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师职称论文范文

2023-03-12

会计师职称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IPO在审企业财务检查风暴下,为了探求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是否影响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意见的类型,文章从公司的盈余管理出发,以2011—2012年沪深两市A股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OSL回归方法研究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类型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审计意见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但是国内“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并不能有效识别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关键词】 盈余管理; 审计质量; 回归分析

一、引言

2013年1月8日,证监会召集行业的IPO在审企业召开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会议,被称为IPO“史上最严财务核查”拉开序幕。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轮企业自查阶段于3月31日已经接近尾声,紧接着更为严格的第二轮企业抽查工作在资本市场及媒体中形成了极大的冲击。截至4月3日,2013年撤回IPO申请的企业达到166家,创业板、中小板和主板撤回企业分别为106家、49家和11家。证监会在已提交自查报告的612家企业中选取30家企业作为抽查对象,而未被抽到的582家企业将进入正常审核程序。与此同时,有109家企业提出中止审查,试图通过这样的“缓兵之计”来看看风向。但证监会表示,5月31日后将对上述延期企业进行再次抽查,抽查比例将由4.9%提高 到9.17%。

在我国经济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环境日益优化以及投资者决策更加严谨和科学的背景下,本文通过分析2010—2012年期间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研究其盈余管理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程度,为公司管理者进行财务决策、规避非标准审计意见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也有助于注册会计师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盈余管理(Earnings Management)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一个针对企业会计盈余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对于盈余管理的定义及研究内容,国内外学者都有着不同的看法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权威性的定义大体分为狭义的盈余管理及广义的盈余管理。Scott(1997)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公认会计准则许可的范围内,通过自由选择会计政策,优先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行为。这就是经典的狭义盈余管理。而对于广义的盈余管理,Katherine Schipper(1989)指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层为获取一定的私人利益,或迫于相关利益集团对盈利的预期,企业管理层通过有目的性地干预,在对外进行披露时,有意对财务报告进行控制的过程。广义的盈余管理并没有把其限制在“公认的会计准则”范围内,并且在国内外对应计利润分离法(如Jones模型)的实证研究中,也并没有对盈余管理在方法和准则的范围内作出特殊的限制。综合以上定义,本文采用的定义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层为获得部分的或私人的利益,通过合法的会计调整或违规的操纵手段等,对财务报表盈余及其相关信息进行加工或操纵的行为。

随着独立审计在经济市场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得国内外学者对其愈感兴趣。Ferdinand & Judy(1998)通过对盈余管理和审计意见的研究,得出了会计师事务所给进行了盈余管理的上市公司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更大,支持了企业盈余管理程度越高,被出示保留意见的可能性越大这一推论。Francis & Krishnan(1999)对美国上市公司进行了研究,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中为了规避审计风险,避免由于工作失误造成本身或所在会计师事务所潜在的损失,能够出具恰当的审计意见,并且会计应计利润与进行盈余管理可能性成正相关。从上述多个学者的观点中,基本得到了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因此本文假设:

H1:企业盈余管理程度越高,越容易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

注册会计师为了维护其行业的声誉、形象及社会(网络)关系等,减少声誉的损失对未来的影响,行业内部会加强其自律性,从而提高审计质量。Becket(1998)等证明了“六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客户操纵性应计利润的行为显著地低于其他企业。Vander Banwhede(2003)对比利时非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进行了研究,发现在调低利润盈余管理行为的审计中,“六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高于其他事务所,并对这些公司出具了非标准的审计意见。基于上述观点,基本上得到了事务所规模能有效地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因此本文假设:

H2:国内“十大”①会计师事务所比“非十大”更能有效约束盈余管理。

三、研究样本和变量

(一)样本和数据的选取

对于样本的选取,为了排除不同股票类型对上市公司财务行为的影响,本文仅选取2010—2012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剔除财务状况或其他状况可能出现异常的ST及 ST类公司以及财务数据不完整的上市公司。本文共选取589家上市公司,得到1 767个研究样本。本文数据来源于国泰君安CAMAR数据库,并参照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http://www.sse.com.cn)相关信息。

(二)研究变量

1.因变量——盈余管理

国外对于盈余管理最常用的计量方法是应计利润分离法,即将应计利润通过回归的方法,分离为非操纵性应计利润和操纵性应计利润,并用操纵应计利润来衡量盈余管理的大小和程度。国外盈余管理的研究领域及计量模型非常多,常用的分别有:(1)Jones(1991)模型;(2)修正的Jones模型(Dechow、Sloan & Sweeney,1995);(3)行业模型(Dechow、Sloan & Sweeney,1995);(4)截面Jones模型(DeFond & Jiambalvo,1994); (5)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DeFond & Jiambalvo,1994)。本文采用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运用现金流量表法计算应计总利润,从而推出操纵性应计利润作为盈余管理的替代变量。该模型如下:

TACi,t=EBXIi,t-CFOi,t (1)

TACi,t / TAi,t-1=?琢0+?琢1(1/TAi,t-1)+?琢2(?驻REVi,t/TAi,t-1)+?琢3

(PPEi,t/TAi,t-1)+?着i,t (2)

NDAi,t / TAi,t-1= ?琢0 +?琢1(1/TAi,t-1) + ?琢2 [(REVi,t-RECi,t)

/TAi,t-1]+?琢3(PPEi,t/TAi,t-1) (3)

DAi,t/TAi,t-1=TACi,t/TAi,t-1-NDAi,t/TAi,t-1 (4)

