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2023-08-20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摘要】文章从分析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概念出发,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毕业设计、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科技文化的快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需要大批不同规格和层次的人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就是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培养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途径,更好地与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相协调,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就是造就人才的组织结构样式和特殊的运行方式[1]。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制度、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校园文化诸要素。 人才培养没有统一的模式。就大学组织来说,不同的大学,其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运行方式[2]。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高等教育能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3]。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内涵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能力为中心,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本科应用型是本科层次教育,既有着普通本科教育的共性,又有别于普通本科的自身特点,它更加注重的是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有人[4] 认为,“后劲足、上手快”,即基础知识比高职高专学生深厚、实践能力比传统本科生强,是本科应用型人才最本质的特征。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据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人才培养目标、制度、过程等要素特定的多样化组合方式。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

从教育理念上讲,应用型人才培养应强调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体培养目标应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在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应以知识的应用为重点。

二、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专业方向确定以后,如何进行应用型本科生的培养是所有工科院校都关心的事情。因为它涉及到毕业生就业率的问题。笔者就培养模式中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师资队伍等方面的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课程设置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课程设置是进行该类型人才培养的第一步。其结构是否连贯、课程安排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后续的教学培养工作。

1.根据行业需求进行课程设置。课程的安排是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与用人单位合作,以能力培养为基础来设计的。在进行社会行业的调查中,首先考虑学生毕业后从事何种职业,然后对这种工作需要哪些能力和知识,根据工作的要求对教学终的课程进行专项的能力和综合能力。

2.课程突出职业能力。对于应用型人才来讲,在学习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是学生是否成功的关键之一;学习过程重点是PBL( Problem Base Learn) ,即基于问题的学习,这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又一关键;学习过程还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特别是加强与上司、顾客、同事、服务人员之间的沟通。

(二)教学内容

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必须保证他们既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又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因此,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可以分三步走:

1.基本原理的讲授。对于工科学生来说,任何技术都有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掌握该理论基础知识,才能事半功倍。教师讲授基本理论时,应强调理论产生、内容及发展情况。讲解理论的来源是要同学们明白,“理论来源于实践”,没有凭空产生的科学理论;传授理论的内容是要同学们知道,此理论包括那些内容;分析理论的发展前景是让学生知道,如何创新才能使该理论得以发展,以用于指导更高层次的实践。邓小平同志的“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就是强调了科学理论的重要性。

2.实验室和校办工厂训练。要将科学理论应用于实践需要一个过程。如果让学生在学完理论知识后就参与到社会工作中进行实践能力培养,可能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高校理论教学的连续性和企业本身的竞争压力很难做到这一点。不过,高校本身存在的实验室和校办工厂可以给学生提供初步锻炼的机会。在实验室和校办工厂的训练中,应该培养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不只是走走形式。笔者认为,半工半读的学习方式对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3.社会实习或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明书本知识如不能在实践中进行锻炼,就是纸上谈兵,没有用处。因此,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一步就是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譬如对数控专业来说,书本上的数控程序如果不进行实际操作就不会变成能力的提高,只有在实际企业生产中,根据实际需要加工出合格的产品才能体现出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四年本科生在校期间最重要、最后的一个实践环节,可以检验学生是否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的能力,从某种意义来说也是该高校整体教学质量的真实体现。学生经过毕业设计全过程训练,将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调研、查阅文献、运用互联网、计算机仿真和绘图及编写设计说明书等能力。对于培养本科应用人才而言,我们主要采用以下措施:

1. 用科研项目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毕业设计与科研结合, 一方面可以学校经费不足、仪器设备紧张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能力。这是因为科学研究是由教师对本学科及其交叉学科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 从而取得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的成果以推动本学科技术的发展。毕业设计则是由教师组织高年级学生结合专业要求或生产需求开展的探索性活动,借以培养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工程设计能力。笔者在本科生毕业设计选题时,采用江苏省教育厅的“大气压辉光放电等离子体源研究”的科研项目,在设计过程中,除了必要的指导外,让学生自己主動查阅资料、进行计算机仿真和电路设计等工作,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等应用能力。学生反映,这样的毕业设计效果不错。

