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本科学位论文范文

2023-04-06

通过本科学位论文范文第1篇

2、试论推荐书目与图书馆阅读推广

3、从“实用类”阅读文体纠结走向阅读的本质

4、对国际私法法律规避若干问题的探讨

5、从香港文汇报“以案说法”?专栏涉及特定法律术语翻译浅析

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分组分专题”教学改革浅析

7、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的方式和效能

8、2015年全民阅读反思与展望

9、中学政治教师法律素养提升的路径与方法

10、“悦读经典”与“应用法学”教育的二重奏

11、高职学生文献信息需求的阶段性特征及服务

12、大学生原典阅读现状与问题分析

13、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阅读理解篇章特点剖析

14、“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中国法律史教学改革的思考

15、孙中山廉政思想及其启示

16、试论扩大选人用人中的民主

17、科学之光照亮求真创新之路

18、全民阅读与高校阅读推广

19、案例教学法在法律课中的应用

20、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服务探索*

21、我国法学实践技能知识平台的必要与构建

22、数字化时代的阅读观及方法论

23、共读《水浒传》,探究整本书阅读策略探究

24、新时期大学俄语报刊阅读教材出版的现状与对策

25、提高英语阅读能力须坚持“五要”

26、实体书店全民阅读推广的实践特色分析

27、《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深度教学探略

28、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模式研究

29、邀少年读万卷书助学子得智慧泉

30、法人治理结构下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服务问题与优化策略

31、经典阅读对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影响

32、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一)

34、基于文献共读的时政专题教学

35、徐特立的阅读思想和实践对开展全民阅读的启示

36、高校学生参与立法意识和能力的实证研究

37、法律人工智能的推理建模路径

38、基层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阅读推广探析

39、重庆市儿童阅读体验馆发展模式研究

40、试论角色表演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41、法律英语教学中的自我效能感研究

42、网络合同中不正当格式条款的纠正规则

43、论家庭教育视角下婴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44、图书馆公益论坛主持人综合素质探析

45、泛在图书馆理念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研究

46、由一道法律选考题引发的教学思考

47、法学本科案例型毕业设计模式构建

48、将《大清律例》带到西方的人

49、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比较研究

通过本科学位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药学硕士 研究生 培养方案

文献标识码:C

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会议审议通过了金融硕士等19种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决定在我国设置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警务、应用心理、新闻与传播、出版、文物与博物馆、城市规划、林业、护理、药学、中药学、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等硕士专业学位。

为适应我国医药事业发展对药学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药学人才培养体系,创新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药学人才培养质量,特设置药学硕士专业学位。药学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Professional Master of Pharmacy”,缩写为M.Pharm。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是:面向药物技术转化、生产、流通、使用、监管等职业领域,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较好掌握药学及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药学专门人才。

1 专业人才需求与招生

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长远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对自身健康也越发关注。药品作为预防、治疗疾病的特殊商品,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命生活质量。同时,高质量的药学服务是提高医疗水平的重要环节,在保证患者合理用药,减少药源性疾病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设置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点,培养高素质、高质量和具有创新能力的,能够将产学研有效结合,指导合理用药,进行优质药学服务的应用型高层次药学专门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医药产业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随着医药领域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与进步,药品研发从简单仿制走向自主创新,药品供应从短缺走向丰富,医药产业不断在规范化、现代化、集约化、国际化等方面迈出新步伐。随着医药行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一线工作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颁布的药品法中,明确规定在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必须配备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而国家药监主管部门规章中,在GMP和GSP认证条件中又规定一些重要的岗位必须配备执业药师。

药学专门人才培养的多元需求。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已有药学硕士科学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不同类型的学位类型。药学硕士专业学位与药学硕士科学学位以培养教学科研型药学人才目标不同,旨在根据医药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增列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点,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了药学人才市场体系,另一方面也为医药行业从业者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职业发展和成长路径,使学习和实践、知识与技术、社会需要和个人成长成才更好地在产学研一体化过程中结合起来。

毕业生就业市场具有广阔前景。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国家支柱产业,日益得到国家的重视。北京、天津、上海、武汉等各大城市医药产业科技园建设成效日显,泰州、台州、昆山等二、三线城市的医药产业发展也如火如荼,给熟练掌握药物技术转化、生产、流通、使用、监管等职业领域知识和本领的药学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施展才华的舞台。

2 培养目标定位

2.1药学硕士学位培养目标

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是:面向药物技术转化、生产、流通、使用、监管等职业领域,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较好掌握药学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第一,热爱祖国,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

