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材料范文

2023-05-07

音乐课材料范文第1篇

关键词:音乐;审美;识谱教学;创新;

Study on Music Score Teaching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significance of reading teaching and reading teaching method innovation. Contemporary music education, music is the first lesson the students have to face, because the score is the human and the music language, is able to deeply study theoretical aspects of music, music i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nner level connotation, it is so, music education has shown its important status, have important foundation and guidance for music learning and professional musicians. However, the knowledge spectrum showed 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music knowledge absorptive capacity is the student difference, rejection and the effect is poor performance in the basic music at present, on the one hand, because the music itself more difficult and boring, on the other hand, with the methods and means of reading teaching are closely related, how the contemporary and the future establishment of more humane, more scientific and more in lin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ra of reading teaching will be the teaching of social and continuous efforts in the direction of innovation.

Key word: Music; Taste; Music Score Teaching; Innovate

引言

识谱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部分,识谱教学无论对于教师的音乐知识传达还是学生更好感受和掌握音乐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可以帮助学生认识音乐魅力、掌握音乐技能和更好的创作音乐作品。如何构建良好乐谱知识教学体系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完成的,包括教师对学生识谱学习情况的深入了解、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安排,社会给予的方法建议、国家给以的政策引导等,从方方面面来看都体现了识谱教育的重要性和难度,因此有关研究识谱教学方式方法的探讨都具有着明显的现实意义。但是基于中小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乐谱的复杂性,识谱教学在目前当代基础音乐的教学中一直呈现出成果不佳的情况,因此本文着重探究识谱教学的创新方法和手段。

首先,要通过探讨识谱的作用来反映识谱在学生认知音乐种重要现实意义,希望得到社会和音乐教育工作者以及音乐学习者爱好者的重视;其次,通过对现当代基础音乐识谱教学的特点分析,在经过了实践的考验后识谱教学的成果中找到其可取的教学方式方法。并提出在教学定位、教学实践以及五线谱与简谱抉择方面的创新方式探讨;最后,根据文章总结的识谱教学教学方式方法,呼吁大家在重视识谱重要性的基础上可以做出相应的行动,不断的提高教师专业技能与教学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以及构建简而有效的识谱教学方法。

1. 识谱教学的现实意义

当代音乐教育中,识谱是学生不得不面临的第一课,因为乐谱是人与音乐的交流的基本语言,是能够深入学习音乐的理论环节,是了解音乐深层次内涵的必要途径,因此,识谱教育在音乐学习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音乐的学习者有着基础性和指导性的重要意义。 1.1 识谱是开启音乐大门的钥匙

乐谱是指音乐的书面表达方式,乐谱是音乐的基本语言,它是人感受音乐的工具,识谱是人与音乐实现交流的必要途径,识谱教学的目的是以视唱的形式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音符、节奏、调性等基本音乐知识。因此,识谱教学是掌握音乐知识的唯一途径,是开启音乐大门的关键钥匙。识谱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去认识更多的音乐,充分地感受各种音乐带来的魅力。 1.2识谱是认识音乐的重要理论环节

音乐的学习和呈现都不是一次完成的,是有着特定的过程的。无论是作曲家、表演者或者学习者都需要首先对音乐本身有了解,做详尽的综合分析、认真的感受认知,最后才到创作、表达和掌握的实践过程。整个音乐活动过程对于音乐学习者来讲具有着理性到感性的特点,其理性就体现在音乐表演者需要对乐谱理性分析后的才能完成优秀的表演。通过识谱可以使音乐学习者和表演者对音乐的理性理解更加深入从而提高其音乐活动水平。因此在整个音乐活动过程中,识谱是初级阶段也是认识和掌握音乐的的重要理论环节。 1.3 识谱是深层次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

音乐的审美是人对于音乐的感受和评价,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包括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对音乐深层内涵的理解能力。这些能力的资质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培养的结果,它是外部音乐艺术的与自我的交往中逐渐形成的。音乐的审美过程,需要经由人的感官对音乐艺术形式的深入理解和把握,通过体验、认识和积累也可以不断提升音乐学习者和音乐表演者的审美水准。识谱教学不单单的技术理论课,更加起到了内心听觉的提示作用。音符的高低、节奏的速度、节拍的律动,这些脱离不了人主观听觉的来感知。例如在多声部视唱中,就需要学生有多声的音乐思维才能更好的参与和控制。又例如在欣赏交响或者合唱时,若欣赏者能主动地、理性地感受音乐。那么其更能够有丰富的人生和音乐双方面体验,与音乐产生共鸣、达到音乐的升华。 2. 基础音乐识谱教学的现状分析

