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论文范文

2023-03-07

初中地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地图是初中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地理知识和信息的重要载体。但是传统的纸质地图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很好地满足现代初中地理教学的需求。而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电子地图的出现则可以有效弥补传统纸质地图的各种不足,为初中地理教学提供现代化的资源和工具。电子地图能够将地理知识和信息以多种形式呈现出来,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为此,本文主要对电子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电子地图;初中地理;应用策略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2.069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通过地图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对抽象地理知识进行理解和把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地理地图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电子地图的出现为初中地理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合理地运用电子地图,能够解决传统纸质地图直观性不强,学生获取信息困难的弊端。并且电子地图丰富的功能,可以增强地图给学生带来的视觉感受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看图和分析地图的能力。那么,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将电子地图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这是时代发展给广大初中地理教师提出的新课题。接下来,我们就电子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具体分析。

一、电子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一)以直观真实的方式呈现地理知识

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科学,其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大到宇宙,小到砂砾,并且地理教学内容的时空跨度也是非常大的,人类寿命有限,是无法历经所有地理现象的发生和演变的。地图是人类研究地理的重要工具,但是在传统的纸质地图,我们只能够看到平面静态的地理现象,无法体现地理事物变化的连续性。而随着电子地图的出现,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電子地图则可以通过三维效果,将地理事物以真实、立体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且还能够动态演示地理事物运动发展的过程。比如,板块运动、海陆变迁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地理现象,这对于他们理解地理知识是非常有利的。

(二)激发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对于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是一样适用的,在初中地理学习中同样也是如此。只有当学生对地理学科充满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各种学习活动中,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身心尚未发展成熟,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在课堂学习中注意力容易受到外界影响,难以长时间集中。而电子地图具有图文并茂和人机互动等特点,将其运用到初中地理课堂中,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对地理知识去探索和实践,从而提升学生地理学习能力。

(三)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空间思维是一种多维思维能力,其已经跳出了点、线、面单一的思维模式,要求人们从多维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地理事物会随着环境和时空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对地理事物进行思考时不能够用单一维度的思维方式,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但是传统的纸质地图只能够从某个固定角度来重现地理事物的发展情况,这对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而电子地图则可以通过动态、直观的方式来模拟重现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学生可以借助电子地图从不同角度来对地理事物进行观测和分析,从而促进了空间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电子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丰富教学资源

就地理教材设置而言,初中地理教学需要很多地图,而且每一节的内容基本都包括了多个种类的地图。一方面,是教学需要;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图片比较少,即便有大多也是模糊不清的,而很多教师所用的地图和地理挂图等基本都比较陈旧,难以及时进行更新和编辑。而合理应用电子地图则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电子地图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在各种平台、软件中都具备庞大数据的资源库。虽然当前很多初中学校并没能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地理教学资源库,不过所配备的教材解析中大都带有一定的电子地图,相较课本教材来说,电子地图清晰度高,而且应用起来十分方便。

除此之外,除了网络教育平台中会用很多电子地图资源,还有一些专业的地图软件中也包含了很多清晰的地图,如谷歌地图、GIS软件等。而这些软件还能提供虚拟现实、动画等教学资源,自主生成教学专用的地图。在这种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努力学习和引进这些先进的教学软件和手段,以便更好地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借助动画与复合叠加功能

动画功能是电子地图的主要特色功能之一,其可以将地理事物用动态的方式呈现出来。动画更加符合初中生认知水平,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动画的方式来呈现地理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对地理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初中地理中有很多的知识都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这些知识都可以运用动画地图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就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并合理运用动画地图的功能,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复合叠加功能是指在电子地图当中将若干个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地图进行叠加,并复合展现。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对地理知识进行对比辨识,以此来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并且地理事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地理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内在联系,而通过复合叠加的方式则可以有效考验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帮助学生发现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系统的地理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板块运动》时,教师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板块运动现象出现的原因,就可以借助电子地图中的复合叠加功能,将板块运动地图、全球火山分布图、全球地震分布图等多张地图进行叠加展示,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全球火山、地震多发地区地壳板块运动的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后发现,地震、火山频发的地区板块运动都相对比较活跃,这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板块运动和全球地震、火山分布情况等相关知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明白地理事物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三)展示各种图表,发挥电子地图虚拟体验功能