2.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工科学生来说,毕业后多数要进入公司企业做事。因此,实践动手能力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在毕业设计过程,我们要求学生尽可能的作出实际的设计模型,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提高动手能力。对于那些东拼西凑的学生,要求其返工重来,直到自己能独立完成任务为止。

3.注重答辩中的创新性问题。对本科应用型人才来说,其应用能力不是简单重复前人的技术动作,而是能实现创新应用,因此,培养它们的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尽管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们始终重视培养创新能力。但是部分学生对自己的研究缺乏概括总结能力,于是,在毕业答辩中我们的问题主要以“设计的创新点是什么”“本设计的不足及需要如何进一步改进”这种涉及创新性思维培养的问题为主,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也会给我们教师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4.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是教学工作之本, 有建立一支业务精良、结构合理、敬业爱岗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使教育改革获得成功,教育质量得到提高。否则一切良好的愿望和思路都会落空。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需要大量的“双师型”教师,其专业实践经历和能力显得格外重要。因此,高等院校应该推出各种措施,让新教师脱产、半脱产或在岗到校内外一些实际工作岗位上锻炼。校内师资的培训可以通过定期选派教师到校内外实习基地锻炼,到校办企业、合作办学企业轮岗等形式进行。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的培训应把产业服务作为一个社会实践的层面。产业服务只是将产业开发的成果应用到生产领域、流通领域和各种管理领域中去。让教师参与到产业服务中去,可以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学校的招生吸引力;产业服务能为课程开发提供不断的源泉,课程的不断整合和教学内容的更新事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产业服务能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此外还应重视教材建设、双语教学、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等配套措施。

三、结语

总之,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就要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素质、知识、能力三个体系,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与实践。根据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具备极其强烈的市场意识,培养适应市场要求、经得起市场检验的本科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炳生,刘雪东.机械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4,(2).

[2]张济生,刘昌民,梁锡昌,等.面向21 世纪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1).

[3]李桂霞,钟建珍,王立虹. 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5,(20).

[4]庄华洁,周金其.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04,(6).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004年度滚动课题(编号:[滚]D/2005/01/60)

【作者简介】王长全(1973-),男,徐州师范大学机电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特种电源,气体放电及相关技术;邢邦圣(1965-),男,徐州师范大学机电学院硕士导师,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工程图学,CAD/CAM。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1 双语教学定义

双语教学 (Bilingual Education) 是指使用除母语以外的另一种语言, 作为教学媒介语进行学科知识教学。双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习者能同时使用母语和第二语言 (在我国指英语) 进行思维, 能在这两种语言之间根据需要进行自由的切换。只有当第二语言与汉语同时成为交流使用语言时才被称为双语, 而决不是课堂上教师从始至终用外语授课。

2 医学双语教学的目标

医学双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双语教学使医学生能够利用英语等外语在医学专业知识领域进行思维、学习、工作和交流, 培养医学生了解和掌握医学最新成果并向外发表学术成果的能力。

3 双语教学的基本模式

简单地说, 双语教学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1) 沉浸型双语教学 (immer sion program) :用学生所学外语进行教学, 本族语/母语不用于教学之中。 (2) 保持型双语教学 (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 :即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本族语言, 然后逐渐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课程的学习。 (3) 过渡型双语教学 (transitional bilin gual education) :即学生进入学校后, 部分或全部使用本族语言, 然后逐步转变为全部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

4 双语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

4.1 加强师资力量培养, 提高双语授课教师待遇

教师是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双语教学要求教师能熟练运用英语教授医学专业知识, 而不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执行双语教学的教师, 不但应具有良好的医学专业知识, 还要掌握过硬的医学专业英语。归国医务人员当然是双语授课教师最佳人选, 其次是师资中英语水平较高的教师。目前我国仍以后者为主。这些教师虽然经过博士或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培养, 专业英语阅读能力较强, 但听、说能力和使用英语教学的能力仍十分有限。学院可以选送这些教师参加英语短期培训, 提高他们的英语听说能力。

