信度检验运用了重测法,选取20名家长发放两次问卷。两次发放问卷的时间间隔14天,将前后两次问卷数据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得出相关系数r=0.89。可知问卷可信度符合社会学调查的要求,具有较高的信度。

最后,专家进行检验评定后,根据专家学者给出的意见和建议,对问卷的条目以及问卷的内容进行修改、删除或补充。

3.研究结果

3.1  城市小学生父母的家庭教育理念倾向

对父母提问”您更倾向于哪种家庭教育理念”,对传统教育理念、西方教育理念、无倾向做出选择,以考察当代父母对自身家庭教育理念的认知。结果发现,认为自己倾向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家长占46.7%,认为自己倾向于西方教育理念的家长占12.4%,认为自己“无明显倾向性”的占40.9%。可见,虽然当前西方文化涌入,给家庭教育理念带来一定冲击,但是大多数父母仍然秉持传统家庭教育理念,认为自己持西方教育理念的仍然占少数。

用卡方检验考察不同角色、不同文化程度的家长所持教育理念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子女性别、子女就读年级、子女是否独生等因素是否对父母持有的家庭教育理念有显著差异。值得说明的是,由于无倾向这一选项无法判断是中西方完全融合还是缺少家庭教育理念知识造成,且本研究主要探讨中西方家庭教育理念的核心差异,因此,在结果中不予呈现,下同。结果发现(见表3),只有不同文化程度的家长持有的家庭教育理念倾向存在显著差异,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父母,倾向于传统教育理念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父母。这可能是因为,低文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父母对西方教育理念的接触和理解,致使他们更多的遵从上辈流传下来的教育理念,或者依靠自身的成长经验去教育孩子。

3.2  父母中西方家庭教育理念的核心差異

以理念倾向分组为自变量,以父母对中西方家庭教育理念的每一个条目的同意程度为因变量,考察持有中西方家庭教育理念的父母,在哪些条目上存在显著差异,即可证明哪些条目是中西方家庭教育理念的核心差异。结果发现,在一些条目中,持不同理念倾向的父母确实存在显著差异(见表4)。

对这些条目进行进一步的归纳与总结,可见中西方家庭教育理念既存在差异,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相似之处,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家族意识与权威意识,主要体现在第6、8、17、19项。从结果来看,持传统教育理念的父母更加要求孩子服从,要求孩子孝顺,并把孩子作为家族传承的一部分。但这是不是意味着持传统教育理念的父母更加注重自己的权威呢?在第5项条目中,我们未发现不同教育理念的显著差异。这可能是因为,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持传统理念的父母虽然要求孩子服从,但其目的并不是树立自己的权威,更可能是使孩子服从“规则”,而“规则”显然是更为稳定和值得遵守的。

(2)个性发展与学业品行,主要体现在第10、11、13、15项。从结果来看,持传统教育理念的父母更希望通过管束、批评等方式塑造孩子。但是同时,持传统理念的父母也给予了孩子充分的信任,允许孩子成为他自己,具体体现在第9、12项,表现出“在一定规则内的自由”。通常,传统家庭教育会被批判“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本调查结果显示,比起孩子个性发展和彰显,传统家庭教育理念的父母确实更关注孩子学业成绩,规则意识也更加强烈。但是本调查中,对于学业成绩是否影响生活幸福感这一问题的态度,不同理念的家长未表现出明显差异。这可能是因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越来越好,父母们仍然希望孩子通过学习改变命运,争取到人生的主动权。但也认识到,孩子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去“过好自己的生活”,而不一定必须通过学业成功这唯一途径来实现人生价值。同时,可能现代父母对于“生活幸福感”的认识也逐渐开放,不再将其与权力、地位、物质和资源等联系在一起,因而对于孩子的学业成绩持比较宽松和开放的态度。

(3)实践意识与独立意识,主要体现在第21、22、24项。从结果来看,持传统教育理念的父母更注重说教而非鼓励孩子亲身实践,持西方教育理念的父母在培养孩子的实践性和独立性方面更加开放。而长久以来被教育界和媒体所批判的传统家庭教育“不尊重孩子人格”,在本次调查中并未显示有明显问题。从结果可以看出,在1-4项条目关于“人格”的问题上,不同倾向的家庭教育理念者并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我国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无论是持传统教育理念还是西方教育理念,“人格平等”已经成为普遍遵守的教育行为准则,中国当代父母在教育行为中能够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喜好,给予孩子充分的发言权,这与西方教育理念是相似的。

4.结论

家庭是儿童最初和最重要的生活场所,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尽管在我国现阶段,存在传统-西方家庭教育理念之争,但是这可能是我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讲,家庭教育作为整个人类的基本生存单位里出现的共同文化现象,必然拥有相同的文化本质。因此,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理念和西方家庭教育理念,在生命意义和文化意义上都有着本质相似7。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要做的并不是讨论传统-西方教育理念孰优孰劣,而是更加科学认识生命的意义,认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构建起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

