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散文范文

2023-04-24

游记散文范文第1篇

活水源记

【明】刘基

①②③

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其草多竹;其木多枫槠,多松;其鸟多竹鸡。其状如

④⑤鸡而小,有文采,善鸣。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山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⑥⑦⑧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居之。

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浸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潴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又东北入于湖。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小鲫鱼,色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常来食之。其草多水松、菖蒲。有鸟大如鸜鹆,黑色而赤觜,恒鸣其上,其音如竹鸡而滑。有二鹡鸰,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至是,悉出。又有虫

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日照其背,色若紫水晶,不知其何虫也。

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上人又曰:“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之深爱之也。

(本文选自《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卷六) 【注释】①金鸡之峰:金鸡峰,在会稽山上。②槠:一种常绿乔木。③竹鸡:鸟名,形比鹧鸪小,好啼,喜居竹林,故名。④陶山:在今浙江瑞安市西三十五里,因陶弘景曾隐居于此,故名。⑤华阳外史弘景:指南朝齐梁时的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南)人。曾为诸王侍读,奉朝请。永明中辞官,退隐于句容之句曲山(今江苏句容县),自号华阳隐居,为道教著作家、医药学家。⑥日铸之峰:即日铸岭,在浙江绍兴市东南。⑦欧冶子:春秋时冶金家、善铸剑。相传应越王聘,铸湛庐、巨阙、胜邪、鱼肠、纯鉤五剑。后又于干将为楚王铸龙渊、泰阿、工布三剑。⑧上人:对僧人的敬称。

【赏析】

作者在元顺帝至正十五年(1356)六月,自越城(今浙江绍兴)经平水游览会稽山水,写了一组游记,本文是其中一篇。本文写活水源的幽雅、秀丽的风景,语言清新自然,富有生趣。首段交代活水源的周围环境,概写山峰、竹木、禽鸟、寺院之状貌,言简意赅,特征鲜明,突出其历史悠久。次段写泉流之奇,从水温、水色、水之流向,水边植物,水里虫鱼,周遭鸣禽等多角度展现活水源的盎然生机。尾段直抒胸臆,表达对“兹水”之爱,盛赞其“出之不穷”而有溉田润泽之功德,隐然透露出对君子之德的向往。

【训练】

1.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薄崖石有阁

薄:单薄。 B. 浸为小渠

浸:渐渐。 C. 而澄澈可鉴

鉴:照见。 D. 属岁旱时

属:接连。

2.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涓涓然冬温而夏寒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 B.①乃溢而西南流

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C.①又东北入于湖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 D.①又爱其出之不穷

②不知老之将至 3.根据文意,摘选文中语句填空。

(1)“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写出了泉水的“

”的特点。(不超过4个字)

(2)“白野公之深爱之”的原因是“

”。(不超过6个字)

第二篇:

记雪月之观

【明】沈周

①②③

丁未之岁,冬暖无雪。戊申正月之三日始作,五日始霁。风寒冱而不消,至十日犹故在也,是夜月出,月与雪争烂,坐纸窗下,觉明彻异常。遂添衣起,登溪西小楼。楼临水,下皆虚澄,又四囿于雪,若涂银,若泼汞,腾光照人,骨肉相莹。月映清波间,树影滉弄,

④⑤又若镜中见疏发,离离然可爱。寒浃肌肤,清入肺腑,因凭栏楯上。仰而茫然,俯而恍然;⑥呀而莫禁,眄而莫收;神与物融,人观两奇,盖天将致我于太素之乡,殆不可以笔画追状,文字敷说,以传信于不能从者。顾所得不亦多矣!尚思天下名山川宜大乎此也,其雪与月当

⑦⑧有神矣。我思挟之以飞遨八表,而返其怀。汗漫虽未易平,然老气衰飒,有不胜其冷者。乃浩歌下楼,夜已过二鼓矣。仍归窗间,兀坐若失。念平生此景亦不屡遇,而健忘日,寻改⑨数日,则又荒荒不知其所云,因笔之。

(本文选自《沈石田先生诗文集》卷九)

【注释】

①丁未: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②戊申: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③冱(hù)寒冷凝结。④离离然:历历分明的样子。⑤栏楯(shǔn):栏干。纵为栏,横为楯。⑥]呀(xiā):张大了口。⑦八表:谓八方之外,指极远的地方。⑧汗漫:没有边际的。⑨荒荒:暗淡不明的样子。

【赏析】

沈周是明代著名书画家,与文征明、唐寅、仇因并称“明四家”;又工诗文,为世所重。本文是作于明孝宗弘治元年(1288)。作者以画家之睿眼,诗家之慧心,生动地再现了月光照耀下的雪景。作者以“月与雪争烂”、“明彻异常”为总纲,逐一描绘登楼四望所见之清秀景致:楼临水,雪囿楼,清波粼粼,树影婆娑,寒气侵凌,物我交融,一派幽闲淡雅、荒寒清空之气象。又在绘景之余宕开一笔,抒发自我遄飞之逸兴,景中融情,情由境生,自然熨帖。

