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调研报告范文

2023-05-02

第一书记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2015年9月,市委选派我作为红光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以来,带着浓浓的嘱托和期望,与红光村干部群众一道,围绕"抓党建、谋发展、奔小康"三篇文章,努力做到接地气、长见识、练本领、挑大梁。现将驻村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软硬并举抓党建。以抓好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转化工作为突破口,紧紧依靠全村43名党员和广大村民群众,从建章立制营造软环境和打造阵地场所硬平台两个方面,增强凝聚力,提高战斗力。一是在软环境方面,虚功做实,严格党组织生活。队伍建设方面,在原党支部书记辞职外出务工的情况下,从村内选任了党支部临时负责人;组织生活方面,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各项记录真实齐备,发展入党积极分子1名;管理机制方面,村务公开到位,村章村账管理规范并得到省农委调研组的高度评价。二是在硬件方面,强化载体功能,抓好村阵地场所建设。努力把村党支部打造成为"党员之家"、"村民之家".争取资金130余万元,硬化了2100平方米村级活动广场,修缮了130余平米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便民服务场所,添置了桌椅书柜、电脑广播、供暖等设施,并将各项制度制成图板上墙。村部全年无休,开放办公。冬天,保证村部供暖,打造村党支部这个党员和村民的主心骨,向心力、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明显增强。三是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方面。组织召开了支委会和全体党员大会,系统学习了中央、省、市、县、乡五级的安排和部署,全文传达了王杨乡党委"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制定了学习计划,保证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在活学、选学、深学、跟学、精学中覆盖每一名党员,坚持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切实把上级精神落实到支部,落实到党员。

(二)精准施策引项目。围绕如何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立足城郊优势,结合村里良好的水稻种植、棚室蔬菜种植和畜禽养殖的三大基础,明确我们的产业主攻方向,谋划了现代农机合作社、红光绿色有机蔬菜种植基地、有机肥(农家肥)生产、秸秆综合利用和红光生态养老服务中心等项目,争取对接、综合利用好上级扶持政策,调动村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力,把村民组织起来共同致富。一是筹建了佳新现代农机合作社。扶持和引导村种粮大户项春贵在规模化种植水稻的基础上,注册成立了铁力市佳新现代农机合作社,帮助其办理各项手续。合作社总投资500万元,通过土地流转和入股经营农户170户,其中带动贫困户21户,经营土地4600亩。目前,合作社各项手续已基本齐备,完成投资200多万元,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农机场库棚、配件库、维修间和办公培训场所正在加紧建设,32栋水稻育苗大棚初具规模。二是积极打造红光绿色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和品牌。为满足市区不断增长的"菜篮子"需求,引导更多的村民规模化、绿色化种植蔬菜,有效解决村民卖菜难的问题,进一步增加村民收入,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重点从销售环节入手,研究落实绿色蔬菜销售市场摊位,解决村民卖菜难的问题,以产品"卖得好"引领产业"上规模".针对蔬菜种植散户和大户分类施策,从两个方面重点解决种植户蔬菜销售问题。对蔬菜种植散户,经向市场管理部门争取,在早市为村民办理了16个,长约50米的固定销售摊位,并为每个村民免去了300元一个的摊位费。村民去早市卖菜,一改往日"打游击式"的辛苦和繁琐。对蔬菜种植大户,在乡政府的支持下,经与铁力商城沟通协商,以优惠价格在商城门前人流密集处租赁了十个摊位。每个摊位月租金1000元,乡里和村里从扶贫角度,承担700元,以300元/月的价格向村民开放。下一步还将研究成立蔬菜种植合作社,抱团经营,以小带大,以点带面,切实把红光绿色有机蔬菜的品牌和销售渠道打造出来,让市民吃上红光村的放心菜、绿色菜!三是做好"农村淘宝"项目的运营工作。认真做好组织推荐等基础性工作,帮助村民张东旭成功入选阿里巴巴的农村淘宝项目创业合伙人,从建设地点、前期宣传、后期服务等方面全面支持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落地,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捷服务,特别是严格把关,助力"旺农贷"这一特色信贷服务覆盖本村,发放贷款10万余元,被铁力市电商办评为先进典型。

(三)立足规划搞建设。集中民智、惠及民意的基础上,按照市委主要领导到村调研指示精神,编制完善了《红光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2016-2017年)》,对近两年美丽乡村建设进行了统筹谋划和合理规划。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促进乡风文明为重点,以村基础设施建设为载体,努力建设成为规划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环境生态优良、地域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2016年,争取到位投资200万元,主要进行村内道路硬化3640米、主街亮化2100米、排水边沟硬化7280米、农户围栏改造2000米等建设任务。为促进规划落实,认真编制了建设方案,实地踏查了建设地点,力求合理安排投资。同时,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积极落实政府财政投入、农民自筹、帮扶共建、社会参与四位一体的投入机制,协调佳新现代农机合作社出资3万多元,对村内道路进行了砂石硬化。对破损严重的农田道,按照"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组织村民集资维修,义务出工出力,确保春耕工作不受影响。