执行双语教学的教师必须加强备课。有人计算过教师用中文教学的备课和授课的时间比例为5∶1, 而双语教学的备课和授课的时间比例能达到20∶1。因此, 双语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备课, 并且上课前必须进行试讲, 只有达到要求者方准予授课。

为了鼓励教师采取实施双语教学的积极性, 对于采用双语教学教师可给予工作量补贴等奖励, 以优厚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进行双语教学的积极性。

4.2 切实、有效的课堂双语教学模式

在双语教学过程中, 采用何种授课模式, 即如何分配使用两种语言的授课比例及顺序, 从而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这也是能否成功实施双语教学的关键因素。

在中英文比例问题上, 过分强调授课时的高英文比例, 忽视了学生对医学专业知识的接受能力, 是本末倒置、得不偿失的做法。而英文比例过低则无法保证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 使双语教学有名无实。我们认为授课时的中英文比例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英语水平。目前仍以每课时中, 英文讲解比例在30%~50%最容易接受, 这样既有利于课堂上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 又兼顾到了他们对专业英语的学习。

授课时两种语言的授课顺序也是双语教学常遇到的问题:先中后英、先英后中或中英文穿插?我们认为无论中英文讲授孰前孰后, 这种将中英文讲授截然分开的方式, 会造成中英文间失去自然联系, 课堂内容将变得死板、枯燥。而双语授课教师娴熟地运用英文, 将中英文自然穿插的授课方法是一种灵活、富有趣味的方式。

4.3 双语教学对学生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制约双语教学发展的又一关键因素。这是因为在双语教学时学生会遇到大量的陌生单词, 并且学生对医学专业的知识本来就很生疏。为了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理解教师用英语讲授的医学知识, 学生课前应花时间和精力预习教师每次双语课前发放的双语讲义, 理解并记住一些关键的医学专业词汇, 课堂上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课后及时复习。实践证明, 课前认真预习, 课中仔细听课, 课后及时复习, 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英语的听说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

4.4 注重教材的开发

教材内容的确定是双语教学最核心的一部分。双语教材可以考虑使用英文原版教材, 其具有语言表述“原汁原味”、图例准确, 及时反映学科发展新动向等优点。但是原版教材存在价格昂贵、内容多, 学生学习难度大及诊断标准、正常参考值等与国内有很大差别的缺点。有鉴于此我们考虑可以:第一, 结合我国临床医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英语水平, 借鉴国外原版教材, 编写适合我国医学生使用的英语教材。第二, 从外文医学经典专著中节选部分难易适度的章节, 作为补充阅读材料。第三, 在教材尚未编好之前, 教师可以参照国内外的教材、查阅相关的英文专业文献制作出中英文课件或英文课件、编出授课内容的英文讲义, 再由学校组织相关专家审定通过后课前发给学生, 以便于预习和复习。

4.5 采用现代教学手段

大力开发适用于临床“双语教学”的多媒体课件, 讲解时运用大量视听辅助手段, 既增加了临床医学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又能刺激学生思维, 帮助他们理解。

4.6 营造良好的双语学习氛围

创设良好的课堂语言环境和校园语言环境, 是搞好双语教学和建设双语学校的重要条件。我们要尽力在整个医学院营造浓厚的语言环境, 如开辟英语角、英语广播, 进行师生医学英语演讲等为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气氛和环境。

4.7 建立双语教学效果评估的考核体系

建立评价、考核体系应将双语课堂互动的平时成绩与最终考核成绩按比例加以计算。在结业考试题目中增加专业英语的比重。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参与双语学习和评价学习效果。

总之, 双语教学是我国医学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 迎接新世纪挑战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我们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积累经验, 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医学双语教学模式。

摘要:双语教学是高等医学教育走向国际化、增强人才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其成功实施主要取决于教学模式的选择、师资力量的培养等。本文就如何成功实施双语教学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双语教学

