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污染治理措施范文

2023-04-27

空气污染治理措施范文第1篇

1.污染气体的收集

(1)对产生逸散粉尘或有害气体的设备,宜采取密闭、隔离和负压操作措施。

(2)污染气体应尽可能利用生产设备本身的集气系统进行收集,逸散的污染气体采用集气 (尘)罩收集。

(3)当不能或不便采用密闭罩时,可根据工艺操作要求和技术经济条件选择适宜的其他敞开式集气(尘)罩。集气(尘)罩应尽可能包围或靠近污染源,将污染物限制在较小空间内,减少吸气范围,便于捕集和控制污染物。

(4)集气(尘)罩的吸气方向应尽可能与污染气流运动方向一致,利用污染气流的动能,避免或减弱集气(尘)罩周围紊流、横向气流等对抽吸气气流的干扰与影响。

(5)吸气点的排风量应按防止粉尘或有害气体扩散到周围环境空间为原则确定。

2.污染气体的排放

(1)污染气体通过净化设备处理达标后由排气筒排入大气。

(2)排气筒的高度应按《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和行业、地方排放标准的规定计算出的排放速率确定,排气筒的最低高度应同时符合环境影响报告批复文件要求。

(3)应根据使用条件、功能要求、排气筒高度、材料一供应及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采用砖排气筒、钢筋混凝土排气筒或钢排气筒。

(4)排气筒的出口直径应根据出口流速确定,流速宜取15m/s左右。当采用钢管烟囱且高度较高时或烟气量较大时,可适当提高出口流速至20~25m/s。

(5)应当根据批准的EIA文件的要求在排气筒上建设、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或顶留连续监测装置安装位置。排气筒或烟道应按相关规范设置永久性采样孔,必要时设置测试平台。

(6)排放有腐蚀性的气体时,排气筒应采用防腐设计。

(7)大型除尘系统排气筒底部应设置比烟道底部低0.5~1.0m的积灰坑,并应设置清灰孔,多雨地区大型除尘系统排气筒应考虑排水设施。

(8) 非防雷保护范围的排气筒,应装设避雷设施。

(9)对于可能影响航空器飞行安全的烟囱,应按相关要求设置航空障碍灯和标志。

(2)熟悉除尘、吸收、吸附、燃烧的典型处理工艺及其一般规定; 1.除尘处理工艺的一般规定

(1)除尘工艺应根据生产工艺合理配置,控制和减少无组织排放,设备或除尘.系统排放至大气的气体应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 6297)和行业、地方排放标准及总量控制的限值。

(2)对除尘器收集的粉尘或排出的污水,根据生产条件、除尘器类型、粉尘的回收价值、粉尘的特性和便于维护管理等因素,按照国家、行业、地方相关标准以及其它规范的要求,采取妥善的回收和处理措施。

(3)除尘器宜布置在除尘工艺的负龙五段上。当布置在正压段时,电除尘器应采用热风清扫,袋式除尘器应保证清灰压力大于系统操作压力,配套风机应考虑防磨措施。

(4)除尘工艺的场地标高、场地排水和防洪等均应符合GB 501 87的规定。 2.气态污染物吸收工艺的一般规定

(1)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是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一定液体中溶解度的不同而分离气体混合物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吸收效率和速率较高的有毒的有害气体的净化。

(2)吸收系统应包括集气罩、废气预处理、吸收液(浆液)制备和供应系统、吸收装置、控制系统、副产物的处置与利用装置、风机、排气筒、管道等。

(3)吸收工艺的选择应考虑:废气流量、浓度、温度、压力、组分、性质、吸收剂性质、再生、吸收装置特性以及经济性因素等。

(4) 高温气体应采取降温措施;对一于含尘气体,需回收副产品时应进行顶除尘。

(5) 吸收工艺的主体装置和管道系统,应根据处理介质的性质选择适宜的防腐材料和防腐措施,必要时应采取防冻、防火和防爆措施。

3气态污染物吸附工艺的一般规定

1 (1)吸附法净化气态污染物是利用固体吸附剂对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吸附选择性的不同而分离气体混合物的方法,主要适用于低浓度有毒有害气体净化。

(2)吸附工艺分为变温吸附和变压吸附,本标准中的吸附指变温吸附。

(3)吸附系统包括集气罩、废气预处理、吸附装置、脱附(回收)系统、控制系统、副产物的处置与利用装置、风机、排气筒和管道等。

(3)了解除尘器、吸收处置装置、吸附装置的类型及其适用条件; 1.除尘器

除尘器主要有机械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袋式除尘器和静电除尘器

(1)机械除尘器:包括重力沉降室、惯性除尘器和旋风除尘器等。机械除尘器宜用于处理密度较大、颗粒较粗的粉尘,在多级除尘工艺中作为高效除尘器的预除尘。

(2)湿式除尘器:适用于捕集粒径1林m以上的尘粒;高湿烟气和亲水性粉尘的净化,可选择湿式除尘器,但应考虑冲洗和清理;湿式除尘器不适用于疏水性粉尘、遇水后产生可燃或有爆炸危险、易结垢粉尘。

(3)袋式除尘器:袋式除尘器属高效除尘设备,宜用于处理风量大、浓度范围广和波动较大的含尘气体。 (4)静电除尘器:静电除尘器属高效除尘设备,宜用于处理大风量的高温烟气。 2. 吸收处置装置

(1)常用的吸收装置有填料塔、喷淋塔、板式塔、鼓泡塔、湍球塔和文丘里等。

(2)吸收装置应具有较大的有效接触而积和处理效率,较高的界而更新强度,良好的传质条件,较小的阻力和较高的推动力。 3.吸附装置

(l)常用的吸附设备有固定床、移动床和流化床。工业应用宜采用固定床。

(2)常用吸附剂包括:活性炭(包括活性炭纤维)、分子筛、活性氧化铝和硅胶等。

(3)吸附装置用于处理易燃、易爆气体时,应符合安全生产及事故防范的相关规定。 (4)熟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治理工艺及选用原则; 1.二氧化硫治理工艺及选用原则

