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物流发展范文

2023-09-14

绿色物流发展范文第1篇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农产品绿色物流行业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对于河南省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本文用AHP-SWOT法分析其影响发展因素,提出了通过加强农产品绿色物流相关人才的培养,相关物流技术的开发,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优化相关政策法规等措施,实现中原经济的迅速发展。

关键词:AHP-SWOT;河南省;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对策

一、引言

农产品绿色物流是将绿色物流理念融入农产品物流活动中,从而更加有效地利用物流资源,加强农产品的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减少物流过程当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保证废物处置可以实现资源合理使用具有一定的安全保障,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增值空间。其目标是减少污染、减少能源消耗。河南省虽是农业大省,但生产具有季节性和区域性,而消费具有长期性和广泛性。为加强企业和相关部门对农产品绿色物流的深入研究,积极推动其迅速健康的发展,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要,提高河南省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促进河南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国对农产品绿色物流的研究大多采用定性分析如(SWOT分析方法),针对河南农业特色领域的研究多运用SWOT分析法对河南省农产品绿色物流影响因素进行评价,使用层次分析法来计算影响因素的权重,提出能够促进其迅速发展的相应措施。

二、方法描述

SWOT即态势分析,就是把与研究对象紧密相关的各类重要影响因素,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整体系统的分析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结合并加以计算分析,从中得出相关结论,而这些结论往往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本文采用AHP-SWOT组合的分析方法,就是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加强事物间的整体性和联系性。研究思路:(1)根据影响河南省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情况,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2)根据SWOT组要素建立AHP层次构架;(3)使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并进行总排序;(4)结合计算结果,选择合适的发展策略。

三、基于AHP模型的河南省农产品绿色物流SWOT分析

1.设计层次数据评价模型

本文运用AHP-SWOT评价法将河南省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作为准则层,把相对应的影响因素作为决策层,构建河南省农产品绿色物流的数据层次评价结构模型,如下表所示。

2.构造判断矩阵

3.一致性检验及排序

用最大特征根法对各个组进行层次单排序,接着进行层次总排序,计算最终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区位交通优势(S1)和农产品绿色物流技术比较落后(W2)分别是河南省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处于优势地位组的频率是0.3151,处于劣势地位组的频率是0.0391;国家及地区政策的扶持(O2)和农产品自身特质的绿色威胁(T1)分别是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所需面对的机遇和威胁,他们的频率分别是0.1533和0.0315,根据以上分析结果来设计河南省农产品绿色物流的S1W2O2T1策略四边形,具体见下图。

根据上图策略四边形S1W2O2T1,能求出其在每个象限中的三角形面积。S△S1AO2=0.0241,S△S1AW2=0.0062,S△T1AW2=0.0006,S△T1AO2=0.0024由此得出,S△S1AO2>S△S1AW2>S△T1AO2>S△T1AW2,根据SWOT评价结果能确定出增长型经营策略(SO)、多元化经营策略(ST)、扭转型经营策略(WO)及防御型经营策略(WT)的四种不同的经营组合策略,S△S1AO2最大,因此河南省农产品绿色物流存在着明显的机遇和优势,应选择增长型经营策略(SO)。

四、河南省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对策

1.加强相关物流人才的培养,注重物流技术的开发

充分吸收采纳国内外先进的物流发展模式和系统的技术管理经验,形成适合发展需要的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培养更多的相关技术人才,及早缩小与发达国家及区域的差距。根据对相关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需要,在物流企业以及设有物流相关专业的学府和科研机构,制定合理的物流人才与技术的培养计划,从而提高技术及人才的水準;充分调动企业、高校和国家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促进实用型物流技术与人才的发展和应用。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对农产品绿色物流价值的认识

我国农产品绿色物流研究发展较晚,相关研究发展比较落后,大多企业和农户对其发展涵义理解不充分,物流技术落后、相关政策和制度法规与实际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发展要求有一定差距等一系列严峻形势。重视农产品绿色物流产业的发展,利于促进全省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首先应改变人们的传统物流观念,积极引导树立绿色物流观念;同时充分利用各种媒介、通信、网络等工具,大力向相关企业和农户宣传、普及绿色物流知识;为河南省农产品绿色物流提供健康有利的发展环境。

3.利用自身经济与产业优势

充分发挥河南省交通区位优势、经济发展优势以及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政策优势,提倡绿色农产品的种植,增加绿色农产品的种类,提高种植机械化水平,改用省时省力的机械操作。在节约人力的同时,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为河南省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

4.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优化相关法规政策

国家及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对农产品绿色物流相关政策做出进一步的完善和修改,规范行业标准,制定一系列与此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引导企业和农民开展农产品绿色物流活动,并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与农产品绿色物流有效地融入到物流经济发展中,做到环境与经济的共同发展。通过出台对绿色物流相关的补贴政策,鼓励和刺激绿色物流企业的发展,对绿色环保行为实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及农户的绿色经营行为,从而支撑河南省农产品绿色物流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金诺,郑玉卿.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4).

[2]邓永胜,段丽梅.基于AHP-SWOT法的云南智能物流发展分析[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2018.

