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小论文范文

2023-03-12

中级会计小论文范文第1篇

一、客观题命题规律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的命题规律解析具体而言:(1)2010年中级会计实务单项选择题的知识点分布(见表2)。(2)单项选择题的设计特点:一是题目的覆盖面较2009年略有扩大,难度适中。2010年单项选择题共设计了15个,每个1分,共计15分,涉及15章的内容,与2009年所涉及的14章相比略有扩大;在题目的设计上难度与2009年持平,较为明显的表现是计算模式的单项选择题所涉环节较少,没有出现较为复杂的计算。表现在理论的测试中也无复杂的辨析过程,甚至个别题目与去年基本相同,如2009年测试的是存货转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所列入的科目确认,2010年则测试的是自用房产转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的科目归属。二是理论辨析占主导,计算类题目大幅萎缩。2010年的试卷中单项选择题有3个计算,12个理论辨析题,而2009年则是5个计算、10个理论题,2010年计算类题目仅占20%的份额,相比2009年进一步萎缩。可见,单选题倾向于基础理论测试。

(二)多项选择题的命题规律解析具体而言:(1)2010年中级会计实务多项选择题的知识点分布(见表3)。(2)多项选择题的设计特点。多项选择题以理论的理解及实务应用为主要测试点,对知识点的系统性、综合性要求很高。一是甄别理论或实务操作的正误成为多选题的主要模板,在多项选择题的设计上,正误判定是一个常见模式,较为规范的提问方式有:下列有关……的论断中,正确的(或错误的)的是( )。这种提问方式,可以将书中所有的知识点或某特定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测试,具较强的综合性和灵活性。2010年此类题目有四个,涉及金融资产重分类、可转换公司债券会计处理、债务重组会计处理和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的正误辨析;此类题目的份量占到了40%。二是注重对会计核算中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概念性的界定。2010年此类题目设计了3个,占了此类题目的30%。即土地使用权能否单独认定为“无形资产”的业务界定、融资租赁界定标准的辨认担保事项中预计负债的确认,这种题目的設计体现了基础知识点的测试倾向,着力于基础知识的辨析。③关注理论知识与实务操作的衔接关系。在多选题的选材内容上,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是一个常见的选材角度。2010年的题目中属于此类模式的有合并范围的界定、负债计量尺度的选择和暂时性差异的辨认三个题目,此模式也是多选题的主导模式。

(三)判断题的命题规律解析具体而百:(1)2010年中级会计实务判断题的知识点分布(见表4)。(2)判断题的设计特点:一是设计倒扣分值,解题存在一定风险。该类试题一般有10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判断结果正确的得1分,判断结果错误的扣0.5分,不判断的不得分也不扣分,本类题最低得分为零分。对于并非十分有把握的判断题。宁可不做,以免被倒扣分数。从历年考试结果看,判断题的得分率要比多项选择题高一些,但一般不会超过单项选择题的得分率。得分一般在7-10分之间,得分率约为85%左右。二是增大考试宽度,对非重点章节查缺补漏。该类试题的内容一般也会涉及教材多个章节,有时会在一些非重点章节出题,各小题一般为一个完整的句子,并不涉及计算。在整个试卷中起到圈面的作用。

(四)客观题的常见考点具体而言:(1)《总论》选材。包括:可比性、谨慎性、重要性、实质重于形式的实务应用;资产、收入、利得和损失的确认;会计要素变动的实务认定。(2)《存货》选材。包括:存货入账成本的推算,主要以单项选择题中的计算模式测试,偶尔也以其入账成本的构成因素角度进行测试,以多项选择题为主要测试形式;存货的期末计价主要以单项选择题为测试题型;现金、存货和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的对比处理。(3)《固定资产》选材。包括:固定资产在购买方式下入账成本的计算,尤其是生产用动产设备购入环节增值税的处理;固定资产在分期付款方式下入账成本的计算、每期财务费用的计算及每期期初长期应付款的现值计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及债务重组方式下固定资产入账成本的计算;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的会计处理原则,尤其是盘盈时按前期差额更正的会计处理原则;固定资产弃置费的会计处理原则;固定资产减值计提额及后续折旧额的计算,常以所得税的结合作为题目设计的深化方式;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及折旧方法的复核所产生的指标修正属于会计估计变更;固定资产改扩建后新原价的计算及后续折旧额的计算;固定资产出售时损益额的计算,尤其是生产用动产类固定资产出售环节增值税的处理。(4)《投资性房地产》选材。包括:投资性房地产的界定;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会计处理原则;投资性房地产成本计量模式转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会计处理原则及关键核算指标的计算;公允价值计价的投资性房地产转化为自用房地产或存货时的会计处理原则,以及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以公允价值计价的投资性房地产时的会计处理原则;投资性房地产在处置时的损益额的计算。(5)《长期股权投资》选材。包括:同一控制下与非同一控制下长期股权投资入账成本的计算;同一控制下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所付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的冲抵顺序;同一控制下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时资本公积的计算;非同一控制下购买日的确认标准;非同一控制下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原则;成本法与权益法适用范围的确认;成本法下收到现金股利时确认投资收益的会计处理;权益法下股权投资差额的会计处理;被投资方盈余或亏损时投资方的会计处理,尤其是在被投资方资产账面口径与公允口径不一致时、被投资方的亏损使得投资方的账面价值不足以抵补其承担部分时以及被投资方先亏损后盈余时的会计处理;被投资方所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出现公允价值增值时投资方“资本公积”额的计算;应全面掌握成本法转权益法时投资方的会计处理。(6)《无形资产》选材。包括:无形资产在分期付款方式下入账成本的计算、每期财务费用的计算及每期期初长期应付款现值的计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及债务重组方式下无形资产入账成本的计算;土地使用权的会计处理原则;无形资产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原则;开发阶段有关支出资本化条件的确认;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确认原则;无形资产减值的提取和后续摊销额的计算;无形资产出售时损益额的计算。(7)《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选材。包括:换入非货币性资产的入账成本计算,以单项选择题方式测试。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损益的计算,以单项选择题方式测试。(8)《资产减值》选材及典型案例解析。包括:资产减值准则规范的资产及不纳入资产减值准则规范的资产减值处理;可收回价值的确认;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减值计提及折旧、摊销的会

