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二轮复习计划范文

2023-08-18

高三第二轮复习计划范文第1篇

一、一轮复习总结:

1.课堂教学路子总体上符合高三一轮复习的特点和要求。

①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教学活动,目的明确,紧紧围绕着巩固落实基础知识这个重点进行。注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落实基础,力图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提高基础落实的力度和层次。

②教师对学情了解充分,讲评的针对性强、重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突出,思维误区得到充分展示;注意结合题目对学生进行方法引导,归类讲评;补偿练习选题典型、针对性强。

2.根据课时少、任务重的新情况,注意落实学生课前自主预习,并有督促检查措施,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主动性、针对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教学观念明显转变。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思考、总结、落实基础知识。 存在的问题: 教师方面:基础知识复习中重点与全面的关系处理不很到位;基础知识记忆落实的情况 不理想等。 学生方面:观察图表的能力较差,不能够提取有效信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不能有效 的把信息与知识建立联系;迁移和重组知识的能力较差,不能把材料、课本知识以及生活实践知识有效的整合为答案;答题时审题不清,答案不规范。 二 、二轮复习的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为指导,以课本为主要依据,充分研究新课程高考,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历史教学模式,从学生实际出发,增强历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巩固第一轮复习成果,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历史基础、基本技能的掌握水平和多角度、多层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三、二轮复习的目标

1、巩固第一轮复习效果,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2、提高考试大纲要求的阅读、提炼、概括、分析、比较、迁移、阐述、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适应文综考试的要求。

3、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特别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练习,进一步引导学生规范答题。

四、采取的措施

1、深入研究考纲及近年高考题目,把握高考命题趋向,做到复习有的放矢,增强复习的实效。

2、合理划分好专题。专题的划分既要考虑到知识点的完整性,又要兼顾到高考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方向。

3、备课组分工合作,集体备课,加强学习与交流。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专题复习应集全组之力,集体备课,各位老师应对照自己的任务安排,认真备课,在上课前三天拿出教案和试题。同时备课组内部多听课,多交流。

4、实施分层教学。A、B层次班级要求复习完全部专题,并且在A层次创新各种形式,加大培尖力度。C层次主要是让学生多看教材,扎扎实实搞完第一轮复习,选取几个重点专题讲述。

5、提高课堂效率,杜绝“满堂灌”。专题的知识梳理,不能由老师包办,要求学生紧扣教材,在老师的布置下,课前或课堂上完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规律性问题,得出结论,从而使基础巩固和能力培养同步进行。

6、加强综合备课组活动。在热点专题探讨、文综考试组题、学生情况分析、综合考试方法等方面加强与政治、地理备课组的合作。

7、加强文综考试方法的指导。

8、练习、考试合理安排。要精选题目,认真批改,细心总结分析,有针对性地讲解,提高练习、考试的效果。

9、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注重缓解学生压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加强对学生答题规范性的指导。

五、时间安排

1、二轮专题复习(2012年3月—5月上旬) 二轮专题复习强化能力培养。以自编学案为主,以相关资料为辅,着眼于历史知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比较,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网络结构;培养学生概括、分析、综合、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审题、答题能力;强化答题规范训练。 精选、精练、精评。在广泛搜集资料基础上精选试题,课堂上进行限时训练,及时反馈、及时讲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并根据练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回归书本、查漏补缺、综合训练、考前指导(5月中旬—6月初)

六、学科内专题划分

1.古代中国的政治文明 ,古代中国农耕文明, 古代中国思想科技和文化

2.西方民主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 西方思想科技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列强侵华与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4.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和苏联的社会

主义革命与建设

5.二战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中国的对外关系

6.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建设 ,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与文化

高三第二轮复习计划范文第2篇

一、一轮复习总结:

1.课堂教学路子总体上符合高三一轮复习的特点和要求。

①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教学活动,目的明确,紧紧围绕着巩固落实基础知识这个重点进行。注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落实基础,力图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提高基础落实的力度和层次。

②教师对学情了解充分,讲评的针对性强、重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突出,思维误区得到充分展示;注意结合题目对学生进行方法引导,归类讲评;补偿练习选题典型、针对性强。