二十一世纪初期,素质教育在中小学推行开来,音乐课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艺术感受能力有着重要的教育作用,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重视,教育部制定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着重在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础音乐教育理念。 2.1新课标识谱教学定位

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了音乐教学中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其中结合低龄学生的接收能力和学习心理特征摒弃了早期音乐教学的专业性和理论化偏多的问题。着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识谱技能的专业性,降低了音乐理论部分内容的难度,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大大提高。 2.2当前识谱教学方法

从教学内容来看,当前的音乐教学内容偏向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文化四个主要方向,并且将它们紧密的联系起来。其中,把识谱教学的比重大大的减少,着重识谱教学与听、唱等音乐活动相配合教学,这就使得学生识谱学习的兴趣提高。

另一方面从识谱技能教学的方法上来看,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进行音乐表演和创作等教学活动,当代的音乐教学重点强调 “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要求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习乐谱。新的音乐教学方式有效的保证了识谱的重要基础地位的同时避免了学生对乐谱难度障碍的抵抗和排斥。

从当代的音乐教材上来看,识谱作为音乐理论知识的主要内容,在整编和安排上显示出了更加科学和人性化,新教材上将乐谱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巧妙的融入至音乐实践活动当中,使得学生对于乐谱的接收情况更有效率,也能发挥学生学习乐谱的能动性。

3. 识谱教学优化探讨

从我国颁布的音乐课程新标准中我们不难看出识谱教学的已经发生的良性转变,例如重视基础知识技能向重视情感体验过渡、识谱技能教学又单一性向多元化融入转变、识谱学习更趋向于音乐的教学手段而非教学目的,以及针对中小学生的接收能力识谱教育从以前的专业性转向基础性等。这些趋势都反映出我国在音乐识谱教育中的探索和创新。识谱教学要符合时代性就需要更全面的考量当代学生本身和教学效率和教学目标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使音乐为学生所感受,带来愉悦感以及促进新的音乐创作,而不是被乐谱所限制。 3.1教学目标定位

识谱是与音乐沟通的必要途径,识谱教育是提高学生对音乐审美的有效手段,因此识谱教育是音乐课不可缺省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何使枯燥、具有难度的乐谱知识普及、科学、简单有效做到更好的传达才是教学创新的主要方向。新的识谱教学应该具有重点性、简洁性和实用性。即摈弃过去的重视音乐理论的教学观念,根据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简单有效率的教学方法,将理论与课堂中其他音乐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对识谱教学的重视和教学方法的得当。 3.2实践方式探讨

传统的识谱教学以训练读和写为主的,在新课标提出的向听和动的形式进行识谱教育,已经逐步的体现了在实践活动中融入乐谱学习的优势和效率,例如可以通过在歌唱、器乐、欣赏等学生注意力集中的音乐活动中,使其能够在一种愉悦放松的状态下潜移默化的识谱,学生在感受音乐美感的同时又升华了对音乐理性上的提高。

根据教学环境、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因素的不同需求做出相应的创新识谱教学可以尝试以下的几点方式。

在整体上,可以实施“先唱歌、后识谱”的教学方式,先聆听和跟唱可以通过音乐情感体验引导学习者,使学生对歌曲轮廓有了大致的了解再逐渐开始其识谱学习,这是一种强调审美体验的音乐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兴趣可以提倡学生们学习一些简易的乐器。因为乐器的表演与乐谱的联系是最为深刻的,而学生在获得成就的同时也会有极大的满足感,可以提高对于音乐甚至乐谱的学习兴趣,是识谱教学最快捷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识谱教学应参与到课堂中其他音乐活动之中。在目前的识谱教学中音乐教师习惯于将乐谱知识单独作为一个教学内容环节,这就导致了其显现的枯燥和生硬。因此,把识谱教学与音乐欣赏,试唱和演奏或者音乐游戏中植入,可以营造愉悦课堂环境,获得显著的识谱效果。

以往的音乐教学评价标准偏向于识谱技能的掌握,这样就显著的标注了学生的差异,使得部分学生在从小获得的音乐评价中丧失了去音乐的兴趣和自我的否定,因此提倡多元化的识谱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差异,区别性的进行不同的音乐思维方式的识谱教学。允许学生用来识谱,根据不同学生的提出具体要求。