计处理;资产组减值的会计处理;总部资产减值及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9)《金融资产》选材及典型案例解析。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关键指标的推算,一般以单项选择题出现,重点计算最终出售时投资收益的计算和累计投资收益的推算;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入账成本、每期投资收益、每期初摊余成本、转化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形成的“资本公积”、最终出售时投资收益等指标的计算,一般以单项选择题中会计指标的计算方式出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资产减值损失额、最终出售时投资收益额的计算,一般以单项选择题中会计指标的计算方式出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原则,以多项选择题的正误判定方式测试。(10)《股份支付》选材。包括:权益工具结算的股份支付每期管理费用的计提、资本公积的余额推算及最终行权时“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的推算;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每期管理费用的计提、应付职工薪酬余额推算及等待期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推算。(11)《长期负债及借款费用》选材。包括:增值税的抵扣凭证、运费和免税农产品凭证的内扣进项税比例、视同销售与不予抵扣的业务区分及会计分录、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时消费税与加工物资成本的关系确认;应付债券中每期利息费用的计算、每期期初债券本金的计算及可转换公司债券中负债与权益的划分、转股前利息费用的推算以及转股时资本公积的计算,此数据链条在客观题中通常以计算模式出现;各项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的界定;开始资本化日、停止资本化日及暂停资本化的认定原则;专门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的计算;一般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的计算;既有专门借款又有一般借款方式下利息费用资本化的计算;融资租赁的确认原则;经营租赁时租赁双方损益的计算方法;融资租赁下承租方租入固定资产入账成本的计算;融资租赁下承租方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方法;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处理。(12)《债务重组》选材。包括:非现金资产抵债方式下债务人的重组收益及非现金资产转让损益的计算,以单项选择题为测试方式;非现金资产抵债方式下债权人的重组损失及换人非现金资产入账成本的计算,以单项选择题为测试方式;债转股方式下债务人重组收益及股本溢价的计算和债权人重组损失及投资入账成本的计算;修改偿债条件方式下(包括不存在或有条件和存在或有条件两种情况)债务人重组收益及新的应付账款入账额的计算和债权人重组损失及新的应收账款的计算。(13)《或有事项》选材。包括:或有事项的确认条件,以多项选择题方式测试;预计负债金额的确认及费用的归属方向,以单项选择题为测试角度;或有负债及或有资产的披露原则,以多项选择题为测试角度;待执行合同变为亏损合同的会计处理,以多项选择题为测试角度。(14)《收入》选材。包括: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条件、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条件、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条件以及建造合同收入的确认条件的比较,以多项选择题方式测试;现金折扣、商业折扣、销货折让及销售退回的会计处理对比,以多项选择题方式测试;代销方式、预收款方式、分期收款方式、附销售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方式、售后回购方式、以及以旧换新方式下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原则及关键指标的计算。理论以多项选择题方式测试,计算以单项选择题方式测试;无法可靠估计相关要素时劳务收入的确认方法及账务处理,理论以多项选择题方式测试,计算以单项选择题方式测试;同时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时收入的确认原则及账务处理,理论以多项选择题方式测试,计算以单项选择题方式测试;特殊劳务收入的确认条件对比,以多项选择题方式测试;不列入合同成本的费用确认,以多项选择题方式测试;建造合同收入在完工百分比法下各项收入、支出指标的計算,以单项选择题方式测试;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业务范围界定,以多项选择题方式测试;期间费用的归属认定,以多项选择题方式测试。(15)《所得税》选材。包括:暂时性差异的类别确认,以多项选择题方式测试;“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及“所得税费用”等三个关键指标的计算,以单项选择题中的计算方式测试;某时点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推算,尤其是在改变税率的情况下,以单项选择题中的计算方式测试。(16)《外币业务》选材。包括:外币账户期末汇兑损益的计算;外币报表折算汇率的选择。(17)《会计政策变更》选材。包括: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界定,以多项选择题为测试方式;追溯调整法下会计政策变更及前期差错更正时盈余公积及未分配利润指标的推算,以单项选择题方式测试;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及前期差错更正的报表附注披露,以多项选择题方式测试。(18)《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选材。包括:调整事项与非调整事项的辨认,以多项选择题为测试角度;调整事项中所得税费用、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推算,以单项选择题方式测试。(19)《财务报表》选材。包括: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存货”、“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应收款”、“长期待摊费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开发支出”的编制方法;现金流量表中关键项目的填写。采用对号入座的认定方法填列经营活动中“其他收入”项、“支付给职工的现金支出”项、“支付的各项税费”项和“其他支出”项;投资活动中“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项、“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项、“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到的现金净额”项和“投资支付的现金”项;筹资活动中“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项、“借款收到的现金”项、“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项、“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出的现金”项,理论测试方式以多项选择题为主,计算测试方式以单项选择题为主;合并范围的确认;合并报表中关键抵销分录的编制。(20)《预算会计与非营利组织会计》选材。包括:预算会计体系的构成;预算会计要素的界定;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要素界定;事业单位收入、支出的基础会计核算;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核算。

二、计算分析题的命题规律解析

(一)2010年中级会计实务计算题的知识点分布具体如表5所示。

(二)2010年计算分析题的设计特征具体而言:(1)难度适中。2010年设计了或有事项结合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题。其难度与课本上的例题相当,甚至比书上个别例题还简单,另一个测试的是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也仅从基础知识的程度进行数据的设计和会计分录的编制,其难度相当于授课用题。(2)所涉知识点通常局限于一章或一个完整的计算体系。历年来会计师考试在计算题的选材上很少出现跨章情况,2010年的卷面上两个题目,一个是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章节;一个是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属于长期股权投资章节。用一个题目涵盖一个完整的计算体系是这两个题目的设计特征。

(三)计算题常见设计模式

金融资产专题。以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为设计对象,以其取得成本的计算、后续持有收益的计量、期末减值准备的计提和最终处置损益的计算为设计链条,间或金融资产的重分类和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权益法的会计核算。

[典型案例1]甲公司、乙公司2007年度和2008年度的有关交易或事项如下:

(1)2007年6月2日,乙公司欠安达公司4600万元货款到期,因现金流量短缺无法偿付。当日,安达公司以3000万元的价格将该债权出售甲公司,6月2日,甲公司与乙公司就该债权债务达成协议,协议规定:乙公司以一栋房产偿还所欠债务的60%;余款延期至2007年11月2日偿还,延期还款期间不计利息,协议于当日生效,前述房产的相关资料如下:乙公司用作偿债的房产于2000年12月取得并使用,原价为1800万元,原预计使用2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007年6月2日,甲公司和乙公司办理了该房产的所有权转移手续。当日,该房产的公允价值为2000万元;甲公司將自乙公司取得的房产作为管理部门的办公用房,预计尚可使用13.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007年11月2日,乙公司以银行借款偿付所欠甲公司剩余债务;

(2)2007年6月12日,经乙公司股东会同意,甲公司与乙公司的股东丙公司签订股东转让协议,有关资料如下:以经有资质的评估公司评估后的2007年6月20日乙公司经资产的评估价值为基础,甲公司以3800万元的价格取得乙公司15%的股权;该协议于6月26日分别经甲公司、丙公司股东会批准,7月1日,甲公司向丙公司支付了全部价款,并于当日办理了乙公司的股权变更手续;甲公司取得乙公司15%股权后,要求乙公司对其董事会进行改选。2007年7月1日,甲公司向乙公司派出一名董事;2007年7月1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22000万元,除下列资产外(见表6)。其他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格相同:

(3)2007年7至12月,乙公司实现净利润1200万元。除实现净利润外,乙公司于2007年8月购入某公司股票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实际成本为650万元,至2007年12月31日尚未出售,公允价值为950万元。2008年1至6月,乙公司实现净利润1600万元,上年末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至6月30日未予出售,公允价值为910万元。

(4)2008年5月10日,经乙公司股东同意,甲公司与乙公司的股东丁公司签订协议,购买丁公司持有的乙公司40%股权,2008年5月28日,该协议分别经甲公司、丁公司股东会批准。相关资料如下:甲公司以一宗土地使用权和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作为对价。2008年7月1日,甲公司和丁公司办理完成了土地使用权变更手续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变更登记手续。上述资产在2008年7月1日的账面价值及公允价值见表7和表8(单位:万元);2008年7月1日,甲公司对乙公司董事会进行改组。乙公司改组后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其中甲公司派出5名。乙公司章程规定,其财务和经营决策由董事会半数以上(含半数)成员通过即可付诸实施;2008年7月1日,乙公司可辩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30000万元。

(5)其他有关资料:本题不考虑所得税及其他税费影响;本题假定甲公司与安达公司、丙公司丁公司均不存在关联方关系;在甲公司取得对乙公司投资后,乙公司未曾分派现金股利;本题中甲公司、乙公司均按年度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本题假定乙公司在债务重组后按照未来支付金额计量重组后债务,不考虑折现因素。

要求:

(1)就资料(1)所述的交易或事项,分别编制甲公司、乙公司2007年与该交易或事项相关的会计分录。

(2)就资料(2)与(3)所述的交易或事项:编制甲公司应取得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分录,判断该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的核算方法,并说明理由;计算甲公司对乙公司长期股权2007年应确认的投资收益、该项长期股权投资2007年12月31日的账面价值,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计算甲公司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2008年1至6月应确认的投资收益、该项长期股权投资2008年6月30日的账面价值,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3)就资料(4)所述的交易或事项,编制甲公司取得乙公司40%长期股权投资并形成企业合并时的相关会计分录。