【训练】

1.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字敷说

敷:铺陈。 B. 寒浃肌肤

浃:浸透。

C. 我思挟之以飞遨八表

挟:依仗。

D. 寻改数日

寻:寻思。

2 2.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①因凭栏楯上

②或因寄所托 B.①又四囿于雪

②亦将有感于斯文 C.①汗漫虽未易平

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D.①以传信于不能从者 ②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3.简答:

(1)本文是怎样描写雪月之观的?试从艺术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

答:

(2)你从本文状写雪月之观的文字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试简要分析。

答:

第三篇:

三游乌龙潭记

【明】谭元春

予初游潭上,自旱西门左行城阴下,芦苇成洲,隙中露潭影。七夕再来,又见城端柳

②③穷为竹,竹穷皆芦,芦青青达于园林。后五日,献孺召焉。止生坐森阁未归,潘子景升、④⑤钟子伯敬由芦洲来,予与林氏兄弟由华林园、谢公墩取微径南来,皆会于潭上。潭上者,⑥有灵应,观之。

⑦⑧⑨

冈合陂陀,木杪之水坠于潭。清凉一带,丛灌其后,与潭边人家檐溜沟,匀入浚潭中,冬夏一深。阁去潭虽三丈余,若在潭中立;筏行潭无所不之,反若住水轩。潭以北,莲叶未败,方作秋香气,令筏先就之。又爱隔岸林木,有朱垣点深翠中,令筏泊之。初上蒙翳,忽复得路,登登至冈。冈外野畴方塘,远湖近圃。宋子指谓予曰:“此中深可住。若冈

⑩下结庐,辟一上山径,頫空杳之潭,收前后之绿,天下升平,老此无憾矣!”已而茅子至,又以告茅子。

是时残阳接月,晚霞四起,朱光下射,水地霞天。始犹红洲边,已而潭左方红,已而红

11在莲叶下起,已而尽潭皆赪。明霞作底,五色忽复杂之。下冈寻筏,月已待我半潭。乃回

12篙泊新亭柳下,看月浮波际,金光数十道,如七夕电影,柳丝垂垂拜月。无论明宵,诸君1314试思前番风雨乎?相与上阁,周望不去。适有灯起荟蔚中,殊可爱。或曰:“此渔灯也。”

(本文选自《谭友夏合集》卷十一)

【注释】旱西门:南京城门名,又称清凉门。②献孺:姓宋,作者之友。③止生:茅元仪,字止生。森阁:茅元仪所建,在乌龙潭附近。④景升:潘之恒,字景升。伯敬:钟惺,字伯敬。⑤华林园:南京园林。原为三国时东吴宫苑。谢公墩:原为晋谢安园池。地近钟山。⑥灵应:即灵应观,道院名。⑦陂陀:倾斜。⑧木杪:树梢。⑨清凉:清凉山。⑩頫:低头。同“俯”。11赪:红色。12电影:雷电之光影。七夕电影:指作者二游乌龙潭遇雷雨时情形。13前番风雨:指二游乌龙潭事。14荟蔚:茂密的草丛树林。

【赏析】

本文记述作者与好友第三次游览乌龙潭的经历,叙述简洁,描写精致。首段简述初游、二游概况,交代三游缘起与同游者。后二段按时间顺序,具体写景。先写山林与潭水相接的幽深境界,继而写晚霞映潭和月色照潭的奇妙景色,逐层点染,生动地再现了乌龙潭多彩多姿之美。作者写景善于敷色,绿莲、朱垣、翠竹、红霞、明月、金光„„五彩斑斓,光影交织,倏忽变幻,令人心旌摇曳。谭元春是明代后期竟陵派的一个代表人物。抒写“孤行静寄”“幽情单绪”是竟陵诸子的创作宗旨之一。本文也可约略见出。 【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的意思。 ⑪谢公墩取微径南来(

) ⑫匀入浚潭中(

)

⑬筏行潭无所不之(

) ⑭令筏先就之(

) ⑮适有灯起荟蔚中(

) ⑯殊可爱(

)

2.简答:从宋子对我所说的话当中,你看出了他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

3.认真品读下列句子,揣摩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又爱隔岸林木,有朱垣点深翠中,令筏泊之。(“点”字换用“隐”或“在”字,好不好?为什么?)

(2)已而潭左方红,已而红在莲叶下起,已而尽潭皆頳。明霞作底,五色忽复杂之。(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游记散文范文第2篇

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

1游东山记

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袅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吠。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岗,田畴平洐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皆来,遂共酌。遭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营乐丘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参考译文】

洪武二十八年,我旅居武昌。武昌有位蒋隐溪先生,祖上也是我们庐陵人,已经八十多岁,爱读道家书。儿子立恭会写诗。父子二人都是气度旷达的人,平日深居简出,隐藏自己的和才气,不随便与人来往,只和我情投意合。

