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化管理论文范文

2024-01-09

精益化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精益化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当下时代发展迅速,企业想要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得以生存发展,需要重视企业内部的管理情况,明确企业内部的管理方向和管理制度,让企业能够更为高效合理的进行运转。而精益化管理能够使得企业运转更为高效,以此来不断地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促进企业发展,故本文主要论述了在企业管理中运用精益化管理理念的策略。

关键词:精益化管理;企业管理;有效运用

精益化管理的理念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有多种方式,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让企业的管理更为规范化。并且,精益化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对企业内的各项管理制度尽可能明确,使得员工对自己的职能认知更为明确,各个部门在各司其职的基础上能够协同合作,从而促进企业拥有更强的竞争能力,得以在日益严峻的市场环境当中发展壮大。

1.在制定企业战略目标时运用精益化管理理念

制定合适的战略目标对企业的发展和管理是尤为重要的,在企业发展中起着指引方向的作用。而当企业管理人员所制定的战略目标相对粗略时,对企业发展道路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类问题容易考虑不周,出现没有完备的解决方案的情况。同时,也会使得企业的发展目的不够不明确,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在制定企业的战略性目标时,运用精益化管理的理念是十分重要的。首先,企业管理人员应当成立专门的调研小组,对市场情况进行调查,包括市场上同类产品目前的价格以及销量,企业客户以及目标人群对企业产品的接受程度等等,而后按照调研小组的反馈来制定相应的战略目标。其次,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的战略目标应当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和设定,从产品的生产目标、市场营销的宣传目标、企业各个部门的工作创收目标再到企业的营收目标,以及企业在市场的占据份额等等,企业管理人员都要考虑到。最后,企业的各个部门内部也要对本部门的工作目标进行精益化的划分,明确部门内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以及工作目标,让相关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时能够更加条理分明。这样将方方面面考虑周全之后,才能够制定完备且精益的企业战略目标,将抽象的企业的战略目标具体化,从而让企业的各个部门对工作内容更为了解,也能够使得企业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有更精细的规划。

2.在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中运用精益化管理理念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健全的管理制度。当企业没有完备的管理制度时,企业内部很容易出现管理混乱的问题,各部门之间不能协同工作,部门内部的工作人员间也容易出现问题。比如可能会出现甲、乙两人同时完成了一项工作,而都没有去完成另一项工作的情况,这也造成了企业运转效率低下,工作人员对自己的职责不明,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所以,运用精益化管理理念对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企业应对各个部门内部的管理制度进行精益化的完善。由于企业中有职责不明的各个部门,而部门与部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企业在对其进行管理时,应当考虑到部门的特殊性,根据实际情况来完善管理制度。比如,对于生产部门,企业在制定管理制度时应当更为注重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的问题。而对于营销部门,企业对其的管理制度中则也要注重营销效果以及营销原则。其次,企业对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也要根据精益化管理理念制定管理制度。企业的长久发展离不开各个部门之间的高效合作,所以为了更好的促进部门合作,企业在制定管理制度时应当参考部门负责人的意见。企业管理人员对于各个部门内部实际情况的了解不如部门的负责人深刻,如果随意制定管理制度,可能會给不同部门间的合作带来困难。所以由部门负责人一起来讨论相应的管理制度,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3.在改进企业考核制度中运用精益化管理理念

拥有合理的考核制度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绩效考核制度过于苛刻,会导致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不够高涨,工作效率过于低下,进而也会影响到企业的营收和效益,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而在企业的考核制度中运用精益化管理理念,将绩效考核尽可能细化、规范化,也能让企业工作人员更加明确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明确未来的努力方向。并且,在通过精益化管理理念制定考核制度时,企业可以首先参考相同类型企业的绩效管理制度,但由于企业与企业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也需要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根据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情况来进行调整。其次,管理人员在制定绩效考核制度时,需要考虑到当地的工资水平,不能使得企业工作人员的实际工资水平过低,这也会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最后,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也应当根据企业的发展水平以及经济的发展速度及时调整,以此来不断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4.在建设企业创新发展中运用精益化管理理念

由于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市场也在不停地进行着调整,而企业想要做到长盛不衰,也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创新发展能力,才可以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不被时代淘汰。但企业的创新能力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进步和发展的,所以为了进一步培养企业的创新能力,运用精益化管理理念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在企业内部对相关人员的工作内容施行精益化管理。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由专人来负责专项工作,这可以使得工作人员对自己负责的工作内容的理解更为深刻,在不断提升自身工作能力的同时,也会更清楚要从什么角度来发展自己的工作内容,给企业带来创新能力。其次,企业管理人员在对市场发展方向进行分析时,也应当采用精益化管理的理念,对企业产品的发展前景、竞争对象的发展速度等都做出一定的分析,对企业发展创新中会遇到的问题进行全方面的考虑,从而来确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能减少企业在日后发展当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

