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研究论文范文

2023-03-25

教师发展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教师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构成元素,也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因此本文通过对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其中存在着专业水平不一、管理制度不健全、学术研究氛围较差等问题。进而提出基于教师发展改革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从提高专业水平、营造学术研究氛围、完善教师队伍结构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提高学校教师队伍水平,增强学校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师发展;师资队伍建设;革新方式

1 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师资力量缺乏,教师队伍结构不完善。

在学校教学中教师是构成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促进学校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学校重视对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对师资队伍进行建设,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但在建设师资队伍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师资队伍的完善与发展。首先,由于学校发展程度不同,其师资队伍的具体情况也不尽相同,但部分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缺少相应的资金支持,师资力量呈现出匮乏的状态。并且学校在构建师资队伍的过程中,没有发挥自身的作用,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影响师资队伍的扩张。其次,学校在建设师资队伍的过程中,忽视对教师队伍结构的调整。教师队伍在组建过程中,学校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教师队伍结构,让教师在开展工作时,没有形成统一性的工作方向,不利于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升高。

1.2 专业水平不一,管理制度不健全。

专业水平是衡量教师的标准,也是建设师资队伍的关键。但学校在建设师资队伍时,忽视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教师没有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而学校也没有结合实际情况,为教师制定完善的培训制度,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化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并且相应的考核制度也不全面,教师无法按照考核结果,调整自身工作中的不足之中,影响教师整体能力的提升,也降低了师资队伍水平。同时,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也影响师资队伍的建设。学校在建设师资队伍的过程中,还需要相应的管理制度对教师进行管理,但在实际情况中,教师管理制度并不全面,其仅是对教师的职责进行规范,没有相应的福利制度支持,降低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提高了教师的流动性,影响师资队伍的建设。

1.2 教育资源缺失,学术研究氛围较差。

在建设师资队伍的过程中,还需要相应的教育资源提供给教师使用,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能力。但部分学校没有加强对教育资源的投入,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并且教育资源的缺乏,让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不能合理利用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教学工作,影响教学效率的提升。同时,学术研究氛围较差,也影响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建设师资队伍的过程中,学校没有鼓励教师进行学术研究,并且对学生研究的资金投入较少,无法让教师进行系统化的研究,不利于教师的整体发展。

2 基于教师发展改革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

2.1 扩展师资力量,完善教师队伍结构。

在建设师资队伍的过程中,应对教师发展形成正确的认知,掌握教师发展的具体内涵,结合教师发展的具体特点,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计划。首先,学校应转变观念,认识到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从而在建设师资队伍的过程中提供全面化的支持。学校应扩大师资力量,增进教师人数构成,形成具有全面化特点的师资队伍。其次,学校在建设师资队伍的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调整师资队伍结构,让其更加符合实际发展情况。学校在调整师资结构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师发展内容,为教师制定结构等级。教师通过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促进自身结构等级的升高,进而增进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促进学校的综合发展。

2.2 提高专业水平,健全管理制度。

在构建师资队伍的过程中,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也是推动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基于此,学校应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教师自主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进而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并且在教师发展内容的影响下,教师树立了正确的工作态度,认真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与考核标准,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增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并定期对教师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专业能力、教学水平等各个方面,并且应形成透明化的考核模式,确保考核的公平公正,从而让教师能够依据考核结果,改正自身的不足之处,进而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稳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同时,学校还应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对教师队伍形成高效化的管理模式。合理规划教师的职责,并结合学校的发展情况,健全福利制度,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福利支持,增进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调动教师的凝聚力,从而加快师资队伍的建设。

2.3 丰富教育资源,营造学术研究氛围。

在建设师资队伍的过程中,学校应加大资金投入,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教育资源是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基础。教师在合理使用教育资源时,能够应用教育资源,更新自身的教育思想,转变自身教育模式,增强学生的代入感,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对学术实验环境的营造,让教师在开展学生研究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利用先进的研究设备验证自身的猜想,从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也加快了师资队伍的建设。

3 结语

师资队伍教师对学校整体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构建师资队伍的过程中,通过应用增进资金投入、融合教师发展内容等方法,解决了师资队伍在建设过程中专业能力不一的问题,达到了形成优良的学校师资队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跃芬.集团化办学背景下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结构优化的发展与思考——以江苏省溧阳职教集团为例[J].职教通讯,2017(29):45-48.

[2]王琼.创新师资队伍建设 推动学校跨越发展——成都市青苏职业中专学校教师培养实践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17(Z2):57-59.