这年三月初一,我们三人带着四五个童仆,携带酒食,出门远游。天海每有亮,朝东走,走过洪山寺二里左右,向北拐,走小路大约十里,穿松林,趟水过山涧。涧水清澈,伸出可以泛小舟。溪边一块大圆石,能坐十几个人。古松翠竹,绿阴掩映,十分茂密。这时风和日丽,野草与树木的花朵盛开,香气飘拂沾染衣裳袭人,百鸟争鸣。因此动手清扫石面,坐在上面。

坐了许久,听见鸡叫声。我招呼立恭起身,向东走了几十步,翻过了一道山冈,只见田野平坦广阔,近处有十几间茅舍。因此前去拜访。一位约有七十多岁的老者,长常的头发像雪一样白,披落在双肩,面容红润光泽,好像是会饮酒的人。老者邀请我们老人坐下。窗下有几套书。立恭抽出一册《列子》,我拿起一部《白虎通》,都想把书带走却不便开口索取。老人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这两部书我没有用处。”因此,我们两人各自将书揣在怀里,告辞离开。

回到石上坐下,分派童子摘来芋叶当盘子,把肉放在上面。立恭举起葫芦酌酒,传递就被依次喝了几轮,立恭乘兴写了一首七言近体诗,我和了一首。酒喝到一半,有一个骑马经过的人,竟是我的老朋友无偿左护卫李千户。他先是感到惊讶,相视一笑,却并不停留,径直驱马离开。不久,便备办了丰盛的酒菜,带着一位五言古诗。立恭不写,只一味地向道士敬酒。道士不能经受,躬身告饶,引起众人捧腹大笑。李千户取出琵琶连弹数曲。立恭谒折断了一根竹子,钻了几个孔,吹奏起来,发出洞箫般悦耳的声音。隐溪老先生谒忍不住唱了一阕费无隐的《苏武慢》。道士翩翩起舞,两个童仆谒跟在他后面拍着手跳了起来。之后,道士再次拱手行礼问立恭:“先生为什么不肯为贫道赋诗?”立恭提笔写了几首绝句,诗句更加新奇。因此重新喝酒,我喝立恭酒量不大,都有些醉意。

不久太阳西下,距离溪边山峰只剩一丈多了,隐溪先生唤回我俩,说:“玩乐难道没有止境嘛?”因此,我们和李千户、道士拱手作别。途中,隐溪先生指着道旁山冈脚下,回头对我说:“这里就是我修建坟墓的地方。”又指着路边的桃树嘱咐我:“明年赏桃花时就到这里来找我吧。”

回来之后,立恭对我说:“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可是当时我没有闲暇写作此文。

这年冬天,隐溪先生竟黯然长逝。我痛苦哀悼。第二年寒食节,与立恭相约去给老人家扫墓。没想到哪时我又闹了一场病,未能追记东山之行。过了不久,我将要返回庐陵,临行特地到立恭府上留宿话别,这才动手追记东山之行。没有写完,立恭拿去读,边读边哭,我也忍不住潸然泪下,因此再次搁笔。但是相对奥自己往日与蒋氏父子交好深厚,而且在武昌逗留期送给立恭。

东山春游的第二年,八月初三日记。

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

2游丰乐醉翁亭记

(明) 王思任

是时辛丑觐还,以为两亭馆我而宇之矣。有檄,趣令视事,风流一阻。癸卯入觐,必游之。突骑而上丰乐亭,门生孙教孝廉养冲氏亟觞之。看东坡书记,遒峻耸洁可爱。登保丰堂,谒五贤祠,然不如门额之豁。上醒心亭,读曾子固①记,望去古木层槎,有邃可讨,而予之意不欲傍及,乃步过薛老桥,上酿泉之槛,酌酿泉。寻入欧门,上醉翁亭。又游意在亭,经见梅亭,阅玻璃亭,而止于老梅亭,梅是东坡手植。予意两亭即胜,此外断不可亭。一官一亭,一亭一扁,然则何时而已?欲与欧公斗力耶?而或又作一解酲亭,以效翻驳之局,腐鄙可厌。还访智仙庵,欲进开化寺,放于琅玡,从者暮之,遂去。

滁阳诸山,视吾家岩壑,不啻数坡垞②耳,有欧、苏二老足目其间,遂与海内争千古,岂非人哉?读永叔亭记,白发太守与老稚辈欢游,几有灵台华胥之意,是必有所以乐之而后能乐之也。先生谪茶陵时,索《史记》,不得读,深恨谳辞之非,则其所以守滁者,必不在陶然兀然之内也。一进士左官,写以为蘧舍③,其贤者诗酒于烟云水石之前,然叫骂怨咨耳热之后,终当介介。先生以馆阁暂麾,淡然忘所处,若制其家圃然者,此其得失物我之际,襟度何似耶?且夫誉其民以丰乐,是见任官自立碑也。醉翁可亭乎?扁墨初干,而浮躁至矣。先生岂不能正名方号,而顾乐之不嫌、醉之不忌也。其所为亭者,非盖非敛,故其所命者不嫌不忌耳。而崔文敏犹议及之,以为不教民莳种,而导之饮。嗟呼!先生有知,岂不笑脱颐也哉?子瞻得其解,特书大书,明已为先生门下士,不可辞书。座主④门生,古心远矣。予与君其憬然存斯游也。

