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语言范文

2023-12-02

肢体语言范文第1篇

肢体语言是指借助于身体的各种动作,辅助或完全代替语言,用以表情达意。广义的肢体语言不仅只包含四肢,还包含面部表情和身体的其他各个部位在内用来表达情感、交流思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光要重视有声的语言,还应正确地使用肢体语言。在小学教学中适当地使用肢体语言,充分发挥小动作的大作用,能让教与学达到双赢的效果。

一、合理地运用肢体语言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对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活泼好动,上课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对他们而言,是以无意注意为主的,有意注意只能维持较短的时间,干扰课堂注意力的因素特别多。对无意注意来说,刺激物的相对强度是引起和保持注意力的重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单靠语言的吸引是不够的,肢体语言就是一个最好的补充。

例如,一年级的学生在课上经常坐不端正,有时不自觉地就站了起来,还有个别学生用膝盖跪在了凳子上,还特别喜欢东张西望。此时我站在讲台上,并没有训斥他们,只是双手交叉,放在手臂上,学生马上就明白了老师提出的要求,快速调整姿势,坐得端端正正了。这时我再对他们竖起大拇指,对他们此时的表现给予表扬。这种直观、形象的肢体语言很快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他们的注意力马上就集中到老师身上,认真听课了,课上的学习兴趣特别浓厚。在这样的情况下,肢体语言就是语言和视觉的完美组合,对于加强小学生的注意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巧妙地运用肢体语言能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恰当的肢体语言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提高注意力,而且还能让教学中的一些比较复杂、难以仅靠用语言描述的知识,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解释得清楚、明了。让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借助直观形象的肢体语言直接表达出来。让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更易突破,教学效果明显得到提高。

人类接受外界信息最广的途径是视觉。对于低中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渐渐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是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极力将教学的内容教得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毋庸置疑,肢体语言是能达到这一要求的最直接手段之一。

在教学《鲁班和橹板》一课时,理解“滑行”一词的意思,我让学生双手五指并拢,代替鸭子的脚蹼,在身体两侧向身后摆动。问:“你们的身体会怎样?”学生的身体不由自主地向前倾。再让学生双手向身体前方摆动,他们的身体又随着手的摆动向后倾。这个简单的肢体动作很快就让学生体会出了“滑行”一词的意思。再如教学《春笋》一课中“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这句话时,就以报纸当泥土,书本为石块,学生做小春笋,动作表演春笋破土而出,掀翻石块,从土里冒出来的情景。学生通过肢体语言把这句话中的“冲破”“掀翻”“冒”的意思都理解了,而且在作业中的填空也能正确运用。这样的肢体语言真是课堂中的点睛之笔,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让学生加深印象,学得透彻,使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灵活地运用肢体语言能增进师生感情,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让师生亲密合作,是调动教与学双方积极性的一种内驱力,是顺利进行教学的重要条件。针对这一点,如果能灵活地把肢体语言和有声语言配合使用,取长补短,就更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引起共鸣,对教学产生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多用肢体语言与学生进行感情的交流: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充满鼓励的眼神,一个温柔的抚摸……都会让学生感受到信任与安慰。

在对待一些胆小的学生时,老师微笑着撫摸一下他的肩膀,或者弯下腰与他们面对面地交流。这样的肢体语言胜过有声语言,可以很快的消除学生紧张、害怕的心理。一年级学生刚入学时,胆子小,早晨家长送来学校后就拽着家长不让家长走,这时,老师千万不能训斥他们,轻轻地拉起他们的小手,给他一个安慰的微笑,把他带到教室。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大大增加,很快能融入大家,愉快地学习。一个简单的动作就能让问题迎刃而解,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肢体语言的魅力真是妙不可言啊!

