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用会计工作计划范文

2023-09-03

费用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以上价格仅供参考。下面是关于中级建筑工程师挂靠所需要的资料,由济南亚正整理,需要挂靠职称证书的朋友可以看看。

1.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安全作业证正证和副证(原件)。

2.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3.毕业证原件及复印件。

4.职称证原件及复印件。

5.解聘证明。

6.变更申请单。

7.无犯罪记录证明。

8.一寸彩照9张。中级建筑工程师挂靠注册所需要的时间:初始注册审核周期:3-6个月、一般要5个月以后才能在建设部网站公示。转注册审核周期:登记后5-15个工作日审核转入企业名下,2个月左右在建设部网站公示。

费用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发行库与业务库

(一)发行库的设置与管理发行基金是中国人民银行代国家保管的准备向市场投放的人民币票券,是调节市场货币流通的准备金。由印刷厂印制完成进入发行库但尚未进入流通领域或从流通领域退回到发行库的票币为发行基金。发行库是负责保管、调运发行基金的保管库,是中国人民银行代国家管理未发行货币的保管库,是中国人民银行机构的组成部分。按中国人民银行的管理体制,在总行设置发行总库;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及未设分行的省会、自治区首府中心支行设发行分库;各地区(市)中心支行设中心支库;各县(市)支行设发行支库。为了灵活调拨发行基金,总库在若干分库设置总行的重点库和后备库,代总行接受新票币入库,并保管和运送发行基金。未设置重点库和后备库的分库,总库根据需要委托分库代总库保管一部分发行基金。发行库的管理,实行垂直领导。各级发行库主任,均由同级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兼任,总行重点库主任由所在行行长兼任。各级发行库调拨发行基金,一律凭上级库签发盖有发行库主任印章的调拨令办理。

(二)业务库的设置与管理业务库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及各商业银行对外营业的基层行(处、所),为办理日常现金收付业务而设立的金库。业务库保留的现金是中国人民银行及商业银行基层行(处、所)现金收付的周转金,是其营运资金的组成部分,因此必须根据各基层行(处、所)的实际业务需要,核定业务库周转必须保留的限额。我国银行对外的现金收付,都是通过业务库来办理和实现的,一切现金收入都交人业务库,一切现金付出都从业务库中支取。业务库所保留的现金,是商业银行办理现金收付的后备资金,虽未正式进入市场流通,但属于已经发行的货币,各行可根据业务随时办理支付? 。

二、货币发行业务的会计处理原则

(一)货币发行业务会计核算的任务

第一,货币发行业务会计核算自成系统,专设科目,独立核算,分级管理。发行库管理并核算发行基金,采用发行库专用科目核算。由于发行基金是尚未发行的货币,还没有进人流通领域,其增减变化不会引起银行营运资金的变化。因此对发行基金的增减变动,发行库必须专设科目单独核算,用于反映和监督发行基金的分布、调运和保管情况。中国人民银行管理并核算流通中货币,采用中国人民银行统一会计科目核算。只有发生货币发行、回笼业务,同时涉及发行基金和银行资金的增减变化,在账务处理时才既进行发行库账务的核算,又进行银行账务的核算。发行库的账务系统独立于中国人民银行的账务系统之外。

第二,根据发行基金的性质和发行业务的特点,货币发行会计核算采用单式记账法,增加记收人,减少记付出,余额在收方,反映发行基金库存。在货币发行会计核算中,涉及发行库发行基金增减变化时,使用发行库专用科目,采用单式收付记账法核算;涉及并影响银行营运资金增减变化时,使用人民银行统一会计科目,采用复式借贷记账法核算。

第三,货币发行业务会计核算采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指定的计算机处理软件。

第四,货币发行业务坚持先入库后记账、先记账后出库;坚持序时逐笔记账、不得并笔记账或轧差记账。

第五,货币发行业务的会计核算贯彻账实分管的原则。凡办理发行库业务的银行,须配备专职发行会计人员。

三、会计科目的设置

(一)发行库专用科目

1.“发行基金”科目用以记载全辖发行基金实物库存变化情况。商业银行或本行业务库交来现金、调人发行基金记收入;商业银行或本行业务库领取现金、残损人民币销毁或发行基金调出记付出;余额在收入方,反映发行基金库存数。

2.“总行重点库发行基金”科目(总行重点库及总行代保管库使用)用以反映重点库、总行代保管库发行基金库存变化情况。调入发行基金、印制人民币产品入库记收入,调出发行基金记付出,余额在收入方,反映发行基金库存数。

3.“印制及销毁票币”科目(总库专用)用以反映历年人民币产品生产及残损人民币销毁变化情况。印制企业解缴合格人民币产品记收入,残损人民币销毁记付出,余额在收入方,反映全国发行基金库存和流通中货币总数(即历年印制票币总额扣减历年销毁票币总额)。

(二)中国人民银行会计科目(与发行库相关)

1.“流通中货币”科目(总库专用)反映流通中货币量。发行货币时,贷记本科目;回笼货币时,借记本科目。

2.“发行基金往来”科目本科目核算商业银行或本行业务库向发行库交存、支取现金的业务。各商业银行送存现金时,记借方;各商业银行支取现金时,记贷方。分支行借方余额反映货币净回笼,贷方余额反映货币净投放。总行每日以分行电报的投放、回笼数分别记载本科目。投放数借记本科目贷记“流通中货币”科目;回笼数借记“流通中货币”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人民币产品印制入库的核算

(一)总行重点库的核算印制企业解缴合格人民币产品入库时,应填制“人民币产品入库单”一式四联。各联加盖公章后,随人民币产品送交指定的总行重点库。总行重点库发行会计根据人民币产品人库单打印“人民币产品入库凭证”一式两联,连同人民币产品入库单送管库员。管库员在审核人民币产品入库单、人民币产品入库凭证并验收实物入库无误后,在人民币产品入库单和人民币产品入库凭证上加盖发行基金收讫章及经手人印章。人民币产品入库单第

一、

三、四联退印制企业,第二联同人民币产品入库凭证第一联送发行会计。发行会计将人民

币产品入库凭证第一联附人民币产品入库单第二联记发行基金账,会计分录是:收入:总行重点库发行基金管库员凭人民币产品入库凭证第二联记发行基金库存登记簿。

(二)总库的核算 .总库接收重点库报来的业务数据电报无误后,打印总库发行基金收入传票一式两联。分别记“总行重点库发行基金”科目和“印制及销毁票币”科目,会计分录如下:收入:印制及销毁票币收入:总行重点库发行基金

五、发行基金调拨的核算

发行基金调拨是组织货币投放的准备工作,通过在各发行库之间转移发行基金,合理调配、分布发行基金库存的数额和券别,以保证货币发行按需进行。发行基金调拨,包括上下级库之间、同级库之间的调拨。

(一)上下级库之间发行基金调拔的核算上下级库之间发行基金的调拨。在调拨时,由上级库签发一式三联的调拨命令,其中第一联为存查联,由上级库留存,并作为记账凭证;第二联为调出命令,通知调出库调出发行基金,并作调出库付款凭证;第三联为调入命令,通知调入库调入发行基金,并作调入库收款凭证。

1.上级库调拨发行基金给下级库的核算(1)上级库将发行基金调拨给下级库:

收入:发行基金—— 调入库户付出:发行基金一一本库户(2)下级库收到上级库调入发行基金:

收入:发行基金—— 本库户2.下级库将发行基金经上级库的核算(1)下级库将发行基金调拨给上级库:

付出:发行基金? 本库户(2)上级库收到下级库调入发行基金:

收入:发行基金一本库户付出:发行基金 一调出库户(二)同级库之间发行基金调拨的核算同级库之间发行基金调拨。调拨时,也是由上级库签发调拨命令。并凭以办理调拨手续。

总行重点库发生发行基金的调拨,应使用“总行重点库发行基金”科目处理。

六、货币投放与回笼的核算

货币回笼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转为发行基金的过程,并表现为流通中货币的数额减少,发行基金的数额增加。

货币投放与回笼是通过中国人民银行业务库和商业银行业务库向发行库提取和交存现金实现的,其不仅涉及发行基金的增减变化,同时还影响到流通中货币的增减变化。因此必须同时使用发行库专用账户和中国人民银行账户进行核算。

(一)货币投放的会计核算I_基层行、库的核算1)中国人民银行业务库向发行库领取现金的核算中国人民银行业务库向发行库支取现金时,应填制一式两联支取发行库现金凭单,经行长和出纳主管人员签章后,送会计部门。会计部门凭

以填制现金付出传票和发行基金往来科目现金收入传票。会计分录是:

借:库存现金贷:发行基金往来发行基金往来科目现金收入传票和支取发行库现金凭单送交发行会计。发行会计经审核凭证无误后,打印发行基金出库凭证,加盖发行基金付讫章和有关人员名章后送管库员办理出库,但应将支取发行库现金凭单交业务库出纳人员。业务库收到现金和两联支取发行库现金凭单后,应在第二联支取发行库现金凭单上加盖相关印章后送会计部门。

会计部门收到发行基金出库凭证第三联后,应将其同支取发行库现金凭单第二联作发行基金往来科目现金收入传票的附件。同时填制发行基金表外科目付出传票,会计分录是:

付出:发行基金2)商业银行向中国人民银行支取现金的核算商业银行向人民银行支取现金应填写现金支票,经人民银行会计部门审核记账,并填制发行基金往来科目现金收入传票后,一并交发行会计。其中国人民银行会计部门的会计分录是:

借:XX行准备金存款贷:发行基金往来发行会计收到现金支票和发行基金往来科目现金收入传票后,凭会计部门已审核记账和签章的现金支票,打印发行基金出库凭证。在第

一、二联上加盖发行基金付讫章和经手人章,第三联和现金支票、发行基金往来科目现金收入传票上加盖现金付讫章和经手人章,第一联发行会计凭以记发行基金账,其会计分录是:

付出:发行基金

2.中心支库和分库的核算分库或中心支库收到下级库发行数据电报,打印发行基金收入和发行基金付出传票,并作账务处理,其会计分录是:付出:发行基金XX库同时汇总全辖货币发行数,报上级库。

3.总库的核算总库收到下级库的货币发行电报后,编制发行基金科目付出传票,其会计分录是:

付出:发行基金—— xx分库并通知中国人民银行会计部门办理转账,其会计分录是:

借:发行基金往来贷:流通中的货币(二)货币回笼的会计核算1.基层行、库的核算1)中国人民银行业务库向发行库交存现金的核算业务库向发行库交存现金时,应填制两联交存发行库现金凭单,经出纳主管人员签章后,送中国人民银行会计部门,会计部门凭以填制现金收人传票和发行基金往来科目现金付出传票,并进行账务处理。会计分录是:

借:发行基金往来贷:库存现金将现金付出传票和两联交存发行库现金凭单一并交业务库。业务库登记现金付出日记簿后,将两联交存发行库现金凭单和现金送交发行部门。发行部门收到款项和交存发行库现金凭单后,打印发行基金入库凭证,办理入库手续,其核算同商业银行向人民银行存款,但应将两联交存发行库现金凭单退业务库。业务库将收到的两联交存发行库现金凭单加盖相关印鉴后,第一联留存,第二联退会计部门作发行基金往来科目现金付出传票附件。会计部门收到发行基金入库凭证第三联,应将其同交存发行库现金凭单第二联补作发行基金往来科目现金付出传票的附件。其发行库的会计分录是:

收入:发行基金2)商业银行向中国人民银交存现金的核算商业银行向发行库交存现金时,应填制现金交款单一式二联,连同现金一并交存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库。发行库收到现金及现金交款单审核无误后,填制发行基金入库凭证一式三联,业务库以第一联作为发行基金收入传票,其会计分录是:

收入:发行基金人民银行会计部门接到发行部门转来的商业银行现金交款单

和发行基金入库凭证第三联,凭其填制发行基金往来科目现金付出传票,发行基金入库凭证作现金付出传票附件,同时填制发行基金表外科目收入传票,进行账务处理。

其会计分录是:

借:发行基金往来贷:Xx行准备金存款2.中心支库和分库的核算分库或中心支库收到下级库回笼数据电报,打印发行基金收入和发行基金付出传票,并作账务处理,其会计分录是:

收入:发行基金— —XX库同时汇总全辖货币回笼数,报上级库。

3.总库的核算总库收到下级库的货币回笼电报后,编制发行基金科目收入传票,其会计分录是:

收入:发行基金— — XX分库并通知中国人民银行会计部门办理转账,其会计分录是:

借:流通中的货币贷:发行基金往来

七、残损人民币销毁的核算残损人民币是指流通中的货币因使用磨损,发生残缺,不能继续使用的票币。按银行法的规定,残损人民币应通过货币回笼,交人发行库。发行库在残损人民币积累到一定数量后,进行集中销毁。残损人民币销毁权属于总库,由总库授权分库集中办理。

(一)销毁点销毁残损人民币的核算销毁点根据残损人民币销毁命令,填制残损人民币销毁出库凭证一式三联,加盖发行基金付讫章和经手人章,送库房办理出库。销毁完成后,销毁专职督察员和销毁负责人在残损人民币销毁出库凭汪第

一、三联上签章,交发行会计做账务处理。发行会计审核残损人民币销毁命令与第一联残损人民币销毁出库凭证无误,打印残损人民币销毁出库汇总凭证一式三联,在各联加盖发行基金付讫章和经手人章 一 ,其会计分录是:

付出:发行基金一——本库户(二)分库的核算分库接到销毁点上报的残损人民币销毁项目电报时,应打印出发行基金付出传票,凭以记账,其会计分录是:付出:发行基金—— XX分户(三)总库的核算总库接到分库残损人民币销毁项目电报时,打印两份发行基金付出传票,进行账务处理,其会计分录是:付出:发行基金一一xx分库户付出:印制及销毁票币一一xx券别户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发行业务会计核算规定(试行)》(银发[2ooi]293号)[z].2001.

费用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摘 要: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还是合一,会产生不同的交易费用,这既要考量外生交易费用,更要考量内生交易费用。若定位会计制度为增长模式、实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就意味着会计分工制度带来了内生性制度收益,而定位会计制度为分配规则、实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合一,就不具有内生性收益效应。、美国准则制定机构FASB认为SFAS109产生的效益大于成本,FASB对SFAS109的交易费用评价具有启示价值。目前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采纳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这种会计制度安排除了理论检验,其最终的制度效率依然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相关经济变量来加以验证~

关键词:财务会计;税务会计;分离;交易费用

文献标识码:A

一、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交易费用的经济学原理

分工经济学理论经历了从占典学派到新兴古典学派的演进。亚当·斯密是最早较为系统论述分工问题的,亚当·斯密将劳动视为财富或价值的源泉,他认为,劳动生产力的最大改进,以及在劳动生产力指向或应用的任何地方所体现的技能、熟练性和判断力的大部分,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分工是劳动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马歇尔等新古典经济学撇开了占典经济学的分工理论,走向了求内点解——内点均衡的边际分析方向。而当代新兴古典经济学重新继承了亚当·斯密的理论,其代表杨小凯认为,在亚当·斯密那里,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而分工和专业化实则是一个经济组织问题,这是内生比较优势的观点,李嘉图则是强调外生比较优势(资源禀赋)。杨小凯认为,分工带来的好处与代价是分工经济即专业化经济,分工经济适用的是角点分析方法,可以解释边际分析学派小能解释的古典经济的发展问题:为什么在生产函数和资源禀赋不变的情况下,分工水平的提高能提高综合生产力。

亚当·斯密的古典分工理论已经涉及现代制度经济学意义上的交易费用问题,他认为,人与人生产力的差别与其说是分工的原因,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科斯在阐述企业的性质时,运用马歇尔的边际替代概念,对市场价格机制产生的成本与组织成本进行分析,以确定企业与市场的边界科斯的“市场价格机制成本与组织成本”属于交易费川范畴,他在阐述社会成本问题时,扩展了交易费用的内涵,认为产权界定受产权界定成本制约,在外部性的解决上科斯坚持“社会总成本”的考量而不是私人成本的评价,也就是科斯一再强调的“社会总产出”或“总产值”“总效果”最大化。

新兴古典经济学明确地将交易费用划分为外生交易费用与内生交易费用。巴塞尔在1985年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交易费用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费用吗?”而此前,威廉姆森、诺斯等制度经济学家就指出机会主义、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行为引起的内生交易费用同外生交易费用的区别。杨小凯在阐述内生交易费用与分工演进问题时认为,外生交易费用是指杂交易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发生的那些费用,不是决策导致的经济扭曲,人们在做决策之前都能看到它的大小,和决策产生的经济扭曲没有任何关系,如购买商品的交易费用、商品运输费用等就是外生交易费用,而内生交易费用是指决策扭曲带来的损失,或使资源配置背离帕累托最优的扭曲,内生交易费用就是实际均衡同帕累托最优的差额。根据新兴占典经济学理论,外生交易费用具有相对可计量性,与交易频次有关,因而是有限的,而内生交易费用本质上是一种扭曲,是由“决策及其选择的制度与合约安排所决定的”,内生交易费用是一种制度运转带来的扭曲——实际制度安排与最优制度安排的差额,具有不可直接计量性。

业当·斯密的古典分工理论主要涉及生产性的、技能操作层次上的分工效率与外生交易费用。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制度安排则是制度分工问题,既具有亚当·斯密古典生产性分工的特征,但又无法通过古典生产性分工理论及外生交易费用得到充分解释,必须结合制度运转费用——内生交易费用理论进行探讨。既要考虑分工,更要考虑制度运转,把分工与制度、外牛与内生交易费用综合起来考虑。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作为会计制度安排,要注重对内生交易费用的考量,否则很容易陷入表象认知,因为内生交易费用对制度效率的衡量更具有内在性与解释力,内牛交易费用更注重总体效果而不是局部、个别效果。

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交易费用性质

(一)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交易费用的观点

第一,操作成本。黄菊波、杨小舟认为,税法与会计的差异是可协调的,不应拉大税法与会计差异,以方便纳税与征管。应当让我们的会计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强管理上,同时让税务人员把焦点放在贯彻税收政策和加强征收管理上,以减少两者不必要的烦琐的核算工作,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应当权衡成本与效益,两者分离后必然带来不小的操作成本。

第二,转换成本。盖地认为,在所得税会计准则的设置中,方法的改革必须考虑改革的成本效益,随着所得税会计方法的演进,会计方法的技术难度不断提高,对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出新的挑战,在我国上千万的会计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还不多,对所得税会计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不熟练,这必然加大制度的转换成本,包括设计调研成本、会计人员培训成本、账目调整成本、新准则适用期效率损失等。

第三,制度成本。周华等认为,会计制度的性质是民商法法律制度、财税制度与会计技术的融合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应进一步融合,而不是分离,实现会计制度与税收法律的有效协作,全面采用税收法规决定会计制度的协作方式——税收法规与会计制度同一化模式,不宜提倡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分离,会计造假和税收监管的困境与我国目前会计制度安排的不适当相关。

(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交易费用性质的深入探讨

1.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应注重内生交易费用

以卜对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交易费用表述中,操作成本考量应归属于外生交易费用,转换成本考量也主要归属外生交易费用,而制度成本考量主要包含制度的内生交易费用权衡。制度成本考量对我国会计制度安排提出了一个启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应重视制度性的内生交易费用研究。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制度费用,包括两个视角:从分工角度而言,分工必然产生外生交易费用;从制度运行角度而言,将会产生扭曲或总体上的不良制度后果——内生交易费用。因此,一项被选择的制度安排其产牛的总交易费用就等于伴随分工的外生交易费用与制度运转带来的扭曲性内生交易费用之和,最优制度选择的理论依据则是总交易费用最小的那个制度安排。

2.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外生交易费用

应该区分不同性质的外生交易费用。从成本角度而言,有的外生交易费用是“变动成本”——操作性质的成本,如会计处理、纳税调整。有的外生交易费用是一次性支付的“固定成本”——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成本,如培训、学习税务会计处理、纳税申报等,知识与技能一旦掌握了,具有重复使用的特征,随着知识与技能的重复使用,这些“固定成本”性质的外生交易费用会被“摊薄”,以致最终消失。有的外生交易费用从命题角度还有待于证实——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会带来税收监管成本这一命题是否成立,日前证据仍然不足。从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外生交易费用来看,也验证了上述关于外牛交易费用往往具有有限性进而相对可以计量的结论。