参考文献

[1] 许克新, 黄晓波, 朱积川, 等.外科学总论课双语教学方式的初步探索[J].医学教育, 2004 (5) :43~44.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摘  要:外贸英文函电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具有课程内容独特性,课程语言专业性的特点,开展双语教学是必然的。而传统的外贸函电的双语教学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教学模式不合理,忽视实践操作等问题。文章从这些问题出发,提出了明确双语教学内容、加强课堂教学引导、建设双语慕课课程、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对策,以期对《外贸英文函电》课程的双语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双语教学;教学特点;慕课;教学改革

双语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部分使用或者全部使用外语的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其实质内涵因国家或地区的不同存在差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加入WTO以后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我国迫切需要既具备专业知识又能熟练使用两种以上语言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目标也在逐步提高。教育部也早在2001年4号文件中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教学手段与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相结合,强调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全国高校都在不同程度地开展专业课双语教学,涉外性较强的国际贸易专业也是教育部规定的双语教学试点专业之一。而外贸函电课程是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广泛开设的一门主干课程,这门课程是英语与外贸业务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具有典型的双语教学的性质,但是由于这门课程在课程内容和课程语言上所具有的独特性和专业性,使得它既不同于普通英语课程的教学,也与其他专业课和专业英语课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其双语教学也应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外贸函电课程双语教学的特点

(一)双语教学的必然性

一般的专业课进行双语教学主要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培养学生阅读国外前沿文献的习惯,增强其国际交流的能力,因此强调要用英文进行授课并且规定英文授课时数要达到总授课时数的一定比例,以此来保证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够用英文进行思维。而外贸函电的课程内容本身就是以英文作为媒介,讲授如何撰写英文信函以开展国际贸易活动,以达到外贸专业知识与英语应用能力融汇贯通的教学目标,因此该课程的双语教学是必然的。

(二)课程内容的实践性

外贸函电课程不同于一般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教学内容上更注重实践性,课程内容主要是围绕国际贸易实务的各个环节展开,包括如何与国外客户建立业务联系,双方磋商涉及到的询盘,发盘,还盘、接受和订立合同,合同中价格,支付、包装、运输、保险等条款的磋商拟定以及合同的履行及售后等内容,因此,在外贸函电的双语教学中,更注重实践性的体现。

(三)课程语言的专业性

外贸函电课程双语教学在内容上注重运用英语这种语言工具去开展国际贸易活动,课程内容既包含了大量的专业词汇,比如,firm offer实盘, counter-offer还盘, carriage forward运费到付,commercial invoice商業发票, demand draft即期汇票, confirmed L/C保兑信用证,clean B/L 清洁提单等, 同时也要学习在国际贸易的信函往来实践中形成的一些固定的语言表达句式,因此学生不仅要掌握一般英文信函的行文结构和写作技巧,更要掌握相关的外贸知识背景及专业词汇或句式。

二、外贸函电课程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虽然有很多高校都开展了双语教学,并且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但双语教学在我国总体上仍处于探索阶段,外贸函电课程的双语教学也不例外,在师资配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双语教学师资力量不足

双语教学对授课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比较高,授课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还要具备较高的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目前高校外贸函电课程的双语教学能达到要求的师资还比较有限,往往英语综合能力比较强,听说读写都比较擅长的老师对外贸函电课程中涉及到的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相对欠缺,无法做到对专业知识的深层拓展和延伸,而另一方面,国际贸易专业基础和实践能力比较强的老师,虽然大都能熟练阅读英文文献,但由于缺少英语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训,在侧重于英语沟通和表达能力培养的外贸函电课程教学中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外贸函电课程乃至国际贸易专业其他课程的双语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优秀的双语师资欠缺的问题。

(二)教学模式不合理

我国的双语教学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使用外语来传授学科知识,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却普遍存在两种误区:一种误区是授课老师念一遍英文课本,然后用中文解释一遍,认为在课堂上说几句英文就是双语教学了;另一种误区是把专业课上成了语言精读课。授课教师把课程内容全部用英文来讲授,这固然需要授课老师有较高的英文水平,但是这样的教学方法只是把专业课变成了外语课,对于学生来讲,只是多记住了几个专业方面的英文词汇,而没有掌握专业知识的真谛。不论哪一种教学模式,都没有理解双语教学的本质,偏离了课程教学的目标。