2019年1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家庭教育提出要求:“积极推动将家庭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形成政府、家庭、学校、社会联动的家庭教育工作体系”,这无疑是对家庭教育的有力支持。广大家庭教育工作者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嵌入家庭教育知识体系,并大力传播。广大父母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水平,以更宽阔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和人的成长,从而为“培养一个健康的人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逯长春,变迁社会中的家庭教育:困境与发展对策【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33-40

[2]  邓 婕,从英美两国少儿德育成效看中国传统教育【J】,文化学刊,2018(12):106-115

[3]  倪路路,传统儒学教化观在当代家庭教育中的意义研究【R】,硕士论文,2015年,福建师范大学

[4]  赵燕,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美家庭教育比较【J】,北京教育,2005(5):62-63

[5]  曾思敏,聂庆璞,西方家庭教育对我国家庭教育之启示【J】,中 南 林 业 科 技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2013(6):171-174

[6]  潘琳,母親育儿焦虑现象研究—以南京市某幼儿园3-6岁儿童的母亲为例【R】,硕士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毓,中美家庭教育的文化相似性研究【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6(1):77-80

作者简介:张利萍,女,1979年生人。2005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青少年个性与社会性发展、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现任青岛农业大学学工部心理发展指导中心主任,兼任青岛农业大学妇委会心理发展部部长、青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青岛市心理学会副秘书长。

张丽,1968年10月生人,汉族,籍贯山东莱阳,研究方向:妇女理论研究,家庭教育研究。副高职称,青岛农业大学。

项目基金:(本文系山东省家庭教育研究课题“城市6-12岁儿童父母中西方家庭教育理念的差异及其对儿童成长的影响”部分成果,课题编号:SDY201875)

父母家庭教育范文第3篇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即让学 生懂得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2、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体谅关心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从现在做起从点滴以实际的行动孝敬父母,即让学生懂得怎样去孝敬父母。 教学重点:

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

从点滴以实际的行动孝敬父母;

懂得怎样去孝敬父母;

教学方法:

情景陶冶式教学,引导,讨论;

教学过程:

1.引入:教学背景

如今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一来到世上就被父母当成掌中宝呵护着,认为父母给儿女做牛做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明白父母对自己的希望和期待;总觉得父母唠叨、麻烦,埋怨父母不理解自己,却从来不会从站在父母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懂得体谅父母生活的艰辛与劳累,那就更谈不上去关心和孝敬父母了;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学生的我们,如何做到孝敬父母。

2.听阎维文的歌曲《母亲》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附歌词: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

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他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啊, 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啊,不管你走多远,无论你在 干啥,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咱的妈。你身在那他乡住有人在牵挂,你回到那 家里边有人沏热茶,你躺在那病床上有人他掉眼泪,你露出那笑容时有人乐开 花,啊,不管你多富有,无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 咱的妈!)

3.提问:

(1)大家听出来了吗?在这首歌曲当中唱的人是谁?(母亲)

(2)像这样关心爱护我们的人还有谁?(父亲)

(3)父母从我们呱呱坠地开始,就总是在我们身边鼓励和爱护我们,为我们遮风挡雨,无私的关怀着我们,

那我们应该怎样回报他们呢?

(孝敬父母)

3、小组讨论:

小结:

播放公益广告《给妈妈洗脚》

班主任点评:

父母家庭教育范文第4篇

家长的评价,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往往能对子女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我们对于子女获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功和进步,都应给予真诚的肯定和赞扬。喜欢鼓励子女的家长,犹若清晨的一缕曙光,足以照亮孩子心底黯淡的殿堂。往往家长们一句体谅的言语,就能使子女的情绪稳定下来,重新恢复信心;一番指引暗示的劝导,就能帮助子女走出迷雾,远离误区。

对待子女,我们应当格外注重正面教育。或者说,注重对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及时肯定和倡导,从而促成其进一步的发扬和推广。认可子女的付出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点,要让子女始终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同时避免使其产生任何消极逃避的思想。因为学习成效是树立子女持之以恒信心的阳光、空气和水。