5.结束语

将精益化管理的理念运用到企业管理当中,可以给企业带来新的发展和变化。但在施行精益化管理的过程中,也要求管理者清楚精益化管理的内核和概念。从而正确的将精益化管理理念融入进企业管理当中,使得企业运转体系更为合理,工作人员的效率更高,而不是让精益化管理浮于表面。

参考文献

[1]刘玉鹏.精益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经济管理文摘,2019(19):89-90.

[2]王威.基于精益化管理分析企业管理的革新思路[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9(07):63-64.

作者简介:刘立华(1981年9月22日出生),男,汉,山东滕州人,安徽工商管理学院2019级MBA研究生,工作单位:河南中联重科智能农机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研究方向为精益生产管理研究.

精益化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针对任职教育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重数量轻质量象、建设与管理规范性不够、信息化手段应用依然短缺、绩效评估体系尚未成形的现状,结合新教学评价体系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要求,文章在分析精细化管理基本特征和实施方法的基础上,从以规范化标准化为基础、以数据化信息化为依托、以绩效评价为核心三个方面提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原则,对新形势下任职教育院校实施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精心化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精细化 实验室 建设与管理

实验室[1]是高等院校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场所,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保证科研工作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任职教育院校来讲实验室更是提高学员第一任职能力的重要场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任职教育院校数量及规模不断扩大,运用科学手段加强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对任职教育院校提高教学能力有着重要支撑作用。本文在分析精细化管理基本特征、实施要点的基础上,针对任职教育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精细化管理概述

1.精细化管理的含义。

(1)精细化管理的概念。精细化管理[2]源于科学管理,强调通过细节的管理,实现生产出精品、管理讲精益、员工求卓越的生气勃勃的局面。精细化管理[3]是现代工业化时代的一种先进管理理念,是由日本丰田公司提出,并广泛应用的一种管理理念,有时又称为精细管理、精益管理、零缺陷管理,指管理活动的精确化、标准化、程序化和细致化。精者[4],去粗也,不断提炼,精心筛选;细者,入微也,究其根由,由粗及细,从而找到事物内在联系和规律性;也可以说,“细”是精细化的必经途径,“精”是精细化的自然结果。

(2)精细化管理的基本特征[2][4]。作为一种高效、集约的管理方式,精细化管理有以下特征:

一是强调数据化、精确性。数据化是精细化管理最重要的特征之一,精确性则是数据化的应有之义,在每一个细节上均应做到数据化、精确化,这些数据化、精确性的资料则是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是改进和完善管理流程。精细化管理非常关注流程的简洁、集约、流畅,优化流程、减少浪费始终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工作。

三是强调持续不断改进。精细化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改善、不断提高的过程,它没有固定的模式,不能照搬别人的模式,要从管理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提升。

四是强调领导力建设。强大的执行力、合适的战略性管理等目标实现的基本前提是有强大的领导力,精细化管理强调对领导力的建设,为领导力的建设从制度上、措施上、方法手段上创造了平台。

五是创新。精细化管理以持续的自我改进为特征,而创新则是自我改进的永恒主题,包含把小事做细的精细化管理则强调“非数据不精、非创新不细”。

2.精细化管理的实施。

(1)精细化管理的三大原则。一是专业化。所谓专业化则指“唯精惟一”,不仅强调组织的专业化,而且强调个人岗位的专业化。二是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逐渐、连续的改进,涉及每一个人、每一个环节的不断改进。三是造物即造人。就是把人的进步和组织当中相关人员的幸福看成这个企业、这个组织的使命之一。

(2)精细化管理的四种手段。一是规范化。规范化指给组织及其成员提供准确的流程、程序、岗位和制度。具体说流程和程序是做事的规范,岗位和制度是有关于人的规范。二是标准化。在规范化的基础上,再往下才是标准化。就是把反复、长期的事情,从可操作、易执行、能复制的角度来考虑,变成非常容易的一些标准。三是数据化。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尽可能数据化,具体实现有三个方面:一个是标准数字化,再一个是考核的量化,再一个是管理数据库的建设。数据化是在标准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尽可能做到标准的数字化、考核的量化和管理数据库建设的完备。四是信息化。信息化最主要的作用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收集、加工、传输速度极快;二是信息化有一个很大的好处,从规则角度来说,会使流程和程序固化[2][4]。