2.根据课时少、任务重的新情况,注意落实学生课前自主预习,并有督促检查措施,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主动性、针对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教学观念明显转变。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思考、总结、落实基础知识。 存在的问题: 教师方面:基础知识复习中重点与全面的关系处理不很到位;基础知识记忆落实的情况 不理想等。 学生方面:观察图表的能力较差,不能够提取有效信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不能有效 的把信息与知识建立联系;迁移和重组知识的能力较差,不能把材料、课本知识以及生活实践知识有效的整合为答案;答题时审题不清,答案不规范。 二 、二轮复习的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为指导,以课本为主要依据,充分研究新课程高考,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历史教学模式,从学生实际出发,增强历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巩固第一轮复习成果,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历史基础、基本技能的掌握水平和多角度、多层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三、二轮复习的目标

1、巩固第一轮复习效果,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2、提高考试大纲要求的阅读、提炼、概括、分析、比较、迁移、阐述、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适应文综考试的要求。

3、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特别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练习,进一步引导学生规范答题。

四、采取的措施

1、深入研究考纲及近年高考题目,把握高考命题趋向,做到复习有的放矢,增强复习的实效。

2、合理划分好专题。专题的划分既要考虑到知识点的完整性,又要兼顾到高考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方向。

3、备课组分工合作,集体备课,加强学习与交流。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专题复习应集全组之力,集体备课,各位老师应对照自己的任务安排,认真备课,在上课前三天拿出教案和试题。同时备课组内部多听课,多交流。

4、实施分层教学。A、B层次班级要求复习完全部专题,并且在A层次创新各种形式,加大培尖力度。C层次主要是让学生多看教材,扎扎实实搞完第一轮复习,选取几个重点专题讲述。

5、提高课堂效率,杜绝“满堂灌”。专题的知识梳理,不能由老师包办,要求学生紧扣教材,在老师的布置下,课前或课堂上完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规律性问题,得出结论,从而使基础巩固和能力培养同步进行。

6、加强综合备课组活动。在热点专题探讨、文综考试组题、学生情况分析、综合考试方法等方面加强与政治、地理备课组的合作。

7、加强文综考试方法的指导。

8、练习、考试合理安排。要精选题目,认真批改,细心总结分析,有针对性地讲解,提高练习、考试的效果。

9、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注重缓解学生压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加强对学生答题规范性的指导。

五、时间安排

1、二轮专题复习(2012年3月—5月上旬) 二轮专题复习强化能力培养。以自编学案为主,以相关资料为辅,着眼于历史知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比较,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网络结构;培养学生概括、分析、综合、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审题、答题能力;强化答题规范训练。 精选、精练、精评。在广泛搜集资料基础上精选试题,课堂上进行限时训练,及时反馈、及时讲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并根据练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回归书本、查漏补缺、综合训练、考前指导(5月中旬—6月初)

六、学科内专题划分

1.古代中国的政治文明 ,古代中国农耕文明, 古代中国思想科技和文化

2.西方民主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 西方思想科技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列强侵华与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4.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和苏联的社会

主义革命与建设

5.二战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中国的对外关系

6.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建设 ,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与文化

高三第二轮复习计划范文第3篇

2013届

经过高三上学期的学习,语文学科完成第一轮复习,在此基础上,就进入了第二轮复习阶段。第二轮复习是语文科目各考点知识、能力、技巧熟练掌握、形成和运用的关键时期,在整理第一轮复习资料的同时,要做到“知识天天看,题型天天练,材料天天备”;知识错误要归类,题目题型要归类,答题步骤要规范,作文构思要常练;高效利用课堂,合理安排课下,做到课堂跟着老师走,课下自主查缺补漏。二轮复习则要突出一个“专”字,不宜面面俱到,要根据学生的薄弱环节集中攻克。譬如,整理、翻看一轮复习时做过的卷子,对各个知识点进行认真细致的全面检查,做到真正了解自己学生的薄弱项。根据木桶短板理论可知,这些薄弱环节也许就是影响下一步提升语文成绩最关键所在,所以,要对症下药,花大力气把它补起来。具体方法是:回忆所讲,回想所做,明白要求,清楚要诀,集中精力,及时归纳,找出良策,章法不乱地进行大量的实际训练,以期二次巩固提高。