(选自《明代散文名篇集粹》,有删节)

【参考译文】

辛丑那年面君回来,由于两亭(丰乐亭、醉翁亭)官员接待我,让我住下来(游玩)。适逢有公文,命令催促我尽快赴任,我洒脱放逸的兴致全被阻断了。我打算趁癸卯年入朝见君的机会,定要游玩一下丰乐醉翁亭。我们骑快马登上丰乐亭,门生孙教、举人养冲氏反复地请我饮酒。观赏苏东坡书写的“丰乐亭记”,笔力雄健超拔飘逸可爱。登保丰堂,拜谒五贤祠,却不如门额之开阔。登上醒心亭,读曾子固《醒心亭记》,放眼望去庭外古树枝丫层层叠叠,倒也深邃值得探看,而我内心并不想旁及其它景点,因此走过薛老桥,登上酿泉井台,品尝酿泉之水。不一会儿直入欧门,登上醉翁亭。又游玩了意在亭,途中观看了梅亭,观赏玻璃亭,而最后到了老梅亭,梅是东坡亲手栽植的。我认为丰乐亭醉翁亭两亭是名胜古迹,此外断不可以再建亭子。一个官员就建一座亭子,一座亭子就有一个牌匾,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是想和欧阳修争高下吗?如果有人又建一座解酲亭,来效仿古代反驳文章成名的圈套,就迂腐鄙陋令人厌恶了。返程时拜访了智仙庵,想拜进开化寺,在琅玡纵情游玩,随行的人认为天色已暗,就离开了。

游记散文范文第3篇

游记散文

17月7月我与乐乐乘高铁自无锡到泰安,下午3点半至泰山脚下的天外村:雄浑崔嵬的泰山就横亘于前。

山路萦回往复,头顶枝柯交横,进山的大巴车穿行于浓阴清风中。恰值丰水期,涧溪淙淙,或是汇而成潭,或是流泻以下。山势舒缓而草丰林森,天气晴好而云淡风清,是个登山的好日子。

去年暑假与乐乐曾登华山,所以我跟乐乐说,泰山的秉性真是迥异于以险峻著称的华山,倒与山东人相像,淳健稳朴,不事张扬而内外同质,应了那句俗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这方人也带了这方水土的底蕴。没想到却被乐乐回笑了一番,说我是自夸,呵呵。

大巴在中天门停下来,我们4点10分开始登山。

没想到,此时,登山者还是络绎不绝。有返者也有很多象我们一样爬的。

此时,太阳余热犹在,没走几步,就大汗淋漓了。可是,山风吹过,又能带来阵阵清爽。空气颇佳,明澈而清新。山道逶迤,条石仆而为路、枕而为栏,笃实古朴,与山之气韵相和。两侧山石或如巨兽蹲伏或峥嵘累累,而芊芊奇花、葱茏佳木则一路相伴。悬泉飞瀑更是其他时节所少有,时而抛珠溅玉雾气蒙蒙,时而急湍劲流拍石激浪。山路宛转而起伏,水流之声亦随之有异,或訇訇震耳似触手可及,或隐声约语为山势所蔽。远韵近音,山脚至峰巅不离于左右,匹练玉带,举目与俯首自展于上下,真是难得的耳幸目福。再加之花姿松影,鸟飞禽鸣,山势清峻,磴道盘空,风飒而雾漫、气阴而时晴,自是非亲历者不能得其味。

中天门至南天门,为泰山最为险峻者,著名的十八盘即在其中。远观则山势若劈,盘路嵌于中;近看则磴道冲霄,云梯悬自天。层阶陡立,倾角险锐。开始我们还兴致勃然,再后来,行不数步即心蹙力乏,腿软不支,叫嚷着要休息,最后,干脆抓着右手的铁栏杆借其力一步一步的向上挪了,可是没挪几步又会一屁股坐下来休息。身上衣因攀爬而汗湿,又因止息而风干,干干复又湿湿,湿而又复干,不知湿透了多少次!

天色趋晚,风亦渐凉,愈前行雾气愈重。一阵风来,云遮雾漫数尺之外不能见物。登山之人却不见少,扶老者抱幼者,伛偻提携,多为三五成群偶有个别独行。不相识的人们虽则萍水而逢却亲切互语,以探询以鼓励,多言体疲力乏,却都能小憩后又不懈攀爬,应是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风光与气概所鼓舞吧。我内心不禁叹服,并窥知了人性之坚毅与心力之绵长,乐乐亦在我叹服之列,赳赳而行,比之于我,心劲更足。

泰山既为自然之山亦为人文之山,碑碣石刻比比皆是。自秦汉至今,历代皆有,真草隶篆弥眼满山,即有千言巨制,亦有一字之惊,王者之言黔首之语,或精雕细刻或古拙粗犷,只是因为赶路兼体疲不能细细赏鉴,一憾也。