作者简介

張永盈(1989-)男,江苏省连云港市人。硕士学位。现在就职于江苏理工学院。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研究。

作者单位

江苏理工学院 江苏省常州市 213001

教师发展研究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愈来愈引起大家的关注。怎样在兼顾个体差异的同时激发幼儿教师的自主发展性发展呢?文章从“年龄差异”出发实施准确定位;“兴趣与差异”实行多样化策略;“满足原有水平和差异”提供个性化发展平台等方面进行阐述,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有效建议。

【关键词】专业素养;个体差异;自主发展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可见学前教育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作为学前教育事业实施中的关键一员,虽然承载着保教结合、教书育人的重要任务。但是长期以来,大多数幼儿教师并没有真正获得应有的尊重和地位,忽视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随着《学前教育管理条例》、《教师专业成长》等相关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件出台,为广大幼儿教师明确了自身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同时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

一种现状:教师层次差异和个体差异共存

建园十五年来,我园(此处指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幼儿园,下文同)先后向同区域的幼儿园输送了7名园长,多名中层以上骨干教师。目前的师资队伍中有老中青三个年龄层次,师资队伍的素质差距很大,其中不乏有面向全国公开招聘来的优秀教师,还有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

“个体差异”是指“个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个体差异更多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即便是同一批入职的幼儿教师,同样进行专业培训,其个人专业发展水平、速度也各不相同,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老教师也一样,站在同样起点的教师,由于内在驱动不同、对教育成长的需求不同、个人理解不同,也会产生明显的个体差异。

如何应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既存在着层次差异,还存在个体差异的现实问题,开展更为有效的教师专业培训,成为我园长期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

一种思路:尊重个体差异,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长期以来,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幼儿园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园所的发展和幼儿的成长,但反思学校的教师培训工作,学校管理层往往会扮演着“培养”教师的角色,从学校发展方向出发,从课程特色建构出发,从幼儿的培养目标出发,自上而下、整齐划一实施。而在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在教育界高举“学生因材施教”的大环境下,我们更应该认识到教师也需要实现其自身发展,要充分尊重他们自身的个体差异、自主选择。

一、针对“年龄差异”,实施“准确定位”

幼儿园教师不同工龄比例图:

1.职业认可阶段——新教师。新教师入职的最初几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适应期。对工作充满着憧憬与梦想,但是知识与实践的脱节,往往会导致他们空有热情,虽敢于大胆尝试,在遭受失败后容易产生过度焦虑甚至对自身能力怀疑等消极情绪,接受新信息快、但不能长时间坚持的种种问题出现。目前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变化,新教师甚至会产生不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面对这个阶段的教师,幼儿园着重从园所氛围、自我调适等维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认识团体、认识环境,与周围形成良性的伙伴关系,确定其在幼儿园中找到合适的定位,加速完成“学生”—“教师”的角色转换过程。

2.逐步成熟和稳定阶段——工龄3~10年的教师。与职业认可阶段的新教师相比,这阶段的教师在工作中经历了成功的鼓励和失败的挫折,积累了一些专业技术方面的经验,开始能够独立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但是恋爱、结婚、生育三大问题也集中在这个阶段的教师身上出现。因此,我们一方面加大对这一部分教师生活上的关心,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另一方面着重帮助他们寻找自身所拥有的教育优势,找准突破口,确定其专业发展的领域和特色,使其通过不懈的努力体会到工作中的乐趣和挑战,同时也体验到成就感和自我满足感,产生不断提升的动力和信心。

3.持续发展阶段——工龄10年以上的教师。由于年龄的关系,这部分的教师工作稳定性相应较高。他们确信自己所选择的职业道路,能够根据园所的要求适度地对自己进行调整,同时在教育教学中已经有了十分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和年轻的教师相比,他们会因长时间工作产生疲软,依靠老观念应付新问题,跟不上教育改革信息,来不及消化、运用新的教育理念等一系列的问题。面对这一阶段的教师,我们提供了各种形式的培训和继续学习的机会,迫切帮助他们树立危机感,调整年轻的心态,适应新的教育环境。

二、面对个体差异,采取“多样化策略”

1.尊重教师兴趣——找特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充分观察教师的兴趣点,并将其兴趣点转变为兴奋点。鼓励教师自我申报兴趣爱好和特长,帮助教师分析可行性,以特长和兴趣点为基点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研究。