3.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内生交易费用与内生制度收益

内生交易费用与内生制度收益可以相互转化,表达出同一个命题:较多的内生交易费用意味着较少的内生性制度收益,较多的内生性制度收益意味着较少的内生交易费用。制度扭曲与内生性制度收益是对制度运转效率的不同表达,但具有相同的效率内涵。同其他制度的内生交易费用相似,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内生交易费用具有无限性,往往无法直接计量。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还是合一的制度扭曲到底产牛多大内生交易费用,取决于会计制度安排的性质。法德会计模式将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合一,是一种分配性的会计产权结构,英美会汁模式将财务会汁与税务会计分离,足一种牛产性即增长模式的会计产权结构。如果将会计制度安排视为一种分配规则,那么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将会带来制度扭曲,使内生交易费用较大。如果将会计制度安排视为一种增长模式,那么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合一将会产生制度扭曲,带来较大的制度费用,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则会产生较少的内生交易费用,或者带来更大的内生性制度收益。

三、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交易费用的评价

(一)美国准则制定机构FASB对SFAS109的交易费用评价。

1.FASB对SFAS109的效益与成本评价

FASB 对《SFAS109:所得税的会汁处理》这一准则的有关制定,于SFAS109的《附录A:结沦依据——效益和成本》中,分别在68、69、70、71、74段落对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效益与成本给予了回答。如在68段落FASB指出:“委员会遵循某些规则,包括只有在生成信息的效益超过可预见成本时,才公布有关准则的这一规则,委员会致力于确定,它提出的准则将满足一个重大需要,而满足该准则所花费的成本,比较其他备选方案,足以证明与生成信息的总体效益相比是合理的。”在69段落FASB也认为:“所得税会计处理是一个影响大多数企业的普遍话题,对复杂的业务交易,必须在大量的、复杂的和不断变化的税收法律、原则和规定的背景下计算所得税,会计处理的要求增加了额外的复杂性。”在70段落,“意见书第11号公布于1967年,在会计文献巾陈述的批评和关注,以及在写给委员会、要水重新考虑意见书第11号的信件中,主要关注的焦点在于会计处理要求的复杂性和采用这些要求产生的结果的相关性上”在71段落,“另一项批评指出,花费在处理这些要求的复杂性和模糊性上的时间,与随后获得的信息的有用性相比较,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在74段落,“委员会认为,本准则的要求会产生具有可理解性和相关性的结果,委员会还确信这些要求比意见书第11号或准则第96号的要求简单,务实的决策,诸如取消1991年6月FASB征求意见稿的提案,为小属于时间性差异的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可能会降低许多企业计算递延所得税的成本和复杂性,利用判断去评估递延所得税资产是否需要估价备抵,有时可能会比较复杂,但复杂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因为需要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所得税影响有一个合理的决策”。

2.FASB对SFAS109的效益与成本评价的启示

从美国准则制定机构FASB对SFAS109准则制定的表述可以看出,FASB对所得税会计处理准则的成本效益评价涵盖两个方而:会计处理成本——操作技术成本与会计信息质量效益——相关性效益。会计处理成本是外生交交易费用,而会计信息质量是内生性制度收益——内生交易费用的另一种表达。FASB坚信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内生性制度收益足以抵消制度分工的外生性交易费用,即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制度安排具有内生性制度收益优势。FASB对交易费用的评价对会计制度安排有两点重要启示,第一,FASB在制定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准则时,也尽可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外生性交易费用。第二,会计信息质量的内生性制度收益即内生交易费用是主观评价的结果——FASB的主观评价,由此可见,内生交易费用的评价往往决定会计制度安排的最终选择。

作为会计制度效率评价的重要参考变量,会计制度内生交易费用评价及其对会计制度选择的决定作川还可以从另一个典型事件中得到体现。1997年12月在美国会汁学会与美国FASB联合召开的“财务报告问题研讨会”上,包括美国投资管理研究会、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等在内的团体从多个角度讨论了高质量会计准则的涵义及其影响,并评选出美国现有会计准则中5份最好的和5份最差的准则,而评选依据的标准——高质量会计准则的标准毫无疑问不完全是经过客观经验验证的,1992年颁布的SFAS109理所当然没有被包涵在低质量会计准则之中,尽管FASB对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效益与成本的评价有些主观

(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交易费用的经济学评价

1.会计制度安排的经济学定位与交易费用评价的关联

如果将会计制度变迁视为增长模式的演化,则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工同样会产牛专业化经济效应,这种分工不只是带来会计信息质量的改进,还会促使其他方面的增长。会计作为私人经营的资源投入,私人会计产权具有应然优先之序,会计制度从属于生产性结构,代表利益结构的会计制度结构以私人利益为导向。会计在履行私人经济职能的前提下承担社会经济职能,即以私人利益为主同时兼顾社会利益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对私人最大化价值利用会计资源具有传导作用,有利于提高私人的经营效率、契约效率、市场交易效率,有利于维护市场交易秩序、理性引导社会资源配置,通过增进微观个体的私人利益,达到增加社会整体宏观效益。只有保证微观个体利益,才能实现宏观整体利益,财务会计与税务会汁分离小仪提高了私人效率,凶而也改进了社会宏观效率。

因此,定位会计制度为增长模式、实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就意味着会计分工制度带来了内生性制度收益,而定位会计制度为分配规则、实行财务会汁与税务会计合一,就不具有内生性收益效应。从经济学机会成本意义来看,合一的制度安排不具有内生性制度收益效应,只具有外生交易费用节省优势,因此,选择分离的制度机会成本主要表现为外生交易费用——有限的、有界的、相对可计量成本。选择合一的制度机会成本是选择分离的制度收益,分离的制度安排具有内生性制度收益效应,因此,选择合一的制度成本主要表现为内生交易费用——无限的、无界的、相对不可计量的制度扭曲或制度运转损失。

2.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交易费用的经济学评价模型

利用博弈经济学“最大最小准则”或“最小最大支付”原理进行最终的角点决策。根据ν-i=Mina-i(maxniνi(ai,a-i)),将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还是合一决策视为第i个人的对策,将两个机会成本——外生交易费用与内生交易费用视为博弈参与人的惩罚,则可以看到,第i个人选择分离对策还是合一对策取决于第i个人对内生交易费用的评价,既然外生交易费用是相对可计量的、相对确定的,如果第i个人对内生交易费用的评价小于外生交易费用,则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合一为最终的角点解,否则,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为最终的角点解。如果定位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从属于生产性会计制度安排,对内生交易费用的评价高于外生交易费用,因而认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制度安排具有可选择性。

四、结论

第一,理性认知外生交易费用与内生交易费用。对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制度的选择,首先取决于对会计制度安排性质的理论定位,然后是对内生交易费用的评价。在理论上,合一制度主要产生内生交易费用,分离制度主要是带来外生 交易费用,对内生交易费用的评价往往决定最终的会计制度安排选择。外生交易费用往往是显性成本,容易引起制度选择者的“评价注意”,而制度扭曲成本即内生交易费用往往表现为隐性成本,容易被制度选择者忽视。因此,理性认识会计制度安排的外生交易费用与内生交易费用的特征及其实质,有助于提高会计制度安排的选择效率,避免陷入制度选择的“锁入效应”。

第二,内生交易费用仍然具有可检验性。内生交易费用是一种制度扭曲的运转后果,往往不可计量、不可分割,只能依靠整体、总量表现,内生交易费用的特征决定了其识别不可避免地具有主观性。因为任何成本相对某一人而言都存在主观价值判断,但从经验来看,制度的内生交易费用仍然具有可检验性。经济学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代理费用就是一种典型的内生交易费用,针对代理费用的检验问题,尤金指出,由于存在管理者市场和股票市场,管理者的行为受到了约束,代理费用得以降低,管理者市场通过对管理者“声誉”的评价而发挥作用,股票市场的存在,使得股东可以用脚投票的方式避免代理人带来的损失,同时引起股票价格跌落,又能间接评价出代理人的绩效。詹森与马克林证明,公司股票的市场价值,可以反眏代理费用的多寡,从而股票市场是约束代理人行为的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

第三,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制度安排也具有可验证性。经济制度、经济政策等制度安排,其内生交易费用最终必定能通过一段适当时期或者较长时间的运行经验——主要是各种总量性的经济变量得到验证,从而证明制度安排的实际运转效率。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制度安排的内生交易费用或内生性制度收益也是如此,也必定能够通过经验进行检验。从世界范围看,美国的经济总量、私人组织(如公司)效率与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已有的会计制度安排具有检验的意义。目前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采纳了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这种会计制度安排除了理论检验,其最终的制度效率——内生交易费用或内生性制度收益,依然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相关经济变量来加以验证。

费用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土地征用费、耕地占用税、劳动力安置费);前期工程费(规划、设计、项目可行性研究、水文、地质、测绘、“三通一平”);基础设施费(小区道路建设、供水、供电、供气、排污、排洪、通讯、照明、环卫、绿化);建筑安装工程费(支付给承包单位的建筑安装工程费);公共配套设施费(居委会、派出所、幼儿园、消防、锅炉房、水塔、自行车棚、公共厕所等设施支出),分别设置“土地开发”与“配套设施开发”“房屋开发”设置二级明细。可根据上述六项来设置三级明细科目:

①开发土地成本费用:

借:开发成本——土地开发

贷:银行存款

或应付账款——XX公司

分配开发的间接费用

借:开发成本——土地开发

贷:开发间接费用

结转开发土地成本费用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 贷:开发成本——土地开发

②配套设施开发

计算公式:

某项开发产品预提配套设施开发费=该项开发产品的预算成本(或计划成本)×配套设施预提率

配套设施费预提率=该配套设施预算成本(或计划成本)/应负担该设施开发产品的预算成本(或计划成本)×100%

发生的配套设施费用(自用的建筑场地的开发)

借:开发成本——配套设施开发

贷:开发产品

支付的配套设施开发费用

借:开发成本——配套设施开发

贷:银行存款

同时领用库存设备或是材料开发

借:开发成本——配套设施开发

贷:库存设备或库存材料

分配应负担的开发间接费用

借:开发成本——配套设施开发

贷:开发间接费用

结转配套设施开发成本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

贷:开发成本——配套设施开发 ③房屋开发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能够分清对象的)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