合适、恰当的肢体语言能在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们教师如有着丰富的肢体语言,并能把其运用自如,那么我们的教学就是艺术的,我们的教学就是成功的。

肢体语言范文第2篇

一、通过肢体语言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会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从而对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一起在学中玩、唱、跳、做动作,有利于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学生一旦喜欢上老师,就自然会喜欢老师所教的科目。教师的肢体语言要注意加上关心的眼神,注视学生,身体前倾,表达友善、关爱、面带笑容,通过这些来鼓励和关心学生。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成为学生的好老师、好朋友。这点我有切身体会,刚开学有的学生会害怕老师,上课时不敢正视老师,因此上课效率也不高。我通常会微笑着自我介绍“Hi, I’m Miss Zhu. Nice to meet you!”并伸出手和学生握手,当时学生很高兴。后来,我发现这几个学生的目光不再躲避,上课能举手发言,还能在课后来询问问题。每个学生都能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学习效率也逐渐得到了提高。

二、通过肢体语言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学习过程的特点看,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发生转移。学生凭借一时兴趣选择了某一学习活动,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出现了疲劳状态,致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教育首先要启发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就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不到“苦”,而把学习当作是一种乐趣,使学生喜欢听,感觉好奇,愿意跟你学。如在学习短语“wash my face”时,我以哑剧的形式导入活动,表演洗脸的动作请学生猜,通过肢体语言的运用,自然无声地激发起学生的活动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如在学习单词“cold ”和“hot”时,我根据学生活泼好动、好模仿的特点,在教学中设计形象夸张、生动有趣的表情,表演冷得直发抖和热得大汗淋漓的动作,引起了学生的哄堂大笑,学生兴趣高涨,感觉到学英语并不枯燥,而是有趣的、好玩的,而且学得快、记得牢。在教学中,我还经常用肢体语言鼓励学生,当他们回答问题正确时,我就微笑着对他们说:“Very good!Great!Excellent!”并竖起大拇指,或和他们击掌,奖励小贴纸等。这样,学生得到鼓励后,对英语就更感兴趣,更乐于参与课堂教学。

三、通过肢体语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1.听的方面:听力在英语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经常训练学生的听力。比如听录音听到“It’s a large room.”时,由于large是生词,学生不理解,教师可以慢慢地张开双臂,这时学生自然就会理解large是表示“大”的意思。再比如听到“She is an old woman.”时,为了让学生明白old的意思,我扮成老奶奶拄着拐杖,弯腰驼背并咳嗽的样子,这样学生就会明白old是“老”的意思。不用中文解释,利用肢体语言便能形象直观地进行英语教学。

2.说的方面:说话时的面容也就是面部表情,说话者能否充分理解英语的涵义而用心讲英语,从他面部不同的表情或手势等肢体语言就能看出。在牛津小学英语3A第一单元中,出现了“Nice to meet you!”这句话。刚上课,在free talk中,教师可以面带微笑地和学生打招呼说“Hello,I’m Miss Zhu. Nice to meet you!”并和学生握手,学生便会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并模仿老师,和同学或者好朋友这样说。在说的时候配上肢体语言,学生更能记得牢,并能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句型。

3.读的方面:朗读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和语调,并发展词汇的发音、拼写和意思之间的关联。朗读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教师要充分运用肢体语言来发展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时要注意语音语调,抑扬顿挫,一般情况下,疑问句用升调,陈述句用降调。怎样来说明这点呢?肢体语言来帮你忙。在读疑问句时,让学生升起他们的手,读陈述句时,让他们放下手,训练几次之后,一读这些句子他们就会提醒自己做手势,并准确无误地朗读这些句子。

4.写的方面:教师在进行字母教学时,如果枯燥地领读、跟读、跟着老师书写, 学生会很快感到厌烦。教师应尽可能多地用手势表示大小写字母,有时还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想象怎样用手势表示字母,学生的兴趣会很高。在指导书写时,可以用手势在空中书写, 并口述笔顺, 学生也跟着教师动起来。对于这种有趣的字母学习法,学生乐于接受,乐于使用,课堂学习氛围很浓厚。