歇歇行行,三小时后,7点多时才到达南天门。

此时,天已暝,云浓雾重。峰顶之南天门及天街之亭坊殿阁隐约于云气灯影里,仿佛天上的琼宫玉宇。人行其中,恍若置身于蓬莱仙境。极目而望,山下凡尘俗世已为仙气所蔽,不能见了。

天街住一宿,冲着看日出去的。不过,听他们说,一连数日因云雾太重,慕名看日出皆未能得偿所愿。再加上当晚亦是满山的云雾,所以我们只是抱着“尽人事,听天命”的心态,侥怀希翼罢了。

晨起3点40分宾馆即叫起了,匆匆洗漱一番,出门时天依旧黑黢黢的。云气迷雾,灯火隐约,人们却影影绰绰渐汇渐多,最后竟至摩肩接踵了。人流相簇相拥着爬陡履缓,行了大约二十来分钟才到观日峰,那时那里已聚了不少的人。

凌峰面东,云涛静逸,云海茫茫,平托一抹透亮的桔红。随着时间的流逝,云天变幻万端。凉风飒飒,晨辉中数千人面朝云海,屏息而凝神同观日出,也是蔚蔚大观了。这时,天公真是作美,虽然间或有遮天浓雾自后而来,我们还是有幸看了一个完美的日出。

回来时,太阳渐高,云开雾散,天空莹润而晶蓝,是一个难得的好天。这样天的晚上,应该能看到星星。而我们未能山顶观星,又是一憾。

下山,我们是乘缆车再转大巴返回的。

其实泰山之雄、日出之美皆非文字所能言说,况且我们又是匆匆来去,未能缓行静心尽领其美好,此又一憾。

不过,憾者,世间常有之,人生岂能尽美?!此一想,心内又释然。又,能得观日出,比起那欲观未得者,又是意外之喜,此一想,心内又幸然。憾与幸,郁与释,转换只在心方寸、神霎那间,此人之所谓知足常乐,或是阿Q精神吧。

其实想想,阿Q精神也并非尽无是处。

由此,呵呵,聊作此文以不负此匆匆之行并纪我之阿Q精神。

游记散文

2五月,春花已谢,夏至未至。拎起背包,打好行装,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今天我们相约在这个爽美的季节,去探秘春游好去处「惠州/象头山」

五月的日子,栀子花开的佳期,也是多雨多发的季节,阴天凉爽。正是旅游的好时机,让百忙中的你我能够有机会的适当放松一下筋骨,放飞一下心情。

我选择参加这次「悦星户外」大型活动、感受一下久违的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探秘欲望吧!放下平时一切烦锁杂事,约上悦星,陪同队友,一起来象头山穿越漫游!

说起这次活动、我曾很郁闷、从报名开始一直待期待这次旅行、可到临近几天里天气预报、总显示不利的负面消息、大雨、暴雨、阵雨、没一天好的的天气、随着预报转变、我一直犹豫要不要参加?

当在最后二天看着队友们不断的退出、我也曾试图退出、可就是心存不甘、所以坚持了下来、今天终于如愿让我完美的完成了这次活动、还好没放弃、这里的确是太美了!神奇象头山!

象头山?有人很好奇的在问:这里没有象?为什么叫象头山?

说起惠州象头山!当地还有这么一个很神奇的传说呢:据记载,可要追朔到武则天的时候了,武则天遣使入山采药,但是迷路了,就只能祈祷山神,晚上一大群神象踏山而来,但是这群象中,有一头最为高大的神象爱上这神仙般的美景,不愿离去。驱象天使打啊,神象还是不愿走,一步一停,快到罗浮山脉东麓时,这神象干脆不起来了,不管怎么打,就是不走,驱象天使无奈,只好将它一剑毙命。

这神象面朝南海,庞大的身躯逐渐化为平坦的山谷,四肢和脊柱逐渐化为大小峰峦,坚厚的象皮也变为纵横的阡陌,那象头山化为高峰,却依然高昂着回望罗浮山。后来,人们就称这座大山为象头山。

今天老天爷作美、我们今早七点半从海城启程九点半就顺利的到达目的地、进山到三点下山、一直是阴天、虽没有阳光灿烂、却非常的凉爽、偶尔虽也有一小阵小雨、但这并不影响大家心情,今天总行程才八公里、爬升率最高三百多米、难度并不大、因为时间充足。我们一边走、一边玩、一边拍照,一边分享美食、一路上、轻轻松松、也算其乐无穷。

走进象头山这里风景如画、山青水秀、古树参天、石头千奇百怪,纹理动人,定睛一看,简直就是一处世外桃源、一条一米多宽的人工引水槽、从山上弯弯绕绕的延伸下来、直通发电厂。

二边的野花香飘整个山谷、让人感觉很是舒畅、还有电厂员人们自家的菜园是都长满绿翠的蔬菜、这里的每一处地方、就好像一幅抽象的艺术品,竖在天地间。

走进原始森林里、其中更有名是,晒谷石、和尚石仙人迹,观音岩等,象山南麓有明代“韩寅仲礼斗处”石刻及青羊洞、太极岩、懒云床、烂柯处诸胜。山体基岩形成特有的“石蛋”景观,垒叠奇妙,物象逼真。有的石头长得很奇怪,发挥你的想象,觉得她像什么呢?我觉的你想像它像什么就是什么啦!现在这里己被国家定为五星级、自然环境保护区。