赏识教育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看到学生每一点点的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使学生每天都在进步和成长。家长鼓舞、激励的语言,像魔棒一样,能使疑虑变得坚定、恐惧变得平静、犹豫变得主见、自私变得互助、怯懦变得勇敢、自卑变得自信等,综合起来就是“我能行”的力量与信心。这就是家长语言对子女心理引导的结果。这种引导将使子女的心理不断健康成长,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主流。赏识教育是对子女个性尊重的教育,对子女进行赞扬和鼓励的教育。少责备和惩罚子女,尤其是那些所谓落后的子女,取而代之的是多给他们关心、鼓励和常识,及时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点,并公开地予以肯定,孩子就会越来越优秀。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渴望获得尊重、肯定、信任和关怀。当一个人被认可、被信任、被尊重时,他的爱心、善心就会不断被强化,他的自尊、自信也就会逐渐提升。当一个人具备这些积极因素的时候,就会逐渐迈向真、善、美的境界。因此,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一点也不夸张。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追求赏识是人的天性。对于一个不断成长的孩子,我们最好的礼物,是多给他们一些欣赏和期待,多给他们一些赞美和鼓励。赏识教育,可说是素质教育的延伸,集中体现在家长对子女取得未来成就的可能性暗含期待的一种深沉的情感体验。在这种情感体验中,包藏着热爱、信赖、坚信、鼓励、严格要求、期望等在内的复杂情绪。它们通过家长的各种暗示的方式,或有意或无意的流露出来,向孩子展示出赏识教育的感召力和推动力,从而触动孩子的心灵,引起孩子对家长作出积极的回应。这个过程不仅有利于诱发和鼓舞孩子克服困难、自强不息的激情,并且对孩子的智力、品德和个性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然而,学会赏识并不容易,它不但要求我们的心灵里充满爱心,还要求我们具备足够的智慧来时时实施和贯彻它。赏识教育的十种解释:赏识教育就是父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 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规律的教育; 赏识教育是让父母孩子都学会翘起大拇指的教育; 赏识教育是化解孩子心结,让孩子心灵有个家的教育; 赏识教育是唤醒天下父母,让父母领取合格证的教育; 赏识教育是让孩子学会赏识目光看世界,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教育;

父母家庭教育范文第5篇

授课年级:六(2)班

授课时间:2010年4月28日

授课人:刘常忠

内容:父母教育孩子的技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父母经常会对孩子提出一些要求,比如不要偏食、不要尿床、不要哭鼻子、上学、收拾书包、洗脚、睡觉等等,父母都希望通过日常的一些要求来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品德。这些看起来简单的事情却往往被孩子拒绝,有时因为被拒绝而变得复杂起来。有的孩子会配合家长的要求,培养了好的行为习惯和好的品德,也有的孩子不配合家长的行为,这时家长就会采取不同的方式,哄、诱导、更有甚者命令、呵斥、责备、惩罚等等方式来教育孩子,让孩子只能这样做,不能那样做。虽然换来表面的服从,但这种方式往往得不到好的效果。

父母应该怎么样做才是恰到好处呢?这就需要我们的父母要好好把握方法。

第一、父母对孩子不要经常批评,否定孩子

比如:孩子刚学会吃饭的时候,可能饭米粒弄到满地都是,有的家长可能就要说:“看你把地弄得这么脏,以后要注意了。”还有的家长再说事情的时候,孩子没有听到,家长就会大声的说:“你是聋了吗?我说什么你都听不进去是吗?”等等一些日常小事,总是挂在嘴边说教,慢慢的孩子就不听从父母的要求了,形成我行我素,家长爱说什么说什么就不是不理,拒绝家长提出的任何要求。

第二、家长要经常给予孩子鼓励。

孩子在刚开始学做事情的时候,可能不是成人想象的那样好,但是,如果家长能够适时的给予鼓励,认可孩子的行为,这种评价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他们认为父母经常给予表扬和鼓励,能够找到自己的方向,从自觉中就听从父母的要求,配合父母的行动了。

第三、家长给孩子提出要求要明确,不要含含糊糊

孩子在刚懂事的时候,思维都受到影响,父母对孩子提要求的时候,一定要明确,达到让孩子理解的程度。不要说你把你自己的东西收拾好,孩子不明白收拾是什么意思。就把所有的东西放在一起。殊不知,孩子没有分辨的能力,他不知道衣服放在衣橱里,玩具放在玩具箱里,书本放在书橱里。所以父母刚开始对孩子提出要求时一定告诉孩子,从小事中慢慢与孩子沟通,为以后和孩子正常交流打下基础。

第四、在做事情的时候,给孩子选择的机会

比如说几件事情需要做,可和孩子商量,给孩子选择的机会,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要做的事情,不要命令孩子去做,如果孩子选择了自己习惯做的事情,那么孩子会为这件事情努力,达到家长的要求。

第五、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家长和孩子的观点往往是不一样的,家长以成人的眼光看事情,如果家长能够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把自己变成孩子,这样,就会认为是自己的想法,做事情就比较容易接受。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怎么样做好父母,是我们所有家长都应该认真考虑的事情,作为父母:

1、知道身教重于言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2、耐心引导孩子,和孩子经常沟通,倾听孩子的心声,给孩子多一些表扬和赞美。

3、给孩子正面的标签,不要给孩子造成负面情绪。

4、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经常告诉孩子你能行,你最棒,这样可以激发孩子的做事情热情。

上一篇:地产创意设计下一篇:医院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