(1)二氧化硫治理工艺划分为湿法、干法和半干法,常用工艺包括石灰石/石灰一石膏法、烟气循环流化床法、氨法、镁法、海水法、吸附法、炉内喷钙法、旋转喷雾法、有机胺法、氧化锌法和亚硫酸钠法等。 (2)二氧化硫治理应执行国家或地方相关的技术政策和排放标准,满足总量控制的要求。 (3)燃煤电厂烟气脱硫应符合以下规定: ①采用石灰石/石灰一石膏法工艺时应符合HJIT 179的规定; ②采用烟气循环流化床工艺时应符合HJ}T }的规定; ③燃用高硫燃料的锅炉,当周围80 kr}内有可靠的氨源时,经过技术经济和安全比较后,宜使用氨法工艺,并对副产物进行深加工利用; ④燃用低硫燃料的海边电厂,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和海洋环保论证,可使用海水法脱硫或以海水为工艺水的钙法脱硫。 (4)工业锅炉l炉窑应因地制宜、因物制宜、因炉制宜选择适宜的脱硫工艺,采用湿法脱硫工艺应符合相关规定。 (5)钢铁行业根据烟气流量和二氧化硫体积分数,结合吸收剂的供应情况,宜选用半干法、氨法、石灰石/石灰一石膏法脱硫工艺。

(6)有色冶金工业中硫化矿冶炼烟气中二氧化硫体积分数大于3.5%时,应以生产硫酸为主。烟气制造硫酸后,其尾气二氧化硫体积分数仍不能达标时,应经脱硫或其他方法处理达标后排放。 2.氮氧化物控制措施及选用原则

(1)控制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NOx)应优先采用低氮燃烧技术。当不能满足环保要求时,应增设选择性催化还原(S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 N CR)等烟气脱硝装置。

(2)燃煤电厂燃用烟煤、褐煤时,宜采用低氮燃烧技术;燃用贫煤、无烟煤以及环境敏感地区不能达到环保要求时,应增设烟气脱硝系统。

(3)采用SCR脱硝装置时,应优先采用高尘布置方案。 (4)选择烟气脱硝方式时,应考虑对锅炉的影响。

2 (5)了解主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恶臭、卤化物气体的基本处理技术及其选用原则; 1.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废气主要包括低沸点的烃类、!钉代烃类、醇类、酮类、醛类、醚类、酸类和胺类等。 (1)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处理技术

①回收类方法:主要有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和膜分离法等。

②消除类方法:主要有燃烧法、生物法、低温等离子体法和催化氧化法等。 (2)挥发性有机物处理技术的选用原则

①吸附法适用于低浓度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的有效分离与去除,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化工工艺.单元,由于每一单元吸附容量有限,宜一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

②吸收法宜用于废气流量较大、浓度较高、温度较低和压力较高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的处理。工艺流程简单,’可用于喷漆、绝缘材料、粘接、金属清洗和化工等行业应用。

③冷凝法宜用于高浓度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回收和处理属高效处理工艺,宜作为降低废气有机负荷的前处理方法,.与吸附法、燃烧法等其他方法联合使用,回收有价值的产品。

④膜分离法宜用于较高浓度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的分离与回收,属高效处理工艺,选择时,应考虑预处理成本、膜元件造价、寿命、堵塞等因索。 2.恶臭

(1)恶臭气体的种类:含硫的化合物:如硫化氢、二氧化硫等;含氮的化合物:如胺、氨等;卤素及衍生物:如卤代烃等;氧的有机物:如醇、酚、醛、酮、酸、酉旨等;烃类:如烷、烯、炔烃以及芳香烃等。 (2)恶臭气体的基本处理技术

①物理学方法:主要有水洗法,物理吸附法,稀释法和掩蔽法。

②化学方法:主要有药液吸收(氧化吸收、酸碱液吸收)法,化学吸附(离子交换树脂、碱性气体吸附剂和酸性气体吸附剂)法和燃烧(直接燃烧和催化氧化燃烧)法。

③生物学方法:主要有生物过滤法,生物吸收法和生物滴滤法。 (3)恶臭气体处理技术的选用原则

①当难以用单一方法处理以达到恶臭气体排放标准时,宜采用联合脱臭法。

②物理类的处理方法宜作为化学或生物处理的预处理,在达到排放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一也可作为唯一的处理工艺。 ③化学吸收类处理方法宜用于处理大气量、高、中浓度的恶臭气体。 ④化学吸附类的处理方法宜用于处理低浓度、.多组分的恶臭气体。

⑤化学燃烧类的处理方法宜用于处理连续排气、高浓度的可燃性恶臭气体,净化效率高,处理费用高。 ⑥化学氧化类的处理方法宜用于处理高、中浓度的恶臭气体,净化效率高,处理费用高。

⑦生物类处理方法宜用于气体浓度波动不大,浓度较低或复杂组分的恶臭气体处理,净化效率较高。 3.卤化物气体

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卤化物主要包括无机卤化物气体和有机卤化物气体(氟化氢、四氟化硅、氯气、澳气、澳化氢和氯化氢(盐酸酸雾)等)。

(1)卤化物气体的基本处理技术

①物理化学类方法:固相(干法)吸附法、液相(湿法)吸收法和化学氧化脱卤法。 ②生物学方法:生物过滤法,生物吸收法和生物滴滤法。 (2)卤化物气体处理技术的选用原则