3.3五线谱与简谱的抉择

在五线谱和简谱抉择上,根据不同阶段和不同偏向的学生特点,两者的选择有着不同的教学意义。我国中小学生目前进行着简单明了的简谱普及,对复杂的五线谱的学习仅仅作为常识了解的目的就可,简谱具有便于学习和掌握、易于识记和运用、以首调的形式出现,能促进音乐旋律感的生成的特点。这也是符合中小学学生能力的接受范围的考量。而对于有乐器爱好的中小学生或者音乐专业青年学生来讲,五线谱的学习有助于他们涉猎更广阔的音乐环境。因此五线谱与简谱的抉择是具有针对性的。目前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科书中采用的是双谱制,可以根据各学校各班级的具体情况去选择,这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4音乐课识谱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识谱教学作为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已经逐渐得到了大众的关注和重视,如何行而有效的在音乐教学中获得应有的现实成果,需要国家政策、社会探讨和音乐教师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实现。 4.1提高教师专业技能与教学能力

音乐教师作为学生直接的接触者首先要树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识谱只是教学手段的正确观念,对音乐的教学抱有充分的热情的基础上分析对象学生的实际特点和接受能力作为依据,逐步提高自己的课程设计能力和创新手段。目标在于从整体上充分考虑音乐教学内容各个环节的适当安排和识谱教学在其中植入和合理性、高效性。使学生获得感性审美和理性认知的双重提升。 4.2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通过调动学生学习乐谱的积极性,可以帮助学生最大、最佳程度掌握乐谱,因此在实践过程中找寻引起学生良好反映的活动就显现出其重要的意义。例如教师和家长以及周边人的认同和鼓励,又譬如鼓励学生学习对某种乐器,换一种方式使得学生去接触识谱。或者通过组织具有意义的歌唱比赛、乐器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也可以在教学的课堂过程中融入一些学生乐于参与的游戏环节来调动学生识谱能力掌握的兴趣。 4.3构建简而有效的识谱教学方法

识谱教学针对中小学生作为一种复杂和枯燥的内容,非常容易受到学生的 排斥和抵触,倘若没有精心的教学方法安排和设计,识谱教学给学生可能造成对音乐课的恐惧和对音乐艺术本身的兴趣缺失。因此国家和社会应当不断总结汇总现当代识谱教学的优势和弊端,制定对青少年学生和音乐爱好者简单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例如,音乐教育工作者可以在日常的音乐教学课程中也可以安排巧妙的识谱教学活动,可以尝试在弹奏曲子的过程中放大、突出音调、节奏的变化,让学生来自我感受,再讲枯燥的乐谱知识实施教学。

结语

基础音乐教育是我国素质基础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审美感受是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核心部分,而如何良好的开始音乐的学习之旅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都是建立在乐谱的读识基础上的,识谱教学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有着基础性的作用但是对音乐内在深层内容理解的有效途径,可以说对学生在音乐道路上的高层次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在当前的基础音乐识谱教学中显现出的问题确实学生对乐谱知识的吸收能力差、排斥和效果差的表现,这一方面由于乐谱本身较高难度和枯燥特点,另一方面也与识谱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息息相关,如何在当代及未来建立更人性化、更科学以及更符合时代特色的识谱教学将是社会和教学者不断努力创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音乐课材料范文第2篇

电子商务111班 林芸 1107130133

一学期的选修课《大学音乐》即将结束,虽然每星期只有一节音乐课,也没学到什么特别专业的音乐知识,但却让我们每个同学都得到了心灵上的洗礼。在无聊枯燥的生活中,每星期都有那么一个晚上,能有机会欣赏一些优美的歌曲,能让疲倦的心得到放松,让人身心愉悦。遗憾的是,音乐课即将结束,在今后的大学生活中,可能也不会再有机会上音乐课了。

在这一学期的音乐课学习中,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很轻松愉悦,叶老师的讲解也非常详细,让我们了解到了许多平时不了解的音乐知识,在课堂上,老师也让我们欣赏了许多经典的音乐。虽然高中也有开过音乐课,但是却是每堂课只有45分钟,并且高中音乐老师喜欢给我们播放动漫,所以,并不能真正了解到什么,如今对高中音乐课最大的印象就是课堂上老师给我们播放了刘三姐的片段,至于其它的也已没什么印象了。如今的大学音乐课跟高中时的音乐课有很大的不同,老师的角色就像是一个导游,先是给我们讲解一些相关的知识,然后又拿出具体的乐曲、歌曲或视频给我们欣赏、观看,引领着我们面对音乐、体验音乐,同时也给我们留有想象的空间,使我们能够很好的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在课上,我们欣赏到了许多不同风格、不同时代的乐曲歌曲等。老师在课上也给我们介绍了许多我们以前不认识的乐器,有些以前甚至都没有听过也没有见过,通过《大学音乐》课,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一些乐器的来历和演变史,让我们对于乐器方面的知识也得到了见长。