初中地理课程中丰富的地理表象基本都是通过图表进行呈现和表达的,这不仅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资源,而且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地理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掌握阅读和应用地图的基本技能;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通过图像与文字等形式表达这些信息的基本技能。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得加强注重学生地图技能的培养。就初中地理教材来看,其中存在着很多图表,而深化学生对这些图表的认识便能很好地提升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不过就传统地图来说,不论是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很难满足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合理应用电子地图便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电子地图中的图像变换工具能够更好地对地图进行解析,并且也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来将地图呈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读懂地图中的信息,对不同事物的属性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解。

虚拟体验是电子地图中的特色功能,可以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来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体验。教师可以通过电脑设计出一个虚拟的场景,然后在这个虚拟场景中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并与学生进行多元互动,从而有效弥补传统地理课堂教学中实践性不足的弊端。

(四)合理应用各种智能终端,加强注重教学反思

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不断发展,学生对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应用越来越频繁,学生基本人手一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此,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合理利用这一条件,引导学生应用智能终端进行自主探究。学生能够应用这些终端上的电子地图解决生活中一些实际性的问题,如应用地图导航、定位等。可以说,智能终端APP推动了电子地图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得学生可以更好感受到地图的实用性以及重要性,进而在实际学习中更加积极。就百度地图来说,不仅能实现当前位置的定位,而且还能进入街景模块观察周边的环境。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应用这些APP,借此来推动学生电子地图应用能力的提升。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学习和生活联系更加紧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与认识。

电子地图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产物,在没有完善和成熟的经验指导和借鉴情况下,初中地理教师在应用完成之后进行反思总结,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解决电子地图应用不足之处,进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更加充分地发挥电子地图的作用。反思内容具体包括所应用的电子地图与本课程内容融合度、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氛围以及所形成的效果等。通过这种方式,初中地理教师才能逐渐认识到自身在电子地图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另外,教师要根据学生对电子地图这种新方法的接受程度,最终实现熟练应用电子地图的目的,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助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电子地图已经成为初中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工具,其能够有效提升初中地理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电子地图,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直观感受,以此来增强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地理学习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地理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范芮.电子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宁夏大学,2016.

[2]张玉林.电子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资源,2016(6).

[3]吴至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地图教学的策略[J].文理导航(上旬),2016(4).

[4]孟培.初中地理教学中高效运用地图资源的策略分析——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节《疆域》为例[J].生活教育,2017(3).

[5]丁文利.探究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和作用[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上),2015(11).

作者简介:张永兴(1978.12— ),男,汉族,甘肃天水人,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初中地理教学。

初中地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西部农村基础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农村地理新课程改革也同样是我国地理课程改革中的薄弱环节。基于此,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西部农村初中地理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对云南省建水、思茅、昭通、曲靖等地的乡镇中学师资状况等方面进行调查,了解到农村初中地理教师队伍现状为:年龄结构不合理、学历水平低、教师非专业化现象突出、地理教学整合科技新技术手段水平不高等问题,提出鼓励与支持地理教师加强专业学习、提升专业素养,开展教学研究、促进专业发展,结合农村实际、开展地理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初中地理;西部农村;教师现状;对策

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对地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经济、社会、文化、教育都相对落后的西部农村地区,这种高要求与低能力的矛盾极为突出。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了解我国西部农村地理教师队伍现状,将有助于落实地理新课程在西部农村地理教学实施,同时,有利于解决其实施过程问题,以此推进地理新课程改革在农村地区的有效实施。为此,了解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西部农村初中地理教师队伍状况,通过对云南省部分农村乡镇中学开展调研,以期解决西部农村初中地理教师队伍实施地理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具有现实实践意义。

