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实训总结范文

2023-07-15

智能家居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被纳入教育部新建本科高校合格评估的范围, 实际是对学校实践教学的建设提出了新标准。近年来, 我国对高等教育的政策和支持不断加大力度, 新建本科院校给我国很多企业的进步培养了一批技能高, 素质高的人才, 很大程度上加快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我国为了提高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为提高院校经济发展和现国际代产业建设的能力, 投入定量专项资金。同时, 新建本科院校中的实训中心则成了校企间关键的桥梁, 在一定条件下, 能对学校、企业和社会产生一定经济效益。更加快速推动学生的职业技能。

随着国家智能化、自动化建设的逐步深入, 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进行先进装备系统及设计、制造理论及实践的教学不仅是可行的, 而且是十分必要的。

(一) 智能制造实训中心的发展

20世纪中期,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投入一种新型高等院校——新建本科院校;然而英国则建设在继续教育学院承担职业教育功能的四大学院——地方院线、区域院校、地区学院和高级工程技术学院;在美国成立了人才培养的高等院校智能实训中心, 是由多种专业类型实训室构成的集培训、教学、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教学综合体。

然而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全国高等院线的规模的不断扩大, 原本按专业分散管理的体制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要求。为适应高等院线的整体发展规划, 在各专业实验室的基础上就迎来了智能实训中心的发展浪潮。实训中心则成了新建本科高等院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智能实训中心的建设

实训中心是整个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保证, 本着高标准高起点的初衷, 为了适应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特点, 产学一体, 实训一体。其主要的功能有:教学、实践训练和生产实习、相关职业技术技能的鉴定等。作为一个对外进行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窗口, 更加突显新建本科院校的文化内涵和教学的实力形象, 其建设的优劣程度在当下影响着社会对新建本科院校的认识。基础实训室、扩展实训室、仿真实训室、生产实训室共同构成新建本科院校的实训中心。实训中心涵盖机械、电气、计算机、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 包含车间管控、智能仓储、智慧调度、五轴数控机床操作、机电一体化、PLC、单片机、信息物理融合等教学软件和设备, 数控机床、特种加工设备等普通设备, 工业机器人、智能机床、自动生产线、三坐标测量仪等高端智能设备, 真正让实训中心做到从教学到生产, 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连接。

二、建设智能制造实训中心的探索

(一) 智能实训中心与人才培养的体系探索

在智能实训中心与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中,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最终的目的。根据“分层培养、层层递进、逐步提高”的步骤, 构建:能力的基本培养、核心课程实验、技能专业训练、专业的设计、拓展和创新, 五大模块构成了实训中心内容重要体系。根据特定的人才培养原则, 建立通识要求平台 (校级) , 针对新建本科院校要求学生的基本技能要求, 明确教学方案就是同时要求平台。设置2周技能实训环节。将职业资格证书认证与实训中心相结合, 规划实训测评方案, 设定重要认证课程, 优化人才培训方案, 培养创新人才, 引领人才培养和实训教学的探索, 加强对于学生技术能力的实训。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课外与课堂教学相呼应, 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更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智能实训中心与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

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智能实训中心的探索切密切相关, 在注重实践环节、专业基础实践环节和专业实践环节三个层次专业教学的优化, 突显应用能力的培训。创新实训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 实训中心应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实习实训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通过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实训服务, 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比如, 实训中心应摒弃传承知识的教育理念, 树立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目标, 将认知、验证为主的实践教学转变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体系, 将单一课程设置实验模式转变为综合性的践教学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训, 将学生参加开放试训并取得必要条件纳入部分专业, 特别是理工科专业的培养计划中, 增长学生结合智能实训中心的操作练习、强化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建设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实训中心属于校级重点实验中心, 建制比较独立和自主。实训中心分为院系两级管理, 主要负责学院内相关专业课程的实训中心教学工作。, 学院提供其建设、正常运转和维修的经费, 系部则负责中心的具体教学任务, 。新建本科院校的智能实训中心除需要积极开展实践教学的课程安排、内容和技术方法、手段的研究, 负责人员培训并提供开放式的服务外, 还承担学院各类专业教学工作。实训中心对外服务的收入可作为其运行经费的补贴, 实训中心向学院内可免费使用, 同时开放实训中心, 投入先进的实践教学软硬件环境, 建设智能实训中心独立网站网页, 方便学生预习与复习实训操作的重点及规范性的操作, 方便师生在课外的进行深层次沟通与交流。

