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行政论文范文

2023-05-21

国土行政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国土资源;财政税收;预算管理;策略

一、引言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仅仅是资源使用监督管理部门,其本质上是一个行政管理部门,国土资源管理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财政税收预算管理方案的编制是规范资金使用方向,强化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可以促进国土资源部门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中,预算管理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點内容之一,国土资源部门必须要正视财政税收预算管理,将财政税收预算管理当做部门重点任务来抓,不断完善政税收预算管理制度,促进财政税收管理工作规范化发展。

二、国土资源财政税收预算管理的含义和必要性

1.国土资源财政税收预算管理的含义

预算是收支预计的过程,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以及企事业单位,都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收支预计,将一段时间内的成本支出计划制定出来,用于指导日常经济管理活动。通常来讲,预算管理包括营业预算、资本预算、财务预算、筹资预算等各项内容,各种预算组合成为企事业单位或者政府部门的总预算。预算是优化资产资源配置方案的重要过程,可以全方位地调动各个层面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2.国土资源财政税收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对于国土资源部门来讲,财政税收预算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为了积极响应国家财政体制改革,国土资源部门必须要对传统的税收管理制度进行改善,加强预算管理,才能建立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制。预算管理是过程中的控制,是一种全过程控制,包括事前、事中以及事后3个方面,事前控制主要是对投资项目或者生产经营规划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制定出预算方案,详细描述工作中的标准、制度。事中控制则是协调、限制差异的行动,旨在通过事中管理确保预计目标能够得以实现。事后控制的主要目的是鉴别偏差,纠正不利影响。当前国土资源部门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主要有实现部门预算细化预算编制、推行政府采购、完善国库支取支付、推行收支两条线、优化政府收支分类等,通过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可以对国土资源部门的各项资金、资产等进行综合利用,确保资金的使用过程合理合法,为国土资源的开发奠定坚实的财政基础,推动国土资源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国土资源财政税收预算管理对于国土资源部门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国土资源财政税收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预算控制意识

预算管理是国土资源财政税收管理中的重要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预算设计,可以帮助国土资源部门合理地使用资金。随着全面预算管理在国土资源部门中不断实施,传统的财务税收管理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比如有的管理人员对预算工作的认识不到位,认为预算管理仅仅是一种形式,就是简单地财务分配,这种预算管理不具有代表性,也不利于对国土资源开发过程中各项支出进行控制,反而会增加开发成本。

2.缺乏完善的预算管理流程?

完备的预算管理流程要经过财务部门制定预算章程、会计部门核算,最终以数字形式展示预算方案,并且根据方案进行控制管理。所以预算管理必须要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内部人员对预算管理缺乏“全员”意识,税收部门、国土勘测部门、人事部门、工会等部门在预算工作中的参与度较低,甚至对预算管理工作的进程产生阻碍,加上一些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过关,导致国土资源部门的预算管理工作流程不规范、不完善,预算管理工作严重缺乏实际性和科学性。

3.预算编制时间安排不合理

在国土资源预算方案编制过程中,必须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确保预算方案可以用于实际工作中,对工作产生指导作用。通常来讲,预算从编制到开始执行所需要的时间为半年,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半年的时间远远不够,因此很有可能导致预算方案不合理,预算数据不清晰,在执行过程中也可能频繁调整预算方案,影响国土资源部门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国土资源财政税收预算管理对策

1.加强对预算管理的认识

构建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是开展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合理的预算也能帮助管理人员做出正确决策,对国土资源部门的资产、资源和资金进行充分利用。所以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应该要开展有效的预算控制,通过切实可行的预算控制方案,避免国土资源部门发展过程中资金的大规模支出和错误支出,将资金流控制在安全的范围之内。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设计严格的执行制度,确保日常管理过程中的各项支出按照预算方案进行。为了给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必须要在单位内部加强全员思想教育,强化财务人员、会计人员、普通工作人员的认识,使其能够了解预算管理对日常工作开展的重要性,从而人积极配合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

2.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预算方案

为了真正落实预算方案,确保预算工作正常开展,防止资金被擅自挪用或者转移他用,必须要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管理,强化预算执行的刚性,确保日常工作中每个部门都能按照预算编制方案进行成本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明确风险管理责任。明确风险管理责任,要将具体的风险责任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身上,一旦出现任何风险事故,能够第一时间找到责任人,责任人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找到风险产生原因,并且及时止损,对风险进行控制。例如对于不严格履行预算审批程序和支出标准的,要找到问题的直接责任人,根据事件性质对其进行处理。