贷:银行存款

④开发房屋建筑的施工方式主要有“出包”、“自营”两种

出包给外单位进行施工建造(根据提出的已完工程月报或是价款结算单)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

贷:银行存款

或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

自己组织施工的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

贷:银行存款

或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

应付工资

库存材料或设备

⑤代建工程开发成本:是指企业接受其他单位委托,代为开发建设的工程项目

企业发生的各项代建工程费用支出

借:开发成本——代建工程开发

贷:银行存款

或库存材料

或现金 结转开发的间接费用

借:开发成本——代建工程开发

贷:开发间接费用

工程竣工后结转成本

借:开发成本——代建工程

贷:开发成本——代建工程开发

移交委托单位后,根据移交手续

借:主营业务成本——代建工程结算成本

贷:开发成本——代建工程

(2)开发间接费用:所属直接组织和管理开发发生的费用,包括:管理人员的工资、职工福利费用、折旧费用、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劳动保护费、周转房摊销。

发生的间接费用时

借:开发间接费用

贷:银行存款

或应付账款

或应付工资

分配开发的间接费用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

贷:开发间接费用

竣工房屋开发成本的结转

借:开发产品——房屋 贷:开发成本——房屋开发

(3)管理费用:是指开发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4)财务费用:包括开发经营期产生的利息净支出、汇兑损益、调剂外汇手续费用、金融机构手续费用。

(5)销售费用:为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产品销售之前的改装修复费、产品看护费、水电费、采暖费;产品销售过程中所发生的广告宣传费、展览费,以及为销售本企业的产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职工工资、福利费、业务费等经常费用。

发生的销售费用

借:销售费用

贷:银行存款

或应付账款 自营开发工程的核算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基础设施和建筑安装等工程的施工,可以采用自营方式,也采用发包方式进行。

采用自营方式进行的基础设施和建筑安装(包括装饰)等工程,如果工程规模不大,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工程费用,可直接计人有关开发成本的核算对象,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等账户的借方和“银行存款”、“库存材料”、“应付工资”等账户的贷方,作如下分录入账: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

贷:银行存款

库存材料

应付工资

如果工程规模较大,由企业所属施工单位进行内部核算的,可根据需要设置“工程施工”账户,用来核算和归集自营工程费用,并按工程施工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设置工程施工成本明细分类账进行工程成本明细分类核算。

一、自营工程成本核算的对象和项目

由于开发企业基础设施、建筑安装等工程具有多样性和固定性的特点,每一工程几乎都有它的独特形式和结构,需要一套单独的设计图纸,在建设它时,要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和施工组织。即使采用相同的标准设计,也由于必须在指定的地点建造,以致它们的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和交通、材料资源等社会条件不同,在建造时,往往也需要对设计图纸以及施工方法、施工组织等作适当改变。工程的这些特点,使工程施工具有个体性。因此,基础设施、建筑安装等工程的施工属于单件生产,在对工程组织成本核算时,必须采用定单成本核算法,即按照各项工程进行分别核算成本的方法。凡是可以直接记入各项工程的生产费用,应直接计入各项工程成本;凡是不能直接计入各项工程而应由有关工程共同负担的生产费用,要先按照发生地点先行归集,然后按照一定的标准,定期分配计入有关工程成本。

按定单成本核算法核算工程成本,必须确定工程成本计算的对象。工程成本核算的对象,通常是具有工程预算的单位工程。因为单位工程是编制工程预算、工程进度计划的对象。根据单位工程来组织工程成本核算,便于反映工程预算的执行结果,分析工程成本超降的原因,及时反映施工活动的经济效益。为了简化工程成本核算手续,对于:(1)在同一施工地点、同一结构类型、开竣工时间相接近的各个单位工程;(2)在同一工地上施工的几个预算造价很小的工程,也可把它们的成本合并核算,然后按照各该单位工程预算造价的比例,算得各该单位工程的实际成本。

为了便于核算各项工程成本和分清工程成本超降的原因,必须对生产费用按照经济用途加以分类。施工单位的生产费用按照它的经济用途,一般应分为下列成本项目:

1、材料费指在施工过程中所耗用的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结构件的实际成本以及周转材料的摊销和租赁费用。

2、人工费指直接从事工程施工工人(包括施工现场制作构件工人,施工现场水平、垂直运输等辅助工人,但不包括机械施工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职工福利费。

3、机械使用费指在施工过程中使用自有施工机械所发生的费用,包括机上操作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燃料动力费,机械折旧、修理费,替换工具及部件费,润滑及擦拭材料费,安装、拆卸及辅助设施费,养路费,牌照税,使用外单位施工机械的租赁费,以及按照规定支付的施工机械进出场费。

4、其他直接费指现场施工用水、电、蒸汽费,冬雨季施工增加费,夜间施工增加费,土方运输费,材料二次搬运费,生产工具用具使用费,工程定位复测费,工程点交费,场地清理费等。

5、施工间接费措施工单位为组织和管理工程施工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办公费、差旅交通费、行政管理用固定资产折旧修理费、低值易耗品摊销、财产保险费、劳动保护费、民工管理费等。如搭建有为工程施工所必需的生产、生活用的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临时设施,还应包括临时设施摊销费。

上述材料费、人工费、机械使用费和其他直接费,由于直接耗用于工程的施工过程,叫做直接费,可以直接记入“工程施工”账户和各项工程成本。施工间接费由于属于组织和管理工程施工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要按照一定标准分配计入各项工程戍本,叫做间接费,在核算上应先将它记入“施工间接费用”账户,然后按照一定标准分配计入各项工程成本。

二、材料费的核算

各项工程耗用的主要材料和结构件,通常通过“领料单”、“退料单”。“已领来用材料清单”、“大堆材料耗用单”等材料凭证汇总计算。“已领未用材料清单”是对下月需要继续使用的月末施工现场存料,在月末由各施工队组按各项工程用料分别盘点后填制,应从当月领用材料总额中减去借以计算该月材料耗用额的材料凭证。大堆材料是指砖、瓦、砂、石等材料。这些材料常有几个单位工程共同耗用,领用次数又多,很难在领用时逐一加以点数,往往采用“算两头、轧中间”的办法,来定期计算其实际用量。即对进场的大准材料进行点数后,日常领用时不必逐笔办理领料手续,月末先计算定额耗用量。

本月定额耗用量=∑(本月完成工程量×材料消耗定额)

再通过盘点求得实际耗用量,差异数量和差异分配率: 本月实际耗用量=月初结存数量+本月收入数量-月末盘点数量 差异数量=本月实际耗用量-本月定额耗用量

差异分配率=差异数量÷本月定额耗用量×100%

然后求得各项工程实际耗用大堆材料数量和计划价格成本:

某项工程实际耗用大堆材料数量=该工程定额耗用量×(1±差异分配率)

某项工程实际耗用大堆材料的计划价格成本=该工程实际耗用大堆材料数量×计划单价

施工队组在施工过程中领用的周转材料,如模板、跳板、脚手架木等,一般可在领用时填制“领料单”,先将其成本记入各项工程成本。于工程完工时,再填制“退料单”将实际盘存数冲减工程成本。对租赁的周转材料,其租赁费可根据租赁费用账单记入各项工程成本。

三、人工费的核算

工程成本中的人工费,对计件工人的工资,可直接根据“工程任务单”中工资总额汇总计入各项工程的成本,职工福利费可按工资的比例(目前为14%)计入各项工程的成本。 “工程任务单”是施工员根据施工作业计划于施工前下达给工人班组的具体工作通知,也是用以记录实际完成工程数量、计算奖金或计件工资的凭证。通常于施工前由施工员会同定额员根据施工作业计划和劳动定额,参照施工图纸,分别工人班组签发。任务单中工程完工后,施工员应根据工程任务单中规定的各项条件进行检查,并会同质量检查员进行验收,评定质量等级。实际验收数量与签发的工程数量有出入时,应查明原因并经领导批准后才能结算。每月签发的工程任务单,应于月末全部进行结算。如某些工程尚未全部完工,即将其完工部分按估计数进行结算,未完工部分可结合下月施工作业计划中的工程任务,再签发给原来的班组,使当月完成的工程和当月应发的工资奖金于当月结算。

对计时工人的工资和职工福利费,可根据按工程别汇总的工时汇总表中各项工程耗用的作业工时总数和各该施工单位的平均工资率计算。所谓施工单位平均工资率,就是以月份内各该施工单位建筑安装工人作业工时总和,除建筑安装工人工资和职工福利费总额所得的商数,它的计算公式如下:

某施工单位平均工资率(元/时)=月份内施工单位建筑安装工人工资和职工福利费总额(元)÷月份内该施工单位建筑安装工人作业工时总和(时) 用施工单位平均工资率乘务项工程耗用的工时,就可算得各该工程在某月份内应分配的人工费:

项工程分配的人工资=该项工程耗用工时×施工单位平均工资率

四、机械使用费的核算

施工单位因采用机械化施工使用施工机械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应另行组织核算。因为使用施工机械而发生的机械使用费,是单独记入工程成本的“机械使用费”项目的。

机械使用费的内容,一般包括:

1、人工费指机上操作人员的工资和职工福利费。

2、燃料、动力费指施工机械耗用的燃料、动力费。

3、材料费指施工机械耗用的润滑材料和擦拭材料等费用。

4、折旧、修理费指对施工机械计提的折旧费、应计的修理费和租人机械的租赁费。

5、替换工具、部件费指施工机械使用的传动皮带、轮胎、胶皮管、钢丝绳、变压器、开关、电线、电缆等替换工具和部件的摊销费和维修费。

6、运输装卸费指将施工机械运到施工现场、运离施工现场和在工地范围内转移的运输、安装、拆卸及试车等费用,若运往其他施工现场,运出费用由其他施工现场的工程成本负担。

7、辅助设施费指为使用施工机械建造、铺设的基础、底座、工作台、行走轨道等费用。施工机械的辅助设施费,如数额较大,可先记入“待摊费用”账户,然后按照现场施工期限分次从“待摊费用”账户转入“工程施工——机械使用费”账户,摊入各月工程成本。