(三)教学方法单一,与学生互动差

目前我们大多数双语教学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教师满堂灌的现象,课堂气氛不活跃,老师与学生课堂互动少,学生没有足够的课堂参与机会,为学生在课堂上提供的参与表达和交际的机会少之又少,学生在被动的学习过程中缺少学习的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学生即使听力水平得到锻炼有所提高但是外贸业务中说和写的能力仍然较差的尴尬局面。

(四)缺少实用优秀的外贸函电教材

教材质量直接关系到双语教学的质量。教育部要求大学的双语教学应使用优秀的先进的外语原版教材。但在实际操作中,外贸函电课的教材选用存在很多困難。不同于其他双语课程的教材,可以选择的外语原版教材多,外贸函电课程的教材几乎没有外语原版教材,而国内出版的各类外贸函电课程的教材多数是中英文对照的,这虽然对学生自主学习很有帮助,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就养成了偷懒的习惯,只去看中文部分而不看英文部分。这也与我们双语教学的理念背道而驰,起不到双语教学的效果。不仅如此,多数外贸英文函电教材在内容上仍沿用了传统教材的习惯,过于重视语言的正式性和礼节性,忽视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互联网时代的沟通新模式和语言特点,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迫切需要更多实用优秀的全英文外贸函电教材。

三、外贸函电双语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作为国际贸易专业的主干课程,外贸英文函电课程的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外贸函电的基础知识和写作技巧,并可以流利地使用英文将其运用到外贸业务中,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培养出符合外贸业务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外贸英文函电课程的教学应当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实践环节三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明确双语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外贸函电课程不是大学英语课程,其双语教学内容应体现以外贸专业知识为主的特点。双语课程教学容易出现“模糊焦点”的现象,导致教学内容的偏差。外贸函电课程虽然是以英语作为媒介讲授国际贸易活动中的英文信函的撰写,但是如果在课堂上过分强调语言形式而忽视外贸专业知识的讲授,就会使这门课变成一门翻译课或者是写作课。因此,外贸函电课的双语教学最主要的不是强调双语授课,而是要着眼于外贸专业知识的传授。比如在讲授如何通过函电与客户进行价格磋商时,要向学生介绍外贸业务中常用的贸易术语如FOB,CIF,CFR,带领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贸易术语的含义及其使用的条件。

(二)加强课堂教学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进行双语教学本身就比用母语进行教学难度大,对授课教师和学生的外语水平要求都比较高。开展外贸函电双语课程教学,教师对学生的课前引导课堂互动课后辅导非常关键。由于课程是面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国际贸易理论,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等专业基础课,具备外贸实务的相关知识储备,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也有相当的积累,因此在教学时任课教师可以采用任务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相结合,提前规定每一单元的业务情境和学习任务,课前鼓励学生自主预习,熟悉每一教学内容的相关知识背景,掌握专业词汇和短语,课堂上采用情境教学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情境教学是通过虚构外贸磋商的情境,形成外贸函电交往的氛围,让分成若干小组的学生通过角色的代入,模拟外贸磋商的情景,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不同的外贸业务内容进行讨论,将其课前预习的外贸业务知识应用到特定的商务环境中并且撰写出符合所设定的贸易情境的外贸信函。这种情景教学的方式突破了传统的外贸函电授课“教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的单向信息传递模式,加强了师生互动,让更多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三)建设双语慕课课程,创新教学方法

