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性评价范文

2023-05-07

表现性评价范文第1篇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2011) 版》为本课程确定了总目标和分类目标。分类目标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与方法、知识三个方面。[2]品德课程的本质上是德育课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能力目标应为优先目标, 这样的目标很难通过传统的纸笔测验方式来评价。因此,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应用表现性评价有一定现实意义。

表现性评价在促进教与学方面有巨大的潜力。[1]我们以人教版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漫游世界”为例, 来实践表现性评价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

一、表现性评价的设计

目标、表现性任务和评分规则, 构成了表现性评价的三个核心要素。[1]设计有意义的表现性任务必须包含学科的重要教学目标。开展表现性评价提倡教师进行逆向教学设计。[2]首先,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和学生情况定出教学目标并明确重点教学目标;根据重点目标先来设计表现性任务, 再来设计教学活动。其次, 创设尽可能真实的情景, 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兴趣。

(一) 确定评价目标

1. 确定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目标, 我们确定了本单元教学目标: (1) 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 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视野; (2) 能借助教材信息和收集到资料, 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能选用恰当的工具和方法分析、说明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与历史渊源、地域环境的关系; (3) 初步了解影响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事件, 知道不同环境下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懂得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之间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2. 明确评价目标。

我们确定本单元的重点目标是:目标 (1) 和 (2) 。我们把这两个重点目标作为评价目标。目标 (1) 考查学生是否懂得尊重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这也是中国学生六大核心素养之一的“社会参与”中的一个方面;目标 (2) 是考查学生收集整理资料, 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二) 设计表现性任务

我们主要考虑了以下六个要素: (1) 表现性任务的目的是什么; (2) 在执行任务中学生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3) 以什么人为对象? (4) 设定的是什么样的场景; (5) 具体需要哪些表现; (6) 评价的规则是什么?[3]我们创设情境, 设计了如下的表现性任务:

在“漫游世界”游学宣讲会上提出你的方案

你是一名旅游公司的策划宣传员。

2017年暑假, 梨园小学拟在毕业年级开展“漫游世界”游学活动。主题是“国际理解”, 希望通过活动,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 知道不同环境下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懂得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之间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你的团队负责活动的策划与宣传工作, 推荐学生到周边的一个或者几个国家 (日本、印度、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 去游学。

你的任务:

1. 小组合作, 根据教材提供的信息并收集资料。

选择恰当的方式设计一份游学方案。 (可以选择创意海报、ppt、微视频、手绘或者电子宣传图册等)

2. 在“游学专项宣讲会”上, 提出策划方案, 并回答家长和学生的提问。

注意介绍清楚他们不同的文化习俗, 并根据文化的差异性提示学生注意事项。)

3. 你的策划方案和介绍中还应包含以下内容:

(1) 资料和信息的来源。 (2) 不同国家的生活文化习俗和历史渊源、地域环境的关系。 (3) 温馨提示学生尊重文化差异, 和睦相处。

“在‘漫游世界’游学宣讲会上提出你的方案”, 这是以中小学学生游学现象为背景提出来的, 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并考查学生是否懂得“国家理解”。

(三) 制定并帮助学生理解评价准则

评价准则是表示学生实际操作过程或者作品完成程度的水平尺度及与描述各个水平相对应的特征所构成的评价表。[3]如果是教师制定的评价标准, 最好能在执行表现性任务之前向学生们公开展示评价准则, 促使学生更积极有效地投入到任务活动当中。也可以师生共同制定评价标准。

二、表现性评价的实施

实施表现性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要在单元学习开始时对它的要求进行详细说明。虽然实际执行表现性任务的时间通常安排在单元学习的最后阶段, 但是本单元的表现性任务是什么, 有哪些目的和要求, 要在单元学习的第一堂课上做出明确解说。[3]

1.指导学生理解表现性任务。在开始本单元学习时,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明确单元目标, 同时要向学生明示:在单元总结性学习中, 需要去执行“在游学宣讲会上提出你的方案”的表现性任务。我们可以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他们所理解的任务是怎样的, 来确定他们是否知道要做什么。[2]本任务中学生分组收集资料, 设计制作宣传策划作品, 不仅需要搜集充足的信息, 还要选用恰当的工具和方法, 分析、说明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与历史渊源、地域环境的关系, 并在策划方案中展示出来。这个任务可以考查出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