(四)围绕农时抓工作。去年9月份入村以后,恰逢"秋收",重点对"三秋"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和安排,指导和督促村民适时开展秋收生产。秋收前,对全村的1.1万亩农作物生长成熟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在禁止烧荒方面广泛宣传,加强和完善火灾预防措施。秋收过程中,做到帮忙不添乱,指导村民精收细收,分类收获。针对农民普遍关心的粮价问题,多次到市粮食局,了解铁力、双丰粮库粮食收购价格。面对粮价走低,卖粮困难的实际情况,多方联系粮食收购商或经纪人到村,并与驱车往返200多公里到南岔国家储备粮库进行沟通衔接,邀请粮库质检员、收购员到村,帮助村民测量水稻的含水量和杂质量,进行购销对接,尽可能地帮助农民解决卖粮难题。当前,"春种"时节,在帮助农民种地的同时,认真做好土地确权登记、贫困户精准识别、党员统计、征兵动员等各项工作。在工作中,注重向村民宣传国家政策,特别是粮食收储、生猪养殖行情、种植结构调整等,引导农民对接市场,搞好经营。同时,注重了解、化解村民各种矛盾和纠纷,在土地承包、户口迁移、邻里纠纷、民政救助、信访等方面,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带着感情做好解释、解答和处理,化解纠纷十余起,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特别是妥善处理了群众反响极大的公交线路取消问题,经与公交公司多方协调和争取,确保了通村公交车的正常运营,方便了村民出行、学生上学。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村级党组织生活亟待丰富和完善,党员培养方式有待探索和创新。主要表现在:组织生活的频率和质量还有待提高,党组织建设还需加强,特别应丰富组织生活方式方法和节奏,确保每次党的组织生活不仅仅是开会传达文件、举手划票表决,注重有实质内容、实际效果的组织生活,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不变味、不走调。通过严肃的党内组织生活,形成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在党员和村后备干部培养方面,应重点从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原转业军人、群众威望高、综合素质好的年轻人中选拔,参与村居管理,加强跟踪培养,储备后备力量。

(二)村集体经济薄弱,开展公益事业捉襟见肘。目前村集体经济除村部部分房屋租赁收入应付电费、取暖等日常基本开支之外,没有结余。村集体开展修路、维修水利、贫困救助、捐资助学等公益事业,只能靠上级转移支付,发动村民集资或向对口部门争取,因此想为村民更多更好的开展公益性事业较为困难。村党支部开展访贫问苦等活动,经常也受制于没有经费的困扰。同时,由于村集体用地均已承包到户,没有机动地,发展集体经济受到没有生产、经营场所等条件的制约。

(三)村民素质有待提高,市场化、专业化农民有断档的危险。农民素质普遍有待提高,在田间地头生产一线的绝大多数是60后和70后,也就是"4050"甚至60人员,年龄结构偏大。80后、90后年轻一代通过求学、外出打工、做生意等等,基本在城市生活,脱离了农业生产一线,农业生产真可谓后继乏人,新生代、新时代、市场化、专业化的农民亟待培养。村民发展家庭经济普遍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等、靠、要"的依赖思想非常严重,凡事都等国家政策和社会的救助,甚至惦记着村里的集体资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基层一线特别是农村一线是了解实际、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的好课堂,也是磨练作风、提高能力、增长才干的大考场。到基层工作是一种难得的人生际遇。我将谨记市委对我们的期待和要求,饱含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切切实实把立足点放到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上。

(一)明确工作导向,认真抓好党建工作。在严格执行各项党建制度的前期下,丰富组织生活方式方法和节奏,注重有实质内容、实际效果的组织生活。重点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方面,我将带领村党支部一班人和全村党员从"学、做、改、干"四环节入手,全力以赴在抓农时、谋发展、惠民生中做好学习教育,确保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实现转化升级。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夯实"学"这个基础。高中阶段,我就加入了党组织,我将发挥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优势,向村民学习党组织在农村开展业务的能力,互相取长补短。二是突出知行合一,抓住"做"这个关键。以"四讲四有"为标尺,发挥党员在为民服务、推进发展上的作用。三是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改"这个重点。针对村民对村党支部、村两委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做到警钟长鸣,高度重视,认真整改,杜绝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四是注重教育实效,体现"干"这个目的。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筑牢村党支部在这个村集体事务中的战斗堡垒。确保党员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精准脱贫攻坚三个"一号工程"中走在前列、干在实处。