[3]马正奇,王稼才,朱颖,丁晓杉,刘林.合肥市发展绿色物流的 AHP-SWOT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2016.

[4]张灵祥.基于AHP-SWOT分析法的农产品物流战略选择——以河南省为例[J].昆明理工大学,2017.

[5]邰晓红,李洪萱.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辽宁省绿色物流SWOT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6(01):252-256.

作者简介:谢佳佳,管理学学士,信阳农林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

绿色物流发展范文第2篇

1 绿色物流的涵义

绿色一般来讲是指:节能、环保, 《物流术语》中对绿色物流给出了明确的定义“绿色物流即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 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 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绿色物流不仅是一种经济学理论, 它更是一种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生态伦理学理论。

2 发展我国绿色物流的策略

发展绿色物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需要物流行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从运作理念、发展政策、基础设施、系统建设等方面入手, 寻求转变。

2.1 树立绿色物流全新运作理念

要发展绿色物流, 首先必须树立起绿色物流的全新运作理念。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对环境保护重要性, 紧迫性的宣传, 增强企业、民众的环保危机意识和他们对绿色、低碳的重要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鼓励工商企业改变原有的企业内部独立物流运营模式, 积极采用物流外包, 开展第三方物理, 整合物流资源, 统一物流设施, 以此来节约物流资源, 提高物流资源的使用率。物流企业要改变原来的“还钱环保, 消费环保”的观念, 将绿色环保的理念与资源节约理念相结合, 将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相结合, 以资源整合促进资源节约, 以资源整合促进绿色环保, 将资源节约、减废减排作为企业长期且重要的任务来抓。

2.2 制定绿色物流规范发展政策

现代绿色物流综合性强;涉及工种繁多, 涵盖了:运输、仓储、装卸、货代、联运、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环保等;关联部门繁多, 包括:交通部、铁道部、民航总局、商务部、信息产业部、海关、环保、工商、税务等;这样的运营环境往往容易导致相关政策规定不统一, 各部门有各部门的相关政策, 执行起来容易混淆, 更有甚者, 两部门或多部门之间的政策发生冲突, 使得物流企业无所适从。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我们应该将个关联部门的政策规定进行协调, 最好是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 统一对物流行业进行管理。这样既可以方便政府职能部门对物流行业的管理, 也使得物流企业有一个明确的主管部门, 方便其了解最新政策法规和最新的行业动向。

同时, 要使绿色物流健康发展, 就必须要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 以此来完成对物流行业的规范、监督、激励、管理。例如:立法要对绿色物流中的排污量、资源使用量做一个明确的规范;对职能管理部门的管理监督权限进行明确规定;对物流企业绿色补贴、贷款优惠等的达标要求进行明确规定。

2.3 加快绿色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要想实现绿色物流, 完善的基层设施是有效的保障。这就要求我们, 首先, 要合理利用, 改建原有的基础设施, 通过科学有效的整合, 将原有基层设施的规模、布局、功能有机整合, 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率;其次, 要加快新的基层设施建设, 在新基层建设中, 我们要站在战略高度, 对整个物流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统筹管理、合理分配, 杜绝重复建设、防止无用建设, 以求在基层设施的建设上就能凸显绿色物流的特点, 节约资源;再次, 要加大物流便利设施的建设, 主要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交通设施不仅仅可以便利物流, 更是地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命脉, 因此, 政府需要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人力物力投入, 扩大物流企业的经营渠道, 刺激企业做大做强;最后, 加强各种交通网络和各种交通运输衔接基层设施的建设, 增强物流企业货物运输的灵活性, 从节约、环保上也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节约、环保途径。

2.4 促进绿色物流的信息化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信息化建设成为各行各业的工作重点, 信息化是绿色物流的重要基层, 因此, 促进绿色物流的信息化发展势在必行。首先, 政府需要引导企业, 鼓励企业积极采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 从技术层面上全面提升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其次, 政府应花大力气支持建设一个物流信息平台, 将物流企业间的非商业机密信息进行资源共享, 构建一个全国性或区域性的物流网络, 同时, 在平台中将物流相关部门的资源进行共享, 方便物流企业及时了解情况, 并对工作进行调整, 例如:与气象部门进行信息共享, 可以使物流企业及时了解各地天气, 及时调整运输路线, 与交通部门进行信息共享, 可以让物流企业及时了解各地路况, 及时调整运输路线。

3 结语

绿色物流属于新生事物, 同时也是物流行业相应国家低碳、环保号召的产物, 在今后的工作中, 政府部门还需要加大对绿色物流科学研究上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 同时企业也还需要在如何培养适应绿色物流形式的新兴人才上下功夫。

摘要:在过去的一两百年时间内, 人类的科技迅速发展, 经济逐步腾飞, 而这些成就却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个大问题——环境问题。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各行各业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绿色、低碳行动”。本文以物流行业为例, 浅谈绿色物流理论及其发展。

关键词:绿色物流,理论,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 杨国川.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0, 2.