2.指导学生执行表现性任务。表现性任务设计得再好, 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执行便毫无意义, 这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下工夫。在单元教学过程中, 有意识地把相应的表现形式和内容融入到教学中去。教师要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表现性任务。在本单元的表现性任务对于学生来说, 有一定的难度。从学科整合的角度, 教师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合作指导学生完成任务。信息课时, 学生小组合作根据任务分工收集资料, 在品德老师和信息技术老师的指导下制作好策划方案。

模拟现场, 学生提出策划方案、宣传解说并答疑解惑。学生在众人面前介绍游学策划方案, 回答学生和家长的提问, 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对于不同文化理解的平台, 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指导学生根据评价准则执行评价。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评价标准先进行自我评价, 再放手让学生在小组互动评价, 并由同学优秀评出优秀“策划案”。实施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过程, 学生能够全方位地展示自己, 并发现自己与目标的差距。

三、评价结果的解释与运用

学生在参与高质量的表现性评价任务中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得到发展, 同时也发现了自己与目标的差距, 促进了学生学习的改进。教师收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信息与反馈, 为教学的改进提供了依据。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应用表现性评价能更好地促进课程目标的达成。

1.学生学习的改进。评价的过程中, 学生对照评分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对同学的评价, 让他们发现了自己和同学的策划方案以及宣传解说的优点与不足。本次评价任务完成后, 教师布置学生撰写“收获与感悟”, 引导学生总结。学生认识到, 评价的过程帮助他知道了自己与评价标准的距离, 以及以后如何改进让任务完成得更好。通过一次次开展模拟真实情境演练的教学评价活动, 不仅使学生能够发挥自由的想象力, 还成功地使学生们获得了丰富的表现力。

2.教师教学的改进。本单元的表现性评价, 让教师看到孩子们对于不同国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充满兴趣, 他们能够通过收集信息对文化的差异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些文化差异与地域等关系的阐释还不够清晰, 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引导孩子们根据教材和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说明。

四、问题与建议

表现性评价的设计和实施十分耗费时间和精力, 需要考虑如何减轻教师的负担。学校必须加强教师培训, 还要加强团队研修, 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应用表现性评价的熟练程度, 并能恰当地收集评价信息的反馈来思考如何改进教学。

深化课程改革,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需求, 呼唤对表现性评价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质性运用。[4]我们建议把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作为集体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提炼实施表现性评价的经验, 为学生学业评价增加一把尺子。

摘要:表现性评价在促进教与学的方面有巨大的潜力, 如何将表现性评价应用于教学?我们以在《漫游世界》的教学中应用表现性评价为例, 提出了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表现性评价设计与实施的操作策略, 探讨了表现性评价在促进教与学方面的意义。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品德与社会,教学

参考文献

[1] 周文叶.中小学表现性评价的理论与技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2011版)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日]三藤亚沙美.西岗加美惠.松下佳代.田中耕治.学习评价的挑战—表现性评价在学校中的应用[M].郑谷心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表现性评价范文第2篇

荷兰人梵高 (1853——1890年) , 是西方后印象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 其作品对以后的表现主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可以说梵高的艺术开启了表现主义、抽象表现主义之门。他生于乡村的牧师家庭, 做过职员和商行的经纪人, 青年时期当过传教士, 1880年开始学画, 以后他的作品一直追求单纯感和表现力。在经过失恋, 当传教士不成功等挫折后, 他的神经变得十分敏感和脆弱。梵高的作品笔触强烈, 色彩的冲击力极强, 倾诉了他内心强烈的情感, 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欣赏他的作品我们仿佛被带入了另一个美好、奇妙的时空。因为画者本人觉得笔下的所有景物都是美的。梵高让人们懂得了艺术可以直接表达作者本人的感情, 抒发对世界的感受。正如中国艺术所追求的见山不是山, 画水不是水的艺术创作观, 绚烂的星空, 火一样的葵花, 无不如此。

能够真正理解清楚八大山人、梵高二者在艺术上的价值, 我们必须先要清楚绘画艺术语言的重要性和艺术语言在我们所认知的思想观念上的经历。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古典主义, 特征是什么?《最后的晚餐》达芬奇、《自画像》伦勃朗、拉斐尔的圣母系列作品, 以及我们中国当代的如:《西藏组画》陈丹青、《西藏女孩》艾轩、《父亲》罗中立、《毛泽东肖像》等经典艺术创作, 通过上述作品的列举, 不难看出古典主义绘画形式的特点是故事性、叙事性比较强, 优点是便于大众理解和接受, 缺点是艺术独立性较弱, 换句话说易于被取代。1550年以后照相机发明。古典主义受到强烈的冲击, 个别艺术家继续我行我素, 旁若无人的维系着古典情节, 但大部分艺术家开始考虑艺术的独立性问题, 因为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新, 不是复制。