①在对无机卤化物废气处理时应首先考虑其回收利用价值。如氯化氢气体可回收制盐酸,含氟废气能生产无机氟化物和白炭黑等。

②吸收和吸附等物理化学方法在资源回收利用和卤化物深度处理上上艺技术相对成熟,优先使用物理化学类方法处理卤化物气体。

③吸收法治理含氯或氯化氢(盐酸酸雾)废气时,宜采用碱液吸收法。 ④垃圾焚烧尾气中的含氯废气宜采用碱液或碳酸钠溶液吸收处理。 ⑤吸收法治理含氟废气,吸收剂宜采用水、碱液或硅酸钠。 ⑥电解铝行业治理含氟废气宜采用氧化铝粉吸附法。

3

(6)了解主要重金属废气的基本处理技术。

大气中应重点控制的重金属污染物有:汞、铅、砷、.Art铬及其化合物。

1. 重金属废气的基木处理方法包括:过滤法,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和燃烧法。 2. 考虑重金属不能被降解的特性,大气污染物中重金属的治理应重点关注:

(1)物理形态:应从气态转化为液态或固态,达到重金属污染物从气相中脱离的目的:

(2)化学形态:应控制重金属元.索价态朝利于稳定化、固定化和降低生物毒性的方向进行,如在富含氯离子和氢离子的废气中,Cd(元素镉)易生成挥发性更强的CdCl,不利于将废气中的Cd去除,应控制反应体系中氯离子和氢离子的浓度;

(3)二次污染:应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处理重金属废气治理中使用过的洗脱剂,吸附剂和吸收液,避免二次污染。 3. 汞及其化合物废气一般处理方法是: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和燃烧法。

(1) 冷凝法宜用于净化回收高浓度的汞蒸气,’可采取常压和加压两种方式,常作为吸收法和吸附法净化汞蒸气的前处理。

(2) 充氯活性炭吸附法宜用于含汞废气处理。活性炭层需预先充氯,含汞蒸气需预除尘,汞与活性炭表面的C12反应生成Hg C12,达到除汞目的。

(3)燃烧法宜用于燃煤电厂含汞烟气的处理。 4. 铅及其化合物废气宜用吸收法处理。

5. 砷、镉、铬及其化合物废气通常采用吸收法和过滤法处理。

空气污染治理措施范文第2篇

1.污染气体的收集

(1)对产生逸散粉尘或有害气体的设备,宜采取密闭、隔离和负压操作措施。

(2)污染气体应尽可能利用生产设备本身的集气系统进行收集,逸散的污染气体采用集气 (尘)罩收集。

(3)当不能或不便采用密闭罩时,可根据工艺操作要求和技术经济条件选择适宜的其他敞开式集气(尘)罩。集气(尘)罩应尽可能包围或靠近污染源,将污染物限制在较小空间内,减少吸气范围,便于捕集和控制污染物。

(4)集气(尘)罩的吸气方向应尽可能与污染气流运动方向一致,利用污染气流的动能,避免或减弱集气(尘)罩周围紊流、横向气流等对抽吸气气流的干扰与影响。

(5)吸气点的排风量应按防止粉尘或有害气体扩散到周围环境空间为原则确定。

2.污染气体的排放

(1)污染气体通过净化设备处理达标后由排气筒排入大气。

(2)排气筒的高度应按《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和行业、地方排放标准的规定计算出的排放速率确定,排气筒的最低高度应同时符合环境影响报告批复文件要求。

(3)应根据使用条件、功能要求、排气筒高度、材料一供应及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采用砖排气筒、钢筋混凝土排气筒或钢排气筒。

(4)排气筒的出口直径应根据出口流速确定,流速宜取15m/s左右。当采用钢管烟囱且高度较高时或烟气量较大时,可适当提高出口流速至20~25m/s。

(5)应当根据批准的EIA文件的要求在排气筒上建设、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或顶留连续监测装置安装位置。排气筒或烟道应按相关规范设置永久性采样孔,必要时设置测试平台。

(6)排放有腐蚀性的气体时,排气筒应采用防腐设计。

(7)大型除尘系统排气筒底部应设置比烟道底部低0.5~1.0m的积灰坑,并应设置清灰孔,多雨地区大型除尘系统排气筒应考虑排水设施。

(8) 非防雷保护范围的排气筒,应装设避雷设施。

(9)对于可能影响航空器飞行安全的烟囱,应按相关要求设置航空障碍灯和标志。

(2)熟悉除尘、吸收、吸附、燃烧的典型处理工艺及其一般规定; 1.除尘处理工艺的一般规定

(1)除尘工艺应根据生产工艺合理配置,控制和减少无组织排放,设备或除尘.系统排放至大气的气体应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 6297)和行业、地方排放标准及总量控制的限值。

(2)对除尘器收集的粉尘或排出的污水,根据生产条件、除尘器类型、粉尘的回收价值、粉尘的特性和便于维护管理等因素,按照国家、行业、地方相关标准以及其它规范的要求,采取妥善的回收和处理措施。

(3)除尘器宜布置在除尘工艺的负龙五段上。当布置在正压段时,电除尘器应采用热风清扫,袋式除尘器应保证清灰压力大于系统操作压力,配套风机应考虑防磨措施。

(4)除尘工艺的场地标高、场地排水和防洪等均应符合GB 501 87的规定。 2.气态污染物吸收工艺的一般规定

(1)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是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一定液体中溶解度的不同而分离气体混合物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吸收效率和速率较高的有毒的有害气体的净化。

