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小学语文论文范文

2023-05-15

教师小学语文论文范文第1篇

作文,也就是我手写我心,我心抒我情。然而在实际课堂中,写作却是最让中小学生们头痛的,不少中小学生因为畏惧写作文,或者回避写作文,一提笔就抓耳挠腮,感觉笔杆子似有千斤重量。用学生话来讲是无话可说,也无物可写。如何让学生乐于写作文,并写出好作文呢?在实际的教学中,我积累了如下几点经验。

一、积累素材,丰富文库

取之无穷、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里有不少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值得人们学习、参考。指导学生多看各类书刊,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在指导中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可以建议他们摘录名言、佳句,写出当时的感想;在社会生活上获取原创素材,为他们的独立创作创造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轻对他们写作文的约束,提倡自我表现和有创造性的表现,学会评判、欣赏美丑、真善美和人世百态。同时努力创造条件,引领学习者走向课堂,多了解社会生活,多接触自然界,让学习者进行观光、旅游,使书本的知识和社会实际情况相结合。这样学习者就不仅会学习,能分析问题,且见多识广,同时具备了相应的现代社会主义文化素质。

二、有感而發,积极写作

“文贵为有感而发,缘事而发。”这句话很深入地阐述了中国人以文为心声的事理。学生们总是觉得要写有意义的故事,要写些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而关于琐碎日常事情却又感觉毫无内容可写,不愿下笔。这就从一个方面表明了学生们对生活缺少感受,心中也没有对生命真实的体验。怎样改善这种“无米之炊”的现状呢?我认为可从以下三点入手:

(一)把握好训练时机

课本中也有不少人文性很强的文章,它透过大量富有真挚实感的文章,向中小学生传达了人文情感,给中小学生以思想道德人文情感上的陶冶。学习这类课文时,可针对文章的具体内容创设若干小练笔,使每个学生将从读书中所得到的体会和积累的人生情感凝聚成为文章。

(二)找准训练点

人生是一座取之无穷、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宝库,启迪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每天一总结,形成生活经验的沉淀很重要。为引导学生积极地做好总结工作,我常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讲有趣的日常生活小事,比数量,比品质,教师通过指导对学生进行评价,激发学生在小事中找到闪光点,帮助学生去糟粕存精髓,并引导学生将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记录在案,写成了这一篇带血有肉,棱角分明的优秀作品。

(三)学会模仿,积累中进步

朱光潜曾说,作文要从模仿开始做起。莫泊桑在成名之后拜福楼拜为师时,福楼拜也要求他把以前所写的稿子全部烧毁,从模仿大家的作品写起,最后他成为了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可见,任何一个人写作的开始都少不了经历一个模仿的过程。所以,搜集优秀的文章来给学生品读,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别人的优秀词句,谋篇布局的方法,从而写出更加优秀的作文来。

三、学生互评,共同提高

作文写好了,修改是非常重要的。可能会有人质疑:学习不好的学生有这能力吗?随着现代教学的飞速发展,教学观也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在课堂中,学习者应该占有重要主要地位,而老师则充分发挥着指引作用。因此,教师要做的便是更好的激发学生开口、动手的欲望。我采用的方式有以下两种:

(一)全班互评,重在品评文章的优、缺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学生批改中发现好的文章、段落或句子,拿出来分享,而谋篇布局不好或用例不好的也指出来。互评有一个重要要求,就是要求找出手中作文的优点或者不足。通过这样互评,每位同学会很容易看到作文中容易出现的毛病,看到好的文章也会印象更深刻,因为是自己身边的同学写出来的,这样就会引发来自内心的赞赏,从而也会加强他们写作的信心。

(二)小组互评,重在修改

老师可以在批改作文后找出典型的范文,制定品评要求,再让学生分组品评,每小组各评一篇一类文,一篇三类或四类文。通过讨论,综合出该文章的优缺点,并对文章进行修改,教师再进行点评。孩子们经过自改与互改,扬长避短,既增进了互相理解与协作能力,也提高了写作能力。