第二,掌握药学基础理论知识及其相关专业技能,能胜任医药生产、质量评价、新药研发、流通管理、临床应用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三,掌握至少一门外语,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第四,身心健康。

2.2药学硕士学位点建设发展规划与措施

第一,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着眼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质量工程,制定、完善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和结构。

第二,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努力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引进和培养一批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学术骨干,重点引进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教师。同时,重视吸收来自药学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承担专业课程教学,构建“双师型”的师资结构,聘请在产学研结合领域具有显著成绩的企业家和学者为兼职教师,努力构建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以高水平人才为核心、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第三,推进学科平台建设,努力培育专业特色。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重大需求,推进药学硕士理论教学与实践基地建设,促进相关学科资源整合和交叉融合,打造本专业领域先进创新研究平台;拓展与海内外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关系,搭建校企技术研究平台,建立协同创新联盟,共同争取重大项目、申请专利等,带动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相关研究方向的发展。

第四,落实管理制度和培养经费,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不断完善培养方案,坚持实行双导师制、设置专业实践必修课程、审核学位论文实践选题以及评定奖助学金等制度,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大经费投入,改善教学科研条件,给予实习实践经费支持,不断提升办学保障能力。

3 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

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设置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面向药物技术转化、生产、流通、使用、监管等企业岗位实际,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充分反映药学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突出交叉性、实用性,重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强调以应用和问题为主线对不同学科知识加以整合,注重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上,重视运用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

在培养过程上,充分体现专业学术性与医药职业性紧密结合,坚持实践育人导向,强化实践育人理念,有力推动教学实践,拓展实践育人载体,广搭实践育人平台,注重实践育人效果,积极推动社会实践,确保实践育人实效等措施,构建实践育人体系,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实践教学是全日制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鼓励和安排药学硕士研究生到企业实习。实践过程中,重视培养和提升药学行业职业能力,注重产学结合,强调以应用和问题为主线对不同学科知识加以整合,注重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要重视运用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专业实践应有带教老师签名的每阶段的实践报告及结束后的专业实践总结。对于专业实践的评价方式需经本校与实践单位双方同意,评价标准应符合行业实际,并能真实体现药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水平。

学位论文选题紧密结合药学及相关领域科技转化、注册与申报、生产与技改、推广与流通、药学服务及药品监管等实际问题,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学位论文类型可以是专题研究、典型案例分析、技改方案等,体现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答辩形式可多种多样,答辩成员中须有药学实践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3.1领域方向简介

主要包括化学药物合成、药物新剂型、生物药物应用、药物分析方法与检测、临床药学、药事管理等专业与方向。

3.2招生对象与学习年限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3年。

3.3培养方式

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设置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实践教学是全日制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鼓励和安排药学硕士研究生到企业或医院实习。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学位论文选题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论文内容应着眼实际问题、面向行业应用、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3.4课程设置

攻读本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获得总学分不少于3 1学分:

第一,学位课程不低于23学分,包括公共课5学分、专业必修课12学分以及专业实践6学分;

第二,选修课程不低于8学分;其中行业发展前沿讲座为必选课程,该课程要求研究生参加讲座4次以上并撰写学习报告,由导师评定学习成绩。

另外,须完成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报告两个必修环节。

3.5实践环节

药学硕士研究生应在医药行业相关单位进行时间不少于6个月的专业实践。专业实践应有带教老师签名的每阶段的实践报告及结束后的专业实践总结。对于专业实践的评价方式需经本校与实践单位双方同意,评价标准应符合行业实际,并能真实体现药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水平。

3.6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应结合医药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选题,突出课题的创新性和应用价值。选题应紧密结合医药行业的实际,深入基层现场,对医药行业领域中某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制订、设计调查方案,收集资料,在现场实践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对策。

论文形式可以是一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可以是针对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研究设计解决方案,或者其它相关研究论文。论文应反映作者运用所掌握药学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解决医药行业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研究结果应对医药产业实际工作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论文工作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导师来自校内,另一位导师为来自行业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

论文撰写完成经导师审阅定稿后,还应有2位(其中至少一位来自校外实践单位)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专家评阅并给出意见。论文评审应重点审核:论文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生产实践中所遇问题的能力;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其解决科学技术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

攻读全日制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方可申请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应由5位(其中至少一位来自校外实践单位)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组成。学位论文答辩通过者,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授予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通过本科学位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大;学士学位;获取率