(2)建立健全的信息公开制度。在单位内部控制过程中要及时将各种财务信息公布出来,对预算标准以及实际的执行结果进行对比,看每个职能部门是否真正按照预算方案开展工作,各个职能部门要将部门的财务支出情况如实公示出来,接受全单位员工、相关机构以及社会群众的监督,确保单位的发展规范化、有序化。

(3)构建长效激励机制。预算管理是一项持续性工作,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对预算管理工作更加重视,必须要建立长效激励机制,结合单位的战略发展方向和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从一个更宏观的层面出发对员工进行教育,促进单位的预算管理和财政税收工作顺利开展。

(4)确保预算方案灵活。预算方案通常是不可变的,但是当外部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预算方案也必须要进行相应调整,确保预算方案更符合实际情况,对日常工作进行指导。例如当服务收费价格标准发生变化的时候,对于价格调低的项目,其收入指标也要调低,价格调高的项目,其收入指标也要相应调高,任何预算方案都是基于实际情况制定出来的。

3.提升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

人才是预算管理工作的关键,在预算管理过程中主要的人员是财务人员和会计人员,其他部门要积极配合他们的工作。通过预算控制,财务管理的职能不断拓宽,因此要求财务人员必须要有较高的综合素养,拥有足够的业务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并且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标准和对业务认识的深度。针对当前财会人员的现状,需要为他们提供给更多深造学习的机会,加强他们对各种新的财务会计管理理念的认识,建立其新的数字化、网络化思维,不断提高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

五、结语

综上所述,预算管理是国土资源部门财政税收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可以促进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此,必须要结合国土资源部门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将财政税收预算管理当做战略手段,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严格落实预算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崔永斌.浅谈国土资源财政税收预算管理[J].大众商务,2009(14).

[2]孟秀萍.国土资源财政税收预算管理[J].现代国企研究,2015(22).

[3]曾艳,张馨元.强化国土资源的财政税收预算管理策略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05).

国土行政论文范文第2篇

第一章 审核范围与程序

第一条 案件范围

1、我局法律法规职权范围内立案查处的案件。

2、简易程序行政处罚的案件和县局备案案件。

第二条 审核部门和机构。局法制科和局案件审核委员会负责案件的审核。 第三条 审核的内容。案件的合法性和适当性,处罚文书是否规范、齐全。 第四条 审核范围与程序

(一)办案机构立案后拟作出行政处罚的案件,在行政处罚前、须将案件材料初步装订成卷连同草拟行政处罚决定书送法制科审核。

(二)法制科对办案机制送审的案件应及时登记,认真审核,原则上科室所有人员均要参加审阅,商定审核意见。由负责人在“案件审核意见表”上签字。

对案情复杂,认定困难的案件,法制科与办案机构应互相征求意见,以求准确无误,双方意见不一致时由案件审核委员会决定。

(三)法制科拟定审核意见后,应经主管领导审批签字,然后返送办案机构。

(四)对适用听证程序(责令停产、停业、资格罚、处罚金额一万元以上罚款)的案件、减轻处罚的案件和其它法制科认为需要进行集体讨论决定的法制科进行初步审核,提出意见,然后交案件审核委员会审核。法制科负责案件审核委员会的召集、汇报案情、会议记录及填写审核意见。

(五)案件初审时间为5个工作日,法制科提出修改意见的卷宗,办案机构在纠正或补充后再次送审的,审核时间为3天。

(六)重大复杂疑难案件或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提出审核意见的,经局长同意可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间不超过2个工作日。

(七)有下列情况的案件应重新报法制科审核

1、当事人陈述申辩后,办案机构经合议作出改变原处罚标准的;

2、根据行政诉讼判决、行政复议决定、执法监督决定,需对原处罚决定撤销重作(的案件),办案机构作出新的拟处罚意见的(案件)。

3、需要移交司法机关及其它有关部门的案件。

(八)行政处罚案卷审核主要采用阅卷或集体会审方式,重大复杂的案件应向办案机构了解情况,或者听取当事人的陈述与申辩。

(九)当场处罚案件应在结案后3日内,将案件处罚决定书交法制科备案(审核)。

(十)法制机构应作好审核案卷的编号登记,交接登记,防止丢失。

(九)行政处罚案件的处罚实行回避制度,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回避。

1、本案的调查人员;

2、当事人、本案调查人员的近亲属;

3、与本案的处理结果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员。

第二章 行政处罚案件的审核内容

第五条 行政处罚案件审核内容主要有:

(一)对本案是否有管辖权

(二)当事人的情况是否清楚明确

1、当事人是否是该行政违法行为的主体;