四、以评促写,注重提升

每次进行作文方法指导后,让学生进行练笔,就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检测。所以,教师批改作文非常重要,及时发现问题,总结问题,纠正学生的错误。如何证学生接受并有效吸收,则体现在作文讲评这个小小的环节当中。

(一)个别点评肯定为主,鼓励为辅

批改作文过程中,要注意把学生写作题材进行归类,归纳存在的问题,对优秀的加以表扬,存在不足的地方要进行更深一步的指导训练。

(二)共性点评要寻找原因,对症下药,重点培养学生修改能力

修改写作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写作内容、文章表述的能力,除了关注学生作文的能力外,更要重视学生作文的心态、过程与方式。批改时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存在的问题,便是共性问题。对这些问题,教师要先找原因。如果是写作方法仍没有掌握所致的,则应考虑让学生多练或者换个角度来加以传授这种方法。若是学校不认真对待学生所发生的错误,则应当特别强调改正的必要性。

滴水穿石并非一日之功,因为写作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过程,而作文写作又是一项长久积淀的过程,只有老师坚持不懈,才能够培养出学生浓厚的作文兴趣,写出好作文来。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小学低年级创新识字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7YQJK240)的研究成果】

教师小学语文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 全科教师 美术教育

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是为农村定向培养的师资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加强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美术教育,是建设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师资队伍、提高农村小学美术教学水平的重要举措。

一、加强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美术教育的必要性

(一)只有加强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美术教育,才能满足农村美术学科的教学需求。当前,农村小学教师资源匮乏,农村教师需求大,农村教师需胜任小学阶段的各类课程教学。但是由于农村小学师资的匮乏,美术学科在农村学校不受重视,且农村小学教师对美术教学并不能完全胜任。为提高农村美术学科教学水平,承担全科教师培养工作的大专院校必须加强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美术教育。

(二)当前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美术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必须予以加强和改进。一是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存在思想与行动的偏差。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旨在为农村培养能胜任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体育等科目教学任务的全科师范生,要求一专多能,但由于全科师范生要学习的课程点多面广,艺术专业课程量有限,所以他们的学习思想还是以语、数、英学科为主,在学习时间分配上也会以主科为重,对美术学习投入的时间少,造成对美术学科的不重视。全科师范生美术教育只能停留在初步了解、认知美术的阶段,美术专业技能掌握也仅是美术的入门基础知识。这与农村全科教师一专多能、各学科均衡发展的要求有一定偏差。二是全科师范生美术专业技能评价、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全科师范生美术教育教学成果需要借助各级各类的赛事来检测,但以全科师范生为对象的艺术类大赛较少,全科师范生只能参加专业师范生的各类比赛,全科师范生在主科大赛中也会脱颖而出,但在艺术类大赛中却很难取得理想的成绩。

二、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美术教育能力的培养要求

(一)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美术教育专业能力提升

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美术专业课是完善全科师范生知识结构的必修课程。全科师范生美术专业能力提升首先要求全科师范生具备美术鉴赏能力,要拥有发现美的眼睛,能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物像进行观察、感受、分析,并能评述表达其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其次,全科师范生要具备美术表现能力。全科师范生需拥有一定的美术技能,能进行美术作品绘画或艺术作品表达,通过图像或立体作品表达自己情感与思想。第三,全科师范生应具有审美能力,能合理地运用美术专业术语传达艺术作品的审美情趣,以健康积极向上的语言传递作品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第四,全科师范生应具备美术创新能力,能将美术与生活紧密相连,创造具有生活情趣的艺术作品,创作的作品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能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提升生活品质。最后,全科师范生应具备美术传承能力,挖掘地方美术文化并发展创新,发扬农村艺术文化并提升地方文化自信。