我们随着水泥台阶一路上山、于半山外选一处凉亭,大家停下休息、分享各之带来美食、水果、还有必不可缺少的海丰特色咸茶、更有西瓜哥的郊外功夫茶、大家心情特好、我们一边分享美食品赏好茶、一边聊天、一直都欢声不断、还有看着走累的队友们各之睡相、都给逗的忍不住的开怀大笑。

饱饭之余,休息一个多小时、大家已恢复体力、我们继续前行,蓝色的山涧水里,清澈透底、队友们下水找鱼看瀑布。这里的小瀑布也并不逊色,从上而下一直在流动,和在石头山林之间下面玩耍的队友们、形成了一道天然亮丽的风景。

随着古道一路下山、眼看着二边美丽风景慢慢远去、我们依依不舍、争先恐后的用手机瞬间留下了这是美好风景。

三点我们终于到达终点、象头山度假村上车回家、路上虽遇上小塞车、可这一点小挫折也不会影响大家今天开心的情绪、不影响回味今天的旅途愉快。

拜拜了、美丽的「象头山」

游记散文

3三月的一个周末,应朋友盛情邀请,自驾小车从德兴出发不到两个小时,就来到了婺源的篁岭村山脚下。这里山峦绵延,溪涧横斜,山坡上成片的金黄。我们来这里之前,已经有很多游客了,热闹的游客与绚丽的油菜花交相辉映,成为篁岭一道亮丽的风景。随后,我们乘坐绿色的缆车从山下直达篁岭古村,极目远眺,远处青山云海壮观,随处可见参天古木,数十栋古老徽派民居在百米落差的岭谷错落排布,村子周边万亩梯田簇拥,梯田内一行行青青的油菜眨着金黄的眼睛,漫山遍野的油菜花璀灿盛开,掩映在层层梯田之中。

篁岭古村,属典型山居村落。如果说婺源古村是中国古建筑的大观园,篁岭无疑是一朵雅致动人的奇葩。挂在山崖上的篁岭古村,地无三尺平,村民早已习惯用平和的心态与崎岖的地形“交流”。家家门前植树,高低有致的土院落摆满了不知名的小花。屋后翠竹亭亭,古樟、红枫林立,户户门前溪水潺潺,青石池内,游弋着五颜六色的原生态鱼。两旁徽式商铺林立,前店后坊,茶坊、酒吧、书场、砚庄、篾铺等等,充满了古老而时尚的气息。几只麻雀自由地飞翔,在枝头或飞进晒场啄食几粒稻谷。它是鸟类中的“平民”,即使是人类最卑微的邻居,我们也难得见到了。它们的淳朴和生气,只有在篁岭古村里,才可以自由飞翔,繁衍不息。

数百年来,篁岭的村民们恪守自身经年,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村民们只好利用房前屋后自家窗户凿窗采光,支架晒物,在屋顶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每年的收获季节,房屋间成了晒簟的世界,村民们用眺窗为画板,支架为画笔,晒匾为调色盘,晒满了红辣椒、稻谷、黄豆等等。五颜六色的农作物与黑色屋顶之间重重叠叠,点线面构成的天然美景,让人犹如进入童话世界,不由得从心里惊叹:篁岭真是造物主遗落在人间的一块美玉。

得天独厚的天然环境造就了篁岭的山水。虽然有点落后,但是山水绝美。她像一本线装的古书,书页被上苍之手打开,静谧而俏皮地摊在小桥流水间。那书页上发生在村里村外的悲欢离合,随岁月隐隐约约而动,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回响。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家乡的油菜花留给我最初的印象。那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的乡村,物质贫乏,唯有土地一年又一年为我们奉献粮食,来养活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村里人。田野是我们的游乐场,在有太阳的冬天,袒露着肚皮晒太阳。春天来了,甲壳虫从隐秘的卵里钻出来,在空中快乐地飞来飞去。寂寞了一个冬天的孩子们,追逐着它们的影子,在田野里跑来跑去,常常钻进那油菜花里。偶尔有一只鸟儿无声息地划过,饱食之后,深藏在绿树丛中,婉转地唱起了歌。这些花朵单一时是薄弱的,微不足道,甚至毫不起眼;在广袤的田野里,那么稀疏,那么弱不经风,仿佛风一吹就要散架似的。可是,当它们聚集在一起,却是那么波澜壮阔,丝毫不被其他绚丽的色彩抑制。相反却是如此惊心动魄,掠夺了我们的眼眸和灵魂。

三月篁岭的梯田上,油菜花集中开放好像粉墨油画。与桃花、梨花、杜鹃花等交相辉映,美不胜收。篁岭人为进一步延展花卉主题,突破季节限制,在梯田上种植四季花卉,并以两个月为周期更换主题,营造花海景观、大地艺术。游客每次到访都能欣赏到不同的景观,体验到别样的感受。篁岭被网友评为“全球十大最美梯田”。油菜花成为“中国最美乡村”的特色景观,曾获得“中国十大花海”、“中国美丽田园”等殊荣。