绿色物流发展范文第3篇

摘要: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物质流通领域的绿色化,绿色物流是现代物流的主要发展趋势,它突破了以往非绿色物流对环境与资源的负面影响,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从而能够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在绿色物流系统构成中,发挥主要功能的要素包括集约资源、绿色仓储、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绿色装卸、绿色信息搜集和管理、废弃物回收等,正是这些要素与绿色物流的行为主体——政府、公众和企业相结合,形成绿色物流系统的运行模式。从我国现阶段来看,绿色物流发展仍然较为滞后,存在许多问题,因此需要整合多方资源,从绿色物流行为主体角度,采取措施来发展我国绿色物流系统。

关键词:循环经济;绿色物流;行为主体;运行模式

尽管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但“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已造成日益严重的资源短缺与环境恶化,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障碍。为了打破中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之局,党和政府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目标。

一、绿色物流——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

循环经济是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规律,通过清洁生产技术、废物回收技术,使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废弃物排放量最小化,将经济系统和谐地融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循环过程中,从而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循环经济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物质流通领域的绿色化,也即绿色物流的发展。

(一)绿色物流的内涵

绿色物流是指以顾客满意和社会发展为目标,连接绿色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克服空间和时间阻碍,实现高效、快速的绿色商品和服务流动的绿色经济管理活动过程。它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绿色物流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它以绿色产品为载体,既包括企业的绿色物流活动,又包括社会对绿色物流活动的管理、规范和控制。绿色物流又可分为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正向物流是指物料流从生产企业向消费者流动的物流,绿色供应物流、绿色生产物流和绿色销售物流都属于正向物流;而物料流从消费者向生产企业流动的物流称为逆向物流,它包括废旧商品的循环流通和废弃物的处理、流通和管理,回收和废弃物流就是逆向物流。

绿色物流是现代物流的主要发展趋势,它不同于一般的物流活动。一般的物流活动主要是为了实现物流企业的盈利、满足顾客需求、扩大市场占有率等经济目标,而绿色物流除了追求上述经济利益目标之外,还追求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这一既具经济利益又具有环境效益的长远目标。

(二)非绿色物流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局限

物流理念被引入产业界后,其内涵一直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扩充,短短十几年间,物流由最初概念的形成,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全球迅速成长为具有无限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新型服务产业。但是物流技术相对发达但尚未实现绿色化的非绿色物流活动,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一定的局限性。

非绿色物流存在单向性问题,体现在只关注从资源起始地到产品消费地的物流活动,不关注产品被消费以后废弃物的物流活动;只关注带来经济价值增值的物流活动,而忽略这种活动可能对资源与环境造成的影响。这一特性在现代物流的发展过程中几乎没有本质的改变,无论是企业内部物流资源的整合,还是企业网络间物流资源的整合,都采取这种只关注正向物流(forward Logistics)的态度,倡导从资源开发到产品消费这一全过程中涉及的所有企业进行系统化的协调处理,以最高的整体经济效率与效益为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服务以及信息。而忽略其相关行为对环境的“外部负效应”,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将大大消耗社会有限资源,进而影响生态环境。表现在物流活动中的如流通加工、储存、运输、装卸、包装、配送等一些基本环节,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环境造成危害。比如,运输中的能耗和环境污染,配送中的拥堵,储存、装卸中的废弃物产生,流通加工、包装中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等。

非绿色物流的负面影响已经威胁到我们的日常生活。要矫正这种负效应,需要我们换一个视角来看待现代物流活动,把现代物流放到生态大系统中去考虑,这时,现代物流不仅是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也是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桥”,即发展成为绿色物流,这样才能实现物流与循环经济发展的耦合。

(三)绿色物流对循环经济的推进

利用循环经济理念对绿色物流加以深刻理解,可将绿色物流概念提升:物流中没有废物概念,只有资源概念,各环节实现充分的资源共享,转变污染负效益为资源正效益。绿色物流的发展对循环经济的实现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1.绿色物流是绿色经济循环系统的基本纽带。绿色物流使资源、绿色产品、绿色消费共同构成了一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经济循环系统(如图1)。

绿色物流以绿色产品为载体,要求物流对象、物流装备本身绿色环保。绿色设计与制造是综合考虑优化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的设计制造系统,使工业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影响最小,不损害人体健康,资源的利用效率最高。绿色消费是指人们不再以大量消耗资源、能源求得生活上的舒适,而是在求得舒适的基础上,考虑环境问题以及尽可能节约资源和能源,即人们的消费心理和销售行为向崇尚自然、追求健康转变,从而在整个社会带来绿色消费潮。

绿色物流和绿色设计与制造、绿色消费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绿色设计与制造是实现绿色物流和绿色消费的前提,绿色物流可以通过流通等相关途径对生产的反作用来促进绿色设计与制造,通过绿色物流管理等来满足和促进绿色消费。从图1中可以看出,绿色物流是联系资源与产品、产品与消费的纽带,正因为绿色物流的存在才得以构成循环经济。绿色物流是循环经济在物流业的表现,在循环经济中的地位不可替代,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工具。