肢体语言范文第3篇

摘要:本文从影视表演的专业特性和学生学习特点分析入手,对影视表演专业声乐课程教学特点进行深入探究,力求打破单一教学思维模式对声乐课教学的桎梏,以多维视角挖掘影视表演专业声乐课教学资源,实现声乐课教学内容的扩展与教学方法的更新,探索出一条适合影视表演专业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影视表演   声乐教学   教学特点

声乐课程是影视表演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对于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发挥着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关键作用。我国影视业已进入一个创新发展的新时期,对影视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深入研究声乐课教学特点,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的不断革新势在必行。

一、影视表演的专业特性在声乐课中的体现

声乐、台词、形体、表演是影视表演专业的四大功课。影视表演专业与声乐课的关系密不可分,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因此,影视表演的专业特性必然会在声乐课程教学中充分体现出来。

(一)强调作品分析和舞台展现的动态性

与声乐专业培养声乐表演才能专门人才不同,影视表演专业的声乐课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学生通过科学系统的发声训练和歌唱训练,使每个学生的声音潜力得到充分发掘,提升对音乐的感知力与感受度,更好地为舞台上良好的声音表达服务和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相对影视创作而言,表演是二度创作的过程,无论肢体语言还是声音都以动态形式出现,并呈现在舞台表演全场景和全过程中。这不仅需要运用表演技巧,更需要在影视作品的分析上下足功夫。影视表演中对于声乐作品的展现往往不是仅仅停留在声音层面的表达上,而是根据作品的需求分析歌词的内涵、分析音乐旋律的指向,分析戏剧表演与声乐表演相结合的动态形式,挖掘作品内在的动力,从而实现更细腻和更为全面地表达作品内涵,完成最终的舞台呈现与戏剧呈现。声乐与舞台表演相结合的动态性特点,对声乐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和更为细化的要求。

(二)注重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从舞台表演的内容来看,影视表演与舞台作品的表达更注重体会人物细腻的内心情感,而声乐作品同样也具备这样的特点。声乐是舞台表现能力的重要基础和手段,要善于把声乐作品在戏剧作品的模式下进行分析,把角色定位作为声乐表现的基础。只有准确的给人物角色进行定位,正确分析声乐演唱与舞台表演作品中的人物、事件,以及发展过程与主题的关系,把握好情感表达的内容和方式,做到以情带声,以声入情,才能让音乐的表达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毋容置疑,声乐演唱技巧是舞台表演必要的技术手段,但影视表演专业的声乐与纯粹的声乐专业不同,影视表演专业的声乐演唱会把情感表达放在第一位,这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把情感体验和释放声音的天性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不能一味片面地强调声乐训练中的技术。

(三)注重声音的表达

从舞台表演传播方式来看,影视表演专业中表情、动作、语言是戏剧表演的主要传播载体和传播手段。与表情、动作表现形式不同,声音的作用于人的听觉,必然有其特殊性。由于舞台表现的需要,强调声音传播的方式,不仅要清晰、浑厚、圆润、富于弹性,还要使观众在剧场中的任何一个角落从第一排到最后一排都能听得见,听得清楚,就要展现声乐训练的技术与方法了。歌唱作为语言传播训练的组成部分,实为语言传播的延伸,其表达方式也更为专业化、技术化、复杂化。声乐训练中的气息、发声位置、共鸣等演唱技术的训练都比单纯的舞台表演的台词表达有更多的要求。而作为舞台表演的声乐作品演唱无论是物理层面的声音表达,还是情感层面的声音表达,又被賦予了更多的内容,其表达的程度、力度也都更强烈与凝练。

二、影视表演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艺术能力

由于影视表演专业在专业特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中的特点,要求声乐课程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等方面都表现了许多不同的特殊性,使得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声乐时表现出更强烈的表现欲望、不强调技术技巧而追求个性化等倾向。