8、养路费、牌照税指为施工机械如铲车、压路机等缴纳的养路费和牌照税。

9、间接费指机械施工队组织机械施工、管理机械发生的费用和停机棚的折旧、修理费。

至于施工机械所加工的材料,如搅拌混凝土时所用的水泥、砂、石等,应记入工程成本的“材料费”项目;为施工机械担任运料、配料和搬运成品工人的工资,应记入工程成本的“人工费”项目;土建施工队因组织机械施工而发生的有关管理费,一般应记入“施工间接费用”的有关项目,不列作施工机械使用费。

机械使用费的总分类核算,应先在“工程施工——机械使用费”账户进行。施工单位发生的各项机械使用费,都要自“库存材料”、“低值易耗品”、“材料成本差异”、“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银行存款”、“累计折旧”、“待摊费用”等账户的贷方转入“工程施工——机械使用费”账户的借方,作如下分录入账:

借:工程施工——机械使用费用 贷:库存材料

低值易耗品

材料成本差异

应付工资

应付福利费

银行存款

累计折旧

待摊费用

机械使用费的明细分类核算,对大型机械可按各机械分别进行;对中型机械一般可按机械类别进行。至于那些没有专人使用的小型施工机械,如打夯机、卷扬机、砂浆机、钢筋木工机械等的使用费,可合并计算它们的折旧、修理费。 机械使用费的分配,一般都以施工机械的工作台时(或工作台班或完成工作量)为标准。各施工机械对各项工程施工的工作台时,可以根据各种机械的使用记录,在“机械使用月报”中加以汇总。

根据机械使用费明细分类账记录的机械使用费合计数和机械使用月报中各项工程的工作台时,就可通过下列算式将机械使用费进行分配。

某项工程应分配的机械使用费=该项工程使用机械的工作台时×机械使用费合计÷机械工作台时合计

对于各种中型机械的机械使用费的核算,也可不分机械种类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各项工程应分配的机械使用费,可在月终充根据机械使用月报中各种机械的工作台时合计分别乘该种机械台时费计划数,求得当月按各种机械台时费计划数计算的机械使用费合计,然后与当月实际发生的机械使用费合计数比较,求得机械使用费实际数对按台时费计划数的百分比,再将各项工程控台时费计划数计算的机械使用费进行调整。

某项工程应分配的机械使用费=∑(该工程使用机械的工作台时×机械台时费计划数)×实际发生的机械使用费÷∑(机械工作台时合计×该机械台是费计划数)

现举例说明它的分配计算方法如下:

(一)先确定各种施工机械每个台时费计划数

施工机械台时费计划数的计算,可参照以往核算资料确定,也可根据施工机械原值、折旧率,随机驾驶人员工资、估计年工作台时等资料加以计算。设例中:0.5立方米履带挖土机的台时费计划数为20元,0.4立方米混凝土搅拌机的台时费计划数为8元。

(二)求出各种施工机械技台时费计划数计算的机械使用费合计

设例中:

0.5立方米履带挖土机

290台时×台时费计划数20元 5 800元 0.4立方米混凝土搅拌机

300台时×台时费计划数8元 2 400元

其他施工机械 11 800元

按台时费计划数计算的机械使用费合计 20 000元

(三)根据机械使用费明细分类账汇总计算实际发生的机械使用费,设例中计19 000元

(四)计算机械使用费实际数对按台时费计划数计算的百分比,设例中为:19000元/20000元×100%=95%

(五)将各项工程按台时费计划数计算的机械使用费按实际数加以调整

如101商品房建筑工程按各机械工作台时和按台时费计划数计算的机械使用费合计数为9 000元,则应分配的机械使用费为:9000元×95%=8550元

对于分配于各项工程成本的机械使用费,应自“工程施工——机械使用费”账户的贷方转入“工程施工”账户的借方,并记入各项工程成本的“机械使用费”项目:

借:工程施工 19 000 贷:工程施工——机械使用费 19 000 对于小型施工机械的折旧、修理费,可于月末按各项工程的工料费或工作量的比例,分配计入各项工程成本的“机械使用费”项目。

五、其他直接资的核算 工程成本中的“其他直接贸”,是指在施工现场直接发生但不能记入“材料费”、“人工费”和“机械使用费”项目的其他直接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

1、施工过程中耗用的水、电、风、汽费;

2、冬、雨季施工费包括为保证工程质量,采取保温、防雨措施所需增加的材料、人工和各项设施费用;

3、因场地狭小等原因而发生的材料H次搬运费;

4、土方运输费。

此外,还包括生产工具用具使用费、检验试验费、工程定位复测资、工程点交费、场地清理费等。

施工单位在现场耗用的水、电、风、汽和运输等劳务,可按实际结算数记入“工程施工”账户的借方和有关工程成本的“其他直接费”项目。如用银行存款为某项工程支付土方运输费2 000元,应作:

借:工程施工 2 000 贷:银行存款 2 000 对于不能直接记入各项工程成本的水、电、风、汽等劳务费用,可在月终根据各项工程的实际耗用量,将各项劳务费用分配于各有关工程成本。

根据水、电、风、汽、运输费用分配表,就可将各项工程分配的水、电、风、汽和材料二次搬运费等计入各项工程成本的“其他直接费”项目。

对于施工现场发生的各项冬、雨季施工资以及工程定位复测费、工程点交费、场地清理兼、检验试验费等其他直接费,凡能直接计入各项工程成本的,应直接计入;不能直接计入各项工程成本的,应先行汇总登记,然后按照一定标准将它分配计入有关工程成本。

六、施工间接费用的核算

工程成本中除了上文所说的各项直接贸外,还包括施工单位组织施工、管理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这些费用,虽为组织施工、管理所必需,但是不能确定其为某项工程成本所应负担,因而无法将它直接计入各项工程成本。为了简化核算手续,都将它先记入“施工间接费用”账户,然后将它分配计入各项工程成本。

施工间接费用的内容,一般包括:

1、管理人员工资措施工单位管理人员的工资、工资性津贴、补贴等。

2、职工福利费指按照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目前为14%)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3、折旧费措施工单位施工管理使用属于固定资产的房屋、设备、仪器等的折旧费。

4、修理费指施工单位施工管理使用属于固定资产的房屋、设备、仪器等的经常修理费和大修理费。

5.工具用具使用费措施工单位施工管理部门使用不属于固定资产的工具、器具和检验、试验、消防用具等的购置,摊销和修理费。

6、办公费措施工单位管理部门办公用的文具、纸张、账表、印刷、邮电、书报、会议、水电、烧水和集体取暖用煤等的费用。

7、差旅交通费指施工单位职工因公出差、调动工作的差旅费、住勤补助费、市内交通和误餐补助费、上下班交通补贴、职工探亲路费、职工离退休退职一次性路费、工伤人员就医路费,以及施工单位管理部门使用的交通工具的油料、燃料、养路费、牌照费等。

8、劳动保护费指用于施工单位职工的劳动保护用品和技术安全设施的购置、摊销和修理费,供职工保健用的解毒剂、营养品、防暑饮料、洗涤肥皂等物品的购置费和补助费以及工地上职工洗澡、饮水的燃料费等。

9、其他费用指上列各项费用以外的其他间接费用。

施工单位发生的间接费用,在总分类核算上,应在“施工间接费用”账户进行。发生的各项施工间接费用,都要自“库存材料”、“低值易耗品”、“材料成本差异”、“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银行存款”、“现金”、“累计折旧”、“待摊费用”等账户的贷方转入“施工间接费用”账户的借方。

借:施工间接费用

贷:库存材料

低值易耗品

材料成本差异

应付工资

应付福利费

银行存款

现金 累计折旧

待摊费用

如施工单位搭建有为进行施工所必需的生产和生活用的临时宿舍、仓库、办公室等临时设施,应将其搭建支出先记入“递延资产”账户,然后分月摊销记入“施工间接费用”账户。 施工间接费用的明细分类核算,应按施工单位设置“施工间接费用明细分类账”,将发生的施工间接费用按明细项目分栏登记。

每月终了,应对施工间接费用进行分配。为了便于将施工间接费的实际水平与定额比较,以考核施工间接费用的节约或超支情况,施工间接费用在各项建筑安装工程之间的分配,可按照各项工程的施工间接费用定额(即为直接费或人工费的百分比,建筑工程一般按直接费的百分比,水电安装工程、设备安装工程按人工费的百分比)所计算的施工间接费的比例进行分配。 某项工程本期应分配的施工间接费用=本期实际发生的施工间接费用×该项工程本期实际发生的直接费(或人工费)×该项工程规定的施工间接费用定额÷∑[各项工程本期实际发生的直接费(或人工费)×各项工程规定的施工间接费用定额] 在实际核算工作中,对于施工间接费用的分配,往往先计算本期实际发生的施工间接费用对接施工间接费用定额计算的施工间接费用的百分比,再将各项工程按定额计算的施工间接费用进行调整,即将上列算式改为:

某项工程本期应分配的施工间接费用=[该项工程本期实际发生的直接费(或人工费)×该项工程本期该项工程规定的施工间接费用定额]×本期实际实际发生的施工间接费用÷∑[各项工程本期实际发生的直接费(或人工费)×各项工程规定的施工间接费用定额] 如某施工单位在1998年7月份计发生施工间接费用20 538元,各项工程在7月份内发生的直接费和它们的施工间接费用定额如下:

101商品房建筑工程直接费

141 000元

施工间接费用定额为直接费的 6% 102商品房建筑工程直接费

126 000元

施工间接费用定额为直接费的 6% 151出租房建筑工程直接费

59 000元

施工间接费用定额为直接费的 6% 则各项工程在7月份应分配的施工间接费用如下: 101商品房建筑工程:

141000元×6%×20538元÷141000元×6%+126000元×6%+59000元×6%=8460元×20538元/19560元=8460元×105%=8883元

102商品房建筑工程:

126000元×6%×20538元÷19560元=7560元×105%=7938元

151出租房建筑工程:

59000×6%×20538元÷19560元=3540元×105%=3717元

对于分配于各项工程成本的施工间接费用,应自“施工间接费用”账户的贷方转入“工程施工”账户的借方,并记入各项工程成本的“施工间接费”项目:

借:工程施 20 538 贷:施工间接费用 20 538

七、自营工程成本核算程序小结 为了核算各项自营工程的实际成本,会计部门在接到施工部门的开工报告后,即要根据前述有关成本核算对象的说明,为各该单位工程或同类工程开设有“工程施工成本明细分类账”,用以记录各项工程的成本。同时不论工程施工期限的长短,都须等到工程完工记入各项应计成本以后,工程成本明细分类账的记录方为完整。