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艺术特征来认清艺术语言的意义和价值。梵高及其作品, 通过对梵高的了解我们可以看出他在创作时完全不去思考故事性和叙事性了, 仅仅是在短时间内靠自己的情绪、情感去画画, 席勒、蒙克等深受其影响。不管怎样, 梵高、席勒、蒙克所有的作品我们可能觉得很疯狂但毕竟是保留形象的, 我们看看波洛克的作品就能看出没有最疯狂只有更疯狂, 他完全消解掉了形象, 形成了抽象表现主义, 这是靠感性经验去表现的一个重要艺术方向。

通过对古典主义、表现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等艺术流派的了解, 使我们明白了绘画艺术语言的价值和意义以及语言不断突破的轨迹。这个题目的主旨主要想通过线性思路分析出艺术审美的变化及其原因, 尤其我们今天的审美特征是怎么来的, 那么以后我们当代人怎样的在这天线路上继续前行?这些问题就是这个题目的意义。时间的关系和便于理解, 所以我们按照线性思路思考比较方便。我们再回到八大山人、梵高的比对当中来, 二者的生活经历虽然不同但很有相似之处, 那就是孤独, 孤芳自赏, 同时又对其所处的时代有着强烈的自我认识和看法。八大山人对清政府格格不入, 选择退出, 但一双冷冷的眼睛紧紧盯着这个新兴的社会。梵高历经磨难难以融入那个时代, 被迫选择边缘化, 但激情似火的眼神从未离开他所生活的世界。

通过二者各自真实的经历, 我们对八大和梵高的艺术作品进行比较, 可以看出中西绘画间的差异和联系。与西方相比, 中国绘画是想象性绘画, 而西方是现场性绘画。中国人在审美心理上不讲究看到的眼见的真实, 而是一种感觉到的心里头的真实。在中国绘画当中, 艺术家一直关注人的内心的秩序而不是自然的科学的一种标准或者是结果。显然, 这些特征我们在八大山人的作品中完全能够体会到, 这是中国绘画的意象性。这与西方的普遍的描摹式的真实的反映客观现实大为不同。在这里只是对中西绘画的基本表达方式做以简要的说明。

生活在中国的八大山人和西方的梵高虽然不是同一时代的人, 但二人的作品通过对中国绘画“意象性”和西方绘画“表现性”的追求, 都在内容和形式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他们的作品在艺术上有着惊人相似之处。首先, 双方的目的都是实现三维空间向平面的转移。

第二, 也是非常重要对于后世有很大影响的一点, 作品当中都融入了画家的个人情感, 强调抒发自我感受, 表现主观感情和情绪, 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 对自由、个体价值的尊重。梵高虽然也是从写生出发, 但他的作品绝不仅仅起到复制作用, 而是通过其参照的客观景物, 非常强烈、真实地反映出了他内心的状态。因此, 才有人说他是用生命在作画。梵高的作品能让我们看到生命的热情, 自由的涌动, 个性的张扬与奔放。

第三, 都极具创造精神, 不以重复前人为目的。这一点我们做与两位大师之前期的艺术作品的风格和流派相比较, 是显而易见的。感悟八大和梵高, 和而不同。通过对八大山人和梵高的比较, 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绘画的“意象性”与西方绘画的“表现性”在某个角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八大山人和梵高二人虽所处时代不同, 所受到的文化影响也不一样, 但二者无疑都不约而同的触及到了艺术表现的真谛, 我想, 从这个角度来说两位艺术大师都是幸福的。他们通过各自的经历思考着各自的感悟, 殊途同归, 为我们后世研究中西文化的关系提供了十分珍贵的样例。我们感谢两位大师在各自的时代为艺术做出的贡献。