其中,TACi,t是第i个公司第t年的应计利润总额,EBXIi,t是第i个公司第t年扣除非经营性损益后的净利润,CFOi,t是第i个公司第t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TAi,t-1是第i个公司第t-1年的年末资产总额,TACi,t/TAi,t-1是经过第t-1期期末总资产调整后的第t期的应计利润总额,NDAi,t/TAi,t-1是经过第t-1期期末总资产调整后第t期的非操纵性应计利润,DAi,t/TAi,t-1是经过第t-1期期末总资产调整后第t期的操纵性应计利润,该指标作为盈余管理的替代变量。为了更准确反映盈余管理的真实程度,本文在分析中用 DA替代DAi,t/TAi,t-1,克服有关盈余管理计算正负相抵消的影响。

2.自变量——审计意见(Opinion)、“十大”(Top10)

薛丽达等(2011)等通过对盈余管理寻租、审计风险以及事务所风险承受能力对审计意见收买行为进行了分析,发现盈余管理程度越高,上市公司操控审计费用、收买审计意见的概率越高;盈余管理行为的审计风险越高,审计意见改善的概率越高。陈小林、林昕(2011)研究了审计师能否对不同属性的盈余管理作出差别反应,研究发现在同样进行了盈余管理的样本中,审计师能够区分不同属性的盈余管理,对高风险的机会主义盈余管理应计额出具非标意见的概率高于低风险的决策有用性盈余管理的应计额。因此,本文选择审计意见(Opinion)作为自变量,当审计意见为标准无保留意见时,Opinion取0,否则取1。郭照蕊(2011)通过研究新会计准则施行后国际四大的审计质量,发现国际四大与非国际四大在审计质量上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某些年度国际四大甚至比非国际四大更差。为了研究盈余管理与事务所规模是否存在相关性,本文选取国内“十大”(Top10)作为事务所规模的替代变量,当年为上市公司提供审计服务的事务所是“十大”的,Top10取1,否则取0。

3.控制变量

为了更好地研究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本文在以往相似研究的基础上,从上市公司的审计稳健性、公司规模、股票收益率及财务杠杆方面代表了审计意见的影响因素,选取的控制变量如下:Change为虚拟变量,如果上市公司当年更换了会计师事务所,则取1,否则取0;Size为当年上市公司年末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EPS为当年上市公司年末每股收益;DR为当年上市公司年末资产负债率。

因此,本文通过以下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DA= ?茁0 + ?茁1Opinion + ?茁2Top10 + ?茁3Change + ?茁4

Size+?茁5EPS+?茁6DR+?着

四、实证检验和结果分析

(一)样本描述性统计

为了更好地捕捉变量的基本分布规律,本文对模型所涉及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如表1和表2。

由表1可以看出,2010年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Opinion)的上市公司占全年的3.9%,2011年非标准意见占1.87%,2012年占1.53%,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上市公司聘请国内“十大”会计师事务所(Top10)的比例,从2010年的58.06%缓慢增长至2012年的58.23%。从上述两个自变量的统计分析结果中可以得出,我国上市公司的审计报告越来越倾向于聘请“十大”会计师事务所,而“十大”所出具的审计意见,也更多地趋向于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

由表2可以看出,代表盈余管理的操纵性应计利润DA和每股收益(EPS)呈现显著的峰度较陡的左偏态分布,审计稳定性(Change)及企业规模(Size)呈现峰度较平坦的左偏态分布;而资产负债率(DR)差异则并不显著,其分布基本可视为接近正态分布。本文的因变量及控制变量的分布基本符合样本公司的实际预期,其分布的差异性并不显著影响后续的经验分析。

(二)回归分析

在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基于假设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模型的拟合度结果如表3。

从表3的回归结果来看,若上市公司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盈余管理,则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大,符合基本H1。但是本文发现国内“十大”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并不相关,这与本文的H2不符,说明“十大”并没有像我们预期那样揭示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模型的控制变量公司规模对盈余管理显著,表明若公司规模增大1个百分点,则操纵性应计利润反而减少0.039个百分点,影响程度较小。而审计的稳定性、每股收益、资产负债率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不大。

五、研究结论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审计意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这一结论可以从经济学角度解释为: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越高,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高。二是国内“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并不能有效识别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这是因为从表1中可以看出,我国沪市A股上市公司中,选择“十大”为其出具审计报告的公司比例已经超过50%并且呈现逐年递增趋势,这一结论可以理解为会计师事务所也是经济市场中一个独立的经济人,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说,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可能会使客户的满意度下降,更甚者会解聘会计师事务所,从而失去了审计经费的来源。但是注册会计师没有揭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又可能面临被处罚或者被起诉的风险,因此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实在令人担忧。为此,我国证券市场应当继续完善监管政策,另一方面加强对审计质量的监督,更加重视审计意见,尽可能地避免像这次的IPO再查风暴下才揭示出众多上市公司都存在财务问题。三是除公司规模外,审计的稳健性、盈利能力和财务杠杆与盈余管理的相关关系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上市公司即使是变更了会计师事务所,也是在“十大”内部转换。而本文选择了每股收益代表盈利能力以及用资产负债率代表财务杠杆,短期内难以反映上市公司的具体财务经营状况,因此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并不大。

【参考文献】

[1] Scott,W.R .Financial Accounting Theory [M]. Prentice Hall,1997.

[2] Schipper K. Commentary on Earnings Management [J]. Accounting Horizons.1989.

[3] Judy.S L and Ferdinand A.G.A Test of the Free Cash Flow and Debt Monitoring Hypotheses: Evidence from Audit Pricing [J]. Working Paper,1998.

[4] Francis, J.and K Opinion ishnan, J., 1999, Accounting Accruals and Auditor Reporting Conservatism [J].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1999.

[5] Becker, C, M DeFond, Jiambalvo and K R Subramanyam, The Effect of Audit Quality on Earnings Management [J].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1998.