二、任职教育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现状

1.新教学评价体系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要求。

以“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着眼创新、重在发展”为主要原则的新一轮军队院校教学评价目前已全面展开,其主体多元、分类指导、注重过程、简便易行的主要特点包含很多精细化理念。在新的评价体系中,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提出明确要求。

评价体系对实验室建设提出要求为:系统配套,功能完善,技术先进,达到总部建设标准,满足教学训练需要,管理规范,保障到位,开放运行,利用效益高。在考核指标上明确:教学装设备维修不及时,设备完好率<85%,装备完好率低于装备管理条例规定,每降低1个百分点分别减1分;实验室重建设轻使用,减5分。

从评价要求来看,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提出规范化、标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的要求,因此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实施精细化管理已迫在眉睫。

2.任职教育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1)任务转型期实验室建设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全军十六次院校会议对全军院校任务进行了进一步整合,原有实验室体系已无法满足新承训任务需求;为第一时间形成承训能力,院校在实验室建设上通常采用的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创造一切条件进行实验室建设;在这种外延式建设背景下,建设效益、建设质量都一定程度上打了折扣,整个建设模式都属于粗放式建设。

(2)建设与管理的规范性不够。从建设层面来讲,谁来建、为谁建、怎么建的问题没有厘清,业务机关和建设单位在实验室建设理念上存有差异,业务机关的建设理念、思想无法有效贯彻,建设单位任务面广,无法集中全力进行实验室建设论证,为建而建、机关帮建的思想一定程度存在。从管理层面来讲,没有统一的使用规范和现场管理标准,在管理使用层面上随意性比较大;使用单位存在把实验室当做“自留地”的观点,实验室开放、共享严重不足。

(3)信息化手段应用依然短缺。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过程中,信息化程度不高,无法对建设和使用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同时无法全面准确掌握实验室建设、管理状态数据。

(4)绩效评估体系尚未成形。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实施绩效评估,是提高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效益的有效手段,目前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评估通常结合体系评估进行,没有专门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评估指标体系,即便个别院校制定了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但实际按指标体系实施评估的几乎没有。

三、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精细化

1.以规范化、标准化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建设与管理流程。

(1)制度先行是规范化的前提。在精细化视角下实施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最基本的是建立符合单位实际的一系列实验室建设、管理的相应规章制度,按照从上到下的模式,明确实验室建设管理过程中个人与组织的职责、建设使用流程等规范,为建设和管理提供模板,规范建设和管理过程。

(2)固化执行是标准化的基础。各类规章制度的制定只是精细化的第一步,最主要的是把制度落到实处,在制度制定之初在强领导力的保证下强势推进制度执行,以“僵化”的思想强势推进制度执行,使按规定办事(管理)的理念深入人心,把制度固化执行下去。在固化执行的基础上,对可操作性、易执行性、能复制性比较差的制度进行优化,从而制定标准化建设与管理流程。

(3)流程再造是精细化的必然目标。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初级阶段,由于教学任务、实验技术、管理技术等都是动态更新的过程,有效实施精细化管理还必须在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上,持续对各类流程进行更新改造,把过程管理、流程再造的理念固化入建设与管理全过程。

2.以数据化、信息化为依托,实现建设与管理过程精确化。

(1)指标数据化是精细化的基础。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过程各要素指标的数据化是有效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基础,要在标准化内容上实施建设与管理目标的数据化,为信息化条件下实现建设与管理过程精细管理奠定基础,要对所有建设指标进行数据化处理,使指标能够量化评估。

(2)过程信息化是精细化的高效平台。过程信息化的前提是各类建设与管理指标的数据化,主要包含两方面含义,其一,过程信息化可以动态掌握各类指标动态数据,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异常并及时处理,为流程再造提供决策依据;其二,可依托互联网、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监控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各类物资的状态,实现“互联网+”模式的实验室资源设备的动态管理。

3.以绩效评价为核心,实现建设与管理成效持续改进。

(1)实施绩效评价是精细化的必由之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水平如何,必须通过一定方法手段进行评价,评价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延伸,是对建设和管理过程的有效测定,对建设和管理活动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保证作用。目前管理领域比较有效的评价方法是实施绩效评价,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领域实施绩效评价主要指对照建设目标和管理流程标准,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建设完成情况、仪器设备使用情况、产出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通常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采用不同评价体系,建设过程侧重建设目标、经费预算、建设效益等方面的评价;管理过程的评价侧重使用率、仪器设备完好率、利用率等方面的评价。