(4)计算甲公司在编制购买日合并财务报表时因购买乙公司应确认的商誉。

[答案及解析]

(1)就资料(1)所述的交易或事项,分别编制甲公司、乙公司2007年与该交易或事项相关的会计分录(单位:万元,下同)。

甲公司的会计分录:

2007年6月2日

借:应收账款

4600

贷:银行存款

3000

坏账准备

1600

借:固定资产

2000

应收账款

1840(4600×40%)

坏账准备

1600

贷:应收账款

4600

资产减值损失

840

2007年11月2日

借:银行存款

1840

贷:应收账款

1840

2007年12月31日

借:管理费用

74.07(2000÷13.5÷12×6)

贷:累计折旧

74.07

乙公司的会计分录:

2007年6月2日

借:应付账款——安达公司

4600

贷:应付账款——甲公司

46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1215

累计折旧

585(1800÷20×6.5)

贷:固定资产

1800

借:应付账款——甲公司

4600

贷:应付账款

1840

固定资产清理

1215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760(4600-2000-1840)

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785(2000-1215)

2007年11月2日

借:应付账款

1840

贷:银行存款

1840

(2)就资料(2)与(3)所述的交易或事项:

①编制甲公司应取得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分录,判断该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的核算方法,并说明理由。

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因为甲公司取得股权后,要求乙公司对其董事会进行改选,且向乙公司董事会派出一名董事,对乙公司应具有重大影响。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3800

贷:银行存款

3800

初始投资成本3800万元大于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22000×15%=3300万元,不需要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②2007年末:

乙公司调整后的净利润=1200-(3200÷8-2000÷10)÷2-(1800÷5-1200÷6)÷2=1020(万元),甲公司2007年应确认的投资收益=1020×15%=-152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53

贷:投资收益

153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45[(950-650)×15%]

贷:资本公积

45

长期股权投资2007年末的账面价值=3800+153+45=3998(万元)

③2008年6月30日:

乙公司调整后的净利润=1600-(3200÷8-2000+10)÷2-(1800÷5-1200÷6)÷2=1420(万元),甲公司2008年1~6月应确认的投资收益=1420×15%=213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213

贷:投资收益

213

借:资本公积

6[(910-950)×15%=-6]

贷: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6

长期股权投资2008年6月30日的账面价值=3998+213-6=4205(万元)

(3)借:長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14200(13000+1200)

累计摊销

100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0

贷:无形资产

8000

营业外收入

6000(13000-7000)

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800

——公允价值变动

200

投资收益

400(1200-800)

购买日长期股权投资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需要进行追溯调整:

调整2007年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38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3800

借:盈余公积

15.3(153×1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37.7(153×90%)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53

借:资本公积

45

贷: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45

调整2008年

借:投资收益

213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213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6

贷:资本公积

6

(4)计算甲公司在编制购买日合并财务报表时因购买乙公司应确认的商誉。

初始投资产生的商誉=3800-22000×15%=500(万元)

追加投资时产生的商誉=14200-30000×40%=2200(万元)

购买日因购买乙公司应确认的商誉=500+2200=2700(万元)

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及资产减值、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专题

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或债务重组为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等非现金资产的取得渠道,以资产减值结合非现金资产的后续计量为设计平台,间或投资性房地产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相互转化的会计核算。

[典型案例2]甲公司是一家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所得税率为33%,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盈余公积按净利润的15%提取,其中法定盈余公积的提取比例为10%,任意盈余公积为5%。甲公司每年实现税前会计利润800万元。每年的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为4月16日。

(1)甲公司2001年9月1日赊销商品一批给丙公司,该商品的账面成本为2800万元,售价为3000万元,增值税率为17%,消费税率为10%,丙公司因资金困难无法按时偿付此债权,双方约定执行债务重组,有关条款如下:首先豁免20万元的债务;以丙公司生产的A设备来抵债,该商品账面成本为1800万元,公允售价为2000万元,增值税率为17%,甲公司取得后作为固定资产使用,假定增值税不允许抵扣。设备于2001年12月1日办妥了财产转移手续;余款约定延期两年支付,如果2003年丙公司的营业利润达到200万元,则丙公司需追加偿付5万元;甲公司于2001年12月18日办妥了债务解除手续;丙公司在2003年实现营业利润230万元。

(2)甲公司将债务重组获取的设备用于销售部门,预计净残值为10万元,会计上采用5年期直线法折旧口径,税务上的折旧口径为10年期直线折旧。2003年末该设备的可收回价值为1210万元,2005年末的可收回价值为450万元。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始终未变。

(3)甲公司于2006年6月1日将A设备与丁公司的专利权进行交换,转换当时该设备的公允价值为288万元。丁公司专利权的账面余额为330万元,已提减值准备40万元,公允价值为300万元,转让无形资产的营业税率为5%,双方约定由甲公司另行支付补价12万元。财产交换手续于6月1日全部办妥,交易双方均未改变资产的用途。该交易具有商业实质。

(4)甲公司对换入的专利权按4年期摊销其价值,假定税务上认可此无形资产的入账口径但摊销期限采用6年期标准。

(5)2007年2月14日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甲公司2006年报告时发现上述专利权自取得后一直未作摊销,提醒甲公司作出差错更正。

根据上述资料,完成如下业务的会计处理:甲公司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甲公司2003~2005年设备折旧及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甲公司2003-2005年的所得税会计处理;甲公司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答案及解析]

(1)甲公司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单位:万元,下同)

2001年12月18日债务重组时

借:固定资产

2340

营业外支出

20

应收账款

1150

贷:应收账款

3510

2003年收回余额时

借:银行存款

1155

贷:应收账款

1150

营业外支出

5

(2)甲公司2003~2005年设备折旧及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

2003年的折旧处理

借:销售费用

466

贷:累计折旧

466

2003年计提减值准备198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198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98

2004年、2005年的折旧处理

借:销售费用

400

贷:累计折旧

400

2005年末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410万元而其可收回价值为450万元,说明其账面价值有所恢复,但按照新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的价值一旦贬值不得恢复,所以2005年末应不作调整。

(3)甲公司2003~2005年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2003年的所得税处理

借:所得税

264

递延所得税资产[(233+198)×33%]

142.23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800+233+198)×33%]406.23

2004年的所得税处理

借:所得税

264

递延所得税资产(167×33%)

55.11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800+167)×33%]

319.11

2005年的所得税处理同2004年。

(4)甲公司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甲公司换入专利权的入账成本=288+12=300(万元);

甲公司本应于2006年摊销无形资产价值43.75万元(300÷4×7÷12):

甲公司在2007年作如下差错更正: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43.75

贷:累计摊销

43.75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300+6×7÷12×33%)

9.62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9.625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300+4×7÷12-300÷6×7÷12)×33%]

4.812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4.8125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9.312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9.3125

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2.93125

——任意盈余公积

1.46562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396875

负债与借款费用专题

以长期负债的借款费用资本化为设计平台,结合外币业务和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

[典型案例3]甲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所得税率为25%,2008年~2011年发生如下业务:

(1)甲公司以出包方式筹建某生产线,出于工程资金需要于2008年1月1日借入一笔长期借款1500万元,年利率为6%,期限为4年,每年末付息,到期还本。甲公司将闲置的专门借款资金用于国债投资,月收益率为2‰。工程于2008年6月1日正式开工,相关资产支出如表9所示。