我们在目前的全球消费文化的大背景下, 快餐式的、网络化、信息化的生存状态是普遍的现象, 如何在新的时代特征里面找到每个人的心灵归宿, 活出真正的价值和个性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在这样的思考面前我们又如何能够让即符合这个时代的特征又源自我们自身的真实感受的语言出现, 是我们任重而道远的价值体现。我们热爱八大和梵高, 敬仰大师, 研究文化对比, 其意义也在于此。

只要我们真诚的面对自己, 不断思考, 不断感悟, 在现实和理想当中不断的修与行, 坚信当代的中国艺术一定会有更新鲜、更丰富的面貌出现。

摘要:本文就八大山人与梵高——两位艺术大师的成就, 经历等进行比照, 梳理中西绘画的表现特征, 寻找某种范围内的交叉点, 以此来探索当代中国绘画借鉴西方艺术新的可能性, 试探拓展中国画的表现空间。通过本文的分析和理解假想在当代的中国绘画中, 是否可以充分的发挥构图的新奇因素、加强笔触的力量感和表现形式。试探着发挥色彩的表现力和冲击力, 以增加当代中国画的新的视觉因素。我们在历史长河发展中我们有必要保持好的艺术样式的特色, 但同时也非常有必要拓展新的表现语言和形式, 来更好地反映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

关键词:八大,梵高,和而不同,探索

参考文献

[1] 中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M].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0:9.

[2] 外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 (修订版) [M].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0:5.

表现性评价范文第3篇

一.表现

学生学习上的情绪化有下列表现:

1、自以为学习上比别人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多,就一定要比别人成绩好,不注意作学习方法上的思考和改进,学习实际上呈外紧内松状态。

2、平时没有老师在场,就没有学习内容;没有老师的布置,就没有训练任务;没有老师给的评价等级或分数,就不知怎么学习。学习上无一定目标,无一定方向。

3、因为某事与家人不和,就影响上学;因为与同学发生点摩擦就影响上课;因为受某学科老师一次批评,就影响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学习境界不高。

4、平时测验和考试时,不是专心地做自己的卷面,而是喜欢左顾右盼,看别人做到哪里了,琢磨别人做得怎么样。一旦发现别人做到自己前面了,就心慌意乱,无法定神,心理素质不好。

二.成因

笔者认为造成学生学习上的情绪化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原因:

(一)客观原因:

1、来自于学习竞争压力。学习竞争主要是考试成绩的竞争,其激烈程度不言而喻。这种竞争又层次较多,从类别上讲,有单科和总分成绩竞争;从竞争范围上讲,有个人之间的竞争,班级之争和年级之争;从竞争阶段上讲,有校内月考,期中考试竞争,期末统考,多校联考竞争,直至决定命运的升学考试中考和高考的竞争。接踵而来的各种激烈考试竞争直接带给学生不断的心理压力。加上学生自我调节能力较差,部分学生极容易产生急躁情绪、消极情绪和厌倦情绪。

2、来自外围的影响。外围的影响主要是学生所在家庭一时的关系不和谐及同学间的矛盾摩擦。虽然这些影响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问题在于,我们有些同学因年龄的限制,处理矛盾和协调关系的能力较差,遇到这些情况,极容易受影响,而且一时又很难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于是冲动和郁闷把正常的学习情绪破坏掉了。

(二)主观原因

1、学习上功利思想严重。存有功利思想的同学,往往把学习上取得的成就看成是简单投入的结果。他们目光高而投入精力少,重结果好坏而轻过程质量,平时对学习策略和方法研究甚少,特别是在暂时的成功和失败面前,不善于总结和反思。因此,他们在学习的全过程中极容易出现骄傲自满和浮躁悲观情绪。

2、学习上依赖性强,自主性差。学习上养成了依赖习惯而缺乏自主性,就没有记忆的强化,理解的延伸,思维的发散和知识的系化,学习永远浮在表面而达不到深刻。

3、抗干扰意识不强,抗挫折能力差。不注意培养抗干扰意识,就难得摆正自己的学习位置,容易出现顾此失彼和因小失大。没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就经不起一时的考验,而导致意志消退,目标动摇。

4、心存杂念,状态不稳。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聚精会神,融会贯通;。然而,学生在看书或习题时,如果心存杂念,就会丧失正常的学习状态,而达不到既定的学习效果,再重要的内容也读不进去,再简单的题目也做不出来。