(二)注重工作实效,认认真真干好几件实事。一是着力打造铁力红光绿色蔬菜第一村的品牌。在保证销售渠道畅通的前提下,联合蔬菜种植大户,筹备成立蔬菜种植合作社,创新管理模式和营销手段,引导更多的村民做到规模化、绿色化种植,通过统一销售服装、统一打造品牌、公开公示生产过程等措施,在铁力市乃至伊春市打造"红光"绿色蔬菜的品牌。同时,研究创建家庭农场,让红光蔬菜成为铁力市民"菜篮子"主打品种,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二是认真谋划脱贫致富项目。认真做好前期论证,搞好市场调研,编制项目建议书,因地制宜谋划发展乡村旅游业和养老服务业。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和乡村文化,发展蔬菜等农产品采摘、农家乐体验等集餐饮、娱乐于一体的旅游项目。谋划建设生态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因地制宜地建设特色农家院,提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的养老养生服务,打造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烈的乡村服务产业。三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多与铁力工业园区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对接,按照市场需求,开展水稻、玉米新品种种植试点,引导部分村民或村干部带头先行先试,待条件成熟时广泛推开。宣传推广当前在平贝种植、蔬菜种植中较为成功的典型经验,鼓励其他有意愿的村民学习和借鉴。四是做好"农村淘宝"项目的运营工作。研究将让村里的绿色大米、绿色蔬菜、笨鸡、笨鹅、笨猪肉以及粘玉米等更多急待开发的农副产品通过网络销往更广阔的市场,为未来村民增收致富开拓新路。

第一书记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半年心得体会

—— 王xx

尊敬的市委组织部领导:

今年7月初,市委组织部出台《关于曹x等168名同志任职“第一书记”的通知》【x组通[63号]】。按照组织安排,我于7月9号前往洪山镇报到。当天,在分管领导洪山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小东同志带领下,前往东庵村召开党员大会,与东庵村“三委”及党员见面。

我村是一个落后的小山村,距离市区较远,所幸近年来道路建设较好,交通制约较过去有所改善。但是,东庵村仍然是一个省定贫困村。全村325户,1248人,在家的仅有420余人(无法完全统计),是典型的“386199”结构。外出务工者多,流动性较大,管理存在一定难度。受制于劳动力制约,产业基础薄弱,不少建于上世纪50-70年代的塘库堰失修,存在安全隐患。五保户、贫困户较多,精神文化生活缺乏,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从报到当天至今,我一直深感责任重大,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说起挂职这近半年的心得,感慨颇深:

一是脱贫任务重,工作量大面宽。面对如此村情,我和村支书罗厚伟、村主任陈天长、会计蒋克武3位同志,在挂职一个月内,走遍了全村9个社,对村情有了一定了解。按照精准扶贫有关工作要求和洪山镇有关部署,我村今年主要推进杨氏果业、自来水安装、村委会改造3件大事。

杨氏果业流转土地超过470亩,对于我村仅有1000余亩耕地来说,相对较多,如何在时间紧、任务重、人员缺乏的情况下,按期推进工作,对村班子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目前,该项目土地流转已经完成,正在进行土地调型和桥梁、涵洞施工。

自来水安装方面,村班子一班人冒着酷暑,利用七八两个月时间,集中人力物力昼夜施工,顺利完成了全村自来水安装,家家户户告别了过去打井水、挑水的局面,用上了自来水。

我村位于一个小山坳中,为上世纪90年代的村小学,年久失修,经常“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10月,经过向市委常委、副市长杨汉勇同志汇报,特批5万经费用于村委会阵地紧急改造。目前,改造完成,村委会阵地焕然一新,通了水、电、远程教育网络。、

按照洪山镇有关部署,明年将全力推进东庵村所有精准扶贫项目。12月2日,我在村参加了贫困户精准再识别工作。场面火爆,争执频发,但在大家开诚布公、村班子部分困难干部主动退出的情况下,全体党员、群众代表最终顺利开好了大会,完成了精准再识别工作。清退贫困户22人,新增22人,并完成相应的建档立卡工作。

二是基层工作不好干,与书本理论有较大出入。我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参加工作不到一年即跑遍全市5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接触领导多、接触会议多、接触群众(社会阶层)多,相对来说比较了解市情。但这次到村挂职后,感觉更进一步,甚至有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首先,经常面临的是时间紧的突然性任务。经常是某项工作,事先完全不知情,或仅在数月前开过会议,中间沉寂无声,突然之间让你进行调查和上报资料。让人简直手忙脚乱,像上足了发条的玩具。经常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现在终于有了深刻体会。那么多的部门,那么多的不同类型的工作、突发事件,村干部都要参与其中,都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确保完成,实在是一大考验。当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其次,做老百姓工作时,经常遇到“不讲理”的现象。比如,当记者时,我一向以倾听采访对象为乐。他们讲话,我从不插话,让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在生活中,别人说话我绝不插嘴,并以此为做人的一项准则。但到村以后,我觉得这一情况非常不适用。在倾听老百姓讲自己的述求时,我不插话,然后发现他可以滔滔不绝说上一两个小时,而且大多数是重复的话。更致命的是,他拒绝我讲道理、讲政策,认为他所讲的就是道理,不按他的来,那就是“官官相护”。令人十分苦恼,不知如何下手。以至于后来,不得不按照其他干部所说的那样,“你必须插话,切中要害,不要敞开了让他说”。