(2)2009年初,甲公司以1010万元的价格发行面值为1000万元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票面利率为8%,期限为3年,所筹资金未指定用途。甲公司委托M证券公司代为发行此债券,M公司收取发行价格的3%的发行费用。经计算该债券的实际利率为8.17%。2009年2月1日甲公司又从银行贷款600万元,年利率为5%,期限为3年,每年2月1日付息,到期还本。该借款属于一般借款。当生产线专门借款用完后以上述两笔借款资金补足。2009年有关工程的支出如表10。

工程于10月31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于11月2日验收合格,12月25日正式投入使用。根据上述资料,完成如下业务的会计处理:甲公司2008年专门借款利息费用的会计处理;甲公司2009年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甲公司2010年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计算甲公司工程完工时固定资产的入账成本。

[答案及解析]

(1)甲公司2008年专门借款利息费用的会计处理如下:

开始资本化日为2008年6月1日;

截止资本化日为2010年10月31日;

2008年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为6月1日~12月31日;

2008年资本化期间专门借款利息总额=1500×6%×7÷12=52.5(万元);

2008年资本化期间闲置资金创造的收益=1400×2‰×3+1200×2‰×2+1050×2‰×1+1000×2‰1=17.3(万元);

2008年专门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额=52.5-17.3=35.2(万元)。

2008年非资本化期间专门借款借款利息总额=1500×6%×5÷12=37.5(万元);

2008年非资本化期间专门借款闲置资金创造的收益=1500×2‰×5=15(万元);

2008年非资本化期间形成的财务费用=37.5-15=22.5(万元);

会计分录如下(单位:万元,下同):

借:在建工程

35.2

财务费用

22.5

应收利息(17.3+15)32.3

贷:应付利息

90

(2)甲公司2009年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如下:

专门借款费用在当年资本化期间的利息费用总额=1500×6%×8÷12=60(万元);

专门借款费用在当年创造的闲置资金收益=1000×2‰×2+600×2‰×4=8.8(万元)。

专门借款费用在当年利息费用资本化额60-8.8=51.2(万元);

一般借款费用当年加权平均利率=(979.7×8.17%+600×5%×11÷12)÷(979.7+600×11÷12)×100%≈7.03%;

一般借款针对的资本支出的加权平均数=300×2÷12+270×1÷12=72.5(万元);

一般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额=72.5×7.03%≈5.1(万元);

2009年利息费用资本化总额=51.2+5.1=56.3(万元)。

专门借款利息费用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在建工程

51.2

应收利息

8.8

财务费用

30

贷:应付利息

90

一般借款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在建工程

5.1

财务费用102.44(979.7×8.17%+600×5%×11÷12-5.1)

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80

——利息调整0.04(979.7×8.17%-80)

应付利息

27.5(600×5%×11÷12)

(3)甲公司2010年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如下:

专门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额=1500×6%×10÷12=75(万元);

两笔一般借款的加权平均利率=[979.7×(1+8.17%)×8.17%+600×5%]÷[979.7×(1+8.17%)+600]×100%≈7.02%;

一般借款针对的资本支出的加权平均数=570×10÷12+100×9÷12+300×7÷12+150×1÷12=737.5(万元);

一般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额=7375×7.02%=51.77(万元);

2010年利息费用资本化总额=75+51.77=126.77(万元)。

会计分录如下:

借:在建工程

126.77

财务费用

79.81

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80

——利息调整658(979.7×108.17%×8.17%-80)

应付利息

120(600×5%+1500×6%)

(4)甲公司工程完工时固定资产的入账成本=(100+200+150+50)+(400+900+270)+(100+300+150)+(35.2+51.2+5.1+126.77)=2838.27(万元)

收入结合报表专题。以多项特殊商品销售业务、跨年度劳务收入和建造合同收入为设计,结合利润表或资产负债表若干报表项目编制的会计核算。

[典型案例4]天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达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适用于增值税税率为17%,商品销售价格中均不含增值税额。按每笔销售分别结转销售成本。天达公司销售商品、零配件及提供劳务均为主营业务。假定除增值税、所得税外无其他税费。

天达公司:2007年9月发生的经济業务如下:

(1)与B公司签订协议,委托其代销商品一批。根据代销协议,B公司按代销商品协议价的5%收取手续费,并直接从代销款中扣除。该批商品的协议价为5万元,实际成本为3.6万元,商品已运往B公司。本月末收到B公司开来的代销清单,列明已售出该批商品的50%;同时收到已售出代销商品的代销款(已扣除手续费)。

(2)与c公司签订一项设备安装合同:该设备安装期为两个月,合同总价款为3万元,分两次收取。本月末收到第一笔价款1万

元,并存入银行:按合同约定,安装工程完成日收取剩余的款项。至本月末,已实际发生安装成本1.2万元(假定均为安装人员工资);

(3)向D公司销售一件特定商品。合同规定,该件商品须单独设计制造,总价款35万元,自合同签订日起两个月内交货。D公司已预付全部价款。至本月末,该商品尚未完工,已发生生产成本15万元(其中生产人员工资5万元,原材料10万元)。

(4)向E公司销售一批零配件。该批零配件的销售价格为100万元,实际成本为80万元。增值税专用发票及提货单已交给E公司。E公司已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该商业汇票期限为三个月,到期日为12月10日。E公司因受场地限制,推迟到下月23日提货。

(5)与H公司签订一项设备维修服务协议。本月末,该维修服务完成并经H公司验收合格,同时收到H公司按协议支付的劳务款50万元,天达公司为完成该项维修服务,发生相关费用10.4万元(假定均为维修人员工资)。

(6)M公司退回2006年12月28购买的商品一批,该批商品的销售价格为6万元,实际成本为4.7万元。该批商品的销售收入已在售出时确认,但款项尚未收取。经查明,退货理由符合原合同约定。本月末已办妥退货手续并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

(7)计算本月应交所得税。假定该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本期除题中条件外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其他相关资料:

除上述经济业务外,天达公司登记9月份发生的其他收、支类账户发生额如表12所示。

要求:

(1)编制天达公司上述相关的会计分录。

(2)编制天达公司9月份的利润表(见表13)。(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答案及解析]

(1)天达公司上述相关的会计分录如下(单位:万元,下同):

①借:发出商品

3.6

贷:库存商品

3.6

借:银行存款

2.8

销售费用

0.125

贷:主营业务收入

2.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0.425

借:主营业务成本

1.8

贷:发出商品

1.8

②借:银行存款

1

贷:预收账款(或应收账款)

1

借:劳务成本

1.2

贷:应付职工薪酬

1.2

③借:银行存款

35

贷:预收账款

35

借:生產成本

15

贷:应付职工薪酬

5

原材料

10

④借:应收票据

117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

借:主营业务成本

80

贷:库存商品

80

⑤借:银行存款

50

贷:主营业务收入(50÷1.17)

42.74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2.74×17%)7.26

借:劳务成本

10.4

贷:应付职工薪酬

10.4

借:主营业务成本

10.4

贷:劳务成本

10.4.