(一) 产教融合是智能制造实训中心的建设目标

新建本科院校的智能制造实训中心一定要坚持“立足高新、依托高新、融入高新、服务高新”的办学宗旨, 响应国家“中国制造2025”行动, 彰显“双元培养、产教融合”的号召实现办学特色, 围绕国家高新建设“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的宏伟目标, 依高新科技产业转型升级, 面向高新制造业智能化方向发展, 构建“教育教学-科技研发-技术服务-技能培训-定岗生产-素质陶冶-创业孵化”于一体的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建成国内一流, 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公共开放型实训中心是建设目标与愿景, 产教的深度融合在新建本科院校中具有引领与示范效应。

(二) 实验实训资源的项目设置必须重视理论与实践能力的结合

承担检验学生所学知识和应用能力培养的作用, 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合理有效的实验实训项目设计不但可以弥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 还有利于提升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 实验实训项目的设计不能固守之前偏重理论验证、脱离实际需要的老路子, 必须跟上时代发展步伐, 根据不同专业的特性有所侧重, 利用实验实训资源的开放机制, 将实习实训项目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坚持合理布局、校企合作的思路, 展开跨学科、交叉性的实习实训项目设置。

四、结论

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已是新建本科高等院校的发展趋势, 也是产教深度合作的产物、更是建设世界级强国的必经之路。随着中国新型制造业的转型, 在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下, 急需一批计算机网络、信息、控制与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轨道交通控制及应用电子等相结合的高技能技术复合型尖端人才, 高等智能实训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势在必行。

随着被高等院校越来越被重视, 实训基地建设也略显成效。当然, 成果的取得需要有一定的条件作为保障, 更要借助政府支持, 将基地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立足为学院、为市、省乃至全国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建立奖励机制, 每年评选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 并给予一定奖励, 及其他配套资金的支持。只要本着满足企业人才需求为宗旨的理念, 就一定能够为高等院校开辟一条捷径, 最终达到校企双赢的目的。

摘要:进入新世纪,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出现了一批新建本科院校。该类高校改建后即被纳入教育部新建本科高校合格评估的范围, 实际是对学校实践教学的建设提出了新标准。实训中心是本科实训教学的重要场所, 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对做好专业建设, 提高学校教学、科研水平, 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 本文主要对新建本科高校的教学实训中心建设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以适应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目标。本文的探索与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新建本科,实训中心,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 常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高等院校物流实训中心建设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 2012.

[2] 林艳华.中职卫生学校实训中心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以吉林市某卫生学校为例[J].中国卫生产业.

[3] 崔立群.产教融合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时代金融, 2015 (8X) :189-190.

[4] 徐畅.高职院校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建设探讨[J].轻工科技, 2018 (1) :156-157.

[5] 魏玮.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验实训资源整合利用探索[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8, v.38;169 (03) :134-135.

[6] 谭海林, 张治坤, 王范.高职院校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建设探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8, 297 (17) :13-15.

[7] 盛永华, 邝卫华.基于高职院校的智能装备制造公共实训中心平台建设[J].机电工程技术, 2017 (12) :17-20.

[8] 王雅丽.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训中心的功能定位与建设[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 (5) .

智能家居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一、实训基地功能要求

(一) 满足基本教学功能

现代职业教育简单地说就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增强岗位适应性为目标的教育, 要实现职业岗位需求及零距离上岗的目标, 只有不断地加强和完善实训基地的建设, 使学校与企业和社会接轨, 才能真正培育出具备“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是在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开展专业实践活动从而达到职业技能训练的目的。职业技能训练主要包括一般性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三个方面。实训基地适用于学生能够学习系统化的理论知识、考核专业化的岗位技能、培训虚拟化的仿真互动, 达到全面提升学生实训能力的目的。通过多种途径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将“工匠精神”的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 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