(二)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美术教育科研能力提升

加强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美术教育,要求全科师范生不单要掌握专业技能与教学理论,还需具有科研能力。农村独特的地理条件为美术课题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全科师范生的生源均来自于农村,因此全科师范生对农村的人文环境十分了解。全科师范生要以此为学习优势,学会用美术学科的研究方法对农村美术进行教学研究,这样才能改善农村美术教育,为发展农村美术教学提供新思路、新举措。

农村小学全科教师需学会做美术教育课题,学会利用本土资源进行课题研究,以小课题带动大课题,在美术教育中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全科师范生在教学实习期间可到农村不同的小学见习,充分利用到农村学校的见习时间进行小课题研究,通过课堂观察、课题实践,提出改善农村美术教育现状的方法,并学会开发农村美术教育的校本教材,让农村美术教育焕发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农村小學全科教师美术教育创新能力提升

目前农村学校对美术课程并不重视,美术教育在地方推进艰难,农村教师美术教学理念落后,农村美术教育缺乏创新。加强农村全科教师美术教育,要求全科师范生提高美术创新能力,学会运用地方资源进行美术创新,让农村美术教育真正实现育人目标。美术创新来源于生活,全科师范生要通过社会实践提高美术创新意识。全科师范生可收集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素材,利用民间剪纸、刺绣、竹编、蜡染等传统工艺进行美术创新,开发具有实用性的生活用品,如工艺品、装饰品、家具用品等。全科师范生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突破传统的美术教育,才能为地方美术实践活动课开辟新的路径,也为地方教育、经济文化提供创新途径。

三、加强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美术教育的对策

(一)提升全科师范生美术教育的思想意识

承担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工作的大专院校要转变全科师范生对于美术教育的认识,让全科师范生认识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世界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美术教育,如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培养小学师资的教育学院和综合性大学教育系均把美术列入必修科目。美术教育的根本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大专院校要帮助全科教师开阔自身的知识视野,了解当代美术教育动态,掌握美术的表现形式,发现美,创造美,学会把美术学科的知识迁移运用到日常生活,唤起农村中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2018年教育厅举办了首届全区农村小学全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我校美术学科参赛选手将日常知识融入现场教学,充分利用民族资源,把民俗、民间艺术与教学相结合,斩获一等奖好成绩。全科师范生可学习获奖选手的教学亮点,日后将其运用到美术教学实践中。

(二)提高全科师范生美术学习效率

首先,要注重全科师范生的学习效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课堂上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全科师范生快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课后进行课堂教学延伸,采取分组研讨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美术学科学习,培养全科师范生的自主与合作的学习能力。其次,要加强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发展,在艺术能力方面,注重感知与体验、创造与发展、反思与评价。最后,全科师范生美术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课堂讲练结合上,要多注重学生课后的思考、研究性学习,提升全科师范生美术专业能力,弥补艺术专业课程开设的局限性,提高全科师范生学习时间的分配效率。

(三)提高全科师范生综合实践能力

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均来源于各农村的定向委培生,承担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工作的大专院校要鼓励全科师范生积极参与地方的农村美术教学研究,参加课题研究活动,突破农村小学美术教材的内容,指导全科师范生进行教育扶贫,提高全科师范生美术研究的能力与教学水平。此外,鼓励全科师范生充分利用美术社团的第二课堂进行美术教育实践活动,如说课、授课、教案、微课、电子信息技术等教学手段的运用与培训,通过实践提高全科师范生美术教学能力与综合实践能力。

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美术教育要培养具有美术学科素养、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全科师范生。近年来,我校在全科师范生教学中,通过以上美术教学实践,全科师范生能重视美育教学,在美术实践中能掌握一定的美术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美术科研能力,同时也在各区级各类专业艺术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但全科师范生美术教育仍需要努力加强与改进。

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美术教育要以农村教育为依托,在实践中不断前行,这样才能提高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美术教育水平。承担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工作的大专院校只有重视全科师范生的艺术素养、道德情操、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为农村急需的美术教育输入新的血液,全面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助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国民素质。