一、研究调查情况

围绕西部农村初中地理教师队伍基本状况的目标,对云南省建水、思茅、昭通、曲靖等乡镇中学师资状况进行调查。

调查采用问卷方式,内容涉及农村初中地理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教育背景、专业素养、教学状况等问题,调查对象为上述各地一线初中地理教师。共发放问卷102份,回收98份有效,即有效问卷率为96.07%。

二、西部农村初中地理教师队伍现状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分析,在西部农村,初中地理教师队伍状况并不容乐观,因此制约了新课程的实施与推进。调查数据显示,西部农村初中地理教师队伍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师资的年龄结构不合理

1.年龄结构是师资队伍现有和潜在实力的重要体现,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地理教师的创新能力、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调查显示,西部农村初中地理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不合理,年轻教师比例低于于老年教师,如20--29岁的年轻教师较少,只占16%,30--50岁的中青年教师占32%,而50岁以上的临近退休的教师占了较大比重,即52%。

2.说明地理教师的年龄结构不甚合理,人才梯队中明显缺乏年轻老师,这种年龄结构不利于农村学校地理教育的持续发展。

(二)师资的教龄与职称结构存在不足

从教龄来看,地理教师的教龄结构表现为“两头多、中间少”,即教龄在5年以下和20年以上的各占20.1%和38.5%,前者虽有朝气但经验不足,后者虽经验丰富但职业倦怠感也相对较重,而既有一定教学年限,又有充沛精力的中年教师相对较少为41.4%,教龄结构不尽理。另外,本专业出身的地理教师,教龄相对较短;而经验丰富的教师或者是非地理专业出身,或者是兼代其它学科。从职称来看,职称结构偏低,即地理教师的低级职称较多,而中高级职称过少,这与教师的教龄明显很不相称。同时,一些地理教师的职称多是通过其它学科长期的教学而取得,也就是说地理教师的职称与地理教学没有多少联系,这从他们教学地理科目的时间也反映出来,这些教师中,有58.1%的教师教授地理的时间为2--5年,有31%的教师教授地理的时间在两年以内,只有10.9%的教师教授地理的时间是6--10年,而没有一位教师教授地理在十年以上。

(三)地理教师学历水平低

学历结构是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调查显示,本科学历的地理教师仅占29%,而专科学历的地理教师比率却高达71%;地理专业的教师占29.2%,而非地理专业的教师占了70.8%。并且经了解高学历的教师大多都是通过函授等学习手段后期获得的,可见,初中地理教师学历结构不合理,专业对口的教师比例小,很大程度上限制着农村初中地理教育质量的提高。

(四)教师非专业化现象突出

地理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地理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地理教学理论、地理教学技能等内容。一位地理教师,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素质,在教学中就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不会有很好的学习效果。地理教师的专业思想也不坚定,这可从近86%的教师教授地理是因为“上级的安排”或者“教地理比较轻松”中明显的反映出来,而且绝大部分地理教师对自己地理教学的要求仅仅是“能应付过去就行”或者“混日子”,他们对个人专业水平的发展和提高持有一种被动应付、得过且过的态度,没有高远的理想,缺乏专业提高和教学成功的心理预期,同时学校主要对他们的主科教学或主要工作进行评价,打击了教师对地理这一副科专业提高的积极性。据了解,一些长期工作在农村且为农村教育做出巨大贡献的教师,得到职称晋级的机会却依然很少,付出与获得很不相称,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缺失,对待教学和新课程也缺乏热情。

从对农村初中地理教师专业素质调查的情况来看,地理教师的专业素质偏低且缺乏提高专业素养的意识。初中地理课程多是由物理、化学、体育、计算机、英语等教师来上,绝大部分的地理教师都未受过正规的地理专业课的系统训练。调查数据显示,西部农村初中的地理课程,极少是由地理专业毕业的教师担当,而更多是由所占比例高达70.8%非地理专业的教师担任。