[6] Vander Banwhede, Marleen Willekens and Ann Gaerem ynck. Audit Firm Size, Public Ownership, and Firms’ Discretionary Accruals Management [J]. The Journal of Accounting, 2003.

[7] 薛丽达,王敬勇,崔秀梅.盈余管理、审计意见收买与事务所风险承受能力[J].财会通讯,2011(10):49-52.

[8] 陈小林,林昕.盈余管理、盈余管理属性与审计意见[J].会计研究,2011(6):77-85.

[9] 郭照蕊.国际四大与高审计质量[J].审计研究,2011(1):98-107.

会计师职称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  文章通过审计质量与市场感知两种视角检验了异常审计费用与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上市公司可操纵应计越大则因虚构利润、虚列资产、虚假记载、重大遗漏、披露不实等原因受到违规处罚的可能性更高,但是异常审计费用降低了这种可能性;通过市场感知的方式衡量审计质量发现,异常审计费用促进了年报披露当日的盈余反应系数,但只有当异常审计费用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被市场感知(即异常审计费用大于零)。研究结论为现存分歧的趋同提供一定理论支持,同时为理论界提供一个更具有信息含量的验证盈余质量的指标。

【关键词】   异常审计费用;审计质量;盈余质量;盈余反应系数

一、引言

盈余错报与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导致企业盈余质量低下,在误导投资者的同时也给企业自身发展留下隐患。虽然随着众多财务丑闻的曝光,外部审计也逐渐加强,但我国资本市场财务造假情况依然不容乐观。2017年证监会行政处罚综述中披露,2017年全年做出行政处罚决定224件,罚没款金额74.79亿元,同比增长74.74%,市场禁入44人,同比增长18.91%,行政处罚决定数量、罚没款金额、市场禁入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投资者需要独立公正的第三方——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和财务报告重大方面的合法性真实性和一致性进行检查和验证。由于审计质量无法直接进行观测,因此衍生出了许多衡量审计质量的方法。如应计质量、持续性、稳健性等。Hribar et al.提出了一种基于审计费用的新的衡量方法,即异常審计费用。该研究认为审计费用基础上的衡量指标涵盖了外部审计人员掌握的私有信息,考虑了其对客户的全面评估,是对会计质量的事前估计,因而更具信息含量。我国2001年12月24日起颁布实施了上市公司审计收费信息强制披露,非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审计收费制度。证监会也于2001年发布了修订后的《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内容与格式准则》,对审计费用等信息的披露内容与格式做了具体规定。虽然在之后对该文件进行数次修订,但每一次修订都保留了“上市公司应当披露报告期内支付给聘任会计师事务所的报酬情况”这条规定。这也说明,审计费用中包含了重要的信息。

目前关于异常审计费用的研究尚存在分歧。寻租观认为,异常审计费用是客户向审计人员购买审计意见的结果。超额利润会损害审计人员的独立性。经济观认为在均衡竞争的条件下,审计费用包含了审计人员对较差的盈余质量的预期成本,由于审计人员面临着声誉损毁、法律诉讼等风险,因此审计人员在收取风险溢价的同时会增加投入提高盈余质量。基于此,本文通过审计质量与市场感知两种视角检验异常审计费用与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上市公司可操纵应计越大则因虚构利润、虚列资产、虚假记载、重大遗漏、披露不实等原因受到违规处罚的可能性更高,但是异常审计费用降低了这种可能性。说明审计人员收取风险溢价的同时会付出努力提高企业的盈余质量;通过市场感知的方式衡量审计质量发现,异常审计费用促进了年报披露当日的盈余反应系数,但只有当异常审计费用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被市场感知(即异常审计费用大于零)。说明市场通过异常审计费用产生了较好的感知审计质量,进而增加对企业年报披露信息真实性的信心。本文的贡献在于通过两种视角分析异常审计费用与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为现存分歧的趋同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同时为理论界提供一个更具有信息含量的验证盈余质量的指标。

二、文献回顾

因为大规模会计师事务所在专门技术培训方面比小会计师事务所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投入,在审计过程中花费了更多的审计时间,因此审计费用与事务所规模存在正相关关系。在大规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较高的隐含假设下,普遍认为审计费用代表了较高的审计质量。但事实上关于审计费用与盈余质量的研究仍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基于审计人员独立性的角度考虑,过高的审计费用使得审计人员对客户形成了经济依赖,被动接受有问题的会计处理,没有施加充分的职业判断或判断有偏,努力程度的降低以及受损的判断使其难以检测到重大误报,不利于会计质量的提高。赞成二者正相关的学者则认为,这是符合经济学理论的。对外部审计人员来说,最基本的角色是减少财务报表中的错误,当错报较多时,审计人员会付诸更多的努力以应对审计风险。如果审计费用较低,审计人员面临较大的压力去完成工作,出于盈利的考虑会过度依赖于客户自身的内部控制,从而不恰当地减少实质性测试工作,削减成本的压力以及审计努力程度的降低造成了整体审计质量的下降。而当审计费用提高时,审计人员会更加努力工作,财报被错误表述的概率会大大降低,会计质量得以提高。

Hribar et al.的研究颠覆了以上两种传统观点,该研究认为审计费用本身就包含较差盈余质量的预期成本,当被审计单位盈余质量较差时,审计人员面临声誉与诉讼成本,因此会提高投入和收费的风险溢价,进而导致较高的审计费用。Gul et al.、Hogan & Wilkins、Charles et al.发现,异常审计费用与异常应计、较差的内控质量等指标正相关。Hribar et al.同时指出,较差会计质量导致了较高的审计费用的论点并没有否定审计努力在提高会计质量上的贡献,而是说明额外的审计努力、追加的审计程序并不能将一个事前会计质量差的公司通过审计变成高会计质量的公司。但对于异常审计费用是否预示着较高的审计后质量,仍然存在不同的观点。Choi认为,异常审计费用是客户向审计人员购买审计意见的结果。而Ghosh & Tang认为,盈余质量决定了审计风险,而审计风险又决定了审计收费与审计人员的投入。