2.给予教师胆量——能自主。在教师担任班主任期间,相信教师有能力设计班本课程、班本特色专题。在保证教师能够完成幼儿发展目标的前提下,给予教师调整教学内容的空间。在班级一日活动中鼓励教师深入研究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寻找自我发展和幼儿发展之间的紧密契合点。同时,幼儿园也下放学习选择权,鼓励教师大胆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菜单式学习,真正使他们学以致用、植根实践。

三、满足“原有水平阶段差异”,提供“个性化成长平台”

1.青蓝工程,携手共进。我园利用专家级教师、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之间的差异,开展 “青蓝工程”,分层师徒结对。专家层教师担任骨干教师的师傅,同时又让骨干教师成为青年教师的师傅。专家层教师有着较高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能力,能站在较高的起点上思考问题,因此由专家层教师讨论出本园教研发展的意见和措施,制定教师成长方向,帮助骨干教师的教育理念真正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行动;骨干层的教师有着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熟练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比较丰富的科研经验,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创造条件,积极鼓励他们制定各自的发展目标,得出高水平和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向“名师”奋进,同时注重发挥他们对青年教师的引领作用,倡导他们在教改实践中引领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刚步入教师职业生涯的青年老师可塑性大、充满潜力,我们适时地为他们挑选师傅,加强业务培训,努力使之尽快适应教育教学环境,不断挖掘年轻教师身上的冲劲、闯劲与不服输的精神,推动园内教科研工作的蓬勃发展。

2.领衔教师,树立榜样。为了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营造积极向上的园区氛围,我园率先实施 “领衔教师制”,建立了领衔教师竞争聘任机制,领衔教师每一轮聘期两年,实行流动制度,如果领衔教师不再努力,聘期届满就可能要 “让位”。对入选的老师来说,“领衔教师”这个称号,不仅仅是一种待遇和荣誉,更是一种挑战,也确保了领衔教师能努力尽职地实现岗位职责。而对于更多的优秀教师来说,这是一种刺激与激励,因为竞争是公开、公正和公平的,竞争比较的过程也能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从而激发了积极争先的干劲和热情。“领衔教师”制度的形成,为我园引入了一种健康的竞争机制,激励着广大教师积极向上,形成了一支充满生气与活力的良性竞争团体。

3.金字塔梯队,坚强支撑。针对园内不同层面教师的最近发展区,全面考虑教师的综合能力委以重任,形成幼儿园中层队伍,加大分层培养的力度和措施,将积极进取的思想通过中层队伍引领、扩散到全体教师之中。如注重对年级组长、骨干教师共同体、领域组负责人的培养,使其产生榜样作用,带动全体教师深入教学研究。

总之,在充分尊重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基础上,有效促进教师自主发展为幼儿园的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同时在教育实践中能充分体现自下而上的突破与由上而下的引导相结合,不断激活教师持续成长的生命力。

(编辑:杨迪)

教师发展研究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名师工作室”已成为培养优秀教师、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形式,而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本文通过对名师工作室的功能和教师自主内涵的解读,探讨名师工作室环境下教师自主发展的策略,并通过创新工作室思路来激发教师自主,提高名师工作室环境下教学研的效果。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 教师自主 自主策略 创新思路

进入21世纪教师专业化越来越受世界各国的重视,日益成为世界教师教育和师资建设的趋势。我国教育改革和教师教育发展要求通过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来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育发展。名师工作室的出现契合了这个时代的预期,已成为促进教师发展、培养优秀教师的重要形式。名师工作室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其核心在于成员之间的主动参与、合作互动、交流分享。内驱力+自我变革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行动——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如何激发教师自主,是名师工作室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题。

一 名师工作室的功能

名师工作室是一个以课题研究、学术研讨、理论学习、名师论坛、现场指导等形式对内凝聚、带动,向外辐射、示范,引领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团队组织。名师工作室不是一个普通的培训班,它是一个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为优秀教育人才的成长创设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主要应从提高学员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术研究能力和人格修养这三方面入手,坚持“教研与培训”相结合,实现“教、学、做合一”,倡导“研究就是学习,学习就是研究”和“研究为了教学,教学促进研究”的理念。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来看,与传统教师研训方式相比,名师工作室可以被视为教师基于共同的目标,在专家的组织下,旨在通过对话、合作和分享性活动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共同体。从个体和群体的关系上来说,教师个体自主的反思和探究是资源生成与共享的前提,而教师群体的资源共享则为教师个体自主探究提供必备的环境支持。

名师工作室环境下,需要教师在作出教学、研究和实践决策时体现出自身的能力、自由和责任,改善自身理念和行为,提升自觉意识,教师的自我反思、探究和合作成为解决现实问题和自我更新的重要途径,因而教师自主在名师工作室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