三.克服方法

表现性评价范文第4篇

【摘要】装饰音是一种修饰手法,具有独特的音乐魅力和艺术价值,在音乐作品中大量使用,是音乐作品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装饰音在我国古诗词类艺术歌曲中对于意境表达的作用。装饰音在古诗词类艺术歌曲的创作中发挥了精彩的表现,它对中国古诗词歌曲可以进行很好的旋律美化,从而将演唱的内容进行有效的丰富,演唱效果进行有效的加强,将音乐作品之中的情绪尽情地表达。装饰音还可以将音乐形象进行有效的塑造,从而将古诗词类艺术歌曲的风格把握得更加准确。

【关键词】装饰音;古诗词;艺术歌曲;意境表现;作用

自新文化运动以来,一些优秀的青年音乐家留学归来,他们借鉴了西方声乐中艺术歌曲的体裁形式、音乐创作技巧,并将这些体裁和技巧与中国优秀的古诗词作品相结合,创作了大量具有中国传统韵味的古诗词类艺术歌曲。古诗词类艺术歌曲成为中国声乐作品之中极具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一类,这些作曲家们在创作歌曲时通过加入装饰音,将作品所呈现的意境恰到好处的表达,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效果,又帮助演唱者很好地理解古诗词艺术之中所要表达的内涵。《枫桥夜泊》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继在安史之乱后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从黎英海先生作曲的《枫桥夜泊》这首艺术歌曲中我们不难看出,作曲家从旋律到歌曲伴奏上都运用了大量的装饰音,将作者的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在乱世无家可归时的焦虑心忧充分地表达出来。这首歌曲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国近现代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作品,更推動了古诗词类艺术歌曲的繁荣富强。

一、装饰音的概念

装饰音是指在乐音上增加小的音符或者是一些比较特殊的符号,一般是由时值比较短的辅助音组成的,这就是装饰音的由来。在乐曲演奏或者是演唱的时候辅助音的时值就会让装饰音计算在主要音之中。在中西方很多区域和民族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差异,这就使装饰音在种类上和演奏的方式上出现了很多不同,并且还出现很多复杂的情况。在《枫桥夜泊》这首歌曲的创作中比较常用的三种装饰音为倚音、波音和颤音。

二、装饰音在古诗词艺术歌曲《枫桥夜泊》中的作用

(一)美化音乐旋律,丰富古诗词类艺术歌曲的旋律效果

在古诗词类艺术歌曲之中,装饰音是一种有表现能力的音乐表现手法。很多时候,装饰音在艺术歌曲之中起到修饰作用,可以将古诗词类艺术歌曲的意境进行很好的美化。在我国音乐文化之中,增加装饰音可以将古诗词类艺术歌曲的意境以及情感进行有效的修饰。我国大多数古诗词类作品中,多数为韵脚诗,古诗类多为五言绝句或七言绝句,从诗词的字数和篇幅来看,虽短小,但每个字、每个词所包含的内容都尤为重要。在创作歌曲时,如果一字一音的创作,就会显得尤为苍白和平淡,表达不出诗词里所包含的深刻内涵,而加入各种不同装饰音之后,就可以将古诗词类艺术歌曲进行升华,使其具有独特的风格,充分地表达作品的意境。在《枫桥夜泊》之中,装饰音的加入装饰了很多词语和语气,这些都可以让歌曲本身格更加有韵味,不仅让歌曲在演唱时候将其中要表达的内容进行很好地表达,还能通过装饰音的配合达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意境。

(二)表现音乐情绪,将古诗词类艺术歌曲增强意境效果

中国很多古诗词都是将人们日常生活之中的情感进行表达,诗人作家将其中要表达的经验和情感进行提炼,形成诗词,从而出现了很多风格的古诗词,古诗词在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意境。在中国古诗词类艺术歌曲的谱曲创作时,装饰音可以将歌曲在演唱时更好地进行强调,从而将其中要表达的感情进行突出,达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在古诗词类艺术歌曲之中采用装饰音可以将很多情感进行很好地体现和完善。在我国古诗词类艺术歌曲之中,作曲家创作时不会将每一个音节都标记在乐谱之中,这就要求演唱者充分理解作品,掌握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的含义等,还要对古诗词类艺术歌曲在风格、情绪以及规律上进行比较细致的分析,使演唱者可以进行二度的古诗词类艺术歌曲的创作,还可以根据演唱者的理解,在其中适当增加新颖的装饰音,这样不但对古诗词类艺术歌曲有了各种不同的理解,还对音乐的独特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塑造音乐形象,将古诗词类艺术歌曲意境形成风格

