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教育论文范文

2023-03-25

小班幼儿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前儿童美术是幼儿的一种生命活动。在幼儿园里,美术活动是很频繁的,它融入幼儿的基本活动之中,也是幼儿的一种体验方式。工具论的代表人物罗恩费尔德曾经在对盲童和正常儿童的美术进行的比较研究中发现,早期的美术依赖于幼儿体觉的发展。著名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把这种心理现象与幼儿身体活动的体验联系在一起,认为幼儿是在寻求一种结构式的对应和阐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十分明显的。小班幼儿的身体与手的动作不如中大班幼儿那么灵活,特别在精细动作方面,他们的小肌肉发展并不成熟,所以在绘画教育中,家长和教师要注意幼儿的用笔,可以引导幼儿正确的使用画笔。在与小班幼儿互动时不难发现,他们爱模仿,常把假想当真实,具有“泛灵性”,所以家长和教师在幼儿绘画时,还可以简单的运用一些语句,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引起幼儿的泛灵。

关键词

绘画 活动 美术教育 儿童美术

学前儿童美术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概念是指导幼儿绘画教育实践的理论依据,它在整个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幼儿的绘画教育实践不能偏离素质教育的方向,而了解这些概念是很必要的。

一、学前儿童美术

(一)从本质上讲,学前儿童美术是幼儿的一种生命活动

在幼儿园里,美术活动是很频繁的,它融入幼儿的基本活动之中,也是幼儿的一种体验方式。工具论的代表人物罗恩费尔德曾经在对盲童和正常儿童的美术进行的比较研究中发现,早期的美术依赖于幼儿体觉的发展。著名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把这种心理现象与幼儿身体活动的体验联系在一起,认为幼儿是在寻求一种结构式的对应和阐述。

(二)从认知上讲,学前儿童美术是幼儿对语言的思考领悟

我们每个人从一出生就具备了良好的感觉,感觉便是对艺术领悟和认知的开始。通过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幼儿会对周围的一切产生新的认知,理智感也会油然而生。当幼儿表达对形状、颜色、声音及气味的偏爱时,他们实际上是在进行选择,这恰好是学前儿童美术的范畴。幼儿在身心放松的同时,也增加了学习的兴趣。此外,学前儿童美术也是幼儿进行情感表达与交流的工具,是幼儿个性表现的方式之一,也是对材料的一种操作游戏。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美术教育称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通常分为审美教育和艺术教育。审美教育是指通过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它是一种以情感教育为主的教育,在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的同时,健全其审美心理结构。艺术教育是以音乐、美术为手段和内容的教育,它大致包括艺术知识、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三个内容。审美教育是艺术教育的核心内容,通过艺术美进行审美教育又被称为艺术教育,所以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支持的。

三、绘画教育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分为三大部分,即绘画教育、手工教育和美术欣赏,而学前儿童绘画活动是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最主要活动形式。瑞吉欧有种观点认为:“儿童有一百种不同的语言”,绘画就是其中之一。幼儿时常用绘画来表达心中的情感,诉说他们眼中的世界,学习接受大自然的美,同时绘画又统合了幼儿的个性与社会性,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在对幼儿的绘画教育中,幼儿通过初步学习用造型、色彩、构图等美术语言进行创造性表现,体验绘画的乐趣,并尝试不同绘画工具和材料的用法,形成良好的绘画习惯。在指导幼儿绘画的同时,家长和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共同绘画,这样效果会更好。