在当前“互联网+”的背景下,借助慕课这种基于网络的大规模开放式教学模式,可以为《外贸英文函电》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提供契机。首先,慕课教学利用网络技术,采用在线教学手段,可以实现对成百上千人的同时授课,不受教学班级人数的限制,规模大、效率高,可以有效解决双语教学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其次,慕课模式实现了教学过程的“翻转”,学生通过观看在线教学视频学习外贸函电的基本术语、外贸业务等理论知识,再通过见面课(直播互动课)解决理论学习中的问题,教师还可以通过在见面课上设计贸易实务情境,使学生切身体会现实中的商务交往,促进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氛围,增加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效果优良;再次,慕课模式的教学资源多种多样,从书面的教学案例,到丰富的视频资料、现场的案例讨论、及时的师生互动、面对面的专家访谈、企业家对话等,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全面认识,又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学生处理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最后,慕课教学模式在双语课程中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因为慕课不同于“一过性”的课堂讲授,在线视频可以反复观看,还可以配以字幕,有效地辅助了英语略差的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和学习。

(四)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外贸函电课程属于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技能型课程,单纯的课堂教学和信函仿写都只是纸上谈兵,除了课堂的学习环节之外,还应当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模拟实训使学生对外贸业务活动有更加直观的认识,使教学内容更具有吸引力,从而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模拟实训。模拟实训要借助教学实验室和外贸模拟软件,将学生分组模拟不同的公司,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出口商,进口商,银行,船公司,保险公司,海关等)按照贸易流程进行实际操作,完成贸易磋商和合同履行等各个环节的函电撰写和单证缮制,使学生能够将课堂学习的内容应用到外贸实务中,并将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商务谈判和外贸函电课程紧密结合,对其他相关的专业课程起到补充巩固的作用,提高学生处理外贸业务的综合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专业和英语都过硬的应用型复合人才;模拟训练虽然可以让学生在假定的外贸环境中进行函电沟通,但毕竟与真实的外贸情境还有差别,为了让学生真正体验外贸函电在外贸业务实践中的应用,还应当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企业,进行实战演练。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与外贸企业进行合作,安排学生在企業跟随有经验的外贸业务人员进行实习,让学生在真正了解外贸企业进出口各环节的具体工作流程和业务内容,了解真实业务过程中外贸函电知识的运用和书面谈判的技巧,从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获得外贸函电写作的经验和技能。

双语课程的教学本身就比中文讲解难度大,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要求高,对授课老师的专业水平和语言驾驭能力要求更高,外贸函电的双语教学既要立足于学生的水平和需求,同时还要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使授课教师充分领会双语教学的精髓是使用英语作为授课手段,教学的目的还应当着眼于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强化双语教师的外语综合能力和教学技能,只有两手抓,教学相长,才能达到外贸函电双语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隋俊,张梦军.双语教学在国际贸易专业中的实践与探索[J].对外经贸,2014,8:134-135+149.

[2]王妍.改革《外贸函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37-138.

[3]李娜.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外贸函电》双语课堂教学探讨——以西安翻译学院为例[J].河北农机,2018,9:65-66.

[4]杨平丽.《外贸英语函电》教学方法探析[J].北方经贸,2010,4:145-146.

[5]池娟.外贸函电课程双语教学的特点和教学方法[J].课程教学,2013,02:122-124.

[6]王霞.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的探讨[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09,2:88-90.

[7]陈乃源.小议《外贸函电》双语教学实施方案[J].科教纵横,2013,1:279-280.

[8]张永梅.Seminar教学法在外贸函电课程双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对外经贸,2014,12:140-142.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双语教学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用语,其中第二语言不仅是作为学习对象,而且是作为教学媒介部分或全部地运用到非语言学科的一种教学形式。双语教学,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有效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举措。从2012年我校开展双语教学实验,三年来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得到了老师、学生、家长、的广泛认同。实验表明双语教学模式是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的心得体会

双语教学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用语,其中第二语言不仅是作为学习对象,而且是作为教学媒介部分或全部地运用到非语言学科的一种教学形式。双语教学,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有效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举措。开展专业英语课程双语教学改革研究,有利于建立具有普遍规律的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最佳实践,促进其课程教学的目标管理、 绩效管理、 规范化管理和知识管理。

从我国目前的语言教学来看,大都把英语当作第二语言。因为人们已经清楚地意识到,在全球化的时代,英语正在而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仍将充当 “世界语” 的角色,掌握英语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的语言学习,它已肩负起了一定的政治使命和经济责任。