从此事中,我收获一个道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农民问题”毛主席的话如黄钟大吕,震耳发聩。今后我将踏踏实实,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坐一条凳,融入他们,用他们的思维逻辑来谋事、干事。

再次,作为村干部和农村党员,真的很苦。按照法律规定,村居两委是自治组织,不属于国家干部。但在实际操作中,“村干部”往往被当做真正的干部,像牛一样勤恳。每月800元的待遇确实与付出相距胜远,以至于不少村干部出现了“兼职”,甚至外出打工的现象,导致本职工作流于形式,甚至无人管理。

就农村党员来说,如何处理自身利益与公家利益,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比如,农忙时节,喊党员们来开会,研究某个事项,传达上级文件精神。这时,农村党员往往会以各种借口推脱,实际上则是在自家挖地、收割等。这都是实际工作中客观存在的问题,对于我这样一个刚来挂职的干部来说,这一切都是陌生的。都是考验,都是难题。等待着我去思索,去探索,去攻破。

村干部和党员们,虽然他们之中不乏贪腐,甚至发生了一些违规违纪违法的例子。但是,就我身边而言,大多数都是在勤勤恳恳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拿着连打工仔都不如的工资,操的却是国家大事的心。今后,就我个人来说,将更多关心他们,为他们服好务,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实际行动来团结他们,在现有条件下,谋求形成最大合力,消解最大阻力,让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第一书记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基本情况

XX位于XX镇西北5公里处,与木石林场相邻,属于山村。全村共有259人,78户,有耕地282亩,山地314亩。村民主要以种植林果业为主,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9333元。在原有60亩核桃园和梨园的基础上,新种植200亩核桃园。村级办公场所配套齐全,创办了农家书屋,修建了文化健身广场1处,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荒山承包、土地流转和聚龙山庄的上缴的费用等,2011年村集体收入为9.1万元。全村共有党员17人,村两委班子健全,共有成员5人。

近年来,村两委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建设,全面实施“固本强基”战略,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力求日常工作有创新、重点工作有突破、整体工作有特色,不断开创村组织工作新局面,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社会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下一步计划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养殖业和第三产业经济。以改变过去单纯靠资源的单一产业结构,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加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缺水成为最主要的制约因素。目前,村级吃水问题已解决,果树、农田灌溉不理想。

2、群众盼送致富技术。全村50%以上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在家种田和果树的大多是年龄在50岁以上的老年人,种植果树的技术主要依靠传统的方式。

3、缺少农民经济技术合作组织,农户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全村种植的果树面积200多亩,主要是散户种植,没有成立专业协会组织,使农户在技术、销售、互助等方面缺乏依托,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4、农民怕担风险,不敢进行高效农牧业投资,投入能力也不足。如适合发展大规模养殖业,但农户怕搞不成赔进去,不敢投资。

5、群众有较为严重的依赖思想,缺乏自我发展的主体意识,等、靠、要思想严重,借力发展、奋发自强的精神不足,期望值过高。

三、下步工作的目标和措施

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针对XX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和新问题,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总要求,高度重视,科学规划,严密组织,及时总结经验,探索规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新理念、创新载体、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健全机制,多策并举,真抓实干,全面推动工作开展。根据XX实际,如何实现新的突破,我认为应立足当前,抓住重点,确定目标,中长结合,分步实施。对该村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改善农业基本条件,发挥潜在优势,做大做好做强主导产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经过二至三年努力把XX建设成为幸福文明村。今明两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并为以后奠定基础。

1、新打一眼机井。计划在山上新打一眼井,解决果农浇灌问题。

服务,宣传达到一定的力度时,实行收费服务。

3、联系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作务水平。初步拟定年内邀请果树种植方面的专家,进行2-3次科技知识讲座。

4、加快快乐农场的建设,邀请有志之士加入农场认养队伍。农场位于国家AAA级森林公园脚下,生态环境优美,三面环山,绿树成荫,拥有1000多亩连方成片的核桃树、梨树、山楂树、柿子树和花椒树,四季花果飘香,蜂蝶萦绕,土质纯净,富含各类有益的微量元素和营养有机物质,无任何工业污染,为几百年来未开发利用的原生态土地资源,是种植优质有机蔬菜的根本保证。