(一)艺术感知力与艺术接受力

具备一定的艺术感知力和艺术接受力是声乐学习者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这便于演唱者更准确、更全面的把握作品内涵的表达。而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往往也体现出较强的艺术感知力和艺术接受力,在声乐课学习上体现出“上手”较快,“上路”较熟的特点,另外,他们能够将表演课技巧与声乐技巧融合在一起,这也是舞台表演反作用于声乐学习的实例。无论是歌剧、音乐剧作品的学习,还是艺术歌曲的学习,都需要在掌握基本的发声方法和声乐演唱技巧的前提下,从作品与剧本出发,进行较深层次的作品分析和细节捕捉,从人物角色的视角诠释声乐作品,挖掘作品的艺术魅力,最终完成舞台呈现。显然,实现这两种艺术能力更深层次的提升,还需要一个系统甚至长期的学习、训练与培养过程。

(二)艺术表现力

影视表演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学科。“声台形表”四门专业课中,声乐课与台词课是声音塑造的学习训练,形体课是对身体语言塑造的训练,而表演课是全方位的综合训练课程。无论是声音语言的塑造,还是身体语言的训练,这些课程都是为人物形象的塑造做准备的,是艺术表现力的综合体现。

艺术表现力的体现是多方位的,即看能否从声乐作品中迅速捕捉到“人物角色”的各种信息,又要看能否挖掘作品内部隐藏的艺术特征,还要看能否实现内在的艺术接受力与感知力的融合以及能否有效地转化为外在的艺术表现力。在声乐演唱领域,艺术表现力主要是看能否提升声音语言的表达能力,更准确地用声乐演唱这一艺术形式全方位的塑造人物形象。

三、探索影视表演专业声乐课特点的教学体验

(一)音乐基础理论与声乐演唱技巧实践相结合

音乐基础理论包括音、音程、和弦、节拍、节奏、调式、调性、记谱法;音乐的速度与力度、转调、移调、装饰音、旋律以及常用音乐术语等音乐知识。这些都是声乐演唱的基础理论知识,也是影视表演专业学生所必须掌握的。至于音乐基础理论还包括和声学、复调、配器学,以及声乐学习所需掌握的生理学、语言学、历史学、民族音乐学、音乐美学等外延学科,包括声乐课程在内的众多课程更是对影视表演专业学习的支撑。在声乐课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和体验不同音乐作品的特点与其多样化的风格,拓展学生的艺术眼界,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认知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

音乐基础理论与声乐演唱技巧实践相结合可以用“一横一竖”两个维度来实现。所谓“一横”,就是影视表演专业主体课程设置的维度上充分利用影视表演专业的整体教学优势,加强与其他专业课程的横向联系,使之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特别是结合台词等相关课程的发声机理和训练手段,充实和丰富声乐教学,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促成能演能歌的多能人才的培养。所谓“一竖”,是根据培养目标,在声乐教学自身规律和教学进程的维度上把握教学内容,不过分强调声乐的技巧难度,对学生的声乐训练要基于自然,强调以说话作为歌唱的基本声音框架,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提升戏剧舞台台词呈现能力,进而扩大和丰富其它结构,如音量、音高、音色及表情等。让学生找到正确的语言发音的位置及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歌唱的其他细节,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实现运用声乐演唱技巧达到舞台表演呈现的最终效果。

(二)声乐演唱技术与情感体验相互融合

影视表演专业的声乐教学除基本的发声方法的学习与训练以外,更加注重提升学生内在的音乐认知能力和艺术审美方面的基本素质,突出影视表演专业的专业性,即“舞台表演”的特性,并结合“表演情绪”“内心准备”“内在体会”“情绪记忆”等表演课程方面的内容进行学习与训练,达到声乐技术与情感体验相互融合,使得“内在情绪”逐步达到“外化表现”的层面,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表演专业素质的提升。

声乐曲目的选择表现了声乐演唱技术、技巧运用的难度,以及情感体验的认知度,集体课的授课形式很难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过分依赖传统固定曲目教学,都容易造成“千人一声”的现象,因此,强调声乐演唱技术与情感体验相互融合的力度是声乐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同一首声乐作品对于不同演唱者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而每一个学生对于同一首声乐作品的不同的情感体验会反馈到他的演唱中,这就是教师在声乐教学中所要注重的方面,要引导学生多动脑、多思考,从声乐作品的细节中找到自己情感体验的具体细节与具体感受,并把这种个性化的感受反作用到自己的演唱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把情感体验转化为演唱的过程。