2.绿色物流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物质流是所有生产、工业运行的本质。物质流和能量流是工业体系的基础。实现物质和能量的高效利用以及物质的闭路循环,对现存企业的能量流、物质流以及信息流等进行重新集成。企业间建立良好的绿色物质流动和循环利用,是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是现代化企业的本质特征。在企业内部主要表现为生产物流的合理化;在企业间表现为购销物流和供应链的合理配置管理,这也正是绿色物流的重要研究内容。

在实际运作中,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物质流的良性循环,资源的减量化与减少废物排放与污染环境,在降低废弃物流比例的同时尽量提高逆向物流的比例;能量流的高效流动,提高能源的转化效率,减少排放到环境中的废能,尽量减少物质的运输、装卸搬运等活动。上述这些要求和措施实施的重要保证是绿色物流。循环经济强调的是流通和资源的循环利用,而绿色物流则充当这一主角。伴随循环经济的整个过程。绿色物流过程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循环经济的有效运行。

3.绿色物流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无论是企业内部的生产活动,还是企业间的物能交换,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都不能脱离物流。绿色物流是对物流的进一步提升,其考虑环境、资源等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如果只讲究物流而不考虑绿色因素,那么国民经济将随时有崩溃的危机。要进一步提升循环经济,必须进一步研究和大力发展绿色物流,特别应强调对物流的效率问题和逆向物流等关键问题的研究,这对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将促进绿色物流理论的深化和绿色物流的进一步发展。

二、绿色物流系统要素构成及行为模式

(一)绿色物流系统要素构成

绿色物流系统构成中,发挥主要功能的要素包括集约资源、绿色仓储、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绿色装卸、绿色信息搜集和管理、废弃回收等。

1.集约资源。这是绿色物流最本质的内容,也是发展物流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即通过整合现有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企业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

2.绿色仓储。绿色仓储要求仓库布局合理,以节约运输成本。布局过于密集,会增加运输的次数,从而增加资源消耗;布局过于松散,则会降低运输的效率,增加空载率。仓库建设前还应当进行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充分考虑仓库建设对所在地的环境影响。

3.绿色运输。绿色运输首先对货运网点、配送中心的设置做合理布局与规划。通过缩短路线和降低空载率,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绿色运输的另一个要求是改进内燃机技术和使用清洁燃料,以提高能效。绿色运输还应当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泄漏问题,以免对局部地区造成严重的环境危害。

4.绿色包装。采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包装,其特点是节省材料和能源,易于回收利用和再循环。包装材料可自行降解且降解周期短,对人体和生物系统无毒无害,包装产品在其生命周期全过程中均不产生环境污染。

5.绿色流通加工。流通加工指在流通过程中继续对流通中商品进行生产性加工,以使其成为更加适合消费者需求的最终产品。物流中的加工虽然简单,但亦应遵循绿色原则。绿色流通加工的途径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方面变分散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是集中处理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污染。

6.绿色装卸。在装卸过程中进行正当装卸,避免商品的损坏,从而避免资源浪费以及废弃物对环境造成污染。另外,绿色装卸还要求消除无效搬运,提高搬运的灵活性,合理利用现代化机械,保持物流的均衡顺畅。

7.绿色信息搜集和管理。物流不仅是商品空间的转移,也包括相关信息的搜集、整理、储存和利用。绿色物流要求对绿色物流系统的相关信息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收集、处理,并及时运用到物流管理中去,促进物流的进一步绿色化。而且,物流信息的搜集、整理、储存过程也应是绿色的。

8.废弃回收。由于废弃物的大量产生严重地影响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必须有效地组织废弃回收物流,使得废弃物得以重新进入生产和生活循环或得到妥善处理。

(二)绿色物流的行为主体及运行模式

绿色物流作为新的物流形式,从强调物流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贡献,转向强调物流及物流决策对企业和社会的全面影响,因而引起公众和政府的关注,也是企业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政府、企业以及代表社会的广大公众构成了绿色物流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行为主体,它们是绿色物流战略实施和发展的推动力量。

1.公众的绿色消费理念是绿色物流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清洁的环境给公众带来的是新鲜的空气、洁净的水质、畅通的交通、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公众的环境意识及其相应的行为对绿色物流战略的实施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关心环境污染问题、具有环境危机感的公众往往会采取积极的措施,避免造成更多的污染,例参与生态购买和生态消费活动、崇尚“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有三层含义:一是人类的消费活动无害于环境,即“无污染消费”,选择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从资源学的意义来讲,人类的消费活动应做到对自然资源的“适度”和综合利用,即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速率、按照资源的多重使用属性做到“重复使用、多次利用”,节约资源;三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回收和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

坚持绿色消费方式的公众更愿意购买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产品或服务。据统计,在欧盟,目前70%的公众认为,公司的环境声誉会影响他们对该公司产品或服务的购买。可以说,正是公众的绿色消费观念,促使企业积极主动地提供绿色产品、绿色包装和绿色服务。对于物流企业来说,物流系统的绿色化将为企业赢得良好的环境声誉,从而得到广大公众的认可,赢得更多的客户。另外,公众对某种非环保行为的强烈抗议也会促使政府采取相应的法规措施,从而限制企业的环境污染行为。例如,公众对废弃物填埋处理和焚烧处置的强烈抵制,促使了许多国家制订包装废弃物回收法、电子产品回收法等,也是促使企业实施绿色物流战略、实施逆向物流计划的主要原因之一。