(二) 满足培养双师型教师功能

具有“工匠精神”素养的师资队伍担任着培育祖国下一代人才的重担, 是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的关键。在指导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竞赛的过程中, 教师本身也得到了锻炼, 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逐步发展成为知识渊博、精于技艺、用心育人的“双师型”教师, 将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良好习惯, 从中进行工匠精神的渗透与培养。因此, 积极探索和实践具有高职教学特色的实训基地在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和“双师型”师资队伍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 满足社会培训服务要求

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至关重要, 高职教育要想提升内涵、实现中长期发展目标,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开展社会服务已成为必然要求。实训基地在满足校内学生实训任务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 也可以实现对外辐射职能, 即承担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考核、鉴定工作, 提升实训基地服务产业的能力。

二、实训基地整体建设框架

实训基地依托智能产品开发专业和物联网应用技术两个专业进行建设, 以技能训练为核心, 突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按照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从初学到熟练的成长过程, 由浅入深进行教学设计。实训基地的基本单元就是理实一体化实训室, 实训室的功能排布是按照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 将实训基地建设设置为三个层级:专业基础实训室、基础进阶实训室、综合运用实训室, 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职能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和“工匠精神”传承的目的。各个层级的实训室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专业基础实训室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更直接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供支撑;基础进阶实训室是专业基础模块的加深和综合, 把典型生产任务、真实产品进行实践操作或仿真, 用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综合应用实训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应用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专业基础实训室主要是能够满足中级工段和初级工段的教学需求, 能够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按照学校课程设计思路, 由理论知识体系, 结合实验性设备, 以碎片化教学整合出模块化教学, 从横向理论结合纵向动手实践打造立体, 交互式教学模式, 从而让学生定位学习发展方向上清晰明确。一个实训室对应1~2门一体化课程, 主要包括传感器实训室、EDA与嵌入式实训室、电子技能实训室、电子技术实训室、电子产品设计实训室、PLC实训室、物联网技术实训室、电机及电器技术实训室、计算机应用综合实训室、专业机房等。

基础进阶实训室主要是满足高级工阶段的教学需求, 能够使学生在学校实训室中即可以亲身感受到现代物联网技术所呈现的科技力量, 激发学生兴趣点, 让学生完成专业核心课程的综合训练, 教学设备可以集中布置, 一个实训可以对应多门一体化课程。主要包括单片机实训室、智能识别与控制实训室、3D打印实训室、服务机器人装调实训室、智能平台自动化实训室、控制系统仿真实训室、物联网控制应用实训室、智能控制小车实训室等实训室。

综合运用实训室主要是满足技师阶段的教学需求, 主要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 系统整合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维修电工 (技师) 实训室、智能家居实训室、物联网多功能实训室、创新工作室, 可以承担教学、科研、竞赛及培训项目, 与社会企业紧密, 培养企业技术技能型人才, 提出企业级解决方案等, 让教学设备做到可利用最大化。

三、实训基地的布局要求

实训基地的布局主要从设备布局及文化布局两个方面来考虑。实训设备的科学布局可以构建适合教育教学模式的专业教学环境, 开展项目式的教学活动,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内涵丰富的文化布局可以营造合适的学习意境和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推动专业教育教学向前发展。

设备布局:针对不同的专业课实训项目, 可以采用流水线型、多边形、U型等布局形式。例如:在《电子线路制图与制版》这门课程中, 电路板的制板需要的设备包括钻孔机、贴膜机、曝光机、显影机、蚀刻机等多种设备, 因此采用流水线型的布局方式更为合适。在《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中, 需要集思广益、团队合作, 因此更适合采用多边形或U型布局方式。

文化布局:实训室文化建设渗透企业文化与管理是一项综合型的工程, 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参照企业标准制定实训实施计划、质量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实训设备标识、安全设施及警示标识、企业 (专业) 文化表达语等。

四、结论

高职院校应依托产教联动、校企合作, 充分发挥实训基地作为“工匠精神”培养平台的作用, 为我国实现经济结构转型, 输送“工匠精神”下的创造性人才。

摘要:“工匠精神”的培育, 首先是教育的结果,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提供了可靠保证。以智能产品开发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为例, 从实训基地建设的功能要求、整体架构、布置要求三个层面探索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实训基地建设。

关键词: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 许红, 张明明, 赵红梅.“工匠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产学协同创新塑造学生“工匠精神”[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 (15) :253-254.