(三)理性与感性的表达方式相结合

从导演、编剧的角度来看,舞台表演是一门高度理性化的艺术门类;而以观众的视角来看,舞台表演艺术可以说是一种感性的艺术;但是从角色塑造者的角度来看,舞台艺术却是理性与感性兼得的艺术门类。情感的表达是感性的,作品内涵的表达又是理性的。对于声乐艺术的传达来说,演唱者所展现出的旋律、节奏、正确的发声方法与演唱技巧是高度理性化的,而艺术接受者所体验到的更多的是感性的情感表达。总之,声乐艺术是用理性的方式与手段表达感性的内容。

声乐教学的对象是学生,这是作為角色的塑造者出现的,教学要求却是理性与感性兼得的实践。因此,作为声乐教师,就不能从单一的视角看待自己教学活动。教师要以多视角、全方位来把握这一特征。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把握好理性的作品内涵表达以及那些需要通过旋律、节奏、正确的发声方法与演唱技巧等高度理性化的表达;另一方面,又要帮助学生把握好作品的艺术感性传达与呈现,特别是在对其表情化和非语意性的认识和实践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强调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与舞台表现力。

(四)文化传承与艺术创新相结合

创新是一种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思维活动,文化传承是文化创新的基石,艺术创新是文化传承的延续与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把文化传承与艺术创新相结合是声乐课程的根本目标。在声乐作品的选择方面力求做到传承文化精髓与艺术表现创新相结合。通过不同声乐作品的学习达到既要进行声乐技术理论的教学,又要进行更高层次的美育教学。既有传统作品、又要有现代作品;既要符合专业审美要求,又要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要求。在声乐作品的选择环节,尽量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选择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体裁、不同表现形式的经典声乐作品,例如,中国传统戏曲、民歌、近代中外艺术歌曲、歌剧选曲、音乐剧作品、独唱、重唱、对唱、合唱等,也可适当吸收一些符合现代年轻人审美要求的现代作品;用经典和广阔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建立正确的艺术价值观。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声乐作品的再创造,力求做到传承文化精髓与艺术表现创新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给影视表演专业的声乐课程注入新的活力。

(五)注意发挥多种授课形式的各自优势

近年来,随着社会需求增加和艺术学科的不断升温,影视表演专业学生的数量逐步增加,“学生多”与“教师少”的矛盾显得格外突出,使得传统的“一对一”声乐课教学模式无法实施,声乐集体授课形式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结果。集体授课一方面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根据影视表演专业特性和学生学习特点进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否则根本无法驾驭系统的作品分析、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和动态教学进程的复杂局面。

在集体授课的同时提倡辅以分小组授课、个别辅导、探究型自学和计算机多媒体支持等多种授课形式。特别是以10~15人的分组授课形式,既便于教师掌握学生歌唱共性问题,有利于指导学生的发声状态、吐字、共鸣等教学要点,又有利于学生交流和相互借鉴并形成研究氛围。

四、结语

影视表演专业声乐课教学特点的探究是立足于影视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特性和学生特点基础上的,其重点是探究声乐课程内在规律与外在因素的影响,从而准确认识声乐课程教学所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这有利于打破单一思维模式对声乐课教学的桎梏,以多维视角挖掘声乐课教学资源,有助于实现声乐课教学内容的扩展与教学手段的更新,满足社会对影视表演专业发展的期待。此研究的作用已经在声乐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有所体现。认识事物的核心是抓住特点、把握规律,这是创新发展的前提。应该相信,随着研究实践的不断深入与拓展以及同仁的共同努力,未来会看到影视表演专业声乐课教学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和平,王家祥.音乐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8.

[2]朱泓阳.浅谈影视表演专业声乐课的几个特点[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1).