⑥借:主营业务收入

6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02

贷:应收账款——甲公司

7.02

借:库存商品

4.7

贷:主营业务成本

4.7

⑦当月的应税所得=48.615+4+13=65.615(万元);

当月的应交所得税=65.615×33%=21.65295(万元);

当月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记额=13×33%=4.29(万元);

当月的所得税费用=21.65295-4.29=17.36295(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

17.36295

递延所得税资产

4.29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1.65295

(2)天达公司9月份的利润表见表14:

(未完待续)

中级会计小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级财务会计;教学;问题;改革建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深入,全球的经济形成了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这样的经济格局给中国的经济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通过各种经济措施来提升中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会计作为经济活动的通用语言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经济全球化不仅推动国内经济结构的变化,同时也推动了国内会计的国际化发展。这不仅仅局限在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接轨,同时也应该体现在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上。本文重点讨论高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改革中国际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中级财务会计是财务会计中的一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基础会计的进一步阐述,又为会计以及财务管理专业后续课程如财务管理、管理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审计等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级财务会计自身具备的承接和辐射作用使其成为各大高校会计以及财务专业的重点课程。因此,将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同国际型、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进行结合探究非常有必要。

一、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特点

(一)内容多,难度大。

中级财务会计是财务会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学生未来就业的重要技能,其教学内容自然比较多,中级财务会计涵盖了资金运动的全过程,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基本要素进行核算,同时还要编制财务报表,并对会计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进行处理,仅仅是内容的丰富就让学生望而生畏。但是目前许多高校在开设这门课程的课时却比较少,这就要求老师在短时间内精炼的讲完所有的知识并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融会贯通。

中级财务会计除了内容多,其自身的难度也是很大的。其中在金融资产部分涉及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以及“长期股权投资”计量与处置就已经会让学生们“蒙头转向”了,更何况还有未来需要填制的各种财务会计报表,这些都足以证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相对较为难学的。

(二)实操性强。

中级财务会计以财务会计理论为指导,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监督的实际操作能力,强调学以致用。日常会计工作的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成本费用、销售、利润及利润分配以及处理程序跟中级财务会计讲授的内容基本一致,也说明了这门课程的实践性很强。中级财务会计对实操的要求让这门课程与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联系紧密,因此也要求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与要随着会计准则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和调整。

二、以应用为导向看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课时少。

中级财务会计所学的内容多并且难度较大,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但是目前学校在设置中财课程时的课时较少,老师为了上课抓紧进度也只能较快上课速度。我们学院目前中级财务会计分为两个部分,大二上学期学习中级财务会计的上半部分,大二下学期则是学习中级财务会计的下半部分,每个学期中级财务会计的课时维持在64学时左右,除去节假日、教师因公出差等特殊原因,每个学期的课时也基本是在50到60个课时之间。这样的课时数对于中级财务会计的学习明显较少。

(二)课程衔接与配合设置问题。

除去课时少的问题,课程之间的衔接问题也是很重要的。学院在设置会计基础时一般集中在大一下学期,而大二上学期就设置了中级财务会计,并且紧接着就会设置中级财务会计(下)以及之后的高级财务会计等专业课,这种递进的课程设置已经很好。但是另一方面也出现问题,就是学生不能融会贯通的掌握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每次开课都要重新的强调一些会计的基础知识。此外就是相关学科的配合问题,中级财务会计中会涉及到一些管理会计、税务会计、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这就出现了课程与课程之间的配合出现问题。

(三)课程设置的实践性不强。

中级财务会计作为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监督的实际操作能力,强调的是对知识的充分运用。所以,课程实践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目前学校开设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基本上还是以理论为主,在课堂上还是单方面的由老师主讲,学生只是在下面做笔记,局限于课堂之后也会打消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并不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无法从实质上去提升实操能力。这也是高校毕业生与社会岗位需求存在脱节的一个重要原因。

以应用为导向看到了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未来的教学改革中应该实现理论与实践并重,除了增加课程的学时之外还要看到学时之外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传统的考核模式。

1.以理论教学为基础。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学生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是一切实践活动实现的前提。可以通过提升专业教师的自身素质以及教学水平来提高课堂内的理论教学质量,近些年“双师型”教师是许多高校比较推崇的,即教师在授课之外要对自己所授课程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比如在企业有过相应的会计经验。此外,学校还应该组织老师到相关专业的高等学府进行交流,不断完善本校的教学机制。有过历练和眼界的老师才能把课讲的生动,讲的透彻,才能让学生随时了解会计专业的最新动态。

2.完善实验设施。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完善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安排学生进行会计实用软件和会计业务沙盘模型操练,在模拟的公司中,让学生扮演不同的会计岗位角色进行相应的经济业务处理,既能让学生尽快的掌握中财知识,又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加强学生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学院在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要尽可能的多联系一些企业使其成为自身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也能够让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给公司留下好印象,甚至在毕业之时留在实习的企业,进而提升学院甚至是学校的知名度,还能让学生在毕业之时不至于脱离社会太久,跟不上社会岗位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3.主动寻找企业实习,增加课外学时。

在理论教学原有的课时基础上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除了校内实验室的实践之外,还要让学生走出去,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公司参加实习,也可以依托学院进入学院的实习基地,让学生感受到公司的财务环境,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快的进入到职业角色中,也能提升他们的竞争意识。

4.改革学科考核机制。

在前者的建立基础上,改革期末的考核方式也是极为重要的。一张普通的试卷想要涵盖中级财务会计的全部知识点显然是不可能的。现有的传统考核模式60分便是及格,这就让不少的学生存着一种侥幸心理,即过60就可以了,考试前的突击就可以了。但是成绩并不是中财授课的最终目的。建议除了试卷的理论考核部分加入相应的实际应用能力考核部分。两部分的成绩各占一半,再加上平时的课堂成绩,综合评定学生这学期的中级财务会计是否学的过关。

三、会计教育国际化环境下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

会计教育国际化是随着会计国际化发展而来,会计教育国际化一方面适应了我国会计准则逐步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趋势,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前提条件。新型的国际会计人才就是要培养“国际化、高素质、应用型”的复合型人才,这一理念已经被国内广大高校所接受。理念确定之后就是国际化的会计教育模式的建立即国际化会计课程体系改革,也就是要以专业学科为基础,增加通识类的课程(如战略管理、市场营销、商业法律等)设置比重,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未来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要能够顺应这种会计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在国外的许多大学中,老师会在上百人的大教室中进行授课,之后学生会分成小班参加辅导课,这时老师会带领学生复习大课中的知识,解答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从学生之间的讨论或辩驳中重新获得对知识的认可程度,而老师在这中间充当的仅仅是一个启发与引领的作用。中级财务会计的课程改革中可以借鉴这样的模式进行教学,采用启发性的教育,课堂之上讲授一定的知识,通过课外的一些创造性作业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由老师组织,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理解,对于未来学生的就业以及升学以后的科研能力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重视中级财务会计的教材建设,教材是学生继老师之后获得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教材的编写必须与时俱进,尤其是国内大部分的中财教材都要根据相应的会计准则进行编制,因此,当会计准则发生变化时,教材上相应的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准则对应下的账务处理都必须作出调整。随着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中级财务会计教材也要向国际化看齐,除了要结合国内的经济实情还要深刻理解国外的相关教材编制中的逻辑性、思维方式、文化内涵,找出其中的合理性和先进性,进而调整我们的中级财务会计教材。让国内外的中财教材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除了教学方法和教材改革的国际化之外,中级财务会计在会计国际化大发展的环境下可以采用双语教学来实现中财的国际化变革。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会计准则逐渐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2006年中国在原来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发布了39项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中对会计的六大要素的定义已经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一致。从侧面反映出我国会计国际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我国目前的理论研究大多是引入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其理论研究相对完善,阅读与本专业有关的外文文献是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项学习内容。采用双语教学既可以适应这种国际大环境又能够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中级财务会计会是大部分学生未来就业的窍门砖,采用双语教学可以让学生提升英语能力,尽早适应会计国际化的要求。在专业技能之外能够说好一口流利的英语也是未来就业中的一大优势。目前,有一些高校已经实行这种模式,对于会计与财务专业的主干课程基本都采取全英教材,比如浙江大学开展的就是全英的专业课教学。借鉴这种模式,采用全英的中财教材,辅以老师课上的中文解读及授课。这一措施开始实施时难度相对较大,因为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可以先挑选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采用小班实验教学,同时加强其他学生的英语教育,最终普及到整个专业。通过这一措施来提升学生的未来价值,更好的服务于公司企业以及社会。

结论:

在会计国际化的背景下,以应用为导向去看待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要求各大高校在改革的过程中既要掌握学科特点,又要看清未来的国际形势,在改革中不断的发展与增进,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与应用这门核心的专业课程。

参考文献

[1]薛静.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改革探索[J].财会通讯,2011(33).