工程施工成本明细分类账中各成本项目的实际成本,根据上述耗用材料分配表、人工费分配表、机械使用费分配表、水电风汽运输费用分配表、施工间接费用分配表等记入。对于月份内各项工程发生的实际成本,应在月终将它自“工程施工”账户的贷方转入“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

借:开发成本

贷:工程施工

根据上文所述,现将自营工程成本核算程序归纳如下:

1、根据开工报告,确定工程成本核算对象,开设工程施工成本明细分类账;

2、按工程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汇总分配材料、人工、折旧等费用;

3、分配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贸和施工间接费;

4、计算各月施工工程实际成本;

5、根据完工报告,结算工程施工成本明细分类账中的实际总成本,并与预算成本对比分析。

代建工程开发成本的核算

一、代建工程的种类及其成本核算的对象和项目

代建工程是指开发企业接受委托单位的委托,代为开发的各种工程,包括土地、房屋、市政工程等。由于各种代建工程有着不同的开发特点和内容,在会计上也应根据各类代建工程成本核算的不同特点和要求,采用相应的费用归集和成本核算方法。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代委托单位开发的土地(即建设场地)、各种房屋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应分别通过“开发成本——商品性土地开发成本”和“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进行核算,并在这两个账户下分别按土地、房屋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归集各项支出,进行代建工程项目开发成本的明细分类核算。除土地、房屋以外,企业代委托单位开发的其他工程如市政工程等,其所发生的支出,则应通过“开发成本——代建工程开发成本”账户进行核算。因此,开发企业在“开发成本——代建工程开发成本”账户核算的,仅限于企业接受委托单位委托,代为开发的除土地、房屋以外的其他工程所发生的支出。

代建工程开发成本的核算对象,应根据各项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成本项目一般可设置如下几项:(l)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2)前期工程费;(3)基础设施费;(4)建筑安装工程费;(5)开发间接费。在实际核算工作中,应根据代建工程支出内容设置使用。

二、代建工程开发成本的核算

开发企业发生的各项代建工程支出和对代建工程分配的开发间接费用,应记入“开发成本——代建工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库存材料”、“应付工资”、“开发间接费用”等账户的贷方。同时应按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分别归类记入各代建工程开发成本明细分类账。代建工程开发成本明细分类账的格式,基本上和房屋开发成本明细分类账相同。

完成全部开发过程并经验收的代建工程,应将其实际开发成本自“开发成本——代建工程开发成本”账户的贷方转入“开发产品”账户的借方,并在将代建工程移交委托代建单位,办妥工程价款结算手续后,将代建工程开发成本自“开发产品”账户的贷方转入“经营成本”账户的借方。

例如:某开发企业接受市政工程管理部门的委托,代为扩建开发小区旁边一条道路。扩建过程中,用银行存款支付拆迁补偿费300 000元,前期工程费160 000元,应付基础设施工程款540 000元,分配开发间接费用80 000元,在发生上列各项扩建工程开发支出和分配开发间接费用时,应作如下分录入账:

借:开发成本——代建工程开发成本 1080 000 贷:银行存款 460 000

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 540 000

开发间接费用 80 000

道路扩建工程完工并经验收,结转已完工程成本时,应作如下分录入账:

借:开发产品——代建工程 1080 000

贷:开发成本——代建工程开发成本 1080 000 发包工程及其价款结算的核算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基础设施和建筑安装等工程的施工,如不采用自营方式,可以采用发包方式。

对发包的基础设施和建筑安装工程,一般采用招标、议标方式,通过工程公开招标或邀请施工企业议标,将工程发包给施工企业的,按工程标价进行结算。开发企业要根据工程承包合同条例的规定,同承包工程的施工企业签订工程承包合同。承包合同是发包开发企业和承包施工企业为了完成承发包工程,根据批准的设计文件和中标标函内容所签订,明确双方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它一般应具备以下主要内容:(l)工程名称和地点;(2)工程范围和内容;(3)开、竣工日期;(4)工程质量、保修期及保修条件;(5)工程造价;(6)工程价款的支付、结算及交工验收办法;(7)设计文件和技术资料提供日期;(8)材料、设备的供应和进场期限;(9)双方相互协作事项和违约责任等。开发企业应将承包合同副本送开户银行作为结算工程价款的依据。

一、工程价款结算的办法

开发企业与施工企业在工程承包合同中规定的工程价款的结算,应根据国家有关工程价款结算办法,结合当地的有关规定具体确定。从目前各个地区所采用的工程价款结算办法来看,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三种。

1、按月结算

按月结算就是按照每月实际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结算。因为建筑安装工程等虽具有个体性的特点,但不同的工程,都是由一定的分部分项工程构成的。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都有一定的施工内容、质量标准和统一的计量单位,并在短期内可以完成。国家为了管理工程造价而制订的工程预算定额和地区预算造价,都是以分部分项工程为基础的。因此,根据经验收合格的各月份的已完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数量和预算单价等计算的工程造价,就是各该月份应结算和支付的工程款。如果招标出包工程,工程标价与工程造价不同时,应按工程标价占工程预算造价的百分比进行调整计算。在具体做法上,各个地区也不尽相同,目前一般都实行月中预付、月终结算,即在月中按照当月施工计划所列的工作量一半预付,月末(实际为下月初)按照各工程当月实际完成工作量(即预算造价或调整计算后的工程标价)扣除月中预付款后进行结算。

2、分段结算

分段结算就是将一个单位工程按形象进度划分为几个阶段(部位),如基础、结构、装饰、竣工等;按照完成阶段,分段验收结算工程价款。分段结算也可按月预付工程款,即在月中按照当月施工计划工作量预付,于工程阶段完成验收后按分段工程预算造价或调整计算后的工程标价扣除预付款后进行结算。

3、竣工一次结算

开发项目或单项工程施工工期在12个月以内,或者工程承包合同价值较小的,可以实行工程价款每月月中预支、竣工后一次结算。即在工程开工后,每月按当月施工计划所列工作量预付工程款,于工程竣工验收后按工程承包合同价值扣除预付工程款后进行结算。

不论采用何种结算办法,施工期间结算的工程价款一般都不得超过承包工程合同价值的95%。结算双方可以在5%的幅度内协商确认尾款比例,并在工程承包合同中订明。尾款应专户存入银行,候工程竣工验收后清算。但如承包施工企业已向开发企业出具履约保函或有其他保证的,可以不留工程尾款。 又由承包施工企业储备工程施工所需主要建筑材料、结构件时,发包开发企业可根据承包施工企业的要求,在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后按发包工程总值的一定比例向承包施工企业预付备料款,干后期以抵充工程价款的形式陆续扣回。

在实际工作中,预付备料款的额度和扣回办法,在各个地区并不完全相同,当材料储备天数为4个月、材料费比重占工程造价75%的情况下,预付备料款的额度应为当年工程价值的25%。在累计已完工程价值达到当年发包工程价值的50%时,就可将超过发包工程价值50%部分的工程价款的50%,抵作预付备料款扣回。这样,到工程完工,扣回相当于发包工程价值25%(50%×50%)的全部预付备料款。不过随着生产资料的开放,施工所需的建筑材料、结构件,一般均可从当地市场随时采购,今后也就没有必要再预付备料款了。

二、应付工程款和预付备料软、工程款的核算

开发企业与施工企业有关发包工程款和预付备料款、工程款的核算,应在“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和“预付账款——预付承包单位款”两个账户进行。开发企业按照规定预付给承包施工企业的备料款和工程款,应记入“预付账款——预付承包单位款”账户的借方;按照工程价款结算账单应付给承包施工企业的工程款,应记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等账户的借方和“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账户的贷方。如有扣除应付工程款的预付备料款和预付工程款时,应将扣回的预付备料款和预付工程款记入“预付账款——预付承包单位款”账户的贷方,“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账户的贷方仅记减去扣回预付备料款和预付工程款后的应付账款。支付工程款时,记入“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账户的借方和“银行存款”等账户的贷方。

如上述某开发企业某项发包工程合同总值为600 000元,按照合同规定开工前应付预付备料款150 000元,则在用银行存款支付时,应作如下分录入账:

借:预付账款——预付承包单位款 150 000 贷:银行存款 150 000 9月份根据施工企业当月施工计划所列工作量的二分之一即35 000元,用银行存款预付工程款时,应作:

借:预付账款——预付承包单位款 35 000 贷:银行存款 35 000 10月初根据施工企业提出9月份工程价款结算账单中的已完工程价值为75 000元,减去应扣回预付备料款18 000元。月中预付工程款35 000元,尚应支付工程款22 000元(75 000元-18 000无-35 000元),应作: 借:开发成本 75 000 贷:预付账款——预付承包单位款 53 000 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 22 000 用银行存款支付应付工程款时,应作:

借: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 22 000 贷:银行存款 22 000 “动迁”项目的房地产成本费用核算

当前,房地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新兴行业已初具雏型,但相对于国民经济的其他成熟行业,房地产行业的成本费用核算,无论是国家的政策法规、会计制度,还是房地产行业的财会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数量等都不能满足房地产行业成本费用核算的需要,这已经成为约束房地产业发展的重要障碍。本文通过列举出“动迁“项目下的房地产行业成本费用核算问题,一方面给予地产企业投资开发决策参考;另一方面,就是希望能够引起有关管理部门的重视,以便统

一、细化、规范房地产行业的成本费用核算,推动房地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动迁回搬”项目“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的核算 “动迁回搬”项目是指项目所需的土地地处旧城区需动拆迁,且用项目建成后的房屋安置动迁居民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对这类项目的开发成本——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的核算,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制度及各级会计主管部门都没有明确的、详细的规定,在实践中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认为,用于安置动迁居民的房屋,不论外购房屋的购入成本,还是自建房屋的建造成本,都应视为取得该土地所需的费用,应列入“开发成本(××项目)——土地迁移及补偿费”科目核算。