肢体语言范文第4篇

一、水族古文字的起源探索

水族古文字包含图画、象形和汉文字等多种类型, 而在描述不同阶段地理、宗教、哲学、美学等文化信息的同时, 呈现出形似甲骨文和金文等符号形式, 因此如今被认证为我国象形文字的活化石。而《水书》作为水族文字的记录性体系, 不止充分表现出当地人民适应占筮的特性, 同时更加融入了诸多先辈希望征服自然并获取超脱自然力量的夙愿。其就像是汉族的《易经》一般, 包罗万象, 包括天文、历史、气象、宗教等领域中诸多成熟的实践经验。如透过《水书》中的天文历法信息中观察, 可以更为明确地了解到水族先祖高超的天文知识和适应能力, 因此理当被视为一类极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再如其阐述的八卦九宫、四时五方、水历正月建戊等内容, 为当地民众细致化观测天象和指导可靠性历法等, 提供了不竭的支持服务动力, 即便是表面上看属于一类朴素无华的辩证唯物史观, 但是在我国民俗学发展历史之中却的确绽放出极为灿烂的成就光芒。

二、水族舞蹈肢体语言和文字的关联特征研究

透过水族文字历史背景观察分析, 便可以看到诸多操弓射箭、投石掷标的狩猎情景, 或是为庆祝丰收而欢快舞蹈等场景, 尤其是在不同类型舞蹈肢体语言之下, 蕴含着当地人民对图腾的无限崇敬、对宗教祭祀的顶礼膜拜等深刻情怀。与此同时, 观赏者亦可以在当下产生步入浩瀚自然的真切感官效应, 进一步领悟到自身在自然面前显得是多么的渺小。透过水族古文字窥探, 不难发现它们都是巫祭文化盛行的基础上开发设计出的专属图画文字, 而想要保证整个原始性的巫祭活动顺利进行, 就必须保证全程贯穿特殊形式的舞蹈肢体动作。归结来讲, 水族先民的祭祀内容和模式极为繁多, 而这也为当地特殊形式的舞蹈文化可持续传承与发展, 产生十分可靠性的推动效用。

首先, 水族祭祀活动中的古文字和舞蹈肢体语言。须知在该类祭祀过程中, 包括人、鬼神、祭祀人员等, 他们始终是浑然一体的, 尤其是作为祭祀人员, 其可以代表鬼神发布某种信息。而透过实际调查发现, 水族之中经常出现的文字类型, 便是头戴面具同时手持特殊性法器的人形, 亦被称作是绿眼鬼, 这一类角色特性主要由巫师运用舞蹈肢体语言加以呈现, 进一步为后续神秘的氛围凸显, 以及各类巫术的顺利施展, 奠定基础。

其次, 水族早期手抄本中的五指和双手上举的舞蹈图形。透过水书的“泐挡”卷观察, 当中存在许多手持法器、头戴冠饰、双手朝上的舞蹈动作, 而这类现象在水族铜鼓与古墓等纹饰之中更加是屡见不鲜, 主要因为这些要素是祭祀巫师身份的代表, 只有在这部分舞蹈肢体语言和图形文字的支持条件下, 巫师才能顺利地施展有关法术, 保证和人的灵感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再就是经过水书当中的《明晰划分吉凶的集成》单元阅读, 基本上都存在双手向上托举并且拿着法器的肢体动作, 而这部分记录舞蹈肢体语言的图形和内容之中, 亦包含了宜祭、日程、时辰、方位等各类和祭祀相关的验证信息, 可以被认定是进行吉凶祸福状况预测的文字。

三、水族舞蹈肢体语言和水族文字的深层次文化蕴含解析

结合民族学调研结果整理分析, 我国不同民族的巫术活动都会存在头戴面具、手执专用法器、仰天接神等形式的舞台肢体动作。而经过水族古文字图形观察之后, 还可以在祭祀、占卜、作法等活动中, 清晰化感知到该类活动动作、方位、时辰的复杂特性, 这类现象在巫师巡鬼捉妖等情景之中得到清晰化地展现。须知水族先民存在十分多的信仰, 如设立当地专属的神树、神山、神石、开秧门之余, 定期开展祭拜雷公、土地、祖辈等活动, 整体表现出水族先民对自然、祖先、一切神灵的无限崇敬之情。