二 教师自主的内涵

1.教师自主的内涵

“自主”这一概念源于古希腊的政治术语,用来描述希腊城邦的自我规范和自我管理,如今这一概念应用于个人并获得非常广泛的含义,如它往往包含个人的自我决定,自我规范,权利自由,做自己的主人等方面的意思。Little认为教师自主是一种自主的职业行为能力。成功教师的自主性体现在通过不断的反思、分析及对教学过程中的感性和认知控制的实践,自主形成强烈的教学责任感。Smith把教师自主分为两个层面:(1)职业行为;(2)职业发展。他强调教师的自主性职业发展也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后现代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理论”提出:自主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内涵,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是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也是教师的专业自我形成的过程。

具体而言,我们认为教师自主是指教师发挥自主性,运用自主策略,在元认知的调控下获得发展的过程,它表现为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激发责任感,积极开发自身潜能,建构性地确定职业发展目标,选择职业发展内容、途径和策略,通过自我监控、评价和反思等方式,自觉主动地调节和引导自己教育教学方面的动机、认知和行为方式,从而获得发展。

2.教师怎样实现自主

教师本身就是一个学习者,要实现教师自主,教师应做好终身学习的充分准备。这是从教师自身的角度来阐述教师自主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从外界因素来说,相关的机构或单位应给予教师适当的权利和自由,使教师能在一个相对宽松和谐的有利环境中达到教师自主。“教师不断成长、不断接受新知识、提高专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反思和探究来拓宽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至专业成熟的境界。”

第一,教师需要形成以改造实践为指向的明确的个体学习行为。名师工作室环境需要一个研究型教师团队,而教师作为研究者需要双重积累:实践积累和理论积累,并要在教学实践情境中实现两者的积极转换。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学习和读书,不断提供新思想、新认识、新视野,因而教师要“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与对话”,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对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

第二,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与专业发展过程开展内省式的研究。Schon认为,“从业者针对亲身经历中的疑惑,通过一系列的反思、研究活动来寻求解决方法,是提高自身职业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在“实践——反思——实践的改进——进一步的反思”这一不断循环、螺旋式的上升过程中,教师获得成长,教育实践得以改进,这个过程就是研究,其中不断反思是关键,它使得教学研究得以不断进行下去。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独自或与人一起不断学习和发展优质的专业思想、知识、技能和情感智能。他们的学习和发展具有批判性,因为教师不是知识和技能的受容器,而是一支强大内驱力的变革力量。

三 名师工作室环境下的教师自主发展策略

名师工作室环境以“教师发展为本”,改变过去单一的、一次性的教研模式,以多元的活动方式在特定内容和地域范围中相互间有效互动、整合,来形成教研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和运行基础是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只有教师自己才是学习和发展的真正主体,外界和他人的强制要求以及促进与协助作用的发挥,都要围绕教师这个主体来进行,都要得到教师主体的积极认同和努力践行才可能收到应有的效果。教师自主发展的核心是教师的自觉和自主。具体表现为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与能力,即教师能自觉地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自觉地对过去、现在的状态进行反思,对未来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与程度做出规划,能自主、自为地遵循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计划、途径,并付诸实践,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教师自主性的存在和发挥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和源泉。笔者提出以下若干教师自主发展策略,以期提高名师工作室教学研究的成效。

1.自主开展系列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职业特殊性决定了教师需要不断学习、阅读,才能提高自身的知识涵养,才能打开眼界在教师专业知识和学识素养上提升自己。作为教师,选择学科专业、教学策略和方法、教育心理等方面的书籍阅读,对教学工作大有裨益,但也不应只局限于这些实用性强的读物。名师工作室必须高度重视教师的阅读,包括阅读的量和质。工作室的导师们可以经过挑选与推荐,让成员进行经常性的读书活动。阅读是一种输入,要让阅读的知识产生输出的动能,就必须对它进行加工。工作室成员可以在阅读时做读书笔记,或写书评,这样的阅读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读书活动的开展为教师提高专业素养、进一步促进教师自我完善和文化的积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自我设计研究问题