2.企业是绿色化物流的基本施行者。企业是实施绿色物流的基本主体。当企业意识到消费者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并意识到企业的环境战略将为企业带来新的市场机会,通过关注环境来促进产品销量或业务量的增长已是大势所趋。在物流市场中,最大的需求来自工商企业,物流的提供方也是生产企业自身或第三方物流企业,所以,企业物流是全社会物流系统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物流的绿色化是企业环境战略的重要组成,它不仅能改善企业本身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而且还能推动企业产品所在的供应链的绿色化,进而推动全社会物流系统的绿色化。因此,企业是绿色物流的直接实施者,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核心的行为主体;没有工商企业的行动,一切环境保护计划都将无法实现。

3.政府必要的服务和环境监管是绿色物流发展的保障。绿色物流系统的正常运转需要政府部门提供必要的服务和监管,包括金融、财政、保险、监管、计量、教育等政府职能的发挥。如政府可通过立法和制定行政法规,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要求制度化。可利用财税手段,对道路资源、不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包装材料的使用等收取附加费,对噪声污染、废气污染行为加以惩罚和限制,对包装废弃物、产品废弃物的处置进行严格的限制等;以基金或补贴的形式,对物流过程中的节约资源、降低污染的行为予以鼓励和资助;利用产业政策,直接限制资源浪费型和环境污染型的产业发展;政府通过开展绿色物流的宣传教育,对物流中的经济主体——工商企业、物流企业以及末端消费者,大力宣传绿色物流的内涵和意义,可强化绿色物流意识。可以说,政府职能的发挥是企业实施绿色物流战略的外部驱动力,是绿色物流发展的保障。

根据以上绿色物流行为主体,我们构建出绿色物流系统的行为模式,如图2:

三、我国发展绿色物流、促进循环经济的策略

当前,我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又面临着相当严峻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和困难。为此国家提出发展循环经济战略。在国家总体战略的指导下,各级地方政府纷纷提出实施绿色工程的具体方案,促进企业对有关绿色管理策略的实施。如北京市就提出,首都的可持续发展仅仅强调清洁生产、适度消费是远远不够的,由绿色商流和绿色物流构成的绿色流通应该成为北京市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些城市也在国际化城市目标中引入了绿色物流的概念。但是,从我国现阶段的实践看,绿色物流的服务水平和研究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缺乏对资源环境的价值分析和成本估算,对于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的代价尚未以成本的形式引入到企业的成本核算体系中,实施绿色物流还未成为大多数企业的主动选择,绿色物流的发展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重视。

我国绿色物流系统的发展离不开物流行为主体作用的发挥。

(一)政府要发挥积极引导和有效监管职能

政府职能的有效发挥,能为绿色物流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尤其在物流绿色化的起步阶段,政府更应高度重视,大力扶持。应控制物流活动中的污染发生源,如收取车辆排污费、积极发展清洁燃料货车,提倡铁路、水路运输,改善运输组合方式等等;限制交通量,通过政府引导作用,促进企业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发展共同配送,统筹建立现代化的物流中心,最终通过有限的交通量来提高物流效率;通过道路与铁路的立体交叉发展,建立都市中心环状道路,制定道路停车规则以及实现交通管制系统的现代化等措施;制订相关法律,通过制订相关法律对资源开采、新材料的使用、排放废弃物以及废弃物的回收进行规范;制定如制定运输车辆的废气排放标准、噪声标准,车速标准、安全标准、设备规格、规定设备、使用的燃料标准,实现装卸工具的标准化和包装尺寸的标准化;采取财政、金融手段,对实施绿色物流的企业给以必要的支持和鼓励。

(二)企业应构建一种自律型的绿色物流管理体系和流程

绿色物流实施的基本主体是企业,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包括物流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达到营运的绿色化,要把环保渗透到企业的整体职能及其他职能中,且作为管理的职责之一。应改变运输方式,尽量实施联合一贯制运输(联合一贯制运输是指吸取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各种运输方式的长处,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多环、多区段、多运输工具相衔接的一种运输方式);物流企业应该改造现有的仓储设施,优化存储条件,制定科学存储规划及保管程序,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商品的品质,减少耗损,抑制商品品质变化和有害废弃物的排放或泄露;采用适度包装、可循环包装,开发新型包装材料;开展绿色流通加工,改消费品分散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加快绿色物流的科学技术改造,通过第三方物流的建立和对物流流程环节以及各设施器械的技术创新、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的能耗和货损,增强环保能力;开展共同配送,共同配送是以城市一定区域内的配送需求为对象,人为地进行有目的、集约化的配送方式,它是由同一行业或同一区域的中小企业协同进行配送,统一集货、统一送货,可以明显地减少货流,有效地消除交错运输,缓解交通拥挤状况,还可以提高市内货物运输效率,减少空载率,有利于提高配送服务水平,使企业库存水平大大降低,降低物流成本。

(三)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开展绿色消费行动

绿色消费理念和行动的进行能刺激企业的绿色经营行动,促进物流绿色化发展。应积极倡导公众绿色消费;选择绿色产品(绿色产品指产品及其包装在全生命周期都对环境无害,产品废弃后能回收、再循环);支持回收活动和支持再生资源产品。

参考文献:

[1]王长琼.绿色物流的产生背景及发展对策初探[J].物流技术,2002,117(7):39-40.