第一, 为了保证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当地人民辛苦的扮演鬼神、试图和鬼神交流, 创造极为神秘的气氛, 而当中最不可忽视的支持要素便是特殊的道具, 以及舞蹈肢体语言。归结来讲, 在水族先民极为朴素和玄妙的原始文化体系之中, 舞蹈肢体语言和文字占据的分量着实不小, 同时全面性地透过水书、图画和民间装饰物之中加以生动化呈现。这类现象印证出水族古文字和巫祭文化圈的起源点, 证明巫祭活动时当地乐舞最早传承与发展的文化载体, 因此, 将巫祭等人员作为专业化的歌舞人员, 或是职业艺术家, 是非常合理的。

第二, 水族原始舞蹈主要利用特殊性的图画、象形文字和水书先生肢体语言等加以全面性表现。须知目前水族原始舞蹈一直鲜有人提及, 少数情况下水书先生才会加以应用, 而水书先生的舞蹈肢体动作则都是水族文字的再现过程。由此看来, 水族舞蹈肢体语言和当地文字的确是一脉相承的, 而水族舞蹈肢体语言和文字渊源的探索, 则是针对水族艺术、历史、文化更为深刻的研究过程, 是保证领悟整个水族文化内涵的关键契合点。

四、结语

综上所述, 水族文字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 而当中原生态的舞蹈肢体语言同样十分古老, 它们之所以保留至今, 主要是水书先生的潜心口传心授决定的, 否则不管是水族文字或是舞蹈肢体语言, 都将丧失可靠性的存活土壤。在如今的水族文字研究和拯救活动中, 相关工作人员务必要保证紧密联系水族古老的舞蹈和文字, 保证在理清它们各自的渊源之后, 挖掘出水族文字之中蕴藏的文化精髓, 发展更好的水族民间舞并令水族文化研究工作绽放出愈加宽阔的视野范畴。

摘要:水族舞蹈肢体语言主要是在原始社会环境下长期族群狩猎和生产活动中衍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能够保证在遵循特定形式和节奏的前提下, 渲染出即兴和独特化的地域、人文色彩, 可以说是水族人民的伟大智慧结晶, 而这一切神秘化的信息都在水书之中详细记载。笔者的任务, 便是在探索水族文字的起源、水族舞蹈肢体语言和文字关联特征的前提下, 结合丰富实践经验分析水族文字的蕴含, 希望为日后社会大众更加深入性地了解这类文化, 提供合理数量的指导性线索。

关键词:水族舞蹈,肢体语言,水族文字,蕴含

参考文献

[1] 廖崇虹.水书文化开发性保护的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 2010.

[2] 梁传诚.水族舞蹈肢体语言与水族文字蕴含略考[J].音乐时空, 2011, 12 (10) :150-163.

肢体语言范文第5篇

一、肢体语言的概念

何为肢体语言?所谓肢体语言指的是在交往过程中人们任何部分辅助语言交流的表情、行为和举止。它是语言的一种, 属于非语言语言, 是用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肢体动作和体位变化而构成的种种图像符号[1]。

二、小学英语教学肢体语言应用的重要性

首先,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年纪小, 心智还不够成熟, 对于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会表现的非常认真。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用丰富的肢体语言, 将会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得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英语知识的学习上,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升学生的主动性。

其次, 有助于课堂轻松、和谐氛围的创建。传统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由于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存在问题, 导致课堂氛围比较沉闷, 毫无生机可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合理地应用肢体语言, 课堂氛围将会出现极大地转变, 以往死气沉沉、单调乏味的课堂氛围立刻会变得轻松、活跃。

三、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应用好肢体语言

为了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英语教师应当将肢体语言作为辅助教学开展的措施。接下来, 笔者将从眼神、面部表情、手势、肢体动作等方面对肢体语言的应用方法展开探讨。