大多数教师在进入地理教学岗位之后,他们并没有就地理专业知识做专门的研修或者相关的系统培训,本身的地理专业知识极为匮乏,他们难以根据地理学科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这很难保障教学质量。

(五)地理教学整合科技新技术手段水平不高

由于这些乡镇初中的地理教师基本上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地理专业培训,所以他们的地理教学技能也很不足,比如说,地图技能是地理学最为基本的一项技能,也是初中地理新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但是据了解不少地理教师上课仅要求学生勾勾重要文字,死记硬背图形。

接受调查的地理教师中,对反映最新研究成果的“3S技术”、“全球变化”和“数字地球”等知识不了解的居然占到了61.2%,听说过但不清楚的为38.8%,而且,超过86%的地理教师并不清楚这些反映当今时代发展特点的地理知识。

总的来说,这些乡镇中学地理教师严重匮乏,非地理专业教师比例大,学历水平普遍较低,年龄结构与教龄结构不合理,高职称教师数量少,地理教学态度与方法有待改善,专业素质偏低且提升意识不强,严重制约了当地的地理教育发展。

三、提升西部农村初中地理教师队伍素养的对策

1.加强专业学习,提升专业素养。

农村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对自身的专业素养不足有清醒的认识,要不断加强专业和技能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以适应地理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趋势。西部农村山区贫困县,地理教师就是学生获取相应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地理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尤为重要。那么,农村初中地理教师该如何学习呢?这要根据农村初中的实际情况而定,主要有以下学习方式:一是通过地理教师的自学或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二是参加有关部门的各种短期或长期的地理教师职后培训,如地理教师的新课程培训、职称晋升培训等;三还可通过自学考试、函授等各种学历教育加强学习。此外,也可以结合国家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来学习。

2.开展教学研究,促进专业发展。

地理教师参加教学研究,是现代地理教育的召唤和必然要求。首先是地理教师跟上教育改革步伐的需要,地理教师只有通过各种教学研究来认识并适应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变化,才能走在地理教育改革的前列;其次是提高地理教育质量的需要,地理教育质量的提高不仅要靠地理教师的埋头教学,更要靠地理教师的教学研究;再者教学研究也是提高地理教师素养的必须途径。然而,就该区而言,其开展教学研究的条件不足,加之大多数地理教师的专业素质较低,很难开展教学研究。因此农村地理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素质和研究条件,选择适合于自身的教学研究方法和类型。比如,初步参加教学研究的农村地理教师可以从撰写教学经验与体会式文章入手,渐渐的地理教师更要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之上,注重对地理教学经验、体会进行研究和总结,从而逐步的提升撰写比较严密和规范的地理教研论文的水平。

3.结合农村实际,开展地理教学。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但是据调查农村初中乡土地理教育缺失,这使得不少学生认为地理课程远离个人生活。其实对于农村地区来说,无疑有着独特的资源优势,尤其是素材性资源,如独特的地貌、气象气候、生物生态等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古朴的建筑、淳朴的民俗民风、古老的民间传说、动植物的栽培养殖技术等社会资源。因此,在缺乏乡土地理教材的农村初中,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就地取材。比如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利用现有的新课程地理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活动等内容开展乡土地理教学,地理教师也可以结合本地特色,通过新教材开发乡土地理内容,使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与农村社会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独立学以致用的效果。