[2]侯颖.以就业为导向深化《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J].商业经济,2012(11)

[3]张巍,姚晖.对新会计准则体系下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1).

[4]田园.《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商业会计,2013(5).

[5]黄静.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4(4).

[6]薛梅.会计准则国际化分析[J].财务会计,2013,11(下)28-29.

[7]葛家澍.财务会计定义的经济学解读[J].会计研究,2013,6,3-9.

[8]何永利,李高波.基于国际财务报表列报改革背景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探讨[J].会计师2013(8).

[9]卜丽雅.高校会计教学引入国际职业资格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华侨国际会计方向班教学实践为例[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10]杨春凤.会计学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以《中级财务会计》为例[J].科技视界,2014,10.

[11]何玉润,李晓慧.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美国十所高校会计学教育的实地调研.会计研究,2013(4).

[12]王丹舟,郑婕颖.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本科创新实践——基于CIMA实践的调查分析.财会通讯,2012(4上).

作者简介:周茂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商学院副教授、会计系副主任,硕士生导师,博士。

中级会计小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级财务会计;教学;问题;改革建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深入,全球的经济形成了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这样的经济格局给中国的经济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通过各种经济措施来提升中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会计作为经济活动的通用语言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经济全球化不仅推动国内经济结构的变化,同时也推动了国内会计的国际化发展。这不仅仅局限在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接轨,同时也应该体现在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上。本文重点讨论高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改革中国际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中级财务会计是财务会计中的一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基础会计的进一步阐述,又为会计以及财务管理专业后续课程如财务管理、管理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审计等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级财务会计自身具备的承接和辐射作用使其成为各大高校会计以及财务专业的重点课程。因此,将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同国际型、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进行结合探究非常有必要。

一、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特点

(一)内容多,难度大。

中级财务会计是财务会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学生未来就业的重要技能,其教学内容自然比较多,中级财务会计涵盖了资金运动的全过程,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基本要素进行核算,同时还要编制财务报表,并对会计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进行处理,仅仅是内容的丰富就让学生望而生畏。但是目前许多高校在开设这门课程的课时却比较少,这就要求老师在短时间内精炼的讲完所有的知识并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融会贯通。

中级财务会计除了内容多,其自身的难度也是很大的。其中在金融资产部分涉及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以及“长期股权投资”计量与处置就已经会让学生们“蒙头转向”了,更何况还有未来需要填制的各种财务会计报表,这些都足以证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相对较为难学的。

(二)实操性强。

中级财务会计以财务会计理论为指导,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监督的实际操作能力,强调学以致用。日常会计工作的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成本费用、销售、利润及利润分配以及处理程序跟中级财务会计讲授的内容基本一致,也说明了这门课程的实践性很强。中级财务会计对实操的要求让这门课程与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联系紧密,因此也要求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与要随着会计准则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和调整。

二、以应用为导向看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课时少。

中级财务会计所学的内容多并且难度较大,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但是目前学校在设置中财课程时的课时较少,老师为了上课抓紧进度也只能较快上课速度。我们学院目前中级财务会计分为两个部分,大二上学期学习中级财务会计的上半部分,大二下学期则是学习中级财务会计的下半部分,每个学期中级财务会计的课时维持在64学时左右,除去节假日、教师因公出差等特殊原因,每个学期的课时也基本是在50到60个课时之间。这样的课时数对于中级财务会计的学习明显较少。

(二)课程衔接与配合设置问题。

除去课时少的问题,课程之间的衔接问题也是很重要的。学院在设置会计基础时一般集中在大一下学期,而大二上学期就设置了中级财务会计,并且紧接着就会设置中级财务会计(下)以及之后的高级财务会计等专业课,这种递进的课程设置已经很好。但是另一方面也出现问题,就是学生不能融会贯通的掌握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每次开课都要重新的强调一些会计的基础知识。此外就是相关学科的配合问题,中级财务会计中会涉及到一些管理会计、税务会计、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这就出现了课程与课程之间的配合出现问题。

(三)课程设置的实践性不强。

中级财务会计作为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监督的实际操作能力,强调的是对知识的充分运用。所以,课程实践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目前学校开设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基本上还是以理论为主,在课堂上还是单方面的由老师主讲,学生只是在下面做笔记,局限于课堂之后也会打消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并不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无法从实质上去提升实操能力。这也是高校毕业生与社会岗位需求存在脱节的一个重要原因。

以应用为导向看到了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未来的教学改革中应该实现理论与实践并重,除了增加课程的学时之外还要看到学时之外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传统的考核模式。

1.以理论教学为基础。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学生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是一切实践活动实现的前提。可以通过提升专业教师的自身素质以及教学水平来提高课堂内的理论教学质量,近些年“双师型”教师是许多高校比较推崇的,即教师在授课之外要对自己所授课程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比如在企业有过相应的会计经验。此外,学校还应该组织老师到相关专业的高等学府进行交流,不断完善本校的教学机制。有过历练和眼界的老师才能把课讲的生动,讲的透彻,才能让学生随时了解会计专业的最新动态。

2.完善实验设施。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完善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安排学生进行会计实用软件和会计业务沙盘模型操练,在模拟的公司中,让学生扮演不同的会计岗位角色进行相应的经济业务处理,既能让学生尽快的掌握中财知识,又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加强学生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学院在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要尽可能的多联系一些企业使其成为自身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也能够让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给公司留下好印象,甚至在毕业之时留在实习的企业,进而提升学院甚至是学校的知名度,还能让学生在毕业之时不至于脱离社会太久,跟不上社会岗位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3.主动寻找企业实习,增加课外学时。

在理论教学原有的课时基础上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除了校内实验室的实践之外,还要让学生走出去,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公司参加实习,也可以依托学院进入学院的实习基地,让学生感受到公司的财务环境,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快的进入到职业角色中,也能提升他们的竞争意识。

4.改革学科考核机制。

在前者的建立基础上,改革期末的考核方式也是极为重要的。一张普通的试卷想要涵盖中级财务会计的全部知识点显然是不可能的。现有的传统考核模式60分便是及格,这就让不少的学生存着一种侥幸心理,即过60就可以了,考试前的突击就可以了。但是成绩并不是中财授课的最终目的。建议除了试卷的理论考核部分加入相应的实际应用能力考核部分。两部分的成绩各占一半,再加上平时的课堂成绩,综合评定学生这学期的中级财务会计是否学的过关。

三、会计教育国际化环境下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

会计教育国际化是随着会计国际化发展而来,会计教育国际化一方面适应了我国会计准则逐步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趋势,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前提条件。新型的国际会计人才就是要培养“国际化、高素质、应用型”的复合型人才,这一理念已经被国内广大高校所接受。理念确定之后就是国际化的会计教育模式的建立即国际化会计课程体系改革,也就是要以专业学科为基础,增加通识类的课程(如战略管理、市场营销、商业法律等)设置比重,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未来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要能够顺应这种会计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在国外的许多大学中,老师会在上百人的大教室中进行授课,之后学生会分成小班参加辅导课,这时老师会带领学生复习大课中的知识,解答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从学生之间的讨论或辩驳中重新获得对知识的认可程度,而老师在这中间充当的仅仅是一个启发与引领的作用。中级财务会计的课程改革中可以借鉴这样的模式进行教学,采用启发性的教育,课堂之上讲授一定的知识,通过课外的一些创造性作业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由老师组织,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理解,对于未来学生的就业以及升学以后的科研能力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重视中级财务会计的教材建设,教材是学生继老师之后获得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教材的编写必须与时俱进,尤其是国内大部分的中财教材都要根据相应的会计准则进行编制,因此,当会计准则发生变化时,教材上相应的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准则对应下的账务处理都必须作出调整。随着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中级财务会计教材也要向国际化看齐,除了要结合国内的经济实情还要深刻理解国外的相关教材编制中的逻辑性、思维方式、文化内涵,找出其中的合理性和先进性,进而调整我们的中级财务会计教材。让国内外的中财教材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除了教学方法和教材改革的国际化之外,中级财务会计在会计国际化大发展的环境下可以采用双语教学来实现中财的国际化变革。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会计准则逐渐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2006年中国在原来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发布了39项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中对会计的六大要素的定义已经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一致。从侧面反映出我国会计国际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我国目前的理论研究大多是引入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其理论研究相对完善,阅读与本专业有关的外文文献是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项学习内容。采用双语教学既可以适应这种国际大环境又能够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中级财务会计会是大部分学生未来就业的窍门砖,采用双语教学可以让学生提升英语能力,尽早适应会计国际化的要求。在专业技能之外能够说好一口流利的英语也是未来就业中的一大优势。目前,有一些高校已经实行这种模式,对于会计与财务专业的主干课程基本都采取全英教材,比如浙江大学开展的就是全英的专业课教学。借鉴这种模式,采用全英的中财教材,辅以老师课上的中文解读及授课。这一措施开始实施时难度相对较大,因为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可以先挑选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采用小班实验教学,同时加强其他学生的英语教育,最终普及到整个专业。通过这一措施来提升学生的未来价值,更好的服务于公司企业以及社会。