1、用眼神进行教学

眼神是最重要、最具表达力的肢体语言, 通过一个人的眼神能够观察到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 应当要对学生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眼神来辅助教学的开展, 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眼神去理解相应的英语知识[2]。小学英语单词中一些语气类词汇非常能够表现出眼神的作用。比如“wa”能够表示惊讶, 教师在教学时眼神要到位, 跟随词汇表示出一种惊讶之情。比如“happy”表示开心和兴奋, 教师在教授这些词汇的时候, 眼神也要表现得非常开心。学生在观察教师的表情之后, 虽然不一定能够知道词汇的具体意思, 但是能够知道大概的意思, 教师在之后再进行详细的讲解, 学生立刻便能够记住并理解词汇的意思。另外, 教师在提问时无论学生问题的回答是对是错, 教师都应当运用鼓励的眼神激励学生。合理的眼神交流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增进师生间的感情。

2、用面部表情教学

面部表情是人们喜怒哀乐的直接反应, 小学生在观察人的时候, 面部表情在他们的认识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对于小学生而言, 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观察教师的面部表情, 教师面部表情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状态。在进行词汇教学的时候, 教师应当充分地发挥出面部表情的功能作用, 将面部表情融入到新词汇的教学过程中,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汇的意思。“great”这个单词是伟大的意思, 可以用于表现对人的赞美。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 让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 可以通过great这个单词来鼓励学生, 给学生一个微笑, 让学生在教师期待的眼光中, 养成敢于回到问题的习惯。“sad”、“cry”、“smile”等词汇的教学时, 教师通过表情的展现, 让学生去理解单词的意思, 学生也会跟着模仿, 表现的饶有兴趣。

3、用手势进行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 由于学生与英语接触的时间不长, 很多时候教师都要想学生讲解语音知识。为了更好开展语音教学, 教师可以将肢体语言应用其中, 通过手势表示声调的上升和下降, 手臂上扬表示升调、手臂朝下表示降调, 学生在看到教师的手臂姿势之后, 立刻就能够明白是什么声调。例如, 有一个这样的句子“Do you like a dog?”这个句子一般疑问句, 在读该句子的时候应当保持升调的语气, 也就是汉语中的第二声。由于学生对疑问句的了解不是非常深, 教师让学生集体读该句子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没有读准确, 在读第二遍的时候, 教师通过手臂的上扬让学生明白这句话的语气。之后, 教师再对一般疑问句的语气进行讲解, 加深学生对一般疑问句的印象。

4、用动作进行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 真实的语言环境进行交流既有好处, 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更乐于接受直观性的东西, 毕竟抽象思维和深层思维的能力还没有形成。因此,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身体姿势让学生去理解相关的英语知识。身体姿势的应用能够对学生起到启发性效果, 引导学生去学习、去应用, 特别是利用身体姿势给学生创建课堂语言环境, 学生就会在快乐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学习到新的知识。例如, 教学过程中, 在涉及到有关系Play basketball的时候就做出打篮球的动作, 涉及到play football的时候就做出踢足球的动作, 涉及到drink water的时候就做出喝水的动作。教师在做这些动作的时候, 学生在台下“欣赏”, 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印象。这样一来, 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将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

四、结语

总而言之, 英语教学对小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 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 还关系到学生未来发展。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 辅之必要的肢体语言, 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让学生能够真正快乐学习, 健康成长。

摘要:英语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 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及今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教师教学过程中肢体语言的丰富与否, 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因而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肢体语言。本文中, 笔者首先阐述了肢体语言的含义, 紧接着分析了肢体语言的重要性, 最后在前文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小学英语教学中肢体语言的应用策略, 旨在为今后相关内容的探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学英语,肢体语言,应用策略

参考文献

[1] 阮美虾.肢体语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 2015, 39 (05) :281-282.

[2] 熊宁.肢体语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基础教育研究, 2016, 24 (10) :44-44.

上一篇:sql语言下一篇:自然语言处理

热门文章

肢体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