2、当事人的名称是否准确无误,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名称是否与其许可证及营业执照上的名称相符;

3、当事人是否具有法定的行政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

(三)案卷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

1、案卷事实是否完整、清楚;

2、证据是否真实、充分、有效;

3、对违法所得的计算认定是否准确、有据。

(四)违法行为的定性是否准确,适用法律法规条文是否正确:

1、有无适用未生效或已失效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2、使用法律、法规是否正确,有无应适用此法却适用了彼法,或应适用此条款却适用了另一条款;

3、处罚的种类、幅度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有无畸轻畸重、显失公平的情况。

(五)程序是否合法,手续是否完备:

1、有无履行立案审批手续;

2、采取封存、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时,是否按规定出具行政强制措施的书面文书;

3、有无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4、有无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5、有无按规定写出案件调查终结报告;

6、有无处罚决定书文稿(草拟);

7、其他依法必须经过的程序或履行的手续;

(六)有无超越职权或滥用职权的情况。

(七)草拟的处罚决定书文稿格式是否规范,表述是否准确,用词是否严谨,词句是否精炼,有无概念不清或其他容易引起误解或争议的情形。

(八)其他应审核的事项。

第三章 审核意见

第六条 法制工作机构对行政处罚案件初审后,提出下列书面意见:

1、对具有管辖权、当事人确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定性准确、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程序合法、手续完备、处罚决定恰当、文书制作规范的行政处罚案件,同意办案机构意见。

2、对无管辖权的行政处罚案件,建议办案机构按有关规定移送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依法处理。

3、对当事人不明、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违反办案程序等情况的行政处罚案件,直接或书面建议办案机构补充或纠正。

4、对当事人不构成违法的行政处罚案件,建议撤销立案。

5、对定性不准、适用法律法规不当、处罚种类和幅度不当、程序不当、手续不全、文书制作不规范的行政处罚案件,法制科不在“审核意见表”上签署意见,视具体情况直接向办案机构建议修正、补充或填写“案卷审核情况反馈意见表”,书面反馈意见连同案卷返办案机构补充、修正后重新审核。

第七条 法制科在“案件审核意见表”上签署意见后,须经主管领导签字审批。 第八条 案件审核表一式两份,一份随案卷入卷,一份由法制机构存档。

第九条 案件审核委员会审核行政处罚案件实行主任负责制。审核意见及决定应制作书面文书,并由与会者签名。 第十条 经过案件审核委员会审核的行政处罚案件,办案机构在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行政处罚相对人后,将行政处罚决定书抄送法制机构备案。

第十一条 对简易程序案件及各县备案案件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办案机构反馈,对问题较大认为需改变和撤销的案件报案件审核委员会讨论决定。

第十二条 对处罚终结归档的案件,法制科要按照省局《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向办案机构反馈意见。

国土行政论文范文第3篇

国土资源是生存之基、发展之本,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日前,国土资源部印发《国家可持续发展国土资源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未来15年~20年全国国土资源开发利用进行了全方位、宽视野的顶层设计。

《纲要》编制背景

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资源约束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约束。新增城镇建设用地超过以往城镇用地总面积的60%以上;多数能源和其他重要矿产资源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比重从5%增加到30%左右;单位GDP能耗、原材料消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持续推进,土地、矿产等资源的消费需求仍将保持强劲势头,预计我国资源需求高峰将在2025年~2030年出现。从国际上看,近年来发达国家矿产资源需求呈现下降趋势,发展中国家的矿产资源需求尚未出现大幅增长势头,未来5年~10年仍将是我国利用国外资源的有利时期。面对国内外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问题,要重新把握国土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定位,从战略层面明确并规划我国国土资源工作的发展方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为坚实的资源保障。

为此,经国务院同意,2009年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国土资源部,联合组织开展《国家可持续发展国土资源战略研究》。李克强副总理在国土资源战略研究专家座谈会上提出,国土资源在国家可持续发展中具有极端重要的基础性地位,要集中各方面专家开展国土资源重大战略问题研究。在本次座谈会上成立了包括中农办、发改委等31个部委办组成的指导小组,组建了由包括13位院士在内的34名专家组成的国土资源战略研究专家委员会,共有资源、经济、产业、法律等方面的数百名专家参与了相关研究工作,形成了六大课题、47项专题,共计800万字的研究成果。

在此基础上,国土资源部又组织专家,进一步凝练战略思想,明确重点目标,细化战略措施,形成了《国家可持续发展国土资源战略纲要》,并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行了完善提升,于2012年12月21日正式印发。