4.鼓励与支持地理教师加强学习和教学研究。

教育的得失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教育改革的关键。而所调查的老师中,都普遍存在着的地理教师教学水平低、专业素质差等现象。因此,要真正落实地理新课程,学校还应该鼓励地理教师参加各种学习,支持地理教师开展教学研究,通过地理教师的学习和教研提高其实施地理新课程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比如学校可以争取给地理教师提供培训的机会,以促进他们提升学历、增强科研意识与能力等。此外,还可多开校内外交流会等,以形成互助共长的和谐校园氛围。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地理教育新课程实施现状不容乐观。农村初中地理教师整体素质偏低,这种现状存在的原因主要与地理学科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和农村经济实力不足有关。可以说,由于受到农村初中地理教师的素质不高等因素的限制,农村初中地理新课程实施效果不明显。对此,应该提升地理教师素质,加大投入,建设并完善地理课改配套体系,从各方面保障地理新课程的实施;农村初中地理教师既要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要加强专业学习,开展地理教学研究,同时结合农村实际,开展地理教学,促进专业发展,切实做到学教研结合,从而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民,仲小敏. 地理教学论[M].第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7.

[2] 钟启泉.地理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夏志芳.地理新课程.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初中地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中构建生活化的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利用趣味化的生活教学手段,融入生活化的教育资源,开展生活活动等,构建生活化的地理教学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对策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古人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形容人的知识渊博,无所不知,由此可见地理知识涵盖面之广,可谓是包罗万象。初中阶段是学生地理知识学习的启蒙阶段,初中地理教师的教育,应当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培养,激发学生探索地理科学知识的欲望,为取得好的地理教学效果奠定基础。而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因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导致学生采取了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地理知识,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培养。教育改革背景下,生活化教育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构建,有利于搭建地理教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实现地理教育“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目标,全面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

一、 生活化教学法的内涵及特征

(一)生活化教学法的内涵

教学,涵盖“教”与“学”两个方面。“教”是教师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活动;而“学”则是学生向教师获取知识、提高技能的过程。生活化教学法,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结合教学内容,融入生活现象、生活案例等,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将教学与生活有机联系的教学方法,对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生活化教学法的特征

关于生活化教学法,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很早便提出了“生活教育”的指导思想。如今,生活化教学法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其自身的特点是密不可分的:

首先,实践性特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强调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应当“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由此可见,“用”是“学”的核心所在。既然要以“用”为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当立足实践,方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生活化教学作为一种以“生活”为基础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结合教学内容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同时还应当指导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以“学习实践”和“实践学习”为基础,实现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相互转化。由此可见,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具有实践性的特点。

其次,主体性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现代教育改革的目标。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立足学生生活实践经验,以学生的兴趣、爱好等为中心,融入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开展趣味性的生活实践活动等,促使教师的教育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符。由此可见,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第三,趣味性特点。趣味性是生活化教学法的一大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不仅仅是影响学生,同时也会感染教师,促使教师用更加富有吸引力的方式开展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构建生活化教学法的过程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趣味性的教学内容,融入教学课堂中,提高教学质量。

二、 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教学模式构建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途径。初中地理作为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知识点多是其学科的主要特点。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传统灌输式的地理教育模式,难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导致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生活化教育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构建,教师将会改变过去单调的、乏味的理论讲解模式,融入富有趣味性的地理现象,生活案例等,借助学生熟悉的现象进入地理科学世界,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达到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地理学习思维

在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中,思维都是极其关键的元素。积极的思维有助于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并在思考的过程中习得知识,提高学习效果。而传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对知识的习得主要是采取死记硬背的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学习的质量。生活化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构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引導学生用所学习的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也可以指导学生运用生活现象理解地理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全面参与到地理课堂中,有助于活跃学生的地理学习思维,促使其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激发学生探索欲

和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生活化教学法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而“自主”与“探究”,都是现代教育改革背景下提倡的教育模式。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是激发学生探索和求知欲的有效途径。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的相关问题时,如果采取传授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将不会那么深刻。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采取角色扮演法开展情境教学,让学生分别扮演“人类、鱼和植物”,各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然后进行情境对话。这种角色扮演法的开展,有助于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探索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对自己的影响,而在对话的过程中,学生对环境污染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