近年来,随着开放教育的深入发展与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手段与教学形式不断更新,目前电大开放教育已经实现了学分制,允许学生在所修专业的专业范围内自主选课,可以将学习年限延长至八年。在总结性评估之后,电大的开放教育从试点转入常规,保证可持续发展在电大系统引起广泛共识,北京市电大提出了把工作落实到实处,关注“四生”、提升“五率”,即:关注新生、提升课程注册率;关注老生,提升毕业率;关注专科生,提升专科毕业生续读本科率;关注本科生,提升“网考”课程通过率和学位获取率。随着本科学生对获取学士学位愿望的不断强化,学位获取率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学生对于学历之外更高追求,同时也是衡量电大教学质量的一个标准。

1电大朝阳分校本科学生学士学位获取现状

11近五年来总体趋势

电大朝阳分校自1999年承办开放教育至今历经14年,自2002年起本科各专业毕业学生数累计达到2200余人。已经开设的13个本科专业中有12个专业已有毕业生,自2004年中央电大与各高校合作授予学士学位至今,这12个专业获取学士学位的总人数超过400人。近五年来开放教育稳定发展、各专业人数相对稳定,申请学位人数相对保持稳定,统计数据显示,在2008年秋季到2013年春季的10个毕业季中,各季获取学士学位人数大致占到了该季本科毕业生人数的30%左右(见表1),我校学士学位获取率一直位列全市前列。

13各专业发展趋势差别大

将近五年各毕业季各专业学士学位获取率(见表3)绘成折线图(见下图)对比其发展趋势可见,一些规模相对稳定的成熟专业有其特有的发展趋势。如:会计学专业,呈现出近三个毕业季上升的趋势,并且稳定保持在30%左右;小学教育专业,随着招生的暂停,以后将不会有新的学位申请情况出现;工商管理、行政管理专业近几个毕业季出现了下滑趋势。

2影响我校本科学生学士学位获取率的因素

在日常受理学位申请相关事宜的工作中,经常可以与本科学生、班主任老师密切接触,能够听到来自学生本人在追求学士学位过程中的各种疑问与困惑。将这些学生反映的困难汇总,结合学位申请、审批、授予的全过程,可以大致归纳出以下几个影响学士学位获取率的主要因素:

21各专业学位合作院校对学位授予的要求差别很大

由于中央电大并没有单独授予学士学位的资格,自2004年起在各专业的建设中逐渐与相关合作高校签订协议,由各高校学术委员会对本科学生进行审核,为符合条件的本科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这就形成了十多个本科专业几乎都由不同的合作高校授予学位,在对学生硬件条件的要求上(见表4),达不到统一的标准。如我校已有学生获取学位的12个本科专业中,有 9个专业合作高校要求提交毕业论文由学术委员会再次进行审核;而其余3个专业只要论文由各省级电大认定达到标准即可。有8个专业只要求在学所有课程的平均成绩达标即可,而有4个专业除此之外,还对学位课程成绩有单独要求。在外语方面,有些专业则要求参加由高校专门举办的加试。

各合作高校对学位申请的条件达不到统一,客观上造成了学生申请学士学位时有难有易,自然会对获取率有所影响。

22学生所从事行业对学位要求不同

在与学生日常的交谈中可以发现,学生从事行业的差别性和单位在职称、晋级方面对于学位的要求,使得学生自入学起,对学位追求与否就有了预期设想。如护理学专业,学生多数为医院一线护士,只对学历的提升有所要求,一般不要求获取学位,因此虽然该专业毕业生人数很多,但有意愿申请学位的人数极少。又如工商管理、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半数以上为企事业单位的中坚力量,用人单位在晋级方面将学位的获取作为一个考核标准,因此这两个专业学位获取率保持稳定。再如社会工作、法学专业必须在本科毕业的同时获取学士学位,才能享受到国家相关学费支持,因此申请学位的学生数一直高居不下。

23各级省校与合作高校对学位论文的评判标准不统一

省校答辩小组在对各专业学生学位论文进行答辩审核时,经常由于评判标准过于宽松,使得一些本不符合学位申请条件的学生勉强通过答辩。而在后期学士学位的报送、审批过程中,经由合作高校学术委员会审核该论文不符合要求,使得学生本人失去了再次申请学士学位的资格,并且在精力与财力上遭受损失。因此,学校应该在论文初审、答辩阶段投入精力悉心指导并力争掌握评判标准与合作高校看齐。