现代教育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要求教师能从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找到自己教育教学思想与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差距,找到自己教学行为与新课程理念的差距,找到自己的文化素养与新课程改革的差距,要善于从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能从教育的深度看到问题。教师自己提出问题才意味着教师已成为该问题的“参与者”和“当事人”,意味着教师是教学研究的行动主体。它着眼于教师自己的问题、是日常教学生活中发生的“真实的问题”,是教师直接感受到、无法回避并迫切需要加以解决的现实问题,并能将这些问题概括、提炼、升华为有价值的课题。教师不仅要“身处教育情境”,更要用心深入体验教育生活,关注具体教育情境中的体验、感受、困惑、烦恼以及心灵深处的悸动,并善于和勤于思考,从而发现问题,并设计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自主进行教学反思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的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教师的成长”,并明确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最多也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经验反思是导致一部分教师成为专家型教师而另外一部分人却不能成为专家型教师的重要原因。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在教学反思倾向的支持下,对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在思考过程中,能发现、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的教学反思是一个能动的、审慎的认知加工过程,也是一个与情感和认知都密切相关并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从“行中思”来发展专业知识,也使教师能发展出自我“行中思”的能力,就可以达到行中有思、思中有行,行而后思、思而后行的境界。

4.主动参与合作讨论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它是指学习者结成一定的小组,在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帮助,从而促进学习者在认知、情感和态度等方面得到积极发展的学习活动。

名师工作室倡导参与体验、互动开放的教学、科研、培训环境,让教师主动在教研活动中学习,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实践,变单向的、静态的教研活动为双向的、动态的、共振互补型的活动,实现平等参与、共同发展。基于教师自主的工作室环境中,教师既要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进展情况选择、综合、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研究方法,如行动研究、叙事研究、反思研究等,同时教师也应谨防把教师自主研究等同于闭门造车和单打独斗的研究,所以教师要有效地利用自身和周边资源,包括专家资源、同伴资源、网络资源等。工作室成员的讨论都从自己的实际教育教学出发,有实践、有事例、有个案,探讨有效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形式等,使参与的成员从一个课堂教学实例中吸取长处,改进不足,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四 创新名师工作室思路,激发教师自主参与意识

赫德等学者认为,共同理想和集体责任是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基本特征,构成这一特征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支持与共享的领导、共同的价值观和愿景、协作学习及其应用、支持性条件和共享的个人实践等。名师工作室要注意创设探究性、支持性、持续性和协作性的工作环境,要注意创设一种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发展的文化氛围,创新工作室建设思路,充分发挥教师自主。

1.翻转式教研的开展

受“翻转式课堂教学”启发,原来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的常规教研活动转变成基于名师工作室思路的“翻转式教研”,即采用“活动主题——自主探究——发现问题——交流互动——解决方案”的途径,激发参与教师的主动研究和自我反思的能力。教师通过主动地收集素材、找出问题、开展研究并对这整个过程进行总结归纳,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2.微课程的展开

受“微课程”启发,名师工作室的任务主要以“微课题”形式展开,针对教师在教学、科研、竞赛、信息化等方面存在或遇到的普遍问题、疑难问题和棘手问题进行专项研讨,通过对典型问题进行提炼和处理,形成一个个微型课题,以此作为教研的主题。以非常小的切口组织学员进行培训研讨,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3.注重活动的内涵和实效

采用菜单式、沙龙式、开放式的研究,注重每一次活动的内涵和实效。通过加强对活动的计划、组织、实施、评价和反馈等环节的全程管理来确保每次活动能步步落实,产生实效,寻求名师工作室环境下的教学研究从形式到实质、从随意到精心、从粗糙到精致的突破。

名师工作室环境要求教师在共同体研究中从被动到主动到自动,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以自主研究者的身份进行课堂、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探索研究,就能在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主动建构个人的专业内涵,增进其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实践的理解,促进教育理想的建立和教育智慧的获得,从而加快其专业成长的步伐。

参考文献

[1]Schon,D.A.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How Professionals

Think in Action[M].New York:Basic Books,1983

[2]朱旭东、周钧.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述评[J].中国教育学刊,2007(1)

[3]华维芬.试论外语教师在自主学习模式中的定位[J].外语研究,2001(3)

[4]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5]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辛继湘.校本教研:教师自主如何成为可能[J].江西教育科研,2004(5)

[7]张兆芹、罗玉云.学习型组织理论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2005(11)