四、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也是十分明显的。小班幼儿的身体与手的动作不如中大班幼儿那么灵活,特别在精细动作方面,他们的小肌肉发展并不成熟,所以在绘画教育中,家长和教师要注意幼儿的用笔,可以引导幼儿正确的使用画笔。在给小班幼儿互动时不难发现,他们爱模仿,常把假想当真实,具有“泛灵性”,所以家长和教师在幼儿绘画时,还可以简单的运用一些语句,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引起幼儿的泛灵。比如给“小鸡”涂颜色,小鸡的鸡冠、鸡身、鸡翅的颜色是不同的,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幼儿:“给小鸡戴上红色的帽子,穿上黄色的衣服,瞧,小鸡也和小朋友一样,高兴的笑了”。这样用语言生动的引导幼儿,不仅不会大小小班幼儿的绘画兴趣,而且可以很好的引起幼儿的情绪情感,让幼儿在“做中学”,在“学中求进步”。

五、绘画教育与小班幼儿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小班只要求在教师指导下能观察物体的大致轮廓和颜色,使其对物体有一个整体的基本印象,讲解要特别简短有趣味,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明确物体的主要外形特征。相对于大班,小班的教育目标是比较容易实现的,这也是与小班幼儿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有关。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3—4岁的幼儿虽然进入了心理发展的前运算阶段,但各图式和运算都相对比较低。例如,在进行绘画教育时,教师和家长只画图形的一半,可能小班幼儿就看不懂画的是什么事物,但中大班幼儿可以凭借已有的图式进行加工构造,猜出并确定所画的事物,这就说明小班幼儿的心理发展是不够完善和成熟的。因此,在绘画教育活动时,教师与家长可以多给幼儿点引导,尝试用表演和指认的方式来教育幼儿,同时要指导幼儿对生活经验的积累。

六、操作案例

活动名称:水果—葡萄

活动目标:1.尝试用不同的色彩区分葡萄结构,能掌握有关葡萄的绘画技巧。

2.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能积极投入绘画活动中。

活动准备:蜡笔,画纸(带有葡萄形状)

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复习蜡笔的使用方法

师:夏天到了,小朋友不仅可以吃到甜甜的草莓,而且可以吃到葡萄。上一节课小朋友给草莓的叶子涂上鲜嫩的绿色,今天请小朋友用同样的方法来帮葡萄叶子涂色吧。

幼儿回忆蜡笔的使用方法,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在指定的部分,按一个方向画圈涂色,并且要涂满些。涂完后,将蜡笔放在盒子里。

2.引导幼儿观察葡萄的基本形态。

出示葡萄,教师提问:“葡萄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样子的?”幼儿相互讨论,教师出示范画讲解,幼儿绘画,教师总结。

3.以引导幼儿思考怎样用颜色去美化图片。

教师可以提示幼儿注意:颜色要图均匀,尽量不要涂到线外,不要在一个地方反复涂上多种颜色。

4.展示作品并欣赏。

教师请幼儿互相评价,说一说,比一比。

七、评价与反思

小班幼儿在绘画时,常常进行的方式是涂鸦式的。开始的绘画教育,重点不在于幼儿可以完成作品,而是很好的引导他们进行涂鸦的兴趣,满足幼儿在涂鸦时的一种游戏快感,享受涂鸦动作带来的那种主动地“动”的节奏。小班幼儿更倾向于涂鸦运动而非涂鸦动作后作品的完整性与审美性。所以教师在引导小班幼儿绘画时,注意涂鸦中眼、手、脑的协调运动。

此外,社会上盛行儿童绘画考级,我认为,实质是将幼儿的绘画作品与某一个标准做比较而判断幼儿所达到的水平。因此,这一标准符合普通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这两个儿童美术教育所属范畴的基本观念。那么,这种考级或许是可以的。但是目前大多数都将美术的技能技巧作为评量标准,这就脱离了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思路,因而用不适合他们的标准来衡量是不好的。“拔苗助长”势必会带来物极必反的效果,只有在适宜的儿童美术教育下,才会帮助幼儿健全、完善其人格。幼儿的绘画并不能用“像不像”这一标准来衡量。

小班幼儿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2012-----2013年度第二学期)

赵政是我班一个很调皮的男孩,虽然平时看他不声不响,但他的表现却很“突出”,如果老师批评他,他就会一脸无所谓的样子,好像批评的不是他,过一会老毛病就又犯了。经常有孩子来告他的状,因此有一些幼儿就不喜欢跟他一起玩。

在集体活动时,孩子们都按老师的要求在做手工操作,赵政成却像疯了似的满教室到处跑,还破坏其他孩子的操作成果,使得那些孩子手足无措。老师询问他的手工呢?他说:已丢进垃圾桶了!