(2)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实施评价的核心。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过程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有效评价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的基础,也是实施评价的核心。对于实验室建设过程的评价重点从项目管理、项目绩效等两个一级指标,项目立项、项目实施、项目经费、项目产出、项目效益等五个二级指标,立项论证、项目目标、物资采购、实施进度、经费预算、经费执行、产出数量、产出质量、经济效益、教学效果、可持续性等十一个三级指标进行评价;对于实验室管理过程的评价重点从实验室综合效能、实验教学效果、实验室综合管理等三个一级指标,实验室利用率、仪器设备在用率、仪器设备完好率、实验项目开出率、实验教学改革、实验室共享、实验室规划、实验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及安全卫生等十一个二级指标进行评价。制定评价体系时,要对每一个评价指标明确细分评价分值和评价标准,并对评价实施明确怎么评价、结果如何量化进行明确,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3)持续改进是实施绩效评价终极目标。绩效评价的实施是依据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实施评价的过程,实施评价的过程既包含对建设和管理内容的评价,又包含对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评价。对内容的评价是发现不足,明确改进方向的基础;而对评价的评价是对评价有效性、科学性的验证和改进。无论是对内容还是对评价的评价,整个过程都包含持续改进的思想;持续改进既包括建设与管理内容、方法的改进,又包括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的改进。

四、结语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理念,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实施精细化管理同样没有固定的模板,持续跟踪管理领域先进理念,以“互联网+”的理念为基础持续改进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法手段,才能有效提高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同样是精细化管理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汤军,陈勤,王贵勤,曾晓荣.试论精细化管理模式在高等院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9):9-10.

[2]许世宏.精细化管理理论[M].北京:蓝天出版社,2011.

[3]鹿伟.过程监控与精细化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4]汪中求,吴宏彪,刘兴旺.精细化管理[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精益化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1 精益化管理的起源与内涵

1.1 理论起源

精益化管理源于20世纪50年代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精益生产管理。当时, 丰田汽车公司为解决生存危机, 在竞争激烈的汽车行业中站稳脚跟, 以精益求精的态度、科学务实的方法、严谨的管理和控制流程来组织生产, 建立了以“最小投入创造最大产出”的生产组织体系, 最终在当时的汽车市场战胜了诸多强者, 成为世界著名的汽车生产商。随后, 管理专家对丰田的生产方式进行深入研究, 将其总结形成“精益生产”理论, 后来被逐步应用于众多企业的管理, 最终演变形成现在的“精益化管理”理论。

1.2 理论核心

精益化管理是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与经营理念、方法、技术、等集成的科学体系。其核心理念是“少投入, 多产出”, 即一是在过程管理上要“精”, 也就是要在完成预定任务时投入的时间、费用、原材料等资源消耗要少, 管理的环节要精而简;二是在结果导出上要“益”, 也就是要多产出经济效益, 创造经济价值。总体而言, 精益化管理就是以最小的投入, 取得最大的产出, 达到管理价值最大化、效益最大化。

2 企业实施精益化管理的必然性

2.1 企业面临形势的需要

面对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问题, 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成为当务之急, 企业只有降低投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实施精益化管理, 才能带动绩效的全面提升。笔者所在的企业2010年以前主要倡导“精细化管理”, 虽然“精细化管理”和“精益化管理”只有一字之差, 但内涵却相差甚远。“精细化管理”侧重过程控制, 即将具体、清晰、明确的量化指标应用到管理的各个环节, 重过程、重细节, 强调管理的人、设备、环境处于管理者的控制状态, 其虽然也关注管理结果, 但不偏向价值导向。“精益化管理”则在“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 更加明确其管理核心—效益, 即管理注重的是结果, 是以最少投入取得最大回报。因而, 精益化管理是精细化管理的发展和提升, 它是新时期企业适应形势变化需要、挖掘效益空间的必然需要。

2.2 企业管理创新的需要

对企业而言, 我们的管理不断走向规范和精细, 但太多约束的工作制度、高质量的要求、严格的安全管理、过细的环节流程等, 均让我们企业付出了太高的时间成本、太低的工作效率等代价, 有时甚至有时为了达到预期目标而不计时间和人工等无形成本。目前, 这种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已不符合我们企业提出的“创造可持续价值”的思维理念, 在一定程度上也束缚和限制了企业的高效和更大发展, 即企业管理虽“精细”但不“精益”。因此, 2011年我们企业领导班子着眼可持续发展, 结合实际提出了“精益化管理”的治厂理念, 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集团公司倡导的“企业管理要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的要求上, 并积极改变管理方式, 实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