〔责任编辑:肖薇〕

教师发展研究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目的 探究微课在推动高职高专医学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方法 调查我市高职高专医学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微课讲解专业知识的教学情况,然后归纳、总结微课的优点,以及该教学方法在推动高职高专医学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微课具有教学时间短、资源文件小、易于制作、教学内容精细的特点。将微课应用于高职高专医学教师专业发展中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还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还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有利于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结论 微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教学内容相对较为完整,教学效果反馈快速及时,还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具有非常鲜明的教学特色,很符合现今的社会需求。因此,微课的引入可以极大地推进高职高专医学校的教学水平,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微课 高职高专 医学教师 发展 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尤其是青少年。青少年对信息技术的接受能力很强,只要有网络,他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微课由此而生。高职高专医学校以培养医护人员为主要目的,这些学生毕业,主要面对的是人类的健康问题,责任重大。所以,学生需要全面掌握专业知识。而医学知识内容量极大,重点以及难点都比较多,并且医学是一门相当枯燥、难懂的学科。这就使得学生在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很难吃透这些知识。微课是现今教育界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具有易于制作、教学时间短、内容少等优点[1]。本研究探究了微课在推动高职高专医学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现报告如下。

1 微课的含义

微课是一种现今教育界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视频来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围绕某一知识点来展开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但是还包含了和教学主题有关的课件、习题、教学反思、教师点评和学生反馈等资源[2]。

2 微课的特点

(1)教学时间短,微课的教学视频时长一般是5~8min,最长不超过12min。(2)资源文件小,微课的视频再加上配课资料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容量小。(3)教学内容精细,微课主要讲解的是课程中的某一个知识点,即教学中的难点、重点等。或者是为了反应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的教与学活动。(4)易于制作,微课的内容少,而且制作简便,对技术的要求不高,所以老师可以很容易学会[3]。

3 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今,在校学生大多都拥有手机或是电脑,几乎都能够达到人手一机的状态,这就保证了微课的顺利展开。

(1)使用微课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高职高专的学生基础功底较差,而且受到传统授课模式的影响较大。传统的授课模式就是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这种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而微课的出现,就可以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学生可以使用微课来提前预习,并且如果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知识或者是存在疑问的地方,学生可以记下来,然后在课堂教学中重点听,也可以及时向老师提问。老师会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从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深度,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能力。而且微课不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做笔记,而耽误听课时间,学生可以在课上认真听讲,课后使用微课资源反复学习,巩固课堂知识,这样学习更加轻松,而且学习效率更高[4]。

(2)通过微课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因为微课是放在网络平台上面的,或者是放在移动终端设备上的,所以即使是学生毕业了,他们也可以找到这些课程,进行复习、巩固,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终身学习的平台。高职高专医学校的学生在校的时间比较短,而且学业繁重,所需学习的课程门类较多,导致他们学习的通常是一知半解,没有完全理解透彻这些知识。微课让他们即使是在毕业后或者是工作了也可以再次复习、理解这些知识点,做到随时随地学习。

(3)微课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学生在座位上听,上课时间很短,学生基本没有提问的时间,即使是有这个时间,老师也只有很短的时间可以为学生解惑。而且,由于有些学生很内向,他们不会在课堂上主动进行提问,这就使得他们在学习上拥有很多问题。并且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老师忙于去各个教室上课,使得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少。而微课的引入,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学生通过微课平台,可以将课上没有懂的问题对老师提出疑问,即使是内向的学生有了这个平台也可以大胆的向老师提问,这样既不会占用上课的时间,也可以解决课堂上的疑问,而且还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5]。

(4)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微课的引入,使得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从而最大限度的体现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通过使用微课,可以做到查漏补缺,还可以强化课堂知识,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权利,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5)极大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也在对知识点进行复习、巩固,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而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改进微课课程,思考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找出解决办法,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6]。

4 结语

综上所述,微课具有四大优点,分别是教学时间短、资源文件小、易于制作、教学内容精细。因此,将微课应用到高职高专医学教师专业发展中,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还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微课的课程内容可以随时看到,方便学生复习、巩固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高职高专的学生基础较差,而且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而微课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还有利于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微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教学内容相对较完整,教学效果反馈快速及时,具有鲜明的教学特色,完全符合现今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需求[7]。因此,将微课应用到高职高专医学校,能够极大地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刘慧霞,马建伟,闫秀英,等.微课在高职高专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3,25(2):80-82.

[2] 方锐杰.微课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中的研究和运用[J].科研,2016(7):56.

[3] 李香莉,陈偶英.微课在高职高专内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4):623-624.

[4] 冷雪,王芳华.微课在高职高专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培训,2016(14):205.

[5] 徐国莲.微课在高职高专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江西农業大学,2016.

[6] 丁矢.微课在高职高专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9):51-52.

[7] 赵岩.微课在高职高专医学教育推广中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1):13-15.