[2] 耿聪慧, 刘泽华, 吕永霞.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工匠精神的缺失研究[J].纳税, 2019 (2) :31-32.

[3] 章克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和实训中心建设浅见[J].民营科技, 2017 (10) :124-125.

智能家居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专业:会计电算化 班级:财

56、财57 指导老师:张银芳 郭淑魁 李欣如 严维 冯斌(毕业生) 实训时间:2018年9月3日—2018年9月8日

实训目的

让学生通过实训感知财会工作的具体内容,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加深对财会专业的认知。从实训中认识和学习ERP系统及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了解真实企业的运营过程,身临其境的进行操作,真正感受一个企业经营者直面的市场竞争的精彩与残酷,承担经营风险与责任。在实验过程中体会领悟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了解ERP对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通过实训,培养小组成员间的实践能力,提高素养,加强未来就业实践的基础,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协调沟通,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总结实训经验,概括实验成果,分析实验当中能够的不足,整理模拟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提高自身的模拟研究水平。

实训内容

本次实训以沙盘模拟的形式,将财

56、财57班82名学生分成20个虚拟企业,每个企业由4-5人组成,分别扮演企业的总经理、销售总监、生产总监、财务总监、运营总监、采购总监等角色,模拟演练6年企业经营的全过程。课程涉及整体战略、产品研发、设备投资改造、生产能力规划与排程、物料需求计划、资金需求计划、市场与销售、财务经济指标分析、团队沟通与建设等多个方面。

实训流程

9月3日下午:由张银芳老师对所有学生进行沙盘模拟概况讲解,并将具体操作规则进行详细说明。分发资料,让学生熟悉市场规则。学生自行组队,确定好队员及各自角色,为沙盘模拟实训做好充分准备。

9月3日晚:由张银芳、郭淑魁、李欣如等财会专业教师及沙盘模拟国赛选手冯斌指导学生进行企业运营预算。

9月4日:学生在各教师指导下有序进行沙盘模拟的具体操作,主要内容如下:

1、预算表的精细填写;

2、开始点盘;

3、提交广告费用,抢订单;

4、根据订单生产,交货; 4.生产规模的决策;

5.市场的拓展,和产品的研发; 6.资金的运作;

7、报表的填写。

9月5日-9月7日:在经历了错误决策导致破产之后,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对沙盘模拟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将数据还原之后进行新一轮的训练。

9月8日:进行沙盘模拟的最后比拼,并公布比赛结果,由学生自行进行总结与反思,并撰写实训报告。

实训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为期一周的实训总体有序进行,各指导教师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大部分学生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参实训,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部分学生学习态度较差,全程开小差;

2、学生预测能力及预算习惯尚未养成,在做预算表时不够细心与耐心;

3、团队协作能力较弱,部分组别全程只有两三位组员参与;

4、抗压能力差,在经历破产之后,部分学生表现较为消极。 实训总结

通过为期一周的实训,师生间建立了较为深厚的感情,同学间也加深了彼此间的了解。在此期间,财会教研室组长张银芳老师不辞辛苦,每天穿梭于课堂与实训室间,早上7:30到晚上9:30,其身影随处可见,虽早已口干舌燥、声音嘶哑,但张老师仍然坚持为学生耐心指导,为新进年轻教师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实训期间,郭淑魁、李欣如两位班主任全程参与,保证了实训期间的良好秩序,严维老师也多次抽空参加指导。优秀毕业生、沙盘模拟国赛选手冯斌同学更是在实训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耐心讲解为同学们打开了沙盘思路,同时,他的国赛历程也给了同学们极大的鼓舞,为学弟学妹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同时,他返校辅导学弟学妹的奉献精神,对老师心的感恩之心,也给学弟学妹上了非常生动的一课。

智能家居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5月19日,备受瞩目的《中国制造2025》正式对外公布,标志着我国在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性一步,中国制造也再次站到了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的风口上。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5年~2013年,我国制造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左右,201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08 万亿美元,在全球制造业占比约20%,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