我非常喜欢音乐老师的上课方式,很轻松愉悦,没有多大压力。在课堂中,时不时还插有精彩的视频片段或乐曲,完全没有枯燥乏味的感觉。课间时间老师还给我们播放搞笑的小品节目,在短短的课间十分,又让我们得以开怀一笑。

此外,我觉得另一个很好的方式就是,老师将我们一个大班分成十几个小组,每次上课都请其中一组同学派代表上台讲解他们精心准备的乐曲,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这种学习交流的方式我很喜欢,可以说每个小组都做得非常不错。一个学期下来,我们可以欣赏到许多不同风格的乐曲。而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首十分感人的《酒干倘卖无》,刚开始看到歌名的时候,我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后来经讲解的同学介绍才知道这是一句闽南语,大意是“有酒瓶子要卖吗?”。《酒干倘卖无》是电影《搭错车》的主题曲,由侯德健作曲,罗大佑与候德健作词,苏芮演唱。歌曲中溶入了子女对父亲的爱,体现了故事与音乐互动的完美结合。歌名是台湾方言,是当地捡破烂者的口头语,就是问人家“有没有空酒瓶要?”之意。由于苏芮的歌声极具韧性,加之宽广音域造成了一种强烈的沧桑感,并用最简单最质朴最催人泪下的音乐语言实现了热切情感在刹那间的爆发。特别是在影片结尾女儿悔悟的时候,父亲却已告别人世,熟悉的歌声再一次响起,让人感叹不已。在欣赏这首歌曲时,感人的画面配上动情的歌声,无不催人泪下,由此我又想到了我们自己的父母。或许我们的父母没有故事中的哑叔家那么贫苦,但是他们也总是把最好的留给我们,为了养育我们,供我们读书,他们也是非常辛苦地工作。特别是我们来自农村的学生,当我们能得以像今天这样坐在教室里舒舒服服地接受良好教育的时候,父母亲还在田地里辛苦地劳作,所以,我们应该珍惜机会,努力学习,上课认真听讲,才对得起我们的父母亲,才对得起父母亲为我们洒下的汗水。

音乐老师还给我们介绍了几位音乐界的伟人,其中又以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和被尊为“乐圣”的贝多芬介绍得最为详细。虽然很早以前就已经知道这两位伟人有很大的成就了,但却没有过多的详细了解,通过《大学音乐》课,老师又帮我把这一处空白给填补了。虽然摸扎特在少年时被誉为“音乐神童”,在音乐界有极高的造诣,但我更加喜欢贝多芬。虽然童年充满了阴暗,但是贝多芬最后还是从灰暗中走了出来,写出了明朗乐观的《第二交响曲》。之后更多更好的音乐在他的笔下源源不断的涌现:《第三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第六交响曲》,还有优美动听、洋溢着欢乐的小提琴协奏曲,以及绚丽多彩的钢琴协奏曲和奏鸣曲。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挫折,贝多芬并没有被击败,“痛苦能够毁灭人,受苦的人也能把痛苦毁灭。创造就需苦难,苦难是上帝的礼物。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从他的言语中,我们就能看到他那颗坚强的心,他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令我敬佩!

或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音乐只是一种消遣娱乐的表现方式。音乐作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帮助人们舒缓工作中的压力,减轻了精神上的负担。但我们大学生往往热衷于流行音乐,追求流行金属的味道,青春的激情褪去无法安静,因此也需要一些催人奋进积极向上的乐曲来激励引导我们这一群青年人,于浮华中保持一颗本真的心。通过《大学音乐》课,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也有机会填补了一些古典音乐的空白,如经典的《高山流水》、《二泉映月》、《梁祝》等等,这些可以说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沉淀,多接触这些文明的精华,可以扩大我们的视野,加深对祖国、历史和社会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我们培养一种平和的心态。

音乐课材料范文第3篇

初中生既不向小学生那样对自己的主观认识不深,也不像高中生那般老练。往往懂得一部分,但是又不彻底了解,缺少自主调控能力。面对挫折,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所以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就显得极为重要。要想上好一堂音乐课,我觉得主要要做到以下几点。