教师发展研究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文章梳理了关于美国教师专业发展范式、专业发展学校、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情况。现结合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实践经验对我国教师培养的反思,给同仁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 PDS 反思实践

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兴盛于20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的欧美。我国教育界对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多为概念介绍、发展历程回顾、影响因素分析、借鉴启发等。下面将主要从三个方面——美国教师专业发展范式、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要素这三个方面,梳理近几年国内学者对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一、研究美国教师专业发展范式

(一)研究范式的变迁

周钧(2010)的研究指出,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教师专业发展范式的变迁主要表现几个方面,包括在概念方面,从技术理性转向探究合作取向;在认识论基础方面,由教师是知识的消费者转向教师既是知识的消费者,也是知识的生产者;在理论基础方面,由教师生涯阶段理论、教师知识分类理论转向教师实践知识理论、社会认知学习理论、成人学习理论;在文化基础方面,由个人主义的教师文化转向合作文化;在组织结构方面,从支离破碎、互不连贯转向系统化、体系化[1]。

美国教师专业发展范式的变迁是一个历史过程。在这个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中,教师的职前教育的名称变更了,由之前的师范教育转变为教师教育;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由分离走向了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范式的变化正是这些具体变化的综合表现。上升到理论高度,就像周钧先生的研究所总结的那样,无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认识论基础、理论基础、文化基础,还是组织结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这些理论层面的转变,正是现实的实践层面变化的反映。

(二)研究范式的特点

刘宇(2003)的研究指出,当前美国教师专业发展范式有六个较为显著的特点,包括:教师扮演更积极主动的角色、重视教师已有经验、专业发展扎根于教师日常工作实践、重视教师的组织背景、建立教师专业团队、加强与校外专家的合作[2]。

刘宇的研究总结了美国教师专业发展范式的特点。这些特点强调教师专业团队、强调合作,这正是下文中要谈到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所强调的。其实,教师专业发展是依托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这样一种实体组织来实现的。也就是说,研究教师专业发展范式的变迁,离不开研究该范式赖以存在的载体PDS。

在传统的范式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强调教师的权威、学生的服从;而在现代范式下,强调教师是引导者、知识的生产者,强调合作学习,强调师生的互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传统范式下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式一般只停留在职前教育(培训),缺乏连贯性;而现代范式,强调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强调终身学习。在传统范式下,教师的职前培养主要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技能的训练;而现代范式下,既要求准教师习得一定程度的理论知识,又突出实践锻炼,强调准教师实践技能的养成,重视实践的取向。

总的来说,美国教师专业发展范式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传统范式走向现代范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变化比较明显的特点包括师生关系的变化、专业发展阶段的变化以及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变化。

二、研究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简称PDS)

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一种以中小学与大学合作共同培養教师的形式(机构)[3]。它是由于专业教育项目而与中小学建立伙伴关系的革新机构,它的使命是培养准教师、促进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建立以改善实践为目的的探究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4]。简而言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就是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培养准教师的场所。

(一)研究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组织目标、组织结构、组织人员

薛继红(2007)从组织社会学视角来分析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组织目标和组织结构,认为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组织目标具有系统化、人性化的特点,认为美国专业发展学校的组织结构呈现出利用多个工作小组来开展工作,小学与大学之间存在重要角色——联络员的特点[5]。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强调建立多个工作小组,其实就相当于上文中所说的建立教师专业团队。这种利用工作组或者说是教师专业团队的做法,可以发挥老教师对准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有利于准教师体验真实情景下教师的实际角色,有利于他们尽快吸收相关直接教学经验。这样的组织人员安排及由此而形成的组织结构,对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目标(培养准教师、促进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建立探究环境、增强学生学习能力)有促成作用。

王会、傅松涛(2014)研究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组织机构及其人员,发现PDS的合作伙伴众多,大学教师以驻地教授的身份,成为PDS的教育教学主体之一。PDS的主要活动包括提高职前教师的培养质量,采取合作教育科研的方式,增加教育实践者的实际经验,开展学校在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方面的改革创新。通过PDS,大学与中小学之间构建了合作伙伴关系,也提升了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知识,提高了大学教师的实践能力。总的来说,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职前教师培养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师资培养和储备,也有利于教师教育质量的提高,进而有助于提高基础教育质量[6]。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组织安排始终强调合作的作用,强调各方利益相关者的通力协调合作,强调构建和保持中小学与大学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以多个组织(中小学与大学)之间开放合作的系统,有利于彼此资源的双向流动。从组织管理的角度而言,这样的组织是开放的组织系统。作为组织的学校,需要从外界获取资源,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这样的模式,可以是中小学与大学资源共享流动,促进双方的共赢。