《国家可持续发展国土资源战略纲要》明确提出要通过实行节约优先的资源科学保障战略,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国土安全和谐、资源持续利用”的总体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利用相协调。

《纲要》的核心思想、其出发点和落脚点

《纲要》核心思想是通过实行节约优先的资源科学保障战略,按照“充分挖潜、合理保障、协调开发、高效利用”的总体方针,构建“两个体系、一个格局和一个机制”的战略目标体系,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国土安全和谐、资源持续利用”的总体目标。

以“节约优先的资源科学保障战略”作为国家资源战略的总体方略。要通过供需双向调节,促进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缓解资源约束有两个基本途径:一是节约优先,大幅度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二是科学保障,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的合理需求。落实节约优先的科学保障战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高效的资源保障,使国土资源管理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的关键抓手,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环节。

以节约优先、安全供应、双向调节、协调开发、管理创新为战略重点,促进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实现战略转变。一是节约优先战略,把节约资源作为转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促进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向集约转变。二是安全供应战略,统筹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升资源保障能力。三是双向调节战略,统筹资源供应和需求,促进资源配置方式从“以需定供”向“供需调节”转变。四是协调开发战略,统筹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构建高效和谐的国土空间开发新格局。五是管理创新战略,坚持服务民生优先,构建国土资源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促进资源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转变。

以“国土安全和谐,资源持续利用”作为国家资源战略的总体目标。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国土安全和谐,资源持续利用”的总体目标,构建“两个体系、一个格局和一个机制”的战略目标体系。即,建立科学、多元、安全的资源供应及保护体系,建立节约、高效、绿色的资源利用体系,形成安全、和谐、富有竞争力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构建以市场配置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机制,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海洋、测绘和地质等工作进入世界强国之列,建设美丽中国,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纲要》重点任务和具体目标

《纲要》从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国土空间、测绘和地质调查五方面分别提出了重点任务,作为推进国土资源战略实施的抓手和平台。

一是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按照“数量质量生态兼顾、增量存量流量并举、资源资产资本并重、生产生活生态协调”的原则,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整体管控,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提升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切实维护群众土地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利用相协调。

二是全面提升矿产资源保障能力。按照“找矿增储、高效利用、战略接替、境外补充”的原则,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开源节流并重,全面实施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降低矿产资源消耗强度,实现高效利用。发展新兴资源产业,实现战略接替,建立重要矿产资源储备体系。鼓励企业在境外开展勘查,参与国际矿业竞争。

三是积极推进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按照“全球视野、陆海统筹、远近并举、有序有度”的原则,统筹协调建设用海、基本用海和保护用海需求,合理开发利用各种海域资源,在确保海洋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开发海洋油气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和可再生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四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按照“梯次推进、合理组织、协调发展、开拓空间”的原则,合理组织国土空间,调整生产空间,优化生活空间,改善生态空间,加强国土空间管制,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健全完善防灾减灾体系,构建国土生态安全格局。

五是提高基础测绘和地质调查能力。按照“陆海覆盖、三维调查、综合评价、实时监测”的原则,建设“智慧国土”,推进测绘现代化,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开展地质和资源综合调查评价,强化基础测绘和地质调查的基础支撑地位,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纲要》提出的措施

《纲要》提出了“构建一个新格局,建立三项创新性制度,健全四个体系,推进八大工程”的战略措施体系。

“一个新格局”是指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国土资源工作格局。不断改革完善现有管理制度体系,持续开创国土资源工作新局面。通过加强用地节地责任和考核,建立资源管理评估考核制度和任期资源利用审计制度,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责任考核体系,严格土地管理责任追究制,使资源保护和节约成为全社会的共同意识和自觉行动。

“三项创新性制度”分别是总量与区域相结合的资源管控制度、资源供需双向调节制度和差别化的资源供应制度。这三项制度互相支撑,共同服务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是总量与区域相结合的资源管控制度,坚持宏观调控下的市场配置,实施总量和结构双控制,“红线”和“特殊区域”保护相结合,将资源保护落实到空间布局。比如,实行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城乡边界扩张管理,完善矿产资源储量平衡管理制度,对稀缺煤种、稀土、钨、锑等我国优势矿产实行开采和出口总量控制等。二是资源供需双向调节制度,以资源利用影响评价为抓手,以资源利用效率标准为核心,实施供需双向调节,确保民生资源需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比如,对重大建设项目实行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影响评价,加强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社会风险评估,实行建设项目用地准入标准,修订和实施限制禁止用地目录,设置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和选矿回收率标准。三是差别化的资源供应制度,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资源承载能力、区域功能定位、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利用绩效,在坚持统一、规范、严格的资源管理制度基础上,以供应结构调整推动要素投入结构调整。比如,细化规定不同产业和不同功能区的用地标准,区分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用地,优先满足国家确定的各地区重点产业用地需求,根据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和开发利用条件对不同矿种采取差别化的限批政策,合理配置矿业权。