5、

引导农民建立专业协会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重点建立XX镇大庙果树种植合作社,创建生产、技术、销售及农资服务载体。借助聚龙山庄的自然优势,在饭店附近扩大果树种植的规模,举办梨、核桃等采摘节。开始时可以为在饭店消费的人,免费提供水果、核桃的民组织化程度。

6、

第一书记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我是市卫生局的一名干部,去年3月,被组织派到万子湖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现将驻村一年来的工作情况作个汇报。

万子湖村位于南洞庭湖畔,该村过去村民世代以捕鱼为业。近年来,全村干群通过艰苦创业,开拓进取,致力多种经营,全村面貌日新月异,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办企业不断发展,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上任伊始,我把争取后盾单位的支持放在了工作的首位。为切实搞好万子湖村的新农村建设,我积极主动地当好“信息员”、“联络员”,勤跑腿、勤请示、勤汇报,努力争取卫生局党委的支持。去年3月以来,局党委曾先后5次与乡党委、村支两委专门研究探讨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的有关事宜。局党委书记汤建平同志在益阳市委党校学习期间,利用双休日,先后六次主持党委会议专题研究万子湖村建设问题,并多次深入万子湖村调查了解情况,指导点上工作。一年来,为支持万子湖村新农村建设,卫生局共下拨资金16万余元。同时,我协助村支两委一班人争资金、跑项目,筹措资金200余万元,将全村4100米道路全部硬化,修衬砌渠3千米,为全村农户新建了三格式无害化厕所,并新建了全市唯一的一个文化长廊;实现了道路硬化、环境净化、庭院美化、村庄绿化新农村建设目标。走进如今的万子湖村,一种“村在林中、树在绿中、人在景中”的感觉由然而生。

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的万子湖村,村支两委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都很强,这是万子湖村的一个优势。我作为市委下派的一支书,除了满腔热情,并无农村工作经验,入村后,我虚心向村支两委的同志学习,谦虚地向村民、渔民请教,积极支持、配合、协助两委工作,很快找准了自己的位置。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逐渐明白,作为第一书记首先是作好政策导向,让党的富民政策深入人心,让党的新农村建设成为农村发展的强劲东风;其次就是帮助农民更新观念,理清思路,寻求适合村情民意的发展之路;再次就是以自身的行动融洽党群干群关系。

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和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基石,这个基石要靠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来铺就。作为第一支书,我时刻清醒,自己的形象如同标杆,其尺度很容易刻在群众心里,并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我处处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把群众满不满意、支不支持、答不答应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工作中,我做到不揽权、不争利、不懒惰,要求自己腿勤、手勤、口勤。和村民同生活,共呼吸,我对他们产生了一种质朴的感情,他们对也我有一种纯朴的亲情。

你心中有群众,群众心中就有你。在修公路的过程中,有14户、面积约XX平方米的乱搭乱建房屋需要拆迁。当时有部分村民思想不通,有抵触情绪;面对这种局面,村委研究,由每名班子成员分头负责做好一户拆迁户的工作。接受任务后,我冒雨来到拆迁户黄超家中,黄超是个老实巴焦的渔民,但是在拆迁问题上他就是想不通,并且抵触强烈。我到他家后,先跟他扯家常,再平心静气地谈修路对大家的好处以及目前村里的困难,讲了“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经过我苦口婆心的劝说,黄超的思想终于做通了,并答应尽快搬迁,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

万子湖村作为全省唯一的渔业村,其生存发展具有特殊性,以捕鱼为生,以织渔具为业。但近几年来,洞庭湖渔业资源逐步萎缩,每年都有三个月的禁渔期,这成为万子湖村生存发展面临的又一个新难题。面对这样的难题和困境,我们村支两委认真研究探讨并提出了走“特色致富,优势兴村”之路,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决定大力发展远征捕捞,做活“渔”字文章。全村组织160多名渔民成立12支远征捕捞队,赴全国10多个省、市进行深水捕捞,年创收1500万多元。此外,着力发展水产养殖业,投放网箱1200多口,采取轮捕轮养方式,年创产值1200万元。其次是大力发展渔具加工业,目前已发展渔具生产厂家10多家,能消化本村及周边农村近500名劳力就业。再次是开发湖洲和植树造林,全村干群累计投资445万元,用锄头开发出芦苇4000亩,种植杨树面积达4000亩。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大拓展了村民的致富之路,特别是让村民进一步解放了思想,获得了新的发展理念。

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支部的带头作用,万子湖村干群心更齐了,劲更足了,村民的创业意识更浓了。村民李星辉投资40万元,办起了面条厂,安排就业人员40人,年创产值40万元。村民易介华投资60多万元,扩充渔船、渔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去年全村人平纯收入增至15000元。