结论:

在会计国际化的背景下,以应用为导向去看待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要求各大高校在改革的过程中既要掌握学科特点,又要看清未来的国际形势,在改革中不断的发展与增进,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与应用这门核心的专业课程。

参考文献

[1]薛静.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改革探索[J].财会通讯,2011(33).

[2]侯颖.以就业为导向深化《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J].商业经济,2012(11)

[3]张巍,姚晖.对新会计准则体系下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1).

[4]田园.《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商业会计,2013(5).

[5]黄静.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4(4).

[6]薛梅.会计准则国际化分析[J].财务会计,2013,11(下)28-29.

[7]葛家澍.财务会计定义的经济学解读[J].会计研究,2013,6,3-9.

[8]何永利,李高波.基于国际财务报表列报改革背景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探讨[J].会计师2013(8).

[9]卜丽雅.高校会计教学引入国际职业资格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华侨国际会计方向班教学实践为例[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10]杨春凤.会计学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以《中级财务会计》为例[J].科技视界,2014,10.

[11]何玉润,李晓慧.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美国十所高校会计学教育的实地调研.会计研究,2013(4).

[12]王丹舟,郑婕颖.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本科创新实践——基于CIMA实践的调查分析.财会通讯,2012(4上).

作者简介:周茂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商学院副教授、会计系副主任,硕士生导师,博士。

中级会计小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西北民族地方院校财会类专业讲授“中级财务会计”中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中级财务会计 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

青海民族大学是地处青藏高原的二本院校,三分之一以上是少数民族学生,学生文化素质参差不齐整体偏低。该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在大二连开两个学期,每学期按周四课时开课,共72课时。因学生普遍基础较差,任课教师还是无法讲完全部内容,学生仍抱怨教学进度过快跟不上。这也给该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带来极大的压力。

一、“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存在困难的原因

(一)“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自身特点

1、内容繁复、枯燥

随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愈发庞杂、难度增大。如新的《企业会计准则2006》共有38项具体会计准则,“中级财务会计”就涉及26项具体会计准则的内容,尤其以长期股权投资、所得税会计、资产减值等内容最为复杂难懂。

2、课程综合程度较高

首先,“中级财务会计”涉及财务管理知识,如新准则大量使用的实际利率法,净现值等。其次,“中级财务会计”还涉及到相关的税收法律相关知识,比如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内容。再次,“中级财务会计”还涉及相当一部分经济法的内容,如《公司法》、《票据法》、《证券法》等具体法律法规。最后,“中级财务会计”还涉及一部分成本会计的内容,如“中级财务会计”的《费用》这章就涉及《成本会计》中产品成本的计算和完工产品成本的结转问题。

3、知识更新速度较快

“中级财务会计”内容随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和会计准则解释公告的颁布基本年年都在进行内容更新。此外,税收法律政策的经常变动也增加授课难度。例如2009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新的《增值税暂行条例》、《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以及2011年开始推广的“营改增”等新税法法规的出台,“中级财务会计”讲授内容也必须及时调整。

(二)学生专业选择存在误区

学生学不好“中级财务会计”还有自身方面的原因。该校财会专业历年就业形势很好,许多学生在家长的建议下盲目选择财会专业,而不考虑自身具体情况。经过学习发现自己既不喜欢财会专业,又不具备相应的会计专业素养,学习效果自然不佳。这是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从高校角度无法根本解决问题。

(三)教师授课方法相对落后

该校要求教师采用多媒体方式授课,但是教学效果不理想。原因是教师的课件制作技术较低,课件表现形式死板,内容就是教材的翻版,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其次,任课教师仍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采用填鸭式方法,满堂灌输,学生被动听课,听课效率不高。最后,教师授课方法比较陈旧,没有采用案例教学法、支架式教学法等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授课,很容易造成学生精神上的疲惫,对学习失去兴趣。

(四)实践教学环节的错失

该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第三学期开课,会计实践教学第七学期才进行。学生在手工模拟实习时相关专业知识已经遗忘或模糊,导致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不佳。如果要把实践课与理论课同开,又会造成每个学期课时不均衡现象。学校也因为师资、资金、设备等原因无法做到一门课程实践课时大于理论课时。所以,学生无法通过实践环节来加强对理论学习的理解。

二、“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方法

(一)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西北民族地区高校财会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定位很重要,具体就是应该走“岗课证赛”四融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岗”是岗位,即需要体现用人单位对财会类人才的应该达到的岗位要求;“证”是专业证书,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等级考试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课”是课程,即专业知识需要通过各类专业课程予以传授;“赛”是比赛,即需要设立相应多层次专业知识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及检验学生掌握知识和动手能力的最佳途径。为达到这样的培养计划”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目标应为: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中级财务会计”内容多,仅靠教师课堂讲授学生无法扎实掌握专业知识,需要学生在课堂之外通过自学来完善和提高“中级财务会计”知识。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运用到其他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当今社会已是学习型社会,会计人员需要终生学习。另外,财会专业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在本科阶段学习的内容会随时间推移而过时。因此,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为重要。学生可以凭借其终身学习的素质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也就是要求学生的培养由“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转变。

2、学生应获得一定的专业逻辑思维能力

会计是一门商业语言。要想学好会计必须具有一定的会计逻辑思维。学生应在学习中学会举一反三的能力。老师因课时限制只能介绍基本的例子,学生需要在基本实例基础上学会处理其他书本上没有介绍的情况。比如借款费用计算时有十几种不同具体情况,老师介绍两种情况,而学生则要多思考其它解决方法。拥有这种逻辑能力才能真正学好会计知识,成为高级会计人才。

3、需要考虑用人单位对财会人员的需求

无论是大中型企业还是小微企业对财会人员的实践能力都是比较重视的。“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需要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应变能力,而不是仅仅会解题。我校毕业生就存在动手能力偏弱的情况。他们虽然通过了会计中级职称考试,但是在处理手工账簿时豪无头绪,不得要领。这也是财会专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相比的薄弱环节,本科生动手能力弱于职业教育的学生。

(二)多种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

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听课质量以及学习兴趣。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各种教学方法各有优点,“中级财务会计”教师应当根据具体授课情况,采用不同方法来授课。以增加学生的积极性与满意度。

案例教学法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青海民族大学以往主要用于MBA的教学,忽视了本科教育的运用。今后应加大本科生教育的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案例教学主要以引导性案例和综合性案例为主,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案例的选择应考虑本科生的专业能力以及兴趣所在,以上市公司为主,选取典型案例。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获取知识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它提倡“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理念。”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情况下,主动完成会计知识的学习。主要采用划分学习小组,交予任务,组织讨论方式进行。主要针对“中级财务会计”中难度较大内容,如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编制内容的学习有较好的效果。