(2)吸收系统应包括集气罩、废气预处理、吸收液(浆液)制备和供应系统、吸收装置、控制系统、副产物的处置与利用装置、风机、排气筒、管道等。

(3)吸收工艺的选择应考虑:废气流量、浓度、温度、压力、组分、性质、吸收剂性质、再生、吸收装置特性以及经济性因素等。

(4) 高温气体应采取降温措施;对一于含尘气体,需回收副产品时应进行顶除尘。

(5) 吸收工艺的主体装置和管道系统,应根据处理介质的性质选择适宜的防腐材料和防腐措施,必要时应采取防冻、防火和防爆措施。

3气态污染物吸附工艺的一般规定

1 (1)吸附法净化气态污染物是利用固体吸附剂对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吸附选择性的不同而分离气体混合物的方法,主要适用于低浓度有毒有害气体净化。

(2)吸附工艺分为变温吸附和变压吸附,本标准中的吸附指变温吸附。

(3)吸附系统包括集气罩、废气预处理、吸附装置、脱附(回收)系统、控制系统、副产物的处置与利用装置、风机、排气筒和管道等。

(3)了解除尘器、吸收处置装置、吸附装置的类型及其适用条件; 1.除尘器

除尘器主要有机械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袋式除尘器和静电除尘器

(1)机械除尘器:包括重力沉降室、惯性除尘器和旋风除尘器等。机械除尘器宜用于处理密度较大、颗粒较粗的粉尘,在多级除尘工艺中作为高效除尘器的预除尘。

(2)湿式除尘器:适用于捕集粒径1林m以上的尘粒;高湿烟气和亲水性粉尘的净化,可选择湿式除尘器,但应考虑冲洗和清理;湿式除尘器不适用于疏水性粉尘、遇水后产生可燃或有爆炸危险、易结垢粉尘。

(3)袋式除尘器:袋式除尘器属高效除尘设备,宜用于处理风量大、浓度范围广和波动较大的含尘气体。 (4)静电除尘器:静电除尘器属高效除尘设备,宜用于处理大风量的高温烟气。 2. 吸收处置装置

(1)常用的吸收装置有填料塔、喷淋塔、板式塔、鼓泡塔、湍球塔和文丘里等。

(2)吸收装置应具有较大的有效接触而积和处理效率,较高的界而更新强度,良好的传质条件,较小的阻力和较高的推动力。 3.吸附装置

(l)常用的吸附设备有固定床、移动床和流化床。工业应用宜采用固定床。

(2)常用吸附剂包括:活性炭(包括活性炭纤维)、分子筛、活性氧化铝和硅胶等。

(3)吸附装置用于处理易燃、易爆气体时,应符合安全生产及事故防范的相关规定。 (4)熟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治理工艺及选用原则; 1.二氧化硫治理工艺及选用原则

(1)二氧化硫治理工艺划分为湿法、干法和半干法,常用工艺包括石灰石/石灰一石膏法、烟气循环流化床法、氨法、镁法、海水法、吸附法、炉内喷钙法、旋转喷雾法、有机胺法、氧化锌法和亚硫酸钠法等。 (2)二氧化硫治理应执行国家或地方相关的技术政策和排放标准,满足总量控制的要求。 (3)燃煤电厂烟气脱硫应符合以下规定: ①采用石灰石/石灰一石膏法工艺时应符合HJIT 179的规定; ②采用烟气循环流化床工艺时应符合HJ}T }的规定; ③燃用高硫燃料的锅炉,当周围80 kr}内有可靠的氨源时,经过技术经济和安全比较后,宜使用氨法工艺,并对副产物进行深加工利用; ④燃用低硫燃料的海边电厂,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和海洋环保论证,可使用海水法脱硫或以海水为工艺水的钙法脱硫。 (4)工业锅炉l炉窑应因地制宜、因物制宜、因炉制宜选择适宜的脱硫工艺,采用湿法脱硫工艺应符合相关规定。 (5)钢铁行业根据烟气流量和二氧化硫体积分数,结合吸收剂的供应情况,宜选用半干法、氨法、石灰石/石灰一石膏法脱硫工艺。

(6)有色冶金工业中硫化矿冶炼烟气中二氧化硫体积分数大于3.5%时,应以生产硫酸为主。烟气制造硫酸后,其尾气二氧化硫体积分数仍不能达标时,应经脱硫或其他方法处理达标后排放。 2.氮氧化物控制措施及选用原则

(1)控制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NOx)应优先采用低氮燃烧技术。当不能满足环保要求时,应增设选择性催化还原(S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 N CR)等烟气脱硝装置。

(2)燃煤电厂燃用烟煤、褐煤时,宜采用低氮燃烧技术;燃用贫煤、无烟煤以及环境敏感地区不能达到环保要求时,应增设烟气脱硝系统。

(3)采用SCR脱硝装置时,应优先采用高尘布置方案。 (4)选择烟气脱硝方式时,应考虑对锅炉的影响。

2 (5)了解主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恶臭、卤化物气体的基本处理技术及其选用原则; 1.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废气主要包括低沸点的烃类、!钉代烃类、醇类、酮类、醛类、醚类、酸类和胺类等。 (1)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处理技术

①回收类方法:主要有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和膜分离法等。

②消除类方法:主要有燃烧法、生物法、低温等离子体法和催化氧化法等。 (2)挥发性有机物处理技术的选用原则

①吸附法适用于低浓度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的有效分离与去除,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化工工艺.单元,由于每一单元吸附容量有限,宜一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

②吸收法宜用于废气流量较大、浓度较高、温度较低和压力较高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的处理。工艺流程简单,’可用于喷漆、绝缘材料、粘接、金属清洗和化工等行业应用。

③冷凝法宜用于高浓度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回收和处理属高效处理工艺,宜作为降低废气有机负荷的前处理方法,.与吸附法、燃烧法等其他方法联合使用,回收有价值的产品。

④膜分离法宜用于较高浓度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的分离与回收,属高效处理工艺,选择时,应考虑预处理成本、膜元件造价、寿命、堵塞等因索。 2.恶臭