2012年,我有幸参加了“区域性实施英语、双语教学实验与研究”的课题研究,至今将近三个年头,通过实验感触颇多。以下,就是我对这次研究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 双语教学效果良好, 学生英语成绩得到提高

2013年12月,课题组对双语实验班和普通班进行了几项测试,结果无论是口语测试、听力测试还是笔试,实验班学生的成绩明显高于普通班学生的成绩, 双语教学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积累词汇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在上英语课时,实验班的学生们总是跃跃欲试,积极思维,尽可能地用最贴切的词语和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思,充分展示自己的语言能力。而普通班的学生只在英语课堂上学习英语。实验班学生的英语词汇量就远远多于普通班学生。甚至有的普通班的学生即使在知道如何交谈或作答时也不愿交流,这也使得部分学生年级越高学习英语的兴趣越低。

二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师生及家长的满意度高

学生对双语教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最近,我们对实验班部分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在40份问卷中,有35名学生回答“喜欢英语”,有32名学生回答“喜欢用英语上课”。 说明学生对双语教学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和家长对双语教学表现出很高的满意度:原因是孩子上了双语课程后,英语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词汇量增加了,对学习更有兴趣了。他们认为,学生通过双语学习增加了对外国文化和世界的了解,学到了很多知识,能自觉翻阅其他书籍、查找相关资料、学唱英文歌曲、收看英文电影及利用网络学习。许多家长认为,双语教学发展了孩子的智力,活跃了孩子的思维,也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学习,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这也使得身为英语老师的我更加的自豪。

三 学生初步养成在生活中说英语的习惯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当前世界的全球化发展, 需要各国多元文化的碰撞、沟通与交流。作为中小学双语教学培养的对象, 他们是中国未来的希望和建设者。美术双语教学, 不但要使学生掌握两种语言, 还要开发他们能与世界各国合作、交流、沟通、理解的潜能, 使他们既了解东方艺术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 又能汲取西方文化中的精髓。同时也是提升学生个体能力与综合素质的需要, 有利于学生形成可用两种语言、文字进行思维, 增加适应不同民族、国家要求的能力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必备素养。同时外语课上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基本上是生活语言, 美术双语教学使学生有机会接触与美术学科术语有关的英文单词, 并通过教学自然习得, 达到能听懂, 会应用。通过美术双语课程的学习, 在语言与学科内容整合的语境下, 用外语学习美术学科内容, 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外语学习兴趣, 且通过双语学习过程, 学生掌握了两套交际手段和思维工具, 这也意味着个体潜力的增长, 有利于学生了解并掌握英文学科术语, 培养英语思维能力, 形成语言素养, 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甚至用外语进行专业及学术领域交流作铺垫。同时一些教育家与心理学家也认为, 小学时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 Lindbergh等人认为, 青春期 (12~13岁) 以前是儿童学习外语的最佳年龄。青春期以后, 由于语言能力倾向大脑左半球的过程已完成, 使得成人学习外语比儿童就要困难一些。Seliger也坚持认为各种语言能力的发展与年龄差异均有一定的关系, 并预测部分语言能力, 如学习者的年龄超过了11、12岁, 习得时较之有困难。

2 在小学美术课上开展双语教学的优势

英语是中小学课程的主干课程, 英语成绩的好坏影响到学生的升学成绩。并且, 在当前中小学英语课教学中注重阅读能力, 成绩的高分, 不太注重学生的听说能力。出现有的学生虽然学了十几年的英语, 但是, 还是不能说或者不敢说, 存在“哑巴”英语是当前中国学生普遍现象。原因就是学生平时缺乏英语实践, 不说, 不听, 不想。美术课不是小学的主干课程, 在小学美术课上开展双语教学, 通过美术学科具有直观形象、操作性强等特点。学生可通过艺术作品、教具、借助教师的表情、姿态、演示体会外语的意义。通过美术双语教学活动, 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轻松习得外语。但要在不损伤美术学科知识的前提下, 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学生利用两种语言思维, 同时美术做为普通升学的非考科目, 对外语考试将起到促进作用。对升学成绩的提高将起到促进作用。