综上所述,现有关于异常审计费用与盈余质量的研究仍然存在分歧。寻租观认为,根据审计费用预期模型估计所得的残差就是审计人员的寻租收益,即超额利润会使审计人员丧失应有的独立性,因此监管机构应进行干涉。成本观认为,异常审计费用是难以观察的审计成本,包括审计风险溢价和所有生产要素的回报,故监管机构不应干预,而应依赖市场的力量自行调节。基于此,本文通过审计质量与市场感知两种视角检验异常审计费用与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为现存分歧的趋同提供一定实证支持,同时为理论界提供一个更具有信息含量的验证盈余质量的指标。

三、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一)异常审计收费与盈余质量

盈余质量较差的企业面临着较高的财务重述、违规处理、诉讼等风险,因此审计费用中便包含了对较差的盈余质量可能导致的风险的预期成本。通过回归残差得出的异常审计费用可以衡量审计人员的预期成本,同时也可以衡量企业的盈余质量。过高的审计费用预示着较低的事前盈余质量,但并不意味着否定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努力来提高盈余质量。审计费用的提高会进一步激发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供更优质的审计服务。Blankley et al.发现,在控制了内部控制质量之后异常审计费用与财务重述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Ghosh & Tang认为,盈余质量决定了审计风险,而审计风险又决定了审计收费与审计人员的投入。这说明,较差的盈余质量可能会使审计人员面临较大的声誉损毁、诉讼等风险,尽管审计人员在审计费用中已经包含了风险溢价,他们仍会通过付出更多的努力来提高盈余质量。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第一个假设:

假设1:异常审计费用与盈余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

(二)异常审计收费与市场反应

年报是投资者获取企业内部信息,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途径之一。年报披露的盈余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信心。盈余质量越好,信息透明度越高,则投资者信心越强。审计质量作为盈余质量的保证,自然会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事实上,不同的审计指标,如会计师事务所声誉、规模、收费等都会使投资者产生不同的感知。这种感知可以通过投资者对于超预期盈余的反应来体现。那么对于异常审计费用,市场会如何感知?Fang & Wong发现,东亚地区事务所收取的审计费用越高,审计质量也会越高。陈冬华和周春泉研究认为,选择大规模会计师事务所的公司如果改聘小所,则审计费用会下降。这说明这些公司偏好大所的高質量审计服务,并为此支付了较高的审计费用。虽然许多学者认为审计费用存在一定的内生性问题,审计费用高低受到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规模、行业等因素的影响。但是在控制了这些因素以后,审计收费的溢价仍然与审计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审计收费的溢价会给市场带来良好的感知审计质量,这种感知进一步体现在较高的盈余反应系数上。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第二个假设:

假设2:异常审计收费对盈余反应系数产生正向影响。

四、研究设计

(一)关于假设1的研究设计

首先参考Simunic、马壮等的模型,定义回归残差为异常审计费用。模型如下:

其中LnFee为年度审计费用的自然对数;Size为上市公司期末总资产自然对数;Cate为公司流动资产比重,等于流动资产除以总资产;Arta为应收账款比重,等于应收账款除以总资产;Invta为存货占总资产的比重,等于存货除以总资产;Lev为资产负债率;Roa为资产回报率;Big4为哑变量,当审计人员所在事务所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时取1,否则取0;ST为哑变量,当上市公司属于ST时取1,否则为0;Loss为哑变量,当年企业亏损取1,否则取0;Audopin为哑变量,当年获得非标审计意见时取1,否则取0;SOE为最终控制人类型,国有企业取1,否则取0;CR为流动资产比流动负债;BTM为账面市值比;EMPLS为雇员数量,以1 000为单位,取平方根;SEO为哑变量,当年增发取1,否则取0;MERGER哑变量,当年进行并购取1,否则取0;IPO为哑变量,上市公司IPO年取1,否则取0。

如果上市公司可操控应计越高,则表示其盈余质量越差,因此,该上市公司被相关部门发现虚构利润、虚列资产、虚假记载、重大遗漏、披露不实等的几率越高。而如果审计人员基于风险规避以及在高昂审计收费的激励下提供了优质的审计服务,进而导致审计质量提高,则被违规处置的几率将会变小。因此借鉴Hribar et al、曹国华等、陈丽英的研究方法,构建如下Probit回归模型检验假设1:

其中被解释变量为是否受到违规处罚(FRUAD),当企业因虚构利润、虚列资产、虚假记载、重大遗漏、披露不实等原因受到违规处罚时变量取1,否则取0。解释变量为可操纵应计(|DA|),按照Dechow et al.方法对其取绝对值,表示盈余管理的程度,|DA|越大则盈余质量越低;异常审计费用(overFee),通过模型(1)回归残差取得。其他控制变量分别为:企业规模(Size),以上市公司年末总资产自然对数表示;资产负债率(Lev);资产回报率(Roa);公司是否亏损(Loss);融资需求(Fn)以上市公司年末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及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之和相比的虚拟变量衡量;账面市值比(MTB);营业收入增长率(GROW);最终控制人性质(SOE),国有企业取1,否则取0;股权集中度(HI10),公司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平方和;事务所类型(Big4),当审计人员所在会计师事务所为四大事务所时取1,否则取0。同时,在模型中加入年度(Year)与行业(IND)虚拟变量。

(二)关于假设2的研究设计

已有研究表明,通过盈余反应系数可以反映市场的感知审计质量。基于此,借鉴Hackenbrack & Hogan、董望和陈汉文、张俊生等的研究方法,构建如下模型检验异常审计费用对审计报告披露日盈余反应系数的影响:

其中被解释变量为累计异常收益率(CAR)。首先,按照年初的市值大小,将样本均分成十个组合;其次,按照市值加权,计算出每个组合的收益率,每只股票的日收益率与对应组合收益率之差即为异常收益率;再求年财务报告公布日前一天与当天的异常收益率之和,即得到[-1,0]的累计异常收益率。解释变量为未预期盈余(UE)与异常审计收费(overFee),未预期盈余的计算方法为年报披露的每股收益与分析师预测的公司年末每股收益的差值,并经年报披露前一天的收盘价标准化。其中分析师预测的每股收益为多个分析师预测结果的中位数。异常审计收费为模型(1)回归后进行估计取得的残差。其他解释变量为:账面市值比(MTB);公司权益市值的自然对数(LnMV);公司个股BETA系数(BETA);资产负债率(Lev);事务所类型(Big4),当审计人员所在事务所为四大事务所时取1,否则取0。同时,在模型中加入年度(Year)与行业(IND)虚拟变量。

(三)研究数据与样本

虽然证监会2001年以后已经开始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审计费用,但考虑到CSMAR数据库中一些数据2003年以后才有,而2016年、2017年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缺失比较严重,因此本文选取的样本为2006—2015年上证A股及深证A股主板的上市公司。按照以下标准对数据进行筛选:(1)剔除金融行业上市公司;(2)剔除数据缺失的样本。最终在假设1部分得到9 877个观测值;在假设2部分得到6 776个观测值。本文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为减轻极端值造成的影响,本文对所有的连续变量进行了1%和99%水平的缩尾处理。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上页表1为各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PanelA中overFee平均值与中位数均为负值,这与Hribar et al.研究结果一致。他们认为即便出现负数值也不表示审计收费不足,仅表示收费过度的程度相对较小。PanelB中overFee均值与PanelA中符号相反,但中位数符号一致,这可能是由于假设2中数据合并缺失所致。|DA|最大值约为最小值的660倍,表明各上市公司之间盈余管理水平差异较大,可能是由于公司规模差异所致。PanelB中UE平均值与中位数均为负数,这与现有研究结论一致,即分析师对公司业绩的预测普遍偏向乐观。

(二)回归结果分析

表2列示了可操纵应计、异常审计费用与违规处理的回归结果。其中:第(1)列回归结果显示,可操纵应计绝对值(|DA|)与是否因虚构利润、虚列资产、虚假记载、重大遗漏、披露不实等原因受到违规处罚(FRAUD)在1%水平上正相关,这说明公司盈余管理越严重,盈余质量越差,越可能被相关机构发现进而受到违规处罚,即存在的违规风险越高。

第(2)列列示了异常审计费用(overFee)对盈余管理程度(|DA|)与是否受到违规处罚(FRAUD)之间的调节关系。结果表明,异常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程度的交乘项(overFee×|DA|)与是否受到违规处罚(FRAUD)存在10%水平上的负相关关系。这说明,异常审计收费中除了反映了包含的风险溢价之外,更能够激发审计人员付出更多的努力提供优质的审计服务,提高公司的盈余质量,降低之后被发现违规并进行处理的可能。

总体来看,上述结果支持本文的第1个假设,由于盈余质量较差的公司存在较高的诉讼风险,审计人员会因此收取风险溢价,即异常审计费用。而高昂审计费用的激励作用,以及避免声誉损毁、诉讼风险的心理促使审计人员付出更多的努力,提供了更优质的审计服务,在提高公司盈余质量的同时降低了企业被相关机构处罚的可能性。

表3列示了异常审计收费对审计报告披露当日盈余反应系数的影响,第(1)列为异常审计费用连续变量(overFee)对盈余反应系数的影响。结果显示,异常审计费用与未预期盈余的交乘项(overFeexUE)与累计异常收益率(CAR)之间为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不同程度的异常审计费用造成的市场反应不同。Hribar et al.认为,负的异常审计费用并不代表收费不足,只是与正向的异常审计收费相比程度较小。因此,市场对于异常审计费用的感知可能存在程度上的差异,只有达到一定的程度,市场才会有所反应。进一步通过构造虚拟变量UFee来进行检验。UFee取值为1时表示异常审计费用为正,取零时表示异常审计费用为负或等于零。

第(2)列列示了对异常审计费用进行程度区分后的检验结果,虚拟变量与未预期盈余的交乘项(UFeexUE)与累计异常收益率(CAR)之间存在10%水平上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市场对于异常审计费用的感知表现为审计质量良好的感知,但市场对异常审计费用感知存在程度上的差异,异常审计费用的数量需要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显著地提高市场反应。

总体而言,上述检验结果支持假设2。即市场会通过异常审计费用对审计质量进行感知,较高的异常审计费用使市场产生较高的感知审计质量,这种感知体现在异常审计收费对审计报告披露当日盈余反应系数的正向影响上。

(三)稳健性检验

为保证研究结论的稳健性,本文进行了如下的稳健性测试:(1)使用Logit模型对假设1重新进行检验,结果与使用Probit模型一致。(2)对于假设2的CAR值将事件窗口更换为[-1,+1],重新进行估计,结果与原检验一致。结果如表4、表5所示。

六、研究结论

本文认为,过往关于审计费用与盈余质量之间关系的研究并没有考虑到审计费用的内生性问题,审计费用的高低取决于审计前被审计单位的盈余质量,因此审计费用与盈余质量的关系应该从审计前与审计后两个维度来看。基于此,本文的研究主要有如下三个结论:第一,收取了异常审计费用的审计人员基于激励的原因,以及规避风险的心理条件,会提供更优质的审计服务,提高被审计单位的盈余质量。第二,异常审计费用会提高审计报告披露当日公司的盈余反应系数,且这种提升效果存在程度上的差异。异常审计费用越大,则提升效果越好,这说明市场对于异常审计费用会形成较好的感知审计质量。第三,Menon & Williams认为审计质量包括市场感知的审计质量与内隐的真实审计质量。本文从两个维度研究审计费用对盈余质量的关系,进而检验异常审计费用能否代表较高的审计质量。结果发现,无论是市场感知的维度还是隐藏的真实维度,异常审计费用都能够代表较高的审计质量。异常审计费用反映的是审计人员付出成本的回报,而非独立性受损的租金。Z

【主要参考文献】

[1] 徐浩萍.会计盈余管理与独立审计质量[J].会计研究,2004,(01).