[2]汪应洛,王能民,孙林岩.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理[J].中国工程科学,2003,5(11):82-87.

[3]李可媛.绿色物流的内涵及其发展策略探析[J].物流科技.2005,28(11):53-54.

[4]李文静.国外绿色物流的发展与实践[J].物流技术,2005,152(9):194-195.

(责任编辑郑英龙)

绿色物流发展范文第4篇

绿色物流发展范文第5篇

1 物流概念历史演变的回顾

物流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叶的美国,在这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内,物流的概念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1物流概念的孕育和萌芽阶段(20世纪初至5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主要有两种代表性的提法:一是美国市场营销学者阿奇•萧(Arch W. Shaw)于1915年从市场分销的角度提出“Physical Distribution”的物流概念。二是美国少校琼西•贝克(Chauncey B. Baker)于1905年从军事后勤的角度提出Logistics的物流概念。

前者是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定义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直译为“实体分配”或“分销物流”。它实际上就是指把企业的产品怎么样分送到客户手中的活动。而后者“Logistics”是后勤的意思,主要是指物资的供应保障、运输储存等。因此,这个阶段可以说是市场营销学和军事后勤孕育了物流学。

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最早对物流进行了定义:“物流(PD)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与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活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及其盟军在战时供应中,提出了后勤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的概念,并将战时物资生产、采购、运输、配给等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布置和全面管理,以求战略物资补给的费用更低、速度更快、服务更好。物流理念在军事后勤中的运用为物流概念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1.2分销物流学(Physical Distribution)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分销物流学(PD)的概念占据了统治地位,并且从美国走向了全世界,成为世界各国一致公认的比较统一的物流概念。50年代中期,美国的PD概念传到了日本并得到了承认和发扬光大,以后又逐渐传到了欧洲、北美,70年代末传到中国。

分销物流学的理念强调把物流看成是运输、储存、包装、装卸、加工(包括生产加工和流通加工)以及物流信息等各种物流活动的总和,主要研究这些物流活动在分销领域的优化问题。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物流理论异军突起,如五六十年代日本丰田公司创造了准时化生产技术(Just In Time,JIT)和看板技术以及设施规划与工厂设计技术等,这些理论和技术的强劲发展,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分销物流的概念显然不能包含它们,这使原来只关注分销物流的人们自然想到,仅使用分销物流(PD)的概念已经不太适宜了。特别是到了80年代中期,随着物流活动的进一步集成化、一体化和信息化,改换物流概念的想法就更加强烈了,于是物流概念的发展进入了下一个阶段。

1.3现代物流学(Logistics)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这一阶段物流概念的发展应该提到美国最具权威的物流管理协会(The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CLM),其前身是成立于1963年的全美实物分配管理协会(The 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NCPDM)。1985年,该协会给出的定义中正式将“PD”改为“Logistics”,中文翻译为区别两个概念的前后演变,将前者译为“传统物流”,而将后者译为“现代物流”。更名后的CLM给物流下了一个至今仍被普遍接受并堪称经典的定义:“物流是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的,以高效和经济的手段来组织原料、在制品、制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产出地到消费地的流动和储存而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这一概念充分体现了现代物流的思想和理念。

1991年,CLM在修订的物流定义中把物流管理的理念从生产制造部门扩大到服务部门。2001年,CLM为适应企业物流运作向供应链管理一体化方向发展的变化,在再次修订后的定义是中明确指出“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从而给物流确定了一个明确而合理的位置,指出物流管理必须从供应链的角度进行,物流系统从属于供应链系统。2005年1月CLM又正式更名为“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Counci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CSCMP)。这次协会的更名体现了物流向供应链管理概念的转化,也标志着现代物流全面进入供应链时代的开始。这些变化充分体现了现代物流的核心价值,反映了美国物流界对物流认识的深入以及物流内含和外延的变化。

((这里需指出的是,这一阶段的物流概念Logistics虽然和第一阶段军事后勤学上的物流概念Logistics字面相同,但是意义已经不完全相同了,后者主要是指军队物资供应调度上的物流问题,而前者则是在各个专业物流全面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基于企业供、产、销等全范围、全方位物流问题,无论是广度、深度以及涵盖的领域、档次都有不可比拟的差别,它是一种适应新时期所有企业(包括军队、学校、事业单位)的集成化、信息化、一体化、协调化的物流学概念。))

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涵义

传统物流是物品的储存、运输及其附属业务而形成的物流活动模式。由于通讯及信息技术的落后。物流作业间信息难以共享和沟通,物流运作只有一系列独立的功能性作业,比如运输、储存、装卸、搬运等,且主要应用于流通领域

