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教案范文

2023-06-29

范进中举教案范文第1篇

者吴敬梓独具匠心的讽刺艺术。作者巧妙地运用嘻笑怒骂的讽刺手法,对范进及

其周围的各色人物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和嘲笑,表达了作家对封建科举制度及在这

个制度奴役下的世人的强烈憎恶之情。作家运用揭示人物言行矛盾的方法进行讽

刺,在作品中,作家让讽刺对象处于自我矛盾、自我嘲弄的境地,使其出丑,现露

原形。比如,写胡屠户,就让他自己打自己的耳光,以暴露其肮脏的灵魂,其讽刺

之深、艺术成就之高,值得细细品读。

关键词:范进、中举、讽刺艺术、“慼而能谐,婉而能讽”。

中国很少真正的讽刺小说。如果说,现代讽刺幽默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创,在

老舍、张天翼、沙汀手中得到发展并初步成熟,到了钱钟书《围城》一书里日臻

完善。那么,请将讽刺小说的历史再往前推,你会发现《儒林外史》当数我国古

典小说讽刺艺术的高峰。作者吴敬梓本人曾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之苦。因此,

在《儒林外史》中,他运用犀利的笔法,通过对人物外形的勾勒、对比、细节描

写等,运用炉火纯青的讽刺艺术无情的抨击了明清时期僵化、腐朽的科举制度。

《范进中举》节选《儒林外史》第三回,是全书最精彩的片断之一。本故事

在结构上自成首尾,是一篇独立的短篇小说。但在思想和艺术特色上却充分体现

了《儒林外史》中的讽刺艺术。《范进中举》既是喜剧,也是悲剧,鲁迅先生曾

精辟地概括道:“慼而能谐,婉而多讽。”也就是寓庄于谐,寓悲愤于嬉笑怒骂中。

那么,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手法进行讽刺,才形成了如此显著的讽刺艺术特色

呢? 一,运用强烈的对比来达到讽刺效果。

故事围绕着范进中举前后展开。在作品中,作者始终没有说过一句褒贬爱憎的话,

它让讽刺对象的形象、行为、内心因范进中举而产生自我矛盾,丑态百出,从而

淋漓尽致地揭露出当时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和人们的病态心理。

(一) 对范进的夸张描写

范进从二十岁开始考秀才,一直考到五十四岁才勉强考中。当喜报送到他家

的时候,他正抱着一只老母鸡在集市上卖呢,“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的,东

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封建社会未能中举的读书人生活的狼狈与窘迫由此可

见一斑。

当邻居好不容易找到他并告诉他已经中举时,他还以为是邻居在哄他,故意

拿他开心,所以只装没听见,低着头只顾往前走。邻居生拉硬扯把他拖到自己的

第1页共5页

家门口,亲自看到了报帖,他这才知道是真的中了。

我们来看此时范进的语言和动作行为:

▲ 自己把两手拉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

▲ 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

▲ 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

漓漓一身的水。

▲ 正在一个庙门口站着,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着掌,

口里叫道:“中了!中了!”