[2] Lobo G J,Zhao Y.Relation between Audit Effort and Financial Report Misstatements:Evidence from Quarterly and Annual Restatements[J].Accounting Review,2013,88(4).

[3] 谭楚月,段宏.审计质量只能替代吗?——来自实证研究的结论分析[J].会计研究,2014,(07).

[4] 曹琼,卜华,杨玉凤,刘春艳.盈余管理、审计费用与审计意见[J].审计研究,2013,(06).

[5] 陈宋生,陈海红,潘爽.审计结果公告与审计质量——市场感知和内隐真实质量双维视角[J].审计研究,2014,(02).

[6] 張俊生,汤晓建,曾亚敏.审计费用信息隐藏与审计质量——基于审计独立性和投资者感知视角的研究[J].会计研究,2017,(08).

[7] 刘静,刘雨蒙.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问题探讨——以新疆中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审计收费为例[J].商业会计,2017,(03).

更 正

本刊2019年8月第16期第48页一文的作者“李珊珊”应为“李姗姗”。特此更正。

本刊编辑部

会计师职称论文范文第3篇

5月24日,重庆市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动员部署会召开。根据《重庆市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本次改革将统一设置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中小学教师职称将设置五个等级:三级教师(员级)、二级教师(助理级)、一级教师(中级)、高级教师(副高)和正高级教师(正高)。相比之前,中学教师增加了正高级职称档次,小学(幼儿园)教师增加了副高级、正高级两个职称档次。新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申报条件包括师德师风、基本资格、教育业绩、教学业绩、科研业绩、优先条件等六方面。新职称(职务)评定按照市级重点中学、城区普通学校、乡镇普通学校、村校教师等四个层次,提出课题和论文要求。其中,对村校、教学点及区县内个别条件同等艰苦乡中心校教师,不作论文发表和课题要求。

来源:重庆市教委网站

会计师职称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级会计师;职业道德;意义;作用;问题;途径

高级会计的职业道德是一般的社会道德在高级会计的职业行为中具体的体现,是高级会计的职业活动中具体所涉及的权责利益关系、方式、内容等决定的。这对内构成了引导与制约、调节高级会计师行为的一项道德准则;对外,也代表了会计职业界对社会要承担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一、做好高级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会计工作关系到企业运行的方方面面,对于企业的整体运行来说,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会计工作人员的能力与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会计工作的能力和质量。当今社会形式越来越复杂,会计人员面临的工作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作中处理的问题也更加复杂。会计工作人员处理的问题往往是关系到国家、集体、个人等多方面的利益问题,这就对会计工作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做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能够更好地提高会计工作人员对于会计工作的认识。职业道德是支配工作的思想内容,对于工作的思想认识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会计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和工作水平。会计职业道德准则对于会计工作人员提出一些要求,比如客观公正、诚实、规范、细心等内容,都是对工作人员具体工作的一种约束,能够对会计工作人员起到引导作用,更好地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其次,从会计工作的性质内容角度来讲,会计工作很大一部分内容是要和钱打交道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会计工作人员更要秉承廉洁自律、公私分明的职业操守,在利益面前端正态度和认识,把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因此,做好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提升会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水平,更是关系到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的重要内容。

二、高级会计师职业道德的作用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它的作用是:一是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规范的重要补充,其作用是其他会计法律制度所不能替代的。二是会计职业道德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动机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动机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会计行为是由内心信念来支配的,信念的善与恶将导致行为的是与非。三是会计职业道德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从会计职业关系角度讲,会计目标就是为会计职业关系中的各个服务对象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能否为这些服务对象及时提供相关的、可靠的会计信息,取决于会计职业者能否严格履行职业行为准则。四是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提高素质的内在要求。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会计职业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体现。一个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应当做到爱岗敬业、提高专业胜任能力,这不仅是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也是会计职业者遵循会计职业道德的可靠保证。

三、高级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1、依法从业意识淡薄

尽管我国实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已经多年,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也年年进行。但是,由于以前的资格考试过程不太严格,继续教育也流于形式,造成了现实中我国的不少会计从业人员仍不熟悉财经法律法规,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他们不关注、不学习会计法律法规,更谈不上遵守财经法规制度和依法从业。一些会计人员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够坚持准则,甚至协同作弊,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伪造、变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一些会计人员丧失了最起码的法制观念,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2、业务素质能力低下

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用人唯亲,违规进人,造成这部分会计人员缺乏应有的基本业务素质,对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知之甚少,专业技术能力比较差。同时,他们在工作中又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比如:记账不符合规范,账簿混乱、账账不符、报表挤数等现象比比皆是;由于会计人员业务不熟,而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些都大大降低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会计工作的质量,违背了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3、职业道德规范不完善

纵向相比,我国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上相对以前来说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这些成就主要体现在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方面,如我国仅有《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从横向比较便知,对于适用其他会计人员的具体的职业道德准则,只是散见于各有关的法规和制度中。会计正常教育和继续教育尚无足够的职业道德内容,机制尚未有效形成。