如今,万子湖村新农村建设迈出了全新的一步。一年多来,村里道不拾遗,民不生事,社会秩序和谐稳定,各项社会事业均呈现出喜人景象。去年4月,省委张春贤书记前来视察时称赞该村“支部强、基础好、群众富、民风正”。市委市政府领导也多次到村视察并寄予厚望,希望把万子湖村打造成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典范。对此,我一方面陪感鼓舞,另一方面感到肩上担子沉重。我将化压力为动力,不负组织的重托,愿“不用扬鞭自奋蹄”,继续为党的新农村建设尽绵薄之力。

20**年2月我有幸作为第四批下派干部一员来到XX市竹峰街道瓦窑铺村担任第一书记,下派一年以来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直接领导下,在市委组织部亲切关怀下,在瓦窑铺村两委及广大党员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我严格按照村第一书记职责要求,始终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自觉服从组织各项安排,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做到不辜负领导的支持和信任,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就本人一年工作情况,向大家汇报如下:

(一)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一年来,由于我是村总支第一书记,工作需要我认真学习了党和国家方针、路线、政策,尤其是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领会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认真参加市委组织部举办的培训班及办事处党工委的各项学习任务。

(二) 加强各项业务知识学习。

1、加强走访调研。到村后,首先开展调查走访工作,在村两委的陪同下对全村9个村民组的人口分布、地理条件、自然资源进行了细致了解。瓦窑铺村位于XX市西南部约13公里处,s215省道横穿全境,交通比较便利。全村35平方公里,9个村民组,542户,1790余人。村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9个党小组,61名党员。村民经济来源主要依靠毛竹板栗、畜禽养殖和劳务运输等,农民人均收入6600元。根据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目标管理考核结果,瓦窑铺村连续两年被确定为“难点村”。在走访过程中我学习知识,增加了解,并明确了工作的主要落脚点。

2、加强向我村老党员、老干部、全村群众的学习讨教。学习了解我村的历史以及具体事务情况。

3、加强农村工作业务知识、在深入学习农村工作制度的基础上,我先后查阅了多本关于新农村建设及其“三农”问题 的书籍;认真详细地学习了党内表决、民主选举、代表会议,民主理财等方面知识。此外,我还积极主动与上级领导沟通,学习他们处理农村事物的办法。不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巩固自己、提高自己,这不仅提高了自身素质,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以党建工作为抓手,发挥村两委堡垒作用。

农村工作离不开广大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因此我十分注重党建工作,让党员们参政议政,为稳定瓦窑、发展瓦窑出谋划策。首先要解决困扰瓦窑多年的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今年我们村两委克服困难完成了组织活动室建设,使我村党员活动有了阵地。同时坚持“两手抓”的政策,一手抓老党员的培优工作,一手抓骨干分子的培训工作,极大地调动了党员和骨干分子协助村级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进一步深化党建工作,一是加强领导,发动宣传。在6月8日召开瓦窑铺村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动员大会,在会上传达市委创先争优活动动员部署会议精神,布置瓦窑铺村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工作。二是紧抓要求,开展公开承诺。村两委及村组织承诺已经通过村务公开栏和村级网页进行公开,村党员承诺上墙公开。三是围绕活动主题,丰富载体。以落实“五个好,五带头”为主要任务。以“四大工程我带头,生态建设当先锋”为主题,在落实民生工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千万工程”建设方面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为增强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增加两委成员的向心力,发挥支委的堡垒作用,坚持每周召开一次两委例会,不搞一言堂,所有事务都摆到桌面上,所有事情都保持高度的透明度,所有决策都是集体决议。两委成员精诚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有困难大家一起想,要攻坚大家一起上,责任大家共担,压力大家同分。一年来,两委成员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作用,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

(二)按照“十六字”方针,认真抓好党员发展工作。年初拟定党员发展计划,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积极将年轻有文化的致富能手及优秀分子吸收入党。20**年我村预备党员转正2名,发展入党积极分子2名,为组织增添了新鲜血液。

(三) 以日常工作为中心,较好地完成上级政府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1、阵地建设、长年来,我村的党员活动场所建设一直都是一个难题,在组织部门及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在去年4月份我们启动了新办公楼的建设,6月份大楼主体工程顺利完工,在10月22日我们举行了搬迁仪式,并邀请了大市统计局局长、本市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及办事处等领导进行了剪彩仪式,活动非常成功。在12月份我们邀请了理财小组成员和村两委对大楼进行了工程决算,造价共计176100元,在10月份我们对进村委会道路进行了加宽、对操场进行了平整、对老村委会进行了翻新总计投入35000余元。

大力发展民生工程,改善村民生活设施,美化生活环境:

2、以“五化”为要求,致力于改善村庄形象,即“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水源净化”。严格按规划报批,依法建设,严肃土地管理政策,村庄布局合理,建筑美观。

(1)、 在道路建设中,村相继投入四万余元对蒋坑坞及后坑坞两条路进行了拓宽,在11月份两条路顺利的通过了验收,交通局即将要对这两条路进行路面硬化。同时对我村方坑坞、上王两条道路投入万余元进行了整改,达到了乡村示范道路标准。

(2)、村内安全引水工程建设,我村今年在已在原有工程基础上进行扩建改建等已经使我村九个村民组中大部分村民使用上了安全饮水。

(3)、完成了合作医疗室的建设,为村民就医提供了方便,我村的参合人口已达到98%以上,同时沼气和卫生厕所得到了顺利推广。

(4)、我村狠抓文明创建工作,积极落实村村通道路和我村镜内215省道长效机制,经常对重要地段和河道进行了突击清理。我村有一户获得五星级文明户称号。

(5)、在12月份,我村抓住冬修水利时机对稻草坞养殖小区及后坑坞良山塘,后坑坞竹园沟大塘共三处危塘进行了加固整修,为两处养殖户消除了安全隐患。同时对后坑坞灌溉近百亩的竹园沟大塘进行了整修,有效的解决了4个村民组安全饮水与灌溉不协调的问题。共计投入万余元。

3、全村全程参与、做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

20**年在村两委的争取下与办事处的支持下,完成农家书屋建设项目,共藏书XX余册,涵盖文化科技农家技术等类别。

4、切实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计划生育等工作,保障社会秩序和谐稳定:

20**年全面完成竹峰街道办事处综治工作布置和要求,全面实施依法治村的基本方针,全面维护我村社会治安和谐稳定,努力完成我村综治工作全年工作目标, 进一步深化严打整治工作,为创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一定贡献。强化管理责任,为确保“平安文明村”打下基础,加强学习和宣传,对各村民组综治信息员进行培训,对人民调解员进行集中学习,让他们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在基层做好信息员和宣传员,争取把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另一方面,做好计划生育和社会保障工作。严格按照计划生育村为主要求,由计生专干付总责,做好本村全员人口信息核查登记工作,进行定期生殖保健环孕检查及时掌握流动人口的生育情况,并做好服务工作,计生符合率全年都达100%,在今年办事处三次自查中,两次取得第一名,一次第二名,并在全市二季度计生检查中取得全市第一名,三季度全市检查也名列前茅。并获得20**办事处计划生育工作专项奖。

(四)以完善制度为重点,着力提高村务工作效率。

加强制度建设是党支部工作以及村工作的有力保障,完善村级管理机制,建立村干部考勤制度,落实村务公开制度,深入推进“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做好教育和思想疏导工作,化解群众内部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村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农村工作,不光要靠规章制度来约束,如考勤等制度,还要靠村干部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建立良好风气。现今,我村干部上班能按时到岗,如果有事能向书记、主任请假,能知道具体去向。已经极大地改变村干部在村民心中的形象。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也极大提高了我村组织的办事效率。

(五)以下派干部的各项优势,抓紧我村项目建设。

1、我村在市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争取国家项目资金万元,用于村组织活动场所的建设,而后又在组织部门帮助下争取到市新农办的3万元项目资金。

2、在XX市统计局和办事处领导的支持下在争取到省财政厅项目资金十万元。XX市统计系统共给予直接资金支持共计近3万元。

3、向市科技局申报项目并取得一万元资金支持。除此外我村两委还根据本村实际,精心选择果蔬保鲜库项目作为第四批选派项目。

(六)廉洁自律方面,能够做到坚持原则,向社会争取的款物以及项目资金全部按照正规渠道进入村账户,而且自始自终做到不经手村钱物,个人不花村里一分钱,不拿村里一分钱。

第一书记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2012年4月6日

2011年9月,我到丁嘴镇储嘴村任职,作为省定经济薄弱村,在省、市、区三级的大力帮扶下,储嘴村从配强班子和科学规划入手,经过全力发展,我村落后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基本情况

宿豫区丁嘴镇储嘴村位于丁嘴集镇西北2公里处,西北接壤大兴。全村共12个村民小组,625户,3016人,其中五保户8户,低保户56户,人均纯收入低于2500元的164户,贫困人口643人,劳动力965名。全村耕地面积2648亩,其中桑园面积300亩,水田2226亩。现有各类企业4个,分别是村部电子加工厂、糖果厂、饲料加工厂、水泥制品厂。企业从业人员84名,全部为本村村民;全村共有个体工商户8家。