(1)恶臭气体的种类:含硫的化合物:如硫化氢、二氧化硫等;含氮的化合物:如胺、氨等;卤素及衍生物:如卤代烃等;氧的有机物:如醇、酚、醛、酮、酸、酉旨等;烃类:如烷、烯、炔烃以及芳香烃等。 (2)恶臭气体的基本处理技术

①物理学方法:主要有水洗法,物理吸附法,稀释法和掩蔽法。

②化学方法:主要有药液吸收(氧化吸收、酸碱液吸收)法,化学吸附(离子交换树脂、碱性气体吸附剂和酸性气体吸附剂)法和燃烧(直接燃烧和催化氧化燃烧)法。

③生物学方法:主要有生物过滤法,生物吸收法和生物滴滤法。 (3)恶臭气体处理技术的选用原则

①当难以用单一方法处理以达到恶臭气体排放标准时,宜采用联合脱臭法。

②物理类的处理方法宜作为化学或生物处理的预处理,在达到排放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一也可作为唯一的处理工艺。 ③化学吸收类处理方法宜用于处理大气量、高、中浓度的恶臭气体。 ④化学吸附类的处理方法宜用于处理低浓度、.多组分的恶臭气体。

⑤化学燃烧类的处理方法宜用于处理连续排气、高浓度的可燃性恶臭气体,净化效率高,处理费用高。 ⑥化学氧化类的处理方法宜用于处理高、中浓度的恶臭气体,净化效率高,处理费用高。

⑦生物类处理方法宜用于气体浓度波动不大,浓度较低或复杂组分的恶臭气体处理,净化效率较高。 3.卤化物气体

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卤化物主要包括无机卤化物气体和有机卤化物气体(氟化氢、四氟化硅、氯气、澳气、澳化氢和氯化氢(盐酸酸雾)等)。

(1)卤化物气体的基本处理技术

①物理化学类方法:固相(干法)吸附法、液相(湿法)吸收法和化学氧化脱卤法。 ②生物学方法:生物过滤法,生物吸收法和生物滴滤法。 (2)卤化物气体处理技术的选用原则

①在对无机卤化物废气处理时应首先考虑其回收利用价值。如氯化氢气体可回收制盐酸,含氟废气能生产无机氟化物和白炭黑等。

②吸收和吸附等物理化学方法在资源回收利用和卤化物深度处理上上艺技术相对成熟,优先使用物理化学类方法处理卤化物气体。

③吸收法治理含氯或氯化氢(盐酸酸雾)废气时,宜采用碱液吸收法。 ④垃圾焚烧尾气中的含氯废气宜采用碱液或碳酸钠溶液吸收处理。 ⑤吸收法治理含氟废气,吸收剂宜采用水、碱液或硅酸钠。 ⑥电解铝行业治理含氟废气宜采用氧化铝粉吸附法。

3

(6)了解主要重金属废气的基本处理技术。

大气中应重点控制的重金属污染物有:汞、铅、砷、.Art铬及其化合物。

1. 重金属废气的基木处理方法包括:过滤法,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和燃烧法。 2. 考虑重金属不能被降解的特性,大气污染物中重金属的治理应重点关注:

(1)物理形态:应从气态转化为液态或固态,达到重金属污染物从气相中脱离的目的:

(2)化学形态:应控制重金属元.索价态朝利于稳定化、固定化和降低生物毒性的方向进行,如在富含氯离子和氢离子的废气中,Cd(元素镉)易生成挥发性更强的CdCl,不利于将废气中的Cd去除,应控制反应体系中氯离子和氢离子的浓度;

(3)二次污染:应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处理重金属废气治理中使用过的洗脱剂,吸附剂和吸收液,避免二次污染。 3. 汞及其化合物废气一般处理方法是: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和燃烧法。

(1) 冷凝法宜用于净化回收高浓度的汞蒸气,’可采取常压和加压两种方式,常作为吸收法和吸附法净化汞蒸气的前处理。

(2) 充氯活性炭吸附法宜用于含汞废气处理。活性炭层需预先充氯,含汞蒸气需预除尘,汞与活性炭表面的C12反应生成Hg C12,达到除汞目的。

(3)燃烧法宜用于燃煤电厂含汞烟气的处理。 4. 铅及其化合物废气宜用吸收法处理。

5. 砷、镉、铬及其化合物废气通常采用吸收法和过滤法处理。

空气污染治理措施范文第3篇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 扬尘问题是由于建筑工人的活动而造成的, 随着人工活动的开展其会随着空气逐渐移动, 直到变成细小的颗粒物, 这些颗粒物很容易被人吸食, 从而在呼吸系统中进行积累, 对呼吸系统造成侵害, 导致哮喘病的发生;严重情况下会使得肺病、心脏病等疾病出现, 对人们的生命造成危害。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 由于施工活动的影响, 使得空气中的粉尘浓度大大增加, 对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并且由于空气中的扬尘造成散射, 对大气能见度以及气候都造成了影响, 对市民的生活以及交通出行都产生了很大的不便。除此之外, 由于施工现场扬尘问题所导致的民事问题也会逐渐的增多, 这样的话对施工质量以及施工进度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并且也会使得建筑单位的损失加大。所以, 加强建筑施工场地中扬尘问题的控制研究, 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2. 建筑施工扬尘污染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 虽然已经采取了一定的方法对扬尘污染问题进行了控制, 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尚未形成。导致建筑扬尘污染问题出现的原因是非常多的, 主要有施工场地内的污染、材料运输过程的污染等等, 其涉及到的管理部门也比较多, 需要公安、环保以及执法工商等各个部门进行有效地配合与协调, 联合行动才能达到目的。然而在当前尚且没有建立联合执法机制, 出现职责不清、监管薄弱等问题。其次, 社会对于扬尘的污染问题认识还不是很到位。相比于工业粉尘以及燃煤窑炉等来说, 建筑扬尘污染的污染物排放更加隐蔽、来源也更加零碎, 所以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 不管是政府部门还是普通的公民都对其重视力度不足。最后, 在施工现场中存在着组织不严密、管理粗放等情况。由于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对其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 而且工地负责人贪图省事、节省开支, 从而使得实际的现场文明管理水平低下, 一些明文规定难以落实。并且在一些施工单位中, 只关注到施工的安全、工期等问题, 而对于施工中的环保问题却不加以注重。例如在市政道路施工的过程中, 其施工组织不严密, 这样的话就容易使得路面开挖过早, 又没有进行相关的防尘措施, 从而使得扬尘污染日益严重。