在我国古诗词类艺术歌曲作品之中,装饰音可以将音乐的形象进行很好的塑造,还能形成独特音乐的风格。我国古诗词的魅力是无法改变的,作曲家们在古诗词类艺术歌曲的创作也成功地塑造了属于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独特风格,这些都深深地映入人们的脑海之中。而这些古诗词类艺术歌曲之中,装饰音还用来进行人物形象上的塑造。

对于装饰音的使用,在我国很多古诗词类作品之中有着不同的使用方法。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民族文化上也是多元化的,很多民族在歌曲演唱风格上对装饰音的认识也存在着很多的不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古诗词类艺术歌曲在表达意境同别的国家上出现很大的差异。同时,我国也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地理条件上存在着丰富的优势,每一个地区的人文情况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在我国古诗词类艺术歌曲之中,装饰音和当地的方言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出现了一种特有的音调,更加丰富了我国的古诗词类艺术歌曲。在《枫桥夜泊》之后,作曲家就加入了昆曲的元素,昆曲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原名为“昆山腔”,清代以来又被称为“昆曲”,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也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昆曲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作曲家在歌曲融合昆曲的演唱风格,同地方戏曲合理地结合,创作出了意象不到的效果。

三、装饰音和古诗词《枫桥夜泊》的有效结合

(一)古诗《枫桥夜泊》的背景

装饰音在我国古诗词类艺术歌曲创作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将演唱者的情感进行很好地表达出来,还能将我国古诗词类艺术歌曲进行完美的诠释。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装饰音是演唱之中的一门艺术,尤其是在我国古诗词类艺术歌曲表达之中,装饰音可以将演唱者的演唱语言、情绪以及风格进行装饰。以《枫桥夜泊》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增加了装饰音,将古诗词之中包含的特殊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作品,作者在经历了唐朝安史之乱后,经过寒山寺时将自己内心的情感进行表达,从而创作了这首羁旅诗。这首古诗词将寒山寺外的一片秋夜景色进行描写,看似写景,实则抒情,这样的情景让这位经历了安史之乱的游子体会到了孤独忧愁的心情。

(二)装饰音在《枫桥夜泊》的具体运用

古诗词在一开头的时候写下了月亮落下之后的一片景色,从这个景色進行了深化和开展。作者是在一开始就要告诉大家,月亮落后的一片萧条,作曲家又在这个萧条的感情上增加了装饰音,对其中作者的家国之忧进行了更加深刻的表达。在第一句中和第二句的开头中,作曲家在“月”“江”字运用了装饰音中的波音,当大众听到这两个音时,立刻能感受到作者当时所处的情境,演唱者在演唱之中将作者要表达的那种惆怅心情进行婉转,从而让大众更好地理解作者当时内心的惆怅和愤恨,从而达到歌词所要表达的意境。

第三句一开始作曲家将“姑苏”二字的音高作曲为小字二组的#F音,将作者内心的愤怒突然表现出来,另外, “外”“山”字依然采用了装饰音的波音进行装饰,表达了作者的愁苦之情。

在全曲的第四句,也是古诗的最后一句,作者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全部宣泄出来,作曲家也很好地配合了古诗的意境,用“到”一字将全曲的情感推至高潮,音高到了全曲的最高音——小字二组的A音,用曲调将古诗的意境更加真实地还原,将作者的生活更有效地贴近。但是,作曲家在创作时将最后一句古诗进行不一样的作曲,重新为最后一句谱曲,将古诗最后一句唱了两遍,但与前曲的感觉完全不同,“夜”“船”“到”这些装饰音更加强了全曲的意境表现,与上一句相比没有了愤怒,因为作者无力改变时局,所以更多地表现出无奈和难过,从而曲调渐渐低沉至结束。作曲家依照“起承转合”的作曲方式,将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和感情恰到好处地呈现和表达,有高有低,有强有弱,有远有近。《枫桥夜泊》这首古诗,虽然全诗好似都在描绘景色,但实际上是借景抒情,距离此诗几百年后的作曲家通过为《枫桥夜泊》谱曲,加入各种不同的装饰音,使这首几百年前的《枫桥夜泊》更富有新的艺术生命力,将古诗的情感宣泄得淋漓尽致。另外,也帮助大众们更加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所要表达的内心情感。