一、指导思想

注重策略,狠抓落实;强化读写能力,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依据《考试说明》,强化高考复习的实效性;提高审题能力,注重思维训练,做到规范答题。

二、具体要求

在一轮复习基础上查漏补缺,梳理总结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强化学生的得分意识,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

三、具体时间

按照开学初组内讨论制定的教学进度表进行

四、复习基本措施(主要结合三维设计教材和配套试卷)

1、字音、字形、实词、成语、语病的复习

第一轮复习练习的量一般都很大,也很杂,没有形成系统和序列,所以在第二轮复习中,一定要强化学生的字词识记落实和归纳整合。做法一般是归纳成册,研究高考试题就会形成有效的训练手段,主要是考多音字、词;成语中难读的字,容易写错的字;形声字中易写错、读错的字等。形声字在汉字中占比较大的比例,且最容易因声旁的变迁造成误读误写,因而往往是考查的重点。

2、诗歌鉴赏的复习

在第一轮的复习中,涉及到诗歌鉴赏的各个方面,那么在第二轮复习的时候,就要有所侧重,其中以“体悟意境,抓住意象和善于表达”为最重要。

3、文言文阅读版块的复习

文言文的第二轮复习,重在把课本的文言知识进行迁移训

练,突破语句翻译和虚词用,侧重方法指导,让学生熟练运用词义推断的方法文言实词量大面广,在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立足课本,过目课文,将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实词整理出来,细加揣摩,强化记忆。

4、正确辨析并修改病句的复习

一般第一轮的复习考生都能够掌握,我们通常把“语法判断”法作为做病句题时的最主要的解题方法。实践证明,这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应试策略。在第二轮复习中,就更要熟悉这种解题的套路,要有“梳理病句类型——突出重点病句——挖掘重点病句常见错误”的思路

5、作文版块的复习

研究近三年高考范文,借鉴立意和构思,找准感觉,然后课堂进行限时思维训练。学生

作文已基本定型,各自的缺点也日益凸显,此时,要想使他们突破制约水平提高的瓶颈,写出升格作文,我们教师不妨根据他们作文“审题是否准确”“思路是否清晰”“说理是否透彻”“语言上是否有亮点”“材料是否丰富”等情况,把所教学生进行分类,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评改、指导。

五、复习应注意的问题

1、研究考试大纲

考纲是我们备战高考的信息向导,它规定了高考的能力要求、内容形式、试卷结构、考试角度等。所以,研究考纲是高考复习中的第一要素,要抓住考纲的前后变化,把握高考命题趋向,从而在高考备战中,明确方向,有意识地加强识记、理解、运用,让学生的知识储备丰富起来,在考场上做到游刃有余。

2、研究高考试题

高三语文复习最起码的一点就是要研究三年内的高考考题。一是研究试卷的总体设计,二要研究知识考查的目的、设题的角度,三要研究题型信息透露方式,四要研究解题思路。在研究中发现哪些题型有稳定性,哪些试题具有变化性,真正把高考试题研究利用到极致。

3、探究答题规律

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知识储备并不少,但在做题或考试中往往会出现答非所问、答案不到位的现象,考不出应有的成绩。这主要是由平时做题没有把握好答题的角度、对答题规律性的东西没有研究造成的。这就要求在专题训练中,强化审题意识,提醒学生关注典型题例,多注意答题规律的探索,做到举一反三。

4、教育学生认真对待每次模拟训练。训练中,不仅要注重审题训练,量化甚至固化每个部分的答题时间,把握好答题节奏,而且还要让他们注意答题过程中自己心理的调适。

高三第二轮复习计划范文第4篇

一、语法专题复习

在这个环节里我们一定要精讲精练、突出重点、考点、突破难点。在练习上要精心选题,有的方矢。

二、熟悉题型特点,提高应试能力

1.完形填空

该题型综合考察学生在特定语境下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训练中要牢记应试原则:瞻前顾后、上下求索、左顾右盼、首尾一贯。

2. 语法填空

该题型综合观察学生语法知识积累的能力。学生要熟悉各种考纲语法知识,勤记勤用,使语法更贴近实际运用。

3.阅读理解

高考中该题型题材丰富,体裁多样,内容富有时代气息,语言原汁原味,以考察深层次理解为主。如主旨大意;猜测词义或句意;判断推理;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基本态度;文章题目等。