“四个体系”就是大力推进国土资源法制体系、集中统一高效的管理体系、国土资源财税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的健全完善,有效提升资源管理水平。一是加快完善国土资源法律体系建设。制定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土资源基本法,修订《土地管理法》和《矿产资源法》,构建土地、矿产资源法律体系。修订《测绘法》,健全海洋、测绘地理信息、地质调查等领域的法律法规。二是建立集中、高效、统一的资源管理体系。按照国土资源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分类、分步稳妥推进资源管理综合改革,推进城乡土地和矿产资源统一管理,加快土地和矿产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国家资源性资产管理,改进执法和土地督察方式,加强综合监管力度。三是制定完善鼓励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财税政策体系。建立激励与约束并重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实行促进资源利用方式转型的资源价格政策,建立健全鼓励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保护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健全建设性补偿、区域性补偿、激励性补偿等多种方式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四是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资源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以人才培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资源利用重大关键技术,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八大工程”是指要重点实施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工程、国土综合整治工程、地质矿产保障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海域海岸带综合整治工程、测绘地理信息现代化工程、陆海观测卫星工程和国土资源信息化工程。以八项工程为抓手,着力突破瓶颈制约,提高资源产业核心竞争力,在保障发展、保护资源、维护权益、改善民生的关键领域下功夫。

如何做好《纲要》的实施工作

党的十八大报告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纲要》在研究起草过程中着力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因此,《纲要》实施就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战略思想的一项重要措施。

《纲要》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对未来15年~20年全国国土资源开发利用进行的全方位、宽视野的顶层设计,强调国土资源工作要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服务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生态文明的发展之路,以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定名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国土资源战略纲要》的原因。

《纲要》强调把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途径,要加强国土规划工作,合理组织国土空间,调整生产空间,优化生活空间,改善生态空间,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要坚持统筹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加大国土综合整治力度,构筑国土生态安全屏障,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要积极推进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实现陆海统筹。

《纲要》提出将实行资源节约优先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要通过实施节约优先战略,转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向集约转变。要改变经济增长过多依赖于物质消耗的局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建立高效、协调、低耗、低碳的集约型发展模式,以较少的资源消耗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纲要》的实施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需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统领,把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任务及政策措施深化落实,形成具体的制度供给,确保取得实效,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作出贡献。(本刊记者/林凤鸣 整理)

国土行政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国土资源;财政税收;预算管理;策略

一、引言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仅仅是资源使用监督管理部门,其本质上是一个行政管理部门,国土资源管理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财政税收预算管理方案的编制是规范资金使用方向,强化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可以促进国土资源部门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中,预算管理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點内容之一,国土资源部门必须要正视财政税收预算管理,将财政税收预算管理当做部门重点任务来抓,不断完善政税收预算管理制度,促进财政税收管理工作规范化发展。

二、国土资源财政税收预算管理的含义和必要性

1.国土资源财政税收预算管理的含义

预算是收支预计的过程,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以及企事业单位,都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收支预计,将一段时间内的成本支出计划制定出来,用于指导日常经济管理活动。通常来讲,预算管理包括营业预算、资本预算、财务预算、筹资预算等各项内容,各种预算组合成为企事业单位或者政府部门的总预算。预算是优化资产资源配置方案的重要过程,可以全方位地调动各个层面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2.国土资源财政税收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对于国土资源部门来讲,财政税收预算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为了积极响应国家财政体制改革,国土资源部门必须要对传统的税收管理制度进行改善,加强预算管理,才能建立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制。预算管理是过程中的控制,是一种全过程控制,包括事前、事中以及事后3个方面,事前控制主要是对投资项目或者生产经营规划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制定出预算方案,详细描述工作中的标准、制度。事中控制则是协调、限制差异的行动,旨在通过事中管理确保预计目标能够得以实现。事后控制的主要目的是鉴别偏差,纠正不利影响。当前国土资源部门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主要有实现部门预算细化预算编制、推行政府采购、完善国库支取支付、推行收支两条线、优化政府收支分类等,通过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可以对国土资源部门的各项资金、资产等进行综合利用,确保资金的使用过程合理合法,为国土资源的开发奠定坚实的财政基础,推动国土资源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国土资源财政税收预算管理对于国土资源部门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国土资源财政税收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预算控制意识

预算管理是国土资源财政税收管理中的重要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预算设计,可以帮助国土资源部门合理地使用资金。随着全面预算管理在国土资源部门中不断实施,传统的财务税收管理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比如有的管理人员对预算工作的认识不到位,认为预算管理仅仅是一种形式,就是简单地财务分配,这种预算管理不具有代表性,也不利于对国土资源开发过程中各项支出进行控制,反而会增加开发成本。

2.缺乏完善的预算管理流程?