支架式教学法构建对知识的理解提供概念框架的教学方法。可以运用于各类资产的学习,比如四类具体金融资产的学习。老师搭起一个支架,让学生自己去学习相应具体内容,这样可以节省上课时间,教学效果也不会打折扣。

(三)实现立体化的实践教学

1、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

学生在刚进校时应去大型企业参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了解用人单位的要求,学习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在寒暑假期间,要求学生去各类不同企业或事业单位去实地观摩或实习。以获得直接经验,并完成专业实践报告。高年级阶段则要让学生进入会计师事务所。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可以接触到具体的工作流程。企业会计人员也是学生最好的实践老师。

2、推进财会类专业实训课程的全方位建设

青海民族大学模拟财务软件缺乏,如“中级财务会计”配套使用的就没有,需要校方健全模拟财务软件的配置。财会类实训课程要走专项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的道路。青海民族大学一直要求各类专业课程要加大实践课时,但效果不理想。今后应推广开始实践课时的专业课,比如在中级财务会计、审计等课程加实践课时。综合实训里除了现有的会计手工模拟建账外,还应开始ERP沙盘模拟实训。ERP沙盘模拟教学也应在“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教学中推广 。

参考文献:

[1]朱盛萍.基于“岗课证赛”四融通的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 科技信息,2013(6):38—39

[2]薛静.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财会通讯,2011(11下):158—160

[3]熊永忠.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模式选择探讨[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4(3):159—161

[4]李玉兰. 高等学校“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方法的探讨.教育教学论坛[J],2013(37):54—55

[5]赵英会. 浅谈“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管理观察[J],2008(11):180—182

(陶元春,1977年生,山东荣成人,青海民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企业内部控制)

中级会计小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管理型”财会人才;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随着传统ERP软件业务与财务集成越来越紧密,基础会计核算中那些标准的、规范的、重复的工作将逐步被德勤推出的智能机器人或金蝶推出的“财务云”产品所替代。未来市场对“管理型”财会人才的需求必然大大超过“核算型”财会人才。鉴于此,笔者认为高校培养“管理型”财会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管理型”财会人才不再只是会记账的基础会计,而是更能改善企业管理,防范企业运营风险,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的专业财会人员。由“核算型”转向“管理型”财会人才既是必然趋势,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此,本文以“管理型”财会人才为目标导向,分析现阶段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应从更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模式,改进考核评价制度方面进行改革。

一、现阶段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

1.以核算和监督为核心。课程内容以教材为核心,笔者翻阅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等出版的《中级财务会计》教材,发现其内容及结构相似度很高。从教材内容看,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以核算和监督某一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为主,包括对企业的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负债、收入、费用等的核算以及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的编制等;相比于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的经济业务更复杂烦琐,有时会涉及不同的会计政策、会计方法的选择问题,但本质上仍然是以核算为核心,培养的是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而缺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深入分析问题的内容。从配套的习题集看,也是强化会计核算过程,只要理解、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就能够完成所有习题,而不需要独立思考。由此可见,该课程以核算和监督为核心,培养的是“核算型”财会人才。

2.缺乏管理者进行决策所需的相关专业知识。《中级财务会计》涉及38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23项《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企业会计准则》主要是为企业核算会计实务中的主要经济业务提供依据和指导。因此,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应该要求学生在掌握会计核算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如何站在管理者的角度进行决策的内容,即數据分析、市场预测、决策制定等对企业管理至关重要的相关专业知识,而这些知识尚未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体现。

(二)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级财务会计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在该教学模式下,教师借助多媒体和板书开展面对面授课,学生在教室中听取教师的讲解。教师在授课中往往通过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要求学生课后做好练习册的练习或另外布置作业以巩固知识点。在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下,往往造成授课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形式定式思维、僵化思维,老师虽然能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利于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学生学习中级财务会计后没有相应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二、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建议

为了完成培养“管理型”财会人才的目标,高校应努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在中级财务会计的课程教学中,应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而实行转变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完善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模式和改进考核评价制度。

(一)更新教学理念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其主要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针对同一会计信息,“核算型”财会人员与“管理型”财会人员存在不同的解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培养“管理型”财会人员为目标,即将学生视为财会部门的管理者,而不是会计核算人员。从财会部门的管理者角度出发,重点关注如何有效地管理会计工作,使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更有用。而对于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学习,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管理,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如何进行会计处理,进而思考对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影响如何。此外,面对同一经济业务可选择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时,重点介绍为何存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方法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如何根据企业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

(二)完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开展课堂教学的核心,是确保培养目标实现以及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财会人才要实现从“核算型”转向“管理型”,需要对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

1.教学内容应当努力体现提升学生管理能力。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不能仅满足于企业经济业务的核算,即使是复杂的交易与事项的核算,否则将只会培养出“核算型”财会人才。为了实现培养“管理型”财会人才的目标,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应引导学生结合国内外资本市场,深入分析财务报告使用者进行决策时考虑哪些会计信息,以及会计信息折射出什么样的盈利模式及管理策略,进而剖析不同的会计政策、会计方法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会计方法以实现企业的业绩考核以及税收筹划的目标。教师通过教学内容将学生带入管理者的情景中,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管理能力。

2.教学内容应当努力拓宽学生视野。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应注意拓宽学生视野,不仅要讲财务会计,而且将审计学、内部控制、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等相关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会计知识的兴趣。例如,在讲授存货时,应延伸分析与存货有关的审计流程、与确保存货安全完整有关的内部控制、与提高存货使用效益有关的财务管理问题等。虽然中级财务会计仅是一门会计学科的核心课程,包含所有知识,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实现,但是教学内容包括相关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学等,对于学生深入理解会计有重要作用,并且有助于拓宽学生视野,为其综合分析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从而达到“管理型”财会人才的目标。

(三)改善教学模式

要培养“管理型”财会人才,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模式应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進而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

1.案例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应事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或编制案例,学生应在课前认真阅读案例,积极查阅资料,并准备好发言提纲,应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参与辩论,并在课后认真总结。因此,实施案例教学模式既要求授课教师具备广博的资本市场、公司管理、法律及税务、会计理论与会计准则、财务管理、审计学、内部控制等知识,又要求学生具备强烈的学习积极性。笔者认为,对于会计政策、会计方法的选择问题,采用案例教学模式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决策能力,进而实现“管理型”财会人才的培养目标。

2.设问式教学模式。设问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在备课时预先设计与组织相关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预先准备好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的教学模式。若学生在课堂上缺乏积极性,教师通过合理设问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授金融资产时,预先设计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与期末计量存在哪些区别,为什么存在这些区别,对企业产生哪些影响等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进而为企业做出如何选择适当的金融资产核算类型决策提供建议。

(四)改进考核评价制度

以往的中级财务会计考试主要考核经济业务的核算知识,缺乏独立分析问题的知识。为了培养“管理型”财会人才,需要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进行改革。从考试形式上,可以采取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针对会计核算知识,采用闭卷考试形式;针对独立分析问题知识,采用开卷考试。从考试内容上,减少客观题,如选择题和判断题,降低依靠死记硬背得分的比例;增加案例分析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对会计问题进行分析并做出决策,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从而实现“管理型”财会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朱凡.“互联网+”背景下《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财会学习,2017(07):226-227.

[2]张淑萍,余谦.转型背景下“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安康学院为例[J].安康学院学报,2017(04):111-114.

[3]余玉苗.综合能力提升导向的多元化教学方法整合研究——以《中级财务会计》为例[J].财会通讯,2009(36):82-83.

上一篇:助理会计师论文下一篇:会计师职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