现代物流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整合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逆向物流、客户服务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而形成的综合性物流活动模式。其实质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和物流技术对传统物流流程进行变革、控制和创新。物流范围从流通领域扩展到企业生产的全过程,即供应、加工、组装、销售及逆向物流,实行一体化物流管理,进而随着EDI、INTERNET和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以及基于此的物流、信息网络的发展,扩大到供应链管理范围

3 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比较分析

下面从物流功能、运作理念、价值实现和管理模式四个角度对现代物流和传统物流做一比较分析。

3.1 从物流功能上看,传统物流的主要功能是运输和仓储,而现代物流则包括了除运输、仓储之外的物流配送、物流信息技术处理和物流服务等诸多功能,同时强调功能的集成。物流功能的集成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本质区别之一。

3.2 从运作理念上看,传统物流理念是以企业的生产制造过程即产品生产为价值取向的,企业在向市场提供服务时,主要着眼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并以自身的成本核算为服务价值取向,从而造成了比较淡薄的服务意识。服务意识的缺乏主要表现在服务的被动性、波动性、短期性难以达到服务增值的目的。现代物流理念则是以企业的客户服务为价值中心取向,因而更加强调了物流运作的客户服务导向性。现代企业物流服务由传统的单项发展到综合,由一般化发展到个性化。

3.3 从价值实现上看,传统物流主要通过商流与物流的统一来实现物的使用价值的转换,从而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价值实现的方式和途径比较单一。现代物流强调以满足消费者和市场需求为目标,以第三方物流为基础,联合供应商和销售商,把战略、市场、研发、采购、生产、销售、运输、配送和服务等各个环节的活动有机整合在一起,通过“商”、“物”分离,降低物流成本,优化物流资源配置,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提供特色和专业物流服务等来实现物流价值的增值,其价值实现的方式和途径灵活多样。

3.4 从管理模式上看,传统物流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物流管理意识,物流各要素相互之间独立发展,基础设施和管理机构“条块分割”现象严重,强调单项的物流管理,不能控制物流链,而且商流与物流网合一,以第

一、第二方物流为主等。在物流成本管理上,不是以降低物流总成本为目标,而是分别停留在降低运输成本和保管成本等个别环节上,结果只能是物流总成本的上升。现代物流的管理强调建立横向产业关联或系统集成的新机制,超越现有的组织界限由企业内部延伸到企业外部而注重外部关系,将供应商、分销商以及用户等纳入物流管理的范围,并建立和发展具有网络组织特点的物流联盟,实现最终消费者和最始供应商之间的物流与信息流的整合。

传统物流只提供一些标准服务,比如保管、库存控制、装卸、搬运、运输等,而现代物流能提供一些增值服务和个性化服务,比如货物追踪、自动订货、渠道设计、优化配送中心和物流中心、单品管理、条码技术和信息技术提高物流效率、为客户进行市场调查与预测、物流咨询与培训、物流系统设计、物流方案规划与选择等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的关键就是因为它作为一个崭新的行业从原来的工业生产和商业销售领域中独立出来,并赋予了物流以新的内涵和外延,并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4 现代物流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现代物流是运用现代物流原理、技术和管理方法所形成的一个完整体系,它是在传统物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融入了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以及供应链管理的思想,使得现代物流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现代物流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将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4.1 物流合理化

现代物流理念特别注重合理化运作。物流合理化是通过优化管理,推动物流构成要素及其经营活动和谐一致、快速便捷,从而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物流过程。主要包括物流作业合理化、物流结构合理化和物流体制合理化。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物流合理化对于降低物

流费用、减少产品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加快资金周转;压缩库存、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改善、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4.2 物流系统化

现代物流的理念强调不再孤立地看待参与物流的各个环节,而是从系统的角度综合考虑物流的各项功能——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等。物流系统作为一个涵盖范围广泛的开发系统,其有效运行,是通过具有独特功能的、相互关联的各个子系统有效运作和密切协调来实现的。

4.3 物流专业化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物流行业也不例外。现代物流思想强调,物流专业化就是要在整个物流供应链中,结合自我的优势和特点,确定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不要面面俱到,要树立做专、做精、做大、做强的观念,形成自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达到在物流供应链上他人不可取代的一个环节和链条。物流专业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企业中,物流管理部门作为企业一个专业部门独立地存在着并承担专门的职能,随着企业的发展和企业内部物流需求的增加,企业内部的物流部门从企业中游离出去成为社会化的专业化的物流企业;二是在社会经济领域中,出现了专业化的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着各种不同的物流服务,并进一步演变成为服务专业化的物流企业。无论是哪一方面,现代物流都提倡“用专业的心,做专业的事”的理念

4.4 物流信息化

随着因特网和电子商务的日益普及和发展,以现代电子网络为平台的信息流,极大地加快了物流信息的传递速度,使货物运输环节、运输方式科学化和最佳化,有效地减少了流动资金的占压,加速了资金周转,为客户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物流信息化主要表现在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物流信息自身的商品化等。