4.书面表达

在日常训练中学生要熟悉各种题材、题型的特点和要求,背诵常用的词汇、句型、文章的开头、结尾和优美的段落,多进行仿写、改写和修改,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卷面整洁优美,大小写和标点符号运用正确。

总之,在高三学习与备考中大家只要方法科学,以“ Hard Work”为前提,以“Ambition”为导向,以“Persistence”为保证,以“Practice”为保障,多对自己的进步说“Yes”,即能做到“HAPPY”备考,不断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激情,就一定会在六月的考场上振翅高飞,飞向属于自己的理想王国。

教学进度安排表

1完型填空:10课时。(3.7-3.21)内容:二轮复习单选实践题

2 语法填空:10课时(3.22-4.5)。内容:二轮复习语法实践题

3阅读理解:10课时(4.6-4.16)。内容:二轮复习阅读实践题

4书面表达15课时(4.17-5.1)。内容:二轮复习书面表达实践题

其余时间为三轮全真模拟及提高,另外四月、五月分别少三至四课时,安排二模三模及讲评试卷。

高三第二轮复习计划范文第5篇

教学目标:

1、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纲解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梳理课文基础知识

一、通假字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读”通“逗”。

3、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二、一词多义 师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 ②惑而不从师。(跟从老师学习)

③吾从而师之。(意动,以„„为师) ④吾师道也(n.作v. 学习) ⑤师道之不传也久矣!(n.作v. 从师) ⑥犹且从师而问焉(老师)

⑦而耻学于师(老师)

⑧则耻师焉(n.作v. 从师)

⑨或师焉,或不焉(n.作v. 从师) ⑩不耻相师。(n.作v. 学习) ⑾师道之不复(n.作v. 从师)

⑿孔子师郯子(意动,以„„为师) 其

①其为惑也(代词,那些,疑难问题)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代“生乎吾前”的人)

③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④其出人也远矣(代词,代“古之圣人”)

⑤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代词,代“今之众人”) ) ⑥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大概)

⑦其可怪也欤(这) 之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助,的)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代,代知识,道理)

③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取独) 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取独)

⑤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取独) ⑥圣人之所以为圣(代,代这件事)

⑦彼童子之师(助词,的)

⑧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代,代童子)

⑨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宾语前置的标志) ⑩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这些人) ⑾郯子之徒(代词,这一类)

⑿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一类) 传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授)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

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著作) 道

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传统) ③道相似也(道德学问) 惑

①惑之不解(疑难问题)

②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于

①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比) ②而耻学于师(介,向) ③于其身也(介,对于) ④其皆出于此乎(介,从)

⑤不拘于时(介,表被动,被) 乎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相当于“于”,在;表比较) 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吗) ③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吧)

④嗟乎!(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唉) 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 (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 (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 (4) 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

(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 (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 (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

(8) 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

三、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求学的人。

2)小学而大遗 。 “小学”:小的方面。

3)今之众人。 “众人”:一般人。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所以”:用来„„的。

5)吾从而师之 。 “从而”:跟随并且。

6)句读之不知。 “句读”: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不必”:不一定。

四、词类活用 ㈠意动

1、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2、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3、则耻师焉。(以„„为耻)

4、不耻相师。(以„„为耻) ㈡adj.→n.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作名,圣人、愚人) ㈢n.→v.

1、吾师道也(学习)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

3、则耻师焉(从师)

4、或师焉,或不焉。(从师)

5、不耻相师。(学习)

6、师道之不复(从师) ㈣adj.→状

1、小学而大遗(在小的方面;在大的方面)

五、 重点实词

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本来)

2)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难道) 3)犹且从师而问焉(尚且,还) 4)士大夫之族(类)

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6)圣人无常师(固定的) 7)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 8)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普遍)

9)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六、文言句式 ㈠判断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㈡被动句

1、不拘于时 ㈢宾语前置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㈣状语后置

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而耻学于师

5、师不必贤于弟子

6、学于余 ㈤宾语省略

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㈥主语省略

1、问之,则曰

七、难句翻译

1、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5、而耻学于师。

6、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8、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9、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八、走进高考

(2012江苏卷)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伯父墓表 苏辙

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天圣元年,始就乡试。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 未几,移凤州司法。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以太夫人忧去官。起为开封士曹。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及公往,遂直其冤。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通判阆州。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侁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