二、工作成绩

(一)经济发展情况

1、农名集中居住区建设。自2010年以来,我村开工建设这农民集中居住区10000平米。有效地提高村民居住条件,极大地节约了土地。

1、农业。农业发展,主要是以传统经济作物水稻、小麦为主,积极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家禽养殖。我村积极发展水利建设,建成防渗渠1700米,电灌站2座,农业灌溉能力显著增强,能较好地满足农业生产需要,村里没有病险涵、闸存在。

2、工业。现有各类企业4个,分别是村部电子加工厂、糖果厂、饲料加工厂、水泥制品厂。目前企业效益很好,企业从业人员84名,全部为本村村民,企业有效地解决了我村部分留守人员的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留守人员可能因在家无事可做带来的不稳定压力。全村共有个体工商户8家。

3、集体经济情况。近两年,通过盘活村部闲置资产,出租房屋场地,逐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蚕茧收购站收入,电子厂租用村部闲置校舍租金收入,生猪养殖场每年场地使用费用,以及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超市房租收入,部分缓解了村级债务与财务紧张状况。

(二)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两委”班子,严格按照各级政府的要求做好农村工作,对于农村的各项政策我们都能坚决执行到位,严抓计划生育,确保不发生人口增长反弹。这两年,我村人口出生率一直保持在低生育水平,计划生育的各项政策也都能很好的执行到位,广泛宣传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确保老百姓得到实惠,各项农业补贴能够发放到位,新农保、新农合等党的惠民政策也能及时贯彻落实好。

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我村逐步建成文体活动室、综合会议室、医务室、篮球场等公共服务场所,其中在市农机局和区扶贫办、区住建局的资金支持下,村部日用品超市、生产资料超市和医务室被重新修缮一新,公共服务中心建成率100%,并正常为村民服务。我村公共服务中心平台的建成,切实解决群众就医难,购买生产资料生活用品难以及开展文体娱乐活动难等问题。

全村的低保户和五保户,全部享受政府的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最低生活保障率100%。全村有家庭贫困学生8名,贫困生受资助率达到100%。 2011年全村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人数为859人,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5%以上,有效解决我村广大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我村还大力实施农村“亮化、美化、净化、绿化”工程,着力打造人居新环境,建设优美新农村。先后投入资金2000多元,建设垃圾池,购买环卫工具。并且聘请两名保洁人员专职负责收集垃圾、清扫道路、管理河渠,实现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及时清运。垃圾清运率100%,环境治理取得初步成效。

计划生育工作,2011年全村有育龄妇女293人,计划外生育的4名,社会抚养费已部分征收到位,计划生育参检率每季度都确保在95%以上。

近年来,我村始终把加强 “双强”班子建设作为村级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村支”两委成员特别是“一把手”的开拓创新精神、市场经济意识不断增强,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新一届“两委”班子上任以来,积极谋划富民良策,千方百计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难题,深入扎实的工作得到了党员和群众的广泛好评,以往干群关系紧张的情况得到缓解。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储嘴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集体经济薄弱的现状使得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日益凸显,严重影响到干群关系,阻碍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急需加以解决。存在问题主要有:

1、村里无支柱产业,农民收入主要靠传统农业和外出务工,农民

增收难度大。

2、资金技术等要素缺乏,高效农业发展难以形成规模,带动农民致富困难大。

3、村民没有强烈致富的愿望,小富即满、略富即安。信息闭塞,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少数贫困农户致贫原因为好吃懒惰,不思进取。

4、村级组织力量薄弱,农民民主法制观念不强,部分政策法规落实困难。

三、下步工作计划

全村经济社会发展要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方针,以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为载体,按照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步实施的要求,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全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按照以上思路,在我村以后发展过程中,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大力发展集体经济。通过各种渠道集聚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推动农村土地流转,为发展高效农业、创办村级企业提供条件,以此来发展集体经济,增加收入。

2、创新救助机制,制定合理措施,激励贫困户等低收入农户自力更生,脱贫致富。如: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3000元的农户搞高效种植、养殖等,对其给予一定资金支持。

3、以农民增收为中心,发展现代农业。继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民以传统农业和外出务工为主要渠道的增收方式,推进产业化经营。在保证水稻、小麦、蚕桑等传统产业的稳定的基础上,引导、鼓励、支持农民发展高效种植和养殖业。

4、以党员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促进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开展党员结对帮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农民思想慢慢得到转变,觉悟渐渐得到提高,把全村干群思想统一起来,心往一处想,齐心协力把我村经济社会建设搞上去。

5、争取上级更大的资金投入,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努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采取多种形式对村民进行技能培训,促进劳动力转移。

6、引进、发展稳定的“三来一加”项目,让农民不出家门就能赚到钱。增加农民稳定收入,减轻农村留守人员给社会稳定带来的压力。

7、加强组织建设,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作用,促进“双强”班子建设进一发展,更好地带领全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上一篇:下乡调研报告下一篇:农民工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