2.3 企业提高效益的需要

精益化管理是我们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升华, 是在其注重过程控制的基础上, 更加注重“投入产出”关系和效益结果导向的管理模式。根据《精益思想》一书的介绍, 精益化管理主要包括定义价值、识别价值流、价值流动、价值统筹、价值持续改进五个环节, 这五个环节相互作用, 相互依存。针对企业而言, 实施精益化管理可以抓好价值流动和价值统筹两个环节, 控制好管理成本, 消除无效劳动, 提高管理效率, 使管理活动精干、高效运转。因而要实现这一目标, 就必须坚持“价值思维”理念, 建立相应的机制, 完善管理制度和流程, 精简管理环节, 优化管控模式, 统筹安全、生产、计划、财务、人力资源及政工等管理之间的关系, 协同推进各项工作, 从而大大提升管理的“效益”。

3 企业实施精益化管理的做法

3.1 转变思想认识

实施精益化管理, 对企业干部和员工都是一次新的考验和创新, 因而必须转变旧的观念和习惯, 统一新的思想和认识, 此外还要有具体的措施和行动。在推行精益化管理过程中, 我们企业采取教育培训、参观见学、理论研讨等方式, 引导干部员工把思想统一到企业战略目标上来, 坚持要求把“效益”作为衡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增强对“精益化管理”理论的认识和践行的自觉性。具体要求就是开展每项工作时, 首先要搞明白对该工作对提高经济效益有没有用, 对企业管理有没有促进;其次要坚决按“精益化管理”的思想, 严控“隐形成本”的投入, 尽可能“少投入, 多产出”;最后还倡导每个员工要“一次性把事情做好”的工作准则, 避免重复和浪费。

3.2 有效避免浪费

精益思想理论把影响精益管理的原因归纳为等待的浪费、协调不利的浪费、闲置的浪费、无序的浪费、失职的浪费、低效的浪费、管理成本的浪费等七种。以往工作中, 企业生产各部门各环节经常会出现坐等领导指示、协调不力、资产闲置、工作无序返工重做、计划欠科学等情况, 这些正是“精益管理”理论中所谓的“浪费”现象。为此我们企业结合实际, 梳理明确了管理工作中各种典型的“浪费”现象, 并根据其不易控制和不好管理的具体情况, 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措施:首先是在企业内部提出“树品牌企业, 创一流业绩”的员工奋斗目标, 提高员工的工作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其次是建立各级人员工作负责制, 明确工作内容、职责、时限和工作目标, 提高工作效率;最后是制定“全员绩效管理办法”等考评和反馈机制, 奖罚分明, 避免可能出现的浪费。

3.3 实施闭环管理

精益化管理的方法和步骤可以简单的表述为:制订标准, 规范管理 (基于效益最大化的标准) ;精简环节, 高效运作 (减少不必要, 无实效, 没效益的层次) ;狠抓执行, 严格管理 (强调工序的规范性) ;强化落实, 持续改进 (戴明环的充分应用) 。整个精益化管理过程中, 就是按照戴明理论, 推行PDCA法, 实施闭环管理, 推进企业管理螺旋式上升, 产生最大效益。我们企业领导在实施精益化管理过程中, 明确提出了要关注现场、明确职责和功能、拟订计划、注重数据与依据、强化过程控制、注重手段应用等加强闭环管理的具体要求, 加快了精益化管理的推进和实施。

4 结语

创新管理是企业改革发展的不竭动力, 实施精益化管理是新时期企业蓬勃发展的一剂良方。我们企业在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可持续价值思维”理念的基础上, 结合实际, 引入先进的管理思想, 不仅增强了企业整体管控能力, 而且使企业资源得到了有效使用, 降低了企业经营风险, 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明显增强。

摘要:精益化管理是现代企业追寻的一种高效管理模式。通过分析精益化管理的起源、内涵及必要性, 从加强思想认识、有效避免浪费、实施闭环管理三方面阐述了企业实施精益化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企业,精益化管理,可持续价值思维

参考文献

[1] (美) 詹姆斯.P.沃麦克, (英) 丹尼尔.T.琼斯.精益思想, 2002.

[2] 吕建中, 于庆东.精益管理[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3.

[3] 刘胜军.精益生产现代IE[M].海天出版社, 2004.