我国工业如今在全球竞争中的优势更多地体现为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条。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数据,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的国家,形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同样是来自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数据,目前,中国工业竞争力指数在136个国家中排名第七位,制造业净出口居世界第一位。

按照国际标准工业分类,在22个大类中,中国在7个大类中名列第一,钢铁、水泥、汽车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2013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产值规模突破20万亿元,占全球比重超过1/3;2013年,发电设备产量达1.2亿千瓦,约占全球总量的60%;造船完工量达4534万载重吨,占全球比重的41%;汽车产量达2211.7万辆,占全球比重的25%;机床产量达95.9万台,占全球比重的38%,我国制造业占世界的1/3强。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制造业面临产能过剩、大而不强的困局,转型升级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可以说,现在我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强大的制造强国战略。因为“中国制造”在世界上成了“低端廉价”的代名词,技术含量较低,加上中国的人口红利优势即将消失,现在制造企业的利润率普遍只有10%左右,有的甚至更低,大量中小制造企业苦苦挣扎在死亡线上。

5月13日,在中国工程院、工信部和中科院主办的“2015智能制造国际会议”上,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两院院士、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荣誉理事长路甬祥在主旨报告中称,2014年中国装备制造产值占全球比重1/3,机电产品进出口额2.16万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55.7%,已成为全球制造大国。整体而言,发展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和低成本优势,付出了沉重的资源与环境代价,仍处于价值链的低中段,还不是制造强国。

的确,中国制造业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完善;产品档次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信息化水平不高,与工业化融合深度不够;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企业全球化经营能力不足。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加速推进新一轮全球贸易投资新格局。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

没有强大的制造业,我国很难突破“中等收入陷阱”,也无法从大国走向强国。建设制造强国,必须紧紧抓住战略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加强统筹规划,突出创新驱动,制定特殊政策,发挥制度优势,以我为主,跨越发展。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第一次从国家战略层面描绘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确立了发展世界制造业强国的战略目标,同时提出两个实施阶段、三步走战略目标、五项重大工程、九大战略任务和十个重点领域。

中德制造业战略殊途同归

“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都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针对制造业发展提出的重要战略举措,具有相同的战略使命和核心理念。战略使命方面,两国新战略都是为了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在理念层面,两国新战略都是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德国工业4.0着眼于高端装备,提出建设信息物理系统,并积极布局智能工厂,推进智能生产。《中国制造2025》提出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的产业生态体系和新型制造模式。

从不同点来看,中德两国新战略无论是发展基础、产业阶段还是战略任务都具有各自特点。在发展基础方面,德国制造业具有强大的技术基础,在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互联网+”方面都具有优势,而且德国是世界制造业强国和领先的工业制成品出口大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美国和日本 ,树立了德国制造的品牌形象。中国是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依然处于产业链“微笑曲线”的中间,核心技术和品牌价值薄弱。

在产业阶段方面,德国工业4.0是在顺利完成工业1.0、工业2.0,基本完成工业3.0之后,提出的发展战略,是自然的串联式发展。中国制造业尚处于工业2.0和工业3.0并行发展的阶段,必须走工业2.0补课、工业3.0普及、工业4.0示范的并联式发展道路,不仅要兼顾自己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还要实现在高端领域的跨越式发展,所以我国的任务就比德国实现工业4.0更加复杂、更加艰巨。

在战略任务方面,德国工业4.0就是瞄准新一轮科技革命制定的措施,主要聚焦制造业的高端产业和高端环节。《中国制造2025》不是专门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制定的规划,是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整体谋划,不仅要提出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路径和措施,还要加大对量大面广的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力度,同时还要解决制造业创新能力、产品质量、工业基础、节能环保等一系列阶段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根据德勤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2013年调研200家制造企业所发布的首份中国智造现状及前景报告显示,中国智能制造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同样也是大部分处于研发阶段,仅16%的企业进入智能制造应用阶段;从智能制造的经济效益来看,52%的企业其智能制造收入贡献率低于10%,60%的企业其智能制造利润贡献低于10%。