1. 营造和谐,轻松,有序的课堂氛围。

要想上好一堂音乐课,首先要营造好轻松和谐的氛围,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课堂上要时时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要让学生在积极的情绪下,最大限度的获取知识。

2. 更新教育观念,鼓励个性体验。

以前的音乐课主要都是让学生认识乐谱,会唱歌。音乐课主要都局限为唱歌课。学生的发展比较单一。要想上好一堂音乐课就要转变这种观念。学生上音乐课应该要有丰富的情感体验。能唱能跳能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个性特点的不同,往往对同一事物都会有不同的看法。这时候,教师不应该阻碍学生的这种个性发展。应该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从多角度去思考。 3. 尊重学生的能力性格差异。

音乐是一门强调情感体验的艺术。在教学评价中,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能力性格差异,从多角度去思考。 4. 坚持鼓励性评价,呵护学生的自信心。

在音乐课堂中,多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荣誉感,自豪感。在音乐课上,学生一次成功的演唱,一次成功的表演,都会很开心。这时候教师要适时的给予肯定与赞扬。

音乐课材料范文第4篇

活动目标:1根据音乐做造型及长音的数目;

2、通过音乐增强小朋友对长音和短音的感知能力。

活动准备:1 歌曲《握手舞》的光碟。

2 乐器木鱼,手摇铃

活动过程:1 开《握手舞》音乐带小朋友们进场。(小朋友们的家长坐 成两排位置)

2 教师导入:小朋友们刚才的音乐好听吗?它的名字叫《握手舞》,音乐里有长音有短音,小朋友

们知道哪些是长音哪些是短音吗?现在先竖起你们的 小耳朵听听,曹老师发的是什么音(教师示范发长 音和短音,并让幼儿理解)

A开音乐拍小腿

师:今天曹老师要带你们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就是听着音乐拍小腿,现在小朋友们和妈妈面对面坐好。听着音乐拍节拍,短音拍小腿,长音就举手,拍节拍时不要出声音,要慢慢的感受音乐的长音和短音。(开音乐拍节拍,分为九组动作分别有,举手,握手,拉手,顶头)最后的音乐手拉手围成圆圈坐 下。

B开音乐拍乐器

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跟着音乐做动作,那现在我们要来学习跟着音乐拍乐器。(教师出示乐

器木鱼,手摇铃引导幼儿认识乐器,小朋友拿木鱼,爸爸妈妈拿手摇铃)

师;小朋友们,我们现在来拍乐器,短音敲木鱼,长 音摇手铃,音乐响起的时候是短音,拿木棒的小朋友就先敲木鱼,拿手摇铃的小朋友要安静,到长音 出现在的时候,手摇铃要摇起来,而拿木棒的小朋友就要停止。(最后音乐收乐器)

C开音乐跳舞

师:小朋友们刚才已经掌握了用乐器拍节拍,现在曹老师要教你们跟音乐学跳舞,全体小朋友和家长起立。(开音乐加动作分就九组,分别有小跳,拍手,转圈,跪地,扒

下)最后一节音乐手牵手坐成半圆。

音乐课材料范文第5篇

一、课堂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含量过低..音乐课类似文学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音乐语言、挖掘艺术情感的少。音乐课即唱歌课,仅仅唱会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音乐课即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

二、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师”定位失衡教师做够做足“教”字这篇文章的多,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验的少。教师在构思一堂课从开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学全过程,经常考虑的是我该怎样做、怎样教,很少考虑学生怎样来学、怎样来体验。一些教案连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了,惟独没有“这时学生该干什么、此时学生会出现什么”。只想课堂45分钟我该怎样安排,却没想到作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音乐学习本身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变体,,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觉全方位的。而这种信息的输入,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那“学”的过程、“学”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解决方法: 在音乐课起始课上,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明确告诉学生通过初中阶段有关音乐知识的学习,初四毕业后,个别音乐基础好些的学生可报 考艺术特长班,为将来深造打基础,让我校优秀艺术学生代表,给她们表演、做示范,学生反响强烈。

3、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4、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 针对本校学生音乐基础较弱、有音乐特长班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找资料,给学生补基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教材程度深,在课堂上安排一定时间观看光碟,对各单元内容作介绍,学生以欣赏为主,达到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2) 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虽然大部分同学有困难,但从半个学期教下来,学生的进步还是较快的。

(3) 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学生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声音响亮)、“准”(唱准音调)、“美”(优美动听)三个字,学生积极响应,从实践看,收效较大。

上一篇:自查材料下一篇:讲课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