要吃午饭了,小朋友们一个个排好队在做着吃午饭之前的准备工作——洗手。赵政成好象听不懂老师的话一样,一个人趴在桌子上玩!上课时,总能听到桌子撞击地板的声音,幼儿告诉我:赵政成经常会把桌子抬高!以导致他们不能正常进行手工操作等活动。

1.父母对孩子管束没有限度。赵政成的父母平时对他比较放任,等到一旦做坏事之后,就把他暴打一顿,慢慢地使孩子内心产生紧张和压抑感,而这种情绪在幼儿园就会有意无意地爆发出来。

2.缺少沟通。赵政成的父母由于工作比较忙,很少照顾他,更别说和他交流了。这使得孩子内心比较孤独。家庭是孩子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是他的第一个学校,没有良好的环境,孩子自然会有些反常。

3.好奇心很强。这时期的孩子好奇心理很强,不管对什么东西都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好玩好看的、动画片里经常出现的一些人、

物、动物,对他们的吸引力非常强。他们总想弄个明白,想个究竟,因此他们会玩玩弄弄,甚至把玩具弄坏。事实上,孩子所表现出的恶作剧、小破坏有时并非真的坏行为,但却是一种不利于他人的行为。对赵政成这样的孩子,我们曾多次教育他、批评他,但效果不佳。后来,我们尝试着采用鼓励、激励的方法,孩子的行为明显有所好转。方法:

1.体验成功。赵政成在活动时不是很积极,但有一次,他上课听得比较认真,还举手回答了问题,我及时表扬了他,并给他贴上了小红花,他开心极了。这以后,他每次上课都非常认真,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2.赏识激励。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闪光点,赵政成也有他好的地方。如他喜欢帮助老师做事情,我就以赏识他的语气对他说:“赵政成,你真是个勤劳的孩子。如果以后你一直听老师的话,和小朋友好好相处,上课认真举手,那老师小朋友会更喜欢你。”他点了点头,认真地说:“我会听老师话的,我会的。”

反思:

小班幼儿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自主发现路上的危险因素。

2.讨论自我保护的方法,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准备:

1.教师和家长平时注意引导幼儿观察路上的安全问题,使幼儿积累相关经验。

2.事先与幼儿园附近路段的交警取得联系。

3.多媒体课件或图片。

画面一:兔妈妈、兔宝宝以及生病的兔奶奶。

画面二:坐公交车。包含以下几个小画面:

(1)上车时小兔们你推我挤,一只小兔跌倒在车轮边。

(2)有序排队上车。

(3)两只小兔抢座位,互相拉扯;一只小兔把手伸到窗外,把头探出窗外:站在车内的两只小兔没抓住扶手,在玩拍手游戏。

(4)安全乘车。

画面三:过马路和十字路口。

(1.)小兔边过马路边捡皮球,一辆汽车迎面而来。

小班幼儿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本文主要以如何在一日活动中渗透小班幼儿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小班幼儿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现状为依据,首先分析小班幼儿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现状,其次阐述一日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原则,最后从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一日活动中渗透小班幼儿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措施,进一步强化小班幼儿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效率,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一日活动;小班幼儿;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效措施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9.089

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可以促使幼儿终身受益,其充分的展现人们的素质,幼儿的生活行为习惯并不是生来就具备的,而是在后天的努力中逐步形成。幼儿时期的儿童处于成长关键的阶段,所以幼儿园的教师要关注给予小班幼儿进行的干预与引导,端正幼儿生活行为态度,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这一个目标的实现需要在一日活动中进行,针对在一日活动中渗透小班幼儿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下为笔者给予的相关分析与建议。