(四)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

前面我们谈道:现代教育极其重视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即学生在习得知识时,也应当能够灵活应用,方能实现理想的教育目标。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知识的灵活性与实用性,决定了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和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相比,初中地理教师积极构建生活化的地理教育模式,引导学生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能够用所学解释生活中的各种地理现象,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生活应用和实践能力。

综合以上分析可见: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对学生的生活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教师构建生活化的地理教育模式,对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等具有积极的意义。由此可见,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构建生活化的教育模式,具有必要性。

三、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探究

(一)利用趣味性的生活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首先,开展生活化的游戏活动。对中学生而言,游戏依然是其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形式。初中地理教师在构建生活化教学法的过程中,可以巧妙地通过生活化教学游戏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玩”中学,充分调动学生地理学习的情绪和积极性,实现寓教于乐的教育目标。例如,在教学“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时,笔者开展了“记忆大比拼”游戏活动:将学生分成几个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小组5人,分组完毕之后,教师随机说出世界上15个发达国家、15个发展中国家,每个国家重复1遍。教师说完之后,学生小组用5分钟的时间完成对知识的记忆,然后小组之间进行评比,看哪个小组记得最多。这种游戏活动,学生不仅学习情绪高涨,同时也是极其考验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考验集体智慧的。

其次,融入生活化的地理故事。在构建生活化的初中地理教学课堂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给学生讲述有关地理的生活故事。这种“故事化”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倾听愿望更强,同时在倾听的过程中,学生更加容易记忆和掌握地理知识。例如,初中地理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旅游”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融入旅游故事,让学生了解一些著名旅游景点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不仅能够有效地增强地理课堂的趣味性,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促使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

第三,设计趣味性的生活问题。

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中也处处有生活。而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是可以用地理科学知识去理解的。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的过程中,可以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趣味性的生活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构建“生活问题导学”的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例如,飞机的跑道沿着风向建设,实现飞机“逆风起降”的目标,那么,飞机“逆风起降”的原因是什么呢?又如,在初中地理经纬网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生活化的问题:生活中,我们常听老人说:“三九四九,冻死猪狗”,为什么北半球大陆的最低月平均温度不在冬至而在“三九四九”呢?这些生活常识,对学生而言,可谓是耳熟能详,但学生从未从科学的角度理解和分析过。而教师设计这类富有趣味性的生活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最终取得好的生活化教学效果。

(二)融入生活化的教育資源,提高生活化教学的实效性

融入生活化的教育资源,不仅能够使生活化的教育模式更加具有实效性,同时也有助于拓展地理教学课堂,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生活教育资源有乡土资源、教学道具或者是生活实物等。我们以乡土资源的融入为例:

乡土资源是学生生活地域的自然和人文事物等。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乡土资源的融入,是构建生活化的地理教学课堂,促使地理教学改革创新的有效途径。如地方水资源、森林资源以及乡土风情等,都是教师可以融入的重要的乡土资源。而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地理知识分析乡土地理,不仅能够增强地理课堂的趣味性,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地理课堂的实效性。

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水资源的相关知识时,因水资源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小组话题讨论:让学生分析本土的水资源状况。又如,在给学生讲解交通运输等相关知识时,也可以结合所在城市的交通道路情况,让学生了解城市交通布局,了解交通流量,分析哪些地方交通规划不合理,等等,这类融入乡土地理资源的教育模式,是全面提高地理生活化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三)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丰富地理教学课堂

为了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积极开展生活化的地理活动,增强地理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民族区域的划分和民族风土人情”时,为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笔者开展了“风土民情知识竞答”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参与竞答比赛,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应当积极构建生活化的地理教学模式,融入生活化的教学案例、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等,不断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瑶.生活化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45-46.