24学校方面鼓励措施

众所周知申请学位要比只申请毕业付出更多的努力,学生不但要从入学伊始就对自己提出严格的要求,每门课程考核力求高分,还要参加诸如学位课程、学位外语等专业教学计划之外的考试,因此在学生追求学位的道路上,学校方面的不断鼓励就显得尤为重要。专业责任教师、授课教师和班主任在课堂内外的循序善诱,能够持续增强学生获取学位的决心。通过邀请已经获取学士学位的毕业生回校与在读生进行诚心的恳谈、近距离的交流,或学校在各类荣誉的评选时优先考虑这些学生,也会大大提升学生的信心并为之不懈努力。

纵观电大朝阳分校五年来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获取的状况,虽然整体位居全市前茅,但多数专业仍有可以进步的空间,这需要学校和学生双方面共同付出努力。随着开放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和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逐步强化,我们会为广大学生营造出一个开放、自主、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着力于激发师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力争使每一名毕业生真正成为为社会所需所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纪勇关注“四生”提升“五率”是实施质量工程的一个着力点[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8-11

[2]王玉娟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学籍管理的探索[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3).

通过本科学位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高等学校研究生扩招的过程中,硕士研究生教育呈现出愈来愈明显的“本科化”倾向。具体表现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教育泡沫化现象、学术风气的功利化商业化、招生评估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了其“本科化”倾向。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硕士研究生“本科化”倾向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本科化;改进策略

自从1999年以来,我国在高等教育方面开始扩招并且进入到了“大众化”的阶段,我国硕士研究生的生源数量伴随着本科生源数量的增加而迅速的上涨,但其增长速度却远远大于本科生的增长速度。同时,通过数据可以得知对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已经愈来愈明显的出现本科生化的趋势,对本科生的教育与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存在着非常严重的趋同现象。

一、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应有的区别

在近几年,我国研究生在扩招的过程中,我国大部分高等学校出现了硕士研究生“本科化”趋势和倾向,硕士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培养目标:大众化和精英化的区别

伴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我国研究生教育以下的层次越来越起到基础性教育的作用,高等教育中层次较高的硕士研究生教育理应承担起培养各领域精英的责任。因此,硕士研究生教育应偏向精英化,本科生教育应偏向大众化。

(二)知识建构:概念建构和问题建构的区别

在本科生阶段应该实施概念建构的模式。概念建构,顾名思义,指的是从相关专业涉及到的相关概念着手,进一步的启动相关的专业教育方式。这种模式有利于保障基础知识全面性与完整性,但不利于激发受教育者的兴趣与热情。该模式有利于激起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但很难确保基础知识的全面性和完整性的学习。本研究建议,在我国的硕士研究生阶段应该主要实施问题建构的模式,该模式指的是通过专业问题的提出来进一步启发当代研究生去主动的思考问题和对问题的创新意识。硕士研究生教育应以知识的问题建构为主,以概念建构为辅;本科生教育应以知识的概念建构为主,以问题建构为辅。

(三)课程设置:基础性和专业性的区别

本科阶段的教育应该着重强调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巩固。与此相比,硕士阶段的教育更应该定位于对新知识的发现和探索。因此,本研究建议,硕士教育的重心是在专业性创新性,而本科教育的重心则是在基础性全面性。

(四)教学方式:讲授式与启发式的区别

讲授法作为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能够建立起该体系最高效和全面的方法之一,本科生阶段教育的目标之一是要使受教育者在学科领域中建立起专业知识的体系。因此,本科阶段的教学方法仍应以专业知识的讲授为主,而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教学方式可以采用研讨式教学包括学术沙龙、课堂讨论以及案例教学等形式。

二、硕士研究生教育“本科化”倾向的具体表现

我国目前本科阶段的教育和硕士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存在着严重的趋同现象,同时呈现出愈加明显的本科化的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培养目标方面,本科阶段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硕士研究生教育作为本科后的一种教育形式,其中包含两个核心的教育目标:一是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取得创新性的成果;二是为社会培养核心的高级专门人才。然而,现实情况却很难达到预定的目标。

2. 课程设置方面,课程设置的“本科化”主要体现在缺乏思考性及专业前沿性,不能有效引导或促使学生进行深入探索。我国当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很少能及时有效地参照目前最前沿先进的理论与经验,问题建构也未能得到明显体现。