一、小班幼儿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现状

1.家园合作缺少统一性。小班幼儿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为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家园的有效合作,但是在实际的教育中,诸多家长针对子女教育的视角上存在被动实施与应付任务的倾向。比如部分家长觉得自己在家中管不了孩子,把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重任交给幼儿园;或者一些家长觉得孩子接受幼儿园的教育,自己只要起到配合的作用即可;只有极少数的家长觉得孩子的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要家庭与幼儿园共同进行,达到教育的成效。在此种情况下,总会出现幼儿在家中需要家长喂着吃饭或者哄着睡觉等现象,由此影响到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效果。

2.家园合作不够同步。目前的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即便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必要性,然而在配合方向上会产生偏差,进而出现幼儿园培养幼儿自理能力,但家长培养孩子爱护物品的意识,这样家园合作无法保证同步进行,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势必会受到制约[1],所以目前的小班幼儿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工作不容乐观。

二、一日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原则

1.鼓励原则。在小班幼儿的内心中,其十分渴望获取其他的肯定和赞扬,在养成教育的渗透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幼儿的成长特点,在幼儿得到进步时,给予对充分的鼓勵和支持,由此促使幼儿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关注,尽力拥有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便于养成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小班幼儿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进程中,需要选择鼓励性原则。

2.持续化原则。小班幼儿的年龄组成比较小,且表现不够稳定,因此在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中应该保持持续化的原则,而习惯作为长时间积累的一种生活方式,教师要坚定教育信念,不断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3.榜样原则。在幼儿心中,教师作为榜样的力量,因此在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期间,教师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幼儿的发展做好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2]。可以在幼儿午睡时教师保持安静,由此幼儿在安静的环境中会按照教师的行为关上嘴巴,保持午睡环境的安静。

4.统一性原则。幼儿和幼儿之间的行为习惯存在不同,思维也存在差异,针对相同的事情上,不同的教师给予幼儿提出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小班幼儿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中应该维持统一化的原则,按照大小班之间的幼儿个体差异,制定幼儿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形成方案,强化教师与家长的交流,关注统一性原则,逐步开展幼儿教育活动。

三、一日活动中渗透小班幼儿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措施

1.找到幼儿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关键点,制订培养计划。幼儿年龄比较小,却具备较强的可塑性,教师应该关注幼儿生活习惯行为的不良细节,同时进行观察,统计记录。若相同的现象频繁出现,教师要及时寻找问题的本质,对症下药。一些幼儿可能会存在挑食的不良习惯,而不良习惯的形成原因却多种多样,包括胃口、情绪或者偏食等,所以教师要随时观察,强化幼儿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

比如幼儿的尿裤子现象,某个宝宝在幼儿园两个月,每一天教师都要经常提醒他小便,害怕他尿裤子。每一天,幼儿园门口都会晾晒宝宝的裤子,甚至是三条或者以上。宝宝对此种行为成为习惯,若教师没有及时地呼唤他去小便[3],其便会在小椅子或者游戏活动中尿裤子,教师无奈之下只好和家长沟通多准备裤子,成为教师工作的难题。

在解决此种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宝宝在出生之后开始使用纸尿裤,夜晚他的父母也不会将其叫醒,久而久之宝宝习惯使用纸尿裤,不害怕尿裤子。并且宝宝存在憋尿的习惯,在小便期间很急,家长以节省处理时间为目标,总是给宝宝准备纸尿裤,所以在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上表现较大的困难。由此在每一个月份,教师可以按照不同问题的幼儿加以连续性观察记录,在交流期间把自己观察的幼儿表现和其他教师沟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寻找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的关键点,不断总结和分享经验,完成教育资源的实效共享。