3 小学美术课上开展双语教学的原则

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对教学活动的有效顺利开展, 对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率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3.1 小学美术课双语教学要遵循渗透原则

小学美术课在双语教学的初期, 要采用渗透性原则, 在教学初期学生对过多的外语语言会感觉不适, 或者听觉疲劳, 或者是对双语教学环境不太适应, 所以在教学的初期, 可采用一点简单的英语日常用语来与学生交流, 这些简单的英语会引起学生新奇感, 新鲜感, 有参与的冲动。例如:“上课”改成“hello, everyone。”“坐下”改成“sitdown”等等, 让学生逐渐适应双语教学的环境与氛围, 使学生渐渐溶于与参与到教学中。循序渐进, 逐渐增加运用英语的次数与词汇量。经过这样的日积月累, 在美术课堂上渐渐形成了良好的双语氛围, 学生习得美术知识的同时还掌握了一些与美术相关的英语词汇, 将对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课堂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了。

3.2 直观性原则

由于小学生英语知识的匮乏, 在进行双语教学过程中, 为了提高小学生对课程的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直观教学的方式教学, 在双语教学中利用直观、形象地演示有助于学生理解双语教学内容, 降低学生在英语理解上的难度, 避免由于语言滞后造成思维障碍。

超出小学生的“最近发展域”将对小学生美术知识的学习, 起到相反的作用, 美术教学中多采用直观、演示的方式教学, 例如:剪纸、泥塑、手工制作等。所以, 教师边说英文边进行动作示范。例如:在讲“捏”这个技法的时候, 我说“press with fingers”, 手中同时进行“捏”的演示, 并让学生也边说英文边操作。当美术课堂上遇到:颜色时, 我们可以一边指着颜色, 一边说颜色的英语单词, 或者在作品图片的下方还标有该幅画的中文名称。

4 小学美术双语教学的策略

4.1 提高学生的利用英语的交流的能力

小学生由于英语词汇的匮乏, 与交流上不知道如何表达, 会出现在小学美术双语教学初, 学生从一开始不太敢说, 这时教师要多鼓励与表扬, 随着学生英语词汇的增加, 学生将由尝试到使用双语表达, 最后渐渐养成了使用双语的表达习惯。在表达的过程中, 口语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从课堂用语、会话交流到美术专业词汇。但是在交流中, 要特别注意对于学生运用英语不可强求, 特别是对于英语水平不太好的学生, 以免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同时教师要加强引导, 形成良好风气, 不要因为某个学生说的不好, 会出现嘲笑等不好的影响, 大家相互之间要多鼓励, 形成良好氛围。

4.2 提高小学美术双语教师的能力

要在小学美术课上开展双语教学, 教师良好的英语能力是基础, 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能力, 较强的学科整合能力, 创新能力, 加强教师的英语口语训练。使美术教师能用正确、流畅的英语进行美术教学;是针对美术学科专业进行的英语培训, 美术专业领域的英文术语是双语教学的核心内容, 教师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英语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双语教学的质量。同时小学美术教师也学需要各级机构在美术双语教师的培养与培训、美术双语课程教材的开发及研究经费等方面提供支持。

4.3 加强美术双语教师人才的培养

当前美术双语教师人才还很匮乏, 这需要高等院校、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高等师范院校要创造条件, 开设用外语授课的美术专业, 有计划地为中小学培养和输送合格的美术双语师资。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强小学美术双语教师的在职培训, 将此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整体规划。

摘要:在不损害美术教学的同时进行双语教学, 为使用外语进行专业领域和学术交流作铺垫, 最终成为高素质的双语人才, 由于美术课程的直观性特点, 借助这一课程优势。同时, 由于小学时期正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加强美术双语教学的开发与研究。

关键词:小学,美术,双语教学

参考文献

[1] 殷毅.双语教学的实验与探索[J].河南教育, 2000 (6) .

[2] 赵乐.上海市小学美术双语教学研究[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2006.

上一篇:春季教学工作计划下一篇:中职教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