选知祥符。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公曰:“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宗素事权贵,诉于府。府为符县,公杖之。已而中贵人至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复一中贵人至曰:“必于法外与之。”公谓尹李绚曰:“一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绚愧公言,明日入言之。上称善,命内侍省推之。盖宗以赂请于温成之族,不复穷治,杖矫命者,逐之,一府皆震。包孝肃公拯见公,叹曰:“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擢提点利州路刑狱。公至逾年,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一道震恐,遂以无事。

公没二十七年,不危状公遗事,以授辙曰:“先君既没,惟小子仅存,不时记录,久益散灭,则不孝大矣。”辙幼侍伯父,闻其言曰:“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途,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辙惧子弟之日怠也,故记其所闻以警焉。

(选自《苏辙集》,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多:称赞 B.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 益:有利 C.公复以循吏许之 许:期望 D.杖矫命者,逐之 矫:假传 【答案】B

【解析】益:动词,扩充,增强。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这道题难度不大。

[评点]实词解释题,已经考了多年,应该说这样的题型已经相当地成熟了,学生在此方面的训练也已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涣为官公正的一组是:(3分)(D) ①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 ②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 ③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 ④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

⑤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 ⑥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答案】D

【解析】①讲的是涣少时的事,还未为官;②是说涣鄙视王蒙正怙势骄横,体现的是涣为人性格,不能体现为官公正;④说的是涣爱惜人才。

[评点]此题也是相当成熟的题型了,在于考查考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苏涣担任凤州司法时,知州王蒙正很赏识他,曾经把他推荐给朝廷,又给要官写信,认为他可以担当大任。 B.雍丘县有百姓死在狱中,县官报告说是因病而死。开封府多次派人处理而没能查明真相,苏涣去后,便洗雪了冤情。

C.祥符县张宗长期作奸营私,因畏惧苏涣,称病辞职,让儿子来接替自己。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

D.苏涣去世二十七年后,他儿子苏不危记叙了父亲遗事,交给苏辙;苏辙又补充了他所听到的伯父言谈,写成这篇墓表。 【答案】C

【解析】解答此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每个选项置于原文进行比对,比对中很容易发现问题所在:C项中“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不合原文“宗素事权贵,诉于府。府为符县,公杖之”。

[评点]这篇文言文有许多删减的地方,跨度相当大,文后又没有注解,如“不危”,如果不是在选项里出现,考生还真不知这“不危”是什么。所以出题者尚要把考试用题目命制得更加人性一点。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⑪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3分)

译文:(王蒙正)知道您贤能,违背自己的意愿(或降低自己骄横的态度)拿礼节对待您,并把全郡的治事交付给您。

标准【答案】(王蒙正)了解苏涣的贤能,降低身份以礼相待,把郡里的事务托付给他。

【解析】注意关键点:“屈意”“礼”“委”。 ⑫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3分)

译文:您凭借一个县令就能做到这样,远远比言事官(也可译为“谏官”或“只说不做的官员”)贤能啊!

标准【答案】你作为一个县令能够这样,比言事的官员好多了。 【解析】注意关键点:“以”“此”“于”。

⑬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4分)

译文:你们的才能比不上别人,姑且效仿(或译为“学习”)我很少过错,也是可以的。

标准【答案】你们才能赶不上别人,姑且学习我少犯错误就可以了。 【解析】注意关键点:“不逮”“姑”“师”“也”。

[评点]三道翻译小题,选得甚是精到,包含文言知识点较多,而且大部分的关键点都是在必修和选修文言文教材中学过,学以致用,考查的就是这个!可见命题人“为语文”的用心良苦,顶!

九、巩固与提高 《师说》测试题

一、 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3.彼与彼年相若,道相似

4.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5.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6.惑而不从师

7.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8.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9.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10.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11.而耻学于师

12.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二、 解释下列加粗的虚词

惑而不从师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吾从而师之 而耻学于师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师不必贤于弟子

小学而大遗不拘于时,学于余

则群聚而笑之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如知此,则列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申之以孝悌之义

三、 翻译下列句子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十、课堂小结

上一篇:高三第一轮复习计划下一篇:二年级下册复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