2.以幼儿为中心,渗透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其一,课堂教育层面。小班幼儿的学习活动往往是在角色扮演下进行的,所以教师可以把多个领域中的教学活动引进生活行为习惯。包括故事,因为幼儿普遍对故事感兴趣,同时对故事中的人物以及情节都可以欣然接受,愿意参与模仿活动,可以利用此种机会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为了加强幼儿的直观感受,教师可以选择多媒体的教学方式,给幼儿呈现生动的学习课件,比如在《漏嘴巴的大公鸡》教学,幼儿害怕自己被公鸡啄下巴,不愿意漏嘴巴,所以在吃饭的过程中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并且在组织幼儿做完体操之后,教师引导幼儿把自己的学习材料进行整理,把垃圾放进垃圾桶中,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其二,交流层面。幼儿教师要把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进行常态化处理,科学安排升国旗时间或者晨间交流的时间,按照课题的内容与幼儿进行互动,通过故事或者表演的形式教育幼儿,给予幼儿正面的鼓励和支持,促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得到宣传和推广,构建文明气氛。此外对于游戏运动来讲,幼儿进行的游戏活动也就是学习,教师要想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可以在学习的区域游戏中安排诸多个娃娃家,幼儿做好父母的角色,把教师日常生活中教授的吃饭歌曲和整理的生活习惯体现在游戏活动中。包括爸爸下厨房做饭,妈妈帮宝宝穿衣服,由此生活情境重现在幼儿面前,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行为。

其三,过渡教育环节层面。对于小班幼儿在园中的睡眠和饮水等行为培养,都成为良好生活行为习惯培养内容,比如在如厕洗手过程中,组织幼儿唱儿歌“小手搓一搓,洗刷刷……”,激发幼儿洗手的动力;在幼儿睡眠过程中,给幼儿讲述故事,或者播放柔和的音乐,幼儿在安静的状态下便会自主转变成自身的良好生活行为[4];在幼儿吃点心等待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幼儿进行拍手歌,或者组织幼儿进行一些游戏活动等等。在幼儿离开小椅子时,可以提醒幼儿把椅子塞到桌子的下面,轻轻离开自己的作为。或者教师将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编写成早操,促使幼儿在欢乐的歌曲中训练,陶冶幼儿情操。

其四,环境创设层面。环境可以教育幼儿,教师应该在日常活动中关注良好环境的创设,把儿歌进行优化,做成小挂件放在走廊中,包括《洗手歌》与《饭菜香》等,幼儿每一天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走进校园,一起哼着儿歌,强化幼儿教育的目标。

3.家园共育,彰显良好生活行为习惯培养的统一性。其一,加强幼儿家长的认知。若幼儿家长自身存在生活行为习惯的不良认知,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到幼儿,特别是家长教育方式的不正确,不仅会影响到教育的进程,还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教育成效。教师应该将幼儿身心成长视作工作首位,和家长沟通,分享优质的教养幼儿方式,更新家长滞后的思想观念,通过家长座谈会等活动,确保家庭和学校教育目标的统一性,改正幼儿不文明的生活行为习惯。

其二,彰显家长榜样力量。父母作为幼儿生活的第一任教师,其言行举止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因此家长要严以律己,通过自身的行为约束幼儿的行为,充当自己孩子的朋友,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并且在孩子取得进步时,家长要对其进行夸赞,促使孩子得到文明行为形成的动力。有些父母长时间不陪伴孩子,因为家庭经济的因素,父母外出打工挣钱,将幼儿托付给长辈照顾,而诸多的长辈都比较溺爱孩子,针对孩子的错误行为,甚至会采取保护的心理不去管教孩子,导致幼儿不良行为和思想的产生,所以在家长榜样力量的彰显上,要以免此种情况的出现,多陪陪孩子,用现代化的思想教育孩子。