四、加强高级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

1、加强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能力的建设

这就需要在具体工作中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从会计工作人员自身的角度来讲,要提升自身对会计工作的认识,从思想的角度强化对会计职业道德操守的认识;从国家的角度来讲,对会计工作人员的选拔和培养要在注重职业能力的基础上,多增加关于职业道德的培养,比如对于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人,不仅要求他们有过硬的职业能力,同时还要求他们在职业道德方面过关。

2、提升外部监督的水平

在外部监督方面,国家要大力加强对会计事务所工作的规范和检查,建立严格的检查制度和规则,同时,在会计工作中,用人单位也要发挥自己的能力作用,加强企业内部的监督,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建立健全会计规章制度及职业考核制度,依法治理,规范性防范,减少会计工作中职业道德问题的发生。无论是国家,还是单位自身,都要充分认识到会计工作对于国家和集体利益的重要性,因此,更要注重加强对会计外部监督工作的认识,强化监督水平,更好地规范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能力建设。

3、加强道德教育

一是要加强会计人员的道德修养。通过自我教育和社会教育,能够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修养水平。二是要加强会计人员的法制教育。德治必须与法治联系起来,互相促进。要定期组织会计人员学习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自觉履行《会计法》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三是要引导会计从业人员自省自律。要引导会计人员自觉接受职业道德的引导、规范,按照会计职业道德要求,逐步完成从自发到自觉,从外表到内心、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的行为转变,从而使自己的道德修养提高到一个新境界。

4、加强诚信建设

诚信建设是我国的短腿,会计行业的诚信建设从某个角度上说比其他行业尤为重要和紧迫。加强诚信建设,首先要坚持诚信的用人原则。各单位聘用会计人员,首先选择的应该是有诚信的人。其次加强诚信宣传。要大力宣传先进会计人员的事迹,形成了扬正抑邪、褒善贬恶的社会舆论。最后,要建立诚信档案。建立诚信档案是加强会计自律性管理的有效手段,使诚信执业者受到社会的信任和尊重,失信者受到市场的处罚。

5、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高级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

不断加强对高级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业务培训工作,且不断地更新业务相关知识。企业必须定期的对高级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进行合理的轮换。工作岗位的轮换应该作为是对会计人员一种经常性的制度来进行管理。岗位的定期轮换能够对提高每个高级会计人员的综合专业技术素质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6、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会计职业道德的监测评价系统是会计职业道德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首先,应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跟踪监测系统,判断会计职业道德意识所处的阶段,及时发现会计职业道德现状的新动向;其次,在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系统时,建议在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学会等会计组织内成立道德委员会来履行这一职责。进行会计职业道德评价,要贯彻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八项内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要制定一套可操作的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

总之,只有根据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自身特征,从宏观和微观,即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多方主体共同努力,持之以恒,方能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帐、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的会计职业道德风尚。

参考文献:

[1]郭晓辉.会计信息失真与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23).

[2]田艳梅.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

[3]王桂梅.会计师职业道德缺失的制度思考[J].注册会计师,2011(03).

[4]边晓峰.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问题研究[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1(s1).

会计师职称论文范文第5篇

为了能够有效地帮助本土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未来不断深入分析中国管理会计发展存在的通用型问题上,提出切合实际的改进趋势和方向,本刊特将此次调研的部分内容及成果摘录如下,以期能够对中国的企业在财务管理转型并利用管理会计帮助企业创造更多价值方面提供更多帮助。

调研内容分析及成果

此次中国管理会计实践调研旨在探寻和研究管理会计师和管理会计职能在中国企业管理转型中所起的作用,承担的职责和角色定位,并深刻阐明管理会计师及管理会计对企业管理的价值创造和贡献。该调研能帮助广大企业家、管理经营者、财务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在当前复杂多变,甚至是严峻的商业环境下,财务管理和财务团队所面临的问题、挑战,以及要实现的目标和价值。

从本次被调研企业的情况综合来看,无论是从企业规模、企业性质的角度,还是企业所属行业分布,都是比较广泛的,从而得以反映中国企业的整体概况,调研所得出的结论也适用于中国企业。

对中国企业而言,大多还处于成长发展期,灵活度较高,正逐步意识到财务可以创造价值的领域,可以为重要的财务事项安排更高的优先级,投入更好的基础设施以及人员储备,中国企业有能力和潜力克服这些困难从而获得发展的源动力。

财务管理部门的时间分配

由于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的剧烈变化,过去的五年间,全球的企业都在进行着深远的变革,企业的财务部门越来越受重视,成为关注的焦点。

会计/财务部门的职能在逐步改变,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管理会计所涉及的内容(如战略制定,经营分析等)开始占据较多的比重。

IMA在全球其他区域也开展了类似的调研,与此次在中国得到的结果有两处明显的不同:首先,全球其他区域的企业,在法定报告方面花费的时间较少,平均只占有15%的比例。而中国由于商业行为习惯和外部监管要求的多样性导致了法定报告所占的平均比重达到25%。其次,全球其他区域的企业,在战略制定上花费的时间大概是中国企业的两倍。这方面的差异也许是由于中国目前还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孕育着巨大的商业机会,很多企业都是在“干中学”,一边前行一边思考下一步的部署。此外,封闭运行的资本市场也导致公司无法进行最优化的资本配置规划。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企业更需要“布局谋篇,先定而后动”,管理会计未来将在战略制定和实施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当然,不同的组织和个人会按不同的比例进行分配。

调研发现,不同性质的组织在财务管理部门时间分配上的特点有所不同。首先,在战略制定方面,国有企业占比最高。其次,在经营分析方面,外商独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占比最高;外商独资企业在财务运作方面占比也最高。相对而言,上市公司在企业融资上花费的时间最多。