完备的预算管理流程要经过财务部门制定预算章程、会计部门核算,最终以数字形式展示预算方案,并且根据方案进行控制管理。所以预算管理必须要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内部人员对预算管理缺乏“全员”意识,税收部门、国土勘测部门、人事部门、工会等部门在预算工作中的参与度较低,甚至对预算管理工作的进程产生阻碍,加上一些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过关,导致国土资源部门的预算管理工作流程不规范、不完善,预算管理工作严重缺乏实际性和科学性。

3.预算编制时间安排不合理

在国土资源预算方案编制过程中,必须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确保预算方案可以用于实际工作中,对工作产生指导作用。通常来讲,预算从编制到开始执行所需要的时间为半年,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半年的时间远远不够,因此很有可能导致预算方案不合理,预算数据不清晰,在执行过程中也可能频繁调整预算方案,影响国土资源部门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国土资源财政税收预算管理对策

1.加强对预算管理的认识

构建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是开展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合理的预算也能帮助管理人员做出正确决策,对国土资源部门的资产、资源和资金进行充分利用。所以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应该要开展有效的预算控制,通过切实可行的预算控制方案,避免国土资源部门发展过程中资金的大规模支出和错误支出,将资金流控制在安全的范围之内。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设计严格的执行制度,确保日常管理过程中的各项支出按照预算方案进行。为了给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必须要在单位内部加强全员思想教育,强化财务人员、会计人员、普通工作人员的认识,使其能够了解预算管理对日常工作开展的重要性,从而人积极配合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

2.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预算方案

为了真正落实预算方案,确保预算工作正常开展,防止资金被擅自挪用或者转移他用,必须要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管理,强化预算执行的刚性,确保日常工作中每个部门都能按照预算编制方案进行成本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明确风险管理责任。明确风险管理责任,要将具体的风险责任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身上,一旦出现任何风险事故,能够第一时间找到责任人,责任人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找到风险产生原因,并且及时止损,对风险进行控制。例如对于不严格履行预算审批程序和支出标准的,要找到问题的直接责任人,根据事件性质对其进行处理。

(2)建立健全的信息公开制度。在单位内部控制过程中要及时将各种财务信息公布出来,对预算标准以及实际的执行结果进行对比,看每个职能部门是否真正按照预算方案开展工作,各个职能部门要将部门的财务支出情况如实公示出来,接受全单位员工、相关机构以及社会群众的监督,确保单位的发展规范化、有序化。

(3)构建长效激励机制。预算管理是一项持续性工作,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对预算管理工作更加重视,必须要建立长效激励机制,结合单位的战略发展方向和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从一个更宏观的层面出发对员工进行教育,促进单位的预算管理和财政税收工作顺利开展。

(4)确保预算方案灵活。预算方案通常是不可变的,但是当外部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预算方案也必须要进行相应调整,确保预算方案更符合实际情况,对日常工作进行指导。例如当服务收费价格标准发生变化的时候,对于价格调低的项目,其收入指标也要调低,价格调高的项目,其收入指标也要相应调高,任何预算方案都是基于实际情况制定出来的。

3.提升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

人才是预算管理工作的关键,在预算管理过程中主要的人员是财务人员和会计人员,其他部门要积极配合他们的工作。通过预算控制,财务管理的职能不断拓宽,因此要求财务人员必须要有较高的综合素养,拥有足够的业务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并且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标准和对业务认识的深度。针对当前财会人员的现状,需要为他们提供给更多深造学习的机会,加强他们对各种新的财务会计管理理念的认识,建立其新的数字化、网络化思维,不断提高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

五、结语

综上所述,预算管理是国土资源部门财政税收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可以促进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此,必须要结合国土资源部门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将财政税收预算管理当做战略手段,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严格落实预算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崔永斌.浅谈国土资源财政税收预算管理[J].大众商务,2009(14).

[2]孟秀萍.国土资源财政税收预算管理[J].现代国企研究,2015(22).