作者简介:

荆国祥,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花所中学。

初中地理论文范文第4篇

初中地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新课改呼唤新教师”。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即:新课改全称为新一轮基础课程教育改革,其目的在于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体系。新课改体现高效课堂,即:新课改强调素质教育,既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又强调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空间。

关键词:高效课堂 初中地理 教学 体系 素质 发展

新课改理论是高效课堂的方针

世界伟大的理论家恩格斯指出:“科学的教育的任务是教学生去探索、创新。”。清代著名诗人袁枚说过:“平居有古人,而学力方深;落笔无古人,而精神始出。”。其实伟人们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提出了教育的任务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学生去探索、去创新。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加国情化、时代化和社会发展适应化,只有推进课程改革,才能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的课程改革,真正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人才奠定更好的基础。

所谓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學说白了就是同一回事情,就是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是人本思想的改革,也是重新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方针。

爱国心指导初中地理的教学

首先,中学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而这个阶段对于学生加强环境、人口、资源等等问题的教育,提高可以持续发展的意识,不论是对于现在还是将来的影响都是不可低估的;中学生是我国未来的决策者和建设者,让学生具有可以持续发展的观念,地理教学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目前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价值所在;中国是世界上人口大国,尽管地大物博,很多自然资源总是位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很少;比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利资源等等方面,引起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建立“环境文明”和“新生态人口环境意识”等等,所以我们要明确的告诉学生用运发展的眼光看待自然、用运文明的方式对待自然、用运科学的知识改造自然。

其次,乡土地理也应纳入正常教学内容,也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八年级上册地理课程中国的水资源一节,在讲到黄河水资源时,教师就让学生回答我们教室里的用电是哪里输送来的?学生回答是刘家峡水电站输送的;学生的回答很容易让他们想起黄河水的资源利用优势,这是乡土地理知识和自然资源的宝贵性。

最后,通过对于学生进行世界、国家和地方地理条件的发展以及延续,懂得地理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唤起学生热爱地理资源、热爱伟大祖国、热爱地理课程;加强爱国心的指导并且强化对于地理这门课程的学习目的,不会是仅仅为了表面现象上的考好分数,更重要的是懂得热爱社会的良好心态。

如何上好初中地理

第一是树立愉快和谐的教学关系

在新课改理论指导下,建立高效课堂,实现课堂高效,塑造新型的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1)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2)互相信赖的朋友关系;(3)服务与被服务的传承关系;(4)教学相长的伙伴关系。这就是真正的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只有这种关系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第二是树立创新启发的问题课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一句名言是:“发明千千万,起始在一问。”。在一定意义上讲,我们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结合教学内容,挖掘学生兴趣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让学生回答问题是启发学生思维、拨动智慧火花的金点子,是引导学生更进一步思考的方式方法,所以我们的教学是少不了问与答的课堂效果。

第三是树立凝聚知识的直观教具

所谓的直观教具就是地理教学中的地图、地球仪,它是把地球与地球上的山水地名比例的浓缩在手掌之中,使学生直接“看到世界”、“摸到世界”、和“想到世界”,当然现代教学直观教具还有各种教学媒体,如:地理信息技术中的投影、幻灯、录像、电脑以及“3s”技术等等现代电教设备,以便更加进一步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对于地理的理解能力。

第四是树立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径

在理解透彻课程标准、熟悉教材教具、了解学情学案以后,决定“因材施教”的具体运用;“因材施教”的意义是对于不同层次、不同智力、不同背景的学生实施不同方式的教育方法,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实现全面发展很有现实意义发挥巨大作用。

第五是树立调查实践的科学教育

新一轮基础课程教育改革以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调查实践和思考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提高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师生的共同素质,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地理知识、研究环境保护、人口和自然资源、开发学习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1)趣味类活动;(2)实践类制作;(3)调查类设计;(4)旅游类考查等等等等。

在新课程改革理论指导下实现课堂高效,是在课堂高效责任承载下教好地理课程,是一线教师的势在必行之途;当然还有很多实践经验需要总结,上升为教学理论,需要我们边教学边总结,以便进一步的提高教育质量,新一轮基础课程教育改革任重道远!

上一篇:初中政治论文下一篇:中外历史论文