3. 教学方式方面,目前很多高校在研究生培养中一部分仍采取课堂讨论为辅、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学科中文科类专业更为明显,讲授方式仍然是具有很大优势的教学方法,讲授课程仍然是课程的主流,能力方面的培养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创新能力的培养中课程比例不高,教与学的积极性均需得到很大的提高;另一部分虽然采用研讨法,但流于形式,效率不高,成效不大。这样的教学无异于把硕士研究生下降到本科生的水平。

三、硕士研究生教育“本科化”倾向的成因分析

(一)教育泡沫化现象

根据调研数据可以发现,对一所高校学历真实性及其声誉问题有所影响的,很大一部分并非是发生在个别的学校的局部的质量方面的问题,更多的是那些较大规模的教育方面的泡沫化现象。教育方面的泡沫化现象指的是由于过多的教育消费方面的需求去追求有限的教育方面的资源,而导致教育资源的增长难以超越教育规模的增长,造成大量的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育文凭,引发了文凭上的普遍信用危机。这种现象在追求快餐的的研究生教育發展规模急剧扩展中,最容易被引发。

(二)学术风气的功利化、商业化

首先,学术固然有其非常实用的价值,但是过分的强调实用的狭隘主义是一种不正常的学术风气。在这种学风的影响下,研究生教育中的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被认为无用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科技上的含量低的小型实用型技术服务型课题则颇受青睐。

其次,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商业上的投机心理和浮躁的风气也正在侵蚀着学术方面的深度研究。一些学者急功近利,甚至有的人丧失了学术道德底线,以抄袭剽窃的手段换取一时的名和利,甚至是忘记了学术研究的出发点和最终的目的。

(三)招生、考核、评估制度的不完善

首先,招生制度不完善。有些培养单位降格以求,“宁滥毋缺”。更有甚者,有些培养单位的个别人士利用手中权力进行非法招生,导致生源质量进一步下降。

其次,淘汰率低。我国目前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几乎是一试定终身的,只要通过了入学考试,经过规定年限的研究工作、学习和论文答辩,一般都能获得规定内的学分,淘汰率几乎低于5%。本研究认为,没有淘汰率,就很难有危机感,很容易滋长惰性的发展,影响教育质量的培养和提高。

再次,研究成果评定只追求数量,忽视质量。近年来,几乎各大高校都采用量化的方式来衡量硕士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同时,有相当数量的研究生只是为了找工作、评奖评职称和完成学业上的任务而忽略了其发表文章的质量和知识的积累。

四、硕士研究生教育“本科化”倾向的改进策略

(一)推进硕士研究生数量增长与质量提高的协调统一,学术性研究生教育和应用性研究生教育共同发展

数量与质量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数量的增长不能以损质量为代价,而质量的提高也不能以损数量为代价。现实发展既需要高层次的理论研究人员,也需要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因而要实现研究生教育的数量与质量的协调统一,就要既关注数量的结构性增长,又要采用多元化的质量标准。即要对学术性研究生教育和应用性研究生教育区别对待。

(二)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完善选聘、考评、激励机制

首先,完善高校导师选聘机制。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必须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有渊博的知识修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及指导能力,能活跃在学术前沿,并在本学科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高校在选拔导师时对于能力不达标的坚决不予考虑。

其次,完善高校导师考评激励机制。导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因此有必要把动态管理、量化考核、跟踪评估等一系列的督导措施结合起来,将考核结果与导师任职资格挂钩,促进教学培养质量的提高。对考评结果优秀的导师要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

(三)调整课程内容,突出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与实践性

要防止硕士研究生教学“本科化”倾向,必须调整其教学内容。正如谢安邦教授所说:“要重视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与实践性,即专业领域学术研究的热点、难点、重点以及尚存争议性的问题和研究发展的新动向。”

此外,应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借国际化促进学习内容的前沿化,这也将促使大学办学的理念更加开放,有效营造国际化的学术氛围,积极引导和鼓励研究生在国际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参与国际间的学术论坛和学术交流。

(四)改进学习方式,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究性与多样性

研究生教育应该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为本”的学习,要把研讨式教学贯彻落实到实处,真正做到学习是前提,批判是关键,创新是目的。为了丰富硕士研究生学习的途径和平台,可举办各种学术沙龙、讲座、研讨会等,这样的活动一方面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促使学生更主动地探索不同领域知识,从不同角度加深对本专业的理解。学术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一般都是围绕本领域内较为前沿或国内较为普遍且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的问题进行研讨,因此通过这一学习交流平台,研究生能够获得更为开阔的视野,能够有效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主动探索、发现并试图解决问题。