对管理会计的认识

中国企业经过近年来科学化管理的熏陶,管理观念不断的更新,管理会计为适应组织内部的需要逐步形成和发展,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取得了较为广泛的推广和运用,在此次调研中获得了有效验证,被调研者对于管理会计的观点表示了很高程度的认同。管理会计更侧重于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差异分析,深入挖潜增效。企业的财务部门不再仅关注成本管理,而是更加重视计划和分析,更加广泛地参与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财务工作领域的重要性

中国的调研结果在总体上和全球保持了高度的吻合,这说明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企业的发展已经与世界接轨,未来将不断缩小差距。调研依旧发现三项显著差异:“支持战略的制定、验证和执行”在全球居首位,而在中国位列12;“处理税务问题”在全球位列15,而在中国居第4;“确保适当的营运资金管理水平”在全球位列第8,而在中国居第3。

企业管理活动与财务职能的联系

中国管理会计的引进和发展深受美国的影响,无论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充分开展管理会计案例的研究,促使管理会计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得到传播,推广成功的管理会计经验。然而,多数企业在如何系统运用管理会计方面仍然存在诸多困惑,管理会计在中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实务界急需将企业应用的经验加以总结和提高,形成中国的管理会计惯例、方法体系。

成本管理会计的应用是管理会计应用的基础,也是推广管理会计的起点和重点。经过长期观察,中国企业基本上都有很强烈的成本管理意识,能运用管理会计方法自觉进行成本管理。

而中国企业业务和财务的联系紧密度还是偏低的,财务部门希望能够提供专业意见,而又不能具体的理解业务,面对如何使用管理会计工具为战略提供决策支持时,更显得不知所措。

调研报告建议,企业应加速推进业务财务一体化进程,设计和运用财务分析工具,深入企业具体业务,对管理会计工作人员进行正确的引导。

财务工作领域的有效性

对于财务工作领域的有效性来说,中国企业与全球企业也有较高的吻合度。但在一些领域,中国企业和全球企业还存在差异 : “确定合适的营运资本结构”,对于全球企业来说,有效性居第4位,而中国企业居13位;“支持企业融资活动”,对于全球企业来说,有效性排第2位,而中国企业居第9位;在“处理税务问题”方面,全球企业排第6位,中国企业高居第1位;在“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方面,全球企业排12位,中国企业居第7位;在“培养财务人才”方面,全球企业居15位,中国企业居第10位。

对财务职能发挥造成阻碍的因素

调研指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目前在中国大多数企业中还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基础还比较薄弱,还存在各种问题,制约了财务管理活动信息化的实现以及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中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企业对信息化认识不足,信息化管理制度缺失;企业财务信息化程度低,集中程度不够;企业财务人员能力素质有待提高。

针对以上问题,中国企业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企业管理层对于信息化的认识是建设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成功的关键,信息化建设要求相关管理组织的完善(如建立信息化建设小组,将全面预算、内部控制和信息化建设作为经常性的工作),并建立健全的相关管理制度(尤其是信息化建设的奖惩制度)。

“与业务部门无法有效沟通”也是企业比较突出的问题,财务部门需要改变自身的定位,要以“业务部门的好伙伴”为定位,注重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财务创造价值需克服的困难

调研发现,“组织文化”、“不能充分获取和掌握业务信息”、“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薄弱或没有集成”是企业在发挥财务创造价值过程中需要克服的最大困难。对中国企业而言,大多还处于成长发展期,灵活度较高,正逐步意识到财务可以创造价值的领域,可以为重要的财务事项安排更高的优先级,投入更好的基础设施以及人员储备,中国企业有能力和潜力克服这些困难从而获得发展的源源动力。

CFO名家分享

财务管理部门的时间分配

“我在法定报告上花费的时间只有5%,在战略制定上我会花15%的时间。作为CFO,我更多的关注集团化的战略方向。这得益于我们长期与外资企业合作,包括美国企业、欧洲企业、日本企业。相对国内的其他民营企业来说,我们更早的接受了国外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如我们2004年就已经开始根据《萨班斯法案》404条来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所以企业在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上比较规范高效。”

——某大型集团CFO

财务工作领域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的作用最重要的是有效洞察和分析经营业务,这方面我们的财务与业务部门能有效沟通,比较了解业务。公司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会成立各种项目组,业务财务会参加其中。在项目组中,业务财务会提交各种数据分析,参与目标设定、标准制定、实施策略制定、执行跟踪这一完整过程,并提出建议。我们鼓励业务部门从预算开始定目标、定策略,而管理者的作用是进行目标的修正、提高要求,然后业务部门找方法、路径执行,财务在其中帮助梳理,使上下拧成一股绳。大家各司其职以保证公司的有效运营。”

——孩子王副总经理、财务总监沈晖

财务创造价值需克服的困难

“战略目标和绩效考核指标的脱节,主要体现在绩效指标无法激励人的行为,影响了战略目标的落地。很多企业会制定一些管理制度和惩罚机制,如果没有完成绩效指标,会对员工进行惩戒。但这些往往是‘事后的暴力’,收效甚微。要约束员工的行为,道德和教育规范更加重要。”

“财务部门没有足够的资源,主要体现在人的问题上,人力资源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但是现在面临的困境是新鲜血液既招不来也留不住。一方面,企业需要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待遇和清晰的职业发展通道,另一方面,企业要帮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在如今的压力形式下,要对员工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引导,帮助他们克服浮躁和焦虑的心态。财务是一个高危职业,年轻人更应该拒绝诱惑,安心工作,把本职工作做好,才能寻求长远的发展,实现自我价值。”

上一篇:中级会计小论文下一篇:正会计高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