离开了篁岭,一路上还见到不少的车子驱使进来。是啊,无论是谁都会陶醉在篁岭灿烂的油菜花里。此时此刻,篁岭金黄的油菜花随着春风舞动,像一张厚实的地毯,色彩清新地铺在篁岭的大地上,散发着勃勃的生机。再见了篁岭的油菜花!相信来年你一定会开得更加璀璨,更加耀眼,因为你是篁岭的希望。

游记散文

4我从小生活在农村,家家种油菜,户户榨菜油,不为赏花,只为榨油。而我既享受菜籽的馨香,又喜爱菜花的美丽。

每年三月是家乡最美的季节,绿色的麦田中盛开着金色的鲜花。上学的路上要经过一大片油菜地,那条笔直的道路两边栽着笔直的白杨,白杨边是涓涓细流,小溪旁就是金黄的油菜。微风吹过,送来缕缕清香,慢步、吸气、驻足,总想在路边多停留一会。有一次趁老师不在,我溜出教室跑进一片菜花地中,与菜花、蝴蝶做伴,享受这份美丽与快乐,最喜蜜蜂飞过花丛:瞅准蜜蜂刚停留过的油菜花,伸出舌头,轻舔几口,一股甜滋滋的味道便通过舌尖直抵味蕾。

童年总使人留恋,家乡总让人难忘,想起家乡便想起那美丽的油菜花。

在成都时间长了,时常想念家乡,总想找找家乡的感觉,于是,跟着同学一同去赏三道堰的油菜花。

从成都市区出发驱车40分钟就到了三道堰青杠树村,经过乡村牌坊就进了村子,村子不大,但干净美丽,白墙青瓦的民居座落在绿树花草间,恬静自然。停车,慢步,绕过几户民居,走过几条曲折的小路,路边是叮咚的流水,桃花、杏花、梨花都赶趟般地盛开。走到小路的尽头,眼前便呈现一大片油菜花,正值旺盛,金灿灿一片,让人眼前一亮,真是:为觅乡踪垄上行,金光一闪入眸明;朵朵鲜花黄灿灿,层层碧叶嫩柔柔。在这略显阴沉的天气中让人为之振奋,在这乍暖还寒的季节里使人心生温暖!

我们拍照,欢呼,雀跃,喜爱陶笛的我们用笛音表达我们对菜花的赞美,对生活的歌颂,对生命的感叹,我仿佛回到了童年,回到了家乡,寻到了盛开着油菜花的美丽故乡!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流逝,我们走进农家乐,依然是白墙青瓦的民居,篱笆围成的院落干净整洁、精巧别致。

吃完农家风味的午餐后继续前行,不远就见一汪湖水———香草湖,位于村庄正中,湖水清澈幽深,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涟漪,从湖中引出条条小渠,涓涓细流滋润着这里的每寸土地。我们绕湖而行,左边是湖水,右边的是绿树、菜花,前方有凉亭,偶有盛开的桃花、杏花、梨花,更添几份柔美。走进凉亭,伴着微风,吹起笛儿,跳起舞蹈,笛声悠悠,把快乐传唱,引来游人驻足观看,赞叹不已。

我们这群人年龄差异很大、生活习惯也不尽相同,因共同的志趣而走在了一起,因政府的一项惠民工程而相识,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快乐不止”,让悠悠笛音传遍蓉城天空。

走出凉亭不远,跨过路旁的小溪,到了一片长势最为茂盛的菜花地。菜花刚好齐腰深,远远望去就象金色的海洋,微风吹过掀起金色的海浪,充满生机与活力。蹲下身来拥抱眼前这片菜花,轻轻凑近,一股清香沁人心脾,不像桂花的浓香逼人,不似玫瑰的芳香扑鼻,一如家乡的菜花,一种淡淡的甜香!这一朵朵黄色的小花并不艳丽,每朵花五个花瓣紧紧聚拢,围绕着中间淡黄的花蕊绽开,朴素大方、亮丽灿烂,朵朵向上、生机勃勃,花下是笔直的茎和椭圆的叶,叶叶相连,花花相挨。无风时,它们庄严肃穆如卫士;微风细雨中,它们摇曳翩跹似少女;狂风暴雨中,它们跳跃扑倒象勇士。

在古诗人的笔下描写菜花的诗句并不多,它是如此平凡,如此渺小,它既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也没有玫瑰的芳香扑鼻,更没有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它仅仅是一朵朵黄色的小花,静静地盛开在原野。但,当它们肩并肩,手牵手,从严冬走来,在这乍暖还寒的春日带着一大片金子般的辉煌向我们走来,感觉如一个新的世纪向我们招手,带给我们的不是平凡,而是震撼!而当夏末秋初,菜花落尽斜阳处,籽粒饱满报农恩时,又岂是渺小?那是伟大!那是它对大地般心胸宽广的农夫的报答,感谢农恩!