[3]曾艳,张馨元.强化国土资源的财政税收预算管理策略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05).

国土行政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地质项目经费是地勘单位的主要经费来源,也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因此,根据审计方法,从审计依据着手,以资金预算、资金使用和资金结算为审计重点,提出审计问题及处理建议。

关键词:地质项目;内部审计;重点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对资源储备越来越重视,地质项目投入越来越大,审计工作也就尤为重要。地质调查、勘查项目是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专项资金和市场资金投入,用于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商业性地质调查工作设立的项目。这里讨论的地质项目经费是指财政投资项目,不含市场投资。地质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资金预算的严肃性;二是资金使用的规范性;三是资金结算的程序性。因为有这三个特性,就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地质项目审计的方法

地质项目专项审计方法主要采取追踪资金流向法为主,以抽样审计与详细审计结合法、审计经验判断法和走访调查法等为辅。审计人员通过资金流转的各个环节检查是否在资金流转过程中存在“跑、冒、滴、漏”行为,在具体的审计业务中往往采取抽样的方式确定样本。审计路径为:确定源头资金总量→确定资金流转环节→审查流转环节资金的安全性→计算资金流转的时间性→审查资金流转末端的完整性→测试资金使用的合规合法性。审计人员还可以凭借职业判断的敏锐性与直觉,根据审计经验尽可能地揭示问题存在的真实;为了进一步证明自己的直觉判断,也可以选择走访调查的审计方法。对于财政投资地质项目资金,审计重点是资金的安全性,抓住这点确定审计方法就不难了。

二、地质项目审计的依据

(一)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

除了审计常规性依据外,由于地质项目具有行业性质,其资金管理有针对性,国家出台的办法有《地质矿调查评价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建[2010]174号)、《中央地勘基金管理办法》(财建[2011]2号)、《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10〕173号)、《国土资源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13]80号)、《地质矿产调查评价项目预算编制和审查要求(试行)》(中地调函〔2010〕88号)、《中国地质调查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调查项目委托业务费管理的通知》(中地调函[2013]459号)等等,只有精通这些国家法律法规才能审计地质项目。

(二)以地方规章制度为依据

江西省有关部门针对地质项目经费管理也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如《江西省地质勘查基金管理办法》(赣财建[2014]98号)、《江西省地质环境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赣财建[2013]85号)、《江西省地质环境项目概(估)算编制规定》(赣财建[2013]84号)、《江西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资金清算管理暂行办法》(赣财建[2015]93号)等,审计人员应熟悉,掌握地质项目有关规定。

(三)以项目资金预算为依据

财政投资的地质项目在申请项目时,明确要求编制经费预算,且经费预算是设计文本的章节之一。相关财政部门对预算进行批复、业务部门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批复之后,地质项目才正式下达实施。经过批准的预算具有法律效应,也是审计依据之一。审计人员根据预算的具体金额和完成工作量审查项目费用支出的合法性及合理性。

三、地质项目审计的重点

(一)项目预算相关资料

收集项目专项管理规定,审计预算标准、预算依据和预算方法,查阅预算编制手续和审批手续是否齐全,审查立项批文是否齐全,这是審计人员审查之前的基础工作。

(二)资金使用

地质项目经费主要用于人员费、办公费、印刷费、水电暖费、邮电费、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专用材料和燃料费、咨询劳务费、委托业务费、设备使用和购置费、维修费、用地补偿费、其他相关费用等费用。按工作手段又分为地形测绘、地质测量、物探、化探、遥感、钻探、坑探、浅井、槽探、岩矿测试、其他地质工作、工地建筑等费用。审计人员应根据票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结合项目预算,审查各项费用支出的真实性。审查时注意禁止使用大额现金结算。

1.委托业务费。一是审核程序上的合法性。委托业务有关管理办法规定,单项委托业务费达到政府采购限额标准及以上的,按照政府采购法和招标投标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其他情况参照中国地质调查局竞争性选择项目承担单位有关规定执行。确因特殊情况需要直接委托的,应经委托单位领导集体决定,经立项及设计阶段技术与预算专家审核通过,二级管理机构同意方可直接委托。二是审核票据的齐全性,要具有合同(协议)、发票、工作量结算单。三是款项支付的合规性。所有款项原则上以银行转账形式支付给被委托方,不允许支付给其他人;项目未完工之前按规定(或协议)付款。

2.劳务费。审核用工事项的真实性和票据齐全性,提供的票据主要有用工协议、身份证复印件、用工结算单、劳务费发放表签字单和代开劳务发票,项目评审费需专家签字表、评审意见及劳务发票。一般情况,临时雇用民工及专家评审费可以用现金结算,其他用银行转账给用工人员。