教师小学语文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作为一名教师,语言的表达能力很重要。在教学中,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都需要用语言贯穿起来,科学地使用教学语言,可以增强教学效率,强化教学效果。下面试谈我对数学教师的语言艺术的几点认识。

一、新课导语要精彩,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好强,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且易转移,对感兴趣的东西学得很认真,不感兴趣的学得被动。所以教学中要使用教学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他们会觉得有意思,想了解它,进而想解决它,因而创设了良好的教与学氛围。许多优秀教师的课堂都有共同的一个特点,就是很注意用精彩的导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尝试,探索新知识的欲望。我在教“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我先讲一个故事:唐僧师徒取经时,一天,天气很热,猪八戒找来个大西瓜,悟空说:“为了公平,每人吃四分之一吧。”八戒瞪着眼睁,满脸不高兴地说;西瓜是我找来的,应该多分一点给我,我要吃1/8,至少要1/6。悟空听了直笑,马上切了1/8给八戒,大家高高兴兴的吃了西瓜。我就问大家:“八戒有没有吃到更多的西瓜。”“同学认真讨论、争执,有的说多、有的说少”,我叫他们自学课本,最后同学们都明白八戒吃了大亏,并掌握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二、授课语言要准确、简明、生动,寓于启发性、激励性

语言只有准确,才有说服力。平时教学中,我很注意做到用词准确,对问题的指令要具体。如概念教学中,忠实尽力做到心中有数,让学生弄清概念是指和概念间的关系,随时留意学生反馈,让他们比较辨析。

教师的语言还要简明,富有启发性,避免说空洞无物的话。心理学家研究证明,教学语言的清晰度和学生学习的效果成正比例。一位老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简洁准确的教学语言可以节约学生很多时间。在教学中,对重点地方该问的精些、细些。如我教通分时,建立通分概念,让学生观察复习题中得三组数:

4.然后提出简意赅的问题;①这三组都属通分,通分都是把什么分母分数化成什么分数②通分后每个分数和原分数什么不变?③说说什么是通分?这样语言简意,学生百分百理解掌握了通分意义。

通过语言优化课堂气氛,语言就要生动形象、生动亲切自然。在教学中,经常挖掘教材和学生表现出的快乐因素,努力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把学生逗乐,效果总比严肃正经的说教好。如用上教学上用易错易混问题,编写生动形象的故事:或将错题送入“数学诊室,让“小医生”诊治,或送入“数学法庭”,让“小法官”审案;或组织有趣的比赛等。有时我将学生的错例公开,如“人的身高1.4厘米或140米”,“大树高8厘米”让他们在笑的同时学会估算。

教师的授课语言还要有激励。多表扬、多鼓励会让学生感受到温暖。无论优生,还是学困生,都使他们有机会表现自己,实现自我价值,产生自豪感、自信心,进而努力学习,取得成功。继而更努力,取得更大成功,这良性循環,不断上进。平时,我经常表扬学生独特的解题方法和日常学习中涌现的好人好事。把百分百的学困生纳入视野,尊重爱护。我常用“你真行”、“了不起”、“表扬他”、“你将会成为数学家”等词语去激励学生。对犯错误的学生,在指改正的同时,充满热情地鼓励他们。如有一次上课,我组竞,两位同学分别代表两组同学比赛,结果一个同学出错,错了的同学低下了头,他所在组的同学挺不高兴。我就对他们说:“这位同学虽然错了,但也值得表扬,因为他告诉我们这样解题是不对的,他带给我们走向成功的经验和教训。”说完,班上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使这个同学又斗志昂扬。

三、课堂结语要精练

目前,较常用的教学时间安排一短(复习时间短),二快(接触新知识快),三慢(讲解新知识慢),四活(练习新知识要活),五明(课堂结语要简明精炼)。课堂的结语既要巩固加深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又要把学到的知识外延到更新的知识中去。如我教《分数的基本性质》,小结时:这课学了什么知识?这个性质是怎样的?然后简介这节内容的学习为下节课学习约、分通分打下基础;最后出示思考题:

精湛的教艺术是实现课堂教学整体化的可靠保证。要认真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修养,充分发挥语言的功能,才能获取数学课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益。

教师小学语文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课堂管理;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管理策略;课题问题行为

科学的课堂管理是小学教师有效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构成部分,同时也是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对其提出的重要要求,它包括课堂秩序、课堂教学、课堂时间及课堂环境等方面的管理。课堂管理是教师确保有限教学时间得以有效利用,构建有利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师生关系友好发展,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行为方式。课堂管理能够体现教师素养,优质的教师配合高效的课堂管理,才能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小学教师的教学活动主要在课堂上开展,小学儿童在校的大多数时间也主要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因此,小学教师唯有加强对课堂管理的研究,才能提高教学效果,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

一、课堂管理的相关概述

“管理”是管理者“利用某些原理和方法、手段、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调动组织成员努力工作,并合理运用物资、人力、时间等资源,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1]。课堂管理(classroom management)是指教师为了有效利用时间、创造愉快的和富有建设性的学习环境以及减少问题行为等而采取的组织教学、设计学习环境、处理课堂行为等一系列的活动与措施[2]。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在社会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渐渐被人们重视,同时,社会对教师的专业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掌握和运用的策略主要包括:“制定教学目标的策略;编制教学计划的策略;课堂管理策略等。”[2]由此可见,课堂管理策略的运用对教师的成长和培养起到推动作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势必要求教师对课堂管理策略进行掌握和运用。

二、课堂管理的价值

小学教学活动是小学教师和小学儿童相辅相成的活动,是小学教师以适当的教学手段,在有秩序的课堂纪律下构成的以小学教师为主导,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小学教师对课堂教学管理不当,会导致不良结果的产生,例如,影响小学儿童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师本人专业化发展以及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因而,小学教师须不断加强对课堂管理相关理念及策略的学习和运用。

(一)课堂管理对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起到保障作用

在小学各科目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课上开小差、说话、随意离开座位等)较常见,这不仅会打断教师正常的课堂教学,久之甚至可能使教师产生疲乏厌烦的情绪。此外,学生问题行为的发出者不仅影响自己的学习,有时还会影响班级其他学生的注意力,造成更多同学的分心。最终,不但教师所预备的教学内容不能顺利地完成,还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可见掌握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可以促进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二)课堂管理对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起到关键作用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班尼曾说过:“在教师完成的所有任务中,没有比管理技巧更为重要的了。”[3]教师对课堂物质环境的布置(课桌椅摆放、墙报等)及心理环境的营造(课堂教学氛围、师生关系的维护等)属于课堂环境管理,是课堂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小学教师通过对课堂环境的管理,可以逐步提升自己对课堂管理的能力,为师生良好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三)课堂管理对小学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面对课堂上学生违反课堂规范的问题,教师是否正确处理了?是认真开导、任其发展还是简单体罚或责骂?小学儿童心理非常脆弱,如果小学教师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处理方式方法不科学,不仅会影响他们幼小心灵的健康发展,很可能导致小学儿童产生一些消极心理,如产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小学儿童可能会因教师处理方式不当导致失去自信心、对学习失去兴趣,不愿意与老师同学交流等问题。只有加强课堂管理各方面知识的学习,教师才能在处理课堂问题时做到科学合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促进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使小学儿童拥有健康的心理。

三、提高课堂管理能力的策略

不同年级段的小学生需要不同的课堂管理手段,课堂管理能力体现出教师的基本素质,也是评估教师能否掌控课堂的不可或缺的指标。小学教师可以加强自身学习,灵活运用以下策略。

(一)树立并运用正确的课堂管理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育行为的先导,教育行为是教育理念的外化。”[4]与行为相分离的概念必定是空泛的概念,而缺乏概念的行为必然是盲目的行为。 因此,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首先应当树立并运用正确的课堂管理理念指导自身的课堂管理行为,坚持以小学儿童为本,尊重个性,保护好他们的好奇心。