从欢乐的《啄木鸟》、明快的《甩葱》、深情的《女儿情》、喜悦的《丰收》、、、、、、,我们一曲曲吹过,赞美生命的朴实无华,感叹生命的自强不息,赞叹这金子般美好的花朵,赞美世间上的一切良善与友爱、感恩与奋斗、、、、、、

走出这片菜花地已是下午4点多,悠扬的笛声在油菜花淡淡的芳香中飘扬,把我们对蓉城的热爱,对青羊的感激,对辛勤授业的刘老师的敬佩,对这份浓浓的同学情的珍爱轻轻荡漾!

游记散文范文第4篇

8月18日,我和婆婆、姨婆、外公、表姑一起去我向往已久的长城游玩。我们先坐滑车上到了长城的第四个烽火台之后,才开始向上爬。长城并不陡,两边都是用土黑色的墙砖砌成的城墙。长城的形状像蛇一样蜿蜒曲折。我想,这是古人们为了方便传递情报才这样修建的吧!你知道吗?在离我们很远的月球上都能看见我国雄伟的万里长城哦!我有些弄不明白,古人们是怎么修建这如此壮观的万里长城的呢?那些修建长城的材料又是怎么运上去的呢?看来,我们的祖先真是聪明!

姨婆和表姑挺臭美,第五个烽火台都没爬上去,相片倒是照了一大堆!不过也不能全怨她们,还有一半得怨调皮的时间跑得快。因为我们得赶去乘坐最后一班大巴。不然,我们就得学古人在长城上过夜了。就因为这个原因,我没爬上好汉坡,没能圆我的好汉梦。好汉坡在第八个烽火台呢!不过,我倒不遗憾。因为毛主席说的是“不到长城非好汉”,我虽然没到好汉坡,但我到了长城,也算的上是半个好汉了吧!

游记散文范文第5篇

中华五千年,留下的不仅仅是历史,还有锦绣山河。想到山水之地,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桂林,记得小时候课本“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的印象很深刻,因此,去玩游山水,会去的地方就是去桂林旅游。

桂林旅游攻略,费用大概都算好了,选择的目的地就是阳朔,毕竟还有那么一句话,“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安排年假,再加上清明假期,想错开清明节,因此,在清明节前去阳朔旅游。这次没有报团去,就是想与朋友一起出去走走,清明的话,虽说会下雨,雨天不大好玩,但是喜欢烟雨的人,却是不一样的。我很享受那烟雨蒙蒙的感觉。

有了安排,就在网上开始找桂林自由行的线路。我所选择那种半自助游,就是直接往返大巴及酒店,其他时间段由自己选择。从深圳去阳朔,三天两晚的时间是差不多的,不会说太多,也不会说太少,很充实。

第一天到阳朔是晚上,在酒店放下行李后,找东西吃,直接休息,毕竟坐了一整天的汽车,不是谁都能是受得了的。

第二天一早就直接去西街,白天西街人不少,因为接近清明节的原因,可以看到各地的游人,还有很多外国友人。西街可以是一个国际化小汇集地。在附近找找,听着有些游客的介绍,去租了自行车,与朋友一起骑车到十里画廊。有人说十里画廊没意思,但无论是哪里玩游,因人而异。若是问我我的观感,我觉得还是不错的。毕竟这个山山水水,还有一些农村怡情小气息,让我觉得这段路很舒服。一路上田园景色怡然,微风吹拂,骑行的人不少,沿途还看见有人在攀岩大家会驻足看一会,赞叹他们的勇气!在路上,我们还看到草莓园,与朋友一起下去摘草莓。很有乡土的气自,接近自然的一天。回去的时候已是夕阳西下。。夕阳、老牛、乡道……很美的一幅画。

第三天,去漓江,来桂林没去漓江有点算是白来了。因此,去了漓江最好租竹筏,价格一百来块,两个人,还行,平均出来,也就几十。不算很贵。我们住在阳朔,过去坐竹筏需要到杨堤。只要下了杨堤很多大妈都会过来,让你买花环。很漂亮的花环,不贵,两三块钱。上了竹筏,一种上有哪些漂亮的地方,想停下来拍拍照,那划的师傅也很随意,都可以停下来让你慢慢看看。

在漓江面上,可以看到轮渡吧,很多的游客直接坐着这些船游漓江,不过相对而言,我对于这种不是很感兴趣,更多的桂林旅游跟团的游客也会去坐这种船。很多时候人太多了,都到了二楼,没有太多地方可以看风景,。这是有些挤的地方,不过我们就在小竹筏上看着那些坐着大船而过的人群。

无语的是船一开,漓江上水面倒影全没了。由于竹筏是机动的,轮渡也是一样,因此一整上午下来,这些水质也会受一定的影响。想要好好看看清晰水面的童鞋们,最好是赶早些。

我们按排时间比较松,大部份间都是走走停停,建议背包客或者时间多的游客。可以安排更多的时间,或去看印象刘三姐。而我们的时间有限,半自助,跟车回去,所以我们需要规定的时间回去坐回七八个小时的车程。

上一篇:儿童散文诗下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