(五)健全管理机制,完善招生、考核、评估体系

首先,完善招生机制。硕士研究生招生应真正落实优中选优的原则,从而保障生源质量。若有发现个别人士徇私舞弊非法招生,应予以严惩。

其次,严把科研成果质量关。防止浮躁风气和投机心理对学术研究的侵蚀,杜绝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抄袭剽窃的手段。学者们需要潜心研究,潜心积累,才能产生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再次,适当提高毕业考核淘汰率。要建立必要的筛选制,对研究生所掌握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学科前沿知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考核。 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或实行分流,或推迟毕业或坚决予以淘汰,以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简基松.论本科与研究生教育目标差异对教育模式之影响[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0):93-94.

[2]刘鸿.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65.

[3]谢安邦.构建合理的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2003(5):68-72.

[4]刘鸿.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本科化”的成因分析[J].江苏高教,2003(5):99-102.

[5]赵忠令.防止本科化倾向——实施研究生教育结构性扩招[J].中国高等教育,2003(20).

[6]阳荣威,胡陆英.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本科化”倾向及其应对措施[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2):11-16.

通过本科学位论文范文第5篇

古人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所以,无论是个人,抑或是国家都应以诚信为本,诚信是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千年。

但是,随着人们物质财富的发展,人们的诚信直线下降,“三聚氰氨”假奶粉、 “地沟油”等一系列恶性事件。金钱至上的世界观,我们该如何守侯,心中那最后的一片诚信的净土。只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人无信不立

孔子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人处事,只有立信于人,才能行得稳,获得无比的成功。

犹忆孩提,听过“曾子杀猪”的故事。无论它是真实,抑或虚假,都从一个小出发点诠释了“诚信”。告诫我们:言必信,行必果。曾子的诚信,为孩子树立了一个榜样,成为一位好父亲,一个大写的人;秦末季布,一向言而有信,因此,与许多人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后来,得罪刘邦,他的友人,冒灭九族之危险,使之免遭祸患。季布的诚信,使他受人尊重,是他救命之关键。

一个人诚实有信,会受到尊重,自然得道多助;若一个人失信于人,别人不落井下石,已经是幸运了,遇到困难,只能自求多福。 古时,一位商人渡河,掉入水中,一渔夫经过,商人许诺你若救我上岸,我给你一百两银子。渔夫救了他,然而,他只给了十两银子。后来,他再一次掉入河中,他再一次遇见同一渔夫,再次许诺,渔夫因为他的失信而不答应,最后溺水而亡。失信于人,就失去了别人对你的信任。无论如何,都不该欺骗别人,只要有许诺,就应该实现承诺。若只为了一时的小便宜而失去了别人的信任,造成了自己的悲剧人生。若有危险,谁来救你逃出生天,脱离苦海。

人立而亦有信

诚信是立人之本,当一个人有了成就,也应该秉承诚信,作为人生的一大准则,坚持不懈,永记心中。

汉朝大将,韩信,落魄时,一个漂母给了他饭吃,韩信离开她时,告诉她以后一定来报答她,后来,韩信做了楚王。不忘旧恩,以黄金千辆给漂母。大将风范,诚信一直留在心中,无论何时都记着自己的承诺。一饭之恩,千金报母。

无论是处于何种地位,都应有一颗诚信的心。

国无信不强

诚信不仅是立人之本,也是一个国家的富强之本。

古时,商鞅变法,立木为信,在南门立一木,说:若有一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奖励五十两黄金,开始没有一人敢动,最后有一人将木头移到北门,商鞅依约奖励五十两黄金,他的立信,使他的变法得以成功,使秦国得以富强,灭六国,统一天下,走上强国之路。

若是不将诚信当做根本,视为儿戏,只有灭亡一途。

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当各路诸侯十万火急的奔赴都城,发现仅是一场闹剧。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走向了灭亡。

无论国家怎样,弱小也罢,强大也罢,千万不能丢失诚信。作为一位君主,要身先士卒,为天下立诚信之本,引导国家富强。

在新世纪的我们,面临新的危机与机遇,我们依然要坚持以诚信为本,发扬千年传统美德的辉煌。对于普通的个人,我们要以诚信交友,以诚信处事,以诚信出发,以期获得别人的尊重。对于国家,更应该以诚信处理国际事件,建立友好邦交。让华夏永立世界之民族之林,让中国万世传承。

生命科学学院

上一篇:学生管理毕业论文下一篇:大学生管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