小学教师应当把教学与课题管理看得同等重要。若仅把课堂管理用作实施教学的一种方式,课堂教学管理的过程会被曲解为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控制。这将使教师过于夸大自己的权威,认为课堂管理就是严格控制小学儿童的行为,让他们在课堂中规规矩矩服从各种班级规章,以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小学儿童如果违反教学中教师发出的指令,他们将被视为不尊敬老师,会受到教师的批评或惩罚。显然,教师们应当积极转变自己的观念,树立正确的课堂管理理念。设身处地地从小学儿童的角度来看问题,树立以小学儿童为本的课堂管理观,以小学儿童为中心,确保他们的主体性地位。坚持以小学儿童为本、尊重和保护好他们的求知欲和创新性,并注重构建和发展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建立和保持良好的课堂常规

班级课堂常规是每一名小学儿童都应遵守的一种行为准则。没有规矩就没有课堂,小学儿童天生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所以,首先应当注重的是班级课堂常规的建立。小学儿童遵守课堂常规,有利于他们保持正确的学习习惯。并且规范的课堂常规有助于良好课堂纪律的保持,可以降低问题行为的发生概率,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入学伊始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参与制定课堂班规。马卡连柯曾指出:“班级不是一群独自聚集起来的人,而是由于目标的统一和行动的一致而结合起来的、有一定组织机构和组织纪律的整体。”[5]显然,班级小学儿童应该在教师的组织下,全员参与建立健全各项班级规则,并使之成为全体成员行为的准则。教师要尊重和理解小学儿童合理的想法,每一项班规的制定都尽可能与全班同学一起讨论后再通过。学生在参与共同制定班规的过程中,感受到主体意识得到老师的尊重,更容易理解和执行自己参与制定的班规。

其次,班规的语言表述可以采用小学儿童易于理解的、正面的、鼓励类的形式。如课堂有关学习的讨论请尽量小声,不要影响到他人;主动向老师、同学问好;课上课下使用礼貌用语等。最好不采用消极的禁止性命令语言,如禁止课上说话、禁止嬉笑打闹等。此外,还可以用生动形象的、学生易接受的方式展现课堂常规。教师可以把班规改为儿歌的形式,不但通顺流畅,符合小学儿童学习的特点,而且可以随时让学生诵读。

最后,制定并严格执行学生遵守或违反课堂常规的办法。行为主义认为积极强化某一行为,它的重复性更强,因此教师可以提出强化学生良好行为的奖励,而对于违反规则的同学,教师可以进行一定的小惩罚,取消学生的某些活动权利,教师要做到公正公平,不管是成绩优秀还是后进生违反了课堂问题行为的都应该以同样的标准要求他们。

(三)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环境

著名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如果你想改变一个人,就必须先改变他的环境。环境改变了,他就会被改变。”[5]由此可见,环境所起到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它虽然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外部原因,但也不可忽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课堂环境——包含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建设。课堂物质环境包括教室内部墙面、布告栏等各方面的设计、课桌椅的摆放及教学硬件设备等;课堂精神环境主要指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包含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课堂气氛等。

1.加强课堂物质环境的建设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教学就是要为学生提供理想的学习环境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建构过程。”[6]因此,教室的自然环境是课堂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首要前提,是良好的课堂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脏乱的、单调空洞的教室,学生长期在其中学习,会觉得枯燥无趣,造成视觉疲劳,而舒适、整洁美观的环境设计不但可以让学生和教师感到放松,还可以推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交往。