其三,家园一起制定合理的行为要求。部分家长可能会产生疑問,包括孩子在家里睡午觉时需要哄着,而在幼儿园中可以安静地入睡,主要是幼儿教师对幼儿有明确的要求,幼儿的年龄越小,行为要求给予其习惯的影响便会越大。因此家长也应该对幼儿提出和教师相同的要求,辅助幼儿努力实现。由此幼儿不会对家长存在依赖心理,逐步进行自主独立的生活。包括幼儿在玩具玩完之后把玩具进行归类,在起始阶段可能会存在一定困难,然而只要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的行为提出统一化要求,也可以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幼儿养成教育的效率。

综上所述,一日活动中渗透小班幼儿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十分必要,新时期下幼儿教师要了解小班幼儿的身心成长特点和规律,找到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激发幼儿生活行为习惯的认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促使其积极地参与到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活动中,确保幼儿积极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沈会花.浅谈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7(102):173.

[2]沈红.关注幼儿生活挖掘教育资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在小班教学实践中的运用[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17(5):113.

[3]毕琪雯.浅谈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德育教育的教育观点若干[J].中华少年,2017(1):9.

[4]杨晨.实、趣、活——浅谈“生活教育”在小班区域活动中的渗透[J].长江丛刊,2017(14):259.

[责任编辑 万淑蕊]

小班幼儿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爱是相互的,在我的工作中我感受到了这一点。我对孩子的爱,可以变成家长对我的信任,因为我和家长都把爱放在了孩子的身上。班里的孩子不来幼儿园时我会主动打电话询问一下,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让家长可以感受到我对孩子的爱,我也可以准确的知道孩子没来幼儿园的原因,这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我的一句询问,让家长知道孩子在老师的心中很重要。我这样做也是在悄悄地告诉家长:把孩子交给我请放心,因为我爱他。现在只要孩子不来,家长就会主动电话告诉我。因为我爱孩子所以家长很愿意和我交流,孩子有点什么事都愿意和我们说说。好像我们有神奇的魔法可以让调皮淘气的孩子变得听话懂事。我的付出这就是回报:家长对我们的信任。现在每天早上我都会巡视每一桌的孩子,看看是不是有谁没来。

不知道怎么才能准确的表达我的心情,高兴、幸福、快乐……。我爱孩子们,我爱我的工作。

幼儿园小班教养笔记:孩子是镜子

模仿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但是他们更愿意模仿与自己亲近和喜欢的人。有些孩子对于我们班级老师说话的语气语调,还有穿着打扮,都很留意。这些孩子们对我们的关心比我们还细心。他们会注意我们的每一个变化,有时还会很天真地请父母都来学学。学学我们的发型、衣服,甚至举止言行等。这些可爱的小家伙眼里,老师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都是对的,都是好的。所以我们作为教师,在幼儿面前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和言行举止。有时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会让幼儿成为模仿的对象,并在他们的行为中反射出来。我们对孩子的关心,孩子们就会关心我们,我们对孩子粗暴,孩子也会不友善。所以孩子就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你在镜子里怎样表现,孩子就用自己的行为来回报我们。

幼儿园小班教养笔记:穿鞋 每次小朋友起床后,我们三位老师都要帮他们检查鞋子穿的对不对,每天都有小朋友穿反鞋子,而且有的叫他们换过来之后还是反的,这让我们三位老师很烦恼。

于是我想到了一首以前小朋友学过的儿歌《鞋宝宝》,我觉得儿歌的内容很好,对小朋友是否穿对鞋子帮助很大,于是我把这首儿歌运用到了生活中,每次小朋友起床后,我就叫他们一边把小脚并拢,一边念儿歌:"两只鞋宝宝,一对好朋友,穿对了,高兴头碰头,穿反了,生气背对背。"我让小朋友相互检查,看一看鞋宝宝是生气了还是高兴了,我看见小朋友都认真的检查起来,嘴里还说着:"高兴了""生气了",我对平时经常穿错鞋子的小朋友会单独讲解,教他们怎样检查自己的鞋子,怎样让鞋宝宝高兴起来,小朋友好像都很乐意。慢慢的,我让小朋友当起了小老师,让小老师带着小朋友边念儿歌边检查鞋子,特别是让平时常穿错鞋子的小朋友来检查,过了一段时间,我觉得穿错鞋子的小朋友越来越少了,让我们三位老师很惊喜。我们知道这只是一个好的开始,以后还需我们老师继续正确的引导。