[案例1]A公司于199×年获划拨的国有土地一幅,占地面积15023平方米,其中道路用地面积2745平方米,沿河岸规划通道用地面积2219平方米,项目实际用地面积10059平方米,该项目共动迁居民107户,全部回搬原地安置。三年后该项目完工,共建有实际可用建筑面积51452平方米的住宅,其中高层住宅建筑面积29494平方米,多层住宅建筑面积21958平方米。用于安置107户“动迂回搬”居民的住宅总建筑面积为7758.92平方米,其中高层住宅建筑面积6335.59平方米,多层住宅建筑面积1423.33平方米。其余43693.08平方米的住宅由A公司自由销售或使用。

经过工程竣工决算,得知该项目高层住宅建造成本(不包括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为每平方米1958.95元,多层住宅建造成本(不包括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为每平方米1597.56元。A公司会计账簿上开发成本(该项目)——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余额为5093336.34元,每建筑平方米土地成本(楼面价)为98.99元,明显太低,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本文认为,A公司在该项目上实际得房为建筑面积43693.08平方米,虽然该项目总的建筑面积为51452平方米,但其中的7758.92平方米建筑面积已用于安置107户“动迁回搬”居民,此7758.92平方米建筑面积房屋的建造成本费用应视为A公司取得该项目所需土地而应付出的费用,应列入开发成本(该项目)——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科目核算。按此原则A公司应对该项目的成本核算进行如下调整:

借:开发成本(该项目)——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 14684959.10 贷:开发成本(该项目)——建安工程费等 14684959.10 经过上述调整A公司该项目实际得房建筑面积43693.08平方米,其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土地成本)总额为19778295.44元,“楼面价”(即单位土地成本)为每建筑平方米452.66元,与A公司其他开发项目的单位土地成本基本一致。

二、动迁用房的成本核算 目前房地产开发商在动迁居民时,采用最多的方式是异地安置,即从他处购入大批量动迁房用于安置动迁居民。购置大批量的动迁用房,其进价以批量购入价格计算,但动迁房的使用往往是一套一套的分配,一些大的综合性房地产开发公司有时还几个项目同时使用、分配一批动迁房,并且,许多情况下批量购入的动迁房往往是

二、

三、

四、五楼等层次较好的房屋大部分使用完毕,而一(底楼)、六楼(顶楼)等层次较差的房屋则无人问津。但留下来的一(底楼)、六楼(顶楼)房屋的市场价一般情况下比

二、

三、

四、五楼的市场价格要低很多。如果一(底楼)、六楼(顶楼)房屋成本也按批量进价计算,与

二、

三、

四、五楼的房屋成本相同,从理论上讲它不符合会计核算的稳健性原则,从实际来看也不太合理。如何合理核算批量动迁房的成本,将直接影响各项目的动迁成本(土地成本)及公司资产负债表项目“存货”的价值,影响公司的资产质量。本文认为,批量购入动迁房的批量价格只是此批量动迁用房的市场价格的加权平均,动迁房成本核算的关键是必须按房屋的层次等因素调整每一套动迁房的实际购入价格,并按每一套动迁房调整后的实际购入价格核算其成本,只要每一套动迁房的成本真实、可靠,则分配进入各项目的动迁成本(土地成本)也就真实、可靠,资产负债表项目“存货”的价值,也就真实、可靠。

[案例2]A公司批量购入××一村58号101-601室6套动迁房,总建筑面积298.32平方米,每平方米价格为1815元,总价541450.80元,按购入进价计算101室建筑面积47.87平方米合计86884.05元,201-601室建筑面积各50.09平方米分别合计90913.35元。六套动迁房实际使用情况是101室、401室分配给23号地块的动迁居民,201室、301室、501室分配给24号地块的动迁居民,601室没有使用暂存A公司。如按购入进价分配各项目成本,则计入23号地块“土地成本”为177797.40元,计入24号地块“土地成本”为272740.05元,公司存货中的库存房屋为90913.35元。

本文认为,批量购入动迁房的批量价格只是此批量动迁用房(101-601室)的市场价格的加权平均,购入此批动迁用房后,公司会计部门应根据101-601室各层次的“权数”调整每层动迁房的实际单价,并根据调整后的实际单价计算各层次动迁房的成本入账,而批量购入的动迁房总价保持不变。参照目前市场上动迁房各层次的价格差,一楼(沿街道房除外)可按购入此批动迁用房平均价的98%计算;二楼可按购入此批动迁用房平均价的100%计算;三至四楼可按购入此批动迁用房平均价的103%计算;五楼可按购入此批动迁用房平均价的102%计算;六楼(顶楼)原则上按购入此批动迁用房平均价的94%计算并调整总体价差,以维持批量购入的动迁房总价不变。按此原则A公司应对此批动迁房的成本进行如下调整:101室按建筑面积每平方米1778.70元计算,总成本为85146.37元:201室按建筑面积每平方米1815.00元计算,总成本为90913.35元;301室至401室各按建筑面积每平方米1869.45元计算,总成本分别为93640.75元;501室按建筑面积每平方米1851.30元计算,总成本为92731.62元;601室按建筑面积每平方米1704.49元计算,总成本为85377.96元;101室至601室批量动迁房总价仍为541450.80元。经过上述调整,计入23号地块的“动迁成本(土地成本)”增加了989.72元为178787.12元,计入24号地块的“动迁成本(土地成本)”增加了4545.67元为277285.72元,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下的库存房屋减少了5535.39元为85377.96元。调整后的各项目成本与调整前的数据有较大差异,但与市场购入价格相比,的确更为符合实际,而调整后公司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下库存房屋的成本与市场价格相比也比调整前更显得稳健。

房地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新兴行业,其特点是投资大、成本高、期限长、业务新,而相对其他行业来说目前房地产业的财务会计从业人员的经验又较少,成本费用核算的难度相对较大。如何从制度、准则和规范化方面予以彻底解决,将是一项系统工程。

出租开发产品的会计核算

出租开发产品是指用于出租经营的土地和房屋等开发产品。它们的盈利是以收取租金的方式逐步实现的。 为核算企业出租经营的土地、房屋等使用及摊销情况,开发企业应设置“出租开发产品”总分类账户,并下设“出租产品”和“出租产品摊销”两个二级账户。其中:

“出租产品”二级账户核算出租开发产品的原始价值,借方登记出租的土地及房屋的原始价值,贷方登记改变出租开发产品用途对外销售的出租开发产品的原始价值。借方余额反映实际出租的土地、房屋的原始价值。

“出租产品摊销”二级账户核算实际出租的开发产品的摊销价值,贷方登记按月计提出租产品的摊销价值,借方登记改变出租产品用途,对外销售出租产品时冲销的出租开发产品的已摊销价值。贷方余额反映实际出租的土地、房屋等出租开发产品累计摊销价值。

对于出租的土地和房屋,企业应建立“出租产品卡片”,按出租产品的类别、土地(或房屋)的编号、承租单位等进行明细核算,详细记录出租产品的地点、结构、层次、面积、租金单价等情况。

1、出租开发产品增加的核算

企业开发完成的用于出租的土地和房屋,应于签订出租合同、协议后,按土地和房屋的实际成本,借记“出租开发产品——出租产品”账户,贷记“开发产品”账户。

2、出租开发产品摊销的核算

出租开发产品在租赁经营期间,由于损耗等原因,其价值会逐渐减少。企业应根据出租开发产品的原始价值、净残值和预计摊销年限,计算其损耗价值,并按月摊销计入主营业务成本。出租开发产品摊销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出租开发产品年摊销率=(1-净残值率)/预计摊销年限×100% 出租开发产品月摊销率=出租开发产品年摊销率÷12

出租开发产品月摊销额=应计提摊销的出租开发产品原始价值×该出租开发产品月摊销率

企业按月计提出租产品摊销时,借记“其他业务支出——出租产品”账户,贷记“出租开发产品——出租产品摊销”账户。

3、出租开发产品修理的核算

出租开发产品在租赁期间发生的修理支出,数额不大的直接计人“其他业务支出——出租产品”账户,若数额较大,为了均衡各月的成本负担,可先在“待摊费用”账户核算,再分期摊入“其他业务支出——出租产品”账户。

4、出租开发产品减少的核算

企业改变出租产品用途,将其作为商品对外销售,应于销售实现时按售价借记“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账户,贷记“其他业务收入——商品房销售”账户;同时,按出租产品摊余价值借记“其他业务支出”账户,按出租产品累计已提摊销额借记“出租开发产品——出租产品摊销”账户,按出租产品原始价值贷记“出租开发产品——出租产品”账户。

例:某房地产企业将原租赁经营的房屋对外销售,双方协议作价为1 200000元,该房屋账面原值为2000000元,账面累计已提摊销额为1 000 000元,现企业已收到一张金额为1 200 000元的支票并将房屋移交买主。

①收到房屋销售款时:

借:银行存款 1 2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商品房销售 1 200 000 ②房屋销售当月末结转其销售成本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商品房销售 1 000000 出租开发产品——出租产品摊销 1000000 贷:出租开发产品——出租产品 2000000 房地产业合作建房的财税处理

合作建房,是指由一方提供土地使用权,另一方提供资金,双方合作建房。合作建房的方式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纯粹的“以物易物”,即双方以各自拥有的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相互交换;第二种方式是双方分别以土地使用权、货币资金合股,成立合营企业,合作建房。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合作建房的会计处理,应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于第一种方式,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进行会计处理;对于第二种方式,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投资》进行会计处理。

《营业税问题解答(之一)》(国税函发[1995]156号,以下简称《解答》)规定,合作建房的第一种方式,双方应分别缴纳营业税;第二种方式,则要视提供土地使用权的一方是否共同承担合营企业的风险来确定是否缴纳营业税。同时,根据《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的规定,第一种方式还需缴纳企业所得税。

下面举例分析合作建房业务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

例:甲公司是一家工业企业,在市区有一块闲置的土地。乙公司是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2003年8月,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合作建房协议,约定甲公司提供该闲置的土地(账面价值600000元),乙公司提供资金,合作建房两栋(结构、面积相等)。2004年12月,房屋如期建成,双方各分得一栋房产,乙公司为此共支付开发成本1000000元,此时甲公司的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500000元,市场价格1200000元。建成后,两栋房屋的市价为3000000元,甲公司将分得的一栋房屋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乙公司将分得的另一栋房屋作为库存商品房入账。假定甲、乙公司均座落在市区,企业所得税率为33%。

一、甲公司的会计与税务处理

1、2003年8月,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合作建房协议。此时,由于土地使用权尚未发生转移,会计上和税务上仍需对土地使用权按月进行摊销。