教室环境设计要整洁、柔和、美观,且符合小学儿童的年纪。教室环境设计时,墙面可以用暖色调粉饰,如浅黄色等;教室盆景的布置可以让学生带一些自己家里种的花草,学生在课后观察花草生命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和观察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意识;课桌椅的摆放可以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进行灵活调整,不必一味采用传统固定的“井字式”,可采用“椭圆桌式”“U字型”的摆放方式以加强师生间、学生小组间的交流,使得每个小学儿童能够完整地看到课堂示范;墙面可贴上学生自己的绘画、手抄报等,学生看见自己的成果被展示出来,会产生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张贴一些有趣味且富含教育意义的小故事,吸引学生去阅读、思考。 此外,教学设施设备的布置、教室物品的摆放及其他装饰应尽量把舒适和整洁作为标准,营造出和谐生动的课堂自然环境。

2.优化课堂精神环境的建设

人本主义学习论比较关注精神环境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主张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和谐和宽松的学习氛围。课堂精神环境不仅对师生的教学效果产生影响,也会影响学生个性心理的形成。平等、互動、友爱的氛围会让学生在心理、思想等方面得到安慰,体会到有人关爱他们,有利于发现自我的存在感和价值,为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生心理、品格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保障。只有在这样积极向上、安全友好的课堂中,学生才会全身心投入学习,并且这样的课堂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推进师生关系的发展。因此,优化课堂精神环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和发展教师课堂管理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方面,教师要主动构建和发展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调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课堂活动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促进,是儿童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更是儿童产生合理课堂行为的关键。融洽师生关系的建构和发展需要教师了解、关爱和研究学生,包括学生个人的学习情况、学生的家庭环境等;教师要转变学生观,提高个体素养;要坚持教育民主,不偏不倚地看待每一名孩子,基于小学儿童的发展,为他们着想,理解并宽容学生。教师要爱护、尊重学生,保障学生的正当权益,用宽容和理解的心去接纳学生的独特个性表现。

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和学生交谈,通过沟通发现学生的心理活动。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会表现良好。教师应多找学生交流以了解学生们的心理需要(例如,在与学生交流时可以提问:教师的讲授方法你习惯吗?坐在后面你能听见吗?教学内容能不能理解?)谈话时教师要转变为学生的朋友,以朋友的角色去沟通,一定要亲切和蔼、真诚耐心地和学生交流,信任并理解自己的学生。尤其对于一些淘气的儿童,教师应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当他们犯错误时,要意识到学生不可被过度指责,要从侧面教育学生,注重关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总之,课堂环境的建设只有把物理环境的改善与心理环境的优化相结合,才能发挥出更有效的作用。

(四)正确对待小学儿童的课堂问题行为

课堂问题行为(此处主要指课堂秩序问题),是指学生在课堂发生的,扰乱教学秩序、影响他人学习、违反课堂规范的行为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受教师、学生本人及环境等复杂因素的影响,课堂问题行为难免存在于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课堂中出现的违纪行为对儿童的后期学习及规范化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有重大影响,此外,还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不利于融洽师生关系的建立,最终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方式一定要科学。

第一,小学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分析和总结。小学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也是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其行为塑造的潜能很大。小学阶段的儿童由于本性发展不够完善,在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不合适的课堂行为,教师应该理解学生的问题行为。在处理问题行为时,一定要及时、有效,首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再通过行为强化来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帮助学生确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第二,小学教师应使小学儿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小学儿童的行为自控力差,专注力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教师要善于选取班级优秀儿童作为范例,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众所周知,小学的儿童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表扬,通过对班级同学的优秀课堂行为进行表扬,小学儿童会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行为是不应该发生的,是不正确的,这样可以激励问题学生改正自己的问题行为。

(五)积极反思个人课堂活动管理

对自身课堂管理相关活动进行反思,是教师迅速提升课堂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通常教师的课堂管理是一个“学习课堂管理理论—进行课堂管理实践—反思课堂管理问题—再学习新课堂管理理论—再进行实践—新一轮反思”,如此不断循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个体自身的反思是重中之重。小学教师应当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时刻注重对自己的课堂管理活动进行反思和评价。此外,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教师的授课方式也极其重要。若教师运用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降低问题行为的发生,使教学顺利开展[7]。