„„

这几段描写中,有语言,有动作,有行为。一个“噫”字,表现了范进出

乎意外的兴奋;一句“好了”,说明范进三十年寒窗、穷困潦倒的生活终于一去

不复返了,新的荣华富贵的生活马上就会从天而降了;两句“中了”,揭示了范

进追求功名利禄的内心世界„„作者运用了极度的夸张,把范进中举时的神态、

表情以及内心世界等描绘得栩栩如生。

(二)对屠夫的描写

对比度最鲜明、最强烈、最精彩的要算范进的岳父胡屠户了。范进中秀才时,

胡屠户“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去贺喜,进门却开口就骂范进是“现世宝”,

最后将“贺礼”吃光喝光后“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当范进去找他借盘

绕参加乡试时,却被他“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个狗血喷头”,范进被他骂得“摸

门不着”。此时的胡屠户是何等的高傲、自私冷酷、粗野霸道。然而当范进中举

后,他马上又带着不同的贺礼上门去了,连连夸赞女婿是“天上的文曲星”,甚

至范进喜极而疯需要他用巴掌将其打醒时,他忙说“天上的星宿打不得。”最后

迫于无奈,连喝了两碗酒壮胆之后才“大着胆子打了一下,心里到底还是怕的”。

范进回家途中,他一路上低着头为范进扯了几十回皱了的衣后襟,当他得了范进

的赏银时,是如此的虚伪,如此的贪婪。此时,一个活脱脱的市侩小人的姿态展

现在我们眼前,他是如此的前倨后恭,嫌贪爱富,一付奴颜媚骨与之前高傲的胡

屠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样的对比更加增强了讽刺效果,让我们看到了在那腐

朽的科举制度背景下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三)乡民对范进的态度

范进去应乡试,家里人饿了两三天,也没有人过问,出榜那天,他穷得没有

米煮饭,也没有人来慷慨相助;范进中举后,人们竭力奉承,唯恐不及:「有拿

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了两只鸡来的」,范进被

胡屠户一巴掌打晕后,众邻居齐上前替他抹胸口、背心,争先恐后地巴结他。进

发疯后,众人齐想办法齐动手一起救治“老爷”的疯病。就连范进发疯时跑丢的

那只鞋,也有人特意去寻来“替他穿上”。众邻居极尽谄媚讨好之能势,丑态百

出。

第2页共5页

还有那拥有“万贯家私”的张静斋,在范进中举前从未曾听说过此人,然而在范进中举后,这位“大人物”却主动登门“攀谈”来了,又送银子,又送房,一下子从“一向有失亲近”变成“年谊世好”“至亲骨肉”了。这时范进的门前从以前的门庭冷清到如今的门庭若市,这是何等大的对比。

中举前,范进生活落迫,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受尽世人的白眼和嘲讽,尤其是其岳父胡屠户对他更是开口便骂,肆意羞辱。而面对“岳父”的责骂和羞辱,他已习惯于逆来顺爱,低眉顺眼的认为“岳父见教的是”。长期的科考失败让范进长期备受“希望”和“失望”的折磨,在这种折磨的交织下他“卑怯屈辱”的性格形成是必然的。终有一天他“中了”,却也“疯了”,这极度欢乐的一瞬转眼被逆转,让人在觉得可笑的同时不禁悲从中来,这样的对比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范进几十年赴考的辛酸悲苦。正当我们同情他时,事情又出现了转机——他醒了。醒来后的范进由于社会地位的提高心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他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了。所以,对平日惧怕的胡屠户也不怕了,称呼也由之前的“岳父”改为“老爹”了。作者通过中举前后境遇和心态的强烈对比,把范进醉心功名、灵魂卑劣的腐儒形象入木三分地刻画出来了,增强了文章的讽刺意味。

作者就是通过这几组强烈的对比,十分真实地表现了整个社会追求功名,向往富贵的普遍倾向。正是在这种恶浊的社会空气的引诱下,在由科举考试制度造成的社会环境中,范进才会那样舍生忘死、不顾一切地去追求举业的成功。这种从人物关系和社会环境着眼去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表现了《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现实主义特色。

其次,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来增强讽刺效果。

作者写人叙事,不是精雕细刻,而是掀取了最能突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典型细节进行夸张,从而更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封建科举制度的危害。比如:范进因中举喜极而疯的精彩片段就是一例。范进“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紧咬,不省人事。”“中举发疯”在当时的士人中虽不是普遍现象,却也是“会有的实情”,作者却将范进发疯时的动作进行了细致而夸张的描写,通过“一拍、一笑、一跌”几个动作,将范进每一次赴试都充满希望和幻想,可每一次都失望而归,以至于当他真的中举时他竟承受不住这巨大的刺激时的心理刻画深入木三分。发疯的描写是夸张的,可是范进的发疯又有其社会原因和心理依据,因而又是“真实存在”的再次,白描手法也增强了文章的讽刺效果。

作者对讽刺对象从不直接评说,而是以客观的态度,描摹人物言行,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写来似乎非常冷静客观,但爱憎情感却十分鲜明,这是本篇讽刺艺术的突出之处。如张静斋拜会新贵范老爷的场面,就很有特色。张静斋与范进根本没有什么瓜葛,连他自己也承认“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可是一听到范进中举,不用分说,就急不可耐地前来恭贺,开口“亲切的世兄弟”,闭口“你第3页共5页

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与范进称兄道弟,送了银子又送房子。作者对他无一贬词,完全是客观的描摹。然而张静斋那种虚伪面貌掩盖下的结交新贵,攀附权贵的居心,已经跃然纸上,赤裸裸地展现出来了。

二, 用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

课文围绕范进中举,采用了鲜明的对比,对文中人物、社会以及科举制度都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讽刺。