4.5 物流标准化

没有物流的标准化就没有物流的现代化。物流标准化就是以物流作为标准目标系统,按照物流业的复合产业特征,充分考虑既有相关行业标准的现状,加强行业标准间的衔接和协调,对物流设施和工程、物流机械和器具、物流工作和服务等物流活动规定统一的标准,并实施该标准的过程。物流标准化主要包括:物流用语和物流计量的标准化、物流数据传输和交换的标准化、物流作业的标准化、物流服务的标准化。物流标准化是物流管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物流合理化的重要内容。物流标准化涉及面较为广泛,具有很强的国际性,对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4.6 物流绿色化

随着环境资源恶化程度的加深,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越大,人们对环境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因此,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即需要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这种物流管理系统建立在维护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改变原来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

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与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即向绿色物流(Environmental Logistics)转变。绿色物流主要指两方面的内容:即商品流通过程的绿色化和废弃物的物流过程的绿色化。因此,实现物流绿色化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对物流系统污染进行控制,在物流系统和物流活动的规划与决策中尽量采用对环境污染小的方案;二是要建立工业和生活废料处理的物流系统。物流绿色化强调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同时,绿色物流的理念着眼于物流发展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

4.7 物流全球化

物流全球化是以满足全球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组织货物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也就是发生在全球范围内的物流。具体而言就是在全球范围内,把商品的采购、运输、仓储、加工、整理、配送、销售和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选择最佳的方式与路径,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保质、保量、适时地将货物从某国的供方运到另一国的需方,为消费者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物流全球化的实质是按国际分工协作的原则,依照国际惯例,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实现货物全球流动与交换,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优化配置,它代表现代物流发展的更高阶段。

1、传统物流只提供简单的位移,现代物流则提供增值服务

2、传统物流是被动服务,现代物流是主动服务

3、传统物流实行人工控制,现代物流实施信息管理

4、传统物流无统一服务标准,现代物流实施标准化服务

5、传统物流侧重点到点或线到线服务,现代物流构建全球服务网络

6、传统物流是单一环节的管理,现代物流是整体系统化的管理。

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在物流技术上的比较

(1)物流硬技术材料技术:最新集装材料、包装材料的使用;

机械技术: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装卸机械、包装机械、运输机械等的使用:

设施:现代化的配送中心、物流中心、自动立方体仓库的使用及吞吐能力强大、功能先进、物流作业效率较高的车站、港口、码头、机场的使用。

(2)物流软技术物流系统规划技术;配送路线优化及物流设施选址技术;配装技术;库存控制模型等;限于成本计算的ABC计算方法等

现代物流管理与传统物流管理在管理方法方面有显著差别,

体现在:制造资源计划(MRPII)、配送资源计划(DRPⅡ)、物流资源计划(LRP)、企业资源计划(ERP)、快速反应(QR)、有效客户反应(ECR)、连续库存补充计划(CRP)、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等

从现代物流的特征来看,现代物流比传统物流更具有:

1、反应快速化物流服务提供者对上游、下游的物流、配送需求的反应速度越来越快,前置时间越来越短,配送间隔越来越短,物流配送速度越来越快,商品周转次数越来越多。

2、功能集成化现代物流着重于将物流与供应链的其他环节进行集成,包括∶物流渠道与商流渠道的集成、物流渠道之间的集成、物流功能的集成、物流环节与制造环节的集成等。

3、服务系列化除了传统的储存、运输、包装、流通加工等服务外,现代物流服务在外延上向上扩展至市场调查与预测、采购及订单处理,向下延伸至配送、物流咨询、物流方案的选择与规划、库存控制策略建议、货款回收与结算、教育培训等增值服务;在内涵上则提高了以上服务对决策的支持作用。

4、作业规范化现代物流强调功能、作业流程、作业、动作的标准化与程式化,使复杂的作业变成简单的易于推广与考核的动作。

5、物流目标系统化现代物流从系统的角度统筹规划一个公司整体的各种物流活动,处理好物流活动与商流活动及公司目标之间、物流活动与物流活动之间的关系,不求单个活动的最优化,但求整体活动的最优化。

6、手段现代化现代物流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与管理为销售提供服务,生产、流通、销售规模越标准的现代物流企业和第三方物流大范围越广,物流技术、设备及管理越现代化。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等得到普遍应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物流系统运用了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卫星通讯、射频识别装置(RF)、机器人,实现了自动化、机械化、无纸化和智能化。

7、组织网络化为了保证对产品促销提供快速、全方位的物流支持,现代物流需要有完善、健全的物流网络体系,网络上点与点之间的物流活动保持系统性、一致性,这样可以保证整个物流网络有最优的库存总水平及库存分布,运输与配送快速、机动,既能铺开又能收拢。分散的物流单体只有形成网络才能满足现代生产与流通的需要。

8、物流经营市场化现代物流的具体经营采用市场机制,无论是企业自己组织物流,还是委托社会化物流企业承担物流任务,都以“服务-成本”的最佳配合为总目标。

上一篇:现代物流下一篇:私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