而90%的中小企业智能制造实现程度较低的原因在于,智能化升级成本抑制了企业需求,其中缺乏融资渠道影响最大。德勤的调研显示,年收入小于5亿元人民币的企业中,50%的企业在智能化升级过程中采用自有资金,25%为政府补贴,银行贷款和资本市场融资各占11%。而企业收入规模大于50亿元人民币的企业,其智能化升级资金来源中自有资金占67%,银行贷款占比25%。整体而言,中小微型企业的银行贷款比例低于大中型企业,占企业数量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只能依靠自有资金进行智能化改造。

所以,《中国制造2025》明确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并在保障措施中提出要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和中小微企业政策,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包括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制造业重大项目建设、企业技术改造和关键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的总称。具有以智能工厂为载体,以关键制造环节智能化为核心,以端到端数据流为基础、以网络互联为支撑等特征,可有效缩短产品研制周期、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降低资源能源消耗。

智能制造需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促进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企业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改造提升中国制造业。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认为,《中国制造2025》对经济向“双中高”(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具有重要意义,互联网将帮助中国推进智能制造,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提升制造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

4月23日,由浪潮联合20多家机构发起的“中国智能制造信息化推进联盟”在北京成立。该联盟致力于打造协同创新平台与成果转化应用推广联合体,共同推动国家智能制造产业相关标准制定和推广工作。联盟首批成员包括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江南造船、山东常林、北京神舟航天软件等20多家机构,其中也包括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赛迪顾问等咨询机构。

浪潮集团执行总裁王兴山在会上表示,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正在加快,智能制造成为当前热点,这也是中国从制造大国通往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

为推进智能制造发展,2015年3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关于开展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的通知》,并下发了《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决定自2015年启动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以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制造强国建设进程。

根据《实施方案》,将分类开展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服务等6方面试点示范专项行动。

第一,针对生产过程的智能化,主要涉及流程制造和离散制造。根据《实施方案》,在石化、化工、冶金、建材、纺织、食品等流程制造领域,选择有条件的企业,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创新,开展智能工厂、数字矿山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全面提升企业的资源配置优化、实时在线优化、生产管理精细化和智能决策科学化水平;在机械、汽车、航空、船舶、轻工、家用电器及电子信息等离散制造领域,组织开展数字化车间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推进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改造、基础数据共享等试点应用。

第二,针对装备和产品的智能化。也就是把芯片、传感器、仪表、软件系统等信息技术嵌入到装备和产品中去,使得装备和产品具备动态感知、存储、处理和反馈能力,实现产品的可追溯、可识别、可定位。《实施方案》提出,加快推进高端芯片、新型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与控制系统、工业软件、机器人等智能装置的集成应用,提升工业软硬件产品的自主可控能力,在高档数控机床、工程机械、大气污染与水治理装备、文物保护装备等领域开展智能装备的试点示范,开展3D打印、智能网联汽车、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用电器等智能产品的试点示范。

第三,针对制造业中的新业态新模式的智能化,即工业互联网方向。根据《实施方案》,在家用电器、汽车等与消费相关的行业,开展个性化定制试点示范;在电力装备、航空装备等行业,开展异地协同开发、云制造试点示范;在钢铁、石化、建材、服装、家用电器、食品、药品、稀土、危险化学品等行业,开展电子商务及产品信息追溯试点示范。

第四,针对管理的智能化。在物流信息化、能源管理智慧化上推进智能化管理试点,从而将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理念融入企业管理。物流信息化试点示范,主要是指加快无线射频识别(RFID)、自动导引运输车(AGV)等新型传感、识别技术的推广应用。

第五,针对服务的智能化。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开放、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思维已经潜移默化到各行各业,用户的需求更加多元化。根据《实施方案》,在工程机械、输变电、印染、家用电器等行业,开展在线监测、远程诊断、云服务及系统解决方案试点示范。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安筱鹏认为,服务的智能化,既体现为企业如何高效、准确、及时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并实时响应,也体现为产品交付后对产品实现线上线下(O2O)服务,实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两股力量在服务的智能化方面相向而行,一股力量是传统的制造企业不断拓展服务业务,一股力量是互联网企业从消费互联网进入到产业互联网。