(一) 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对比范进中举之前,胡屠户对他的态度是居高临下,见面就骂,骂他是“现世宝”、“穷鬼”,骂他是“尖嘴猴腮”、“不三不四”,骂他是“想天鹅屁吃”、“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还说自己“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不知累了我多少。”范进向他借盘缠应试,被他骂得狗血淋头,甚至还骂范进的母亲是“老不死的”。

可是,山不转水转,水不转路转。范进终于等来了时来运转的一天。这时的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立即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由原来的“居高临下,见面就骂”变成了“毕恭毕敬,逢人便夸”。夸他是“贤婿老爷”、“天上的星宿”,夸他是“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夸他是“天上的文曲星”。还说“我小老这一双眼睛,却是认得人的。„„女儿旬象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的”,并主动送肉送钱表示祝贺,对范进的母亲也恭敬的称之为“老太太”了。

作才运用鲜明的对比手法,将胡屠户这样一个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庸俗自私的小市民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使胡屠户荣获了“天下第一小人”的美誉,取得了辛辣的讽刺效果。

( 二) 范进中举前后的待遇对比

范进中举之前,住的是茅草棚,穷得常常揭不开锅。他的母亲饿得两眼昏花,什么也看不见了,到邻居家借米也借不到。范进只好抱了一只生蛋的母鸡上街去卖,只望能换回点米给母亲煮稀饭喝。

范进中举之后,境况立即发生也翻天覆地的变化。先是从来不曾有过多少交往的张乡绅坐着轿赶来贺拜,又是攀亲,认“世交”,又是送钱送房;接着,便有人送田产,有人送店房„„“到了两三个月,范进家奴仆、丫环都有了。”

范进中举前后的境遇变化之大,对比之强烈,是对封建科举制度和当时炎凉世态的最辛辣的讽刺。

(三) 胡屠户言语和行为的对比

范进中举之后,张乡绅送来了许多银子。当范进从中取出六两银子送给胡屠户时,且看胡屠户“把银子拽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嘴里还不断的说着客气话。他心里实在想要这银子,却又假装推辞一番。这语言和动作的强烈对比,任何人看了都会忍俊不禁吧?

《范进中举》一课就是这样,以极度的夸张描写和鲜明的对比手法为主要艺术手段,把人性的丑恶、世态的炎凉以及科举制度的腐朽全都揭示了出来,其讽刺艺术的运用可谓是炉火纯青却又隐而不露。

第4页共5页

三,细节描写生动逼真,也极具讽刺性。

文中多次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增强文章讽刺效果。其中,最精辟的莫过于篇末对胡屠户接受范进赠银的描写。胡屠户一边“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通过这一细致入微的描写将胡屠户贪婪而又虚伪的内心活动昭然若揭,他见财心喜,所以“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可他又不得不假意推让,推让的同时他又怕弄假成真,生怕到手的银子飞了,所以他的手慢吞吞的“舒过来”,却仍紧攥着拳头,刻画了他口是心非的嘴脸,一听范进是真心相送时,他就不再“客气”,“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此时,他的动作做得那么快,跟“舒过来”时的不爽快形成鲜明对比,作者用“攥”、“舒”、“缩”、“揣”四个字便将他那贪图钱财的小人相被表现得惟妙惟肖。

细节的真实生动,语言的简洁准确,传神地刻画了人物性格特征,极大地增强了小说讽刺艺术的魅力。

纵观《范进中举》一文,吴敬梓正是借助对比、夸张、白描及细节描写等这些表现手法的巧妙运用来体现出它独特的讽刺艺术。在讽刺艺术的刻画下,作者不仅写出了科举制度外在的种种弊端,而且将他锐利的笔触深入到被科举制度折磨、毒害的人物被扭曲的灵魂深处,因而《儒林外史》对科举制度的批判就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小说行文诙谐幽默,妙趣横生,而字里行间却时时流露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悲愤和哀痛。正应了鲁迅先生所指出的《儒林外史》“慼而能谐,婉而多讽”的艺术特色。

参考文献:【1】《儒林外史》

【2】《中国小说史略》(鲁迅)

【3】《儒林外史与江南士绅生活》(顾鸣塘)

【4】《漫说儒林外史》(张国风)

黄永欣

上一篇:踏雪寻梅教案下一篇:环境教育教案

热门文章

范进中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