精益化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当今时代,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市场经济发展逐步深入, 直接导致了企业经营成本的提高, 而且金融市场向来是波动较大, 随时随地会面临经营风险, 这一点为人们所共知, 因此企业经营成本的提高无疑为其带来了极大的生存考验, 所以企业如果想要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稳健发展, 首先要做好的就是财务管理工作, 由当前市场情况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就是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企业的发展需求, 基于此, 财务管理也要与时俱进, 将精益化理念与之结合, 这样可以解决传统管理中的不足, 提高工作效益, 因此, 研究并运用精益化理念对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意义重大。

2 精益化管理对于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2.1 精益化思维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企业在财务管理中践行精益化管理思维, 从表现层面上来说主要是做到财务管理工作的“精”和“细”, 而要做到这两个方面, 就会反向推进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是精益化思维的必然结果, 只有承载在规范和制度之上的精益化才是切实有效的精益化管理。

2.2 精益化思维促进企业成本管控的提升和完善

成本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环节, 做到成本的良好管控是企业财务管理甚至是内部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精益化管理会将企业的成本环节进行精细的分解和拆立, 以此来实现对于成本的全环节和全流程的管理和控制, 最终达到提升和完善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

2.3 精益化思维促进企业整体运营的效益最大化

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 由于有了精益化管理理念的渗透, 会将企业的经营管理流程进行有效的分解, 比如生产、经营、销售等等环节。对于每一个环节的管理控制会使得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益最大化, 全面统筹管理会避免各部门或各环节各自为战, 从而争取企业总体利益的最大化。

3 财务管理中应用精益化管理的措施

3.1 健全企业财务管理组织机构建设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 企业要想紧跟时代潮流, 占据市场竞争的有利地位, 由于财务管理是一个企业的经济命脉, 贯穿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 所以企业管理人必须提升精益化财务管理的意识, 健全企业财务管理组织机构建设。在具体建设过程中, 要做好精益化财务管理的准备工作。首先, 要提高企业上下全体人员对精益化财务管理的认识水平, 清楚了解其对企业发展的益处;其次, 企业应当注重培养专门的精益化管理的财务人员, 提高这些财务人员的信息化操作技巧, 确保其熟悉掌握精益化财务管理的实施流程;最重要的是, 企业应当制定相应的精益化财务管理机制和详尽细则, 并落到实处。当然, 还要注重企业财务管理组织机构的建设。一, 为了确保精益化财务管理落实到位, 就需要构建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二, 设立相应的财务管理岗位, 并且要求各个岗位能够权责分明, 使得包括财务会计经理、会计主管、出纳员、会计员等在内的每个岗位都能够工作高效化和明确化。对于企业而言, 顺应企业财务管理改革的潮流,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效分析企业财务管理的现况, 积极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的精益化发展, 是推动企业财务管理转型和长久发展的重要动力, 也表明了健全企业财务管理组织机构建设的重要性。

3.2 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实施精益化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避免各类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就企业运营而言, 在成本管理工作中, 任意一个企业都需要以成本控制为前提来实施对其余各项资金的控制, 所以要保证企业每一笔生产资金的合理性, 所以说, 无论哪种管理模式之下, 成本管理依然占据重要地位。我们或多或少听过类似案例, 某某企业在项目生产过程中, 由于生产周期长、投入资金大, 导致生产出现各种浪费现象等等, 正是因为如此, 我们要努力改变这一现象, 控制这类问题, 尽力避免或减少经济损失, 而企业所实施的精益化财务管理工作模式, 可以对生产中的每一个细节实现有效的控制, 从而有效的控制企业生产成本。

3.3 巩固财务管理基础, 提升财务风险管控水平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 企业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合理有效分析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现况,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制定相应的企业财务管理机制, 提高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 完善管理体系, 最终推动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有序运行和稳步发展: (1) 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在进行此项工作时要明确认识到企业自身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 使企业风险管理和财务风险管理相互融合, 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2) 在财务管理方面建立起多层级的风险管理防线, 可涵盖财务部、审计部、业务部等共同建立, 但是要注意做好审核工作, 在加大管理力度的同时进行风险预警, 不仅如此, 还要强化对审计等重要层面的监督力度, 不断规范业务, 加大对源头的预控力度; (3) 构建科学完备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以日常的财务工作为基础, 加强对其业务的规范力度, 实施责任制, 明确各个环节的管理责任, 从而使财务风险管理与经济业务核算管理相融合。

4 结语

综上所述, 在新常态的背景下, 为了使企业资金可以实现合理配置和使用, 保证企业未来良好发展, 企业本身一定要意识到精益化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并且将其进行落实, 确保每一项内容的精确度, 从而避免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

摘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 精细化的分工成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主流。分工的详细程度越甚, 就越需要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做到精细化的管理和控制。在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中, 精益化的管理理念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 这是企业管理工作朝着集约化、精细化转变的重要表征。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精益化管理来说, 其对于财务管理的体系化、流程化、全面化等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鉴于此, 我们将以此为突破口, 探究企业财务管理的精益化管理思维的应用, 以期促进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财务管理,应用,精益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李红英.浅析精益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J].中国市场, 2016 (22) .