前者的案例有海尔,2012年底,海尔集团进入了网络化发展战略阶段,并致力于由传统企业向平台型企业转型。在这样的战略指导下,海尔服务也在积极转型,时刻以用户为中心不断演进与升级,从单纯的售后服务转型为打造全流程的用户最佳体验。

智能家居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一、实习教学

合理安排教学工作,积极开拓教学新思路,联系生产企业开展校企结合的新的实训教学模式,使广大在教学实训过程中能充分认识到所学知识的用途。

广开教学的节约之路。积极主动带领全体实训老师,挖潜节能,变实训的纯消耗为部分消耗,在产教结合的教学过程成中,变学生的实训作品为产品,使学生在参与生产的过程中及得到技能锻炼同时也节约了教学成本。

认真总结过往的实训教学经验,完善了各工种的实训教学指导书,统一了实训教学的内容和计划;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实训教学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统一了各位实训老师的认识和思想。严格了实训的管理的考核制度并得到了各位实训老师的大力支持。

二、产教结合

教学生产化和在生产过程中学习和锻炼技能是我校职业教学实训的一个新形式。实训中心本年度积极开展产教结合的教学方式,本年度先后从事了一系列的生产任务。具体内容如下:

1、南玻玻璃集装架的制作项目

共计完成合同总量178T产品的制作,合同造价218584元,参与生产实习的学生108人,持续时间75天,项目盈余约85000元,节约实训教学投入约70000元。

2、DKG组合钢结构平台制作项目

共计完成实际总量约80T的加工制作任务,协议造价约95000元,参与学生55人,持续时间55天,项目盈余约15000元,节约实训教学投入约40000元。

3、校内防盗监视系统的安装项目

投入电气实训班一个,历时10天完成监视系统的安装。

4、校操场改造项目护栏制作安装

配合学校操场的改造,组织暑期三个高级钳工的实训学生参与防护栏的制作安装项目,共计完成总长410M的护栏制作安装。

5、校垃圾箱和露天车间制作安装

组织冷作工和焊工学生制作垃圾箱一台(1.5T,预测产值10000元)和360平方米综合实训露天车间钢结构的制作安装(300000元预测产值)

6、配电箱组装

与德阳兴盛电气设备厂和圣大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联合,代加工组装电控箱,到目前已完成大小数千台的装配任务。目前任在继续该项工作。

7、其他项目

24个大型不锈钢补偿器的试压和调整工作;组织20名学生在带队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东汽新厂房建设的通风管道制作1500平方。

8、完善和维修校大型设备,恢复其使用性能

主要维修了6*2000机械式剪板机一台,Z36台式钻床一台,19*2000卷板机电气控制系统的修复。13*2000机械式剪板机的修复等。

三、节约与发展

本年度通过广泛开展产教结合的活动,使实训教学工作变作品制作为产品制作,即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学生学到了实际的操作技能,同时也降低了实习教学成本。

1、节约

本年度攻击节约实训教学投入20万元(相对上年度同期实训教学投入)。其原因是通过生产教学的模式,使学生的技能提升从课堂走向了生产,变作品为产品。主要减低的实训开支在材料方面。

2、本年度通过产教相结合,为了满足生产和教学的需要,投资添置了部分教学生产设备,及10T电动葫芦一台、Z40摇臂钻一台、32MM磁座钻两台,各种及机具若干。在学校的支持下,自行设计和修建模拟现场的综合露天实训车间,该车间具备钳工、电工、起重工的安装实训功能。

3、加强实训队伍建设。通过考察引进5名具有丰富实际经验的实习教师,分别是钳工3名,电工1名,冷作工1名。根据学校的实际和职业教育的要求,目前我部门还需引进部分相关工种的具有较强现场经验的高技能人员充实实习教学队伍,满足学校的发展需求。在实训教师能力的培养方面,配合校人事部门采用请进来送出去进行实习教师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加强队伍的思想教育,增加集体观念,完善实训教学计划,统一教学内容,并结合生产项目适当调整教学任务,使实训教学更接近现场。

上一篇:建筑预算实训总结下一篇:管理会计实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