3.设备使用和购置费。项目预算中已编制设备使用费的,单位提供的设备按会计制度及有关规定计提设备折旧;对于需要租赁的设备,要根据预算审核设备型号、支出标准、租赁合同及发票。预算中已编设备购置费的,审核设备型号、设备数量、购置合同及发票。

4.用地补偿费或青苗补偿费。重点审查与村委会或个人签订补偿协议、补偿结算单、代开发票或村委会的行政事业收款收据、个人身份证复印件等,补偿费转入村委会或个人银行账号。

5.接待费、会议费、租车费等。如接待费、会议费和差旅费。国家或单位内部有开支标准的,按规定执行;如交通费等无标准的,提供单位内部制定的车辆使用规定,租用车辆的提供租车协议、用车结算单、租车发票和车辆行驶证。

《预算法》规定,支出必须以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各项费用的支出需要以预算为前提,也是审计人员审核支出时需掌握重要的依据。

(三)资金结(清)算

地质项目完工后,需聘请审计部门、中介机构或专家组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结(清)算,审计人员主要依据结算有关管理办法,审核结算的程序是否到位、项目结算金额依据是否充分、是否按有关规定办理结算等。

四、地质项目审计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预算执行问题

在审计过程中,经常发现经费预算与实际支出相差很大,主要是单位对预算编制重视程度不够、技术人员与财务人员沟通不够,预算执行过程中会计核算不到位等。地质项目经费按费用科目和工作手段二维形式列支成本,财务人员经常与技术人员沟通预算及成本开支情况,对照预算列支成本。预算与实际支出允许有差额,除人员经费、委托业务费、设备折旧费、出国费不能超预算外,其他非重点支出费用项目可在±10%范围内调剂使用。

(二)委托业务费问题

委托业务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是手续不全,达到招投标的工程未招投标、该竞争性谈判未实施竞争性谈判、可以直接委托的又无集体决定会议纪要。地质项目中的部分工程一般是地勘单位委托下属单位承担,或委托同一法人的企业承担,这种情况属于自营,预算中不需编制委托业务费。如果地勘单位无相关资质的委托业务,必须按以上程序操作。

(三)劳务费问题

审计时发现,有的项目劳务费支付给项目负责人,有的项目一个人报销大额劳务费,有的项目重复列支搬迁费用、青苗补偿费等,甚至有的项目虚假支付少量劳务费等,问题形式多样。劳务费支出时必须票据齐全,尽量以银行转账支付,杜绝虚报冒领现象。

(四)结余资金问题

结余资金是指,项目工作目标已完成,或由于受政策变化、计划调整等因素影响工作终止,而剩余的财政拨款资金。不同资金来源的地质项目对结余资金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例如,中国地调局项目的结余资金必须按预算渠道返回财政;国外风险勘查项目根据《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专项项目验收暂行办法》规定,对于主要实物工作量没有完成,结算经费小于项目预算差额的部分,按照财政拨款和配套资金的比例,折算后按预算渠道返回;对于主要实物工作量已全部完成,但结算经费低于项目预算经费80%的,按照财政拨款和配套资金的比例,折算后按预算渠道返回。中央基金项目根据《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项目资金预(结)算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按多退少补原则办理有关结算手续。根据《江西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暂行)》规定,在申报下一年度预算时,应将结余资金全部作为本部门下一年度预算的首要来源,统筹用于本部门重点项目支出。

当前,内部审计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期、挑战期、转折期,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和外部大环境的深刻变化,使内部审计工作在功能定位、职责范围等方面也出现了趋势性的新常态,地质项目专项审计工作也应适应新常态,创新思想观念、技术方法,加强审计监督,促使专项资金专款专用、规范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 《地质矿调查评价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建[2010]174号).

[2] 《中央地勘基金管理办法》(财建[2011]2号).

[3] 《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10〕173号).

[4] 《预算法》.

[5] 《地质矿产调查评价项目预算编制和审查要求(试行)》(中地调函〔2010〕88号).

[6] 《江西省地质勘查基金管理办法》(赣财建[2014]98号).

[7] 《江西省地质环境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赣财建[2013]85号).

[8] 《江西省地质环境项目概(估)算编制规定》(赣财建[2013]84号).

[9] 《江西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资金清算管理暂行办法》(赣财建[2015]93号).

[10] 《中國地质调查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调查项目委托业务费管理的通知》(中地调函[2013]459号).

上一篇:学校行政论文下一篇:企业依法行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