3. 建筑施工扬尘污染治理的有效对策及措施

3.1 提供周全的防尘设施

在进行施工场地扬尘污染控制的过程中, 施工防尘设施是其最为基础的工作, 因此相关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项目开始之前, 依据相关制度对现场做好围挡措施, 在对施工现场进行围挡的过程中要保证其整洁、稳定、坚固, 在工地应当进行封闭围挡的设置, 保证其高度超过1.8m。在脚手架外侧应当进行密目式安全网封闭, 保证网间的连接是严密的。在施工现场的主要道路、出入口以及生活区的地面, 需要按照相关要求对其做好硬化处理, 有积尘存在的话要对其及时进行清扫。

3.2 采取降尘措施, 减少扬尘现象

在当前的建筑施工场地当中, 降尘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现场应当进行洒水车、喷淋装置以及移动式喷雾水炮等降尘设备的应用。如果建筑施工主体结构中, 高度每超过10层, 就需要在外脚手架上进行喷淋系统的设置, 并且应当适时的进行喷淋降尘、喷雾等等。依据工程的实际情况, 每占地5000平方米就需要对其配备一台移动式喷雾机, 可以在抹灰、基坑开挖以及钻孔的施工过程中进行使用。对于裸露的场地以及集中堆放的土方, 应当对其进行固化、覆盖以及洒水。而如果裸露三个月以上的土方, 需要对其进行草坪种植或者是播种等一些临时的绿化措施。

3.3 加强对扬尘污染的宣传力度

针对人们当前在防尘污染方面参与度不高的情况, 首先需要将其自身的认知水平进行提升, 对扬尘污染对人体造成的危害进行了解, 对现场相关人员进行大力的宣传。可以利用媒体、网络、报纸以及电视等媒介就空气中扬尘污染的危害以及防治进行宣传, 从而使得人们对扬尘污染治理的参与度大大提升, 将人们的环保意识进行提升。与此同时, 还应当对人们进行积极的动员, 使得人们能够充分行使监督权, 对政府行为以及建筑施工企业的行为进行监督, 如果有违法行为存在的话应当对其进行举报。

3.4 明确相关单位主体责任, 科学合理组织施工

在进行施工场地扬尘污染控制的过程中, 主要的责任单位时建设单位, 所以应当对项目中扬尘控制的负责人进行明确, 对施工单位进行要求, 使其对相关的控制方案进行合理的制定, 并且对监理单位进行委托, 使其能够对扬尘控制方案的实施加以监督;对于施工单位而言, 其是扬尘污染控制的主要实施责任单位, 所以需要对扬尘控制方案的实施与管理切实加强;在扬尘问题的控制过程中, 监理单位属于监理责任单位, 所以需要对日常检查工作进行加强, 对施工单位进行督促从而依据相关的控制方案来对现场扬尘问题加以管理与控制;劳务单位是施工过程的直接参与者, 需要将防尘意识与防尘措施进行有效的结合, 从而使其落实到一线的作业人员施工工艺当中, 对自身的从业水平进一步提升, 从而尽量降低扬尘污染的出现。

总的来说, 对于建筑施工现场来说, 要加强扬尘问题的控制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例如降尘措施、防尘设施等等, 加强对各个单位的监督与管理, 从而使得防尘治理水平得以提升。

摘要:当前, 随着经济的发展, 建筑行业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 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 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当前, 在建筑行业中, 扬尘污染所造成的影响非常大, 所以, 对于建筑施工现场中存在的扬尘问题加以控制已经非常有必要了。基于此, 文章就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问题及治理措施进行简要的分析, 希望可以提供一个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问题,治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刘慧敏.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控制初探[J].山西建筑, 2016, 42 (34) :194-195.

[2] 朱浙汉, 章紫雯, 王晓露.降低施工现场扬尘污染的控制方法[J].浙江建筑, 2016, 33 (10) :48-50.

空气污染治理措施范文第4篇

1 果树病虫害防治中的农药污染

1.1 缺乏用药常识

农药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 针对不同的树种、不同的病虫害, 所使用的农药成分也不一样。现在有许多果农不清楚这其中的关系, 在发现果树出现病虫害之后, 就到商店随意购买农药进行喷洒。实际上即使是同一种果树, 也会爆发各种不同的病虫害, 且每一种病虫害对农药的抗性各有不同, 只有真正了解这些病虫害的种类, 根据虫害的抗性下手, 才能及时治疗。越是优质的农药价格越贵, 有些果农为了节省资金, 购买了几种化学药剂之后自己进行调配, 但在配置的过程中因为缺乏专业学识和调配手法, 容易弄错了药剂的成分或比例, 导致果树被农药所伤害, 不仅没有有效杀死害虫, 还使果树吸收了许多有害物质而降低产量。例如, 石硫合剂和波尔多液, 都是农药的一种, 但若贸然混合在一起, 很容易产生水溶性铜。果树在接触水溶性铜后发生药害, 降低产量还会导致果树死亡[1]。但是搭配上的常识容易被忽略, 有时果农为了提高农药的效果, 会盲目加大剂量或者浓度, 高浓度的农药虽然具有更强的杀虫效果, 但是残留的农药就会大量渗入果树体内和土壤中, 造成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该树都无法正常生长, 被污染的土地也不能再栽种果树。