2、2004年12月,房屋建成,甲公司分得一栋。

根据《解答》的规定,在合作建房过程中,甲公司以转让部分土地使用权为代价,换取部分房屋的所有权,发生了转让土地使用权的行为;乙公司则以转让部分房屋的所有权为代价,换取部分土地的使用权,发生了销售不动产的行为。因而合作建房的双方都发生了营业税的应税行为,对甲公司应按“转让无形资产”税目中的“转让土地使用权”项目征税;对乙公司应按“销售不动产”税目征税。

由于双方没有进行货币结算,因此应当按照《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五条的规定分别核定双方各自的营业额。假定税务机关核定土地使用权的价格与市价相同,均为1200000元,则计征营业税的计税依据应为600000元(1200000÷2)。

应交营业税=600000×5%=30000元; 应交城建税=30000×7%=2100元;

应交教育费附加=30000×3%=900元。

根据《契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土地使用权与房屋所有权之间的相互交换,交换价格相等的,免缴契税。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的规定,甲公司与乙公司合作建房,实质上是部分土地使用权和部分房屋所有权的相互交换,属于非货币性交易,应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实际成本。

借:固定资产 283000 贷:无形资产 250000 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 30000 -应交城建税 2100 其他应交款-应交教育费附加 900 同时,由于土地上已建有房屋,应将另一半的土地使用权价值转入房屋成本。

借:固定资产 250000 贷:无形资产 250000 根据税法的规定,甲公司与乙公司合作建房,实质上是用部分土地使用权换取部分房屋所有权,应计算转让部分土地使用权的收益317000元(市价1200000÷2-账面价值500000÷2-税费33000);而会计上不确认收入。因此,甲公司申报2004年企业所得税时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317000元。

此时,甲公司房屋的账面价值是533000元(283000+250000),而计税成本是850000元(一部分土地使用权的计税成本600000+另一部分土地使用权的账面成本250000),以后计提折旧时,应相应地调减应纳税所得额。

二、乙公司的会计与税务处理

1、2003年8月,乙公司与甲公司签订合作建房协议。此后,乙公司建房发生的支出计入开发产品成本。

2、2004年12月,乙公司取得房屋一栋。 假定税务机关核定该房屋的价格与市价相同,均为3000000元,则计征营业税的依据应为1500000元(3000000÷2)。 应交营业税=1500000×5%=75000元;

应交城建税=75000×7%=5250元;

应交教育费附加=75000×3%=2250元。

从甲公司换入的土地使用权的入账价值为582500元,会计处理如下:

借:无形资产 582500 贷:库存商品 500000 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 75000 -应交城建税 5250 其他应交款-应交教育费附加 2250 同时,将土地使用权的价值转入开发产品的成本。

借:库存商品 582500 贷:无形资产 582500 根据税法的规定,乙公司与甲公司合作建房,实质上是用部分房屋所有权换取部分土地使用权,应计算转让房屋的收益917500元(市价3000000÷2-账面价值1000000÷2-税费82500),而会计上不确认收入。因此,甲公司申报2004年企业所得税时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917500元。

此时,甲公司房屋的账面价值是1082500元(换入的土地使用权的成本582500+分得的一栋房屋的成本500000),而计税成本是2000000元(一栋房屋的计税成本1500000+另一栋的账面成本500000),以后计提折旧时,应相应地调减应纳税所得额。

费用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摘 要]企业成本费用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企业要想快速的发展,对成本费用的控制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从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现状以及控制成本费用的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成本;费用;内部控制

1 成本费用的简介

成本费用控制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照既定的目标,对发生成本费用耗费的各类各项活动进行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使成本费用控制在预定的目标范围之内,以最小的消耗来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2 成本费用的分类

成本费用控制,按其控制的依据划分,可分为法规政策控制、会计准则控制和内部规章制度控制三类;按其实施的阶段划分,可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类;按其控制主体能否控制划分,可分为可控和不可控两类;按其参与的人员划分,可分为专职人员控制和群众控制两类。

3 中小企业成本费用的现状

3.1 企业管理者没有成本管理意识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们普遍认为单纯的提高收入就可以增加利润,但是,商业企业具有较强的流通性,在长久的经营中,通常延续以前的运营模式,对成本管理这个概念并没有引起较强的重视。企业内部所有的部门也没有形成要节约这样的意识,因此对费用并没有一个很好的计划,造成很多没有必要的开支,使得企业盈利水平降低。实际上我们只有制定出最合理的控制成本的制度,才会使成本低于竞争企业,才能使企业更具有竞争力。

3.2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我们更应该去关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也许企业在财务方面确实实施了监管,但是企业内部并没有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企业基础管理工作实施的也并不到位,因此造成了企业执行力度差这种现象,企业所谓的内部控制只是留于形式,并没有真正的实施到各个部门中去,企业的成本费用仍然得不到很好的控制。

3.3 企业的成本管理与市场需求相背离

正常来说,企业要想使其生产成本降低,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就要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但是,企业一旦一味地想要降低成本,追求产量,最后将会导致产品供给大于产品需求。因此,如果企业忽视了市场需求,一味地追求降低成本,脱离了市场需求这个大环境,将不会为企业带来任何收入与利润,只会加大企业的库存,可能还会增加企业的库存成本,这样反而与企业的初衷相背离。

4 企业成本费用控制途径的探讨

4.1 开发设计环节降低产品成本

企业在设计开发某项新的产品时,希望降低材料成本固然重要,但是该项材料的应用是否会导致其他方面的成本增加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材料的采购费用,仓储费用,装配和装运费用最终都是要计入材料成本。事实上,研发人员在设计某项新产品时,可能某一项缺陷会给企业带来其他方面的浪费,如欠缺全面的考虑,往往不得不在整改过程中临时增加某些材料来弥补这些我们没有考慮到的缺陷。与此同时,我们也忽略了这些新增的材料是否会对材料的成本有所影响,是否对生产效率产生影响,这项新增加的材料是否会造成其他辅料的大幅上升。因此,在设计阶段我们尽可能的避免这些后续问题,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全面,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消耗。

在开发一项新产品的时候,通常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批量的投入市场当中,之所以会经过很长时间,其中最大的原因是产品并不能够一次性就达到设计要求,在交付正常生产前,每一次设计的修改都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成本增加。为达产而重新设计产品延误了产品打入市场的最佳时间,贻误商机。因此,研发设计人员要从产品设计环节入手,高度关注顾客对产品的性能、质量、成本等期望,平衡产品价格、功能,要将“目标成本”嵌入到产品设计过程中,分析比较各种不同备选方案,进行功能成本水平测试,以选出最符合市场需求、符合顾客偏好且不超目标成本的设计方案,因此,研发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要尽可能的保证设计的新品在成本和功能方面不受太大的影响,不要追求数量,应尽量提高产品的品质。

4.2 采购环节降低产品成本

任何产品都是由原材料加工制造而成的,因此,我们普遍认为原材料的价格直接影响了产品的生产成本,加强材料采购管理是降低成本的重要环节之一。企业除了对原材料的采购价格和采购数量要严格控制外,对采购的质量也要加以控制。在采购的过程中针对减少成本的措施有以下三种建议:

第一,在企业内部设定采购委员会,制定一套严格的采购标准和流程,采购员在采购的时候需严格按照采购预算去执行。同时多选几家供应商,采取招标的方式进行采购,最后经采购委员会讨论通过确定性价比高成本低的供应商资质。

第二,对企业物资采购的数量和质量严格把关,采购的物质入库前,库管员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坚决杜绝在质量和数量方面有任何的疏漏。在实际采购方面对于每一项都要安排不同的人员进行,比如签订采购合同与实际采购安排不同的工作人员,仓库入库前数量的检查和质量的检验也应该由不同的工作人员进行,防止徇私舞弊的情况发生。

第三,制定合理的库存定额。为了保证企业生产可以合理的顺利进行,我们需要制定企业合理的库存定额,既不能使库存过剩,又不能供不上生产。因此,我们对于库存的数量一定要有一个适合自己企业的合理标准,针对不同的材料我们要制定不同的标准。以减少资金的浪费。实际采购数量和进价必须控制在规定的限额之内。企业只有制定合理而适合自己的标准,才会使采购、生产等环节更好的控制成本。

4.3 销售环节降低产品成本

除了开发设计环节和采购环节影响我们的成本外,在销售环节我们也要制定合理的制度,来降低成本费用。如果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一味地追求数量,一旦销售情况不好,则会引起大量的库存,如果库存过多也会占用我们企业的资金。为了防止企业资金周转发生问题,我们尽量做到零库存。相应的仓储费用也会变大。对于一些特殊商品,储存的时间如果过长则会发生损坏,因此,一味地加大库存量,不但不会降低成本,反而会加大产品的成本,从而影响企业的利润,为了规避风险,企业最好实现零库存管理,从而最大限度降低库存相关管理成本。

所谓零库存并不是真正的库存为零,而是让材料在采购等几个环节中尽量的处于周转状态,也就是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之间存在紧密关联,如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存在上、下游间作业联动关系。因此,优化价值链是零库存管理的重中之重,识别企业价值链的主要活动,分析价值活动间的关联性。

5 结束语

企业从采购、生产直至加工完成的过程,是一个环环相(下转页)(上接页)扣的过程,各价值链之间的关联性存在于企业内部价值链、供应商与企业价值链、分销商及顾客与企业价值链等之中。价值链的优化目标是识别增加价值的机会。有效的进行成本费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立足市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成本费用控制,可以提高效益,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经济效益加强成本费用控制,降低成本费用是落实节能降耗减排的重要举措,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时代要求。现代企业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的情况,从本质上去经低成本费用,如目标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对相关价值链进行分析,对成本性态进行分析,进而进行本量利和盈利性分析,不断改善成本费用控制措施,总之,成本控制是一个系统而全面的工程,我们需要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最终实现我们制定的成本管理目标。我们在工作中也要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探索新的方法,以企业实际角度出发,制定更适合企业的制度,从而建立企业竞争的优势。

作者简介:

刘淑英,女,1971-10-20,汉,吉林省公主岭,中级会计师,大专,吉林省吉刚汽车贸易有限公司,研究方向管理会计实操。

上一篇:经营会计工作计划下一篇:医院会计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