(二)研究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教师培养策略

曹辉、卜广庆(2009)的研究发现,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教师培养的质量策略包括:基于真实的情景下,见习教师的合作教学设计、合作课程教学、合作策略改进、合作评价与平等对话[7]。这一职前教师培养策略,强调见习者现场身临其境,强调中小学教师、大学教师、见习者(实习教师)与中小学生的合作。

教师专业学校主要针对职前教师的培养与中小学在职教师的提高。通过中小学校为职前教师提供真实的教学情境,在职教师为他们提供帮助实现在合作中学习与进步。这种教师培养策略属于实践取向,更加注重实际技能的养成训练,为准教师们快速成长、获取胜任职业所必备的知识和经验基础提供了可能性。

(三)研究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特点

经柏龙(2008)研究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特点,认为PDS具有这些特点:关注中小学与大学的长期有效合作,关注组织管理的机构化和制度化,关注教师工作环境的变革,强调开展反思性实践活动和互惠式合作,强调帮助教师专业成长[8]。

教师专业学校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它依托中小学与大学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来进行准教师的培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反思实践能力的养成,也强调整个学校组织系统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有序化。

(四)研究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标准》

胡艳、邹学红(2010)对美国出台的《专业发展学校标准》进行评析,分析了该标准出台的背景是业已存在的PDS缺乏明确的发展方向,衡量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参差不齐,中小学和大学实际合作中存在许多困难,缺乏评估标准无法衡量PDS实验学校的价值。胡艳、邹学红分析了该标准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介绍了美国专业发展学校标准的基本内容,包括学习共同体的建立,评估责任和质量,强调合作、多样性和公平,强调结构、资源和角色[9]。

美国出台的《专业发展学校标准》是针对教师教育的改革。这一标准的出台,为PDS指明了发展方向,为PDS的发展成效给予了统一的衡量标准。标准从多个维度来制定,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和时代性。始终强调合作的重要性,这既是对实践的充分肯定与回应,又是对已有发展经验的总结与升华。

三、研究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赵风波、邵兴江(2009)的研究指出有多种因素影响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包括教师的职前教育、教师专业市场(市场竞争机制)、在职教师专业发展情况、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方式及理念、教师压力问题、教师队伍的稳定程度、教员数量的充足情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等[10]。

影响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很多,除了教师专业发展本身的限制性因素之外,还有国家政策因素、教育组织因素等。就国家政策而言,美国出台的《明日的学校——建立专业发展学校的原则》就对美国教师专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当然,美国历史上还有其他法律文件或报告,也对美国教师专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就教育组织这一影响因素而言,PDS就是其中一种教育组织。它是在现有的中小学校与大学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而形成的联盟。其他组织,比如教师协会、教育委员会而言,比较出名的美国全国教育协会(简称NEA)以及美国教学与未来委员会(简称NCTAF),它们对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力也不可低估。当然,除此之外,来自美国社会公众对教育的期望与诉求,也影响着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因此,影响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较多,包括准教师因素、在职教师因素、学生因素、社会公众因素、国家或州政策因素等。

综上所述,我国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较多,这里主要从美国教师专业发展范式、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三方面进行相关研究的梳理,发现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范式由传统走向了现代,更加强调合作、教师团队建设;发现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实际上是实践取向,更加强调准教师实践技能的养成性训练;发现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很多,但归根到底是国家政策导向以及各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我国学者对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还有待深入,研究的走向是对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实践反思。

【参考文献】

[1]周钧.美国教师专业发展范式的变迁[J].比较教育研究,2010(2):74-78.

[2]刘宇.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的范式转换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3,24(4):43-46.

[3]赵复查.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本土实践的价值反思[J].教育评论,2010(6):60-63.

[4]National Council for Accredit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Standards for Pri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INTRO-DUCTION.2001.

[5]薛继红.PDS学校: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组织——一种组织社会学视野[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S2):42-46.

[6]王会,傅松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3):103-107.

[7]曹辉.基于“真实情景中合作”的教师发展—美国PDS的教师培养质量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3):43-45.

[8]经柏龙.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ABC[J].教育科学,2008,24(5):81-86.

[9]胡艳,邹学红.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标准评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0,22(3):76-80.

[10]赵风波,邵兴江.立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美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师专业发展内涵、措施及影响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9(5):82-86.

上一篇:小班幼儿教育论文下一篇:有关小学教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