1.2 农药喷洒不当

在调配好农药之后, 有多种方法进行喷洒, 合适的喷洒方法能够使农药被充分利用, 杀虫效果显著提升, 还不会造成大量的药物残留。但是粗略的喷洒方法就会造成浪费, 不仅无法有效杀死害虫, 还会造成植被和土壤污染。现如今, 我国大多数果林采用的农药喷洒手法还是简单的粗放式喷洒, 也就是通过大水量粗雾喷洒的方法。这种喷洒方法效率很低, 在喷洒的过程中大量农药都没有喷洒到果树上。这种手动喷洒的方式流失量高达70%~80%, 不仅浪费了农药, 也浪费了大量水资源。同时, 随着水源流失的农药会进入土壤、地表径流、地下河, 造成大面积的污染。此外, 大水量喷洒的方式会产生许多药雾, 果农在喷洒农药时, 很容易大面积接触到空气中飘散的药雾, 如果未及时戴上口罩, 药雾还会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肺部, 损害人体健康。不仅如此, 喷洒到空中的水雾在大风的天气很容易被吹到果林之外的地方, 而周边地区生活的住家或者耕种的农田接触到药雾, 无意识地就造成了人体损害和农作物污染[2]。这种损害反应较慢, 短时间内不会被意识到, 一旦爆发, 就会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的生产造成巨大损害。因此, 合适的喷洒方法不仅是提高农药的使用效率, 降低果树病虫害的伤害程度的有效手段, 也是对果农本身和果园周边环境负责。

2 农药污染的治理措施

2.1 普及农药知识, 加强果园管理

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容易造成污染, 很大的原因是果农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 因此需要提高果农的专业学识, 使他们至少具备基础的农药知识, 能够针对不同的果树使用不同的农药, 还要明白农药使用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的禁忌。一是可以通过开设培训班的方式, 由该地的政府组织药农进行短期培训, 只有通过培训明白农药使用规则的果农才具备培育果树的能力。二是可以组织专业小组深入果林种植区, 指导当地果农正确使用农药。正确使用农药能够增加果树的果实产量, 还能提高果实的质量, 卖出更好的价格, 在果农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就会自发的遵守农药的使用规则。为了确保每个地区的果实没有过分的农药残留, 当地应当组织起相关部门, 加强当地的果园管理, 随时抽查每个果园的农药喷洒情况, 以免有些果农因为对农药问题认识不足而错误地使用农药[3]。此外, 果农也要加强对自己果园的管理, 多请教专业人员, 也可以运用网络了解更多与果林和农药相关的知识, 科学化地管理果园, 提高果树果实的产量和质量, 才能收获更多的利润。有了资金之后继续加强果树管理, 使用更多先进环保的设备, 进一步提高果实产量和质量, 让资金和技术成为推动果园持续发展, 形成良性循环的动力。

2.2 合理用药, 采用生物手段

农药的使用需要注意多方面的问题。首先, 要参照果树的品种找出是哪种病虫害, 然后根据病虫害的种类研究应该使用的农药的种类、剂量、使用方法、使用避讳。当病虫害爆发的时候, 优先选择对环境伤害小的农药, 而且尽量使用低容量的细雾喷洒技术, 方式大量农药浪费。用药的关键在于对症下药, 合理用药, 减少浪费和污染。但是农药毕竟是化学药剂, 对于环境来说不可能是无污染的。因此, 为了降低污染, 提高果园的环境质量, 应当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 即在果树中投放害虫的生物天敌, 用生物消灭害虫。同时, 可以在果园中栽种一些有利于植被生长的真菌、细菌、放线菌和病毒等。这些微生物不会妨碍到果树的生长, 相反, 他们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还会帮助果树降低患上病害的概率, 降低病虫害的危害[4]。同时, 微生物的繁殖能够有效分解渗入到土地和植被中的农药残留, 有效治理污染。这种生物书手段建设起来速度较慢, 但是胜在无污染, 而且一旦建成后就能够形成自然生态环境, 不需要人工过多辅助, 在后期能够大量节约人力, 是一种非常环保健康的防治果树病虫害并治疗污染的手段。

3 结语

果树在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 经常会使用各种农药, 但农药的使用不当和技术疏漏也常常会造成污染。果农对于农药的认识不足而胡乱搭配、粗放喷洒, 都会造成果树和土地发生农药污染。因此, 应当对果农进行适当培训, 请专业人员深入果园, 或者采取生物手段进行病虫害防治和污染调理。

摘要:果树在生长过程中总会受到病虫害的威胁, 使产量下降, 果品质量降低, 因此就需要喷洒农药防治虫害。因用量掌握不准和技术上存在不足, 农药喷洒的过程中容易造成污染, 所以需要针对如何治理农药污染进行研究。首先分析果树病虫害防治中的农药污染情况, 然后介绍如何治理喷洒农药过程中造成的污染。

关键词:果树,病虫害防治,农药污染,治理

参考文献

[1] 杨林, 杨昆, 高老芬.果树病虫害防治中农药使用污染问题及治理对策[A].2012年云南农业环境保护协会论文集[C].2012:9-11

[2] 杨林, 杨昆, 高老芬.果树农药使用污染问题及治理对策[J].现代农业, 2011 (03) :74-75

[3] 许庆久.果树病虫害防治中农药使用的污染问题及其治理对策[J].广东科技, 2014 (22) :83

空气污染治理措施范文第5篇

1 果树病虫害防治中的农药污染情况

经过澜沧县果品农药残留调查发现, 水果表面农药残留量超标的现象极为频繁, 以水果表面最为常见的农药残留物来看, 主要化学成分为菊酯类化学物质、有机磷化学物质等, 少数水果表面甚至残留禁止适用于农作物的有机氯物质。据统计, 澜沧县的农药种类中, 杀虫剂的使用频率最高, 占所有农药种类的80%左右, 尤其是在县内种植果树地方, 使用的农药大多数为高毒品种杀虫剂, 在农副产品中以及环境中的残留现象较为严重。