总之,教师通过反思自身的课堂管理行为,可以觉察和弥补课堂管理能力的不足,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提高课堂管理能力的办法,并且反思可以提高教师发掘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反思使教师对课堂管理方方面面的理解更加透彻,且教师能够从不同角度来分析课堂管理不足的原因,特别是教师自身的原因。這种有意识的反思推动了教师积极地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有助于课堂管理能力的提升。因此,小学教师应当结合自身的课堂教学管理活动不断反思,针对自己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行动研究。通过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不断解决自身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促进个体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崇德.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教育卷[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0.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李朝辉.中学英语课堂管理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4]陈建华.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动态性[J].教育科学研究,2009(10):70—73.

[5]许洁.小学低年级实施生命化班级管理的行动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6]刘儒德.学习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7]常宝成.课堂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8):39—41.

教师小学语文论文范文第5篇

一、课改模式是课改的根本

我校课改模式采用的是自主预习、交流展示、师生整合三个环节。并且把每课时的操作策略都做了细致安排,不同的课时,操作策略不同。我们以语文学科的第1课时为例。

1.我们把自主预习分为低段和中高段。低段自主预习主要是学生自己标注自然段或句子。中高段的自主预习主要是让学生归纳每部分意思,再将各部分合起来想一想全文的内容。

2.交流展示时首先由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交流。交流的内容可以是小组合作交流词语理解的方式、字句意思,可以交流各自理解的每段内容及全文内容,可以交流作者的写作意图或表达情感。

3.展示方式可以是小组共同展示,也可以是小组成员个人展示。展示内容可以是文章脉络或主要内容等问题。

4.师生整合中,主要整合学生自主预习、合作交流时没读熟的字词,对自主预习和合作交流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回顾与总结,让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与疑问。

二、小组建设是课改的基石

1.在小组建设中,我们要求教师遵循三个原则。

(1)分组要合理搭配优等生和学困生。

(2)依学生特质分组。

(3)小组名称、小组口号以及奋斗目标需要遵循原则。

2.学校对各班级小组建设应有明确要求。

(1)教师首先让学生明白小组的特殊意义及作用。

(2)教师必须在前黑板上做好计分表,记载各组每天的小组得分,并总结评比。

(3)不允许教师在课堂上包办教学,自问自答,教师必须按部就班地采用学校小组建设教学模式,必须强化班级小组建设,落实学校小组教学建议,培养学生小组学习习惯与能力。

三、激发教师热情是课改的源泉

1.为了课改,学校校长谢淑清同志提出了课改三原则:一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二是要坚持持之以恒的原则;三是要坚持到底的原则。

2.运行初期,学校首先在语文、数学科中各选6名业务能力强、上进心强、愿意参加课改的中青年教师组成课改先锋小组,带动全校所有教师和所有学科推进课改。

3.制定出《鹿硐中心小学课改发展规划》,成立由学校校务会成员和教研组长组成的课改监督小组。校长亲任组长,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校务会成员各分管、监督一个年级的课改情况,为教师进行课改做好后勤服务,监督教师是否提前写好导学案,是否按照学校课改模式上课,并负责处理教师在课改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4.在村校的课改方面实行领导包片村校,捆绑考核。

5.教研组长每周听2节本组教师的课,每次听课后,在当周进行交流评课,每周组织一次教研活动。

6.为了让课改模式行之有效,学校研究决定把每周三下午第二节课定为数学课改教研综合会,每周四下午第二节课定为语文课改教研综合会。

7.制订方案,每期开展村校“同课异构”和“送教下村”,为学校村校提供新课改专业支持,实现全学区的教育资源互补。

8.始终把合格课验收工作与课改执行有机结合起来,合格课的评价体系主要围绕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模式,时间掌控展开。

通过种种努力,我校上至58、59岁的老教师,下至才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全部接受课改,并在课改上勇于实践,勇于创新。

编辑 孙玲娟

上一篇:一年级语文论文下一篇:中职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