在古诗词类艺术歌曲之中增加装饰音,可以很好地将诗词和音乐进行有效的结合,让音乐将诗词之中的真实意境进行表达。音乐在很多时候具有旋律性和意境,音乐和诗词的有效结合体现了人们追求内心高尚的情感。在中国古诗词类意识歌曲之中,我们可以很好地感受到古诗词给我们带来的意境,从而达到内心的高尚。

四、结论

综上所述,装饰音在我国古诗词类艺术歌曲之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一种修饰手法,可以在音乐作品中得到综合的应用,从而在演唱者实际进行演唱之中达到效果的丰富性。要想将装饰音很好地运用在中国古诗词类艺术歌曲之中,就要将古诗词类艺术歌曲之中要表达的意境充分地展示出来,让大众将音乐艺术的大门打开,从而将音乐之中的感情进行充分的表达。装饰音还需要广大的艺术家以及古诗词爱好者进行其本身艺术价值的不断挖掘,将其中更有魅力的一面展示给大众。

参考文献

[1]沈佳文.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中润腔的处理[J].考试周刊,2015(13):31,32.

[2]常敬仪.独到的浪漫-冼星海古诗词歌曲的艺术风格[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5(1):87-100.

[3]张塘林.古诗词歌曲《早发白帝城》作品分析及演唱处理[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1):55-58.

[4]张晶晶.古曲《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演唱特点分析[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3(4):239-244.

[5]刘茜.探究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中的“依字行腔”[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3.

表现性评价范文第5篇

一、提高认识,思想上重视

对品德与社会的重视与否,课程上得好与坏,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提高认识,就要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让品德与社会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

1. 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

有的学生知道自己长大了,自己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允许。于是,有的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让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面对这种想法,我就适时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去争取实践的机会。

我说:“确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它们。回去后,选择适合你的办法去试一试,也许就成功了。老师相信你们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有了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建议,再去实践,得到的可能会更多。

2.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

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品德与社会教学产生怀疑。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作用。

二、结合实际,让道德教育工作有特点

我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因此农村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必须面向农村,紧密结合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

首先,要利用品德与社会课加强爱农村、爱劳动的教育。现在就有许多身在农村而不爱农村、不爱劳动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普遍很好,他们学习的动力是考上大学,走出农门,离开家乡……这样的想法是片面的。这种思想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社会、个人等各方面的因素存在。这时如果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仅仅停留在说教上显然是不行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方法来教育学生树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在教《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我首先用类比法引导学生说说参与劳动的不同感受,从而教育学生要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热爱农村。

其次,要结合品德与社会课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如我教《春天的种植》一课时,先播放VCD多媒体课件,做“农事5分钟新闻发布会”,对学生进行农业科技知识教育,再组织学生展开“种子发芽”的条件讨论。然后结合类似事例,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进而长大攀登科学高峰的自觉性。

三、课堂教学,要多方位展开

农村小学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单一的、古老的说教式教学模式。这种以说教为主的品德与社会教育在现实社会面前显得苍白无力。要改变品德与社会教育的现状就要改变过去的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

1.明理激情导行模式

这是在传统的讲解模式基础上演化而来的,适用于品德与社会新授课中的各种课型。它是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直观演示、口头讲解、文字阅读、评价行为、激发情感等手段传递信息。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理解教材、动情明理、自省辨析,最后由教师评价提出行为要求。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道德知识或某一方面的行为方式。选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时候,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在教《我送老师一支花》一课时,提出了“老师像红烛,无私奉献青春年华”等观点之后,教师可推心置腹地向学生谈谈自己在教师的关怀下成长的故事,以及对教师工作的情感体验,然后让学生谈他心中的老师,使师生间产生感情上的认同和共鸣,促使学生主动地以实际行动来尊敬老师,以提高教学实效作回报。

2.“问题——讨论”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个人的潜能和整个人格的发展,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思考辨析机会,培养学生“悟理——讲理——用理”的能力,适用于哲理性较强的课。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模式最受学生欢迎。

3.角色扮演模式

这种模式通过设置与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向生活“取样”,从中引出相应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这种模式比较适用于以行为训练为主的课和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大部分的中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这种模式,往往在课后还自发地围在一起继续“扮演角色”,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收到的效果较好。(作者单位:四川省安岳县驯龙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曾维平

上一篇:形成性评价下一篇:安全预评价

热门文章

表现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