精益化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随着国家出台去产能的相关政策,以及环保压力逐年递增,我国的煤炭市场也持续低迷。为了进一步刺激煤炭市场,需要对煤炭的质量进行提升。所以在这个重要的阶段,提升煤炭质量,对煤炭质量实行精益化管理能够对提升煤炭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对于煤炭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1.某煤矿实际情况简介

某煤矿建于上世纪50年代,距今已经有六十多年历史,该煤矿井田面积达十二万平方米,常焰煤是该煤矿的主要煤种[1]。该煤矿周边交通枢纽发达,运输便利。六十多年来对矿井进行过几次技术改造,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矿井的生产力,目前矿井生产能力可以达到2.2Mt/年~2.3Mt/年。

该煤矿的工作面开采方式是走向长壁采煤法。煤矿赋存丰富且稳定,所采煤层为中厚到巨厚。该品种煤炭的下半部分煤质较差,为半暗型块状硬质煤,上半部分煤质较好,为半亮型块状硬质煤。其中某一个综放工作面的煤层中夹矸层非常多,全煤含矸最多达到八层,单层厚度最薄处为0.03m,最厚处为0.6m,因此煤层的结构十分复杂,这也对煤炭的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2.煤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对某煤矿煤炭生产全过程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将煤炭质量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点:

首先是煤企员工对煤质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在进行煤质管理的过程中,员工缺乏积极性。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煤炭企业员工受传统销售方式影响太深,认为在整个生产环节中,产量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对于如何提升煤炭质量的重视程度下意识地进行了忽略。再加上企业领导对煤炭质量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在管理过程中没有重视质量提升的相关工作,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员工对煤炭质量提升的轻视,最终形成恶性循环[2]。

其次是煤炭质量提升的管理制度没有得到落实。传统的煤质管理属于粗放式管理,在明确提出精益化管理得到前提下,依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虽然制定了新的精益化管理制度,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只是套了一层新的壳,内里依然是旧的管理模式,这使得精益化管理在煤炭生产过程中流于形式,得不到落实。

然后是现场管理工作的缺失。煤质的现场管理对煤炭质量的控制所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但实际情况是煤炭的巡回检查力度以及定点监督的工作力度不够,尤其没有对现场煤质条件转变制定相关的保证煤质的措施,再加上个别区队无视煤质管理规定,放煤不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放置,修护作业期间也没有对分装分运严格实施[3]。以上情况容易增加煤炭的外来灰,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煤炭质量的下滑。

第四是选煤效果不理想。某煤矿的选煤方式是风选除矸,但由于该煤矿煤炭种类为长焰煤,风选效果不是很理想,风选不能有效除去矸石,因此此种选煤方式无法较好地对煤质起到提升作用。

第五是煤质考核工作的缺失。煤质考核工作是煤质监管的最后一个环节。在管理过程中,不仅是某煤矿,大部分煤矿企业的煤质考核制度都十分单一,没有制定质量管控的细节。另外在考核中,对于奖罚原则和范围设置非常不合理,惩罚力度和奖励力度都很小,无法激发员工的激情和对员工起到警示作用,时间一长,考核制度形同虚设,最终导致煤质始终无法得到提升[4]。

最后是煤炭企业没有对市场的需求情况进行及时搜集。市场的形式是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式一旦产生变化,将会对各个行业的各个环节产生巨大的影响。毫无疑问,这些变化会影响到煤炭的销售。在生产之前没有做好试产调研,就无法对煤炭的市场需求状况进行准确的把握。这就非常容易出现产出的煤炭与客户要求不相符,影响销售,增加库存积压的风险和成本,最终对效益的提升起到反作用,也制约了煤炭产量的提升,这就回到了我们说的第一点只注重产量的提升,不注重质量的提升,而质量又影响到产量,形成恶性的闭环性循环。

3.加强煤质精益化管理的相关措施

精益化管理在煤质管控中的应用贯穿于煤炭生产销售的整个环节,下面将对如何在各个环节落实精益化管理提出建议。

(1)提升煤企员工煤质意识

煤质意识的提升需要贯穿于各个生产环节中,这样才能无时无刻地提醒煤企员工树立煤质意识。煤企相关负责部门可以在煤炭生产区悬挂条幅标语,通过各个生产空间的标语提示,加强员工的煤质意识。另外还可以举办黑板报展,设置丰厚的奖励吸引员工参加。员工在参加的过程中,会有意识地对煤质提升的相关信息进行关注,如煤质提升对于提升产量和提升企业效益的重要意义,煤质的提升对于环境、能源的积极意义等。这些方面的信息能够极大地提升员工的忧患意识,把“抓煤质”变成自觉行为[5]。