通过这件事,我觉得老师要懂得学以致用,其实平时老师身边有很多的儿歌、歌曲、故事等,如果能把他们正确的运用到生活中,要比老师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效果要好的多,这样既有利于孩子们掌握知识,又能提高他们的行为习惯,一举两得。

幼儿园小班教师教育随笔:听故事

在一次即将吃中午饭前的半个小时,当幼儿把小手洗干净后,我便利用剩余的时间给孩子们讲故事,过后一提问,竟然能回答的孩子少之又少,我又将这个故事重复讲了一遍,并要求过后谁也来当当小老师,在把听到的讲给同伴们听.结果,却令我很意外,请了两个听得专心的小朋友,讲得都吞吞吐吐,断断续续的.但我还是给予肯定评价,以一些倾向性语言暗示引导幼儿.例如:”杨x x因为听得认真,一下子就能听出故事讲的主要内容,””你们看,王x x讲得多好啊,是因为他听得认真,”等等.这样既表扬了认真听讲的孩子,又给其他孩子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在我再次讲故事时,又给孩子们提出要求,孩子们听得比以前好多了。我相信教师要有耐心地慢慢培养,对有进步的幼儿,教师要及时表扬,肯定,奖励,慢慢会培养起孩子们的良好倾听习惯。

幼儿园小班教师教育随笔:老师我不会做

今天,我给孩子们示范讲解五角星的折法,孩子们课专心听着。示范结束后,我要求大家自己试一试,折一折。可王洁莹一拿到纸,就叫了起来:“|老师,我不会做。”接着就把纸给了旁边的小朋友。我走了过去,笑着说:“不会吧,我看你刚才听的很仔细的,大胆点,试试看,老师再帮助。”她动手了,可还是没有象其他孩子那样肯自己独立地去思考,总想依赖老师来帮助…孩子专心、积极动脑、动手都是老师和家长所期盼的,这些都是一个人的良好学习习惯,它是一个人更好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具备了这些良好的习惯,才能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孩子终生受益。作为幼儿园,最基础的教学,从小培养好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显的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老师在关注孩子的差别的同时,更要细心的观察到孩子的各种学习习惯,有针对性的、有目的通过多种方法,有效的引导孩子,慢慢地朝着良好习惯方向发展。

幼儿园小班保教笔记:孩子的爱

中午午睡的时候,我发现小贝贝翻来翻去,久久不能入睡,看见我走过去,她就立刻把手放好,假装已经睡着了的样子,我没有说什么,走开了。没过一会儿,我听到了折纸的声音,我走近她时,她又迅速的把手防好,我一离开,她又拿出来…奇怪!

我迅速的走到她的面前,把她的小纸拿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张画,这孩子把它折的很平整,我示意她快睡觉,然后把纸拿走了,我刚要转身,贝贝忽然小声的说:"欧阳老师,你帮我放好,回家的时候给我,我送给妈妈的礼物""为什么呀?""妈妈很爱漂亮,我画了一件衣服送给她"听了孩子的话,我很高兴,觉得孩子长大了,懂事了,我还给了孩子,让她放好,但必须马上入睡。

幼儿园小班保教笔记:教孩子学会等待

有些孩子对好玩的东西喜欢自己独占,不愿意让别的小朋友玩,或自己想玩别人的好东西时,不管别人是否愿意,强行抢夺。有些孩子因为玩具没抢到,采取打人、咬人的方法解决,这些都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有可能行成霸道。蛮横的毛病。

上一篇:幼师毕业毕业论文下一篇:教师发展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