化学农药主要会对生产的果品、果园周围的植物、果园附近水体、果园土壤以及果园地区的大气产生影响, 具体如下。

1.1 影响果品

化学农药残留物质会严重影响果品质量, 降低果品的安全性, 大量化学物质依附在果品的表面, 会对果品造成污染, 人们食用后会影响身体健康。

1.2 影响植物

化学农药不仅仅作用于果树, 同时, 对于果园周围的植物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一部分化学物质还会深入果树的角质层之内, 直达果树组织内部, 残留于果树内部, 直接对果实造成污染, 尤其是部分化学农药之中含有不溶于水的化学物质, 如石硫合剂、砷制剂等有害物质, 残留于植株之中久而久之, 会使果树矮化、果实畸形[2]。

1.3 影响水体

农药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对水体造成的影响较为严重, 果园在进行农药喷洒后, 部分农药渗入地下, 污染地下水, 或喷洒农药后, 雨水将残留农药带入地表水体。农药中的化学物质会溶解于水中, 从而污染水体, 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1.4 影响土壤

农药残留物质对土壤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化学物质接触土壤, 会直接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 影响当地的土质, 破坏土壤结构, 使土壤失去结构性和透气性。

1.5 影响大气

果园内施加农药的方式通常为喷洒, 在喷洒过程之中, 农药会形成极为细小的颗粒, 在大气气流的作用之下, 会留在空气中, 影响空气质量[3]。

2 治理化学农药污染的主要策略

2.1 改善果园管理机制

由于大部分果园没有进行过严格的管理, 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 病虫害较为频发, 只能采取化学农药进行消杀。因此, 对农药污染进行防治, 还应从根本上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减少污染源。应建立严格、科学的果园管理机制, 采取农业防治方式, 帮助果树创造有利生长条件。首先, 果园应培育抗病虫害的苗木品种, 对苗木进行严格产地检疫, 保障苗木的健壮, 防止病虫害人为传播。其次, 加强对果园中果树的管理, 病虫害的发生一般与粗放管理果园有着直接的联系。若果园中杂草丛生, 缺乏管理, 果树生长势弱, 对病虫害的抵抗力也会降低, 因此更易引发病虫害[4]。所以, 在管理果园时, 定期铲除杂草, 修剪果树, 并按时施肥灌水, 创造良好环境, 促进果树的健康发育;再者, 保障果园内的卫生环境, 在发现带有病虫害残体枝叶时, 应立即消毁, 并铲除来源, 彻底隔离病虫害来源, 防止再次寄生。

2.2 使用绿色防治方式

随着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 绿色无害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层出不穷。采取秸秆生物技术、色板诱杀技术、杀虫灯技术、绿色农药、天敌捕杀等方式代替传统的化学农药, 可有效降低化学农药的污染程度, 改善环境质量, 提升果实的食用安全性。如天敌捕杀, 在进行柑橘小实蝇消杀时, 可不采取化学农药喷洒的方式, 而采取天敌捕杀方式, 在果园内放出平腹小蜂、赤眼蜂和瓢虫等昆虫, 以上昆虫均为柑桔小实蝇天敌, 由天敌昆虫对柑桔小实蝇进行捕杀, 不影响生态环境, 无污染, 不影响果品, 且捕杀较为干净, 可代替化学农药。

2.3 规范使用化学农药

在使用化学农药时, 果农对其认知较少, 不考虑化学农药对果品和环境的影响。实际上, 使用化学农药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 若采取规范的使用方法, 对于果品及环境的影响均较小[5]。首先, 可采用污染小、效率高的农药, 与高毒、高污染农药的消杀效果相近。其次, 应对症用药, 并充分了解农药药剂的特性, 对病虫害进行识别, 实现用药的准确性;再者, 在果树种植中, 引进更多新技术, 采取细雾喷洒技术, 淘汰粗雾喷洒技术, 减少农药的用量, 降低农药对环境及果树的影响。

3 结语

大量使用化学农药, 会严重影响生态环境, 污染果品, 因此, 在果树的病虫害防治中, 应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采取其他方式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果园管理方式, 从根本上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实现绿色农业。

摘要:澜沧县的果树种植业发展讯速, 果树的病虫害种类繁多, 若放任果树病虫害发展, 会严重影响果树的生长, 甚至导致灾害。在果树病虫害的防治中, 通常会使用大量化学农药, 化学农药中含有害物质较多, 不但会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 还会给生态环境造成威胁。在使用化学农药进行果树的病虫害防治时, 由于果农对农药的滥用和不规范使用, 导致农药中的化学物质对果树、土壤、空气均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为保护生态环境, 防止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应采取具体的措施, 实现农药污染治理。

关键词:果树,病虫害防治,农药污染,治理措施,云南省澜沧县

参考文献

[1] 张志强.浅谈果树病虫害防治中的农药污染及治理措施[J].烟台果树, 2009 (1) .

[2] 杨林, 杨昆, 高老芬.果树病虫害防治中农药使用污染问题及治理对策[J].云南农业科技, 2012 (S1) .

[3] 杨林, 杨昆, 高老芬.果树病虫害防治中农药使用污染问题及治理对策[A].2012年云南农业环境保护协会论文集[C].2012:3.

[4] 张拥兵.果树病虫害防治中农药污染及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 2015 (7) .

上一篇:水污染防治措施下一篇:四风问题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