(2)对现场煤质管理进行加强

对工作面设计时的煤炭质量进行把关是这个环节的重点。生产科作为井下毛煤质量技术管理专业科室,在质量管控的过程中,需要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对毛煤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负责。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做的是对市场需求进行调查研究,然后将市场的需求情况与煤矿的储存情况相结合,对工作面的接替进行合理的安排,以此保证优质煤炭和劣质煤炭的配采。其次是对设计进行优化,对各煤柱的留设尺寸以及工作面上下巷位置进行合理确定,尽最大可能对地质构造多的地段以及煤炭质量差的地段进行规避。最后是如果发现采煤工作面出现了修巷地段或者有地质构造的地段,需要及时具有可行性的分装分运措施进行制定,确保煤炭生产安全和质量[6]。

(3)提升洗选效果

随着国家以及市场对煤炭的品种以及质量要求逐渐提高,传统的风选设备已经与市场要求不相适应,为了进一步提升煤炭质量,加强煤炭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可建立重介选煤厂,达到提升洗选效果的目的。

(4)与煤质科协调配合,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应急应变机制

为了进一步对市场的变化情况进行适应,煤炭企业可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立煤炭开采销售管控应急应变机制,通过对用户的需求以及市场的变化,对煤炭产品的生产结构进行灵活改变,从而达到转变生产格局的目的,缩小产品生产范围,生产适销对路的煤炭产品,减轻煤炭的销售压力。另外完善信息反馈制度,对煤产品的销售动向以及库存情况等进行详细记录,与煤质科协调配合掌握煤矿主要客户发煤的数量指标以及质量要求,对于煤炭生产质量的控制也能起到针对性的效果[7,8]。

(5)保证设备管理效果

一是合理安排检修时间,充分保证检修质量,及时辨别检修期间存在的问题,制定可行的应对措施。二是强化设备故障的过程管控力度,保证员工掌握高水平的设备操作与检修水平。三是降低设备故障的处理时间,及时上报无法第一时间处理的故障问题,并快速安排检修人员。四是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作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预防检修制度,并对检修不到位的设备加大惩罚力度,及时根据责任进行处理。五是强化控制早班检修时间,在检修完毕并汇报后开机,对于已经到达检修时间无法正常开机的,应适当延长。六是调度室应与洗煤厂、装车站以及总调等积极沟通,避免出现仓满影响生产问题的发生,且根据生产事故情况追查仓满原因,并进行责任追究。

(6)提升连采单进技术

一是根据顶板岩性、裂隙情况等进行连采掘进,合理确定支护参数与掘进循环尺度,增加掘进时间,保证掘进效果。二是根据不同地质条件优化掘锚机施工工艺,确保顶帮支护一次到位,减少支护对掘进的影响。三是合理锚索支护工艺,优化施工程序,保证密切配合的基础上,达到最佳的施工效果。四是优化顺槽开口技术,保障安全的基础上,缩小煤柱尺寸,增大巷间距离。五是积极采用高强度锚索与螺纹锚杆,保证支护强度与效率。六是优化作业流程,编写合理的规程与开采措施,确保各项施工措施的严格到位。七是增加煤炭的生产时间,持续优化连采机切割技术,充分降低对煤炭生产的影响。八是使用外委施工模式,强化协同作业,避免出现倒机延误与帮网滞后问题。

4.结语

煤炭作为我国工业发展重要的能源支撑,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助力。要让煤炭资源利用效能最大化,必须加强精益化管理,让我国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深度开发得到保障。

摘要:本文以某煤矿为例,对该煤矿的煤质情况和煤矿相关数据进行了介绍,随后对煤炭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对煤质精益化管理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

关键词:煤质管控,煤质问题,精益化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刘少军.井下主要机械的特点及精益化管理[J].陕西煤炭,2020,39(01):186-188+171.

[2] 白志永.精益化管理在煤炭企业管理创新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市场,2020(01):186+190.

[3] 邵嗣华,苏学友,李国胜.基于现代化信息平台的煤矿精益化管理体系[J].煤炭科技,2019,40(05):120-125.

[4] 张芳.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精益化的对策[J].财会学习,2019(35):192-193.

[5] 石汝仟.试析精益化管理在煤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集体经济,2019(24):53-54.

[6] 王洪忠,周海峰.浅谈煤矿精益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3):190-191.

[7] 卓启亮,宁刚.超前预报反射界面位置特征的数值模拟和实际资料对比分析[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8,(05):605-608.

上一篇:中药学教学论文下一篇:仿真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